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及危险因素控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内病死率约为2.3%~3.2%,3个月时病死率9%~9.6%,致死/残疾率为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死/残疾率33.4%~33.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总结了截至2014年7月以前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共识,对指导和规范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自《指南》发布以后,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方法有了新的进展,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了更新或编写。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血管介入协作组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15年10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指南更新》;2018年3月,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基于此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组织编写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指南》进行更新,以期体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指导临床医师工作。
修订原则与方法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世界卒中组织指南制定方法,根据2014版《指南》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结合国情和可操作性进行更新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和常用标准(表1)。
表1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推荐强度(分四级,I级最强级最弱)I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II级: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Ⅲ级: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Ⅳ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治疗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A级:基于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或系统评价;多个随机对照试验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高质量)B级:基于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C级:基于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诊断措施的证据等级(分四级,A级最高,D级最低)A级:基于多个或1个样本量足够、采用了参考(金)标准、盲法评价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高质量)B级:基于至少1个前瞻性队列研究或设计良好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了金标准和盲法评价(较高质量)C级:基于回顾性、非盲法评价的对照研究D级:基于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的查询(文献检索至2018年6月)、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结合专家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最全版)关键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诊治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 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于2002年底开始组织编写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年初经卫生部批准在全国开始推广,2007年初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为规范国内脑血管病诊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近年不断有新研究证据发表,第1版指南在使用过程中也得到多方改进建议。
因此,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托脑血管病学组对第1版指南进行修订。
为方便临床使用,本版指南内容包括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全部诊治过程。
撰写组通过复习相关研究证据、征求各方意见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形成推荐,旨在帮助临床医生为脑卒中患者选择当前相对较好的诊治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参考本指南原则和新的进展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处理。
一、修订原则1.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参考国际规范,结合国情、可操作性、第1版使用经验和新研究证据进行修订。
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标准参考了国际指南[2-3]和常用标准,并结合国情和实用性制定。
2.对每项治疗措施或临床问题,先进行当前研究证据(文献检索至2009年11月)的归纳和分析评价,然后根据证据等级和共识给出推荐意见。
3.推荐意见尽可能依据最可靠的证据(如A级证据),缺乏高等级证据时则参考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并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4.对国内常用疗法,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充分考虑国情和经验达成共识。
注意兼顾疗效、风险、价格和易使用性等多方国素。
二、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标准(包括治疗和诊断措施)l推荐强度(分4级,I级最强,IV级最弱): I级: 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II级: 基于B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III级: 基于C级证据和专家共识;IV级:基于D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蛋 白 ,代 表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在 血 清 蛋 白 原 还 可 使 斑 块 帽 变 薄 、 动 脉 中 的 水 平 , 具 有 激 活 卵 磷 脂 胆 固 斑 块 发 生 溃 疡 ,从 而 启 动 血 栓 形
醇 酯 酰 转 移 酶 向 肝 内 转 运 和 分 解 成 的 过 程 。 血 浆 纤 维 蛋 白 原 水 平 胆 固醇 的 作 用 。 目前 发 现 载 脂 蛋 增 高 ,还 可 增 加 血 液 黏 度 和 改 变
裂 。 此 外 富 含 甘 油 三 酯 的 脂 蛋 白 还 可 使 患 者 凝 血 因 子 V 活 性 增 I I
致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发 病 的 可 能 机 制
为 血 浆 纤 维 蛋 白 原 通 过 导 致 血 管
壁 异 常 、 血 流 异 常 和 血 液 成 分 的 改 变 来 参 与脑 血 栓 形 成 。 血 浆 纤
的 发 生 有 独 立 的 预 测 作 用 。 一 项 及 纤 溶 系 统 异 常 ,加 速 动 脉 粥 样
血栓脱 落堵塞脑血 管可 引起致命
性 脑 栓 塞 ,主 要 包 括 心 脏 瓣 膜 病
最 新 的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高 血 压 可 硬 化 的 进 程 。 ② 在 长 期 高 糖 状 态
和 胆 固 醇 酯 是 构 成 动 脉 粥 样 斑 块 硬 化 和 管 腔 变 窄 ;血 浆 纤 维 蛋 白
的 主 要 成 分 。 载 脂 蛋 白 是 脂 蛋 白
原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过 度 蓄 积 后 町沉
膜 下 ,同 时 伴 有 平 滑 肌 细 胞 的 增
殖 和 炎 性 细 胞 的 浸 润 ,形 成 纤 维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四、其他 1.颅内高压治疗:对于颅内压过高的患者,应进行颅内压监测和相应的治疗 2.营对于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精神支持和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和中国卒中学组织专家组共同制定的指南。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
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脑卒中标准,且无出血性病变 2.脑CT或MRI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标准 3.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出现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
