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关于“板桥道情”的讨论帖,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楼:汪曾祺先生在《故里杂记》里,写到民间艺人怀抱渔鼓,手打筒板,唱《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二楼:接着是“靠山崖,傍水漪,扁舟往来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刹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日薄西山。

”三楼:这部是最后,这只是十首送情词中的第一首“派霸”,我上传一幅渔翁图给你们看着。

四楼:多美啊!谁给这幅画起个有诗意的名字呢?五楼:第二首词是“樵夫”,后面还有“头陀”“道人”“书生”“乞丐”等。

六楼:“头陀”什么人啊?七楼:《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好像都是头陀……(1)下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与樵夫的对话。

接着孙悟空还向樵夫打听什么地方?他要干什么事?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闻讯了。

”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2)下文划线的句子是解说“扬州道情”的。

请问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道情脱离原先的宗教色彩而回归市井后,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流行。

扬州道情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所作的道情词,即板桥道情。

(3)根据示例,从“渔翁”唱词中选一句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写一则回复四楼的帖子。

【示例】我选“高歌一曲斜阳晚”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

你看,忙碌了一天的渔翁正面对着夕阳的余晖,纵情放歌呢。

这种画面与“高歌一曲斜阳晚”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案】(1)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现在何处?”他要借芭蕉扇。

(2)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3)我选“扁舟来往无牵绊”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

你看,夕阳之下一叶扁舟在河水之处悠闲地划过,平静的水面无遮无拦。

这种画面与“扁舟来往无牵绊”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吴建永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和语音。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

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

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

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

而长期记忆形成后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断剔新了储存于神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

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的。

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

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历的细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

现在每人每周也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历完整地记录下来。

同样,其他无线传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存储起来。

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象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强项。

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下。

照片中的所有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指纹等。

同样地,其他视听信息可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等信息。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误解的食品添加剂①说到食品添加剂,估计很多人会敬而远之,一些人对食品添加剂还存有根深蒂固的误解。

那么,我们对食品添加剂必须退避三舍吗?②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只是众多添加剂中的一种。

添加剂还包括:饲料添加剂、药品添加剂、塑料添加剂、涂料添加剂、油墨添加剂、汽油添加剂等。

三聚氰胺是添加剂,但它是水泥添加剂,在水泥里面作为高效减水剂;也是塑料添加剂,在塑料里面作为阻燃剂;还可以作为涂料添加剂,在涂料里面作为甲醛吸收剂。

但是,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

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块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所以,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对维护食品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③也许有人会好奇,为何一定要使用食品添加剂呢?其实,对于现代生活来说,食品添加剂不但重要而且必要。

因为,如果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反倒会更加危险。

④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用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引发疾病,是食品安全头号问题,所以如果不使用防腐剂和保鲜剂等食品添加剂的话,肉制品、烘烤食品、方便食品、水果,甚至酱油和醋等食物或调味品就很容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而那些号称不添加防腐剂的食品,事实上更容易在开封后受到污染和变质,且无污染和无添加往往是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而造出的噱头而已。

⑤有些人不喜欢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往往是带有一种传统的情结。

但食品添加剂并非现代食品工业的产物,而是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的悠久。

如油、盐、酱、醋以及点豆腐用的卤水,炸油条用的明矾和小苏打,都是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早就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⑥食品添加剂作为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规定使用对人体是无害的,且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

正是因为有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才有大量的方便食品供应,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空垃圾对航天器构成潜在威胁①随着航天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发射航天器的数量越来越多,太空垃圾也相应增多,专家估计,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超过1厘米的太空垃圾数量,已超过75万件。

②大空垃圾的来源很多,有运载火箭的残骸、宇航员进行舱外作业时不慎丢失的工具等。

退役的人造卫星,若没能坠入大气层烧毁,就会成为长期环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垃圾。

如果两枚航天器不幸发生碰撞,则会产生大量碎片,造成更多的垃圾。

例如图09年,美国的通信卫星“铱星33号”与退役的俄军事卫星“宇宙2251号”在近地轨道上相撞,产生大量的碎片。

这些碎片之间还继续相互撞击,产生更多更细小的碎片,形成级联效应。

③太空垃圾会破坏正在运行的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即便是极其微小的太空垃圾,也会因巨大的相对速度造成严重的破坏,它们会像子弹一样击穿卫星、空间站等昂贵的航天器。

