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恒星503所亮相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
航天一院:航天智能创新引领产业变革
文/本刊记者张克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位于北京丰台区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称航天一院)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因此被称作中国航天的摇篮。
其研制包括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在内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闪亮名片。
2016年6月25H,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成功首飞,在搭乘这枚火箭飞天的“乘客”中,有一位"高手”,在太空完成了我国首次“太空垃圾”清理技术演示试验——空间碎片主动清除。
机器人引领技术潮流、改变某个行业的发展方向。
十多年前,中国的制造企业中,很少能看到机器人的身影,而在今天,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八所研制的“6自由度空间机械臂”,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空间机械臂”,弓I起国内外巨大关注。
记者了解到,十八所(含八一一厂)是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制单位和中国航天伺服专业技术中心,已有50多年发展历史。
2000年5月28B,根据国防科技工业战略结构调整总体要求,原十八所和国营八一一厂合并重组成为现在的航天一院十八所。
十八所是航天伺服产品主要设计生产配套单位,开发了40多种伺服机构产品,400多种各类单机产品,伺服产品专业研发和生产配套体系齐全。
拥有机械、流体、控制、电力电子、嵌入式系统、火工品、测控、精密检测与测量、精密机加等专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
参与完成180多次国家各类重大发射2019年第3期丨中国科技财富“空间机器人指的是用于代替或协助人类在太空中进行科学试验、出舱操作、空间探测等活动的特种应用服务机器人。
相对于地球内,太空环境非常恶劣,充满不确定性,人类宇航员在空间活动面临危险,而研发功能强大、操作灵活、具备高度智能的空间机器人协助人类探索太空,是助推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技术领域。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负责人王燕波向记者介绍说。
据王燕波介绍,“十八所研制的'空间机械臂’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空间机器人,虽然看起来只臂,fi®它要就的很不一般。
508所介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五○八所成立于1958 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
研究所集研究、设计、生产、试验于一体,以郭永怀院士、杨南生院士、王希季院士和林华宝院士为杰出代表的历代航天人,致力于空间光学遥感、航天器回收着陆、航天器复合材料成型与航天器火工装置四大专业的探索与研究,获得重要科技成果300 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多项。
研究所具有飞行器设计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飞行器设计、光学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生导师7 人,硕士生导师34 人。
现有职工近千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人员150 余人。
研究所拥有我国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的最高水平,引导着国内空间光学遥感器领域多项前沿技术的发展,成功研制58 台(套)可见光和红外遥感器,分别装备与返回式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等应用卫星,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和国土普查、资源开发等各个领域,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研究所是我国唯一从事航天器回收着陆技术研究的单位,完成了武器数据舱、返回式卫星等30 多种型号回收系统的研制,完成了七艘“神舟”飞船的回收着陆分系统研制任务,回收成功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研究所研制的各类航天器复合材料结构件和火工装置也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类航天器的武器装备。
研究所以航天科技为依托,相继开发出TVC 防火板、奇盾牌系列防护产品等民用产品,培育了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8月21日,是我国最早从事空间技术研究单位之一。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杨南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希季、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华宝都曾担任研究所领导工作。
著名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现担任研究所高级技术顾问。
研究所集研究、设计、试验和试制于一体,拥有航天器回收、光学遥感、复合材料结构、火工装置四大专业,技术装备精良,科研实力雄厚。
四十年来,研究所在探空火箭及上述四大专业技术领域取得200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其中两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O五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O五研究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第八O五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是航天上海运载火箭研制总体设计单位,同时也是航天上海基地载人飞船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的抓总研制单位,主要从事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工程、应用卫星和月面巡视探测器的研究与设计。
