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合集下载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

1.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项资本品的重置价格。

3流动性偏好陷阱:指利率极低,货币投机需求无穷大时的货币需求现状,此时,人们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再去购买债券,而是留在手中。

4.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每增加1单位的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

小于求)。

6.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7.奥肯定律:指反映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反向变化的经验统计规律。

即国民收入增长率相对于潜在国民收入增长率每下降2到2.5个百分点,失业就上升一个百分点。

9.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或者说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的实际增长。

10.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名收入相互关系的曲线。

11.经济增长的黄金率:在技术水平与劳动增长率既定条件下,为了保证人均消费的最大化,人均资本量必须确定在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增长率相等的水平上。

12.投资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投入投资的比率,如果用Δy代表增加的收入,Δi代表增加的投资,则二者比率k=Δy/Δi,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3.加速数:也叫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

14.滞胀: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现象。

15.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这种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

16.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自动减少对国民收入各种冲击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能自动减轻衰退,无需政府采取措施。

17.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物品和劳务的市场总价值。

宏观名词解释&简答题&课后习题

宏观名词解释&简答题&课后习题

一、名词解释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总值的综合经济指标。

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这项综合经济指标未扣除生产过程中资本损耗的折旧费用,所以称为“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包含的只是最终产品和劳务,不计算生产中耗费掉的中间产品的价值。

例如一件大衣使服装加工厂花费28美元,使零售商花费6美元,使消费者花费40美元,但它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上去的只是最终售价40美元,而不是所有交易的总和74美元。

国民生产总值可以用当年的全部支出总和计算,也可以用全部收入总和计算。

从支出方面计算,包括以下四项:(1)个人消费支出总额;(2)私人国内投资总额;(3)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总额;(4)货物与劳务输出净额。

从收入方面计算,包括:(1)工资;(2)利息;(3)地租;(4)利润;(5)折旧等。

国民生产总值是测定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尺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程度的标准。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

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宏观经济学简答+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简答+名词解释

★3.下列各项是否应计入GDP?为什么?GDP=C+I+GP+(X-M)(1)转移支付:不计入,因为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他人或另一些组织那里去,没有相应的物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

而政府转移支付只是改变了社会财富量的分配,并没有增加社会的财富量.所以不能计入GDP (2)购买一辆旧车:不计入,GDP是新生产的物品和劳务,重要点是最终产品和当期生产!对于二手东西买卖,并没有产生新的商品和劳务,整个社会的总收入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过去的价值进行了再分配。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这属于财富转移,只有生产出实际产品或服务才能计算进GDP。

★4.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支出法。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算GDP。

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个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GDP=C+I+G+(X—M) 收入法。

这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起来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但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外,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DP,NDP,NI,PI,DI这五个总量中哪一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社会保险税实质上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I,但影响个人收入PI.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

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直接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宏观名词解析,简答题整理资料

宏观名词解析,简答题整理资料

名词解析1.最终产品: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2.名义GDP: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从名义GDP中剔除了价格变化并以商品和服务的数量来计算的GDP。

4.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

5.CPI:即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

6.PPI:即生产者价格指数,衡量的是生产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水平。

7.边际消费倾向:当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时,人们所增加的消费量。

8.边际储蓄倾向:指在所增加的每1美元可支配收入中被用来增加储蓄的部分。

9.商业周期: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10.衰退:是商业周期的下降期,一般定义是实际GDP至少连续两个季度下降,以经济中许多部门广泛紧缩为标志。

11.总需求: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所愿意购买的产品的总量,也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

12.名义利率:(有时也被称为货币利率)是用货币表示的货币的利率。

13.实际利率:能矫正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来计算。

或者,以实物商品衡量的对于出借货币使用权的报偿。

14.货币供给乘数:货币乘数是所创造的新货币与准备金的比。

15.泡沫:金融资产的价值严重偏离实物资产的价值时,称出现了泡沫或泡沫经济。

16.再贴现率: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

各成员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作担保,作为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利息。

这种贴现率也指再贴现率。

17.总供给:描述的是经济的生产方面的行为。

18.潜在产出:指不会在引致或增大通货膨胀压力的条件下一个经济所能够持续生产的最大产量。

19.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中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上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或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体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原始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的曲线。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的来源动机: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都注重货币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两者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为收入的递增函数,投机动机直接取决于利率水平的高低,而与收入水平无关。