太空垃圾不断增多,会导致环绕地球的轨道被大量的太空垃圾所占据,人类将因此无法继续安全地发射新的航天器。

④对于依旧飞行在轨道上的垃圾,科学家则仍然在寻找对策。

目前,航天大国都已经意识到绝对不能再任由太空垃圾增长下去,毕竟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太空望远镜都是动辄上亿的金贵货。

⑤当然,初步的计划以及构想还是有的。

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机器人、绳网、电磁线缆、激光等手段对付太空垃圾。

欧空局就计划研发一种轨道清理卫星,携带绳网、机械臂等装置,将捕获的退役卫星一同带回大气层烧毁。

这种名为欧洲离轨器的卫星,最早有望在2023年升空。

另一种方案的难度则要大得多:从地面或者太空向这些垃圾发射一束激光,利用产生的光压来迫使其改变飞行轨道,最终让其坠入大气层烧毁。

⑥目前,美国、俄罗斯等国的空间监视系统已经在实时监控大于10厘米的太空垃圾。

如果国际空间站等高价值航天器面临相撞风险,可以实施紧急变轨,避开垃圾。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历史了。

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

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

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

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

”“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

”“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十数个国家。

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

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

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

”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

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

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

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

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

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

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小心!二维码暗藏杀机①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习惯用智能手机拍下身边各种各样的二维码,享受轻松在线获取信息的便捷了。

但你了解二维码吗?有没有意识到,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

因此,相比前者,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更大,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

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

二维码还有一维条码没有的“容错机制”——即使二维码被穿孔或是污损,甚至损毁面积高达50%,仍可恢复信息。

另外,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这三个定位点提供读码机辨识。

正是有了这些定位点,不管是从何种方向读取,它都可以被辨识。

③鉴于二维码的诸多好处,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很快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商家在广告中加入二维码,引导消费者在线了解更多产品和服务信息;物流仓储中心靠扫描二维码,掌控货品去向和信息;护照、身份证、会员证印有二维码,可以帮人们快速输入核对个人信息;社交网站生成的个人二维码,让我们“互粉”变得轻而易举;二维码还是防伪的好帮手……④咔嚓一拍,信息自来。

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习惯这种轻松获取资讯的方式了。

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⑤如今我们常见的QR条形码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

这就给黑客和骗子以可乘之机。

他们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吃瓜子会致癌吗①葵花籽致癌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各类社交媒体上闹腾一回,甚至有说法称,葵花籽是致癌之首,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②向日葵,又名朝阳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北美洲,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被广泛种植,高可达3米,盘型花宽可达30厘米。

它的果实即葵花籽,除了作为原料被用来榨油外,还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③葵花籽含有大量我们需要的营养成分,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E等)和微量元素(如硒、锰、锌、铜等),如果要列举葵花籽的好处,真是相当丰富。

④葵花籽味甘,性平,可用以降低血脂,还能用来驱虫。

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含胆固醇,有助于降低人体的血液胆固醇水平,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

葵花籽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铁的含量更是达到了葡萄干和花生的2倍,因此,葵花籽被认为具有预防贫血等作用。

每天吃一些葵花籽能满足人体一天所需的维生素E,对安定情绪、防止细胞衰老、预防成人疾病都有好处。

⑤此外,葵花籽中含有的食用纤维比苹果高很多,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证明,食用纤维可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

有文献报道,向日葵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心绞痛和降压等药理作用。

⑥目前,葵花籽种仁的含油率仅次于大豆,已成为位居第二的油料作物。

既然葵花籽的营养价值如此之高,那为何一些人认为是致癌食物呢?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葵花籽生长速度很快,容易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如铅、镍、镉等。

