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源辨识和控制-20170915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采取控制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的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等。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1.物理危险源辨识:包括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高温、噪音、射线等各种物理因素的危害。
对于电气设备,要检查其是否有漏电、短路等问题,避免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对于机械设备,要检查其是否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防护装置是否完善、运行稳定等。
2.化学危险源辨识: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需要对储存、使用化学品的过程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生物危险源辨识: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疾病的传播源。
对于接触或处理这些生物危险源的工作岗位,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疾病。
4.人为危险源辨识:包括工人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带来的安全隐患。
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工作中的安全事故。
二、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潜在危险对工作环境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1.物理危险源控制:对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物理危险源,可以采取隔离、封堵、加固等措施进行控制。
2.化学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替代、封闭、通风等措施控制化学危险源的释放和扩散。
3.生物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控制生物危险源的传播和感染。
4.人为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员工监管等措施控制员工的行为和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经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工作环境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2019/4/11
17
查阅有关记录
◙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
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2019/4/11
18
获取外部信息
◙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
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 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 险源
研究成果
2019/4/11 20
举例
序号 1 2 3 4 5 评价内容标准 气柜各节及柜顶无泄漏。 各节水封槽保持满水,水槽保持少 量溢流水。 导轮、导轨运行正常,油盖有油。 各节之间防静电连接完好、可靠。 气柜接地线完好无损,电阻不大于 10 欧 。 配备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器,定期 校验,保证完好。 高低液位报警准确完好。 评价标准 一处泄漏扣 2 分 一节不符合扣 5 分 达不到要求不得分 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达不到要求不得分 应得分 10 20 20 10 10 实得分
3、危险源与事故隐患的联系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 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 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整改,否则随 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实际工作中,对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 总是与一定的危险源联系在一起,因为没 有危险的隐患也就谈不上要去控制它;而 对危险源的控制,实际就是消除其存在的 事故隐患或防止其出现事故隐患。所以, 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
噪音 振动 辐射 温度 压力 雷射 微波 红外线 紫外线
4、化学伤害: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挥发、泄漏所造成的 人员伤害、火灾
烟雾 昆虫 蒸汽 微菌 气体 熏烟 烟尘 病毒 液体 寄生虫 粘液
5、生物伤害:病毒、有害细菌、真菌等造成的发病感染
菌类(FUNGI)
危险源辨识及如何控制风险
危险源辨识及如何控制风险一、危险源辨识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接触一些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因素或过程,包括人工和自然的。
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我们需要对危险源进行及时的辨识。
1.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人的行为:如疲劳驾驶、吸烟、酗酒等;•物的危险性: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设备设施的危险性:如设备故障、电气故障、渗漏等;•工作环境的危险性:如高处作业、窒息作业、低温作业等。
2. 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访谈法访谈法是指通过与工作场所的从业人员交流,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方法。
访谈的重点是了解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他们对于如何降低风险的想法。
2) 案例剖析法案例剖析法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发生过的事故或者表现出来的隐患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以及隐患所在的位置以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3) 评估法评估法是指结合工作场所特点和工作过程,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并对产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进行评估。
该方法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评估。
3. 危险源辨识注意事项危险源辨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了解、熟悉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了解、掌握已经有的隐患,进行分类;•正确评估隐患的危险性、可能性和影响范围;•采取多种方法相辅相成的方式进行辨识。
二、如何控制风险对于危险源,我们不能仅仅止于辨识,还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需要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指在工作前或者工作过程中,采取具体的措施避免危险源的影响。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安全宣传、培训;•制定工作规范;•监督、检查工作;•安装预警系统。
2.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是指采取隔离措施把危险源和人、财、物等物质隔开,以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隔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在危险源附近设置安全距离;•安装、搭建警示标志、屏障等;•将危险源和人员、资产等分开。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三篇)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科学和技术手段辨识、控制或消除危险源,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和危险源控制三方面的工作。
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HazardIdentification)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
以前,人们主要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进行危险源辨识。
例如,海因里希建议通过与操作人员交谈或到现场安全检查、查阅以往的事故记录等方式发现危险源;日本中央劳动灾害防止协会推广危险预知活动进行危险源辨识。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外开始根据法规、标准和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
例如,美国职业安全卫生局(OSHA)等安全机构制定、发行了各种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集合以往的事故分析、找出的问题形成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其缺点是重点不突出,又难免挂一漏万。
这类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过去没有经验的间题无法列入其中。