我所先后研制成功多种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了我国第一次“一箭三星”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发射、第一次国外卫星发射等,研制的长征四号乙是我国目前发射极地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
我所还承担了“神舟”系列飞船推进舱、对接机构系统及结构、机构的研制和载人航天工程后续任务,为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做出了重要贡献;承接了我国新型卫星太阳电池阵、驱动、扫描和展开机构的研制以及月面巡视探测器结构、机构和移动系统等多项研制工作。
优秀的业绩有赖于一支业务素质过硬、技术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并具有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的优厚实力。
全所现有职工470余人,其中研究员19人,高级工程师113人,副总设计师、副总工程师4人,各型号正、副主任设计师(质量师、工艺师、检验师)8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9人,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近全所职工的50%。
我所将紧紧围绕航天发展方向,以增强可持续竞争能力为目标,努力建设和发展一个以航天系统工程总体设计为主体,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应用卫星相关专业协调发展、两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
我所真诚欢迎有志于献身祖国航天事业的优秀毕业生加盟我所,一经录用,我所将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完善的福利及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联系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3805号805所人事处联系人:人事处刘小姐宋先生邮政编码:201108电话(TEL):(021)传真(FAX):(021)E- mail:(转人事处)2009年应届毕业生职位招聘信息序号使用岗位需求专业学历招聘人数性别工作内容岗位要求1 总体设计飞行器总体设计机械设计硕士 2 男运载火箭总体性能设计熟悉运载火箭总体设计理论与方法,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协调与表达能力。
信息无障碍动态(2020年第9期)
信息无障碍动态(2020年第9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期导读一、部委工作 (1)1.两部门“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1)2.《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对外公示2二、地方进展 (2)1.《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修订起草稿)》公开征求意见 (2)2.深圳市福田区“福务通”政务App无障碍优化完成 (3)3.《信息无障碍发展杭州宣言》发布 (4)三、企业及社会团体行动 (4)1.第十五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杭州举行 (4)2.腾讯与中国联通联合推出面向听障人士的无障碍通信产品——畅听王卡 (6)3.中国互联网协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促进蒙古国信息无障碍示范项目谅解备忘录 (6)4.华为加入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将开展可持续的数字包容计划.. 75.阿里巴巴举办95公益周信息无障碍工作坊宣传无障碍工作的重要意义 (8)6.众多信息无障碍应用亮相2020iFLYTEK A.I.开发者大赛 (9)7.“光明影院”无障碍电影项目落地吉林省 (9)8.爱奇艺联合“光明影院”为视障人群提供无障碍观影服务 (10)一、部委工作1.两部门“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
《意见》提出,信息无障碍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使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
为全面推进我国信息无障碍发展,《意见》聚焦老年人、残疾人、偏远地区居民、文化差异人群等信息无障碍重点受益群体,部署了七大主要任务:加强信息无障碍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推广便利普惠的电信服务、扩大信息无障碍终端产品供给、加快推动互联网无障碍化普及、提升信息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完善信息无障碍规范与标准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信息无障碍发展环境。
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
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目录一、摘要 (2)二、内容概括 (2)三、双模通信终端技术原理 (3)1. 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 (5)2.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概念 (6)四、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 (7)1. 低轨卫星互联网发展现状 (9)2. 低轨卫星互联网的优势与挑战 (10)五、双模通信终端技术 (11)1.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原理 (12)2.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分类 (14)六、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设计 (15)1. 硬件设计 (16)a. 天线设计 (17)b. 信号处理模块 (18)c. 电源管理模块 (20)2. 软件设计 (21)a. 系统软件 (21)b. 应用软件 (23)c. 数据传输协议 (24)七、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实现 (26)1. 系统硬件选型与集成 (27)2. 系统软件开发与调试 (28)3. 系统测试与验证 (28)八、结论与展望 (30)1.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30)2.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32)一、摘要本文档重点探讨了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低轨卫星互联网以其高速度、广覆盖、低延迟的特点在现代通信领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双模通信终端技术作为实现陆基与卫星网络无缝连接的关键,整合地面通信网络与传统卫星通信网络的优势,显著提高了通信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的概念、设计原理、技术难点以及实现方式,同时探讨了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偏远地区通信、应急通信以及全球互联网连接等方面的潜在价值。
