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 第1章 总论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物合成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1. 醋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酚、蒽酮类
2. 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甾体类
3. 桂皮酸途径: 苯丙素、香豆素、木质素、木脂素、黄酮类 4. 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 5. 复合途径: 醋酸-丙二酸—莽草酸径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3.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吸附 色谱法 3.1 吸附分类:
• 物理吸附:无选择性的吸附,吸附-解析发 生迅速。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 • 化学吸附:不可逆性。如碱性氧化铝对酚酸 性成分的吸附,硅胶对生物碱的吸附等。
• 半化学吸附:聚酰胺对酚酸类、醌类的氢键 吸附。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凝胶滤过法 4.2凝胶种类:
①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只适于在水中应用, 分离多糖、 蛋白质等.
②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适用于各类化合物的分离,除具有分子筛的 特性外,还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效果。 常用溶剂有甲醇、氯仿-甲醇等。
1.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内容:主要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多为
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
法、结构鉴定、结构改造及生合成途径。
1.2 天然药物化学的简要发展历程
1 天然药物化学中的相关术语
有效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能代表 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如植物 中普遍存在的无明显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生物活性成分:是经过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证 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医学]天然药物化学总论1
四. 天然药化的作用:
1. 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有效 成分、有效部位); 2. 阐明中药炮制现代科学依据; 3. 改进剂型、提高疗效; 4. 开辟药源、开发新药。
1、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性味功效】 辛、苦、温 散寒、平喘、利水
1、探索中药防病治病的机理 (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强身健体、补肾壮阳 舒筋活络等
链霉菌
放线菌
第一节 绪论
一.天然药物的概念:
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矿物质等自然界中存 在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包括作为药物使用的生物体(如植物、动物 、昆虫及微生物等)及其部位生物提取物与榨出 物及从中分离得到的纯化合物。
?
天然药物 = 中药
药品注册分类
按种类 中药、天然药物
2. 研究内容: 主要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多为 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 法、结构鉴定及生合成途径。
三、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1. 生物活性成分:经过药效实验或生物活性实验, 证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2. 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能代 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制法: 以上六味,苦参、百部、花椒、白
鲜皮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滤过, 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硼砂,搅 拌使溶解,制成1000ml,药液边搅拌边 分装;雄黄粉碎成细粉,制成颗粒,另 分装成小袋,即得。
芒硝: Na2SO4.10H2O(泻热通便)
石膏: CaSO4.2H2O(清肺热)
海马:
雄黄,为硫化物类 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 二硫化二砷。归肝,大 肠经。有毒。解毒杀虫, 燥湿祛痰,截疟。用于 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痈肿,疔疮,疥癣,蛇 虫咬伤。常用量0.15~ 0.3克,入丸散用。外 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患处。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第⼀章总论1主要的⽣物合成途径P8(⼀)醋酸-丙⼆酸途径(AA-MA途径):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等(⼆)甲戊⼆羟酸途径(MV A途径):萜类、甾体化合物(三)桂⽪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C6-C3⾻架的苯丙素类、⾹⾖素类、⽊质素类、⽊脂体类以及具有C6-C3-C6⾻架的黄酮类化合物(四)氨基酸途径:⽣物碱类(五)复合途径:复杂的天然产物①醋酸-丙⼆酸-莽草酸途径;②醋酸-丙⼆酸-甲戊⼆羟酸途径:③氨基酸-甲戊⼆羟酸途径;④氨基酸-醋酸-丙⼆酸途径;⑤氨基酸-醋酸-莽草酸途径。
2⼆次代谢(名词解释):以⼀次代谢产⽣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进⼀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成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其他化合物:⽣物碱、萜类等)P63天然产物提取常⽤的溶剂极性⼤⼩的⽐较:常见溶剂极性强弱如下:P18(⽐较)⼄酸>吡啶>⽔>⼄腈>甲醇>⼄醇>丙酮>醋酸⼄酯>⼄醚>氯仿>⼆氯甲烷>苯>三氯⼄烯>四氯化碳>⼆硫化碳>⽯油醚(低沸点→⾼沸点)4天然药物提取⽅法,P18渗漉法: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浸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流出浸出液的⼀种⽅法。