二、早期治疗 1.快速评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评估、颅内出血排除和脑血管影像学评估 2.溶栓治疗:在确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上,对适当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 3.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4.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动脉瘤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凝治疗
以上是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一些主要内容。这份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和患者的康复率。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
危(wei)险因素控制脑血管病的危(wei)险因素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两类,应积极控制可预防的危(wei)险因素,如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等。
一、高血压[推荐意见](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发病数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 或者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 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后应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 级证据)。
(3)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90mmHg 以下(Ⅱ级推荐,B 级证据)。
由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 D 级证据)。
(4)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 3 方面因素(Ⅱ级推荐,B 级证据)。
二、脂代谢异常[推荐意见](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证据,推荐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以减少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
有证据表明当LDL-C 下降≥50%或者LDL-C≤1.8mmol/L (70mg/dL)时,二级预防更有效(Ⅱ级推荐, B 级证据)。
(2)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者TIA 患者,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Ⅰ级推荐, A 级证据);对于LDL-C<2.6mmol/L (100mg/dL)的缺血性脑卒中/TIA 患者,目前尚缺乏证据,推荐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Ⅱ级推荐,C 级证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规范包括评估和诊断。
这些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在病史和体征方面,重要的是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也应该立即进行。
病情严重程度可以用NIHSS、饮水实验、MRS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在脑病变和血管病变检查方面,急诊平扫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模式CT可以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并且可以识别缺血半暗带。
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多模式MRI包括DWI、PWI、水抑制成像和SWI等。
DWI可以早期发现缺血灶并且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PWI可以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血管病变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MRA、CTA和DSA等。
MRA和CTA可以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而DSA的准确性最高。
所有患者都应该进行平扫脑CT/MRI检查。
保持体温正常,避免高热或低体温,特别是在脑出血或脑水肿的情况下更应注意体温控制。
四)血压控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地制定血压控制策略,避免过度降压或过度升高血压。
五)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对脑血管的损害。
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对于符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以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
七)其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抗抑郁治疗等支持性治疗措施。
三、康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PPT课件
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通常为发病后3小时内,越早溶栓,效果越 好。
抗血小板治疗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用药时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应尽早 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
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
华法林、肝素等抗凝药物,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预防血栓形成。
二级预防策略
01
02
03
控制危险因素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和管理,降低脑卒中的复 发风险。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适量运动等。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抗凝药 物等,预防血栓形成。
生活方式与长期管理
戒烟限酒
戒烟、限制饮酒量,有助 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适用人群
抗凝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高危人群,如房颤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降纤治疗
常用药物
巴曲酶、降纤酶等降纤药物,降低血液 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减少血栓形成的 风险。
VS
适用人群
降纤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患者人群,如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等,需在医生指导 下进行治疗。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
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与二
级预防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治疗 对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轻残疾 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
义。
康复治疗的方法
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 疗、心理治疗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
康复治疗的时间
越早开始康复治疗越好,一般在发 病后2-3周内开始,持续时间因个体 差异而异。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一份全面且权威的医学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专业建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该疾病发病急、进展快,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的制定基于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诊治规范。
本指南涵盖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康复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医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该疾病的诊治要点,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重要性,提倡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推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存在明显的地域和人群差异。