对于土壤而言,这样的作用能够减轻重金属污染,是一种绝佳的绿化植物。

但对于人类而言,吃入富含重金属的植物并在体内不断蓄积则足以致病,甚至致命。

⑦但因此便得出结论说葵花籽致癌是不科学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农作物包括粮食和蔬菜等的生长速度也都很快,吸收重金属的能力同样很强,我们是不是可以下结论说粮食和蔬菜也具有致癌作用呢?⑧认为葵花籽致癌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其含油量高,且这些油脂大多属于不饱和脂肪酸,进食过多不但会消耗体内的胆碱,使体内脂肪代谢失调,脂肪积聚在肝脏,影响了肝细胞的正常功能,造成肝功能障碍,此外还可能引起结缔组织增生,甚至诱发肝组织坏死或肝硬化。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放下手机,不然你真的会瞎李斐然①微软的报告称,77%的18岁到24岁的年轻人会在做任何事之前先伸手去找自己的手机。

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亚当·奥尔特研究了这种技术上瘾的现象。

在他的调查里,超过59%的人承认,他们依赖社交媒体,如果超过半小时没有上网查看,他们就会觉得焦躁不安,无法集中精力。

在另一次调研中,46%的人表示,他们无法忍受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

显然,我们被眼前的这个屏幕迷住了,逐渐上瘾。

②为什么屏幕会吞没我们的生活,抢走这么多的时间?在采访了开发者,查阅了数据报告后,我终于开始明白,我们每个人身边究竟在发生什么——根据微软加拿大分公司发布的关于人类注意力的研究报告,在2000年,普通人的注意力能保持12秒,而到了2013年,人们只能聚焦8秒。

人类的注意力正在萎缩,但绝大多数科技产品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用户的注意力。

所以,一个成功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在一个又一个8秒内不断地释放新的刺激点,锁住用户的注意力。

③这一切细微设计,从医学角度看,简直就是一出悲剧。

在正常状态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到20下,也就是说,每隔3秒钟左右,眼睛有一次不自主的眨眼,这个过程被称为“瞬目过程”。

每一次完全的瞬目过程,上下眼睑完全覆盖眼球表面,让泪液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保持它们的湿润,并且让眼球得到至少0.2秒的休息。

④但是,电子屏幕设计本身就是对眼睛的一种刺激,导致它无法实现完全地眨眼,每分钟眨眼次数减少一半,甚至减少至1/3。

更要命的是,屏幕还在源源不断跳出新的刺激点,眼球就会不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从一个刺激点接连不断地转移到另一个刺激点,在移动过程中,眼睛持续保持紧张状态,完全瞬目次数明显减少。

⑤屏幕上的这些设计,导致眼睛内膜泪液分布不均匀,增加了泪液的蒸发。

最新的研究发现,过度使用屏幕最终会影响泪腺分泌,因为泪腺受到的刺激少了,总体分泌量就会受损。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共享单车的“尴尬”①自2017年起,杭州除了免费1小时的公共自行车外,各类共享单车品牌打着“共享单车”和“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旗号大量涌入。

据初步统计,杭州现有的共享单车数量多达7.3万辆,即将赶超8.68万辆的公共自行车。

目前,交通教育部部长李小鹏明确表态共享单车是一种模式创新,应积极鼓励支持。

②共享单车的好处不胜枚举,它解决了出行最后公里的难题。

单车出行既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又益于健康,一举两得。

正如Uber的出现及普及,共享单车顺势而生,让闲置资源可以高效使用,并带来选择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单车在不同用户手中流转,一直在路上的单车终于能实现其作为单车的使命,用户方便了,企业赚钱了,互利共赢。

目前已经有很多城市在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方便城市居民使用更环保健康的单车方式出行。

但这一新事物一出现却遭遇了不少的尴尬。

③共享单车放置杂乱无章,甚至还有安全隐患。

从单车经营者自身来说,并没有按照合规合理的原则进行摆放。

刚运营时,往往集中在地铁口、公园旁、公交站台边等人员来往密集的地方,挤占了人行通道,也妨碍了环卫工人清理卫生。

从使用者来说,更是随心所欲,不负责任。

由于一些人图方便,图省力,不是将单车放在指定地点或者安全地方,而是任意扔在居民楼下,居民区小孩玩要时弄不好会被压到卡到。

④人为损坏时有发生,追责难以落实。

共享单车由于没有人跟踪监管,也无法跟踪监管,有些人的劣根性就暴露无遗了。

有些人使用完之后不摆放在指定安全地点不说,而是摆放在边坡不稳之地,稍有外力单车便会咣当倒地,更有甚者停放车辆干脆随便一扔,任单车摔倒,可怜巴巴地趴在地上。

还有胆大妄为者,残忍“肢解”单车,让车座、车锁、链条等不翼而飞。

⑤有人趁机敲竹杠,增加消费者负担。

有些人钻到钱孔里了,什么钱都有脸赚,连共享单车这一刚出现的行当也立马盯上了。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共22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共22页)

