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中的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

高中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

高中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若干思考一、关于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条件1.内在条件。

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思考。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提。

遇事能问为什么?能积极主动思考并能转化成问题,再将问题转化成可以研究的探究性课题方案,最后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解决问题;其次,要求必需具备积极主观的学习心态。

这是学生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最主要的动力。

它包括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爱好,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感知新事物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再次,能够对研究性学习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反思、批判和怀疑,在研究性学习中全面地看待问题。

2.外在条件。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

如调查法、统计法、谈话法等基本的方法;其次,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当然也包括教师、家长、专家;再次,引导学会合作,发挥群体功能。

历史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吸收他人的长处,纠正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得到发展。

二、关于历史学科探究性学习的开展1.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小论文。

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

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最后写作,完成小论文。

如关于西安事变发生的历史必然性,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论点:(1)西安事变是中日矛盾激化的结果。

(2)如没有西安事变,也必将要发生类似西安事变并具有西安事变同样历史意义的事件。

(3)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是由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具有偶然性,但偶然性中体现着必然性。

然后让学生收集分析材料,写小论文。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点评。

2.人物小传。

很多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如李鸿章、曾国藩、孙中山等,我们该如何去分析、评价这些历史人物呢?这是很值得去探讨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人物传略的形式,概要介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再作综合的分析。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探究活动实施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探究活动实施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探究活动的实施【摘要】:新课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究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方式提供了途径和保证,作者结合以往的教学探索,归纳出一些借鉴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不仅在课程改革中处于关键地点。

而且,对于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课堂活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以及新课标的实施,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探究活动的注意事项及组织形式(一)注意事项1、环境。

探究性学习和活动需要一个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

历史课堂要改变旧有的师生角色,要由原来的“教”历史变为师生共同探索、研究历史。

给学生说话、阐明观点、想法的机会。

同时还要想方设法诱导学生去表达,只要有了表达的欲望,学生自然就会想办法去寻找问题的解决。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会增强。

在我的课堂上,只要学生敢于表达、能提出自己的观点,都会得到一片热烈的掌声。

2、诱因。

即要善于质疑。

探究式学习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制造悬念,引出问题,并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让这种征服的欲望推动学生去完成探索历史的任务。

如在《“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教学中,就可以创设多种情境,诱导学生进行探究:关于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找家”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把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进行归类。

让全班同学参与,在游戏中掌握各家思想的内容。

3、形式。

历史探究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应该只拘泥于史料的收集、或单纯的历史问题的问答,可以通过历史游戏设计、历史问题辩论、人物角色扮演、小论文、以及历史遗址实地考察、探究成果报告会等形式来实现。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做一回历史教师,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活力多姿的课堂探究更能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

4、主体。

探究学习应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差异。

历史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主题通过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历史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辩证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个体与小组的优势,开展活动探究,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才能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的素养(1)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子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引导,明白开展探究学习的目标,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积极开展组内合作、小组间讨论,解决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落实学习目标。

(2)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水平、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强这些特点,教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个性品质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保守派、以李斯为首的革新派、秦始皇、站在现在的后世人。

保守派与革新派辩论:在当时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最后,秦始皇采纳的理由是什么?今天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加深对历史情境的理解。

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做到横向、纵向联系,拓展思维与知识视野。

二、创新思维的方式(1)“问题”意识是前提。

中国古代教育家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

”教师应当把自主质疑的学习舞台留给学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质疑的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

如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几个阶段的原因、表现?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探讨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浅谈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一、历史学科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可行性分析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许多令人尴尬的问题:其一,为了应付考试,课堂上,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费力地听和记,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而使历史教学显得机械、生硬,缺乏活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

课后,学生不是心情娱悦,而是疲惫心烦。

其二,由于历史教材是历史发展的高度浓缩,大多是一些干干巴巴的结论,史实很少。

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都是草草几笔,学生很难理解,也无法接受,只能是硬着头皮去想去背,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其三,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付出的很多,收获却很少,劳而不获的失落感令人痛心。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倡导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和学的方式,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同时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1.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对实施探究式教学提出了要求根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思路和目标,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现实已有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

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课程实施上,改革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和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2.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分设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有利于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新课标根据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以历史专题的方式,将学习模块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知识加以整合呈现给学生,并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解决探究的意见,如在历史必修一就提出了“以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为题,举办讨论会”以及“收集有关史实,说明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等适合探究教学的建议。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对《新课标》有了进一步认识,深刻领悟到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在探究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一、不断更新理念,用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