北方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而南方地区相对较低。
同时,城乡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显著,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
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学方面,S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血管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引发S。
血栓形成则是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内部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脑部缺血。
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及防控指导规范
CCB ACEI/ARB
目标血压:<140/90mmHg 肾病/糖尿病<130/80mmHg 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如能 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
不降压
试 验 性 降 压 CCB ACEI/ARB
目标血压: 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不低于150-160mmHg
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原则
缺血性卒中/TIA的行为干预措施(生活指导)
禁忌证和局限性
TCD常规检测通常无禁忌证。但在经眼眶探测时必须减低探头发 射功率(采用功率5%~10%),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时,检查存在一 定的局限性:患者意识不清晰,不配合;检测声窗穿透不良,影响检 测结果准确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原则
缺血性脑卒中/TIA的行为干预措施(生活指导)
缺血性脑卒中/TIA的抗栓治疗(二级预防)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
适应证
正常人群或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筛查;
对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缺陷(RIND)、黑 朦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进行评价;
对无症状性颈部血管杂音、伴有心脏杂音患者进行评价;
对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评价及随访;
缺血性脑卒中的干预原则
缺血性卒中/TIA的行为干预措施(生活指导)
缺血性卒中/TIA的抗栓治疗(二级预防)
缺血性卒中/TIA的降压治疗
缺血性卒中/TIA的调脂治疗
缺血性卒中/TIA的血糖控制 颈动脉狭窄干预措施
缺血性卒中/TIA的血糖控制
高危组:
中危组伴 有粥样硬 化性动脉 狭窄
极高危:
高危病人 接受脑动 脉支架成 形术
阿 司 匹 林 75150mg/d 或 氯 吡格雷 75mg/d 或阿司匹林和双 密哒莫的复合制 剂 25/200 mg bid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引进先进诊断技术
关注国际上最新的影像学和实验室诊 断技术,如MRI、CTA、CTP等,将 其引入中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引进创新治疗方法
关注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 如机械取栓、溶栓治疗、新型抗血小 板和抗凝药物等,将其引入中国,提 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可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 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 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 高。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危险因素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这 些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意义与 影响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规范诊疗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疗流 程和标准,有助于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风 险,如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
提高患者生存率
遵循指南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和残疾。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不清、眩 晕、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诊断
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颅 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
诊断
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 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病时 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 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 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识别与早期治疗
参考资料
1、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2、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指导规范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主要以2014指南制定)
3、2019 AHA/ASA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
(AHA:美国心脏学会/ASA:美国卒中学会)
诊断标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可根据《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诊断标准:①急性起病; ②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 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 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③症状或体 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 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h以上( 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④排除 非血管性病因;⑤脑C T/M R I排 除脑出血。
卒中单元
急性缺血性脑卒 中概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 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 2周内,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具有发 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 健康和生活。急性脑卒中的诊疗是一项系统 工程,需要多部门、多环节的配合协调,最 终实现对脑卒中的有效救治。
2.一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 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 检查。
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控制
对于糖尿病患者,高血压强化治疗也能使 心肌梗塞、猝死、脑卒中、周围血管病构 成的联合终点事件降风险显著低。
糖尿病治疗总策略
饮食 治疗
宣传 教育
体育 锻炼 药物 治疗
自我 监测
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的原则
3.脂代谢异常
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较大,尤其是 LDL-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最大。降 低胆固醇水平主要通过行为生活方式改变和使用 降脂药物。
年龄 性别 种族/种族划分 遗传
Goldstein L, et al. Circulation. 2001;103:163-182, Broderick J, et al. Stroke. 1998;29:415-421, Brown WV. Clin Cornerstone. 2004;6(suppl 3):S30-S34, Sacco RL, et al. Stroke. 1997;28:1507-1517, Goldstein LB, et al. Circulation. 2001;103:163-182.
