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纲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5号
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正文:----------------------------------------------------------------------------------------------------------------------------------------------------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第15号《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已经国家档案局局长办公会议、科学技术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公布,自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2020年9月11日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档案(以下简称科研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科研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和国家科学技术管理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科研工作和档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承担科研项目(包括科研课题,下同)研究、计划管理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开展科研档案管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科研档案是指科研项目在立项论证、研究实施及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及绩效评价、成果管理等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以及标本、样本等实物。
第四条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科研活动的重要环节,各单位应当把科研档案工作要求纳入科研管理制度与工作流程,与科研项目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将科研档案管理列入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并予以考核。
第五条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时,各单位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对科研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进行审查或验收。
第六条各单位应当按照集中统一管理原则,建立健全科研档案工作规章制度,在人员、库房、设备、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保证科研档案工作顺利开展,确保科研档案完整、准确、可用、安全。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部分课题申请指南科学技术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二○○二年七月前言为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加速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科技部决定加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部分课题的支持力度。
本项目旨在通过解决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建立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国家农产品加工体系”和新型的“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体系”。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积极性,依据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申请内容1、新型豆奶(粉)加工关键技术、设备研究与产业化示范2、普通玉米淀粉深加工产品开发3、双低油菜籽副产品利用技术开发4、优质鲜榨苹果汁和浑浊型苹果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5、名特优蔬菜速冻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6、蔬菜汁产业化关键工艺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7、中国传统肉制品现代加工技术、设备与产业化示范二、申请管理1、由科技部农社司牵头,成立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由科技部计划司、农业部、教育部、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林业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科技司和科技部农村中心组成。
办公室设在农社司,由农村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2、项目管理办公室邀请有关人员组成评审专家组,负责课题的评审工作。
3、按照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进行评审,选择课题承担单位。
三、资金来源每一申请课题国家拨款200万元左右。
要求申请单位的主管部门按国拨经费1∶1的比例提供相应配套资金,申请单位按国拨经费1∶2的比例提供自筹资金,国拨经费主要用于技术依托单位的技术攻关研究与示范。
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
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7.01.17•【文号】国科发政字[2007]32号•【施行日期】2007.01.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7〕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委、局)、国防科工委(办)、财政厅(局)、科协,国务院各有关部委、各有关直属机构科技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各单位: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一)国家科普能力表现为一个国家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综合实力。
主要包括科普创作、科技传播渠道、科学教育体系、科普工作社会组织网络、科普人才队伍以及政府科普工作宏观管理等方面。
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制定并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确立了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方针,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繁荣发展,公民的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21_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教育政策发展特征与推进路径——基于NVivo12_的文本分析
第46卷第6期教学研究Vol.46No.62023年11月Research in TeachingNov.202321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教育政策发展特征与推进路径基于NVivo12的文本分析蔡睿琳㊀张爱琴∗(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㊀[收稿日期]㊀2022-09-08㊀㊀㊀[基金项目]㊀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NYG2022001)㊀[作者简介]㊀蔡睿琳(1996 ),女,宁夏银川人㊂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教育㊂㊀∗[通信作者]㊀张爱琴(1978 ),女(回族),宁夏灵武人㊂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人类学㊁科学教育㊂㊀㊀[摘㊀要]㊀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软件对我国20多年来的科学教育政策进行编码与分析,发现我国科学教育政策主要包括教育理念㊁教育目标㊁基本内容和实施方式4个构成要素㊂进一步分析发现,科学教育政策具有以下特征:(1)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差异性㊁发挥学生主体性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2)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知㊁情㊁意㊁行;(3)基本内容融合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并结合校外力量开展科学实践;(4)实施方式以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与媒体来实现社会学习,以完善科学教育体系来实现学校学习,并向中西部科学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㊂针对上述特征提出以下8条建议:(1)尊重学生内在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价值;(2)扩大国际科教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创新生态;(3)突出立德树人导向,落实时代根本任务;(4)拓展科学课堂时空,加强思维能力训练;(5)增强各领域间的联系,完善科学教育内容;(6)借力地方政策规划,挖掘乡土科教资源;(7)深入推进社会学习,高校辅助学校学习;(8)发挥家庭教育优势,激发科学创新萌芽㊂㊀㊀[关键词]㊀科学教育;政策文本;发展特征;推进路径㊀㊀[中图分类号]㊀G 52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 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4634(2023)06-0019-09㊀㊀在科技引领的时代,科学教育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关键,肩负着培养科技事业建设者的重要使命,要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人才基础㊂2022年8月,科技部发布的‘ 十四五 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 