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二、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设法营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动手实践中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他们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三、课堂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为此,我们要先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四、改变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乐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

实施探究学习,灵动学生智慧--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实施探究学习,灵动学生智慧--高中历史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反思

探究性学 习的内容要合理 , 内容要丰富 , 而且更要符合学生的 法 ,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 最近发展 区域 ,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 究兴趣 设计究课 参考文献 : [ 1 ] 侯 书彬. 高 中历史课 堂教 学中“ 探 究性 学习” 的有效性研 究 题 的时候 , 教师 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 , 力求探讨 的内容既是建立在 学生的实 际水平之上的 , 又能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 [ J ] . 都市家教 : 下半月, 2 0 1 2 ( 1 1 ) . . 二、 探究性 学习中学生的角色
( 1 ) 文献综述 : 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 网络 、 图书、 博物馆等 ) 。
( 2 ) 调查访问 : 借助调查问卷搜集资料 。 ( 3 )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 、 分析 。
( 4 ) 总结反思 。
生, 在不否定教学 中教 师的作用的和主观能动性 、 创造性的同时 ,
解、 学 习新的教学理念 , 掌握学生的学情, 学模式 。 生通过探究主动借鉴经验 、 吸取教训 , 让学生储备更多的知识 。
2 . 探 究内 容
2 . 正确认识 自己角色的转变
在探究性学习实施 的过程中 ,教师的决定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
“ 剑” : 特征 , 历史上的应用 , 古代名剑 。 “ 枪” , 简介 , 长兵器 的优缺点 , 历史上 的名枪 。 “ 弩” , 简介 , 历史上 的作用 , 发展历程 。

学会埘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 探究性学 习离不开信息 的支榉 , 学生必须学会对信息进行整合 ,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读材料 。

探究性学习实施中教师的角色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 的能力。学生应该在掌握科学的探 究
探究式学 习已经得 到广大教师的重 视 ,要想实施好这一教学 方法的基础上 , 对 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要加以掌握 , 从而提高解决 问 方法 , 离不开教师 的积极参与 , 如果得不到教 师的参与是不可能获 题的能力 。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

高中历史课运用探究式学习的一点体会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大力开展探究式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必需。

这种探究式学习会让学生亲历探究之旅,体会探究之乐,获取探究之喜。

下面,结合高中历史课教学的实际,谈谈个人对开展探究式教学的一点体会。

一、精思妙想,引导学生把握好知识的有效衔接初中历史课属于小学科,在很多学校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加之其在中考文科综合考卷中只占50分的地位,以及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不重视,进而无法形成有效和完整的知识结构与系统。

这一基础残缺的状况,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适应新课程按专题进行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要求学生围绕某一特定的专题(问题或者课题)展开研究,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手段与方式来获取相关知识,以解决特定问题的学习。

这种不适应,既表现为知识上的欠缺,又表现为方法上的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下,鉴于教学时间的紧张,要求高中教师对学生的初中知识进行专门的复习,既无操作可能,但又不得不进行必要的回顾。

这只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方法,处处留心,随时注意初高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这种衔接,可以采取典型引路、随机引导的方式来进行。

所谓典型引路,指教学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专题),选取典型事件、典型人物,以拔出“萝卜”(问题或者专题)带出“泥”(相关初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查找、反思相关初、高中历史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递进关系。

这种方式,既可以对学生已有的零散的知识进行钩沉,又可以此为基础展开对新课程知识的学习与架构,拓展教材内容。

这样的课堂,不再是一个“师讲、生背”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一个提供材料,引领学生查漏补缺、梳理知识脉络,有效领会知识内涵、建立新的知识系统的过程。

在活动中开展交流、鼓励进步的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历史学习活动的开展,如相关历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争议问题的再讨论与探究、历史故事的钩沉与展示等,又如历史知识竞赛的开展、手抄报(黑板报)的编写等等,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使其参与到活动中去。

