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国家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加大和人们对教育创新渴求的增强,小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成了新课改后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激发探索热情、开发学习潜能以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作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下工夫。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教学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
在实施创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应保护学生个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喜欢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
久而久之,使学生形成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最终导致学生从众性心理习惯的养成。
研究表明,从众性与创造性呈现负相关,而有创造性的儿童往往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
因而,对学生个性的保护,实质上也就是对创新精神的一种保护。
其次,应改善师生关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创新土壤,就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导与学生服从的师生关系。
只有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获得平等,在教学上变成教学伙伴时,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求异思维才能不断发展,大胆质疑的习惯才能迅速养成。
另外,教师还应该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二、树立学生创新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学生“我爱学”要使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轻易否定。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培养新世纪新型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的重任。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1.1 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孩子素质教育提倡面向全体。
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是面向全体的细化和实际化。
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赞赏,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自信和上进的力量。
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班上的好孩子,势必挫伤“陪衬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会随之淡化,甚至厌烦老师。
同时,老师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孩子们禀赋品性千姿百态,能力参差不齐。
要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老师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和珍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教师不断的用敏锐的眼光去利用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鼓励其点滴进步,就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这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关键。
1.2 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水平、态度、情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哪怕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说一句”你说得真不错”,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发现,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就是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综合能力。
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主要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此在教育中应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人觉得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讲究如下策略:一、以人为本,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1、教师应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关键是教师。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学中往往以讲授、灌输为主要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主体性、探索性,压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
因而教师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心理、能力发展的需要,促使学生个性形成,设计生动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内容,组织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活动;其次是转变“解惑”观念,以“生惑”为己任。
教师除传道授业外,还应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对某些纵深问题的思考。
如:将一个长方形等分成两个正方形后,提问“为什么分后周长之和会大于原周长?”促使其深入思考;在活动中还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训练,促使其变换角度,变换方向、变换思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疑而问,由问促思,以思求变,激活大脑,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
爱因斯坦说:“找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需要数学或实验的技巧,而发现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旧问题,必须富有创造力、想象力。
”因而在活动中应培养学生“生惑”能力,留有足够时间让学生质疑,不要怕被学生问倒,鼓励奇思怪想,再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转变“唯卷唯分”观念。
在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创新精神更重要。
因此活动中应照顾全体学生,保护好学生好奇心,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2、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小学数学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讨论一些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数学创新思维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数学游戏、实践操作、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奥数班等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的兴趣。
二、开展问题解决活动问题解决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指导下寻找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考能力。
三、发展数学想象力数学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视觉化的教学材料,例如图形、实物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空间转换。
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
四、鼓励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思路,借鉴他人的方法,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同时,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创新工作打下基础。
五、引导创新实践创新实践是培养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创新实验和项目,例如设计数学游戏、制作数学模型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过程,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培养:
1.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
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例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探究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和假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引
导学生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让他们意识到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式。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
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问和探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4. 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和项目学习,在小组
内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或设计一个数学项目。
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相互启发
和激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提供不同难度和挑战性的数学题目: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难度和挑战性较高
的数学题目,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他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给
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和空间,鼓励他们思考、探索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分析一、培养目标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对问题的独特的、富有想象力的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
具体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事物有多角度的理解和思考。
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发现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善于思考和勇于探索。