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㊂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㊁社会责任感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㊂[1]202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学校要加强科学教育,不断提升师生科学素质㊂ [2]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强调,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㊂目前,我国已有多位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学教育相关政策,并针对如何更好地落实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张会亮分析了科学教育政策制定目标㊁政策的影响力以及非正规科学教育政策,为政策落实提供了建议[3];蒋家琼回顾了不同时期的政策文件,根据政策制定的背景把科学素质教育政策目标分为两种,分析了政策的主体,总结了政策的类型[4];田伟等人以科学教育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为精准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对策建议[5]㊂可见,我国研究仍以针对科学教育相关文件进行经验总结为主,缺乏对政策的量化分析,政策内容探究不够深入㊁系统㊂基于此,本研究用质性文本分析方法及软件工具NVivo12解读政策文本核心要义,厘清政策文本特征,讨论科学教育当下主要关切的问题,探索我国科学教育工作更好的推进路径㊂1㊀研究设计1.1政策文本的选取科学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对科学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㊂本研究主要通过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㊁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㊁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获取了与我国科学教育密切相关的政策文件,发文年份为2000年到2022年,共计21部(见表1),以这些政策文件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文件核心要义㊂20㊀教学研究2023表1㊀科学教育政策文件汇总编号发布主体政策文件发布时间1科技部等2001 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2000年2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 6年级)2001年4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 9年级)2001年5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2年6教育部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3年7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2006年8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2010 2020年)2006年9中国科协关于开展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工作的通知2006年10科技部等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11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2010年12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 2015年)2011年13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 2020年)2016年14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15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16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2019年17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 2035年)2021年18教育部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2022年19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20科技部等 十四五 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2022年21国务院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建议2022年㊀㊀以上政策主要包括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其中基本政策具有广泛性,适用主体覆盖全国,如‘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基本政策指引了具体政策的态度取向;具体政策为特定的教育问题制定了细化的行动方案,如‘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㊂从政策发文时间来看,自2017年起科学政策发布较为连续㊁密集,以STEM 教育为落脚点的科学课程标准强化了科学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因而针对课程㊁教学㊁教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帮助科学教育迈向新高度㊂1.2㊀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NVivo12质性分析工具对我国科学教育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数据处理,并对数据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呈现不同类型的分析结果,增强质性分析的严谨性㊂图1是通过NVivo12词频分析功能对21部政策文件进行词云分析,将 词频条件 最小长度设置为 2 ,并进行 停用词 筛选后导出的词云图谱,词云中词汇字体大小代表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词云可视化方式直观展示出我国科学教育政策文件词汇使用特点㊂将高频词进行归类后可以发现,主要有3种类型的高频词,即主题词:科学㊁教育㊁科普㊁科技㊁活动㊁工作;工作主体:学生㊁教师㊁社会㊁国家;动词:发展㊁加强㊁实施㊁建设㊁提高㊁创新㊁探究㊁开展㊁培养㊂图1㊀政策文件文本词云蔡睿琳㊀张爱琴第6期21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教育政策发展特征与推进路径 基于NVivo12的文本分析21㊀㊀㊀在词云可视化分析的基础上,逐句阅读21部政策文件文本内容,分析发现:科学教育主要在宏观思想指导下,明确育人目标,制定学科教育内容,运用具体的实施方式来进行科学教育㊂因此,本研究政策编码主要聚焦4个维度,分别是科学教育的教育理念㊁教育目标㊁基本内容和实施方式,其材料来源数目㊁参考点数和参考点举例如表2所示㊂表2㊀节点参考数量及举例统计分析父节点材料来源参考点参考点举例教育理念1855小学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他们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教育目标891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㊁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基本内容978生命科学㊁基本物质科学㊁地球与空间科学㊁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㊁实用技术㊁科学技术史实施方式2188充分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教育资源,健全科教结合㊁共同推动科技教育的有效模式㊀㊀根据政策文本的编码状况,可以看出以上政策文本较多地提及科学教育的教育目标㊁基本内容及实施方式,但较少提及科学教育理念㊂这是因为科学教育基本内容是一种知识资源,它随时代发展和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需要不断被更新㊂实施方式是真正落实科学教育的途径,教育目标则是其良好发展的动力㊂而学校教育主要面向学生,所以教育理念针对的主体主要是学生,其他群体较少涉及㊂这4个维度贯穿科学教育政策的主线,也将成为分析政策特征的关键切入点㊂2㊀研究发现2.1㊀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过程中所需遵循的原则,真正践行教育理念可以促进科学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㊂对现有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教育理念所针对的对象主要有国家与社会㊁公众两类㊂2011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1 2015年)“强调提高未成年人㊁农民㊁城镇劳动者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㊁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㊂在本研究教育理念部分聚焦未成年人群体中的中小学生(见表3)㊂从教育理念子节点的参考点数来看,公众(学生)占比61.82%,国家与社会占比38.18%,学生成为科学教育理念主要的服务对象㊂从文本中提炼出34个与 公众(学生) 相关的教育理念内容,分析发现:(1)2001年出台的‘2001 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和2017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等文件均强调了科学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仅要照顾到学生个性㊁接受水平等个体条件的不同,还应考虑到不同地区㊁民族㊁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2006年出台的‘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科技教育资源要向发展相对薄弱地区的未成年人倾斜;2016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 2020年)“提出了为农村学生提供科技辅导等志愿工作,以上政策为切实解决地区差异所带来的学生发展受限问题提供了保障㊂(2)科学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㊂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基本方式,鼓励学生 动手 与 动脑 相结合,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㊂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 