浅论历史探究性学习

浅论历史探究性学习

时还培养 了学生通过探 究解决 问题 的意识和能力。 3 . 要敢于在教学 中大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 教学 中我们要鼓励 学生 大胆质疑 ,提 出与 众不同的见解。 因为对现成的结论和传 统观 点提 出质疑是培 养学 生创 新思 维 和 能力的途径之一 。在一次学生小论文写作 中, 一个学生在《 从 隋亡唐 兴看人 才》 一文中写到 : 隋炀帝心胸狭 窄、 不容 贤才是 导
教 改・ 教研
课程教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 e a r c h
2 0 1 3 年9 月 中 旬 刊
浅论历 史探 究性 学习
刘 天 亮
( 河南省焦作市外 国语 中学 河南 焦作 4 5 4 0 0 0 )
【 中图 ̄
] G 6 3 3 . 5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
]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0 9 一 o o 3 6 一 o 1
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 而知识 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培养 具有创新意识 的人才无疑是教育教 学的重要 目标 。新课 程改革 中也 明确提 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普通 高中历 史课程标 准・ 实验》 在课程 的基本理 念 中提 出: “ 普通 高中历 史课 程的设 计与实施 有利 于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 变, ……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 体性、 积极 性与参与性 , 培 养探 究历 史问题 的能力和 实事 求是 的科学态度 , 提 高创新 意识和实践能力。” 提 出探 究性学 习的背景 , 就在 于力 求突破应试教育 中所形 成的标准答案唯 一性的 思想禁锢 。 以适应新课 程改革和创新教 育 的需要 。要 改变这种状况 ,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 学方式和学 习方法 . 而探 究性 学习则不失为对症下药之策。 所谓探 究性 学习指 的是 : “ 在教 学 中创设一种类似科 学研 究的情境或途径 。 让 学生通过 主动 的探 索、 发现 和体验 , 学生对 大量信息的收 集、分析和 判断 ,从 而增进思 维能力和创造 能 力 ” 那么在历史教 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1 . 教 师要 更 新 知识 和 教 育 观念 。 做 好 相 应 的 准备 。 教 师首先要 不断更新 自己的知识, 熟悉最新 的史学研 究成 果 比如近年 来, 随着史学研 究的深入 发展 , 出现 了全球 史观 、 文明史观 、 现代化史观 、 社会 史观和生态史观等五大新 史观 。这 些史观与传统的革命 史观有很大的差别 . 并且正在深刻地影响 着我 国当前的历史教材的编写和高考, 我们必须 了解和熟 悉这 些最新 的知识和信息 , 否则就无法理解教材 , 无法适应课 改和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

怎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和教学活动摘要: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自主权,教与学是交往、互动,师生的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这给一向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给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那么如何对高中历史开展探究学习进行教学指导?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其核心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历史探究学习也是一个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历史资料,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课程改革的目标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

它既涉及到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好质疑点,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古人曾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探历史教学中性学习

探历史教学中性学习

探析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对现代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授传导型教学方式,片面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和进行机械式记忆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现今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而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去探究问题,以历史教材为基础,通过课题的研究,适当地进行拓展教学,然后再回到教材中的结论,从而深化教学结论,增强记忆和理解程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探究性学习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本文主要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研究型学习应用一、探究性教学的原则探究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历史探究性教学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探究性历史教学必须围绕着教材、问题或者是课题进行展开。

现代的高中历史教材中,设计了22个历史探究性的课题。

教师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围绕一定的历史课题来进行,而不能够盲目地选择探究性学习的教材。

其次,探究性教学要遵循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基础上切实扩宽视野,加强对课外资源的挖掘,突破传统的完全以教材为中心进行的本本教学,而是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即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和途径,例如可以组织社会调研、社会实践等等去探究历史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再次,要遵循学生自主性的原则。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采用不同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最后,探究性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习的成果,也必须切实地加强对过程的重视。

探究性历史教学主要是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去发现问题,去寻找资料,去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后作业: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课后作业: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有力保障

