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之一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1)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1)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1)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自相矛盾》的主要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情节和含义。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3.能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成语“自相矛盾”。

4.能够通过本课的教学,启发学生思考人生道理,懂得避免自相矛盾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自相矛盾”的含义。

2.难点: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意图,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自相矛盾》课文录音和PPT。

2.板书、彩色笔、教学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成语“自相矛盾”的出处和含义,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播放课文录音,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习•第一遍课文朗读,学生跟读。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展示学生分析能力。

3. 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矛盾行为,并探讨其中的道理。

•讨论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态度。

4. 拓展•跟学生一起总结并复述课文内容。

•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灵活运用“自相矛盾”这一成语。

5. 归纳•总结课文中的教义和道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自相矛盾的行为。

•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看看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思考并写一篇小结,谈谈对“自相矛盾”这一成语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分析《自相矛盾》这一课文,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成语,“自相矛盾”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道德准则,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塑造良好的行为和价值观。

最新语文五年级《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新语文五年级《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新语文五年级《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语文五年级《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4个会认字和5个会写字。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引导学生:低年级时,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么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是两则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古诗,怎样才能将文言文读准确,有什么方法吗?请学生尝试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同时注意断句。

2、指名读生字、词语。

“矛、盾、锐利、坚固、祠、遂、弗”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第一则寓言的题目。

教师强调“矛盾”二字书写并字面解题。

3、教师范读课文。

4、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三、细读课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读文章,讲一讲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学生读第一句。

教师出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

”“鬻”的理解学生是通过书下的注释了解的。

在此提示学生学习文言文要善于运用书下注释帮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卖的?你知道了什么?①分别请学生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学生解释句子大意。

——理解过程中“坚、利、于”等词语学生在注解里无法找到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②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③他为什么要这样夸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会想什么?叫卖时的语气、神态、动作是怎样的?周围的人听会又会有哪些表现呢?出示填空: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四人小组内可以演一演。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3篇)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3篇)

《自相矛盾》教案(精选 3 篇)第一篇:《自相矛盾》教案《自相矛盾》教案一、导入:教师说两句前后矛盾的话,让学生评一评。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正好,阳光明媚,大雪纷飞。

2.我们班有 85 名同学,今天上课来了 45 名同学,四五班的同学总算都到齐啦。

(评:王老师今天说话前后矛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犯过这种毛病,我们如果去追溯说话前后矛盾的鼻祖,我们可以从战国时期一个卖兵器的楚国人说起。

自相矛盾的故事便由此而来。

二、初读课文1.认识矛和盾。

(板书矛盾)现在,我们就走进这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先试着自由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做个标记。

指名读(3)3..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件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文言文的朗读要特别注意节奏和韵味,现在坐好拿好书,听老师读.(范读)(出示画出节奏的图片)4.怎么样,自己想试试吗?指名读,纠正读音。

(3 个)5 小老师领读。

(2 个)6.齐读。

读文言文和读平时的文章感有什么不同?(不好读,拗口,有的句子不懂。

)那我们怎么办呢?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读准了字音与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古文的韵味, 我们完成了诵读的第一阶段.学习古文的一个法宝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我们通过读把故事读懂,把道理读明白,三、悟读感知明大意。

过渡:怎么样读懂文言文的意思呢?结合大意去理解文言文,是最有效果的方法,大意和文言文相对应着诵读,文言文的意思就明白了。

1、自由读大意。

2、师生对读。

教师读古文,一个学生读大意3、同桌互相练习读,一个读古文,一个读大意。

4、指名读。

(一个读古文,一个读大意)5、男女生对读大意与古文。

6、读懂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大意。

考你读懂了哪些词?(鬻)(誉(陷)(弗能)四、细读品味,明道理。

1什么是夸耀?(夸大,炫耀)2还原一下现场:他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呢?3指导学生活灵活现地读。

谁来当当楚人,夸夸这面坚固无比的盾?你来。

看来你是初次经商,还没有体会到商人的心情,夸的还不够。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2篇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相矛盾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自相矛盾的常见形式和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自相矛盾的概念和特点。

2. 自相矛盾的常见形式和表达方式。

3. 自相矛盾在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公共言论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自相矛盾的思考,例如:“你有没有听说过自相矛盾这个词?你能举一个例子吗?”步骤二:讲解1. 介绍自相矛盾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自相矛盾是指自己与自己相矛盾的说法、行为、观点等。