9年级)“提出了科学课程要为学生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努力开发并鼓励学生参加探究性课题;2017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还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㊂此外,该文件还对探究式学习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做出了必要的阐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教师也应给予适时有效的指导,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㊂22㊀教学研究2023表3㊀教育理念的节点信息子节点材料来源参考点参考点举例公众(学生)1634无论学生之间存在怎样的差异,小学科学课程都要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的㊁公平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国家与社会1121营造热爱科学㊁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构建人类民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㊀㊀对21个 国家与社会 的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1)科学教育应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㊂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提出了高等学校应优化学科布局㊁促进学科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门的人才需求;2016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 2020年)“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㊁科学的知识与观念,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㊂(2)科学教育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㊂科技创新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动力,2006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强调建设高水平的国家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2021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 2035年)“提出打造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崇尚创新的氛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支撑㊂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知,相关政策中涉及的教育理念既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㊂但是,在强劲的科技发展势头下,科学教育不仅要通过地域文化背景等外在因素来发现学生的差异性,满足差异性,还应对学生的内在情感动机加强关注,让学生自由而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兴趣点,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㊂此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指引下,全球的 卡脖子 科技难题需要凝聚共同的智慧,科学教育的理念也应变得更加包容,不再是彰显一国实力,而是合力发展全球新技术,以此来激励国家科学教育理念的进步㊂学生㊁国家与社会是科学教育理念所影响的主体,开放而丰富的教育理念将会发挥主体的能动性,留给科学教育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㊂2.2㊀教育目标美国教育家杰罗姆㊃布鲁纳曾提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㊁过程与方法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㊂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发现,科学教育目标也是从这3个维度来制定的,即科学知识与能力㊁科学过程与方法㊁科学态度与精神(见表4)㊂从教育目标子节点的参考点数来看,科学知识与能力占比75.83%㊁科学过程与方法占比8.79%㊁科学态度与精神占比15.38%㊂科学过程与方法具有较为固定的步骤㊁科学态度与精神较为抽象,因此,两方面在政策文本中的占比均远低于科学知识与能力㊂综上,科学教育最基本的目标应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培养科学探索㊁解决问题的能力㊂表4㊀教育目标的节点信息子节点材料来源参考点参考点举例科学知识与能力869学习生命世界㊁物质世界㊁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㊁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科学过程与方法68初步了解分析㊁综合㊁比较㊁分类㊁抽象㊁概括㊁推理㊁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科学态度与精神814形成尊重事实㊁乐于探究㊁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具有创新意识㊀㊀通过对政策文本中91个与 教育目标 相关的节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科学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㊁情㊁意㊁行的过程㊂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 6年级)“提出通过让学生认识当地典型的植物,感受丰富的植物世界,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爱护植物的习惯;2006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 2010 2020年)“提出通过宣传我国人口多㊁资源少的国情,使学生感受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2017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认识身边常见的技术工具,感受人工世界中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活动,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蔡睿琳㊀张爱琴第6期21世纪以来我国科学教育政策发展特征与推进路径 基于NVivo12的文本分析23㊀工程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多分工以及与他人的积极合作;2022年出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通过阐明传染病的特点㊁传播环节和预防措施,让学生产生关注生命质量的积极情感,树立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意识,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㊂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知,相关政策中涉及的教育目标较全面,但新时代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具有独特性,科学教育的内涵也更加突出 育这一方面㊂其中,德育是教育的关键,以德育引导学生对科技兴国的理解㊁指导学生的行为㊂开阔的思维有助于创造性地发现㊁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除了强调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在初等教育阶段把握学生可塑性强这一特点,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㊂育德和发展能力是科学教育顺应时代的选择,也是对知㊁情㊁意㊁行教育目标的补充和完善㊂2.3㊀基本内容为实现有意义的科学学习,科学教育政策中的基本教育内容主要分为科学内容和科学实践两大类(见表5),从基本内容子节点的参考点数来看,科学内容占比83.33%,科学实践占比16.67%,科学内容的占比高于科学实践,强调扎实掌握科学内容是更好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㊂表5㊀基本内容的节点信息子节点材料来源参考点参考点举例科学内容765普及保护生态环境㊁节约能源资源㊁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科学实践713 小手拉大手科技传播行动 ㊁科技专家进校园㊁中学生进科研院所㊀㊀通过对政策文本中78个与 基本内容 相关的节点进行分析得出:(1)科学教育内容融合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㊂2000年出台的‘2001 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提出,科学知识主要包括生命科学㊁科学前沿与高新技术㊁科学教育史等方面;2017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含4个领域,即物质科学㊁生命科学㊁地球与宇宙科学㊁技术与工程,并对各领域下学生须形成的概念做出了规定,如在地球与宇宙科学这一领域,学生通过了解宇宙㊁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演化,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㊂(2)学校注重结合校外力量,合力开展科学实践㊂200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 6年级)“强调了小学科学教师应关注相关的教育资源,如带学生去垃圾场㊁污水处理厂观看如何处理生活污染源;2016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 