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推动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二、内容概括本文档主要围绕“基于低轨卫星互联网的双模通信终端技术”涵盖了该技术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应用前景。
在背景方面,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扩展,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的需求持续提升。
推动民用航空高质量发展,开拓卫星应用新局面——访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明
其次,我国目前已经建成相对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支撑民航应用与发展,而且未来体系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国家“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在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强调,航天强国要有成体系发展空间基础设施的能力,要加快建设随遇接入、高速互联的卫星通信系统,全域感知、全球覆盖的卫星遥感系统,全球链接、按需服务的卫星导航授时服务系统,响应迅速、精确有效的空间维护与服务系统,大幅提升空间基础设施应用与服务水平。
再次,是民航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民航局相继印发《中国民航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实施路线图》(2019)、《中国民航新一代航空宽带通信技术路线图》(2021)、《“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2022)等政策文件,对基于空间基础设施大力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最后,航天与民航的合作与发展已经具有良好基础。
201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与中国民航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在卫星导航与追踪监视、卫星通信、卫星遥感以及智慧机场等方面加强合作,目前在追踪监视、卫星通信等方面已取得了较好成效。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民用运输航空器赋予了追踪监视和自主导航能力《卫星应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请您介绍一下北斗的主要成就和新时代北斗的规划愿景。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北斗三号开通以来,系统运行连续稳定可靠,服务性能世界一流。
北斗三号在轨30颗卫星运行状态良好,星上300余类、数百万个器部件全部国产,性能优异。
实测表明,全球定位精度优于5m,亚太地区性能更好,服务性能全面优于设计指标。
独具特色的国际搜救、全球短报文通信、区域短报文通信、星基增强、地基增强、精密单点定位等六大特色服务,性能优越,真正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SpaceX发展路径及启示
422022年第8期卫星应用专题综述Reviews回补了前期投入;后续分别于2021年6月和2022年1月顺利完成搭载88颗微型卫星(其中85颗来自10个政府和其他商业客户)和105个商业和政府航天器(包括地球观测公司Planet 的44颗卫星)的第二、三次“顺风车”业务。
同时紧抓NASA 鼓励私营企业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机遇,获得太空通信合同7000万美元、航天器相关领域合同68亿美元,并签订2024年启动SPHEREx 太空望远镜项目发射等未来重大科学研究任务,进一步优化了合作模式。
二、发展路径逐步清晰,构建“技术、产业链、投融资”三大核心能力通过二十余年的发展,SpaceX 围绕技术路线优化、产业链协同和投融资模式创新构建形成三大核心优势:注重成熟性、通用性、创新性和官方需求适配性的技术路线不断优化,高效完备、自主可控、持续创新的产业链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融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1.从技术路线看,SpaceX 注重成熟性、通用性、创新性和官方需求适配性一是通过对成熟、通用技术的应用,实现成本控制。
SpaceX 在零部件和设备中大量使用成熟技术,例如主力发动机——灰背隼-1中喷注器是阿波罗登月舱发动机上的同款产品,燃料箱壳体的2195铝锂合金也是成熟材料。
二是在设计和组装之前还充分考虑了部件的重复利用。
80%猎鹰-1火箭的部件设计都基于重复使用原则,同时强调产品通用化,在动力系统选择、箭体设计、导航控制等方面都尽力做到与后续产品通用,避免重复投入。
三是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轻质化卫星、一箭多星、重载火箭、火箭回收、载人飞船等技术均位于世界前列。
四是构建紧密伙伴关系。
SpaceX 紧密对接NASA 等官方需求,开展载人龙飞船逃生系统等专项研发,成为其长达16年的密切合作伙伴。
2.从产业链协同看,SpaceX 具备高效完备、自主可控、持续创新的产业链体系一是产业链条持续优化。
SpaceX 目前已形成集卫星研发制造、火箭发射、地面站建造和卫星运维于一体、相对完备的产业链条,有效避免了庞大的供应链、传统的设计、叠加的外包订单等高成本环节,从根本上降低了实施星链计划的各类成本,并通过“顺风车”业务进一步降低了单次发射成本。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五年增56.5倍 规模居全国前列
围绕重点功能 区 北京加大高新产业项 目投入
据经济 日报 ,面对复杂严峻 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北京市下半年投资将加大对 高端服务业 、高端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 业、