必修一第七页 《 学习延伸 》 部分设计的实践活 动题 目是 : 课后利用网络或图书资料查找 自己 姓 氏的历史 由来 ,有条 件 的可 以杏 阅一下 自己
家族 的家谱 。
( ) 二 课后参观 。 正如历史学家克罗齐说 : 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并不是遥不可 及 、虚无 缥缈 的 ,而是 实 实在在 的。历 史教学 中要 激发学 生探 究 历史 的积极 性 ,就应 该尽可 能地挖掘身边 的资源,让学生感受历史。作为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参观活动的课后作业 , 让学 生置身于博物馆 、历史古迹之中。这种形式的 课后实践 活动要求历 史老师善于挖 掘和利用 本 土 历 史 。 比如 笔 者 在完 成 必修 二 第 一 单 元 《 古代 中国经济结构 与特点 》的课堂教学之 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 中国古代及近代手 工业 的发 展情 况 ,我组 织学 生参 观位 了位 于吴 江市盛泽镇 的吴江丝绸陈列馆 , 通过了解 “ 绸 都”盛泽的丝织业发展历程 , 也让学生对古代 尤其是明清时期 江南地 区经济 的发展甚至江 南地 区近现代 经济 发展状况也有一个直观 的 认识。
◆新课习的有 力保 障
◆刘学锋
摘要 :高中历史新课程非常强调历史学习的探究性,新课程实施几年 以来,大多教师在课堂 教学环节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探究性,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如何在 课后作业这一环节提高高中历史学习的探究性 ,笔者认为要 注意五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 课后作业 探究性 实践活动
部分的题 目 “ 比较两周的分封制 ,分析秦朝郡 县制对中央集权制 的影响” ,并根据学生 的实 际水平,将这一题 目做 了改编,改编之后 的题 目 :“ 为 从两种地方管理制度所盛行的时代 、 首领产生的方式、与 中央的关系 、 历史作用等 几个 方 面 比较 它 们 的不 同点 。 ”改 编之 后 的题 目相 对 于 教 材 的 原 始 题 目而 言更 加 具 有 针 对 性 ,使得学生在探究 的时候能够做 到有 的放 矢。 总 之 ,在 现行 的高 中历 史教 材 中有很 多题 目贯穿其中,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一定要根据 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合理地利用 , 将这些课后 作业改造为学 生在历史课 堂之外进行探究学 习的有效 平 台。 二 、注重 实践 ,激 发兴趣 在 日常历史教学 中, 要提高高中历史学习 的探究性 ,教 师要适 当地 布 置一些 实践 活动形 式 的课 后作 业 。只有 适 当地布 置一 些实践 活动 形式的课后作业 , 才能让学生在课后到实践中 去探究 ,否则就是 “ 纸上谈兵” 更无从探究。 , 现行高 中历史 教材的设计也要求我们适 当地进行 课后 实践 活动 ,从 而激 发学 生探究 历 史 的积 极 陛。历史 课后 实践 活动 的形 式是 多样 化 的, 如查找资料 、 采访一些专家和历史事件 的经历者 、 进行问卷调查 、 组织课外参观活动 ( 如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 、遗址等) 等等。笔 者在教学中布置的课后 实践 活动作业 一般 有 以下三种类 型 : ( ) 一 查找史料 历史学科素材丰富 , 包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对高中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学习与分析,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转换角色,变灌输式教学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将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舞台,从而也能较好地体现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景切入疑点,激发学生兴趣探究式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创设出有利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得以在课堂上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

而有利的教学情景往往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有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参与度就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

所以,提出问题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第一步。

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并通过质疑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而诸如此类的探讨正是探究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突出体现。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教师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体验到质疑探究的乐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习惯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围绕问题,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是创造的土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后,老师千万不要马上向学生奉送所谓的真理,教师的责任不仅是答疑解难,更要引导、鼓励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自由驰骋在探究学习的广阔时空之中。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形 成 相对 全 面而 理 性 的历 探究式 教学 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 , 探究性 。 题 。引 导 学 生 从 多 个 层 面 来 思 考 问 题 , 史观 。 这种教 学模 式高度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培养 , 在 发展 学生的创 新精 4 . 关 注课外拓展 , 开展持续探究 神与个性 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教师为学生探究与思考提 历史本身存在着无尽 的魅力 , 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 的同 供 相应 的条件 , 支持学 生创新质 疑 , 引导学生表 达 自身 的观 点与 时, 还可引 导学生扩大课外 历史资料 阅读 , 了解 更多 的历史史 实 见 解。其二 , 质疑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 教师 引入探究式教学方 与事件 。 课本 内容十分有限 , 通过开展持续探究 , 拓展课外历史资 式, 应 高度培养学生 的质 疑性 , 质疑是 问题发现 与提出 问题 的重 料 阅读 , 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如在历史教学 中, 对于 要方式 。教师可 以结合历史事件设置情境 , 引导学生从 不同视角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相关事迹进行 了介绍与分析 , 教师 可以引导学 来 分析历史 现象或事件 , 学会质 疑问题 , 这也是 探究式教学 目标 如康有为 、 孙中山等。对于 实现的重要前提 。 其三 , 开放性 。 探究式教学不追求统一性或标准 生去查阅其他历史人物 的事迹与主张 , 坚持探究 , 性答案 , 教师应理性对 待不 同学 生的观点与认 识 , 坚持开放 性原 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又是如何。带着相应的问题 , 则,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 二、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在 高 中历 史 教 学 中的 操 作 路 径 分 析
探索篇 ・ 教学研究
应 用 与 实 践 研 究 高 中历 史探 究式教 学模 式 的