2020年)“提出让科技场馆㊁博物馆㊁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开阔学生视野;2022年出台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发挥科研院所㊁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的作用,实现校外与校内学习有效衔接㊂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知,相关政策对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科学实践的形式也更加丰富,改变了传统科学教育内容单一㊁缺乏实践的弊端㊂然而,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应通过新技术增强学科领域间的联系,为科学教育赋能㊂此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科学实践上应考虑各民族学生的生活经验,搭建学生生活文化与学校传授的正规科学文化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产生文化认同㊂科学内容与实践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要素,把握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要强化不同背景下学生科学实践的适应性㊂2.4㊀实施方式实施是科学教育最为关键的环节㊂实施科学教育的主体主要有社会㊁学校和家庭,因此,科学教育实施方式大致分为3类,即社会学习㊁学校学习和家庭学习(见表6)㊂从实施方式子节点的参考点数来看,社会学习占比39.77%㊁学校学习占比52.27%㊁家庭学习占比7.96%㊂学校具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更加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科学教育也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社会学习作为学校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丰富了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家庭学习具有不稳定性,科学素质高的父母更为重视科学教育㊂因此,在政策文本中社会学习和学校学习的占比远高于家庭学习㊂24㊀教学研究2023表6㊀实施方式的节点信息子节点材料来源参考点参考点举例社会学习1535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㊁青少年宫㊁科技博物馆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学校学习2046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家庭学习67鼓励中小学校利用家长会㊁家校联席会议等形式,对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育儿观念㊁方法给予指导,提高其科学育儿水平㊀㊀通过对政策文本中88个与 实施方式 相关的节点进行分析得出:(1)科学教育实施方式向中西部科学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㊂在社会层面, 2016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 2020年)“提出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精准服务目标对象,通过加大对发展较落后地区重点人群的移动终端科普推送力度及建立虚拟现实科技馆和农村青少年科技场所等措施,强化科普教育在偏远贫困地区的渗透力度㊂在学校层面,2021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 2035年)“提出加大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活动㊂本研究中所涉及的政策文本较少提及如何通过加强老㊁少㊁边㊁穷地区的家庭教育来增强科学素养,这些地区家庭教育意识较为淡薄,政策引导并不能发挥真正效用㊂(2)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㊁社会媒体,强化科普服务功能,实现社会学习㊂社会资源主要包括科普场馆及不同行业建立的科普教育基地;社会媒体主要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报刊㊁图书㊁音像电子㊁电视台等属于传统媒体,综合性互联网站属于新媒体㊂2017年出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应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如科技场馆㊁公园㊁矿山等;2022年出台的‘ 十四五 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通过在新媒体网络平台上以短视频㊁直播的形式进行科普,以新型传播方式打造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科普品牌㊂(3)通过完善科学教育体系来实现学校学习㊂2016年出台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 2020年)“提出强化各学科间的联系,鼓励开展跨学科探究活动;2022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提出加强师范院校㊁地方政府㊁小学合作培养小学科学教师,以此来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㊂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知,相关政策中对科学教育实施方式在学校这一层面有详尽的建议,而社会层面更多强调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㊁社会媒体这两种途径,如何发挥家庭形式的科学教育中的作用较为欠缺㊂学校学习具有较强的系统性㊁组织性,社会学习和家庭学习可以通过学校学习,发挥不同教育实施方式的影响,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㊂3㊀教育建议3.1㊀教育理念3.1.1㊀尊重学生内在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价值儿童都是研究者,儿童学习科学的起点是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最初的观念㊂虽然在进入学校之前,儿童缺乏大量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在与周围世界的接触中形成了复杂的推理方式[6]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内在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参与科学实践促进自我个性的发展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兴趣很难被准确把握,因而,学校应创设主题多样的科学课程供学生选择,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学习所热爱的科学知识,进而形成深入钻研的强烈意愿㊂同时,在较为有限的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应积极主动地为学习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帮助,可以组织形成讨论小组,针对科学领域中学生感兴趣的某一问题进行课后答疑,在学生不断地思考与追问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欲㊂最后,丰富科学教学评价方式,既可以是知识测验,也可以是技能展示,不以统一的评价方式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㊂其中,知识测验的内容应按模块划分并且是可供选择的,各模块有各自的量化评价标准㊂教师通过反馈结果对学生进行必要的。
提纲挈领引导创新修订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合 的 技 术 创 新 体 系 ,引 导和 扶持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活 动 ,发 挥 企 业 在 技 术 创 新 中 的 主 体
作用 。
二 、 明 确 支 持 农 业 科 技 基础 研 究 、加
大农业创新投入
修 订 后 的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法 ,增 加 了 国
修 订 后 的 《 技 进 步 法 》增 加 规 定 , 科 国 家 鼓 励 企 业 增 加 研 究 开发 和 技 术 创 新 的 投 入 , 自主 确 立 研 究开 发课 题 ,开 展 技 术 创 新 活 动 。 国 家鼓 励 企 业 对 引 进 技 术 进 行
究 开 发 机 构 和 农 业 技 术 推 广机 构进 行 农 业
新 品 种 、新 技 术 的 研 究 开 发 和 应 用 。地 方 各 级 人 民政 府 应 当 鼓 励 和 引导 农村 群 众 性 科 学技 术 组 织 为 种 植 业 、林 业 、畜牧 业 、 渔 业 等 的发 展 提 供 科 学 技 术 服 务 ,对 农 民
四、明确科研活动 “ 宽容 失 败 ” 原 则
为 了 激 励 自主 创 新 ,营 造 鼓 励 自 由探
索 、勇 于 承 担 风 险 的 学 术 氛 围 ,修 订 后 的
性 的作用。 同样是支持企业发展 , 现在 要
考 虑 政府 在 市场 经 济条 件 下应该 发 挥 引
导 、支 持 作 用 ,而 不 是 像 很 多年 前 那 样 光
消 化 、吸 收 和 再 创 新 。 国 家 依 法 保 护 企 业 研 究 开 发 所 取 得 的 知 识 产 权 。 企 业 应 当
家鼓 励 和 支 持 农 业 科 技 基 础 研 究 、加 大 农 业创 新投 入 的 新规定 。 修 订 后 的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法 规 定 , 国 家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2016-2020年)(格式)二0一五年制编写提纲【模板】
附件:
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2016-2020年)
(格式)
实验室名称:××国家重点实验室
所属领域:××领域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联系人:
联系电话:
传真: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0一五年制
编写提纲
一、基本信息
实验室中英文名称,所属领域(申报领域),批准日期,依托单位(实验室建设地点),主管部门。
目前拥有科研资产、专职科研人员、专利情况以及每年R&D投入及占企业支出的比例。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
明确实验室未来5年的总体建设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定性描述和可量化考核的具体指标。
三、实验室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
在分析国家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明确各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开展技术研发,提出相关内容预期研究成果,包括产品、工艺技术、论文、专利等。
四、条件、队伍与能力建设
提出实验室规模和队伍结构建设目标,统筹制定科研仪器设备购置、自主研制方案,基建、实验室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方案。
附实验室主任及主要学术骨干简历。
五、组织结构与运行管理
实验室组织管理结构及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方案,包括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设置情况,以及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及知识产权管理方案。
七、经费投入与保障措施
提出实施期内建设与运行所需经费总需求及经费落实方案,提出相关配套性支持政策。
八、年度工作计划安排
