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汇总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探究汇总
教科版五下实验探究题汇总一、实验探究题(共50题;共393分)1.如图:用一支蜡烛当作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转。
当转到③时,北半球阳光是________射,是________季;南半球阳光________射,是________季。
2.在测量一块不规则形状卵石体积的实验中:(1)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水面在同一________上。
(2)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量筒的液面读数分别是________mL、________mL,卵石的体积是________cm3。
(3)如图3所示的方法也能测量出卵石的体积,因为卵石的体积等于________的体积。
3.科学探究小组为了探究“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
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在量筒内倒入200毫升,第二步,将三个钩码连成一串。
(整个实验过程中,三个钩码始终是连成一串的)①用弹簧秤测出三个钧码在空气中的总重力为1.47N;②将最下面的一个钩码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重力,并读出量筒内的水位;③将最下面的两个钩码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重力,并读出量筒内的水位;④将三个钩码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重力,并读出量筒内的水位;⑤完成实验记录单。
(1)请帮助科学探究小组完成试验记录单剩下的空格。
(2)仔细分析实验记录单中的数据,我们知道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了吗?________(填“受到”或“没有受到”)。
我们还知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再挂上一个相同的钩码,并将四个钩码全部浸没在水中,我们可以推测将会受到的浮力大小大约是________N。
(4)液体的性质也会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室常用________仪器来比较液体的轻重。
4.通过科学课的学习,小方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小方先在杯子里倒入石膏糊,撒上几粒豌豆,再倒入一些石糊,将结成块的石膏糊放在温度适宜且通风的实验室内。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汇总(2020新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探究习题汇总(2020新苏教版)1.实验名称:研究脊椎的作用——制作脊椎模型实验步骤:1.在圆纸片中心打孔;2.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将这些线轴和圆纸片穿起来;3.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住;4.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侧倾斜;5.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实验现象:脊椎模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实验结论:脊柱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同时,还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2.实验名称:研究鱼的呼吸——观察水进出鱼身体的情况实验步骤:1.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2.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色液体;3.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滴到鱼嘴前方;4.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实验现象:鱼的口部和鳃盖的交替开闭,红色液体从鱼的口中进入,再从鱼的鳃盖下流出来。
实验结论:水进入鱼的口腔后与鳃丝接触,鳃丝中充满毛细血管,吸收水中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然后由鳃孔排到外面,完成鱼的呼吸。
3.实验名称:研究鸽子的羽毛实验步骤:观察正羽,剪断正羽羽根后观察正羽管,滴水在正羽上,用放大镜观察绒羽。
实验现象:正羽呈扇形排列便于扇动空气,飞行时可以抵挡小雨;剪断正羽羽根后正羽管中间是空的可以减轻羽毛的重量;在正羽上滴水后羽毛防水;用放大镜观察绒羽像棉花一样蓬松,帮助鸽子在飞行时保持体温。
实验结论:鸽子的羽毛在飞行中起到保护和保温的作用。
4.实验名称:研究哺乳动物主要特点:身体表面有毛、胎生、哺乳、恒温、有脊椎。
实验结论:哺乳动物的体温是恒温的,皮毛和脂肪的作用是保温和提供能量。
5.实验名称:体验脂肪的保温作用实验步骤:1.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2.将两只手的食指同时浸入一杯冰水中;3.比较绑有动物油脂的食指和没绑动物油脂的食指的不同感觉。
实验现象:绑有动物油脂的食指不感到冷,没绑动物油脂的食指感到冷。
实验结论: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初三化学实验与探究题大全及标准答案
化学实验与探究汇总与答案1.某化学探究小组准备用碳酸钠溶液与石灰水反应来制取氢氧化钠。
(1)实验过程:①把石灰水加人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再通过操作,得到无色滤液。
③将无色滤液通过操作,得到白色固体。
(2)猜想:得到的白色固体是纯氢氧化钠吗?三位同学分别作出以下猜想:小李:是纯净的氢氧化钠!小强:可能还含有碳酸钠!小陈:也可能含有。
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这瓶熟石灰粉末是否已经变质生成了CaCO3?进行猜想:猜想一:熟石灰全部变成了CaCO3。
猜想二:熟石灰部分变成了CaCO3。
猜想一:熟石灰没有变质。
设计实验:该小组同学对猜想一设计了下列探究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表中相关实①要证明猜想二成立,可参照上述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在步骤②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熟石灰变质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在初中化学我们所学过的物质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例)等具有这样的性质,因此像熟石灰这类物质在实验室应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存。
③称取1.0g上述熟石灰样品,加适量水使之充分溶解,搅拌过滤后,往滤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同时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消耗盐酸溶液7.3g。
求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据估计,每年全世界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产量的十分之一。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取一根约10cm的光亮铁钉放在自来水中,观察A、B、C三处的变化。
几天后,他们会发现处最先出现铁锈,大家结合书本知识知道,铁在空气中生锈实际是铁和、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
(2)一同学联想到家里铜制餐具上有一层绿色物质,认为铜在空气中也会生锈。
他们上网查阅资料,知道这种绿色物质的化学成分为Cu2(OH)2CO3(铜绿)。
初中物理 电学实验题汇总练习-含答案
初中物理模拟考试电学实验汇总测试一.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1.小虎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额定电压为8V的小灯泡的电阻:(1)在图甲中把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改正错误后小虎开始做实验,某一次实验电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电阻大小是Ω(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小虎想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移动。