血糖控制对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有保护作用, 对大中血管病变同样有重要作用,血糖控制不良 与脑卒中复发有关(I级推荐,A级证据)。 推荐意见: (1)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靶目标为HbAlc<6. 5%,但 对于高危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可能带来危害 (增加病死率,I级推荐,A级证据)。
急性期应避免 输注葡萄糖, 如血糖过低 可予以应用。
高血压 血脂异常 吸烟 糖尿病 既往脑卒中或TIA 心房纤颤 酒精滥用 代谢综合征 心脏病 (MI, CHF, PFO) 颈动脉疾病 镰状细胞贫血 RBC 计数高
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概述
缺 血性 脑 卒 中危 险 因素 的概 述
王 淑 丽 赵 妍
摘
要: 脑血 管病 目前 已成 为 我 国 第一位 致 残和 死 亡原 因。本 文针 对 脑血 管疾 病 的发 病危 险 因素进行 了综 合论 述 , 以期 为临床 预 防和
治 疗提供依 据 。 关键 词 : 血性 脑卒 中 缺
2 1 年Leabharlann 8月 013讨 论 19 3
“ 当控制 ” 重 患 者高 血 糖 , 围在 7 ~ 0O m l 适 危 范 . i . o L为宜 。本 研 8 m / 究 显示 , 当胰 岛 素 治 疗组 将 血糖 控 制 于 7 ~ 0 m l , 常 规 适 . 1. oL 与 8 O / 组 血糖 控 制 于 l m o L以上 相 比 , OmY 明显 降 低 了机 械通 气 时间 、 感 染 、 毒血症 、 D 脓 MO S发 生率 及死 亡率 , 改 善 预后 , 低 血 糖 风 可 且 险 较小 。 参 考文 献
『1 芬娟 , 忠 华 . 症 患者 应 激 性 高 血糖 血 糖 控制 水平 的研 究 5徐 邵 重 【. J 浙江创 伤 外科 , 1 , () 3 — 3 . ] 2 0 54: 7 4 8 0 1 4
f蒋潇, 6 ] 刘超 . 岛素 强 化 治 疗 对危 重 患者 预后 的影 响 [. 胰 J 国际 内 ] 科 学杂 志, 0 , ()6 — 6 . 2 8 5 : 0 23 0 3 52
中 图分类 号 : 7 33 R 4.
[]alrB S h l m , o aCS e 1 E cc n aeyo n 1T yo E, c a o ME S n , t . f a yad sft f l a i a is l rtcl nas ria I U fJ S r,0 6,0 () — . n ui poo o i ugcl C J.Am ug2 0 2 21: 9 n J 1
中 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这个听起来有些专业和复杂的病症,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它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提高诊治水平,我国制定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份指南的重要内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简单来说,就是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通,从而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突然的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甚至昏迷等。
在诊断方面,指南强调了快速准确的重要性。
一旦患者出现疑似症状,医生需要迅速进行评估。
这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神经系统的专科检查。
同时,借助现代的影像学技术,如头颅 CT、磁共振成像(MRI)等,能够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确定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治疗是关键环节。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生命。
在发病后的 45 小时内,如果符合条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能够溶解血栓,恢复脑部血流,从而挽救尚未死亡的脑组织。
此外,血管内治疗,如机械取栓,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尤其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
除了这些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般的支持治疗也同样重要。
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控制血压、血糖,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都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也是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的。
在康复治疗方面,指南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
康复治疗应该尽早开始,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多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工作同样不容忽视。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是一份旨在规范中
国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标准、指导医生和患者治疗以及科学研究的指南。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大脑内血管突然发生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毁坏和功能障碍。
据WHO的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
根据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占总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
因此,对中国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缺血性脑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指南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和危险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指南对脑卒中的诊治,引导医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临床表现、CT/MRI检查、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和脑血管造影等方式实现对这种疾病的快速准确的诊断。
指南中也详细介绍了药物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常见治疗措施,并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程度和身体状况提出具体的治疗建议。
同时,该指南还侧重于对预防和康复的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康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除此之外,指南还着重从救护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综合治疗和转归管理等重点环节提出了合理科学的治疗措施和管理方案。
指南还特别对儿童缺血性脑卒中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治疗建议,针对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档,对于医生和患者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诊治、防治和康复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体重的方法
一般高血压和糖尿病者采用的散步、轻体 力运动均无减轻体重的 作用,但对高血压 和糖尿病有效。减肥需要较强的运动。
总热量(基数热量):20~39岁年龄需要量 40~49岁减少5%
50~59岁减少10%
60~69岁减少20% 70~79岁减少 30% 晚餐量要控制。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卒中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
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一 保 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1 收住地点 2气道与氧气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7 体温 8 血压 ● 所有的卒中病人,都应在卒中单元接受治疗; 9 癫痫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 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状态常用 NIHSS和GCS。
肥胖与脑卒中
BMI: =体重(kg)/身高(m)2
(如身高1.68m,体重68kg,BMI=24.09)
体重的判断(WHO亚太地区标准)
• • • • • 正常 18.5~22.9 肥胖前期:23~24.9 I级肥胖:25~29.9 II级肥胖:>30 对人体的危害:高血压、糖尿病、高脂 血症、睡眠障碍、癌症发生率增加等
• 血压每增加 10毫米汞柱 ,出血 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即增加 54%,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即增加 47 %.