战略性 新兴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等重大项 目的招商力 度 ,同时做好 “ 十个注重”。主要包括 :注重绿色引资 ,注重新增地方
财力 ,注重新增GD P,注重新增本地就业 ,注重设立实体总部企业 ,注重提高投资强度 ,注重提升单位土地产 出,注重 集约 化用地 ,注重加快投 资开 发速 度 ,注重投资 高端 项 目。北京市投资促进局工作也将 围绕促进 引导社会 与民间投资职责 ,围绕 首都重点功 能区和重点产业发展展 开。 据 悉 ,今年 1 月至6 月份 ,北京市投资促 进局共促成6 2 6 个项 目落户北 京 ,同 比增长4 6 . 9 %。促成 大项 目1 1 7 个 ,同 比下降 1 0 %。其 中,促成的外资项 目2 7 0 个中,完成注册项 目1 6 9 个 ,注册资本4 1 . 7 亿美元 ,合同外资1 9 . 5 亿美元 ,同 比下降2 9 . 6 %。
普林 电路股份有 限公司与加拿大F T G科技集 团共 同出资组建 的中环飞 朗 ( 天津 )科技有 限公司上周宣告成立 ,这 家新组 建 的公司致力于航空航天高科技 电路板的设计研 发、生产 制 造及国 内外贸易 。 正是像 中环飞 朗 ( 天津 )科技有限公司这样 的企业不 断 加入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规模不断扩大 。市 经信 委昨天 向记者提供 的数据显示 ,本市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规模从2 0 0 7 年 的4 . 4 亿元增 加到2 叭2 年 的2 5 3 . 0 5 4 7 , 元 ,增 长了5 6 . 5 倍, 产业规模位居 国内前列 。今年上半年 ,天津航 空航天产业实 行器有 限公司 已建成一期产业基地 ,目前可达到年批量生产 中大型无人机系统4 0 架套 ,批量生产小型无 人机 系统 1 0 0 架 套的能力 ,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彩虹 系列无人机 目前 已成功 实现出 口,并受到玻利维亚 、乌克兰、非洲等 国家的广泛关 注 ;超大型航天器总装测试试验中心工程建设 已完成科研楼 和厂房 的全部桩基 工程 。
24733202_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
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部分成员合影矢志奋进,逐梦航天,锻造出一颗颗中国“星”。
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是他们始终坚守的航天“生命线”。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形容,“卫星导航系统就像太空中的灯塔”,构筑灯塔,如攀登险峰,愈高愈险。
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共30颗卫星,西安分院承担其中20颗卫星,以及3颗试验星的有效载荷研制。
2011年10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试验星启动研制。
被誉为导航卫星“心脏”的铷原子钟,在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持续技术攻关下,实现了“长寿命、高精度、小型化、全国产的目标,重量和体积降低近一倍,精度提升一个半数量级,达到600万年误差不超过一秒的精度水平”。
被称之为卫星“大脑”的导航任务处理机,涵盖发射信号、导航任务处理、调动星上任务等功能,也在团队青年奋力攻关下,取得多项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并在某些领域实现由跟跑到领跑技术飞跃。
2015年7月25日,北斗三号两颗试验星,“一箭双星”成功发射,实现世界首次自主完好性监测技术在轨运用,填补国内外空白。
相当于卫星“经络、骨骼”的卫星微波通道,在团队课题组青年攻关下,切实确保北斗三号信号传输精准、稳定、可靠。
如同“眼睛”和“耳朵”的大型可展开天线,也为北斗三号实现全球导航服务夯实基础。
北斗三号一个全新子系统——星导航分系统团队合影铷钟团队合影张立新(左)与设计师讨论卫星舱内技术问题(刘杰/摄)个瞬间,就闪了一下,但我们还是没有放过这个疑点”,最终,通过设计上的调整与优化,确保“不能有任何一点问题”。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第一、第二颗组网卫星“一箭双星”,顺利发射,标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开始。
赵雯雯完成发射场相关测试任务后,便回到西安测控中心。
约一周时间,各项指标均运转正常,赵雯雯感到“特别满足,在轨开通、星间建链成功,我们都特别欣喜,就跟自己的孩子亲手养大一样,终于成功的那一刻,热泪盈眶”。
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催生卫星应用更多场景--航天航空航海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在成都召开
构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催生卫星应用更多场景
—航天航空航海国际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在成都召开
2020 年 11 月 3 日至 4 日,航天航空航海国际 工程科技战略高端论坛在成都召开,论坛由中国工 程院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海军北京创新中 心、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大学联合承 办。来自航天、航空、航海领域的 26 位院士、百 余位专家,以及政府有关部门、中央企业集团、科 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代表共 500 余人现 场参加开幕式及主论坛。
建设航天强国、航空强国和海洋强国,是习近 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和战略要求,是事业发展、科 技创新、产业壮大的根本遵循和战略目标。中国空 间技术研究院将进一步开放融合,充分发挥空间技
6 4 卫星应用 2020 年第 11 期
11(公开).indd 64
2020/11/20 下午2:11
会场传真 Conference orts
计开发工作延伸到卫星在轨飞行期间,可大大提升 卫星的使用效能。白照广从再完善、再开发、再设计、 再利用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卫星在轨管理技术研 究的内涵,提出将卫星在轨运行技术纳入设计开发 范畴,建立在轨工作规范、增强遥感卫星协同设计、 关注天地一体化能力建设等发展建议。
在卫星遥感的应用领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遥感卫星总体部杨冬研究员分享了《未来天基应急 救灾遥感信息支援系统发展构想》。报告认为,建 设天基应急救灾遥感信息支援系统具有深远意义, 经过多年的技术进步,我国实现了以高分四号、环 境一号等为代表的卫星应急救灾应用。但在中轨遥 感卫星应用方面稍显薄弱。中轨遥感卫星可以兼顾 分辨率和响应时效要求,在防灾减灾、应急救灾等 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有必要根据应急救灾需 求,大力发展中轨遥感卫星技术,更好地支持天基 应急救灾遥感信息支援系统建设。
