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699a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3.png)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蹉跎(cuō tuó)C. 徜徉(cháng yáng) D. 恣意(zì yì)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B. 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C. 踌躇满志D. 蹉跎岁月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恣意妄为,不顾后果。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踌躇满志,勇往直前。
C. 他蹉跎岁月,一事无成。
D. 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乐此不疲。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B. 他虽然失败了,但是没有放弃。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D.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B. 他像一只猛虎,勇往直前。
C. 她的眼神如同星辰般璀璨。
D.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
-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登高》)-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凉州词》)7.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 “前人栽树,__________。
”- “________,后人乘凉。
”8. 请填写下列名言警句的出处或作者。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________》。
- “________,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9.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文言文材料略)(1)请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4分)(2)请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
(3分)(3)请分析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3分)10. 阅读下列现代文,回答问题。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8e58d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0.png)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是检测学习成效的重要手段,孰能生巧,考前一定要多做做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请考生认真复习。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社科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荐举与科举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因为优秀的政治人才通常不是考试所能选拔出来的。
其被简拔与否,关键在于伯乐的慧眼。
就结果而言,荐举制在乱世环境与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所取得的效果判然有别。
在春秋战国及曹操时代,荐举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官标准,宣布一个人不管出身如何卑微、品德如何恶劣、曾有过何等的劣迹,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他都会重用。
荐举之所以能在乱世执行较好,主要原因是乱世存在有效的危机约束机制。
生死存亡的竞争环境使大家真正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成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命运共同体。
无论上司简拔下属,还是下属拥戴上司,都不得不把真才实干放在首位。
可是,荐举一旦到了治平及大体可以苟安的环境,没有乱世里的那套生死存亡的危机约束机制,人的私心及贪欲很快就暴露出来,将荐举制中脆弱的理性及公平掏空。
无论是两汉察举制还是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实行不久都很快出现了极其严重的名不副实。
察举制的结果是“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九品中正制的结果是,负责选人的中正(官名)一点也不中正,屁股完全坐到了世家大族那一边,使该制度彻底沦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工具。
而科举制实际上也就是中国人情非得已时所划的一道杠杠而已。
科举制与其说是较为优秀的官僚选拔制度,不如说是只为优秀的文人选拔及塑造的制度。
科举及第者多是一流的文人,而一流的文人却多非一流的政治家。
文人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很复杂,而政治家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把复杂的问题提炼为很简单;文人最需要的是多情,而政治家最忌讳的是妇人之仁。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39f7f6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5.png)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就在于我们拥有历史悠远的文化底蕴,而坚定文化自信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五千年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文化自信深厚的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从纵向时间脉络来看,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流传至今,这是世界文明的奇迹;从横向文化内涵来看,我国传统文化相较于其他民族文化更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和接纳其他民族文化中有益于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从而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
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文化领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强烈打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之同步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在增强文化自信背景下,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充分肯定。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的大势,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着新的问题。
过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主要依赖新闻、报纸、广播等宣传手段,传播效率慢,并且考虑到个人文化素质修养高低等问题,这些单一的宣传方式无法满足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内容的期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纷繁复杂,但互联网和其他诸如短视频或直播等方式没有很好地把消费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连接起来,有些甚至脱离人民群众。
新媒体和互联网等传播方式不当使之达不到预期效果,新型媒体行业在宣传过程中动力不足,导致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认知产生偏颇和误解,动摇了实现文化自信的根基。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 (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e2ee8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2d.png)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人教版 (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春暖花开B. 井底之蛙C. 一箭双雕D. 开门见山答案:B2. 下面哪个句子中没有语病?A. 你好,我不是来晚的。
B. 星期天我们去了长城。
C. 她是我认识的那个人。
D. 上了初中,作业比以前多了。
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比喻?答: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点明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使文字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 请举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答:我喜欢古人所说的"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句句子。
它简洁明了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叹光阴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性。