二、当财政收支良好,财政支出有充足的财源,私人储蓄下降,物价呈上升趋势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当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升、瓶颈产业对经济起严重制约作用、经济秩序混乱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当经济处于财力不足、赤字严重、储蓄率高、市场疲软时,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当大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劳动力就业不足、大量资源有待于开发、市场疲软时,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财政政策的工具:1、财政收入政策a税收b公债,2、财政支出政策a政府购买b转移支付货币政策的工具:1、一般货币政策a公开市场业务b再贴现政策c存款准备金政策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a消费信贷控制b不动产信用控制c证券信用交易的法定保证金比率d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宏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收入(NI)——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3.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即: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4.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均衡收入——若产出大于支出,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就要削减生产,直至总收支相等,即达到均衡收入。

7.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者的消费都由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组成,即线性消费函数的表达式是:c=α+βy8.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叫边际消费倾向, MPC=Δc/Δy9.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10.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1.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1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13.IS曲线——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14.货币供给——用m表示,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

分析中货币供给是指M1,即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名义GDP使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引入实际GDP,它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里倾向。

5.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由于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利息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上升而下降。

人们不愿意购买有价证券,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造成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6.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7.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9.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足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11.充分就业:广义: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狭义:指存在自然失业(既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情况。

12.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足准备率。

13.失业:在一定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14.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5.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16.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17.实际汇率:用同•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及部分解答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等),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综合。

2、国民生产总值(GNP):指的是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得到收入总和。

3、中间产品:是指用来参加其他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产品,如原材料、出口品等。

4、最终产品:是指已经退出生产过程,进入消费领域的产品。

5、总产值:指统计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值,即销售总收入。

6、增加值(又称附加值):指统计期内生产过程中的新增加值,即销售总收入与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产值之间的差额。

7、GDP的统计方法:生产(增值)法:只关注每一生产阶段上的增加值即新创造出来的产出(前面介绍过)支出法:只关注最终的销售额。

既然任何一种国民产出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被购买,则我们把花费在最终产品或劳务上的所有支出相加,总额应该等于国民产出总价值。

收入法:关注所有要素收入。

收入是针对产出的生产而进行的支付,因此最终总收入应该等于总产出。

8、消费(C):指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用于购买消费品方面的支出。

包括购买耐用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支出。

9、投资(I):投资是指为了维持、形成和扩充生产经营能力而对资本品的购买及组合行为。

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

10、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

11、净出口(N某):是指进口与出口的差额,或者说等于出口额减去进口额。

12、价格指数:是表示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数量指标。

常用的价格指数有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和GDP缩减指数(GDPdeflator)。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综合反映各种消费品和生活服务价格的变动程度的一种经济指数。

GDP缩减指数:是一种反映经济社会各类型商品总体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

13、名义GDP:指的是按照当年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14、实际GDP:指的是以先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GDP。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doc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和简答.doc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3.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匸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成为IS曲线。

4. 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5.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或者: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6•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7.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8•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进的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关系。

10•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11. 财政政策: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1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小抄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完整word版)宏观经济学小抄之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1 GDP:它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GNP:它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4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5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6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国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引起利率的提高,从而使得私人部门的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现象。

7 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做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8 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9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0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1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12 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3 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14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15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16菲利普斯曲线:是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关系的曲线。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

第二章: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第四章:一、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又称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这种贴现率使一项资本品的使用期内各个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正好等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跌落,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总产出y与利率r之间关系的曲线。

产品市场均衡:指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状态。

货币需求动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三种动机决定:分别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第五章:1.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用rd表示。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P428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3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4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个人所得税、司所得税、其他税收5.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P4466.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

P4627.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P4638.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P4869.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P48710.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

P49511.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

P50012.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P51713.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P51814.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

P52315. 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称为通货膨胀。

3、实际货币供给量:用货币购买力来衡量的货币供给量,实际货币供给量=名义货币供给量/价格指数4、实际货币需求:是用可购买的产品数量表示的货币需求,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

5、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又称为充分就业失业率。

6、奥肯定律:是失业率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被称为奥肯定律,该定律由美国经济学者阿瑟·奥肯命名,内容为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实际GDP的增长一般减少2个百分点。

7、均衡产出:是与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也就是居民户、企业的全部意愿支出等于经济社会的实际总支出的产出。

8、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

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同时资本的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的利润率。

9、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通过对政府购买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水平的选择,改变总需求水平,从而影响总体经济,以达到一定目标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根据既定的目标,改变货币供给量,以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中心问题是控制货币供给量。