• 有效的降压治疗可降低和各种类 型脑卒中发病率的 38%, 降低脑 卒中病死率的 5 8 %。
• 大于140/90mmHg:
不服用降压药物,提倡改变生活方式,包括 : • ①控制体重; • ②减少食盐摄入量(<6g/日);中国人平均每日摄入食 盐15g左右 • ③慢跑或步行,每次30~60分钟,每周3~5次; • ④限制烟酒(每日饮酒相当于乙醇<50g); • ⑤补充钙和钾,每日新鲜蔬菜400~500g;钙400mg,牛 奶500ml; • ⑥减少脂肪摄入.
二
预防内科并发症
1 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 2 膀胱功能障碍与感染 3 不动的危险
卒中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
一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保 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1 收住地点 2 气道与氧气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7 体温 8 血压 ●如果有严重的限制性呼吸、严重的低氧血症 (PO2<60mmHg)或高碳酸血症 9 癫痫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PCO2>50mmHg)、或有较高误吸危险的
强调:
1、多度、过快地降压可引起脑梗塞; 2、治疗个体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定期检测血糖,应控制血糖餐后 2 小时在 8 ~ 10mmol/L ,空腹在 6.99 mmol/L 以下; • 饮食控制(我院内分泌讲座); • 有氧运动锻炼; • 应控制收缩压<130/舒张压<80mmHg; • 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 • 服用降脂药物,降低低密度胆固醇。
危险因素(1):不能改变的
• • • • 年龄 性别 种族 家族史
1. 高血压 2. 糖尿病 3. 心脏病 4. 高血脂 5.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6.高粘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7.肥胖 8.缺乏体育锻炼 9.其他如吸毒、口服避孕药、 激素替代治疗 10.不良生活习惯
针对危险的预防
• 一期预防:寻找和去除危险因素
卒中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
7 体温 9 癫痫
8 血压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二
预防内科并发症
1 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 2 膀胱功能障碍与感染 3 不动的危险
卒中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
吞咽困难的卒中病人,越早经鼻胃管(NGT)管饲比 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越晚用或不用能减少病例死亡. 1 收住地点 2气道与氧气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7 体温 8 血压 9 癫痫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 一般处理 • 特殊治疗
卒中急性期一般处理原则
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1 收住地点 2气道与氧气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7 体温 8 血压 9 癫痫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二
预防内科并发症
1 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 2 膀胱功能障碍与感染 3 不动的危险
• 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极 低密度脂蛋白 • 各种药物作用途径不同,有些主要降低 胆固醇,有些则主要降低甘油三酯,因 此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长用药物有 贝特类和他汀类药物。
运动:
• 因人因地而异,如慢跑,步行,健身操, 游泳等;不提倡爬山和登楼梯,因为老 年人中有膝关节疾病者比例较高。 • 有氧运动(等张运动),即轻、中强度 的运动,以不气喘为度 运动中最快脉搏>170 — 年龄,>60岁者 心率90~120次/分钟为妥。 剧烈、高强度(乏氧)运动增加心源性 猝死的危险性。
忌。 预防内科并发症
二
1 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 线,若病情加重恶化应复查。 ●应积极治疗潜在原因来保持电解质平 2 膀胱功能障碍与感染 衡,如果有电解质缺乏,用补充相应 3 不动的危险 电解质。
●所有的卒中患者都应检查电解质基
卒中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
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1 收住地点 2气道与氧气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7 体温 8 血压 ●24小时内完成第一次床旁洼田饮水试 验,必要时选用经鼻胃管进食流 9 癫痫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质,
• 当6个月内血压仍高于 140/90mmHg,接受药物治疗。 • >180/100mmHg,应接受药物治疗, 目前降低了药物治疗的标准。
降压标准
一般人<130/<80mmHg; •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 >65~70mmHg. • 合并糖尿病:<130/80mmHg.