3.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具有对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不盲目接受事实和结论,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思考,对事物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
为了达到这些培养目标,需要采取有效的培养策略和实施途径。
二、培养策略1.注重数学启发式教学。
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主动地去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探索和尝试。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培养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具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实施途径1.借鉴国外数学教育理念。
在国外的一些先进国家,数学教育已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他们倡导数学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通过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和教师可以借鉴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材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新时代已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是不可被广大教师所忽视,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以改变知识的传授方式为教学中心的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为目标,从思想上到教学方式上,大胆改革,确立创新的教学原则。
首先,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教育创新,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说,说的离奇,便是创新,这样是教育教学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新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一个人对于某个问题的解决是否具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有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
学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
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发挥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
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过多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
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和平、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学之中,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在这种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的能力。
在班集体之中,让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之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创造适宜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空间和学习资源,通过巧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并引导学生不断创新、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非常强,教师可以利用这种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独具匠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可以讲解某个数学概念或定理时,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比较强的故事或活动,引导学生从中探索并思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一道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提出几个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发现和解决,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字、图形、空间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锻炼,帮助他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思维能力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适合小学数学课堂。
通过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自主学习意识,不断探索和进取。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判断力、发现力和创造力。
五、设置适当的挑战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产生探究热情,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参照一些有趣的游戏,设置数学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让他们通过挑战自己,培养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
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采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呢?下面,我联系自已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作为老师,如果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创造思维的实践和空间,学生的潜能往往会出人预料。
例如:在教学完乘法的意义后,教师设计了下面的习题:5 +5+5+5=()×( )其中,一个尖子生的答案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
别人的答案都是5×4,而他的答案却是10×2,当问及这个学生为什么这么做时,他的回答是“2个5相加的10,2个10就是10×2,这不更简便吗?这是多么富有创意的解法的呀,如果这个尖子生不是对加法、乘法的意义以及假发、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的那么透彻,又怎能那么富于创意呢?所以说,教师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人才的学生。
二、诱导质疑,挖掘创新潜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
教师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权威,改变人云亦云的思维定势。
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的教学质疑、敢于对课本和答案质疑、敢于对同学的研究结果质疑,随时列举研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展开探讨性的批判。
一方面,培养学生疑中求是的习惯。
面对质疑,老师不必急于解答,应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使学生形成由疑而问,由问寻思,由思求索的习惯。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
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9篇第一篇一、做好预设,引导兴趣小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
虽说数学课比较枯燥,但是只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精心预设,就能逐渐地培养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圆的认识”这一课,我手上拿着一个球,走上讲台,提问:这是圆形吗?有学生回答道:“球是圆形。
”有的却说:“球不是圆形。
”同学们立即讨论起来。
我立即拿起粉笔板书“是”和“不是”,分别在后面加上问号。
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到底是不是?我告诉学生不能只说:“是”与“不是”,要说出是与不是的理由。
同学们又议论开了。
有的同学说:“球是可以滚动的,所以球是圆形的。
”有的同学说:“球是滚滚圆圆的球体,不是圆形。
”还有的同学说:“我从前往后看球就是圆的。
”看来同学们谁也说服不了谁。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讨论,我第二次拿出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并让学生到黑板前把这些图形分成两大类,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拿出圆规画圆,孩子们很快就画好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刚才是怎样画圆的?”因为有了刚才画圆时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很快就说出了自己对圆的已有认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我则顺势进行小结:圆和长方形、正方形一样,是一个平面图形,而球占有一定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图形。
这样学生对圆的认识就更深入了。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预设中,积极参与,大胆思考,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在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情绪高涨,积极探索。
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二、乐于学习,培养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有了问题学生才会积极思考,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那么数学课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呢?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兔妈妈和它的三个孩子过着快乐而又幸福的生活,兔妈妈做的饼是又大又香,它的三个孩子可喜欢吃了。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创新能力小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和爱刨根问底放的特点,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因素。
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存在于数学的整个教学中,思考问题是创新意识的前提。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定让学生思考设定的对象,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依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学生思维的尺度,使学生在思考中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个体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剪拼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合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操作交流中,激发学生寻求不同的剪拼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再如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等。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讨论,教师针对性的进行启发,可以引发思维的共鸣,从而确立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发现和顿悟是创新的先导。
