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合集下载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知识要点归纳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知识要点归纳

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知识要点归纳1、如何看待世界舞台上的中国?①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人民富起来、国家强起了起来。

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②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目前国际形势如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3、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有哪些?)因为: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所以,我国现在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解决办法(即国家的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解决办法(即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和意义分别是什么?①含义: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

6、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党的基本路线内容及其核心内容分别是什么?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和指导意义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及其指导意义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问题,而且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怎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它不仅是对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而且是对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

所以,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立党之本就是指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是由它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党的一切事业、一切活动以及自身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

执政之基就是执政的基础、根基。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是人民选择、社会选择的结果。

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党之所以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够长期执政,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能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进入新世纪,党治国理政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涵义①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三个大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①就国际形势来讲,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所谓东欧巨变: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

与之相伴随的是执政东欧40多年的共产党、工人党或下台成为在野党,或改变了性质。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所谓苏联解体:指从1990年3月开始到1991年12月,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脱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而宣告独立,而且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苏联不复存在了,执政苏联70多年的苏共也失去了执政地位。

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于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世界经济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内容

2020长春市事业单位备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基本内容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答案】
(1)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其基本内容如下:
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②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了解更多公告,请登录吉林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网。

网址里将定期发布吉林省事业单位招聘、吉林省教师招聘、吉林省医院招聘公告。

00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资料

00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复习资料

第四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试复习知识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理论创新的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具体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2)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4)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第二,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性质,坚持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第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的要求是: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新时代民族政策的理解

对新时代民族政策的理解

对新时代民族政策的理解
新时代民族政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针对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形成并实施的一系列民族政策的总称。

其主要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强民族团结,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关系。

新时代民族政策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首先,新时代民族政策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团结和领导。

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共产党致力于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保护各个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次,新时代民族政策注重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少数民族经济相对落后的问题,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事业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各民族的经济发展,缩小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

再次,新时代民族政策强调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中国政府鼓励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支持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产业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艺术、民间文化等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

最后,新时代民族政策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和和谐发展。

这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各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工作领导,并采取措施加强民族融合和交流,避免和化解民族矛盾和纠纷。

总之,新时代民族政策是中国政府在新时代下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维护和发展民族关系的政策,旨在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和谐。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高一政治习题答案

高一政治习题答案

政治生活知识点1.人民民主专政。

(1)国家的含义、根本属性:(2)最大特点:(3)本质:(4)人民民主的特点(5)专政的对象:。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7)时代新内容:2.公民的政治生活。

(1)政治权利与义务。

①政治权利②政治义务:(2)遵循的基本原则:(3)主要内容:(4)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需要学习政治知识,贵在实践。

(重点)3.公民的政治参与。

(1)民主选举。

①方式:②依据: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③重要性④如何行使选举权(2)民主决策。

①方式:②意义:(3)民主管理。

①方式:②意义:(4)民主监督。

①含义、内容、方式:②意义:③如何行使监督权:4.政府。

(1)政府性质:(2)政府职能(3)政府的宗旨、责任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4)依法行政①含义、原因:②措施(5)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决策。

(6)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①原因:②措施:(7)政府权威①含义:②怎样树立政府权威: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基石:①性质:②组成:③职权(2)人大代表①地位:②产生、义务及权利:(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最重要的特点:(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6)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6.中国共产党。

(1)性质:(2)宗旨:(3)地位:(4)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5)执政方式:三大执政方式之间的关系: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核心内容、精髓:(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本质:(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地位:8.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

9.人民政协。

(1)性质:(2)主题:(3)职能10.民族。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江泽民同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等。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浅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浅谈大学生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摘要: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忠实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充分体现了党的建设的时代特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深化了当前对党的性质的认识。

正文部分:通过参加党校培训班,我认识到作为一名21世纪的大学生身上所肩负的重大责任,也学习了一些与党相关的基础知识,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党员,我现在以及未来都需要加倍努力来向党组织靠拢。

今天,我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谈我的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衡量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

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用“三个代表”思想塑造当代大学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与科学总结。

同时,也是面对当今时代发展,对党的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努力方向。

然而,什么叫先进生产力?第一,当今世界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等高新科技及其相关产业肯定是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积极地引进、大胆利用、大力发展先进技术。

第二,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国家基础命脉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中的核心技术,凡是购买不到也根本不可能购买到的,我们必须下决心自主创新。

最新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最新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和胡锦涛同志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都明确提出,学习《江泽民文选》,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上深化认识。