说明文部分(一)种子的生存策略①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在植物的生存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高效地利用自身的生理特点和周围环境资源,完成传宗接代的重任。

②从形态上来说,种子可以简单地分为大种子和小种子。

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巨籽粽的种子。

目前发现最大的巨籽粽种子有17.6公斤重,堪称“世界之最”。

然而,世界上还有微若尘埃的种子。

世界上最小的种子——热带雨林中附生兰的种子,一粒的重量仅有一盎司的百万分之三十五。

③种子的生存策略首先表现在它们自身的生理特点上。

大种子带有更多的营养物质,就像一位装备精良的旅行家,背着一个大大的旅行袋,以确保抵达目的地时有足够的能量供其发芽,在竞争中以质取胜,但通常含油量更高,能保证它们在轻装旅行的同时,还带有一定的能量。

④其次,因为“个头”的不同,种子采取的传播方式也不同。

许多大种子既是动物的食物,同时也依靠动物传播。

例如壳斗科栎属种子的传播就依靠啮齿类、鸟类,甚至鹿等大型哺乳动物。

小种子则像一群勇敢的士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总会有幸运儿落地成苗。

⑤当种子陷入困境时,它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大种子在依靠动物传播的过程中,随时有被取食的危险,但是它们凭借较多的营养物质,能够迅速萌发、发出幼苗。

它们的幼苗可以在土地相对贫瘠或较为荫蔽的森林环境里生长,被动物取食后,也有较好的恢复能力。

此外,大种子也相对更耐干旱。

与大种子相比,更多的小种子则采取休眠的方法度过困境。

有时候,环境太干燥了,不适宜生长,它们便选择休眠。

或许风会把它们带到更远的地方,或许再等一年,会有一场大雨将它们呼唤。

它们一旦醒来,便立刻长出芽来。

⑥大自然就是这样一个舞台,各式各样的种子都在以独特的方式,表演着一支又一支精彩的生命之舞,永不停息。

1.文章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种子的生存策略。

【答案】生理特点、传播方式、应对困境的方法【解析】介绍种子生存策略的段落为3、4、5段,可从中心句或关键句入手,将3、4、5段分别加以概括即可。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关于“板桥道情”的讨论帖,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楼:汪曾祺先生在《故里杂记》里,写到民间艺人怀抱渔鼓,手打筒板,唱《板桥道情》“老渔翁,一钓竿……”二楼:接着是“靠山崖,傍水漪,扁舟往来无牵绊,沙鸥点点清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刹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日薄西山。

”三楼:这部是最后,这只是十首送情词中的第一首“派霸”,我上传一幅渔翁图给你们看着。

四楼:多美啊!谁给这幅画起个有诗意的名字呢?五楼:第二首词是“樵夫”,后面还有“头陀”“道人”“书生”“乞丐”等。

六楼:“头陀”什么人啊?七楼:《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好像都是头陀……(1)下文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与樵夫的对话。

接着孙悟空还向樵夫打听什么地方?他要干什么事?行者近前作礼道:“樵哥,闻讯了。

”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行者道:“敢问樵哥,这可是翠云山?”樵子道:“正是……”(2)下文划线的句子是解说“扬州道情”的。

请问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道情脱离原先的宗教色彩而回归市井后,在我国的许多地方流行。

扬州道情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最著名的就是郑板桥所作的道情词,即板桥道情。

(3)根据示例,从“渔翁”唱词中选一句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写一则回复四楼的帖子。