随着系统安全工程的兴起,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它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它既可以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危险源,也可以用来辨识没有事故先例的系统的危险源。
系统越复杂,越需要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
目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预先危害分析(PHA);·事故后果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管理疏忽和危险树(MORT)。
2危险性评价危险性评价(RiskAssessment)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
一般地,危险性涉及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两方面的间题。
系统中危险源的存在是绝对的,任何工业生产系统中都存在许多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精)
例:风险评价表
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 极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轻微伤害 可忽略风险 较大风险 中度风险 伤害程度 伤害 较大风险 中度风险 重大风险 严重伤害 中度风险 重大风险 巨大风险
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
3.风险控制
进行风险控制是为了策划并确定安全控制措施, (必须定期对安全控制措施进行评审);风险控 制的原则:首先考虑的是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 降低危险源;最后采用个体防护设备。当潜在的 事故或者紧急情况已经影响到正常生产活动时, 要启动的是应急救援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及实施 程序(预案)而不是安全控制措施;这才是国家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方针的含意。
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 例:风险控制表
风险程度 风险控制措施 可忽略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记录 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 , 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 较大 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 , 需要监 测,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 并应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 ; 在中度 中度 风险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 , 必须进一歩的 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地可能性,以确定是否 需要改进控制措施。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 重大 必须配合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 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只有风险己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 巨大 限投入资源也不能降低,就必须禁止工作。
危险源辨识及其控制 危害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 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 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结果的严重性。风险评 价是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 危害分析结果做出判断的过程。而后是实施必要 的风险控制,即安全控制措施--到启动应急救援 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及实使用场所、环境、特种设备本体、作 业人员等进行危险源辨识。 常见的危险源有: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 、放射源、电接触、静电、攀高作业、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挤压、剪切、缠绕、跌绊、缺氧、 窒息等。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心理特点; ➢ 其他。
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是由间接原因产生的,但这并非说间接原因是所 有事故的主要原因。要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比较在事故中, 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中哪一个对于事故的发生起了主要作用, 起主要作用者为主要原因。
作业活动划分的要求
划分出的每个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 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包含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 作业活动在性质上相对独立。
2、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就是辨识危险源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危险源 性质是指危险源类型及其造成事故的类型。
危险源辨识就是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这是一件非常重要 的工作。他是危险源评价、控制的基础,只有辨识了危险源之后才 能对其进行评价并根据危险源级别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详见表1、表2。
间接原因 ➢ 技术、工艺和设计有缺陷; ➢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 安全设施缺少或存在缺陷; ➢ 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 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 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 劳动组织不合理。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 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违规禁忌作业等;
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 包括设备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所呈现的各种危险
危险与有害因素
举例
静态危险
切削刀具的刀刃;机械设备突出部分,如表面螺栓、 吊钩、手柄等;毛坯、工具、设备边缘锋利飞边和 粗糙表面等;引起滑跌、坠落的工作平台,尤其是 平台有水或油时更危险,当人与这些静止设备接触 或作相对运动时可引起危险
粉尘危害 机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引起的危害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是一种重要的安全管理方法,旨在识别和控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构成潜在危险的因素。
通过准确定位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以案例为基础,阐述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重要性,并介绍常用的辨识和控制方法。
一、案例引入在某工厂生产车间,存在一台老旧的机械设备,其使用寿命已经超过十年,且未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
该设备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如机械零件磨损、电气线路老化、易生锈等。
为了确保工人的安全和生产的连续进行,必须对该设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控制。
二、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危险源辨识是防范事故和保护人员安全的前提。
通过全面、准确地识别危险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在我们的案例中,如果不对老旧机械设备进行辨识,工人在操作中可能会面临机械故障、电气触电等风险,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危险源辨识方法1. 审查历史记录和统计数据:回顾以往的事故记录和统计数据,了解可能带来风险的问题和趋势。
2. 进行工作场所巡视:认真观察工作场所的环境和设备,寻找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3. 进行工作过程分析:对每个工作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可能带来风险的环节和因素。
4. 进行作业流程图绘制:将工作流程图绘制出来,以便更好地发现和理解潜在危险源的存在。
5. 进行专家咨询:与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讨论,获得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四、危险源控制的方法1. 工程控制: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和环境,从根本上减少危险源的存在或产生。
