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华蓥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 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教案2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充分品味了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感觉到《芦花荡》就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芦花荡》,赏析小说的人物、景物。
复习巩固旧知,引出新知的学习。
预习
交流
1、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找一找、画一画文中描写芦花荡景色的句子。
2、在景色描写的句子旁边进行旁批,说说你对芦花荡的印象。
2、品老头子形象的真实美。
(1)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
(2)老头子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要写一个无名英雄?
1.独立阅读并填空;
2.独立思考完成后,对子间可轻声交流,完善个人观点;
师指导下开展小组交流;
4.小组代表展讲小组成果。
独立完成“快乐自评”;
6.小组内交流重要内容。
学生先勾画,再分析。
检测
反馈
环节描写的作用有哪些?请概括出来。
资源
教学反思
第二课 芦花荡
课 题
芦花荡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赏析“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解读
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合作讨论、展示学习
教学准备
认真预习;
2.结合导学提纲要求,运用六步预习法(读、划、写、记、练、思);
3.在老师安排下开展小组交流,得出小组结论;
题,以备班上讨论。
放手让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预习与小组交流的能力。
合作
讨论
1、品老头子形象的英雄美
2022-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
2022-2022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等词语,掌握字音、字形和词义。
(2)引导学生学会初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初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强化环境描写分析,体味本文的诗意景象(二)难点三、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明确学习目标:1.学会初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2..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二)掌握三法,学会快速概括长篇幅文章:快速默读法、口头复述和概括能力。
自学指导一:(5分钟)【自学内容】1.快速阅读比赛,看谁能最快把《芦花荡》这篇小说读完,谈谈你的快速阅读法。
2.进行口头复述故事和书面概括能力训练。
请你口头复述本故事和书面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快速阅读法】1、看主要人物、事件和结局。
2、一目多行,省去不影响把握人物和事件的内容。
3、做记号:人物姓名、中心句等。
【口头复述故事方法】1、抓住事件六要素。
2、主要人物:行动、性格等。
3、用好关键词:能概括起因、经过和结局词语。
【书面概括内容方法】1.简单概括:主谓宾语法思维。
2.复杂概括:主(修饰语)+谓(行为特点)+宾(结果)时间:7分钟【明确】抗日战争时期,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开端:护送——老头子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
发展:受伤——他们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老头子在愧疚之余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高潮、结局:复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为女孩报仇。
(三)学会根据情节和描写方法和关键句分析人物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2《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
2、芦花荡生归纳,再教师总结)可以有如下结论: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4、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要求学生从文中画出并摘抄,仔细体味写景的妙处。
如: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⑵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⑶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⑷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⑸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
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⑹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
⑺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⑻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学生齐读写景语段,展开想像,感受那浓浓的诗情画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景的作用:⑴教师示范分析第⑴、第⑻句。
第(1)句:“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课《芦花荡》(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是“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说。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文中“老头子”的形象因其个性鲜明而丰满,在充满神奇色彩的芦花荡的映衬下,尤为奇特。
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3、中招考点:
通过对河南近8年中考试题的分析,作家作品、字音、解释以及对文章大意的归纳概括仍是中招考察的对象。
4、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作家作品、及重点字词等基础知识仍是需牢固掌握的,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多次证明,此部分仍是学生的失分点,需要强化记忆。
而复述故事则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了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及故事的写作背景;
2、能识记重点字词;
3、能把握故事情节,体味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作品的方法思路。
(重点)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一: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师课上抽查落实。
针对目标二:师问生答,课后生识记。
针对目标三:师方法引导,生理清文章情节,复述故事。
四、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四川省华蓥市八年级语文上册2芦花荡教案新人教版
3
2.芦花荡 情节 板书设计 芦花荡——美 人物 传奇色彩
立体美 真实美 环境 诗情画意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由于由于此事距离现在很遥远,同学们对此不理解,应多收集些这些资料。 教学反思
4
芦花荡
课 题 芦花荡 课时 2 课 型 讲渎 修改意见 1、 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赏析文中“老头子” 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学习抗战英雄儿女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 雄品格。 欣赏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人物及景物描写的句子,探究小说人物、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边听边思考。
1、激发同学的兴趣。 1、 2、
订正纠错 2、 大部分同学能感知 课文主要内容,少部 分同学能复述出来。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 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 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 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
2、同学们收集资料。 3、同学们展示预习结果。 4、朗读、识记。 5、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 情 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7、讨论。
8、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 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 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 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9、学生齐读相关语段,在想 像中感受老人的复杂心理。
6、 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 刻画有什么特点?