三、阅读理解请参考附件中的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从文中可以了解到的人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根据文中描述,该人物勇敢、聪明、有责任感,并且乐于助人。
2.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答: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四、作文题请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下面两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写作:1. 描述你最难忘的一本书,并说明理由。
2. 谈谈你对友情的理解。
答:我选择题目1进行写作。
我最难忘的一本书是《小王子》,这本书通过一个小王子的冒险故事,讲述了关于爱、友情、责任等主题。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并且带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感悟。
这本书的精彩故事和深刻思想使它成为我永远难以忘怀的一本书。
以上是本次期中考试试卷的文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4cc49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c2.png)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作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瞽献曲”或“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捉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或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https://img.taocdn.com/s3/m/9116bf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3.png)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715614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c.png)
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医学。
中医作为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原创医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其独特的医学理论、治疗理念和技术体系,在世界医学宝库中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在传承发展中,中医药文化已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很多日用而不知的观念、常识均源自中医药。
可以说,中医药是一门贴近日常、高度生活化的科学,是最适合融入生活、也最能够融入生活的医学。
在一定意义上,中医生活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传承和具身体验。
融入生活,融入寻常百姓家,是中医药得以不断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药理论源于生产生活实践。
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到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标志着其理论体系的形成。
这些理论均来源于人们长期对日常生活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比如,人们发现,对一些身体不适的症候,能够通过砭石针灸、推拿穴位、服中草药等缓解,于是形成了针灸、推拿、煎服草药等医疗经验和理念。
通过对大量生活经验的总结,借助取象比类、以外揣内等方法,以中国古代哲学为主要思维方式,进一步总结规律升华形成了气一元论、阴阳五行、精气神学说等中医药基础理论,并一直延续至今,指导和影响着中国人的医疗实践和思维方式。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70aa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5.png)
北京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年4月班级姓名考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提示:试卷答案请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签字笔作答。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阅读是伟大的文化发明,但文字出现的历史非常短暂,人类尚不足以进化出一个先天的“阅读脑”。
这意味着,我们无法仅依靠遗传获得阅读技能。
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从“非阅读脑”到“阅读脑”的转变,既有赖于先天的大脑特性,又有赖于后天的阅读训练。
虽然人类没有进化出“阅读脑”,但先天拥有“口语脑”。
口语是人类自然习得的本能。
通过遗传,每一个准备接受阅读训练的个体已经具备了从语音通达语义的口语加工脑区和环路。
这些加工口语的脑区与环路即是“阅读脑”形成的开端。
从出生到死亡,人类的大脑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台持续更新的机器,始终处于调整变化中。
这种能够不停“重组”的特性被称为“脑的神经可塑性”。
后天的阅读训练,有针对性地促成了先天脑的重组,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当属视觉词形区的出现。
法国认知神经科学家斯坦尼斯拉斯•德阿纳比较了无阅读能力(文盲)和有阅读能力的两组成年人,发现在阅读任务中,有阅读能力组的左脑梭状回(即视觉词形区)在观看文字时的活跃强度要高于观看人脸、房屋等其他视觉刺激时的活跃强度;而文盲组,相应的脑区未发现异常活跃现象。
这一发现首次直接证明了阅读训练对脑区功能的塑造作用。
除此之外,阅读还会“改写”大脑的灰质和白质结构。
一项追踪研究发现,与刚入学时相比,儿童在二年级时,左半球的顶下小叶、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的灰质体积有所减小,推测是阅读训练引发了相关脑区神经突触的修剪过程,使这些脑区变得更加精简高效。
另一项研究发现,8-10岁儿童在接受100小时的阅读训练后,白质纤维束的走向一致性显著增强,意味着不同脑区之间的信息传输能力有所提高。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2300c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0.png)
北京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202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5页,共八道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I卷一、(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江南暮春清明风俗随着寒食、清明、上巳的来临,江南已是红梅零落,樱花渐离枝头,桃花也随雨打风吹去了。
江南的暮春习俗像是在彷徨中寻找着什么寄托。
以水驱邪与魏晋修禊《孝经纬》记载:“春分后十五日……为清明三月节。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矣。
”古人对于“洁”的渴求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暮春时节,寒热不定,疾病时来侵袭。
古人认为这是被压抑的阴气或浊气在作怪,用洁净的流水来清除浊邪成了必要举动。
明代以来,江南地区产生了许多以水清除浊邪的“方法”,如三月初二以桃叶浸井水服食,传说可治心病;三月初三取枸杞煎汤沐浴,能使皮肤光泽不衰。
人们对这些方法的信任,大抵都源于临水修禊的风俗。
修禊,是古人祈福消灾的仪式,通常在三月上旬巳日临水举行,自魏晋以后,上巳节的日期固定为三月初三。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著名的兰亭雅集。
当日,王羲之与众名士相聚曲水之畔,三杯两盏之后,他联想到战争的频繁与生命之脆弱,感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庄周在《齐物论》中告诉世人:生为梦幻,死是苏醒,早逝(殇)反而能使人走向长生(彭)。
王羲之并不相信修禊的功效,认为死亡总是突然来袭,同时也不接受庄周为消解死亡恐惧所提出的解释。
王羲之与名士们聚饮赋诗,且将雅集诗作逐一记录,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创造一条与后人沟通的途径——这是对死亡的新知。
寒食禁火与唐人祭墓寒食,在清明前一两日。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共3套)](https://img.taocdn.com/s3/m/be3a7cf1a58da0116c174944.png)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说明:①本试卷分为两卷,第Ⅰ卷阅读题70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②答案一律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神话“是人类心理在最基层水平上的象征和形象的表现”,西方神话学理论认为,神话中最早出现的是创世神话,这是神话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这个时期人尚未完全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自我意识刚刚萌芽,与客观世界混沌为一的动物意识还占着上风,主宰着人类。
英雄神话的产生是神话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英雄神话中,世界作为宇宙的中心,而人则处于世界的中心”。
