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六说明文阅读教学案(1)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征解释说明文的定义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 阅读说明文的方法与技巧快速浏览和抓住主题细读理解重点信息和细节分析论据和论证逻辑3. 说明文的分析与理解识别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分析论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4.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学习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手段掌握说明文的组织和表达方式5. 阅读练习与评价精选说明文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和实践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与感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征和阅读方法。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阅读体验。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说明文案例,深入理解其写作技巧。
4. 阅读练习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说明文阅读材料,包括范文和练习文章。
2. 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
3. 准备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阅读练习评价:评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说明文阅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表现、阅读练习和作业完成方面的表现,给予总体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经典的说明文作品,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点和价值。
2. 讲解说明文的概念与特征: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定义,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对说明文的初步认识。
3. 教授阅读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快速浏览和抓住主题的方法,教授细读理解重点信息和细节的技巧,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
4. 分析与理解说明文:通过具体的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识别作者的观点和立场,分析论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征a. 解释说明文的概念b. 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条理性、准确性等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a. 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b. 细读:关注关键词、定义、数据等c. 批判性阅读: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合理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特点和作用。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尝试运用阅读方法进行分析。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发现的问题。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解答和指导。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参与情况。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质量和准确性。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材料:选取适合中考难度和范围的说明文文章。
2. 教学PPT:展示说明文的概念、特征和阅读方法。
3. 练习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举例说明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科普文章、产品说明书等。
2. 对比分析说明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如议论文、小说等。
3. 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如使用恰当的比喻、举例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说明文的概念、特征和阅读方法。
2. 强调说明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阅读中多关注说明文。
3. 提醒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理解。
2. 总结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的感受和收获。
3. 思考说明文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举例说明。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说明文。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和模拟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知识和解题思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说明文阅读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说明文文章,了解文章内容,自主总结说明文的特点。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事实性、客观性、逻辑性等。
b) 教授说明文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猜读等。
c)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如引言、、结尾等,并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说明文。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题思路,总结答题技巧。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中考说明文阅读模拟题,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6. 总结提升: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技巧。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常见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的讲解。
2.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说明文中的概念、定义、特点、作用的解读方法。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说明文例子,引发学生对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说明文文章,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 课堂讲解:a) 讲解常见的说明文写作手法和技巧,如比较、分类、举例、引用等。
b)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如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等。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包括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内容,抓住文章的说明中心和说明要素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提炼说明文信息的技巧。
4. 引导学生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速度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及基本特征2.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4.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5. 说明文题目类型的分析与解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征、阅读方法和技巧。
2. 难点:说明文题目类型的分析与解答。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说明文为例,解析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和阅读方法。
2.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做题实践,巩固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如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3. 分析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如抓住文章的说明中心和说明要素,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
4. 讲解说明文题目类型的分析与解答方法。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解答。
6.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阅读一篇说明文,总结阅读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选取:选取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说明文进行案例分析。
2. 分析内容:从说明文的基本特征、阅读方法、题目类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过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七、课堂讨论与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阅读说明文时的经验和方法。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析成果,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互动进行点评,总结说明文阅读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教案篇一: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2、理解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辨析说明方法。
3、把握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复习重点: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的辨析复习难点:说明方法的辨析,说明顺序和结构,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复习步骤:一、导入——你能区别下列三个句子吗?①镜子里一下子映出了一张稚气活泼的脸。
②镜子里能映出图象完全是由光的反射所致。
③我认为,镜子就是镜子,只能映出虚幻,不会给人带来真实。