7、 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 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 自尊”的性格?仔细揣 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 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 内疚、自责的心理,感 受人物的真实、可。
教学目标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5)
芦花荡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科上册周次第二周星期一节次授课教师课题2、芦花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
2.了解小说的三要素,理清故事情节。
3.分析文中老头子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4.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5.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揣摩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的妙处,品味课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复述故事情节。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及朗读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紧扣小说特点,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会学生分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2.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3.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2.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掌握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具ppt课件问题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学生明确:小说。
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板书)问题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几句话复述下故事情节。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把握。
)复述:《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
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芦花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字词、作者,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揣摩文中“老头子”这一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头子和大菱、二菱的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品格。
【教学重难点】1、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故事。
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整天神出鬼没地穿越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质供应;手无寸铁的他,还运用自己的智慧,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今天,我们就走进《芦花荡》,去结识这位传奇英雄吧。
二、走进作者:孙犁(1913-- 2002)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与赵树理、周立波和柳青四位作家,被誉为描写农村生活的“四大名旦”和“四杆铁笔”。
原名孙树勋。
河北省安平县人。
背景链接本文创作于1944年。
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
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悠.闲()疟.子()苇.塘()撒.网()寒噤.()仄.歪()泅.水()飒飒.()2、填空。
《芦花荡》的作者是_____,选自《_____》,本文是他的“_____”,他的另一篇小说是《荷花淀》,写作年代是__________。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全文,按要求复述课文,复述后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按六要素进行概括性复述。
(2)创造性复述。
以“但有一次,却发生了意外……”开头,复述故事情节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
五、合作探究:1、课文中的哪句话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明确:“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芦花荡一、教学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2.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二、教学重点1. 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2.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三、教学难点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工具多媒体、黑板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分钟)(PPT配乐放映芦花荡景色)同学们,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古有“北地西湖”,今有“华北明珠”之称的白洋淀。
白洋淀水域辽阔,视连天际,几千条水道在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里纵横交错,时开时闭。
在这风光旖旎的白洋淀里,正义的洪流铸就了许许多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大家还记得他吗?(播放小兵张嘎的图片)谁啊?——嘎子对啦,机智勇敢的嘎子有着一身的水把式,他识破敌人奸计,救出老钟叔,火烧鬼子炮楼,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小英雄。
同样,也是在这片白洋淀里,还活跃着一位更具传奇色彩的老英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芦花荡》,去认识一下这位老英雄。
(板书题目、作者)二、作者、作品展示(5分钟)1.我们来认识《芦花荡》的作者——孙犁。
(PPT出示作家孙犁的照片,资料。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
现当代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
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是其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
2.写作背景《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写于1945年8月。
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对这里人民的抗战生活非常熟悉。
作者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我遥望着那漫天的芦苇,我知道那是一个大帐幕,力量将从其中升起。
”这里所说的就是白洋淀。
这篇小说就是以冀中平原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为背景,为中国抗日根据地的人民谱写的一曲爱国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学芦花荡优秀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学芦花荡优秀教案下面是整理了八年级上册语文《芦花荡》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教版初中语文文学芦花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二、体会孙犁小说诗情画意的语言美。
★?三、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了解小说的特征;了解抗日战争概况。
教学重点:掌握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疑点:战争是残酷的,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具有诗情画意?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内容:一、了解小说的特征和通过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三、感受“老头子”的爱国之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老英雄,年近六十了,还在芦花荡中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
他曾经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
欲知详情,请看课文《芦花荡》。