可以看出,有些西方神话学理论对于神话的分类,主要不是根据神话的内容,而是根据神话所体现的人类意识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也就是根据神话所蕴含的哲学观念。
这种植根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西方神话理论,未必适用于中国神话。
产生于自然崇拜观念基础上的希腊神话,其新神、旧神之间不但界限清楚,而且由于自然崇拜观念的统一性,具有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神系统治地位的主神。
具有内在统一性和系统性的神话便于容纳和展示系统的东西,所以,人类意识和精神的发展能够在其中比较清晰地反映出来。
正因为如此,希腊神话在被哲学家、思想家批判,扬弃之后,才能被希腊哲学吸收,成为希腊精神的原型。
与希腊神话不同,主要是产生于祖先崇拜观念基础上的中国神话,不但新神、旧神之间的界限不清楚,而且由于祖先所崇拜的对象不同,所以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普遍的神系以及处于核心地位上的主神。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道路与古希腊根本不同。
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前身分别是以原始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夏部族、商部族和周部族。
他们各自生息、发展于一隅,后来才先后入主中原,成为天下的共主。
地位虽然变了,但是,在统治阶级内部仍然保持着原先的那种血缘亲族关系。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230c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b.png)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一般文论教材中谈到典型形象时,作者都肯定典型形象既有生动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在个性中包含着共性。
典型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共性是典型形象的本质特征。
但是作者在谈到什么是共性时却有些语焉不详。
关于共性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以巴尔扎克、别林斯基为代表,他们认为共性就是写出类的特征。
巴尔扎克谈到典型形象时说:“‘典型’指的是人物,在这个人物身上包括着所有那些在某种程度跟它相似的人们的最鲜明的性格特征;典型是类的样本。
”显然,巴尔扎克认为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
另外一种关于典型共性的观点认为共性就是写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这种观点的倡导者。
那么,共性到底是指能写出类的特征性,还是指能揭示出类的本质,写出社会规律、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写出代表性。
比如,《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借一个鲁滨逊写出了十足地道的英国人的特征,他们下起决心来又猛烈又倔强,纯粹是新教徒的感情,性格坚强、固执、有耐性,不怕劳苦,天生爱工作,能够到各个大陆上去垦荒和殖民,等等。
所以我们说鲁滨逊具有鲜明生动的个性,同时通过这种个性也写出了英国人的共性。
简言之,鲁滨逊具有代表性,他代表了英国人身上的许多共同的特征。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变成了普通名词,成了脱离现实、耽于幻想、主观主义的同义语。
别林斯基很形象地说这样的典型是“熟悉的陌生人”。
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生动具体,但它们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熟悉是因为这些人和事虽没有发生在我们生活中,但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他们的影子,即与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有类似性。
这是共性的第一个层面,即代表性。
典型形象的共性的第二个层面是透过现象来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即深刻性,通过形而下的描述,写出形而上的哲理。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9b5a3f102de2bd97058884.png)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漫溯shuò 遒劲qiú 霉菌jùn 分外妖娆fènB.尽管jìn 分泌bì 坍圮pǐ 声名狼藉jíC.菲薄fēi 屏息pǐng 商贾gǔ 数见不鲜shuòD.独处chǔ 霎时shà 期年jī 一模一样mú2.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残废座落坍圮历尽沧桑B.天籁弧形岛屿憾天动地C.樯桅点缀倾泻迄今为止D.掂记斑驳倩影绞尽脑汁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近来,一些不法之徒经常用不名一钱的野生植物充当“灵芝” “党参”骗取钱财。
B.农民将剪裁后的“下脚料”做成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C.同学之间宜结秦晋之好,不能因一点小事就反目成仇。
D.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哈利·波特》中文版一经出版,便深受广大中学生所欢迎,短短九个月时间里,便重印了九次。
D.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
“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B.《国语》是先秦时历史散文,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课文《勾践灭吴》选自《国语?越语上》。
C.《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D.《战国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aec8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b.png)
新华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扬州市新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
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
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
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
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
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
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
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
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
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
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
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
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06df6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e.png)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试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1~5题各3分,6题6分,共21分)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怯.弱(qiè)纨绔.(kù)戏谑.(xuè)敛气屏.声(bǐng)B.拓.片(tuò)负疚.(jiù)悚.然(sǒng)沸.反盈天(fú)C.吞噬.(shì)脊髓.(suí)撬.开(hào)韬光养晦.(huì)D.石栈.(jiàn)朔.漠(sù)迁谪.(zhé)群山万壑.(hè)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洗漱纳罕孽根祸胎懵懂顽童B.寒喧踌躇惴惴不安瘦消不堪C.残骇桅杆司马轻衫咀嚼赏鉴D.抚赝缭倒恬然自安赴汤蹈火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
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________,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2)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_________,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a342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5d.png)
高一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缄默(jiān mò)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倔强(jué jiàng)踌躇(chóu chú)C. 踌躇(chóu chú)徜徉(cháng yáng)蹉跎(cuō tuó)D. 倔强(jué jué)峥嵘(zhēng róng)缄默(jiān mò)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能力很强。
C.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的理想”,主要讲述了作者对未来的憧憬。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学习。