(填字母“A”或“B“)。
(3)上述实验结束后,小虎添加了一个电流表和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上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A2的示数为,读出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I;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为:P=(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2.小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10Ω、20Ω、30Ω、40Ω、50Ω、60Ω。
(1)小虎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是错误的,请在图乙中将这根线打上“×”,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连接正确后,先用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断开开关,不更换或移动其他元件,仅将10Ω的定值电阻直接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然后再闭合开关。
此时应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
(3)利用现有器材,其他条件不改变,小虎最多能做次实验,如果题干中6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至少是V。
(4)小虎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丁所示的图象,可得出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是。
3.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新铅蓄电池申联,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实验中某同学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如果此时闭合开关,会造成的后果是;(2)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他的下一步操作应该是;(3)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实验一:魔法饮料材料:透明杯、水、溶液A(酸性溶液)、溶液B(碱性溶液)、红、蓝、黄三种食用色素实验步骤:1. 在透明杯中倒入一杯水。
2. 将红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3. 将蓝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4. 将黄色食用色素滴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颜色变化。
5. 分别将溶液A和溶液B滴入不同的杯中,观察颜色变化。
参考答案:1. 当加入红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红色。
2. 当加入蓝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蓝色。
3. 当加入黄色食用色素时,水的颜色变为黄色。
4. 当将溶液A滴入杯中时,若溶液A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A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5. 当将溶液B滴入杯中时,若溶液B为碱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不变;若溶液B为酸性溶液,则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实验二:水的沸点材料:温度计、烧杯、火源、水实验步骤:1. 将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2. 将温度计插入水中。
3. 将烧杯放置在火源上,用火加热水。
4. 在水受热的过程中,观察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参考答案:1. 当水开始受热时,温度会逐渐上升。
2. 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
3. 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水完全蒸发。
4. 实验结果表明,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
实验三:电流的传导材料:电池、导线、小灯泡、图钉、纸夹实验步骤:1. 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
2. 在导线的末端连接小灯泡。
3. 用图钉将另一端的导线固定在纸夹上。
4. 等待片刻,观察小灯泡是否亮起。
参考答案:1. 当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被导线连接后,电流开始传导。
2. 如果小灯泡亮起,则说明电流成功通过导线传导到小灯泡,小灯泡发出光亮。
3. 如果小灯泡不亮或闪烁,说明电流无法正常传导,可能是导线接触不良或电池电量不足所致。
通过以上的实验题目与参考答案,我们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科学实验探究题汇总(有答案)
23、(5分)小明的妈妈想买一件毛衣,她没有找到关于毛衣品质的标签,她想知道毛衣是纯羊毛的还是腈纶的,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她鉴别。
24、(6分)在某高速公路工程中,需要移动一株千年古樟。
施工人员先将古樟的枝叶作了修剪,再在其四周深挖,使古樟连根带土,宛如一个长方体的大“花盆”被挖起(如右上图)。
然后施工人员在其下铺上平行轨道,并用4个千斤顶将古樟沿直线轨道缓慢滑动了35米。
在平移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少摩擦?请举两例。
.25、(6分)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4/5。
请试用这样的推理方法:“如果氧气有颜色,那么空气就会有颜色;而空气是无色的,所以推测氧气是无色的。
”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对氮气物理性质进行推测,填写下表:26、(3分)目前我国火车的最高速度为140千米/时,上海地铁列车的最高速度为25米/秒,两者相比,前者速度较___________。
8、27、(8分)下面的月相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图中月相的名称分别是A ;B ;C ;D 。
(2)后半夜在东南方天空可见的月相是,通宵可见的月相是,前半夜在西南方天空可见的月相是,月初几天出现在西南方夜空的月相是。
28、(3分)在充满CO2的软塑料瓶内,迅速倒入适量水,立即塞上瓶塞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被压扁了。
请你分析软塑料瓶被压扁的原因:。
29、(6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实心正方体,边长a为10厘米,质量m为5千克。
在大小为10牛顿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在时间t为5秒钟内,匀速向右移动路程s为6米。
请你利用上述数据,结合示例格式,任意选择至少三个未知量,填写下表(答案越多越好,答对一个即可得2分,答错不扣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为6分)。
(g=10牛/千克)30、(5分)取一个大纸盒,在纸盒底层放一层湿土,以纸盒的中线为界,一侧盖上不透光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
这样纸盒就可形成明暗两种环境。
在纸盒中放入20只鼠妇(一种小动物)。
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
一、斜面测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3、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目的: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4、影响结果:①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偏小,结果偏大。