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生的学习也 习。这 . 纯被动的接受 学 习转变 为主动参 的探究 学 生的主体地位 , 商学生学 习的积极 提 转变 能充分保
参j 性, 仃助 培养学牛 的创造件 , J 能健个 学牛的能力结构和 保 学牛能 力发胜 的和 谐性 , 列时也订助 于提高学生素质 结构的 科学忡 。那 么, 伍 l 敦 Il 史 1应怎样开展探 究性学 习呢 ?
知 矢 i _ 未知知1 n 联系点 , ¨: f }. {j I勺 多研究学情 。 3 以实引趣 就 足要 可能地联 系牛活实 际、 . 礼会 实际。岛
《 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标准》 倡导 “ 普通 高中『 史课程 的设讨 力 ‘
实施 彳 利于学生 学习方式 的转 变, 导学生主动 学习, 多样化 、 丁 侣 在

} 史课 的 【的, 是要 “ 学乍 解人 类社会发展 的基本 脉 l 历 = 就 i 使 络 , 结历史经验教训, 总 继承优秀 的文化遗产 , 弘扬 民族 精神 : 学会 j 码克思 义科 学的历史观分析 问题 、 决问题 ; f ] 解 学习从历 史的角 度 去了解 和思考人 人 、 与社会、 j 人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 而关注 中 进
商 r历 史 新课程 f I 探 究性学习
践 能力, 也仃助 j提 高学生素质结构 的科学性 。是 新课 程理念 的要求 , : 更是社会 发展的需要 。
关键 词
中图分类号 : 63 1 、 G 2 . 文献标识码 : 4 A
文章编 号:0276 (0 8 1. 9—2 10.6 120 )2 0 80 0
不 熟悉的东西 都不感兴趣 , 感兴趣 的足 他们 暂时不懂但 经过努力 可 以弄懂 的东两 , 即新颖 而仃 一定难度 的知 识。一 定 的难 度可 以 ‘ 增加 学生的智力负荷, 刺激学生智 力的发展, 磨砺 他们思维的敏锐 牲和 创造性 。 如果把历 史知识比作果 _ , 史学习 比喻 为摘 果子, 『历 应 该是“ 一跳摘得 到” 跳 。教师设 问要符合学生 实际, 口能 与学 J ’ 生 L 行知识柏联系, 二 似义必须仃适 的难 度, 让学 体会学习历 史 过程 l 『 兜服困难的乐趣 , 克服 难 磨慨 思维锋 , _ f J 捉高智力水 平 , 会探究学 习的成功感 。 体 I , 阚此 教师 的选 题要充分考虑 学牛 已