如在案例中,可以对老旧机械设备进行维修、更换相关零部件,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 行政控制:制定和执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对工人的培训和警示,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3. 个体防护措施:对从事高风险工作的人员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用具,如头盔、安全鞋等,以保护其人身安全。
4. 减轻风险:通过降低危险源的频率和程度,减轻潜在风险的影响。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与控制
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 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⑺紧急处理设施
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 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 表联锁等设施。
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⑻防止火灾蔓延设施
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 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频繁程度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越大,风险越大。 包括: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 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
严重性C:事故发生后能带来多大的人员作伤亡和财产损失。 包括: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重大,致残;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
2.风险控制的原则
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 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使用环保材料等; 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 使用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安全带、安全帽等; 减弱:在无法消除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有害因素 的措施。如使用通风装置、耳麦、护目镜、防毒面具等; 警告:在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标志、警示标志等。
步骤(策划)
成立工作小组:
必须由懂专业,有经验的人员组成辨识小组,如生产副总经理,工程师,技 术员,安全员,班组长,机械司机,管库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有经验的工人 。 确定活动场所划分依据,危险源辨识的原则,风险评价的方法等。
识别相适的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编码》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 等等。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一、基本概念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臵。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臵和辅助设施等)B、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F、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成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帮助读者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第一部分:了解危险源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危险源的定义和特点。
危险源是指一切可能对人身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事物、物质或条件。
危险源可以分为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两大类。
自然危险源包括地震、风暴、洪水等自然现象,而人为危险源则更多涉及到工业设备、化学物质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高风险行为等。
第二部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识别潜在的危险源。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现场观察、实验研究和历史经验总结等。
例如,在一个化工厂中,通过对设备运行情况的观察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第三部分:危险源评估一旦危险源被辨识出来,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危险源评估,即对危险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危险源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潜在危险的严重程度,以便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对于一些严重的危险源,可能需要进行更为详细和全面的评估,以便制定更为有效的控制措施。
第四部分:危险源控制措施危险源控制是指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潜在危害。
危险源控制措施可以分为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三个层次。
工程措施包括改进设备、设置安全设施等,管理措施则涉及安全培训、制定标准作业程序等,而个体防护措施主要是指个人佩戴防护装备、注意安全操作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危险源带来的潜在风险。
第五部分:危险源监测与维护危险源控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因此,危险源的监测与维护尤为重要。
监测可以通过设立相应的检测装置或制定检测计划等方式进行,维护则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状况、更新规章制度等。
通过及时监测和维护,可以发现和解决新的危险源,保障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一、危险源辨识1.物理危险源:包括噪声、震动、辐射等对人体有害的物理因素。
2.化学危险源:包括有毒气体、有害液体、易燃物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
3.生物危险源: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体。
4.人为因素:包括不安全的工作方式、不合理的工作安排等人为因素。
5.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的布局、设施设备的安全性等。
二、危险源控制措施1.针对物理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噪声控制:采用隔音材料、降噪设备等措施减少噪声的生成和传播。
(2)震动控制:采用减震设备、减少振动源等措施减少震动的产生和传递。
(3)辐射控制:采用防护装置、减少辐射源等措施减少辐射的暴露。
2.针对化学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通风控制: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防毒面具等防止化学物质的吸入。
(2)防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护目镜等减少化学物质对身体的接触。
(3)替代措施:替代使用无毒无害的替代品减少对化学物质的暴露。
3.针对生物危险源的控制措施:(1)卫生控制:加强个人卫生和工作场所的清洁,定期消毒和清洁。
(2)预防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口罩、穿戴防护服等。
(3)健康检查:定期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
4.针对人为因素的控制措施:(1)培训教育:对从事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2)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工作流程、提供安全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
(3)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5.针对工作环境的控制措施:(1)设施设备: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及时维护和修复。
(2)防火措施:采取防火材料、安全灭火器等措施,预防和控制火灾。
(3)紧急救援:建立应急救援机制,配置应急设备和药品,并进行相应培训。
综上所述,危险源辨识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和消除潜在的危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1. 引言危险源辨识与控制措施是在工作场所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包括对劳动环境的状况、工作过程的特点以及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解和梳理。
2.1 工作场所调查工作场所调查是对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
包括了工作场所的结构、设备设施、人员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的调查。