D. 风轻轻地吹,云慢慢地飘,鸟欢快地唱。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
B. 学习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这是不争的事实。
C. 学习是苦还是乐?这取决于个人的态度。
D. 学习是人生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学习是人生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
C.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学习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
D. 学习是苦还是乐?这取决于个人的态度。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fcea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0.png)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潜移默化恣意妄为B. 鸿篇巨制畏首畏尾C. 风和日丽沦为笑柄D. 面面俱到亘古不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B. 由于连续降雨,这场运动会不得不推迟。
C. 他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尤其是青少年。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增加课时。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尤其是《红楼梦》。
B. 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打篮球。
C. 他昨天去了北京,今天下午回来。
D. 他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B. 他跑得快,像离弦的箭一样。
C.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D. 这朵花真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非常)有趣,读起来让人捧腹大笑。
B. (非常)喜欢音乐,他每天都会弹奏吉他。
C. (非常)努力学习,他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非常)辛苦了一整天,他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是:()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7. 下列词语中,与“浩如烟海”意思相近的是:()A. 博大精深B. 无边无际C. 高深莫测D. 漫无边际8. 下列成语中,形容事物非常多的成语是:()A. 漫天要价B. 人山人海C. 美轮美奂D. 鱼龙混杂9.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
B. 他工作认真,像蜜蜂一样勤劳。
C. 她的歌声像天籁之音。
D. 这条河弯弯曲曲,像一条银色的丝带。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学习刻苦,工作认真,生活简朴。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完整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卷完整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93a6d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f0.png)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妩媚(wǔ mèi)惊愕(jīng è)沉默(chén mò)B. 漫步(màn bù)稳健(wěn jiàn)残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C. 精湛(jīng zhàn)磅礴(páng bó)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D. 纤夫(xiān fū)汗牛充栋(hàn niú chōng dòng)艳阳高照(yàn yáng gāo zhà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差异很大,所以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美食。
B. 近来,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使得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C.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使我们深受启发。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
B. 她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待同事热情周到,深受大家的喜爱。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D.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为人却非常谦虚,从不张扬。
4.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这次的成绩提高了。
变换后:他的成绩这次提高了。
B. 原句:我们都认识他。
变换后:他我们都认识。
C. 原句:这个消息令人震惊。
变换后: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消息。
D. 原句:我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变换后:我有自己对这个问题看法。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a3406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a.png)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
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
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
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
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
诗也如此,诗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
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
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
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
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
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曲曲地在丛树中逶迤,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亭不灵。
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
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aa6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3.png)
山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测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民族要振兴,教育必先行。
我们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没有德,再有才华也无济于事。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要始终把立德放在第一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用科学理论铸魂育人,以时代思想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引路人,教书先教人,育人先育己,以高尚的品格、文明健康的举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正能量的热度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以报国之心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学生成长打好精神底色。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2023年,我国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
持续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必须用好改革创新这一招,深化教育机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和体制机制弊端,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启发式教育,增加吸引力、趣味性,不断在特色上实现新的突破,加快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加快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d31b5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12.png)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泊头市沧州八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二、六单元和古诗词诵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关系。