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苇塘(wěi)寒噤(jn)疟子(yo)舀水(y?o)竹篙(g?o)提防(dī)2.走近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孙梨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一个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和老当益壮的气概,他像青壮年人一样充满活力、无所畏惧,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自由出没苇塘。
他爱憎分明,对同胞对抗日队伍充满深情,对侵略者充满刻骨仇恨。
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正包含了一种非常强烈的责任心,他用竹蒿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表现了他的智勇双全。
从苇塘的歌声中还可以想见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乐观豪迈和昂扬斗志。
这一切都能使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二)四边互动1.*的文体是什么?阅读时要把握哪些要素?-----小说。
八年级语文上册 2《芦花荡》教案3 (新版)新人教版
2芦花荡一、复习导入:对上节课所学的人物性格进行回顾。
二、合作探究:本文是孙犁“诗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的人和事,但我们读后没有凄惨压抑之感,而是感到白洋淀风光如诗如画,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⑴观看白洋淀的图片后,6人为1组开展学习交流。
要求:划出文中有关景物描写的语句;可挑选你喜欢的描写景物的句子朗读,要读出感情来。
教师介绍: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这里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这里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这里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这里坚冰似玉,坦荡无垠──这就是被称为“华北明珠”的白洋淀。
⑵指导阅读课文的第一段。
思考:这段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要求:2~3名学生回答。
预计学生回答内容:生进行回顾,并回答认真听师介绍,听清学习要求六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学习,找出有关语句并朗读。
生读第一小节,并指名回答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
②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
老师明确:A、“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认真听师总结“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这样优美的自然环境,是多么令人赏心悦目啊!B、可是,敌人侵占着我们的大片国土,在这美丽的苇塘四周,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
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了,只有到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字里行间,流露出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C、接下去写“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
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这段景物描写得很富于生活实感,把读者引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之中,很自然总之:从这篇小说的景物描写可以看出,孙犁笔下的景物,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了深远的寄寓在内的。
四川省华蓥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2 芦花荡教案 新人教版
1、激发同学的兴趣。
2、大部分同学能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少部分同学能复述出来。
1、
2、
订正纠错
板书设计
2.芦花荡
情节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诗情画意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
由于由于此事距离现在很遥远,同学们对此不理解,应多收集些这些资料。
2、总结同学们收集的资料。
3、朗读课文。
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4、提问: 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 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5、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6、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
7、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仔细揣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 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可爱。
教学重点
欣赏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揣摩文中人物及景物描写的句子,探究小说人物、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
学 情分析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ຫໍສະໝຸດ 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五、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五、质疑探究
1、请大家看大屏幕图片《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 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芦花荡
课时
2
课 型
讲渎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及环境特征,感受其传奇色彩。
2、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掌握解读叙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赏析文中“老头子” 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学习抗战英雄儿女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 雄品格。
9、学生齐读相关语段,在想像中感受老人的复杂心理。
1、激发同学的兴趣。
2、大部分同学能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少部分同学能复述出来。
1、
2、
订正纠错
板书设计
2.芦花荡
情节传奇色彩
芦花荡——美 人物立体美真实美
环境诗情画意
参考书目及
推荐资料
教学反思
由于由于此事距离现在很遥远,同学们对此不理解,应多收集些这些资料。
1、边听边思考。
2、同学们收集资料。
3、同学们展示预习结果。
4、朗读、识记。
5、学生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 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6、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各 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发言,进行全班交流。
7、讨论。
8、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及景物描写的句子,探究小说人物、环境描写与主题的关系。
学 情分析
学法指导
自学互帮导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救措施
修改意见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四、整体感知
五、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五、质疑探究
1、请大家看大屏幕图片《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个淀组成,占地面 积四十多万亩,水道纵横,芦苇万顷,俯仰吐穗,风光旖旎。面对浩淼的淀水和一望无际的苇田,我们可曾想到这里曾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让我们在芦花丛中,寻找英雄的足迹,追随他们高大的身影。
2、总结同学们收集的资料。
3、朗读课文。
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感受课文内容。
4、提问: 要求学生就“这个故事的 传奇色彩表现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5、这篇小说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的?
6、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
7、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仔细揣摩文中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 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感受人物的真实、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