2.2 风险因素分析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重点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通过分析风险因素,可以辨识出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3 危险源评估危险源评估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评估应包括危险源的性质、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发生频率、可能的后果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危险源评估,可以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为下一步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是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采取的控制手段和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控制优先次序、控制原则和具体控制措施。
3.1 控制优先次序控制优先次序是指在实施控制措施时的优先考虑顺序。
一般来说,控制优先次序应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确定: - 彻底消除或替代危险源 - 控制危险源在源头 - 采用技术措施控制危险源 - 制定操作规程和标准,提供操作员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3.2 控制原则控制原则是指在确定具体控制措施时应遵循的原则。
控制原则主要包括: - 适用性原则:控制措施应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对环境和人员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 经济性原则:控制措施应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比和成本效益。
- 综合性原则:应采取多种措施结合的方式来控制危险源,以提高控制效果。
3.3 具体控制措施具体控制措施是根据危险源的不同特点和辨识结果而采取的具体控制手段。
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王晓辉前言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及一线员工都是企业组织细胞中的一员,是执行和落实企业工作计划、稳定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基础支撑点。
辨识、评价和控制危险源,是做好事故预防工作的基础,是制定安全措施计划的起点。
因此,大家必须掌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及时对生产活动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使用等实际情况中可能存在的威胁安全生产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及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和降低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避免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
主要内容一、术语与定义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四、选择安全技术措施遵循的原则五、变更管理---------------------------------------------------------------------------------------------------------------------一、术语与定义危险: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或:易于受到损害或伤害的一种状态。
系统危险性由系统中的危险因素决定,危险因素与危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安全: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小到人们可以忽略的程度。
风险:危险事件发生或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导致的伤害或不健康的严重程度的组合。
或: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风险有两个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风险表示---风险率。
风险率(R)等于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
R=P*S风险评估:评估来自危险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可接受的风险:其程度已降低到组织考虑其法律义务和管理方针后能容忍水平的风险。
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能量载体,或者是危险物质,这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性前,它影响事故发生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是事故发生的物质根源,是充分条件;第二类危险源包括物的故障、物理性的环境因素、个体人的失误,这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出发条件、必要条件;第三类危险源是指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它不同于个体的人,个体的人是在第二类危险源里。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制度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制度1.危险源辨识:企业需要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辨识。
这些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辐射等)、化学因素(如毒物、危险化学品等)、生物因素(如细菌、病菌等)和人为因素(如作业不当、缺乏培训等)等。
2.危险源评价: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员工的危害程度和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
评估可以包括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方法可以有统计数据分析、观察调查、测量监测等。
3.危险源控制: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员工的危害。
控制措施可以采取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手段。
技术控制可以包括改变工艺流程、使用安全设备等;管理控制可以包括制定操作规程、加强培训等;个体防护可以包括佩戴防护用具等。
4.风险管控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风险管控计划,包括各项控制措施的具体实施时间、责任人、监控措施等。
这个计划可以是一个长期的计划,也可以是一个临时的应急计划。
5.监控与改进:对各项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
当发现问题或有新的危险源产生时,应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企业可以了解工作环境中的潜在风险,进而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同时,这个制度还可以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组织的安全文化。
总之,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体系,它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预防事故和职业伤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企业或组织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自己的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改进。
危险源辨识与管控
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导致事故发生的四类因素
一、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二、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危险源的种类
三、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四、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三、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汇总
1、设备传动部分防护罩(栏)缺损或未关好就开车操作。检修带电设备时在配电 开关处不断电或不挂警示牌。 2、进入机械设备内检修运转部件不设人监护或未采取重复断开动力源措施。 3、任意开动非本工种设备。 4、特种作业非持证者独立进行操作。 5、超限(如载荷、速度、压力、温度、期限等)使用设备。 6、非特种作业者从事特种作业。 7、设备上有安全装置,而开车操作时不用。 8、开动被查封设备。 9、危险作业无人监护或未经安全管理部门审批。
长兄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一般人不知其能事先铲除病因,故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 们家的人才知道 。
二哥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有本乡里邻 居知道,无法声名远扬。
我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别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引线、实施大手术,以为我医术高 明,名气响遍全国。
事故发生前预防;事故有预兆了开始预防;事故发生后纠正。 三个安全隐患管理水平那个更高?