煎煮法:是在中药材中加⼊⽔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法。
5正相⾊谱:分离⽔溶性或极性较⼤的成分,固定相多采⽤强极性溶剂,流动相则⽤氯仿、⼄酸⼄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反相⾊谱: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固定相可⽤液体⽯蜡,流动相则⽤⽔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
第⼆章糖和苷1糖的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的为( D )型,向下的为( L )型。
2 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般⽽⾔,苷元是(亲脂性)物质⽽糖是(亲⽔性)物质,所以,苷类分⼦的极性、亲⽔性随糖基数⽬的增加⽽(增加)。
3 苷类是(糖类)与另⼀⾮糖物质通过(糖苷键)连接⽽成的⼀类化合物,苷中的⾮糖部分称为(苷元)。
药学导论第1章-绪论
多种,97%的化学药品为仿制
制剂水平低:缺少高技术含量的定时、定位、定量释 放药物的制剂,蛋白质、多肽生物大分子制剂以及新 剂型的辅料研究与生产水平较低
第六节 21世纪药学发展趋势
四、我国药学发展的热点方向
健康
狭义: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 精力充沛。 WTO: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个体在体格方 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第五节 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疾病
《辞海》:疾病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 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表现的病理过程。
致病因素:外在原因、内在原因、自然环境与社会心
共同发展
第五节 现代药学的概念与特点
三、现代药学发展的特征
高科技特征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大量应用,高分子材料科学、分 子生物学等高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学科分化、综合、交叉发展的特征 社会化发展的特征 药学行业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模式转变的特征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化学-药学模式转 变为化学-生物学-药学模式
流传最广:中、日、法、英、德、俄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第三节 近代药学发展
一、近代药学相关学科的发展
近代化学的发展:原子分子学说、元素周期表、无机 化学与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近代生物学的发展:林耐的动植物分类系统与命名方 法
近代医学的发展:微生物学与细菌学
第三节 近代药学发展
二、近代药学的发展
药学进步:医药化学运动 药理学形成:大量生物碱被提取出来,研究了它们与
药理学等
专业应用 药剂学 药物分析学等 药事管理法 人文交叉 医药文献学 医药伦理学等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
(四)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 特点二:结构鉴定以化学方法为主 氧化、还原等降解反应——推导结构 碎片合成、全合成————证明结构 • 特点三:生源合成途径、本质的揭示 生源前体的识别:萜类———MVA
提取中药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如:麻 黄碱、烟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类如:牡 丹酚等。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SFE)
What i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Phase Diagram
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
(三) 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4. 功能性食品用及相关产品
功能食品 银耳、苦荞等
香料 natural perfume 美容化妆品 人参、珍珠、黄芪、当归、何首乌、白芷
天然色素
辣椒红色素 ----辣椒 叶黄素 ----万寿菊 紫草红----紫草根 姜黄素----姜黄
例:
紫杉醇(taxol):今日抗癌之星
1963年美国化学家M.C. Wani和Monre E. Wall首次从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 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红豆杉 Taxus mairei
1971年,他们才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 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 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taxol)。它能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 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通过 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 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 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