《江泽民文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全方位展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内容,为我们从中央提出的五个方面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最好教材。

学习《江泽民文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和北美确立其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并把它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无产阶级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列宁主义是在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殖民地和资源矛盾不断加剧以至爆发了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并不断发展,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蓬勃兴起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邓小平理论是在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并显示出旺盛生命力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的产物。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今时代的产物。

这一重要思想孕育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实践成长、丰富和成熟,于2002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明确提出。

这个时期,是世界、中国和我们党自身都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

世界上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出现种种新情况,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正文】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党历史上的又一次重要飞跃。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指导理论。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但它的核心在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

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充分体现在“先进性”和“人民性”这两个层面上。

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充分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原则,表明了党的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先进性。

同时,又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揭示了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即“人民性”。

也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以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以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为价值手段的理论体系。

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相一致,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也集中体现在“先进性”与“人民性”这两个层面上。

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为协调,处理民族事务的规范和措施,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是科学的、正确的。

我们的民族政策所追求的是以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为手段,以保障和实现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繁荣富强为目标的。

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完全一致,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关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是实现中华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就是要始终体现它的“先进性”和“人民性”。

如果我们的民族政策失去了这个鲜明特点,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体系


从全局和发展 的 高度 着眼 ,充分认 识 坚持 和完善有 中国特 色的
民族政策体 系与 “ 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性
江泽 民总书记关于 “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的丰富与发展 ,具有十分深裹 的内涵 ,是我们 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不 9 断加快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
业 的重要指 导 理论 。
维普资讯
2・
民族理 论 研究
从总体上看 ,虽然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 内涵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等诸多领域 .内容 非常丰富,但其 实质所在基本 可以用 “ 先进 性”和 “ 人民性”来概 括。作 为一种价值观的实践 , “ 三个代表”的思想充分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原则,表 明了党的性质与历史使命 的 “ 先进 性” ,同时又体现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 ,昭示 了党的根本宗 旨的 “ 民性” 人 。也可 以说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 以中国各族人 民为本源性价值主体,以中国各族人 民的根本利益为价 值 目 ,以发展先进 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文化为价值手段的理论体系。 在这个理论 体系中,价值 标 0 主体 、价值 目 标和价值手段三者是互为条件 ,相互促进的。只有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社会 的政治 、 经济和文化各方面事业的整体发展,进而才 能保证和实现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也只有满足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 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才 会焕发出来 , 其从事生产和建设的积极性 、创造性就会进一步进发 出来 ,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要求和先进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 ,就会不断变为现实存在。 与 “ 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相呼应 ,在新的形势下 ,我们提倡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体系 , 其 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与 “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也集中体现在 “ 先进性”和 “ 人民性”两个层 面上。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为协调、处理 民族事务的规范和措施 ,是经过长期实践 验证的,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但从深层次来讲 ,它之所 以科学、可行,关键就在于它的形成 和贯 彻落实环节充分体现了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切实反殃了少数 民族人 民的根本利益。如果把它置于中华民族 的宏观背景进行比较,民族政策所追求 的以先进的社会生产 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为手段,以保障和实现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促进少数 民族和民族地区繁荣富 强为 目标的愿望 ,虽然是少部分人的 “ 集团”利益 , 但在根本上是与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复必和发展 的大 目 标相一致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关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本质要求相一致的 ,是 实现中华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在某种意义也可以说 ,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 体系 ,就是要始终体现它 的 “ 先进性 ”和 “ 民性” 人 。一旦我们 的民族政 策失去 了 “ 先进性”和 “ 人民性”的特点,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民族 问题是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联盟解体的主要 原 因 ,而其中的关键 因素就是它们的民族政策出现了问题 ,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 了与时惧进的 “ 先进 性” ,都没有很好地代表少数民族群众 的 “ 人民性” 。以致 民族主义情绪膨胀 ,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 离心离德 ,再加上外部势力乘机煽风点火 ,内外交困 ,结果形成了分崩离析的局面。对此 ,我们应 该有所研究 和借鉴,要着眼于时代 的发展变化 ,站在 我国乃至世界大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处理民族

中国的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是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民族政策,致力于保障各民族间的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本文将围绕中国的民族政策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中国的民族政策基本原则中国的民族政策有一系列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团结统一,坚持平等团结,坚持共同繁荣,坚持充分发展各民族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央统一领导相结合等。