谈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谈历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2 . 培 养 学 生主 动 学 习、 主 动 思 考 的 习惯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根据 自己的学习方法去主动 地学习 , 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小组 合作 、 讨 论学习是“ 开放式” 课 堂 教 学 极 为 重 要 的 学 习 方式 , 如 学 生 遇 到 弄不 明 白 的问 题 时 , 教 师 切 忌 包 办处理 , 而 应 用 方法 引导 , 让学 生 自己去 思 考 。
2 . 有 利 于培 养 学 生的 创 新 精神 和 实践 能 力
创新教育是一种重视人的主体性 、弘扬人的主 体精神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 育体 系。它要求教育 创设一个民主平等 、 和谐 自由的教学环境 , 最大限度 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 的自由度 ,让每个学生 的创造 个性都得到充分 的发展 , 使他们 的创新思维 、 创新能 力等素质获得显著提高 , 加快知识掌握的进程 , 提高 学 习质量和水平 。 但是 , 长期 以来 , 在应试教育下 , 受 升学率指挥棒的左右 , 历史课 堂教学一直以“ 教师 为 中心” , 老师讲 教科 书 , 学 生背 教科 书 , 考试 考教科
3 . 教 师 自身要 转 变观 念
传统 的历史教学以教师 为中心 ,强调教 师的绝 对权威性 , 教师在课堂上是一讲 到底 , 学生被 动地接 受现成 的观点 ,很少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中 去。教师讲得枯燥无味 , 学生学得无精打采 , 因而达 不到掌握知识 、 培养能力 的目的。 探究性学 习作为一种学 习模式 ,是相对传统的 “ 接收性学习” 而 言 的。 它是 指 教 师 不 把 现 成 的 结 论 告诉 学生 , 而是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 自主学 习、 自发 地发现问题 、 探究问题 、 获得结论 的过程。学生在探 究的过程 中积极参与 , 展示 自己的魅力 , 体验成功的 喜悦 , 增强学习历史的 自信心 , 从 而极大地调动了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和 兴 趣 。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
文/ 侍 荣 军
剑 了哪 些 破 坏 以及 之 后 的 民 主法 制 建设 道 路 。 2 . 鼓励 学 生创 新 学 习 我 们 应 当 提倡 学 生 创 新学 习 。学 生 在 自丰学 习 之后 , 自 主学 习而获得对某历史教学主题的意义建构可能并不全 或正确 , 这就需要 进行创新性 的学 习, 用 自己的创新 思维去 研究 这一历史事件和相关教 学内容 , 在这一个过程 中, 我们 学 习 高 中历 史 的学 生 才 能 够 对 相 关 教 学 内 容进 行 自主 创 新 地探 究 。在 学 习 “ 祖 国 统一 大 业 ” 这 一 章 节时 , 我们 应 该 倡 导 学生创新学 习, 在学生掌握 了基本的知识 以后 , 他 们对“ 一 国两 制”伟大构想 的内涵以及香港澳门的实践 的重大意义 有了一个 了解 , 在这一个基础之 l - . , 我们就倡导学生创新学 习 ,学生 可 以利 用 已经 学 到 的 知 识 去 思 考 现 在 我 国 的 这 种
【 关键 词 】 高 中历史; 历史教 学; 高中教学
众所周知 , 我国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 目标在于改 变 以往 的 死记 硬 背 、 被动性学习、 机械 训 练 的现 象 , 倡 导 学生
丰动参与 、 乐于探究 、 勤 于动手 , 培养学生搜集 和处理信息的 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 分析和解决 问题 的能力 以及 交流 与合作 的能力 。这就对高 中历史 的教学有 了一个更高 的要 求, 我们要努力提高高中历史 的教 学质量 , 最大可 能地 实现

师 自身的特长 ,灵活运用各教学方式 ,实现各种方式的组 合。当然 ,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 不是 万能 的 , 教学方法的选 择实质也包含 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的含 义。就一堂课 言 ,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法实质上是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置于开放、生动、动态的学习环境中,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要求在教师的诱导启发下,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发现→质疑→探索,由学生主动去发现概念、规律。

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体现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本文就探究性学习如何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有效展开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敢于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沃土。

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气氛。

教师态度和蔼、亲切、不粗暴专横,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放松,则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探讨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

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彻底放下“师道尊严”,重视教学相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尊重他们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采取开放、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学生缺乏自信或产生自卑的心理,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充分地得到调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充满民主的教学氛围中不再胆怯,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去获得历史知识。

2.要少告知,多设疑,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这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

有的老师唯恐学生不明白,课堂上总是不厌其烦、反复强调。

其实,老师把知识嚼得很烂喂给学生,效果并不见得就好。

这就好像一位汽车教练把开车的要领向学员讲得非常透彻,并亲自做“示范”,但就是不让学员上车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穿插专题探究单元”、“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改探究性学习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反映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探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实施有独特的资源优势;通过“穿插专题探究单元”、“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 高中历史学习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影响现阶段很多高中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不愿上历史课。

其中不少学生认为上历史课是因为课程表上安排了这门课,而且要考试。

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背”是学习历史的“法宝”。

上课时在教材上按老师提示的“重点”作记号,课后对照教材完成作业,考前认真背教材,基本上就可以拿一个不错的分数。

总之,“缺乏兴趣、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仍是当前大多数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现状和方式。

究其原因,源于不少教师较为陈旧的教学观念与固有的教师角色。

尽管高中历史教学也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等等。

然而,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师教育观念和实施能力以及外在的客观因素等影响,使上述思想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

重知识轻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刻意追求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不善于贯彻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单一,过多地讲解、分析和说明,重结果轻过程,重记忆轻探究与实践”等情况仍大量存在。

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激活历史课堂——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探索