天然药物化学 复习资料 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有效成分:代表临床疗效的成分无效成分:不代表其治疗作用的成分有效部位:有活性的部位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溶解性能:第二章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和鉴定的方法与技术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顺序:石油醚<苯<无水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两相溶剂萃取法是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时行分离分配系数(K):K=C u/C L分离因子(β):β=K A/K Bβ与分离难易程度:β≥100一次简单萃取即可分离,100≥β≥10萃取10~12,β≌1基本无法分离吸附原理:化学吸附:有选择性牢固不可逆酸碱吸附半化学吸附:一定选择性结合力较弱可逆聚酰胺氢键物理吸附:无选择性相似易吸附可逆硅胶活化: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加热除去吸附剂中的水分,使吸附剂能力增强,活性升高的过程去活化:是指在吸附剂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使吸附剂吸附能力降低,活性减低的过程聚酰胺对化合物吸附力的强弱取决于形成氢键的能力,其影响因素为:形成氢键集团数目多,吸附力强。
易形成分子氢键者,吸附力减弱。
芳香化程度高,吸附性增强。
正相分配色谱:以极性大的溶剂为固定相,极性小的溶剂为移动相的分配色谱反向分配色谱:以极性小的溶剂为固定相,极性大的溶剂为移动相的分配色谱凝胶滤过柱色谱法:基本原理是分子筛大分子的先出,小分子的后出薄层色谱法:薄层板的活化:硅胶板一般在100~110℃活化30分钟第三章糖和苷类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衍生物、聚合物的总称绝对构型(D、L ):C5上的取代基在环上-D,下-L。
相对构型(α、β):C1和C5的取代基同侧β,异侧α。
苷:是指糖或糖的衍生物端基碳原子上的羟基与非糖物质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苷键原子分为O-苷,S-苷,N-苷,C-苷糖的检识:1.Molish试验(鉴别糖或苷类):取供试液,加3%α-萘醌乙醇溶液摇匀,沿管壁滴加浓硫酸,出现两液层,交界处呈紫红色环2.菲林反应(鉴别还原性糖):砖红色沉淀3.托伦反应(鉴别还原性糖):银镜或黑褐色银沉淀苷键的裂解:一、酸催化水解:1.苷键原子不同水解难易顺序:N 苷> O苷> S 苷> C苷2.糖的种类不同:①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水解②酮糖苷较醛糖苷易水解③吡喃糖苷中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水解速度为: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C5上有-COOH取代时,最难水解④去氧糖最易水解,水解的易难顺序:2,6-二去氧糖苷>2-去氧糖苷>6-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二、碱催化水解:一般苷键对稀碱是稳定的,但某些特殊的苷如酯苷、酚苷、烯醇苷和β位有吸电子基团的苷类易为碱水解三、酶催化水解:利用酶水解苷键可以获知苷键的构型,可以获得次生苷四、氧化开裂法(Smith降解法):适合于苷元不稳定的苷及C-苷的水解,获得原生苷元第四章香豆素与木脂素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
天然药物化学(改)-1
溶剂的极性依据介电常数决定。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 醚>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己烷
例题: 硅胶薄层层析,乙醚-乙酸乙酯 (4:1) 展开, 比较大黄中的五种蒽醌苷元的Rf值。
OH O OH
R1 O
R2
大黄酚 大黄素 大黄素甲醚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R1=CH3 R1=CH3 R1=CH3 R1=H R1=H
K:表示分配系数,越大越容易分离。 CU:表示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溶度; CL:表示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溶度。
2.分离因子β β=KA/KB(注KA>KB)
• β越大越容易分离。
①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 分离; ②100>β≥10,则须萃取10-12次; ③β≤2,须萃取100次以上才能完成;
葡萄糖代谢 莽草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 丙二酸单酰辅酶A (TCA) 丁酮二酸 α-酮戊二酸 丁二酸 脂肪族氨基酸 赤藻糖4-磷酸 苯丙素类
芳香族氨基酸
嘌呤、嘧啶
δ-氨基乙酰丙 酸
甲戊二羟酸
脂肪酸类
植物一次代谢与生物合成过程
(二) 二次代谢及其代谢产物
1.二次代谢
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经不同
R2=H R2=OH R2=OCH3 R2=CH2OH R2=COOH
极性顺序: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 甲醚>大黄酚 Rf值: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吸附柱层析的操作 1)装柱 吸附剂用量:试样量的30~60倍 极性小难分离者100 ~200倍 湿法和干法两种
天然药物化学第01章 提取方法 01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2. 渗漉法
渗漉法是将药材粗粉置渗漉 装置中,连续添加溶剂使渗过药 粉,自上而下流动,浸出有效成 分的一种动态浸提方法。
连续渗漉装置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2. 渗漉法
(1)操作技术 粉碎→浸润→装筒→排气→浸 渍→渗漉→收集渗漉液 。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提取遇热易破坏的成分。 (3)特点 因能保持良好的浓度差,故提取效 率高于浸渍法,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溶剂消耗多, 提取时间长。 (4)操作提示 本法在常温下进行,选用溶剂 多为水、酸液、碱液及不同浓度的乙醇等。
第一章 提取方法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第一节 溶剂提取法
(一) 基本原理
溶剂提取法是在渗透、扩散作用下,溶剂渗入药材组织细胞内 部,溶解可溶性物质,造成细胞内外溶质的浓度差,从而带动溶质 作不断往返的运动,直至细胞内外溶液中被溶解的化学成分的浓度 达到平衡,提出所需化学成分。
物质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浓度差是动力。
课后思考题
• 1、常见溶剂中极性最大是什么? • 2、按极性大小顺序,可将溶剂分为哪三类? • 3、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哪种不能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 • 4、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哪种方法操作最简单? • 5、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哪种方法适用于预热不稳定的成分?