分年度说明主要工作安排和细化预期目标。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公布日期】2024.03.31•【文号】国科发资〔2024〕28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科发资〔2024〕28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财务局,有关单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有关要求,为规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保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现将修订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科技部财政部2024年3月3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重点专项设立第三章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第四章重点专项管理和总结验收第五章多元化投入与资金管理第六章监督与评估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保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高效、科学、规范和公正管理,按照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立项管理等制度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第三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项目分层次管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坚持目标导向,可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等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等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的通知⽂号:国科发财[2010]720号颁布⽇期:2010-12-16执⾏⽇期:2010-12-1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国⼈民银⾏上海总部、各分⾏、营业管理部、省会(⾸府)城市中⼼⽀⾏、副省级城市中⼼⽀⾏,各省、⾃治区、直辖市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为全⾯贯彻党的⼗七⼤和⼗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促进科技和⾦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式转变,科技部、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决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
现将《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见附件)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案,积极申报试点,并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科学技术部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零⼀零年⼗⼆⽉⼗六⽇附件: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实施⽅案为全⾯贯彻党的⼗七⼤和⼗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融配套政策,促进科技和⾦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主创新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式转变,全⾯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部会同中国⼈民银⾏、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作,试点实施⽅案如下。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组织开展“促进科技和⾦融结合试点”,要深刻把握科技创新和⾦融创新的客观规律,创新体制机制,突破瓶颈障碍,选择国家⾼新区、国家⾃主创新⽰范区、国家技术创新⼯程试点省(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等科技⾦融资源密集的地区先⾏先试。
(⼀)指导思想。
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企业⾃主创新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撑引领经济发展⽅式转变的⽬标,创新财政科技投⼊⽅式,探索科技资源与⾦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主创新,提⾼财政资⾦使⽤效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型中⼩企业成长。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控关键技术》课题申请指南建设部科学技术司二○○六年十月前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主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
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从1978年到2005年,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61个,建制镇由2173个增加到19892个,2005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2.9%。
我国快速而大规模的城镇化一方面意味着我国将迎来最重要的城乡社会转型,另一方面则使得城乡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从1997到2002年,全国居民地平均变化达到30%以上,公路变化达到20%,水系变化达10%。
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的城乡发展动态监测系统,缺乏完整的城乡区域评价预警体系,缺乏有力的城乡区域监控统筹机制,导致城乡空间布局混乱,规划失衡、重复建设、功能紊乱、耕地紧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城乡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巨大的流动人口基本没有监控引导,城市盲流、居住就业压力、收入差异等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国家经济转型、城乡社会和谐、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巨大挑战。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将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作为优先主题的总体部署,“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目标主导、整合多方资源,突破重点技术、加强集成应用,遵循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项目以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与资源高效利用为导向,结合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以跨界线地域为对象,紧紧围绕“人”与“地”两个核心要素,从城镇和村镇两个层面,从“时间控制、空间布局、流动管理、要素共享”为切入点,开展生态承载、产业经济、社会和谐、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的动态监测,构建跨界线地域城镇化监测技术集成体系(LISUM),并在2个区域进行集成应用示范,从而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理性支撑。
科技支撑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附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教育部科技司二○○八年一月前言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纲要》精神,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开发”重点项目,主要研究大区域空间高精度雷电探测关键技术,针对重大工程雷电防护的雷电时空分析及仿真,雷电灾害性天气近中程预报,以及建立雷电监测的应用示范,收集并整理我国在雷电监测和雷电灾害方面的数据资料,建立面向公共服务的雷电信息管理系统,为我国雷电灾害预警、防护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为充分调动各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的积极性,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围绕我国雷电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的国家需求,针对气象预报、航空航天及国防等行业及重大工程的应用,开展雷电探测与预警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雷电探测成套系统,攻克大区域空间高精度雷电探测、雷电仿真、雷电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开发出雷电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和相关技术规范,并实现对跨省区雷电气象预报及国防科研重大工程的应用示范,带动我国雷电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的提高,使我国雷电探测及预报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为促进我国雷电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进步,以及对雷电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二、申请内容该项目设以下5个课题,现发布其中4个课题申请指南(其中课题2全能型雷电探测设备研制及应用采取定向委托方式已经确定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1. 大区域空间高精度雷电探测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课题3. 面向重大工程防护的雷电仿真系统研究开发课题4. 雷电监测及临近预报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课题5. 