第①句是描写句,第②句是说明句,第③句是议论句。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给人以知识。
二、中考说明文命题分析:近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偏重环境保护、现代科技和身边的人文环境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小品文。
比如我们这次质检的阅读题《让垃圾照亮世界》就是一篇介绍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保护环境的说明文。
三、中考说明文的考点:1、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2、说明顺序及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3、说明方法辨别、分析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把握,关键词句的辨析。
5、结合实际,拓展科学思维。
四、说明文的中考知识点的复习(一)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信息的筛选概括以及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把握说明对象以及概括说明中心及其特征(技巧:可以找中心句法。
把各段的意思用中心句概括出来,再分析说明内容。
)首先要弄清这篇文章是向读者介绍某一事物还是阐明某一事理的。
然后再看介绍了这一事物的哪些特征,或阐明了哪种事理。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文段的主要内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看标题抓中心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筛选关键词划分层次、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如《苏州园林》就是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游览者在苏州园林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综合复习教案
届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阅读综合复习教案一、分析考纲实用文(说明文)阅读的考点有:1、了解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2、正确理解说明的顺序。
3、领会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广东省初中毕业考试实用文(说明文)阅读考查,偏重于从课外选材,以介绍生物、高科技、环保、自然现象、人类所受威胁、预防、病毒等为主要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的综合能力和让学生了解新知识,接受科学的思想教育。
考查的特点主要是整体理解、把握说明文所讲的知识;按要求概括说明的要点;对问中信息作出简单的推理、判断;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理解语言等。
二、确定复习训练要点、1、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弄清说明对象。
2、准确抓住说明事物的具体特征。
3、分析、识别文章的说明方法,并弄清其在文中的作用。
4、具体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正确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作用,准确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
5、了解和识别各种说明顺序。
6、理解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7、把握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语句。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复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我们学了什么?1、学生分组讨论,八年级上册说明文课文。
分成八个组讨论八篇课文,讨论的内容有: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2、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的结果。
3、师生合作归纳说明文的常见的知识点:(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A、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B、掌握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事例、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等。
(阅读说明文,了解说明文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适应怎样的生活需要;二要看所用的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教案: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2.练习中考说明文阅读题。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种类型的中考说明文阅读题;2.学生准备: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与学生分享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让他们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例如浏览全文,留意段落标题,抓住关键词等。
Step 2 阅读范例及解析1.给学生提供一篇典型的中考说明文,并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注意整体的结构和关键信息。
2.导读学生阅读的重点,例如特殊的名词解释,操作细节等。
3.和学生一起解读说明文,梳理出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Step 3 解读中考说明文阅读题1.给学生分发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要求他们独立完成。
2.解析题目,讲解正确答案的选择理由和阅读技巧。
3.让学生根据解析结果自主修改答案,加深理解。
Step 4 阅读训练1.给学生发放一些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交卷。
2.教师及时批改并与学生一起解析答案,讲解正确答案的选择理由和阅读技巧。
3.学生根据解析结果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正错误。
Step 5 总结回顾1.针对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
2.强调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
3.鼓励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告知他们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背诵中考说明文范文,并做好笔记;2.设计一个与说明文相关的题目,并思考出解题思路。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技巧,以及进行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解析和训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提高学生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3. 说明文实例分析4.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3. 实例分析:分析一篇说明文,让学生实践所学阅读方法和技巧4.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5. 答案解析:解析练习题的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四、教学资源1. 说明文阅读指导PPT2. 说明文实例文本3. 练习题和答案解析文档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情况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改进方向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增强课堂互动性。
2. 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归纳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对说明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八、教学计划1. 第1-2课时: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
2. 第3-4课时:分析说明文实例,让学生实践阅读方法和技巧。
3. 第5-6课时: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4. 第7-8课时:解析练习题答案,帮助学生理解和纠正错误。
5. 第9-10课时: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中考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教案说明文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复习资料),运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考点梳理(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省卷2018.18 2015.16 )2.辨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省卷:2019.19 2018.19 2015.16 )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省卷2018.20 2015.18 )4.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限制性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省卷2018.20 2015.18 )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知识回顾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回顾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的特点)二、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一)快速浏览《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它们各自的主要特征分别是什么?(二)补充学生答案,归纳做题方法:寻找文段开头、结尾或者中间的中心句或者抓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把握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
(三)实战链接:完成《一战成名》P213--214《绿色技术》第1题,P214--《坡路——琼岛精灵》第2题。
三、辨析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一)你能准确辨识他们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白板出示例句)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
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
()3.松鼠是一种片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阅读说明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明确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