这些原则旨在维护和加强中华民族的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确保各民族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为了贯彻民族政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以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和民族团结。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教育事业,保障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中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共同进步。

1. 完善法律法规中国政府通过立法来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和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为各民族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则为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此外,还有一系列法律法规针对特定民族的保护和发展做出规定,比如《壮族自治区组织法》、《维吾尔自治区组织法》等。

2. 加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推动各民族地区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支持农牧民转移就业,发展农牧业和资源性产业,推动民族地区与内地地区的互动与交流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政府使得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3. 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政府注重改善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民族地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与完善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民族理论政策进入了全面调整和系统创新的时期, 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对我国民族理论与政策进行了重大的发展与创新, 其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理论政策发展与完善的基本历程( 一) 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邓小平民族理论的产生,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民族工作领域拨乱反正的必然结果。

所以,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也是邓小平民族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

但民族工作领域拨乱反正的具体进行, 却是以1979 年邓小平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的报告为标志的。

这个报告因而也成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始端。

1980 年, 中共中央《关于转发〈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的通知》再次肯定了我国各民族间的关系都是劳动人民间的关系, 明确否定了不加限制的“民族问题实质是阶级问题”的提法, 从而完成了我国民族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1982 年, 党的十二大报告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 同时还科学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这些观点载入了同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新宪法和1984 年通过的《民族区域自治法》之中。

1987 年1 月, 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的《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以及中共中央对此报告的批语, 实际上初步明确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

同年10 月, 党的十三大提出并系统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并且对现阶段的民族国情和民族政策的制定做了论述。

1992 年10 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这标志着邓小平民族理论的最终形成。

(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世纪之交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在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方面进行了新探索, 取得了新建树, 提出了对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的新概括、新论断,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 从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族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当历史的车轮驶进21世纪的时候,国际国内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

这既给党和国家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同时也提出许多严峻的挑战和崭新的课题,迫切需要给予科学回答。

经过长期思考,江泽民同志于2000年初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一经提出,就产生了强烈反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应当怎样理解它的重大意义?人类认识水平的每一次提高,思想活动的每一次升华,都是时代孕育和催生的结果,都是在回应和解答时代课题的过程中实现的。

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必然是一个敢于迎接新考验,善于回答新课题的政党。

已经走过了80多年光辉历程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面临着什么样的新考验呢?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跌宕起伏、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局势变动的新考验。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改革发展的任务很重,统一思想的任务很重,维护稳定的任务很重。

能否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大局发展的新考验。

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经过80多年的发展,我们党的地位、任务、队伍状况和所处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正文】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我党历史上的又一次重要飞跃。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也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指导理论。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族政策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报告的灵魂,是贯穿十六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但它的核心在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

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充分体现在先进性和人民性这两个层面上。

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充分坚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性原则,表明了党的性质与历史使命的先进性。

同时,又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揭示了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即人民性。

也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以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目标,以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为价值手段的理论体系。

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相一致,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我们国家的民族政策,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也集中体现在先进性与人民性这两个层面上。

我国的民族政策作为协调,处理民族事务的规范和措施,是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是科学的、正确的。

我们的民族政策所追求的是以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和先进的社会文化为手段,以保障和实现少数民族的根本利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繁荣富强为目标的。

这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完全一致,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关于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本质要求完全一致,是实现中华民族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就是要始终体现它的先进性和人民性。

如果我们的民族政策失去了这个鲜明特点,那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联盟解体的重要原因就是民族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民族政策出了问题。

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与时俱进的先进性,没有很好的体现代表少数民族群众的人民性,以致民族主义情绪膨胀,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离心离德,再加上外部势力乘机煽风点火,内外交困,结果导致民族分裂。

前苏联分裂为15个国家,前南斯拉夫联盟一分为五的局面,我们应以此为鉴。

二、“三个代表”思想是衡量我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总代表。

建国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各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民族政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但是,以“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衡量,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与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确实存在着三个落后问题,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落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比较落后。

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机遇也有条件获取外部的知识和技术、文化与文明,学习和了解外部的经验、技术。

但西方敌对势力也会利用这个机会,支持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借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颠覆活动。

我国在民族问题上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

我国的民族政策特别是靠中央权威、动用政府行政和计划手段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面临着诸多困难:首先,民族优惠政策,特别是经济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我国的民族优惠政策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和形成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相当一部分原有的优惠政策因为所依存的基础载体发生了变化,不可避免地同新的机制产生摩擦和冲突,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指令性的划拨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也就失去了继续沿袭的可能。

