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绍兴城乡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统筹绍兴城乡发展的思考

摘要:本文对目前比较受人瞩目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绍兴为例,探索了其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希望本文能为其他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绍兴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民生产总值节节上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例从开始的1.2∶1到现在的3.23∶1,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所以城乡的统筹发展势在必行。值得庆幸的是,国家和各地的很多部门已经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并制定了一些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以浙江绍兴为例,对城乡统筹的若干问题进行探索。

1 相关概念阐述

城乡统筹发展是当下比较热的一个词汇,从概念上来说,城乡统筹发展就是从整体角度上把城市和农村合二为一,作为一个大的区域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充分考虑到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各种综合关系,解决存在的问题。本质上来说,城乡统筹发展就是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立关系变成促进关系,利用城市的工业对农村辐射,提高农村地区居民的收入,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状态,另一方面用农村来哺育城

市,充分发挥农业的经济和基础作用,既稳定了城市的供应,又提高了农村市场的生产水平。

过去,由于我国的基础比较薄弱,且面积比较辽阔,城市和乡村的二元结构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但是如今随着时代的改变,这种简单的二元结构体系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城市的产业结构分布,改变目前乡村地区的落后局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上涨,对两地之间的居民益处很大。也是目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举措。城乡统筹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2 绍兴市城乡统筹发展概况

绍兴古称“会稽”,历史上曾经作为春秋越国、吴越国、南宋等朝代的古都,是世界文化名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绍兴已不仅仅是一个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还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更是一个经济总量在浙江全省名列第三、全国同类地级市中居第九位、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工业城。但是,在这些漂亮数据的背后,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其他问题,比如绍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日趋扩大的不平衡和非均衡,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乡经济发展落差越来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从总体上看,这里的农业也还是弱质产业,农村也还是落后社区,而由此

派生出诸多隐忧和深层次矛盾,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所幸的是,绍兴市为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种种措施进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 绍兴市城乡统筹发展措施研究

2009年1月,绍兴市委出台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走在前列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致力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突破口,努力推动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接近的基本公共服务。

3.1 农村工业化

城乡一体的经济发展,富裕农民、转移农民的根本途径在于农村工业化。在绍兴,近64%的农村人口已经转移到了乡村工业和专业批发市场,截至去年底,共有134万人从事农村工业,农民有一半的收入来自工业。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绍兴的块状经济独具特色。目前绍兴全市41个颇具规模的“块”共有4.4万家企业,职工总人数近50万人,销售收入960亿元,利税近85亿元。农民就在这种块状经济中各得其所、各获其利。

3.2 农业现代化

绍兴不仅文化全国有名,农业也有很多亮点,比如,全国80%的珍珠、80%的茶叶在绍兴加工生产。目前有10万农民到外省承包了152万亩基地,仅在江西、安徽等地,就新建了水产、粮食、珍珠、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再过一两年,绍兴在外地的农业基地将达到200多万亩,相当于再造一个绍兴。绍兴之所以在农业发展区得如此大的成绩,在于其发展农业的思路,一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要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为标准,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推进农村的分工分业,通过发掘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附加值,使农业效益倍增。二是用开放的思路拓展农业。

3.3 农村城镇化

绍兴发展的第三个举措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有利于外来人口安居乐业。为此,绍兴着力搭建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三个平台,以集聚农村各种要素,加快城市化进程,变农民为居民,变农村为社区,变分散为集中。绍兴2012年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2%,郊区农民整体改造为居民,首先是并村,将一些小的、分散、零乱的村进行归并,对山区比较分散的村实施搬迁。

实践证明,农村城镇化不仅是带动农村发展的“抓手”,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的“推手”。近两年来,绍兴市28个中心镇的第三产业发展增速明显高于一、二产业,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2009年底平均污水处理排放比率达到83.97%,绍兴县钱清镇、诸暨市店口镇、上虞市小越镇等污水处理排放比率均达100%,河畅水清的

水乡风貌随处可见。

3.4 公共卫生服务城市化

绍兴市还积极鼓励公共卫生服务进入农村。2010年8月31日,绍兴诸暨店口镇店口医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一医院签约建立协作医院关系,开通“网络医疗服务平台”,意味着当地农民足不出镇就能找省城名医看病。全镇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58万元,超过了当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覆盖延伸,农民的生活已经不亚于市民。

3.5 农民知识化

在绍兴农民知识化的进程中,一是对农民进行实用技能的培训,包括对高效农作物、农业养殖等农业技术的培训,可以称之为“怎样当好农民的培训”。二是随着大量的农民转移到非农领域,绍兴对大量的农民需要的二、三产的生产技能进行培训,并对农民进行卫生保健、家政管理、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被称为“怎样不当农民的培训”。结果,两种培训下来,农民越培训越少,农民越培训越富,农民越培训越不像农民。这样,由农业科技信息中心、农函大、专家座谈和讲课构成的一个网络为农民成长为市民所需的素质提供了一个桥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