2.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快速捕捉文章的核心信息,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提高学生分析、概括、推理的能力,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概念、定义、论据等。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说明文的定义、分类、写作手法等。
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如何快速捕捉文章核心信息、理解作者观点、分析论据等。
3. 说明文中的概念、定义、论据等的理解:如何准确理解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4. 说明文的分析、概括、推理:如何从文章中提炼出主要观点,进行逻辑推理等。
5. 说明文的练习与反馈:通过练习题和讨论,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典型的说明文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阅读方法和技巧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3. 练习:让学生阅读一些说明文,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分析和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4. 讨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体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
5.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练习题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对文章核心信息的捕捉、作者观点的理解、论据的分析等。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说明文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中考复习的语文教材,提供相关的说明文阅读材料。
2.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说明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的参考书籍、文章等。
3. 练习题:设计一些针对说明文的阅读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教学案
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教学案(一)一、复习目标1.使学生明确考试要求。
2.了解说明文的相关常识。
3.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技巧、方法、要求。
4.进行实例演二、考点分析1.一般说来,说明文的考点包括如下几点:⑴说明内容(说明对象及相关特点)⑵说明顺序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⑷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及生动性⑸联系实际的拓展三复习说明文的相关常识1.定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与记叙文的区别:说明文具有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三大特点;记叙文以生动的记叙和描写为主。
3.分类:(1)从说明对象角度,可分为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2)从语言角度,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4.说明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指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5.说明顺序:说明文为了体现条理性,必须有条理清楚的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6.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帮助人们把事物特征说清楚。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主要有:(1)下定义:是用科学的语言对被定义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3)作诠释: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列数字:是用数字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5)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
(6)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似之处来打比方。
(7)作比较:将同种与不同种事物加以对比与类比,以突出其特征。
7.说明语言:说明文中语言的最基本特征是准确性。
主要是指在说明事物及事理时能准确地反映被说明对象的真实情况,便于人们认可和接受。
在准确的前提下,可呈现两种风格:一个是平实,另一为生动。
所谓平实,即语言具有准确、简洁、通俗的特点。
8.说明文的基本结构特点: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形式:(1)并列式;(2)连贯式;(3)递进式;(4)总分式;四、方法、技巧、要求指导1.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物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变化、成因、功用等方面。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理解说明文语言,把握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速度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准确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2. 说明文的结构:引言、本体、说明方法、结论。
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定义、分类、比较、举例等说明方法。
4. 阅读说明文的策略:快速浏览、重点阅读、理解概念、分析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策略。
3. 进行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阅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点、结构和阅读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说明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练习法:进行说明文阅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说明文基本特点和结构的理解。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说明文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1. 常见说明文的分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科普说明文。
2. 说明文中的概念理解:准确理解概念,区分易混概念。
3. 说明文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 说明文中的数据和图表:理解数据和图表的意义,分析数据和图表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过程:1. 分析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让学生了解其特点。
2. 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中的概念理解和顺序。
3. 练习阅读含有数据和图表的说明文,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说明文的特点,帮助学生区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顺序等。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数据和图表的理解,促进互动。
九、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不同类型说明文特点的理解。
2. 阅读练习:评估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对概念、顺序等的把握。
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复习语文说明文阅读教案一、复习目标:1.复习散文的有关知识2.阅读训练,巩固训练。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1.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2.理解并解释文中的重要词语、重要句子。
3.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整体感知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三、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答题技巧(一)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二)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三)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教案主题: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阅读策略。
2.掌握如何在中考中答题技巧和方法。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说明文的阅读策略。
3.中考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让学生回顾一下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和其他文体有什么区别。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通过展示说明文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如客观、直接、具体、实用等。
2.讲解说明文的两种结构(顺序结构和对比结构)及其特点。
3.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如使用第三人称、使用客观的语气和数据等。
三、阅读策略(20分钟)1.分析说明文的篇章结构,如开头引入、中间阐述和结尾总结等。
2.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关键词和关键句,以便提取信息和理解文章。
3.给学生展示一篇说明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阅读,并提出问题。
四、中考题型(20分钟)1.介绍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题型和要求,如对信息的提取、推断判断和作者观点等。
2.分析中考题干和选项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3.给学生发放一套中考真题,并进行解题指导和讲解。
五、实践训练(3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完成一套中考说明文阅读题。
2.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总结反思(10分钟)1.通过讨论和整理,总结学习了什么新的知识和技巧。
2.学生反馈他们在本堂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教师进行总结和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资源:1.说明文的例子(图片或文本)。
2.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真题及解析。