②从下落点开始计时,否则测量的时间偏小,结果偏大例题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给你的器材有:米尺、皮尺、天平、量筒、秒表,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_.(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二、转换法探究声音特性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声音音调越高1、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而产生.(2)若增大拨动塑料尺的力度,会发现,会听到可以得到结论:(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发生改变.(4)除了这个实验,还可以通过利用乒乓球和音叉来探究声音的相关规律。
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起,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把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 三、熔化与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图像,晶体的熔化图像(ABCD段)和晶体的凝固图像(DEFG)AB:固态(吸热升温), BC:固液共存(熔化过程,温度不变,继续吸热)CD:液态(吸热升温), DE:液态(放热降温)EF:固液共存(凝固过程,温度不变,继续放热), FG:固态(放热降温)温度计的读数该图说明:①该物质是晶体。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1.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 和B ,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关系;(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关系;(3)移去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2.图12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有3mm 厚和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_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
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 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探究题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实验1、在“测定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1)物体运动的路程用 刻度尺 测量(注意事项路程数据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即便是整数)。
运动时间用 停表 测量,这个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小 (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会长些,目的是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减小误差。
(3)实验中测量得的数据:斜面全长1m ,通过全路程的时间为18s ,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10s ,那么小车运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5_cm/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6.3__cm/s ,整个路程平均速度是__5.6___cm/s (保留一位小数)。
(4)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 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大小:V 下半>V 全>V 上半(5)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倾角越大,小车的平均速度越大。
(均选填大或小)2、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振动__产生的.(2)用不同的力拨动塑料尺,改变了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__响度__改变.(3)用相同的力,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音调__发生改变.塑料尺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补充:①弦乐器:弦越短,音调越高;弦越细,音调越高;弦越紧,音调越高②管乐器(吹奏类):空气柱短,音调高;空气柱长,音调低。
③吹瓶子(瓶中有水)和向暖壶倒水:水少,即空气柱长,音调低;水多,即空气柱短,音调高;④编钟越小,音调越高,编钟越大,音调越低)3、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 小球被弹开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转换法 (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将发生的变化: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__听到的声音响度增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增大 。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一)常规实验
1.观察不同条件对某种化学反应的影响;
2.研究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
3.种植植物,测量CO2的含量;
4.研究电离平衡;
5.API溶液的常量分析;
6.碳烤烟的分类;
7.研究水的性质;
8.金属的元素分析;
9.混合物的分离;
10.观察分子间覆盖的程度;
11.以杯子加热某些物质;
12.通过蒸发或粉碎处理物质;(二)折射实验
1.测量折射率;
2.应用折射,确定钠灯的波长;
3.求出折射角;
4.通过折射率确定试剂浓度;
5.利用折射来确定物质成分;
6.测量凹凸镜的折射率;
7.测量不同材料的折射率;
(三)反应实验
1.观察某些反应是否满足催化条件;
2.观察某种反应温度会影响反应率;
3.研究某些反应物的量;
4.调节pH值影响反应的进行;
5.观察混合反应的变化;
6.旋光性的反应;
7.通过反应分离物质;
8.催化剂的选择;
9.地塞米松的灭菌;
10.测量反应的转化率;
11.观察扩散反应的进行;
12.氟化物的沉淀反应。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参考答案1.实验探究题(1) 0.5 (2)正比(3)不同的(4)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2.实验探究题(1)D C A B (2)26.4 (3)12 2.2×103(4)偏小3.实验探究题(1) 左(2) 26.4 (3) 12 2.2×1034.实验探究题(1)A E H ;C F ;BG ;D;(2)前(3)车行驶不了;刹不了车;车把抓不住;车子不能组装等5.探究题③①④②①分度值②轴线垂直③量程④零点6探究题指针指在刻度尺上的位置与溢水杯杯口齐平缩短恢复到原来位置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7.(1)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①②③或①②④在同种液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2)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①③⑤或①④⑤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3)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深度的关系①③④锦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锦没深度无关(以上三个因素任选其一即可)8.实验探究题略9.实验探究题二力平衡拉力弹簧的伸长匀速直线10.实验探究题速度木板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小车将沿直线一直运动下去11.探究设计题略12.实验探究题光滑相等木块转动平衡力13.实验探究题略14.实验探究题(1) 175.6g (2) 70cm3(3) 2.51×103kg/m3偏小(4)略15.实验探究题(1)略 (2)1、2(3)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16.实验探究题略17.实验探究题略。