第一章 提取方法
THANKS
谢谢观看
第一章 提取方法
上次课程重难点回顾
1、定义以及研究内容:
• 天然药物化学: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 学科。
• 研究内容: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 精制、检识方法、 结构鉴定
2、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无效成分
第一章 总论-2(天然药物化学)
纸色谱法
支持剂:纤维素 固定相:纤维素上吸附的水 展开剂: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或水饱和 的有机溶剂。 Rf值:极性大,Rf值小;极性小,Rf值。 应用:适合于亲水性较强的物质。
液-液分配柱色谱法
柱色谱:在色谱管中完成的化合物之 间的分离过程称为柱色谱。 柱色谱分:常压柱色谱、加压柱色谱 载体(支持剂):硅胶、硅藻土及纤 维素等 按洗脱顺序分:正相色谱、反相色谱
石油醚→油脂、蜡、叶绿素、挥发
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 氯仿或醋酸乙酯→游离生物碱、有 机酸及黄酮、香豆素的苷元 丙酮或乙醇、甲醇→苷类、生物碱 盐、鞣质等 水→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常用的溶剂提取法
(一)冷提法 1.浸渍法 2.渗漉法 (二)热提法 1.煎煮法 2.回流提取法 3.连续回流提取法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中草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简介
一、有效成分 1.碱性化合物: 生物碱 O
O N OH
+ -
OCH3 OCH3
小檗碱
2.酸性化合物: 结构中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 —— 黄酮、醌类、苯丙素(香豆素、 木脂素)及其苷类 结构中含有羧基的化合物 ——有机酸、葡萄糖醛酸
OH HO O OH OH O OH
目前液-液分配柱色谱中的固定相主
要为化学键合相。 反相液-液分配柱色谱法是当前应用 最为广泛的一种柱色谱分离、分析 方法。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固-液吸附应用的最多 吸附类型: 1.物理吸附(溶液分子与吸附剂表面 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硅胶、氧 化铝及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吸附色谱。 2.化学吸附:如黄酮等酚酸性物质被 碱性氧化铝吸附,生物碱被酸性硅 胶吸附等。
O
OH O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第一章总论1、有效成分是指A.需要提纯的成分B.含量高的成分C.具有某种生物活性成分D.无副作用的成分E.一种复合物2、下列属于一次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B.淀粉C.油脂D.鞣质E.腊3、下列属于二次代谢产物的是A.蛋白质B.淀粉C.油脂D.生物碱E.腊4、溶剂极性从小到大的是A.石油醚、乙醚、醋酸乙酯B.石油醚、丙酮、醋酸乙酯C.石油醚、醋酸乙酯、氯仿D.氯仿、醋酸乙酯、乙醚E.乙醚、醋酸乙酯、氯仿5、下列溶剂亲脂性最强的是A.乙醚B.氯仿C.石油醚D.乙酸乙酯E.乙醇6、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乙醚B.乙酸乙酯C.氯仿D.乙醇E.正丁醇7、下述哪项,全部为亲水性溶剂A.甲醇、丙酮、乙醇B.正丁醇、乙醚、乙醇C.正丁醇、甲醇、丙酮、乙醚D.乙酸乙酯、乙醇、乙醚E.氯仿、乙醚、乙酸乙酯8、提取挥发油时宜用A.煎煮法B.分馏法C.水蒸气蒸馏法D.盐析法E.冷冻法9、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中的A.比重不同B.分配系数不同C.分离系数不同D.萃取常数不同E.介电常数不同A.动物B.矿物C.植物D.微生物11、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12、对聚酰胺叙述不正确的是A.固定相为聚酰胺B.适宜分离酚性,黄酮类,醌类成分C.在水中吸附力最大D.醇的洗脱力大于水E.甲酰胺溶液洗脱力最小13、化合物进行正相分配柱色谱时的结果是A.极性大的先流出B.极性小的先流出C.熔点低的先流出D.熔点高的先流出E.易挥发的先流出14、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固定相为A.氯仿B.甲醇C.水D.正丁醇E.乙醇15、正相分配色谱常用的流动相为A.水B.酸水C.碱水D.亲脂性有机溶剂16、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A.离子交换色谱B.凝胶过滤色谱C.聚酰胺色谱D.硅胶色谱E.氧化铝色谱17、葡聚糖凝胶色谱属于排阻色谱,在化合物分离过程中,先被洗脱下来的为A.杂质B.小分子化合物C.大分子化合物D.两者同时洗下来18、与判断化合物的纯度无关的是A.熔点的测定B.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检测C.观察结晶的类型D.闻气味E.测定旋光度19、确定化合物分子量和分子式可用A.紫外光谱B.红外光谱C.核磁共振氢谱D.核磁共振碳谱E.质谱20、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A.UVB.IRC.MSD.NMRE.HI-MS21、核磁共振谱缩写符号是A.UVB.IRC.MSD.NMRE.HI-MS22、下列()由醋酸-丙二酸途径生成。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总论(1)单体具有一定分子量的分子式、理化常数与结构式确定的化合物。