一级预防的措施:
社区健康教育,控制治疗危险因素
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
对象:脑血管患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 目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开始时间:疾病早期
措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
致残率),同时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即降 低复发率)。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控制
• 控制能够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 相关因素
– – – – – 血压 房颤 吸烟 饮酒 胆固醇
糖尿病
体育活动 低盐低脂饮食 循环障碍
• 二期预防:控制危险因素,抗拴
– 抗血小板 – 抗凝
正常血压
• 理想血压:<120/80mmHg; • 正常血压:<130/<85mmHg; • 正常高值:130~139/85~89mmHg; • 高血压:≧140mmHg/≧90mmHg;
正常人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性
• 存在24小时节律性变化,白天中有2次高峰,第 一次在上午6~10时,第二次在下午3~7时,最低 点在夜间2~4时. 说明:1.夜间血压降低对大脑有保护作用,高血 压晚期血压波动性丧失. 2.早晨血压有急剧上升的过程,与起床后 兴奋有关,是脑梗死和出血的高发时间.主张阿 司匹林在早晨服用,即时这个原因.
• ①身体的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 麻木或瘫痪。 • ②单眼或双眼突然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 双。 • ③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 ④头昏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 稳。 • ⑤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意 外改变。
卒中的分类
卒中
15% 85%
二
预防内科并发症
1 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 2 膀胱功能障碍与感染 3 不动的危险
卒中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
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1 收住地点 2气道与氧气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维持液体平衡(用NS,不 7 体温 8 血压 是GS) 。 9 癫痫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有脑水肿者,0.45%NS和5%GS禁
●保持良好体位,避免颈静脉压迫 ●避免静脉输含糖/低渗溶液 ●皮质激素不推荐使用 ●高渗性脱水剂, 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10%甘油 1 收住地点 2气道与氧气 -甘露醇0.25-0.5g/kg 4-6次/天. 可加速尿交替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过度换气 插管或无创过度通气,保持CO2分 40mmHg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卒中急性期一般治疗原则
一 保护重要功能,尽力维持生理稳态
1 收住地点 2气道与氧气 3 心电监护 4 液体与电解质 5 进食与营养 6 血糖 7 体温 8 血压 9 癫痫 10 治疗脑水肿,降低高颅压
二
预防内科并发症
1 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 2 膀胱功能障碍与感染 3 不动的危险
●头位抬高20-30o
●对糖尿病患者,监测血清糖的水平。 预防内科并发症
二
1 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 逐渐降低高的血糖水平,将血糖控制在 2 膀胱功能障碍与感染 8.3mmol/L以下 3 不动的危险
●当血糖增高超过11.1mmol/l时,用胰岛素
2016 专家共识 血压的调控
• 高血压:24小时后血压基本可以反应其 病前水平。 • 低血压:少见,原因有:主动脉夹层、 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 准备溶栓:小于180/100mmHg • 一般数天开始启动降压
• 危害: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 增加脑梗死的发生率;
• 不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 增加冠心病的发生率。
高脂血症
• • • • • 采用低热量、低脂肪平衡饮食; 控制每日摄食总量; 每日饮用原汁红葡萄酒 (50g); 限制动物内脏,蛋黄摄入每日不超过1个 增加食物纤维摄入量. 长期坚持饮食调整,如果无效,服药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