雷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及相关规范的研究三、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7年11月-2010年1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7号佚名【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年(卷),期】2015(0)5【摘要】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推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委组织起草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总页数】5页(P45-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3【相关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9号 [J],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J], 无;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第20号[J], 无;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民用航空局令第23号 [J], 无;5.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中国气象局令 [J], 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公布日期】2011.08.05•【文号】•【施行日期】2011.08.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科委、局)、教育厅(教委、局),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在“十二五”期间的持续、健康发展,科技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附件: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二0一一年八月五日附件: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和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流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制定本纲要。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十一五”以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高等学校的共同推动下,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师生创业的重要基地。
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政府和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国家级、省级和高校自办的三级大学科技园体系日趋成熟。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国科发计字[2006]376号【发布部门】科学技术部【发布日期】2006.09.19【实施日期】2006.09.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06〕3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司(局)、各有关单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为明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根据《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在广泛调研和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现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科学技术部二OO六年九月十九日附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地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提纲的通知-国科办财[2011]22号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地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提纲的通知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1.04.06施行日期2011.04.06文号国科办财[2011]22号主题类别银行业监督管理,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地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提纲的通知(国科办财[2011]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根据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财〔2010〕720号),经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同意,制定了《地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提纲》,现印发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 申报试点的地方应充分依托本地区已有的科技资源、金融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紧密围绕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发展需求,研究提出试点方案。
试点方案的内容应简洁明了,兼顾科技、银行、证券、保险四个领域。
2. 申报试点的地方应是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对密集,创业风险投资活跃,金融生态良好,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点齐全的地区。
3. 试点方案应经省级科技管理部门征求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分支机构意见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批准。
4. 申请试点所在地,应于2011年4月30日前将试点方案一式六份报科技部。
联系人:沈文京,************贾建平,************,*************附件:地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提纲科学技术部二〇一一年四月六日附件:地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提纲申报试点地区应根据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财〔2010〕720号)要求,结合本地区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现状及特点,加强组织领导,集成相关资源,研究制定地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方案。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附件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源环境领域项目数据汇交工作方案(提纲格式)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首席科学家:承担单位:(盖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填写说明一、项目基本信息1. 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以科技部批复为准。
2. 数据汇交联络人是指由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指定的负责项目数据汇交的联络和协调人。
二、汇交数据内容对汇交数据的内容进行介绍,包括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已经建立的数据库和已经整合集成的数据集(含数据文档);已经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及相关支撑数据;其他可汇集到的项目数据。
(1)已建数据库和数据集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集)名称、数据内容介绍、数据记录数或数据量、数据格式等。
(2)已经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及相关支撑数据内容主要包括代表性论文目录、论文全文(PDF格式)及文中图表的支撑数据(集),以及论文作者要求使用者在引用该支撑数据(集)时的引用方式。
(3)其他可汇集到的项目数据内容主要包括数据(集)名称、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数据量等总体情况。
三、数据汇交进度项目数据汇集、整编及向数据汇交中心汇交的工作进度安排与时间节点。
四、数据质量控制项目数据产生和汇集过程中的相关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完整的数据产生过程、使用的方法和标准规范、数据应用范围等内容。
五、建议对数据汇交管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第一承担单位依托部门项目起止时间至项目经费项目首席科学家姓名职称/职务电话电子邮件传真单位数据汇交联络人姓名职称/职务电话电子邮件传真通讯地址邮编项目概述(800字)二、数据汇交内容三、数据汇交工作进度四、数据质量控制五、建议- 3 -。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角色与职责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角色与职责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科学技术部的工作人员,在生物技术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肩负着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本文将介绍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在生物技术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责,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角色1. 政策制定者: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应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生物技术发展提供指导和保障。
他们需要了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分析和研究相关问题,并在政府层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技术咨询者: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代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为政府决策者和相关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