【示例】我选“高歌一曲斜阳晚”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

你看,忙碌了一天的渔翁正面对着夕阳的余晖,纵情放歌呢。

这种画面与“高歌一曲斜阳晚”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豁达、乐观的情怀。

【答案】(1)行者道:“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现在何处?”他要借芭蕉扇。

(2)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许多文人也为道情作词(3)我选“扁舟来往无牵绊”这句唱词作为渔翁图的名字。

你看,夕阳之下一叶扁舟在河水之处悠闲地划过,平静的水面无遮无拦。

这种画面与“扁舟来往无牵绊”所创造的意境相符,词和画都流露了闲适恬淡的生活态度。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说明文阅读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梁鑫峰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100多年的时间。

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

“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

1925- 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

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

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

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

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

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

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

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

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

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

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

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

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了下去。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 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各题书香缕缕为何来①打从认字开始, 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 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 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

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 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 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 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 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③书, 无论新旧, 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有机化合物, 与所有香味一样, 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

“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 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

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 并使木浆纤维膨胀, “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

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 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成为我们可以觉察到的气味, 油墨和胶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 胶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

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说来, 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

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

虽然现代的高质量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 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 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

这些反应, 统称为“酸水解”, “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 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⑧据说 , 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 销量很好, 卖到断货, 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 古往今来仍未改变。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恒之莲——长生草①长生草是多肉植物中的一种,在分类学上属于景天科,长生草属。

它曾是被忽略的草根阶层,给人摆不上台面的印象。

但是,现在它的魅力越来越大,形象越发高大上,已然成为美化环境的生力军。

②长生草的形态特征与它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长生草原本生活在欧洲中南部的高山上,那里到处都是贫瘠的碎石,山高风大。

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它的叶片肥厚多汁,储存了宝贵的水和营养。

叶片轮生,每株8到18枚,排列紧密。

整个花株的形态与盛开的莲花相似。

它的花是是粉色系、呈星形。

它通常侧芽繁殖,有的也通过叶心分裂繁殖。

欧洲人见到这种花朵一样的植物冬天也不凋落,而且繁殖得越来越多,认为它可以永生。

于是取名长生草。

③长生草的进化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

那时欧洲百姓开始把长生草从野外带回家园,用它来美化环境。

他们将长生草从石缝中拔下来,粗暴地扔到屋顶上,顽强的长生草就把根扎在在瓦片间,长出一座空中花园。

后来园艺家们也关注到这种神奇植物,通过近百年的杂交培育,目前已有400多个园艺品种。

除蓝色之外,彩虹中的其他颜色都能在长生草中见到,长生草的家族可谓异彩纷呈!中国早就引进了长生草,但仅限于极少的几个品种。

近两年,更多的多肉玩家赴欧洲考察,拍回长生草的各种照片,于是长生草圈粉无数,各种新鲜的园艺品种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走进寻常百姓家。

④那么如何养好长生草?⑤长生草在野外是生长在石缝中的,所以它的根喜欢透气。

栽培时最好用泥炭、椰土、珍珠岩、剩的蜂窝煤烧碎渣等充分混合的土,这样的土透气透水。

南方潮湿,所以大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北方干燥,则小颗粒的比例要多一点。

⑥长生草的家乡没有大树遮阳,它只能全天暴露在阳光下,又饱受寒风阵阵。

家庭栽培时,春季秋冬这三个季节最好把花盆放在有阳光的窗台上,保证长时间日照。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生草会呈现出最美的颜色。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最精的宇宙,最好的地球“我快没电了,天色渐暗。

”2018年6月,一场火星尘暴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收到了来自“机遇”号火星探测车的信息。

随后,它与地球失去了联系。

“机遇”号原本设计工作90天,但它带着人类的期盼,独自在遥远的火星辛劳了14年——它是21世纪初火星探测的双子星之一、“子午线平原”的主人、太陽系第一深的陨石坑“维多利亚”的客人、“火星马拉松”的首个完成者、“奋进”陨石坑的征服者……如果换作人,那该是怎样孤独而英勇的一生。

当时,NASA给“机遇”号回复了一首美国经典蓝调《再见,后会有期》。

歌里唱着:“我们将再次见面/在夏日让人愉快的每一天/去经历明亮鲜艳的一切/……/当夜晚渐渐来临/我看着那月亮/然后我们将再次见面。

”而下一次见面,或许是在下一个14年。

2018年8月,NASA宣称要用195亿美元在2033年将人类送上火星。

但这将是一次有去无回的单程之旅——先不说火星上是否存在不明的危险,抵达火星需要200天左右,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提供大规模的物资运输,也就无法解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