八年级下学期实验题复习(光华)郑彦飞
《八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汇总》班级:姓名:一、科学探究: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1、在这个实验中,每次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 ,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观察 .影响滑块前进距离的因素这个实验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现象:若表面越光滑,则滑块所受摩擦力越小,前进距离,速度减小的越慢。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若表面光滑到摩擦力为0滑块会怎样分析推理的结果,能得到结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会。
上述实验证明__________(选填伽利略或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后来,_____国物理学家________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二、惯性现象实验:1、a拿一个小纸条放在桌边上,在纸条上压一个立着放的钢笔帽,将纸条迅速抽出,钢笔帽可以不倒.请解释当纸条抽出时,笔帽为什么不倒?钢笔帽是的.当纸条迅速抽出时,由于笔帽具有还要保持状态,所以笔帽不倒.三、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四、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小丽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两个线端挂上相同的钩码,观察卡片在什么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1) 在纸片处于平衡状态后,小丽用剪刀将纸片一剪两半,砝码和半张纸片会向两侧掉去.这样做是为了探究2)如图,在纸片处于平衡状态后,小丽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却不能保持平衡.这样做说明。
3)事实上,小丽的实验并不是非常严谨的,因为小卡片本身还有重力.请提出改进的方法 .五、天平的使用1.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和称量时步骤有如下几项:A.调节天平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B.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C.将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处D.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右盘,进行称量以上有错误的步骤是____,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后合理的顺序是:2.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图6-3所示情况,他应向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6-3所示情况,他应 .六、量筒的使用1.量筒和量杯是直接测量的工具。
八年级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题汇总详解(共45页)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探究题)1.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填序号)A.28cmB.18cmC.8cm(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调节;(3)若步骤(2)中未调节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丙图中的(填序号).2.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填“左”或“右”)移动.3.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选填“大“、“小”).4.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光具座上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和光屏.(2)蜡烛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为cm.(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cm刻度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小华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向调整蜡烛.(选填“上”或“下”).5.完成下列两个实验探究:(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杨同学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至适当位置,光屏上将会呈现一个倒立、(选填“缩小”、“放大”或“不变”)的实像,如图1所示,此时的像距为cm.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了这样的成像规律.(2)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2甲所示,为℃;小宇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或“下”);(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点时(选填“A”、“B”、“C”或“D”);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所示.(1)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选填“左“或“右”)移动.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80cm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5cm,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5cm,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先将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水平线上,然后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再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才有可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3cm 处,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以推断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该范围的最大值小于cm.10.小华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按如图调整完毕,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烛焰清晰的像.(1)保持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小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填选项前的字母)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C.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D.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光屏上也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根据这种成像原理设计的.11.某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光屏和蜡烛分别在凸透镜两侧.(1)当蜡烛移到20cm处时,移动光屏到80cm处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凸透镜位置不变,又将蜡烛从20cm处移到10cm处时,光屏上要成清晰的像,光屏应从80cm处向(填”左“或”右“)移动,则所成的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是.1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测出透镜的焦距,做了如甲图所示实验,则透镜的焦距为cm.