树立探究性教学理念,激活历史课堂——高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探索
的 有效 性 。
探究性学 习是新 课改倡导 的重要教学模式 ,在很 大程度上改变 了接受式 的
教 学观念 , 更 加 重 视 学 生 创 新 和 实 践 能 力 的提 升 。 在实 际的教学 中 , 教 师要充分 发 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 注重学 生的个性发展 , 强化师 生交流环节 , 让 学 生 在 探
究 中感受 到历史学 习的乐趣 , 并熟 练掌握所学的知识 , 培养其 良好 的历史学 习技
能, 为高中历史课带来新的活力, 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 圈
识, 以更 好 地 对 所 学 知 识 进 行 迁 移 应热情。 历史学 习贵在有疑 , 没有 问题学生就不能积极 主 动地进行探 究 , 因此 提出问题 是学生进行探究 的基础 , 也是学生产生 问题意识 和 强烈历史学 习欲望 的重要 基础 。 “ 学起 于思 , 思源于疑 ” , 学 生的思维一 般是从 问 题 中激活 的 , 学生 在历史课 堂上 一般不满足 于一知半解 、 浅尝辄止 。 这 就要求教 师在进 行课 堂设 问的时候要善于活跃学 生的创新 思维 ,考虑到所设 问题 的思考 价值 , 保证设置 的问题能 够引起学生对所学 内容更深层次 的思考 和研究 , 从而形 成 良性 的师生互 动。 教师 可以考虑设置一些具有悬念 的问题 , 激发学生 的好奇 心 与求知欲望 , 激起 学生探求历史 知识的创新思 维。 与此同时 , 教师还要 强化对学 生的激励 与引导 , 注重问题 的连 续性 , 让学生对 问题 中的现象进行 质疑 。 当学生
活动 , 引导不 同小 组分别扮演儒 家 、 道家、 墨家 、 法 家的角色 , 让学生互 相提 问和 回答不同派别的思想 , 并 让小 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 , 以真正把握不 同思想对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 代 著 名 教 育 心理 学 家 布 鲁 纳 认 为 :认 知 是 一 个 过程 而 “ 不 是 一 个 结 果 。” 有 亲 自做 了 , 身经 历 了 。 生才 能培 养 能 只 亲 学 力 。历 史教 学 强 调从 过 程 当 中获 取 能力 , 以此 来 发展 学 生 在 面 对 社 会 现 象 时 能 发 现 问题 并 通 过 自 己的 努 力 寻 找 出答 案 的能 力 。例 如 : 国 的“ 英 圈地 运 动 ” 美 国 的 “ 、 西进 运 动 ” 资 本 主 义世 、 界 市 场 的 形成 、 国的抗 日战 争 , 中 来探 究 恩格 斯 的著 名论 断 ; 历 史 的进 步 无 一 不是 以 巨大 的 牺牲 作 为代 价 的 。我 引 导 学 生 去 积 极 探 究 , 发 现 规 律 性 , 纳 总 结 结 论 。 学 生 的 思 维一 直 处 去 归 于积 极 状 态 , 断 地 探 究 知 识 奥秘 , 会 到 了 探 究 学 习过 程 的 不 体 艰 辛 , 受 到 了成 就 时 的喜 悦 。这 是 素 质教 育 灵魂 之 所 在 。在 感 这 个 过 程 中 , 也 指 导 了学 法 , 养 了学生 科 学 的思 维 品质 。 我 培 三、 良好 契 机 为 抓手 . 导学 生 学 会探 究 诱 -- - - 在 历 史课 堂教 学 过 程 中 ,很 多 的 教学 内 容 都 能 引起 学 生 学 习历 史 探究 的兴 趣 。 师 要 以 良好 的契 机 为抓 手 , 教 立足 于诱 导 学 生 的 学 习探 究 兴 趣 。如 : 讲 选 修 四第 一 单 元 第 三 课 《 在 祖 国统 一 的 捍卫 者 康 熙 皇 帝 》 , 请 一 个 同 学演 唱 《 熙 王朝 》 时 我 康 主题歌《 向天 再 借 五 百 年 》把 同 学 们 一 下 子 带 进 金 戈 铁 马 的 , 战 场 。在 这里 我提 出 了一 个 问题 :如 果 康 熙 真 的 能再 活 五 百 年 , 国会 是 什 么样 子 ?那 时 的 中 国真 的 就很 强 大 吗?让 学 生 中 用 历 史 的 辩 证 的观 点 来 探 究 。在 讲 中 国 戊 戌 变 法 的 戊戌 政 变 时, 我请 同学 们 高 声 朗读 谭嗣 同 的绝 命 诗 : 有 心 杀 贼 , 力 回 “ 无 天。 死得 其 所 , 哉 快 哉 。 同学 们 深 深 沉 静 在 维新 志 士 大无 畏 快 ”