不只是火星,太阳系的其他星球也不友好。

在月球上,一个穿着宇航服的人只能存活7小时,之后会因氧气不足而死亡;在温度介于零下170℃至430℃的水星,人大约只能支撑2分钟;在超高压强的其他星球如天王星、海王星和土星,人一秒钟都活不了。

也就是说,当人类最终冲出地球,首先面临的就是死亡这道铁壁,如科幻作家刘慈欣在《流浪地球》中所说:“这墙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就算解决了在宇宙中的生存难题,人类也可能最终只得到一个“最糟的宇宙”。

《三体》系列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认为,如果宇宙中有任何文明暴露自己的存在,它将很快被消灭,所以宇宙一片寂静。

这个结论被中国读者称为“黑暗森林猜想”。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泥土的歌唱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

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

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

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

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题练习(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新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 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月球背面长啥样?①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人类心中的梦想之境。

思乡的情怀、探索的欲望,都交织在一汪皎洁的白月光中。

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加上被地球潮汐锁定,地球强大的引力让月球总是一面朝向地球,所以人类在地球上只能凭肉眼看见月球的正面,背面则看不见。

因此月球背面对于人类而言,更是“秘境中的秘境”,有许多未知等待着解答。

②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西昌出发,向遥远的月球飞去,世界瞩目、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月球背面到底是啥样,嫦娥四号将第一次a________它。

③古人观月,并非完全看不到月球背面。

月球存在着“天秤动”,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

因此,至少有10%至20%的月球背面的边缘地带可以从地球上看到,比如一个跨越100千米的撞击盆地东海。

④1959年10月7日,苏联“月球三号”探测器传回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后,月球背面的“真容”就第一次被揭开了。

依照这些珍贵的照片资料,苏联在1960年11月出版了第一份月球背面地图,一年之后,又制作了第一个月球仪,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月球背面的初步特征。

1965年7月20日,苏联“探测器三号”传送回了25张画质更好的月球背面照片,分辨率比“月球三号”高了许多,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月球背面有一条长数百千米的链状陨石坑。

1967年,苏联根据这批照片出版了包含4000个新发现的月球背面地形目录的地图,同年发布了第一份比例为1:500000完整的月面图和修订后完整的比例为1:1000000月球仪,月球95%的表面都在上面b________了出来。

⑤人类首次与月背面对面是在1968年,“阿波罗八号”在进行载人登月任务试验的时候,由宇航员威廉·安德斯看到的。

他描述说,“月球背面看起来像我在孩提时玩过一段时间的沙堆,它们全都被翻起来,没有边界,到处是一些碰撞痕和坑洞”。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玉米棒里的超强益生元①大家都听说过木糖醇,因为这种物质常用于无糖口香糖、无糖饼干等食品中,但是说起低聚木糖,也许你就不太熟悉了。

低聚木糖由2~7个木糖分子连接而成,其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

由于它具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因而在国内外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广泛使用。

你知道吗,其实低聚糖是来自废料中的宝贝。

变废为宝的天赐之物②植物的细胞壁里有一种名为木聚糖的物质,通过高压蒸煮或蒸汽处理将这种聚糖提取出来,然后用从细菌中提取出的木聚糖酶降解,便可以得到低聚木糖。

生产低聚木糖的技术最早是日本人发明的,中国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才起步,但现在的产量早已超过日本。

③很多植物原料都能用来生产低聚木糖,比如玉米芯、甘蔗渣、棉籽壳、麦麸、麦秆、稻草、稻壳、树皮等,可以说是变废为宝。

目前,低聚木糖是国家批准的“新食品原料”,除了婴幼儿食品外,在其他食品中都可以使用,每天的食用量不超过3克即可。

不过,用于食品中的低聚木糖必须以小麦秸秆和玉米芯为原料。

④低聚木糖对于食品工业来说真是天赐之物,它和其他的糖或低聚糖相比,最大的优势是稳定性很好。

低聚木糖在pH值2~8的范围内很稳定,而几乎所有食品的酸碱度范围均在此之内,包括酸奶、碳酸饮料等酸性食品。

它还能承受121℃高温(相当于高压锅的温度)处理1小时以上,因此可以用于高温灭菌食品和烤烤食品。

肠道和口腔健康好帮手⑤低聚木糖最大的特点是能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因此是典型的益生元,其增殖效果比低聚异麦茅糖、低聚果糖强20倍。