2. 分析自相矛盾的常见形式和表达方式,例如矛盾的陈述、自相矛盾的逻辑、自相矛盾的行为、自相矛盾的观点等。

步骤三: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是否存在自相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的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自相矛盾的危害和不合理之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考能力。

步骤四:拓展应用1. 讨论自相矛盾在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公共言论中的应用,例如政治演讲中的自相矛盾、广告宣传中的自相矛盾、文学作品中的自相矛盾等。

2. 练习写作中避免自相矛盾,例如对于一个观点的论证中,要注意逻辑的连贯和一致性。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巩固。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自相矛盾,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自相矛盾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案例分析: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解释,评估学生对自相矛盾的辨析能力。

3. 写作练习: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避免自相矛盾的能力。

4.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做好教学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精选2篇(二)教案主题:自立自强教学目标:1. 了解自立自强的概念及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同学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学问。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这次美丽的我为您带来了五班级下册语文《自相冲突》教案精品优秀5篇,倘若能帮忙到您,我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S版六班级上《自相冲突》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读童话故事,培育读书习惯。

2、积累与童话故事有关的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3、培育孩子的阅读本领。

教学重难点:喜爱读童话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一、故设冲突,导入新课1、用“自相冲突”的导入语导入新课,引起同学的思索。

师:同学们,今日我校的语文老师全部大部分来听课了。

(生笑)生:“全部”和“大部分”两个词冲突。

师:噢!说错了。

我重新说一句,(看看外面)今日天气真好,是个布满阴云的晴天。

(生笑)师:又出问题了?生:晴天是有太阳的,布满阴云的天气怎么可以说是晴天?师:(板书“矛”和“盾”并进行书写引导)“矛”是什么东西?生:是古代的一种武器。

师:“盾”是什么呢?生:是防身用的盾牌。

2、理解“自相冲突”的意思。

师:(指着“矛”和“盾”)把“矛”和“盾”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件东西了,它产生了新的意思,那意思就是老师刚才说的那种句子。

3、让同学交流课前准备“自相冲突”的例子。

师:其实,自相冲突的事例还有许多,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这方面的例子,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生:有个广告说:“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这就是前后冲突。

既然不收礼了,为什么还收脑白金呢?生:有个人看到墙上有人乱涂乱画,他就在墙上写了一行字——“不准乱涂乱画”。

可一看,心想,我写的这些字该算什么呢? 4.自相冲突的事例还有许多许多。

“自相冲突”的“老祖宗”是谁呢?“自相冲突”出自《韩非子·难一》,今日我们就来“寻根”——学习《自相冲突》这个成语故事。

二、扣住“夸口”,理解内容1、拆分“夸”字,引出楚国人说的“大话”。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文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
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一、自读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

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4、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
二、进一步理解文
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

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
四、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友情提醒:查找本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矛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 自相矛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寓言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揭示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和道理方面,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学会诚实做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道理。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课文相关图片3.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楚国人和矛、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矛和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楚国人的言行有哪些矛盾之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楚国人的矛盾之处。

提问:楚国人为什么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处理的?5.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以“自相矛盾”为主题,编写一个小故事。

提问:你们的故事中,主人公是如何解决自相矛盾的问题的?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互相抵触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讲了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像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的文体,这就是“寓言”。

(听出来了,这是个故事,但里面藏着一个道理。

)板书:故事、道理那你们想想,要学好一则寓言,就要先学它的什么再去干什么啊师:真好!你连学习方法都告诉我们了。

(板书:学、明)3、那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 板书:自相矛盾)(读题)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你自己读读这个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2、第二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的生字词,你认识并理解了吗(1)出示认读字:“戳”知道戳的意思吗(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好,我们伸出手指头,做做戳的动作。

那戳有哪两种结果呢(师用铅笔戳穿纸头)要不就是戳穿,(师用铅笔戳整本书)要不就是戳不穿。

那文中写的是用什么戳什么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戳”字为学习后文,学习做准备。

](2)出示生字:矛、盾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设计意图:借助了解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3)生读字词:锐利、坚固。

能把它和上面的词连起来说说吗生1:锐利的矛,坚固的盾。

(可以。

)生2:矛很锐利,盾很坚固。

(也行。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4、演一演这则故事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教学过程:导入: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

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一、自读课文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

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

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二、进一步理解课文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