(2)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各元件位置如图乙所示,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3)在乙图中,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成像情况符合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3.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并推算出焦距为厘米.(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14.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为10.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需要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在,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当蜡烛与凸透镜位置如图时,成倒立、(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15.小明利用光具座、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20cm)、光屏、蜡烛、火柴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将其中一个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焦距为cm的凸透镜;(2)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向蜡烛,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实像;(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像(选填“上”或“下”)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序号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像的特点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4 6.0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况.17.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18.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发现像高与焦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高的发光体作为光源,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焦距f/cm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1 f135 14 5 22 30 15 5 2.53 20 20 5 54 15 A 5 B5 5 306 5 16 15 7.5 5 2.57 10 10 5 58 6 30 5 25分析表中数据可知:(1)焦距f1为cm,表格中A处数据应为cm.(2)物距u、相距v、物高l、像高h之间的具体关系为:=(用字母表示),表格中B处数据应为cm.1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选用蜡烛、凸透镜(焦距f=10cm),光屏、光具座和火柴等器材.(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三者的中心大致在上.(2)当物距在10cm<u<20cm时,像距的范围是cm,此时光屏上呈现(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物距、像距可用上的刻度尺测量.(3)如果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4)当物距u′<10cm时,我们才能观察到蜡烛的虚像.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浙江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实验题汇总(含答案解析)
浙江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实验题汇总(含答案解析)一.实验探究题(共16小题)1.(2019•惠来县一模)小明利用空易拉罐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易拉罐中注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灯对易拉罐进行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将罐口堵住,撤去酒精灯,让易拉罐冷却,观察到易拉罐变瘪了,这一现象说明了的存在。
(2)如图乙所示,用易拉罐制作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在塑料薄膜上能看到窗外景物(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像形成的原理是光的。
(3)如图丙所示,用嘴对着横放的易拉罐侧面和竖放的易拉罐底部轻吹,横放的更容易运动起来,说明了。
(4)如图丁所示,将两个易拉罐平行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为了能让两易拉罐间距离增大,可用吸管按图中箭头(选填“A“或“B“)所示的方向用力吹气。
(5)如图戊所示,用塑料薄膜摩擦过的塑料管靠近易拉罐,易拉罐(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吸引。
2.(2019春•大庆期中)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粗测大气压强的值,如图所示:(1)图甲注射器的最大可读容积为,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发现要拨出活塞很费力,这是因为的作用。
(2)实验时先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的底端,当筒内空气全部排尽时,筒内(填“有”或“无”)大气压。
(3)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按图乙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到F=28N时,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已知活塞的面积是S=2.8×10﹣4m2,则可求出大气压强是p=Pa。
(4)实验时若筒内空气没有排尽,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若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的摩擦力较大,将导致测得的大气压值。
(均填“偏大”“偏小”“不变”)3.(2016春•靖江市期末)小明利用最大刻度值标有2.5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值进行估测。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类型汇总(含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类型汇总(含答案)1.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
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2 + H2O = HCl + HClO。
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猜想】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猜想2:是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的;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猜想1: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结论】综合分析:氯水中的(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氯水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答案:【猜想】Cl2【实验探究】③把品红试纸伸入到盐酸中【结论】HClO【反思】(1)+1 (2)AgNO3+HCl=AgCl↓+HNO3(3)先变红色后褪色2.某实验小组对实验室中A、B、C、D四瓶无色溶液进行鉴别,它们分别是硫酸钠、稀硫酸、澄清石灰水、四种物质的一种。