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产生创新的意念和灵感,是一种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途径。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让学生准备许多不同的圆形纸片和实物,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圆的周长、直径填在表格内,通过一系列量出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使学生在思索中,发现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产生顿悟,体会了创新的快乐。
三、在求异中培养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创新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
求异思维就是要让学生不拘泥于形式,不守旧于框框,有独到的创见性,变换的思维,更新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一道应用题: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等于棱长是3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已知圆锥的底面积是27平方分米,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学生一般的解题方法是先求正方体的体积3×3×3=27(立方分米)。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引言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创新思维的概念、培养目标、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数学创新思维的概念数学创新思维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学生面对新问题,从而产生创新的思维方式。
数学创新思维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等多个方面。
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指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
三、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1.培养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主动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3.培养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和演绎能力。
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运用逻辑思维。
4.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通过找寻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
四、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1.积极引导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应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选择和设置。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3.鼓励群体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
群体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4.提供充足资源。
教师应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5.注重实际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例1.利用巧妙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他们动手解决问题。
例如,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思考并选择最有效的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提供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让学生分组合作,他们可以一起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启发和鼓励。
同时,组内的较强学生可以帮助较弱学生提升解题能力,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3. 提供真实场景的问题将数学问题与真实生活场景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购物、旅行、游戏等情境中设置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他们数学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数学原理、规律和应用的问题,帮助他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实验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利用互联网、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和解题工具,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成为了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呢?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权威地位,学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在创新能力培养的视角下,教师应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例如,在讲解数学概念时,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先自主思考,提出自己的理解。
即使学生的想法存在偏差,教师也应以包容的态度引导他们逐步修正,而不是简单地否定。
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尊重,他们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创新的火花也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的源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创设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通过实际的交易活动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
还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如数学猜谜、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此外,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兴趣的有效方式。
通过展示精美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和视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授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剪拼、折叠等,尝试自己推导面积公式。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正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讲 学 生 熟悉 的唐 僧 师 徒取 经 的故 事 , 一 边 提 出活 动 方 法 : “ 凡 过 城
导、 过程性 引导和终结性引导的具体方案 。“ 学生的学习活动” 主 者 , 均须在分数箱 内抽取一张卡片 , 卡片上有一道题 , 解答正确方 要 指教师设计 的提供 学生学习知识 、 操作练 习等具 体方案 , 要用 可人城。同行的几个人可解答 同一题 , 但解法不能相同 , 也可另行 外显行为动词写 出学什么, 怎样学 。
从 而 培 养 了学 生 的创 新 意识 。 的甜头 , 体验到刨新的成功喜悦 , 使他们并不觉得创新很难 , 高不 的强 烈愿 望 , 可攀 。
( 3 ) 鼓励 学生应用数学。 学 习数学的最终 目的是为了应用 , 就 是把课堂上 的数学知识应用并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中。鼓励学生应
二、 培养创新意识
的创新能力 呢?
一
( 2 ) 鼓励 学生 勇于探 索。在教学过程 中, 要鼓励学 生细致观 察, 认 真思考 , 勇于探索 , 去发现新的知识 、 新 的问题 、 新的方法 。 如教学完长方体 、 正方体 、 圆柱、 圆锥等 的体积计算后 , 让学生计
、
激 发创 新兴 趣
创新兴趣是学生创新 的原动力。学生如果没有创新 的兴趣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 它能启发、诱导、激励人们去探索、开拓、发现、创造,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和特长,这一点是为大家所共知的.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讲究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转变观念,激发创新1. 教师应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 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而新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线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2. 变传统的知识传授过程为“探索和解决问题”序列的探究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所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让学生快捷地懂得这些成果或者沿着一条“简洁、顺畅的道路”,重复推演一下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无疑是一条高效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途径. 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是十分有益的.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探索和解决问题”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采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二、创设情景,实践创新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教学环境应当为每名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 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 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创新能力.三、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创新弗赖登塔尔提出:“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因为人的创造才能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识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出创新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 在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中,教师的适时点拨非常重要. 