尽管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对民族地区的保护条款,但不少都停留在纸上,难以落实。

同时,各级政府部门日益弱化的宏观调控能力与民族地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形成强烈反差,这又增加了贯彻和落实民族优惠政策的难度。

例如1985年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商业部《关于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若干问题的报告》规定,继续实行减税、免税;对少数民族地区主要工业和农牧土特产品继续实行价格补贴;对自有流动资金不足的尽可能给予照顾;对民族贸易企业继续给予低息贷款等政策,都在事实上因客观形势的变化和新的经济体制的形成而难以执行、自行中止。

其次,保护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难以落实。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

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个性和文化形态。

它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为了将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早在建国初期,邓小平就在其著名的《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中就提出消除民族隔阂,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大家庭需要做的三件工作,即要使少数民族相信,在政治上,中国境内各民族是真正平等的;在经济上,他们生活会得到改善;在文化上也会得到提高。

这里讲的文化,主要是指他们本民族的文化。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民族间、地区间的阻隔被打破,交往日趋频繁,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机会不断增多。

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进程和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社会转型,驱动着各民族为获取更多的物质利益而奋斗。

由于一些民族,特别是弱小民族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出现了盲目摹仿其它生活方式的倾向,致使民族服饰、语言、传统民居、歌舞艺术、礼仪习俗以及生态文化等都出现了流失加剧的危机,一些颇具特色的民居村寨也遭到破坏。

另一方面,我们的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则过于笼统,缺乏具有强制规定性的具体政策和可操作性,很难有效发挥遏制民族文化流失的实际作用。

这是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政策难以落实的主要原因。

第三,民族政策的执行和监督机制不完善。

任何一项政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的执行主体。

回顾我国近年来出台的部分民族特殊政策,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以致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政策文件发出去以后,应该由哪个具体单位或具体行为人负责协调和落实,却没有明确要求,这就造成了民族政策在贯彻落实过程中缺乏全局上的有效协调和配合,常常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

致使有些优惠政策形同虚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同时,民族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大都没有明确的监督主体,缺乏对这些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有效的督促检查。

这就在无形中淡化了民族政策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很容易形成制定民族政策的工作有人管理,而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工作却少有人问津的局面。

加之一些人为的因素如:一些具体工作部门的同志对民族问题的长期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少数民族地区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民族政策缺乏深入的研究,不能很好的用足用活民族政策等,也影响了民族玫策的贯彻落实。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从根本上讲,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大政治优势,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有其客观正确性。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都应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处理好各种关系,认真贯彻落实好民族政策。

首先,要保持民族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从现实来看,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也必须与时俱进。

对现行的民族政策要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对于一些与市场经济有冲突的政策,则应明令取消,代之以新的民族政策。

在制定新的民族政策时,应多考虑一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突出民族政策的先进性和人民性。

同时,也要继续运用和完善已有的民族政策,保持民族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李鹏同志曾经在《做好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而努力奋斗》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经过实践检验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得到各族人民拥护的民族政策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并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实践经验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和完善。

在调整、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系时,必须遵循这一精神。

有的民族政策因情况发生变化需要修正或废止的,修正时应保持原有政策的实质精神,废止时一定要制定出替代措施,籍以延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应享有的权益。

同时,还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时地出台一些符合民族地区与现代化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相协调的新的具体政策。

在贯彻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要多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

唯有如此,才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也才有利才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次,要完善和落实民族经济政策,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要改变少数民族地区三个落后的面貌,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和落实好民族经济政策。

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下实现计划与市场的优势互补。

国家既要放手让民族地区利用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解放生产力,又要适当利用计划手段来继续帮助和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对能源、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产业的发展和重大工业项目的布局,仍应坚持计划机制和国家扶持为主,为民族地区创造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

对民族地区生产的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则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计划调节为辅。

在落实民族经济政策时,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这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

没有经济效益作基础,社会效益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社会效益作保障,经济效益就难以实现最大化的原则。

民族政策在充分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还需要考虑相应的社会效益。

比如有关民族政策明确规定,在民族地区建立的中央企业,要适当照顾当地各民族和当地政府的利益,更好地发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这就需要这些企业转让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相应的社会效益,以保证中央企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后,要保护和发展好民族文化政策,推动中国特色文化的发展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自己的民族。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校,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根据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和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国家要像制定民族经济政策一样,制定一系列具有强制性的具体的民族文化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