可供使用的实验用品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紫色石蕊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溶液、玻璃棒、试管、胶头滴管。
请利用提供的【发现问题】做完实验②后,该小组在网上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进行检验SO42-时,亚硫酸根离子(SO32-)的存在干扰了SO42-的检验。
如往亚硫酸钠(Na2SO3)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后有沉淀生成,再加足量的稀硝酸酸依然有白色沉淀。
【提出问题】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根离子(SO42-)与亚硫酸根离子(SO32-)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如何检验?【查阅资料】亚硫酸钡(Ba2SO3)是无色晶体或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在水中是白色沉淀。
中性或碱性条件下NO3-不能和SO32-反应,但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和H+反应相遇时(HNO3)具有强氧化性,易把SO32-氧化生成SO42-。
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汇总实验专项练习
【解析】
【分析】同样多的材料,做成空心的管状比做成实心的棒状要粗的多,而且任何方向的抗弯曲力都相同,即重量轻、强度高。管状的手臂骨、腿骨,植物的杆、茎,钢管都是应用了这个原理。
【详解】实验步骤:
(2)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圆筒结构的性能,所以唯一的变量是形状,其他条件比如都要木块、两组木块间的距离都要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实验过程及结论:(1)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C)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往水桶中加入冰块后,发现桶的外壁上出现了小水珠。通过探究得知: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C)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2)在温度降到0°C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在第一个实验基础上,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温度,发现桶的外壁出现了白色冰晶。通过探究得知:温度下降到0C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
实验注意:
1.不使用石棉网加热;
2.番茄酱要适当稀释;
3.土豆泥挖的洞要到达盒底;
4.封“火山口”的土豆泥要薄。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加热后,番茄酱像岩浆一样有外溢现象。实验结论: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答案】①.土豆泥②.番茄酱③.土豆泥④.岩浆⑤.地壳⑥.溢出⑦.越高⑧.上⑨.地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题1.测一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原因是 .(3)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分别是、。
(4)一同学首先测出图中的距离s后,再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C点所需时间t,则上述测量中,的测量有误,原因是 .(5)实验时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mm,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是路程cm 和平均速度为m/s.(3)小球在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饭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
(5)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6)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8)点燃A蜡烛,如果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B蜡烛都无法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你推断其原因是。
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过程如图甲所示,水在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1)图甲中操作的错误是;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2)由图乙可知水的沸点是℃;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选填字母标号)。
(4)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
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5)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5.小聪在“探究晶体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下表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装置图和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4 -2 0 0 0 0 1 2(1)实验时,将装有晶体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和 .(2)该晶体的熔点是℃,熔化时间大约是 min,该晶体是 .(3)小聪从数据中还发现:该物质在开始2 min比最后2 min 升温快,这是由于它在固态时的吸热能力比液态时的吸热能力 (选填“强”或“弱”)造成的.(4)该物质完全熔化后停止加热,此后,物质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热量,熔化和凝固的两个过程中,该物质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是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的.6.小明同学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一个可折转的光屏。
(1)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判断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
(2)实验时,光屏应与下方的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放置。
(3)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 _________ 入射角.(4)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0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 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5)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 沿F0射到O 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中光路是 。
6.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1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
(2)他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把点燃的蜡烛和光屏分别放置在透镜的两侧,但他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烛焰的像。
其原因可能是 。
(2分)(写出一个即可) (3)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