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

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四、明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会认“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誉、吾”4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可以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体悟《自相矛盾》中的思维过程。

(难点)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第一关复习导入预习检测1. 看图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狐假虎威叶公好龙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守株待兔(1)指名学生说说这些词语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6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 (1) 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与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阳光明媚,可把我冻坏了。

(此时学生会说,老师你说错了。

)老师哪里说错了呢?(前后表达不一致,自相矛盾。

)2.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像这样自相矛盾的事情还有很多,试着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更多例子。

)3.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下“自相矛盾”的出处吧。

在开始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看《自相矛盾》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故事情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

着重指导:弗(fú)、夫(fú)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矛、盾、誉、吾”,并在黑板上示范。

(“矛”的笔画是横撇、点、横钩、竖钩、撇。

“盾”的部首是“厂”。

“誉”的部首是“言”。

“吾”的部首是“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介绍相关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说。

)矛: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

盾: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2.体裁。

(寓言)3.指名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楚国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东西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4.分组朗读课文。

注释:楚人:楚国人。

鬻(yù):卖。

誉:称赞,这里有“夸耀”的意思。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8篇】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公开课篇1学习目标:1、从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山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

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

2、学习挑山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法:情境教学学法:联系实际教具:小黑板学具:字典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山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

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山工。

这些挑山工在登山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游人是怎样登山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把挑山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山工怎样登山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山上碰到挑山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

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揭示了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的道理。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一些抽象的道理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究,体会课文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学会实事求是,不做自相矛盾的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手法,学会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抽象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文原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楚国人卖矛又卖盾的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观看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楚国人会卖出去矛和盾吗?为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的楚国人为什么最后没卖出去矛和盾?”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边读边讨论:“课文中的楚国人为什么会自相矛盾?”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回答。

5.拓展(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关于“自相矛盾”的小故事,并表演给大家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自相矛盾》,使学生掌握“自相矛盾”的概念,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逻辑思维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自相矛盾”,并能够准确解释和举例说明。

2.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矛盾现象,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课文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3.学具:学生课本、笔、笔记本4.其他:准备有关“自相矛盾”的情景故事或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见到过的矛盾现象,如“明天去看电影”与“明天要去上课”之间的矛盾。

2.准备情景故事,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第二步:学习课文(2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感受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解释生僻词汇,确保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第三步:讨论与分析(20分钟)1.以“自相矛盾”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展示准备的矛盾现象案例,并进行讨论分析。

2.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背后的逻辑错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第四步:拓展延伸(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相矛盾》写一个小故事,展示自相矛盾的矛盾场景。

2.学生戏剧表演,展示课文中的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与课文相关的习题,巩固知识点。

2.鼓励学生多留意生活中的矛盾现象,勇于提出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自相矛盾》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以上是对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5《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9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9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9篇五年级下册语文《自相矛盾》教案精品 (1) 教学目标: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8、成语故事)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读指导1、布置课内预习。

★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预设:“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

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结果怎样?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周围人怎样看他?你又怎样看他?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四、小结五、拓展与延伸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楚国商人夸大自己矛和盾的功能,最终在卖不出货物的情况下,承认了自己的话自相矛盾。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接触和理解。

但在理解言过其实的危害和如何做到实事求是方面,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的道理。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引导学生理解言过其实的危害,启发学生如何做到实事求是。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卡片4.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楚国商人夸大自己矛和盾的功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商人最终卖不出货物?从而引出课题《自相矛盾》。

2.呈现(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理解言过其实的危害。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言过其实的情况,以及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实事求是”的作文。

8.板书(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板书,以便学生复习巩固。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

《自相矛盾》教案一、教材分析《自相矛盾》是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里面的一则寓言故事。

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他的话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不能互相抵触,自相矛盾,言过其实。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初学者,特别是我们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它不是一件易事,老师要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以恰当地指导,并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他们以前已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对寓言故事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我发现他们对寓言故事相当感兴趣。

每次只要我一谈到故事,特别是寓言故事时,他们都相当激动,在下面议论纷纷、滔滔不绝,好像有说不完的话。

针对我班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我觉得要给学生上好《自相矛盾》这一课,重点是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学。

难点是怎样才能让理解能力这么差的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相应的启发和教育。

如果上课时能把这两个问题处理好,那么其它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三、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导入课题,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喜欢猜字谜吗?好,那你能猜出这些图代表哪些成语吗?(课件出示),指名学生回答(表扬学生知道的成语可真多!)师:1、在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像生动,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