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教师有意识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操场边的大树的高. “树那么高如何测量?”多数学生摇头. 少数几个开始讨论,有的说爬上去量,但是两手抱树怎么量?有的说拿绳子量,先用绳子量树,下树后再量绳. 这倒是个好办法,犹如“曹冲秤象”,可是树木无枝可攀,如何上去呢?……同学们议论纷纷,一筹莫展. 这时,老师说:“事物的高度和它的影子有关系吗?”一句话启发了学生,他们找来竹竿等物,笔直立在操场上,测了它们的影长和实长后,发现实长是影长的2倍,同学们很快算出了高度. 正当同学们兴致勃勃时,教师又说:“它们的这种关系是不是固定的?”同学们又转入深深思考,结论是:必须在同一时间内确定它们的关系. 教师适时点拨,点燃了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的创新才能大放光芒.四、加强逆向、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只进行由此及彼的单一训练,忽略由彼及此逆向思维训练,易造成学生从知道结构上的缺陷性及解题方法的刻板. 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就可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框架,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中,解题时,我以身作则地特别注重逆向思维的训练. 如,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和积的乘方法则后,说等式左边各项幂的底数之和等于右边幂的底数,以猜想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增强学生逆思维的能力.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研究的思维活动,创造性解决问题. 我在教学中,重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大胆设想,广开思路、求实创新,效果尤佳.五、完善评价标准,激励创新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造.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见. ?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事实证明,那些爱思考、爱创新、有个性、有想法,基础知识扎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其次,创新教育不是直接培养科学家,它是引导不同的青少年在社会的不同方面成才. 虽然它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创新思维的养成教育,却是受益终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创新是振兴民族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跨时代的创新人才是新时期对老师的要求。
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对数学课堂教学积极的改革、探索。
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体会。
1. 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设置鲜活的情景,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收获。
然后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必须回到生活中去,为生活服务,如购物、计算储蓄利息等都离不开数学,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还应提倡多思、多想,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学生在各方面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具有自主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2. 迎难而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
小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分的责备和过于苛刻的要求,都可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要给学生一种信任,要全身心的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肯定他们的努力,鼓励学生质疑。
在这样的教学环境里,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心理,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因为即使出错了和失败了,教师也不会批评,同学也不会耻笑。
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能积极探索和思考,逐步形成一种创新的精神来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获取知识的性格特征。
同时培养学生创设问题,迎难而上的精神。
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儿童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是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
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1. 建立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要建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理解难度大、计算复杂、对公式应用不熟练等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强化探究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 培养联想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形象化的联想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将数学概念或定理与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4. 鼓励学生思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提供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其他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5. 培养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及课后活动、比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发现,全方位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笔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创新;培养;小学数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
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许多事情喜欢问“为什么”,还常常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这样的好奇心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
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我先在黑板上写3、30、300三个数,显然这三个数所表示的大小不一样。
我问:“谁能想办法用等号将这三个数连接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学生还说“不可能”。
在讨论时,当一个学生提到是否能加单位名称时,大家讨论得更加激烈了。
有的说,分别在这三个数后面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3米=30分米=300厘米,有的说3分米=30厘米=300毫米。
这时为了使学生在思路上有所突破,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这三个数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时课堂讨论的气氛更浓了,学生提出:3元=3.0元=3.00元,3米=3.0米=3.00米。
像3、3.0、3.00这三个数大小是否相等呢?又为什么相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
结合以前学的知识进行思考:3在个位上表示三个1,3.0、3.00中十分位、百分位没有数用0表示,也表示3个1,所以3=3.0=3.00。
这样,学生在一个问题情境中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不断探索求新的意识。
二、确立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圆的认识”的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自己画一个圆,学生几经尝试仍无法画好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可以用一根线绳,一枚硬币为工具画圆,并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实践。
如何使用工具,如何画得又快又好等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解决。
交流结果时学生谈到:画圆时,硬币要固定,线绳要拉紧。
这反映出学生对“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及“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有了感性认识。
这种感悟不是靠教师的指点去量出来的,而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材料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比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地进行操作获得的认识要深刻得多,有价值得多。
学生依据“画圆时线绳长度始终不变”的感性认识,概括出“同一圆内所有半径相等”的理性认识。
这就是创新,其间的每一步判断和推理,都闪跃着学生智慧的火花。
这样的教学活动,使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儿童的认识规律科学地统一起来,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使学生领悟数学思维方法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
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掌握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首先用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进行教学,当学生掌握了推导公式后,再让学生用准备好的三对三角形,通过割补、剪拼,同桌合作,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关系,从而验证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使学生从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鼓励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教学对于智力处于开发期的小学生来说,蕴含着无限的创新生机。
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时,把1.25:2化成最简整数比。
当学生按课本要求算出
1.25:2=(1.25×100):(2×100)=125:200=5:8时,我鼓励学生继续动脑筋思考,看谁能找出更简便的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又想出两种方法:①1.25:2=(5/4×4):(2×4)=5:8②1.25:2=(1.25×8):(2×8)=10:16=5:8。
就这样,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持以积极的心态,创设创造性的学习情境,创造性地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以期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