他们在生物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相关机构提供科学和可行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
3. 环境监督者: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往往涉及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等问题。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对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其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
他们需要加强对生物技术试验、转基因生物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保障公众的利益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4. 国际合作者:生物技术是全球性的领域,国际间的合作对于推动生物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与其他国家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建立联系,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实现合作共赢。
二、职责1. 提供决策支持: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为国家决策者提供专业的决策支持,包括制定生物技术发展战略,推动相关技术的转化和应用等。
他们需要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 监督与评估: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监督和评估工作,确保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他们需要定期对相关机构和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保障生物技术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3. 促进科研与创新:作为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代表,科学技术部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部、中宣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
科学技术部、中宣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11.30•【文号】国科发政字[2006]494号•【施行日期】2006.11.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科学技术部、中宣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关于科研机构和大学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若干意见(国科发政字[2006]4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科委)、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财政厅、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科协,中国科学院各单位: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和大学在科普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科研机构和大学面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1. 科研机构和大学利用现有科研设施、场所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让科技进步惠及广大公众,是其重要社会责任和义务,是提升我国科普能力,增强公众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公众科技素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对于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本意见所称的科研机构和大学,是指由各级政府举办的各类从事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单位和相关高等院校。
开放范围包括科研机构和大学中的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野外站(台)等研究实验基地;各类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自然科技资源库(馆)、科学数据中心(网)、科技文献中心(网)、科技信息服务中心(网)等科研基础设施;非涉密的科研仪器设施、实验和观测场所;科技类博物馆、标本馆、陈列馆、天文台(馆、站)和植物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广州市科技局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00三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5)(一)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5)(二)珠江三角洲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8)(三)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和目标 (9)(四)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科技创新提出的要求 (10)二、科技事业的发展为加快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4(一)全面推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14)(二)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15)(三)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16)(四)科技创新环境不断改善 (17)三、广州区域创新体系的设计和运行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区域创新理论和系统复杂性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国内外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广州区域创新体系的架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广州区域创新体系的复杂自适应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广州区域创新体系中各主体的互动关系及其优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广州区域创新体系运行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设全国一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广州区域创新体系 (58)(一)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8)(二)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 (59)(三)现阶段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61)(四)加快广州区域创新体系的保证措施 (67)前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大潮正在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发达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地位,纷纷把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措施。
提高创新能力,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追赶中的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为此,我国正在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在国家层次上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推进。
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区域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区域创新能力是构筑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柱,国家层次的创新必须依靠区域层次上的创新来支撑,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善而又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不仅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而且也是国家创新体系活力所在。
广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
从1980至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GDP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6.6%。
珠江三角洲的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不到0.5%,人口只占约2.4%,2002年其GDP、工业总产值和出口总值分别占中国大陆的9.3%、16.1%和34.6%;其人均GDP相当于中国大陆年平均水平的3.9倍。
珠江三角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全国、亚洲和世界都是令人瞩目和颇具特色的。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与率先对外开放,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分不开的。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扩大,珠江三角洲原先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我国加入WTO后,又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态势。