(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或其代谢与转化产物。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与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6)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这些物质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
(7)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就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就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这些物质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并不就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章糖与苷(1)苷苷就是由糖及其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非糖物质(苷元或配基)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新生成的化学键即为苷键。
(2)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与糖的端基C的化学位移值均发生了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3)原生苷在植物体内原存在的苷;(4)次生苷原生苷水解掉一个以上单糖的苷。
(5)单糖糖的基本单位,为多羟基的醛(polyhydroxylaldehyde)或多羟基酮(polyhydroxyketone)化合物。
第三章苯丙素类(1)苯丙素类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单位的天然成分。
(2)香豆素香豆素(香豆精)就是具有苯骈-吡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3)木脂素木脂素(Lignans)就是一类由苯丙素双分子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成分,即由二分子C6-C3单位氧化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少数为三聚物与四聚物。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1)醌指分子中含有六元环状共轭不饱与二酮结构的化合物。
(2)醌类化合物就是指分子内具有醌式结构(对醌型、邻醌型)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50年代先后自印度萝芙木中获得降压活 性成分利血平,从长春花中获得抗癌活性 成分 长春花碱。 70年代:美登木——抗癌成分美登木碱 90年代:紫杉醇
研究对象:本学科主要学习和研究天然药物、特别是植物 来源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
关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 是十分复杂的。某一种天然药物可能含有几种类型的成 分,而每一个类型又可能含有少则几种、多则十几种、 几十种化学成分。一种天然药物如此,复方天然药物就 更复杂了。
特点二:结构鉴定以化学方法为主 氧化、还原等降解反应——推导结构 碎片合成、全合成————证明结构
特点三:生源合成途径、本质的揭示 生源前体的识别:萜类———MVA 生物碱——α-Aa 生源合成本质的揭示:生物细胞内多步酶促反应 有机反应理论来解释机制 生物合成物质用于结构确定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植物 (为主) 87% 动物 (如土鳖虫、斑蝥等)12.3% 矿物 (如石膏CaSO4•2H2O) 0.6% 微生物 (如青霉菌、放线菌等)
研究内容:
研究天然药物中各类化学成分的:
① 结构特点 ② 物理化学性质 ③ 提取、分离、检识方法 ④ 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和使用的,所以 又经常被称为中药或中草药。大多来自于植物、动物、矿 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来源为主,种类繁多
举例:大黄中的5种蒽醌苷元成分:
苷元名称
R1
R2
大黄酸
-COOH H
大黄素
-CH3
芦荟大黄素 -CH2OH
大黄素甲醚 -CH3
大黄酚
-CH3
-OH H
-OCH3 H
常用概念
一、有效成分与有效部位
1.有效成分: 通常把具有一定生理活性,具有治疗作用,
可以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 理常数(如熔点、沸点、旋光度、溶解度等) 的单体化合物,成为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