3.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模拟题。
教学评价:1.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度。
2.学生对于说明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生在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中的解题准确率和效率。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如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等。
2. 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说明文的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3. 引导学生运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速度和准确度。
4. 通过对说明文的阅读复习,帮助学生提高中考语文成绩。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及特点2. 说明文的阅读方法3. 说明文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4. 说明文重点知识点梳理5. 说明文阅读练习及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征、阅读方法、题型和解题策略。
2. 难点:对说明文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如快速寻找主题、理解要点等。
3. 分析:分析说明文常见题型,如概括主旨、理解词句、推理判断等,并给出解题策略。
4. 练习:布置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5. 讲解: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讲解重点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知识点掌握程度: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说明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阅读说明文的心得体会。
3. 练习巩固:定期布置说明文阅读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4.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优点,指出不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阅读方法和题型解题策略。
2. 示范法:以示例文章为例,展示阅读说明文的过程和方法。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练习,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教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了解说明文的命题类型3、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教学重点、难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答题技巧分析常见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的答题技巧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2014-5-27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二、出示教学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用方法三、回顾说明文的文体知识1、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3、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等。
5、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周密6、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四、看命题类型说明文在中考命题中常考的题型:●填写说明顺序。
●填写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
●语言的准确性﹙加点的词能否去掉﹚。
●概括本文﹙或某段﹚说明的内容。
五、讲答题技巧(一)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答题技巧▪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2段中“罪魁祸首”在文中的含义。
(3分)▪答案:“罪魁祸首”是指黑碳不断加热着大气,加速冰川融化(1分),同时为地面遮光,减少太阳辐射,地面水汽蒸发量下降,降水减少,干旱随之而来(1分),从而成为推动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此处“罪魁祸首”把黑碳拟人化,强调了黑碳对气候的巨大影响,解答时,要从黑碳的危害入手,抓住关键句子如第6段中“加速冰川融化,仅仅是黑碳效应的‘冰山一角’。
实际上,黑碳更像是一个‘两面派’:一边‘加热’大气,一边也为地面‘遮光’”,将“加热大气”和“为地面遮光”解释清楚即是答案。
▪ 2.选文第3段中加点的词“最”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删去(1分)。
山东省黄岛区第六中学中考语文模块复习6 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一)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①一般来说,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症状类似感冒,会出现发烧、咳嗽、疲劳、食欲不振等症状。
A这与一般流感相似,但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
B比较明显的症状为突然发烧到38℃以上。
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
以往也曾报告因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引起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C 例如引发肺炎和呼吸衰竭等。
②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潜伏期在7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患者均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③但是,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不久,有专家指出媒体可能放大了疫情,初夏是疫情高发期,类似的疫情历史上很多,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
我国卫生部长陈竺在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上指出:“我相信,用科学的卫生知识武装民众,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这一疫情,应该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他强调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相互帮助,分享知识,携手战胜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卫生部委托专家研究拟定了《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版)》,于4月30日印发各地并实施。
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5月22日在日内瓦第62届世卫大会上强调了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
不久,美国已拨款10亿美元启动甲型疫苗测试等工作。
④疾病传播途径主要为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其粪便、周围污染的环境或气溶胶等途径传播。
某些毒株如H1N1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其传染途径与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等。
因此,只要我们从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入手就可能预防病毒感染。
⑤越是年轻、体质强壮的人,身体的免疫功能越敏感,发挥的免疫能量就越高。
甲型H1N1流感一旦侵犯这样的人,其人体的免疫细胞就会迅速释放,这是因为免疫功能旺盛,一下子释放太多,就会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平衡状态,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因此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高危人群的防治工作,当然也应注意对老人和儿童的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六说明文阅读教学案(1)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中考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
的基本观点,获得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章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
的作用.
说明文阅读是信息社会基础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综合探究等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说明文阅读是信息社会基础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别是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综合探究等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__•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18分)
康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
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
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
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
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
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
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
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
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
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增加.事实上,亲
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
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
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
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选自《大自然》总第183期,有删改)【注】①螽(zhōng)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
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做若虫.
5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方面.