同时,它只需要很少的用量就可以起作用。

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口服0.7克低聚木糖,两周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比例可以从8%增加到18%,三周后双歧杆菌的比例可增至20%。

⑥除了帮助益生菌生长,它还能选择性地抑制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病原菌生长,具备双向调节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①鲨鱼是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也是食肉类的凶猛鱼类,号称“海中狼”。

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

听到这些,你是否感到十分惊讶呢?②原来,在海洋系统中,许多小鱼都有着较大的眼睛和有力的尾鳍,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并快速躲避鲨鱼的攻击与吞食。

尤其在鲨鱼出没捕食的低光环境下更是如此:一定尺寸的尾鳍可以保证鱼类突然加速游动,以此来远离鲨鱼的追捕。

但是,在2018年1月,西澳大利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由于人类对鲨鱼的大量猎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鲨鱼数量的减少,使得其他鱼类的生存得到了暂时的和平安稳,导致它们的形态也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眼睛变小,尾鳍变小。

因此,鲨鱼就成了海洋系统里的“整容师”。

③研究人员对澳大利亚西北海域罗利沙洲和斯科特礁两个珊瑚礁系统中7种不同的鱼类专门进行了对比分析。

这两个珊瑚礁有着相似的自然环境,但不同的是,罗利沙洲禁止捕鱼,鲨鱼数量比较稳定,而斯科特礁允许对鲨鱼进行商业捕捞,且已经持续了一百多年。

研究人员分别在两个珊瑚礁海域进行了采样捕捞,并测量出了所捕捞鱼的体长、体宽、眼部和尾鳍大小。

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鳍尺寸小40%。

④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鯊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

⑤首先,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那些体弱多病,基因突变导致畸形的鱼,就不会及时被消灭,进化过程中的优胜劣汰也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

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⑥其次,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因为,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它可以通过清理腐烂的大型海洋动物尸体,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

⑦由此看来,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称它为海洋系统的“整容师”一点儿也不为过。

(选自《知识窗》,2018年第4期,有删改)(1)为什么说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阅读全文,概括回答。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可是,最近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鰭的尺寸。

________②结果发现,与罗利沙洲的鱼类相比,斯科特礁同种鱼类的眼睛尺寸小46%,尾鲭尺寸小40%。

________(3)第⑥段中划线词语“清道夫”在文中含义是什么?鲨鱼是海洋系统名副其实的“清道夫”。

(4)从本文看,要保持海洋生物种群的健康发展,人类应该怎样做?【答案】(1)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2)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3)清道夫:具有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不要捕杀鲨鱼。

【解析】【分析】(1)第①段介绍了它被贴上了“整容师”的标签,因为它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第④段介绍了研究人员解释说,人类捕捞鲨鱼使其数量减少,会造成一系列生态后果,小鱼的眼睛及尾鳍尺寸等发生变化仅仅是一个方面,其实,鲨鱼数量的减少还在悄悄地影响着其他海洋生态系统;第⑤段那些没有被吃掉的弱鱼,病鱼就会一直繁殖下去,直到基因退化,这不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对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优化性将是一个致命打击。

第⑥段介绍了,鲨鱼数量的大幅度减少,将使海洋生态环境无法正常维持,水质环境会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以概括出鲨鱼在保持海洋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①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名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②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种群的健康发展;③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所以说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

(2)①把鲨鱼比作“整容师”,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②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

通过斯科特礁和罗利沙洲的比较和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鲨鱼对海洋中许多鱼的眼睛和尾鳍尺寸的影响。