面对这些严峻挑战,珠江三角洲要取得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广州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城市,拥有本地区最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创新潜力。
广州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创新能力;珠江三角洲的继续发展,要求作为龙头的广州成为本地区的创新中心。
因此,发展和完善具有本地特色的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并且带动形成珠江三角洲创新网络,是广州面临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广州区域创新体系的主体是广州地域。
广州区域创新体系是本地域内参与创新活动和服务的、各种隶属关系的、各部门和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以本地区发展战略为引导,遵循市场体制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有效的互动的体系。
广州区域创新体系的协作范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各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同。
在珠江三角洲的发展规划中,不仅要通过产业整合来优化资源配臵,使本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使本区域社会融为一体;而且要通过构建主要以广州为源头的创新链,形成本区域的创新网络,来提高本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广州将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协作互动,互惠互利,使创新链的各环节密切衔接,以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效果,形成各方共赢的局面。
广州区域创新体系的辐射范围是广东省和华南地区。
广州是广东省和华南的科技和教育中心。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发展的火车头。
广州的创新资源和服务将供广东省和华南地区使用。
珠江三角洲将以技术转让和产业转移等形式带动广东和华南地区的发展。
本报告阐述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格局、薄弱环节、发展战略和目标,以及对科技创新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基础;介绍区域创新理论和系统复杂性理论,并使这些理论与广州实际相结合,设计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分析该体系的复杂自适应性和各主体的互动关系,以及提出该体系的运行机制。
阐明了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定位、重点任务、发展布局、实施的专项计划,以及保证措施,等等。
本报告是在广州市科技局策划和组织下完成的。
第一、二和四部分的撰写单位是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第三部分的撰写单位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区域创新体系问题正在国内外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我们将继续跟踪国内外区域创新研究的新趋势和新动向,并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使广州区域创新体系成为具有本地区特色、完善和富有活力的创新体系。
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加快广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一)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地处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北缘,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面积7434平方公里,人口721万,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科教、金融中心和交通、物流、信息枢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广州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日益凸现。
1.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稳步推进,城市竞争力逐渐增强从1997至2002年,广州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3.1%,比同期全国和广东省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近5个和3个百分点。
自1992年起,广州经济总量连续10年居全国城市三甲。
2002年,广州成为GDP总量超过3000亿元的国内三大城市之一,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广州市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
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从1996年到2002年,以增加值计算的全社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3.68万元/人提高的5.84万元/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4.54万元/人提高到7.63万元/人。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5.6:46.8:47.6调整为3.4:41.0:55.6,各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赢得新优势。
汽车、石油化工、电子成为三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华南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科教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
产业素质明显提高,竞争力逐步增强。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
2002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值达到279.31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21.3%,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外商在穗投资力度明显增大,2002年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金额31.66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30.2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74.1%和70.4%。
从1996至2002年,外商直接投资以年均26.8%的增幅高速增长,至2002年末累计达到267.19亿美元。
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目前已有104家在广州投资。
财政收入逐年增加。
2002年,全口径收入达到910亿元,以占全国1/200的人口,向全国贡献了1/19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为269.1亿元,比1996年增长2.1倍,年均增长20.1%。
城市建设进展突出。
过去五年累计完成城市建设投资752.12亿元,共建成180多项重点工程,现代化空港、海港和信息港三大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开展了全面的“治山、治水、治村、治小区”工作,努力构建“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的山水生态城市。
2.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市特色日渐鲜明广州经济发展具有中心城市的鲜明特色,各行各业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
广州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三次产业全面发展,服务功能相当强大;物质生产部门协调发展,发展的条件相当良好;工业的行业相当齐全,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更快;产品内销和外销并重,经济外向化程度较高;公有制经济起主体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如图1-1所示。
图1-1 广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格局——三次产业全面发展,服务功能相当强大。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5.6%,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仅次于北京,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中,服务业又占54.5%。
广州地域有功能相当强大的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文化、体育、旅游和社会服务业,其服务范围不限于本市,而是扩展至珠三角、广东省和华南地区。
依托强大的服务功能,广州成为华南地区资金流、知识流、人才流和技术流的最大汇集和扩散点。
——物质生产的各部门协调发展,发展条件相当良好。
2002年在广州物质生产各部门中,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增加值的比例为4.9:50.9:7.5:22.4:14.3。
广州物质生产各部门的发展是动态协调的。
广州的农业是都市型的,正在加速产业化和现代化。
广州是华南的工业基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广州还有较为发达的建筑业,又是华南地区陆、空、海交通枢纽。
近年来广州邮电业发展特别迅速,社会信息化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是我国国际长途电信三大出口之一,互联网三个核心节点和国际出口之一。
广州还是全国三大商业中心之一。
依托较先进的基础设施,广州成为华南地区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汇集和扩散点。
广州物质生产部门全面和协调的发展,为继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工业行业相当齐全,技术资金密集型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更快。
在华南地区各城市中,广州工业门类最为齐全。
从经济发展的程度分析,广州已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但未全面实现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