260 ) 24 0 Fra bibliotek二、 贯彻 新 课 程 理 念 。 学 生 充分 经 历 探 究 过程 让


式 之 一 。课 堂 上 应 精 心 设 计 疑 问 , 设 激 发 学 生 进 行 积 极 思 创
维 的 学 习 情 境 。 如 : 讲 鸦 片 战 争 时 , 首 先 向学 生 提 出 问 在 我 题 : 国与 中国 相 隔 万 里 , 什 么 这 时 候 会 发 生 战 争 ?没 有林 英 为 则 徐 的 虎 门 销 烟 , 英 就 不 会 发 生 战 争 吗 ? 这 样 一 下 子 抓 住 中 了 学 生 的 心理 , 动 了学 生 的 积 极性 。在 讲 秦 始 皇 的 时候 , 调 我 用《 秦记》 入新课 , 学生 : 寻 导 问 如果 你 从 时 间隧 道 回到 公 元 前 2 1 的 秦 朝 . 会 有 什 么 意 想不 到 的经 历 ?学 生 们 的 兴 趣 陡 2年 你 然 提 高 。设 置 问 题 情境 , 师 必 须 运 用 恰 当 的 方式 方 法 , 教 使学 生 处 于探 究 的 情 境 中 ,激 发 他们 的智 力 和 技 能 来 分 析 和 解决 问题。
高 中 历 史 新 课 改 中 的 探 究 性 学 习
储开 勇
( 东县 双甸 高 级 中 学 , 如 江苏 如 东 新 课 程 改 革 的亮 点 是 要 求 教 师 注 重 学生 的 探 究 性 学 习 探 究 性 学 习是 指 在 老 师 的 指 导 下 学 生 通过 自主地 参 与 探 索 而 获 得 知 识 的过 程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生 既 能 获 得概 念 与规 律 . 学 又 能 掌 握 研究 的方 法 , 成 研究 事物 所 必 需 的 探究 能 力 。 平 形 与 常 的 接 受 性学 习相 比 , 究 性 学 习 更 加 注 重 方 法 的 传授 、 探 情感 的体 验 和 探 究 能 力 的培 养 , 现 以学 生 为 主 体 、 师 为 指 导 、 体 教 问 题 为 主线 的现 代 教 学理 念 。 创 设 教 学情 境 , 充分 激 发 学 生探 究 的 兴 趣 教 育心 理 学 指 出 :重 复 、单 调 的学 习刺 激 容 易 使 大 脑疲 劳 , 以维 持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 性 , 生 动 活 泼 、 活 变 化 的 学 难 而 灵 习 情 境 则 容 易 使 学 生 产 生 学 习 的 新 鲜 感 . 发 他 们 探 究 问题 激 的 兴 趣 。创 设 教 学 情 境 , 增 强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性 , 化 学 生 可 深 的 探 究 意 识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发 展 学 生 的 探 究 能 力 的最 好 形 是
衡 性 。 于 这 样 的 现象 , 师在 教 学 活 动 中 如果 还 是 采 取 一 刀 对 教 切 的教 学 模 式 , 必 定会 挫 伤 一部 分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则 尤其 是 后 进 生 。 在 教 学 活动 中摒 弃 了传 统 的教 学 模 式 , 学 生开 我 对 展 差 异 性 的 教学 活动 . 量采 取 因材 施 教 的 方式 , 先专 门 为 尽 首 班 级各个层 次的学生量 身定做适 应学 生个 性差异 的教学 目 标 , 学 生 明晰 发 展 方 向 , 其 是 注 重 让 后 进 生 通 过 目标 要 求 让 尤 的降 低 增 强 学 习信 心 。 教 学 过 程 中 , 堂 提 问 方 面也 充分 考 在 课 虑 到这 一 点 。 要 让 全 体 学 生 都 能够 积 极 参 与 , 要 让 后 进生 既 又 获 得 较 为 简 单 的提 问 , 高 教 学 活 动参 与性 。另 外 , 教 学成 提 在 果 评 价 环 节 .教 师 也要 进 行 适 当调 整 ,我 在 正 常 检 测 的 基础 上 . 门为 后 进 生设 计 较 为 简 单 的 试 卷 , 行 单 独 考 核 , 专 进 强化 后进 生 的学 习 效 果 六 、 立“ 展 ” 念 。 教 学 空 间更 加 广 阔 树 拓 理 让 高 中语 文 教 学 活 动 长期 以来 拓 展 性 都 不 是 很 强 ,受 到 高 考 应试 指 挥 棒 的 影 响 ,学 生 与教 师很 难 有 时 间 与空 间 进 行课 外 拓展 活动 . 与新 课 程 改革 的要 求 不 相适 应 。 师在 新 课 程 这 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