(3)分析可知,“清道夫”原指清扫马路的工人,文中用这一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鲨鱼清扫海洋腐烂大型动物尸体,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4)鲨鱼是海洋系统的“整容师”,是“清道夫”,它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它可以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所以,我们人类应该保护鲨鱼,不要滥杀。

故答案为:⑴可以改变海洋中很多鱼的眼睛和尾鳍的尺寸;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有利于种群的健康发展;净化海洋生态环境,改善水质。

⑵① 打比方;② 作比较、列数字⑶清道夫:具有净化海洋环境的作用。

⑷不要捕杀鲨鱼。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

⑵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用: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⑶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文语言特色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抓住生动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生动来分析即可。

⑷本题考查献计献策能力,注意结合文章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九旬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为发明“光镊技术”,获得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很多科研界人士甚至压根没听说过“光镊”这种技术。

“光镊”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人建立概念。

今天,我们就先试着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能够以光的力量来操纵细胞的诺贝尔奖成就。

“光镊”诞生的发想——光之力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激光束流相关的产生、控制技术的进展,利用光来操作微小物体的“光镊”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阿瑟·阿什金教授曾在贝尔实验室和朗讯科技公司任职,他很早就开始进行光操控微粒的研究工作,并最终于1986年公开了他的第一代“光镊”。

大家都知道光可以协助动物产生视觉,可以为植物提供能量来源,可以加热物体,但是对“光的力学领域”可能并不熟悉。

实际上,光镊正是利用了“光的力”(也译为光压、辐射压等等),并诞生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什么是“光的力”?中学物理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谓波粒二象性。

与人体被飞来的棒球击中后产生冲击一样,光的粒子即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强烈的日光或者探照灯击倒在地呢?这是因为,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所以说能用肉身感受到光压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然而,越是微小的物体,就越容易被微小的力所撼动。

例如,红血球、细菌一类人体细胞或者微生物等等都对光压非常敏感。

来自光的微小压力可以让微小的物体在不受到积压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移动。

光镊是如何让光操控微粒成为可能的具体来说,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

照明光路负责采集成像所需的信号,而控制光路用来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的运动。

控制光路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激光的特性之一就是可以被汇聚到一个十分微小的光斑上,这是普通光源所无法实现的。

对于所要操控的微小物体来说,这种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会形成一个类似“陷阱”的机构(称为三维光学势阱),微粒将会被束缚在其中。

一旦微粒偏离这个“陷阱”中的能量最低点(即位置的稳定点),就会受到指向稳定点的恢复力作用,好像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陷阱”一般。

如果移动聚焦光斑,微粒也会随之移动,因此便能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和操控。

光镊技术早已大显神通光镊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例如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大显身手的时机。

又比如,在环境科学领域,经常会有区分水中数种微小物体的需求,利用光镊可以将各种物质在无损条件下容易地分离,给之后的精密分析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在操控的同时,鉴于激光波长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光镊还可以同时获得大量空间测量数据。

一个有趣的应用实例就是,有研究人员利用光镊测量了驱动蛋白在微管上行走的距离数据,从而推算出驱动蛋白每走一步的能量正好相当于一个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堪称光镊操控性和测量性结合的绝好案例。

________________其实,直到笔者打出“光镊”两个字的时候,搜狗输入法还没有录入这个词组……相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光镊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

光镊技术所代表的一系列微操控技术,的的确确为人类在诸多领域带来了极为便利的工具。

此番斩获诺奖,虽然出乎大多预测所料,却也名副其实。

相信随着诺贝尔奖的颁发,光镊技术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科普风潮。

(1)“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中“一般”能删除吗,为什么?(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获得201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镊”技术,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人完全明白。

B.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以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C.负责采集成像所需信号的是照明光路,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运动的是控制光路,后者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D.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技术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应用的印证。

E.光镊技术虽然是相当陌生的概念,但是它所代表的一系列微操控技术,的的确确为人类在诸多领域带来了极为便利的工具。

【答案】(1)列数字,直观准确地说明了光的压力非常小,所以人感受不到光的压力。

(2)不能删除,因为“一般”意味着有特殊情况,删除“一般”就成了没有例外,与实际情况不符,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要求。

(3)A,D【解析】【分析】⑴从“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这些区间数字看出,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光的压力极小,所以能用肉身感受到光压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