前面我们图中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

今天我们要学的第8课——《成语故事》(读题)——自相矛盾,其实就是一个寓言故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1)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设计 (1)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的教学设计。

《自相矛盾》是一篇古代小品文,内容生动有趣,通过描述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人生道理。

本课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中的自相矛盾现象;2.掌握诗句“自相矛盾”的含义;3.掌握课文中生词和短语。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矛盾心理;2.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文中的自相矛盾现象;2.掌握诗句“自相矛盾”的含义。

难点1.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对“自相矛盾”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自相矛盾”这一概念;2.引言,通过探讨生活中的自相矛盾现象,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课文学习(2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分析课文内容,解释生词;3.分组讨论自相矛盾现象,展示学生的分析结果。

第三步:课文理解(15分钟)1.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有自相矛盾?人生中的自相矛盾应该如何面对?2.学生互相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第四步:拓展活动(15分钟)1.请学生举例讲述生活中的自相矛盾;2.鼓励学生创作小品文,描述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

第五步:归纳总结(5分钟)1.整理课堂讨论的成果,总结自相矛盾的概念和意义;2.强调课文中的人生哲理。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2.写一篇关于自相矛盾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采用了课文导入、展示讨论、拓展活动等多种形式,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相矛盾的现象,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快乐学习。

以上是本节课《自相矛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共38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共38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自相矛盾》故事的主要内容与寓意。

–掌握故事中的重点词汇及相关语法知识。

2.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正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自相矛盾》的内涵,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2.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提升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图片等教具引发学生兴趣,导入话题,引出“自相矛盾”这个概念。

2.师生互动,学生提出自己对“自相矛盾”的理解。

(二)学习活动1.学生听读课文《自相矛盾》,理解故事内容。

2.分组讨论,总结故事中的自相矛盾现象,并分析原因。

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关键词语,并进行词汇解释和操练。

4.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注意语调和表达。

5.小组展示,每组以图文、演讲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相关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相矛盾的意义与生活联系。

2.提出类似情境,让学生分析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自相矛盾现象。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自相矛盾的有效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启示。

四、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以《自相矛盾》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注意评价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针对学生的不同反应,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效果。

3.总结本节课教学经验,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相矛盾》故事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道德价值观,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教学设计第1篇】《自相矛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 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看过哪些寓言故事呢?(守株待兔、望梅止渴、画龙点睛······)同学们的课外阅读可真丰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篇新的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来看一看说的又是什么故吧。

2. 板书课题,你知道“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吗?你有哪些理解的方法呢?(查字典)教师补充: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组词法、结合注释。

二.一读古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读通顺,会断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弗”的读音,“誉”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文,理解文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文,用上所学方法理解“坚”“利”“誉”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句的意思。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前两句:1)引导学生理解“鬻”“陷”等词的意思。

2)楚人夸耀时,语气和动作会是怎样的?看插图想象并读出洋洋得意。

3)他夸耀的时候,心理会想些什么呢?(如果让别人知道我的矛和盾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4)指名说说前两句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之一××市21世纪教材第五册 26 寓言二则自相矛盾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一个人拿矛和盾的图
自相矛盾
我的矛我的盾
锐利坚固
什么盾什么矛
戳得穿戳不穿
(五)通过表演,深化对寓意的理解。

1、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分角色全员参与表演。

2、有层次的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练习。

1、鼓励学生根据本课内容提出问题,用寓言百宝箱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古代寓言的兴趣。

2、根据学生的兴趣,老师做重点知识的讲解。

同时,把知识卡送给学生鼓励学生课后自学。

课后评析:
在崇文区教研室老师的支持帮助下,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

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体现得很充分:
在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现在课题中。

什么是寓言,老师没有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电脑的帮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寓里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语讲述的故事。

在朗读指导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

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

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教师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

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角色。

而老师呢,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表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训练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

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

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既体现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孩子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

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

寓言百宝箱,更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教与学服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现。

猜谜导入、课文动画、盾字的演变过程,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本对话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媒体的交互功能又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平台。

在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和寓言百宝箱两个教学环节,老师充分利用学易这套设备的反馈功能,使学生能够全员参与教学。

同时,它的统计功能又可以使教师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之,上述教学设计体现了教育新理念,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