三、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信号缺陷 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 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它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 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 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它标志缺陷。
15)其它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②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1)易燃易爆性物质 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 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 其它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厂址
从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自然灾害、 周边环境、气象条件、交通运输条件、消防 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
2.厂区平面布局 ①总图:功能(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 活区)分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 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 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朝向、风向、 防火间距、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危险和有害因素如何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 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 病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是进行危险、有 害因素分析和辨识的基础。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主要 有以下两种方法:
②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 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3.建(构)筑物 耐火等级、结构、防火、防爆、安全疏 散、朝向、采光、运输通道等。 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 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 及失控状态等。
5.生产设备、装置 ①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 压、振动、关键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 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 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 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 因素分为如下6类(共36种):
①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种)
1)设备、设施缺陷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 缺陷、设备设施其它缺陷。 2)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 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缺陷。
②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 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③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 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④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⑤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 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⑥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 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 生活卫生设施。
(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 (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 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 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 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 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 烧伤。
(8)火灾
(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 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
最常见的事故隐患有哪些? 隐患:是指隐藏的祸患,即隐藏不露、 潜伏的危险性大的事情或灾害。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 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 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归纳为21大类: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水害、坍塌、 滑坡、泄漏、腐蚀、触电、坠落、机械伤 害、煤与瓦斯突出、公路设施伤害、公路 车辆伤害、铁路设施伤害、铁路车辆伤害、 水上运输伤害、港口码头伤害、空中运输 伤害、航空港伤害、其他类隐患等。
在企业安全生产检查中,要注意检查以下 最常见的事故隐患(共22种):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主要有11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中人的主要直接原因。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9、忽视个体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使用 或未能正确使用。 10、不安全装束。 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接触和处 理错误等。
3)电 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 其它电危害。 4)噪声 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 其它噪声。 5)振动 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 其它振动。
6)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X射线、g射线、a粒子、β粒子、 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 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 7)运动物 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 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 它运动物危害。 8)明火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它伤害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选用哪种辨识方法,要根据分析对象的 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 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定。常用的辨识的方验法 对照、经验法是对照有关标准、法规、 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 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对企业的危险、有害因 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 一起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往往
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 第一类危险源是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事件 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件后果的严重程 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人 员伤亡或健康损害后果的必要条件,决定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一、二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
②类比方法 类比方法是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 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 资料来类推、分析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 评价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 识。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 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 方法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危险源的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 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 一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 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 失误和环境因素。
一、二类危险源的相互关系
⑥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 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可 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如下20类:
(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它外力的 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 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 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隐患整改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1.实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
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不仅是发展生产 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 机械化能减轻劳动强度,自动化能减少人身 伤害的危险。
本质安全——就是指装备、设施或技术工艺 具有包含在内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 的功能。具体地说,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3)有毒物质 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 溶胶、其它有毒物质。 4)腐蚀性物质 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它腐 蚀性物质。
③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1)致病微生物 细菌、病毒、其它致病微生物。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它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 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 源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后果的必要条件。 •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 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 源下面几种危险源的分类方法就是基于这 个思路。
作为一名班组长,只要在岗那么身边总 是可能伴随着安全隐患,隐患排查对于我们 安全人非常重要。 最常见隐患事故有哪些?该如何防患于 未然? 危险有害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辨识? 为了自己的安全与健康,为了让家人免 受担心之苦,为了让事故无影无踪,我们究 竟该如何面对?
④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种) 1)负荷超限 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 限、其它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它心理 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它辨识功能缺陷
6)其它心理、生理危险、有害因素
⑤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种) 1)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它指挥错误。 2)操作失误 误操作、违章作业、其它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它错误 5)其它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失误安全功能(Fool Proof)。 故障安全功能(Fail Safe)。 上述安全功能应该潜藏于设备、设施或工艺技术 内部。
2.设置安全装置 安全装置包括防护装置、保险装置以及 警告装置等。 3.增强机械强度 机械设备、装置及其主要部件,必须具 有必要的机械强度和安全系数。
4.保证电气安全可靠 电气安全对策措施,通常包括防触电、 防电气火灾爆炸和防静电等,保证电气安全 的基本条件包括: 安全认证 备用电源 防触电 电气防火防爆 防静电措施
2.物的不安全状态 主要有4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中物的主要直接原因。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 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4、生产(施工)场地作业环境不良。
3.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有7类,也是造成生产安全事
故中管理上的主要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缺陷。 2、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够。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或 者不健全。 6、没有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或者不健全。 7、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经费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