庄子的《养生主》不仅牵涉与知识领域、现实实践等相关的思考,还寄寓了庄子对宇宙流行及生命价值的理解,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天人观念的生成是宇宙论乃至人生论的基础,天人关系理论构成了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
《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已经体现出相当清晰的天人逻辑关系。
郭象注《庄子》时提出“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
这就是说,庄子对“天"这一概念的使用首先是自然意义上的,表明天与客观物质世界紧密相关,是自然事物的总称。
在《养生主》中,庄子充分肯定了天人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应当给予区别:“‘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
’”可见,庄子在此对天与人做出了明确划分,天人相分于是构成了庄子养生学说的逻辑起点。
在庄子看来,天人之分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
不仅如此,天是人的存在根据,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人的因素。
此处,天与人之别集中体现为自然天成与人事造作之别。
“天与"人与”一句的关键逻辑在于,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将天与人并列而谈,认为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因素。
回答者则进一步在天与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认为人事与天道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反映于人身的结果其实仍然是天之作用,展现出庄子天人相分的基本观点。
概言之,庄子对天人之间差异性的强调,既是想以此确立起天人相分的基本逻辑,也是为论证天相对于人的优先性做理论上的说明与奠基。
庄子在延续并发展老子生成论的基础之上,在养生思想中进一步确立了“依乎天理"、以人顺天的实践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4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2.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
(4分)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6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B.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C.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3分)A. 猿猱欲度愁.攀援B. 使人听此凋.朱颜C. 砅崖转.石万壑雷D. 艰难苦恨繁.霜鬓6.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蜀道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共11分)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注】卤簿,侍从卫士,即仪仗队。
(选自《梁书》)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亲戚:内外亲属B.姊适.于氏,住在市西适:到,往C.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与:跟,介词D.僧珍常导.以卤簿导:引导,带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3分)⑵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3分)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分)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0-13题。
(17分)“……!——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
”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哩。
”康大叔现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10、根据下面各句分析人物。
(各1分,共4分)(1)牢头从夏瑜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说明:(2)“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表现了夏瑜(3)在监狱中仍然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表现了夏瑜(4)“不要命”,不怕打,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表现了夏瑜11、对文中“可怜”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深受反动统治毒害又不觉悟、为虎作伥的阿义们的鄙视、愤慨与深层次的同情。
B、为自己身陷狱中遭人毒打而叹息。
C、为朝不保夕而又愚昧麻木的社会下层人群而悲哀、叹息。
D、为自己壮志难酬而遗憾。
12、文中使用“恍然大悟”一词的用意是(2分)13、下列人物,根据他们对革命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请按类加以归纳(只填代号),并按类指出他们的共同点。
各2分,共8分(1)华老栓(2)华大妈(3)夏瑜(4)夏四奶奶(5)阿义(6)康大叔(7)花白胡子(8)二十多岁的人A、共同点:B、共同点:C、共同点:D、共同点:(二)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
(10分)美意朦胧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
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
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笼罩在雾气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
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
唐代英才辈出,大多数的文人,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
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
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
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陇美意。
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
他是非凡的。
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
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
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
他的律诗千秋无匹。
然而,带着镣拷,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
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衰,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衰。
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
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
后世家喻户晓,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
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
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
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
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
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
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
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
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朱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米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
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
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
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记游。
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
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
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
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
(选自《语文教学辅导丛书》)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答:()()A、这篇文章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