导学情景
小丽是一名中专生,学的是药剂专业,放暑假了,她到表姐 工作的药店见习。一天,一位顾客走进店里,说要购买黄连素, 而表姐拿了盐酸小檗碱给她。小丽问表姐这是为什么?表姐告诉 小丽,人们常说的黄连素通用名就叫盐酸小檗碱,小檗碱是黄连素 治病的活性成分。小丽听了还是不明白。
学前导语
小丽要想完全解开这些疑问,就必须学习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 本章概论将为你打开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知识的大门。
①多样性 ②可开发性 ③相对性
①多样性
一种天然药物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故可 有多种临床用途。
吗啡:镇痛
→例:阿片 可待因:止咳
罂粟碱:解痉
②可开发性
随着科技进步,一些原本被认为是无效成分的化 合物得到开发利用,成为有效成分。如氨基酸、蛋 白质、多糖等。
猪苓
天花粉
使君子
③相对性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 绝对的。应根据临床用途决定取舍。
*有效成分是天然药物具有药效的物质基础
例如: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黄连:抗菌
2.有效部分: 尚未分离提纯为单体化合物的有效成分的混 合体。
如人参总皂苷、银杏总黄酮等。
3.无效成分: 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杂质)
如普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油脂、 树脂及叶绿素等。
有效成分具有:
二、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大体分为以下3个阶段: 1. 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 2. 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3. 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1.原始和萌芽阶段(——18世纪末)
天然药物识别、使用经验——巫术、迷信色彩 文明的进步——对疾病、天然药物的认识趋于客观
231—341,晋,葛洪,《抱卜子》
1575, 明,李, 《医学入门》,没食子酸
1711,
清,洪遵,《集验方》,樟脑
1769-1786,舍勒,酒石酸、
苯甲酸、乳酸、苹果酸、没食子酸
2.学科真正形成阶段(19世纪)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天然药物化学
Nature Medicinal chemistry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说出天然药物化学的含义及研究内容 2、描述学习天然药物化学的目的和意 3、了解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概况 4、明确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概念 5、描述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类型 6、掌握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溶解情况
情景描述
第一节 概论
一、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课程的性质:
起源: 本学科始兴于十九世纪初我国从二十世纪
50年代开始研究,称之为“中药化学”。
定义: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
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天然药物的来源
天然药物是指动物、植物、和矿物等自然界中存在 的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
天然药物
由于生源途径的关系,一种天然药物中往往存在母核 相同、取代基不同的同一类型成分,也有不同类型的 成分。
例如,天然药物人参中就含有20余种三萜皂苷类成分 ,其都有相同或类似的母体,同时人参中又有黄酮类 、多糖及挥发油等类成分。
天然药物中成分的复杂性及多种天然药物的配伍应用 ,即构成了天然药物功效的多样性,是天然药物常具有 多方面功效或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公元前221年)。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1596年)。
《 本草纲目拾遗 》载药2608种(1765年 )。
据1983-1984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我国天然中草 药有12807种,其中植物药11146种(占87%),动物药1581种(占 12.3%),矿物药80种。
在我国,明代《医学入门》(公元1575年)中就有 用发酵法从五倍子中得到没食子酸的记载。
1769年舍勒从酒石当中分离制得酒石酸。
1711年由洪遵所著《集验方》记载樟脑的制备, 《本草纲目》详细升华法制备记录,而西方18世 纪下半叶才提出纯品。
1805年德国人塞图尔从鸦片中分离得到吗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