11、凯恩斯陷阱:凯恩斯陷阱也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是指货币的利率弹性无限大,以至于公众在既定的利率水平之下愿意持有任何数量的货币。

12、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民间投资降低的效应。

13、经济周期:也叫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环绕长期增长趋势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4、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

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变动的情况,经济增长应当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其理论专门研究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问题。

宏观名词解释 简答

宏观名词解释 简答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一国范围内一年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一年内本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NI)是一国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4.GDP折算数(GDP deflator)衡量组成国内生产总值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平均物价指数,也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支出MPC=∆c/∆y =β6.边际储蓄倾向(MPS)是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 MPS=∆s/∆y=1-β7.投资乘数:投资的变化导致收入的数倍增加或减少。

8.自然失业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9.自动稳定器: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0.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金额。

11.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外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的若干单位的本币。

12.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本币为标准,标出可兑换的若干单位的外币。

13.货币的需求:特指Liquidity Preferecne流动偏好。

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把不能生息的、流动性最强的货币保存在手边。

14.挤出效应(crowding out)即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

15.通货膨胀: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16.固定汇率制:本币与外币汇率基本固定,波动仅限于一定幅度。

17.浮动汇率制: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官方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本币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

宏观,名词解释

宏观,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

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值: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名义国内生产总产值(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

4.总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

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称为重置投资,总投资中去掉重置投资的部分为净投资。

5.人均GDP: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6.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的差额。

用X表示出口,用M表示进口,则(X-M)就是净出口。

7.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税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的国民收入。

8.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及社会保险锐,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就得到个收入。

9.个人可支配收入:税后的个人收入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10.国内生产净值:最终产品价值中把消耗掉的资本设备价值扣除了,就得到了净增加值,即从GDP中扣除资本折旧,就得到国内生产净值NDP。

11.均衡产出或收入: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称为均衡收入,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12.消费函数: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作消费函数或倾向,用公式表示:C=C(Y)。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名词解释:1. GDP: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1分)所生产产品和劳务价值总计。

2.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的有得支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在索洛模型中,长期消费水平最高的稳态资本存量被称为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资产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5. 通货膨胀: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1.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2.预防性动机:指为了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3.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在前在国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

4.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5.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

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季度或一年),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2.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3.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4.均衡产出:也叫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和总需求相等时的产出,或者说是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5.通货膨胀:是指经济社会中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包含两个特点:一是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而不是单个商品的上涨;二是通货膨胀是物价持续上涨过程,而不是物价水平的一次上涨过程。

6.投资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复习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本国领土范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实际GDP 是按不变价格所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
年作为
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仅仅反映了实际产量变 动的情况。

边际消费倾向 收入每增加每一单位,消费的增加量。

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即)
1(11t b g y K g --=∆∆=。

式中,K 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y 是收入变动,∆g 是政府支出变动, b 是边际消费倾向,t 是边际税率。

政府购买乘数和投资乘数相等:K g = K i 。

IS 曲线 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 ,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LM 曲线 是这样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并且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给都是相等的,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摩擦性失业 因市场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奥肯定律 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 之间的交替关系。

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 便低于潜在GNP3%。

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NP 就比潜在GNP 低6%
通货膨胀 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
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例如,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不变,而纸币发行量超过了金银货币量的一倍,单位纸币就只能代表单位金银货币价值量的1/2,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纸币来计量物价,物价就上涨了一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贬值。

此时,流通中的纸币量比流通中所需要的金银货币量增加了一倍,这就是通货膨胀。

在宏观经济学中,通货膨胀主要是指价格和工资的普遍上涨。

通货膨胀:整体价格水平的上涨。

物价的变化率
物价水平是以往通货膨胀的积累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自动稳定器 又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法定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规定一个最低限度的不得用于放贷的准备金为法定准备金
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在LM IS -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 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段时间内即使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
1.作图示意并简要说明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

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运用IS-LM 模型推导总需求曲线。

3.简述影响IS 曲线斜率的因素。

4.简述影响IS 曲线移动的因素。

5.简要说明货币需求函数是如何决定。

1t 1t t P P P --⨯+=π
6.简述影响LM曲线移动的因素。

7.运用IS-LM模型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失衡的调整过程。

8.如何推导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9.运用AD-AS模型解释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

10.运用AD-AS模型解释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11.试述通货膨胀的再分配产出和产出效应。

12.试述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长、短期)。

13.什么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
14.作图示意并分析说明财政政策的效果。

15.作图示意并分析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

16.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17.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来治理经济萧条?18.采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来治理经济过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