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________(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
(5)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 的(选填“完整”或“不完整”),且亮度变暗.(6)蜡烛在15cm 刻度线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光屏上有 、 的 像。
(7)如果物距为8 cm ,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 像(选填“虚”或“实”),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 .(8)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若在凸透镜前加一近视眼镜,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 (选填“向左移动”, “向右移动”或“位置不变”), 因为近视镜片对光有 作用。
7.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
如图所示(甲)所示它将自己戴的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
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
试验次数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⑴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 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 __图。
(选填“A”、“B”、“C”、“D”)⑵若在图中(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
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B.靠镜透镜C.远离透镜8.小丽同学为了测量家中的食用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如图所示(1)把天平放在_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醋的总质量m1;B.将待测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醋的总质量m2;C.将烧杯中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醋的体积V;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图乙可知醋的体积为_______cm3,醋的密度是_______g/cm3 =_______㎏/m3。
9.小军利用天平、水和烧杯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请将他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标尺上的游码移到处,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g。
(3)如图乙所示: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小石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b.取出小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3g;c.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标记处,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83g;d.计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cm3。
(4)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 g/cm3。
10.如图为小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的实验装置,除○2是盐水之外,其他装的都是水。
(1)小明首先用手指按了按探头的橡皮膜,发现U型管内液柱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2)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选填“大”或“小”).小明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选填“相平”或“不相平”).(3)(2)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原因是。
(4)小明是通过观察来判断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变化的.(5)比较○1○2两幅图可得出结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比较○3○4○5,可以得出;比较○5○6,可以得出。
1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1)同学们是通过观察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2)(2)观察比较图甲、乙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比较乙、丙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4)(4)在物理学中,用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12.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甲、乙、丙三次实验.让铁球从同一斜面上某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铁球与纸盒在水平面上共同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来比较铁球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的.此实验中采用这的研究方法是.(2)选用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要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应选用___ ___两图;实验中应保证___ ___相S 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 _ ____.(4)若水平面绝对光滑,铁球将做_ _____运动.(5)小丽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纸盒、小球最终都停下来了,所以他们的机械能最终都消失了。
你认为小丽的观点是 的,理由是 。
13.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1)实验步骤C 和D 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 的关系,步骤B 和 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浮,步骤A 和 可以 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 排;比较F 浮与G 排,可以得到浮力 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随浸入深 度h 变化的关系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 ①物块浸没前, ,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 无关.14.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线不要交叉),要求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阻值增大。
(2)某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左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数,但示数均不发生变化。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
(3)排除故障后他们首先把5 电阻接入电路进行实验,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则电阻R 两端的电压是 V ;然后他们依次换用10Ω、15Ω的电阻继续研究,则两次实验相同的操作要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