6.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3分)
7.从第四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8.第五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4分)
9.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6分)
5.【解析】本题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理解能力的考查.在文章①—④段中,除了讲枯叶蝶和螽斯
都有外形上的共同之处外,还有颜色上的相同之处,如枯叶蝶落地时,其体色如同枯叶,螽斯其体色如同虎甲,很难辨认,故第一空应填“体色”;从第②段内容可以看出,螽斯除了具有外形、体色和枯叶蝶相同外,还重点强调了“行为”,故第二空应为“行为”.【答案】体色(或“颜色”)行为(共2分.每空1 分)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识并对其作用的分析.就划线句来说,用螽斯的体色、外
形和跳跃行为与虎甲进行比较,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作用可从突出二者特点的角度考虑;以螽斯为例,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可从结合说明对象“拟态”分析.【答案】示例一:举例子.具体说明拟态现象及其特点.示例二:作比较,突出螽斯若虫和虎甲相似的特点.(共3分.说明方法1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7.【解析】本题是对主要信息
提取能力的考查.从第④段中“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可知拟态具有“相似性”;从“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可知其具有“普遍性”.【答案】相似性;普遍性(或“常见”)(共3分.“相似性”2分,“普遍性”1分.意思对即可)8.【解析】本题是对安排说明顺序原因的探究.可根据第④段结尾的“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一句中的“原因和机制”分析第⑤段先说明“拟态原因”后说明“拟态机制”的原因.【答案】照应第④段最后一句话,先原因后机制;
按逻辑(先已知后未知)顺序说明.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拟态的作用可由第④段中“可以保护其中某
一物种或两个物种”以及第⑥段中“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等语句概括出.【答案】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
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20__•张家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5分)
海洋中的精灵——海天使
王冬梅
①科学家虽然1774年就在北极冰海中发现了它的踪迹,但至今仍摸不清它的来历,它就是海
天使.西方科学家以掌管历史的希腊女神Clio,为它建立全新的科、属的分类,并以它作为代表性物种.因为它修长的外形跟蛞蝓(ku y,一种软体动物)相像,便以海蜗牛作为其种名.
②海天使简单的外形与透明的身体,使它常被误认为水母类生物,但它其实属于贝类大家族.
这种贝类都有双翼,因此统称为翼足类.它们终其一生都在大洋中随水流四处漂游.海天使刚孵出时,身体还带有硬壳,不过大约3天后就会将壳永久丢弃,变成无壳贝类.海天使虽然身长
不过1~3厘米,最大也不超过7厘米,但靠着间歇性的摆动双翼,居然能在比其身躯大好几
千倍的水层,上上下下来回移动.上升的时候,它总能保持如天使般优雅的姿态,缓缓由深海
游到冰层下.
③海天使的名字主要来自其身体两侧的一对翅膀,这让它看起来就像翱翔在空中的天使,再加上它体内有个红色的心形消化器官,十分甜美可爱.但是,它其实是凶狠的掠食者.发育期的它,喜欢捕食微小的浮游藻类;长大后却个性突变,成为凶狠的掠食者.海天使攻击时,会从
头部伸出3对触手,先紧紧抓住猎物硬壳,将猎物的壳口朝向自己,再伸出带刺的吻,勾住猎物身体吞入腹中,只留下空壳.
④科学家发现,海天使在每年食物丰盛的温暖春季,除了摄取大量脂肪外,还会从其他物质中自行合成脂肪,以便用于繁殖或作为储备粮食,以度过食物缺乏的冬季.【A】更神奇的是,它还能缩小自己的身躯,降低新陈代谢的速率,以减低体内能量的消耗.【B】当弹尽粮绝时,海天使还能消化身体里与生存不相关的部分组织,以求保存最后一线生机,等待春天降临时重生.【C】海天使饱食一顿后,可以忍饥长达200多天.这种能屈能伸的求生能力,就是海天使族群在南北极海域可以生生不息的超能力!
(选自《百科知识》20__年2月下期,有删改)12.说说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13.第④段画线的【A】【B】【C】三个句子顺序错乱,请重新调整这三个句子的顺序(只填字母),并简要说说调整的理由.(3分)
【答案】
12.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海天使个子小,但运动能力强的特点.(很善于运动)
13.【C】【A】【B】(1分)(排序错误即不给分)【C】说的是海天使可以忍受饥饿的时间,【A】说的是能量不够时,海天使能缩小身教躯,减低能耗,【B】说的是弹尽粮绝时,海天使居然能消化自身组织求生.这样调整,就按逻辑顺序逐步深入地说明了海天使求生能力之强.(2分)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