创人类航天文明 铸民族科技丰碑
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作者:朱珊珊来源:《上海企业》2016年第04期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以下简称“八部”)是上海航天局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单位,主要承担国内多个领域的武器系统总体设计业务。
经过三十七年的发展,八部以“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为使命,发扬“发发创优、步步争先”精神,研制成功的多型导弹武器批量装备部队,其中有六型武器装备先后参加了国庆50周年、60周年以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八部在航天系统党建方面卓有建树,先后获得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文明单位标兵和企业文化示范点等荣誉。
近日,记者采访了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党委书记谢维建。
记者:谢维建书记,请您首先介绍一下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的情况?谢维建:上海航天局第八设计部(以下简称“八部”)成立于1978年,是涵盖多个领域的导弹武器系统总体设计单位,也是我国第一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空导弹诞生的地方,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部在系统设计、导航制导控制、微波通讯、电子测控、软件开发等领域具有较强专业实力,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队伍。
八部以“员工热爱、军方优选、各方满意、社会信任”为目标,所获得的120项科研成果奖、所具备的技术和领域优势、在多次重大军事演习中的出色战绩,充分彰显了八部的综合实力。
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五部委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全国模范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等多项荣誉称号。
各类荣誉的获得,让广大八部人乃至航天人对从事的事业充满自豪感和荣誉感。
八部党委认真践行“融入式、科学化”党建工作格局的要求,牢牢把握“四化”转型要求和八部建设重点,按照系统化引领、科学化组织和多元化文化的思路不断探索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八部改革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记者:党委是如何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发挥政治引领核心作用,系统化引领八部发展优势?谢维建:系统化引领八部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聚焦问题,以党委中心组专题研究为抓手解决发展瓶颈。
智慧火箭迈出可回收技术验证第一步
太空探索I 【长征八号首飞专题】文/任悦鸣摄/宿东2020年12月22日,我国新一代 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 场首飞成功,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有效填补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3 吨到4.5吨之间的空白,为我国未来中、 低轨卫星发射的迫切需求提供了新的解 决方案,标志着我国在新一代中型运载 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 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 具有重大意义。
据长征八号火箭总设计师宋征宇 介绍,长八火箭是一款在立项之初就 按不同发射需求设计两档配置的智慧火 箭,身怀“可重复使用技术”等独门绝 技,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发射能力,是未来我国商业航天发射服 务的主力军。
长征八号火箭在研制过程中,始 终践行深度融合的思路,简化火箭发射 保障需求,做到了性价比优、易用性好、智慧火箭迈出可回收技术验证第一步【长征八号首飞专题】I 太空探索有了这项技术后,还可以在点火 起飞时让发动机先工作很短的时间,在 正式起飞前对发动机进行全覆盖测试, 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立刻节流控制, 紧急叫停发射任务,避免后续损失。
这项技术的验证,为后续我国一次 性运载火箭重复使用技术提前进行相关 技术验证,为我国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研 制打下坚实基础。
“返回技术是世界难 题,也是中国航天人当前的追求。
”肖 転说,此次发射的组合型长八火箭,走出中国航天可回收技术验证的第一步。
成为商业航天发射服努主力军与其他型号不同的是,长征八号 火箭更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研制, 从能力指标、经济性、可靠性等综合考 虑,实现工程研制的最优。
据长八火箭 副总指挥段保成介绍,长八火箭在研制 过程中践行了低成本的思路,充分考虑 了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通过包括项目安全性高。
同时,长征八号火箭充分吸 收了现有火箭研制成果,具有良好的继 承性、经济性、先进性和适应性。
走出中国航天可回收技术验证第一步火箭回收技术是近年来举世瞩目 的“航天黑科技”,我国也针对火箭可 重复使用技术展开了探索和研究,这一 重任就落在了此次首飞的长征八号运载 火箭身上。
2023_年中国卫星应用十大事件
Special Reports本刊特稿文|《卫星应用》编辑部编者按:2023年,我国高通量卫星和低轨卫星星座持续建设,卫星性能和覆盖持续增强;遥感卫星数量质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遥感应用迈入新阶段;卫星通信手机直连进入大众应用;北斗系统正式纳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
《卫星应用》编辑部组织梳理全年卫星应用取得的重大成果,评选了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十大事件。
2023年中国卫星应用十大事件1.高通量卫星和低轨卫星星座持续建设,卫星性能和覆盖持续增强2.我国遥感卫星数量质量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遥感应用迈入新阶段2023年我国发射遥感卫星100多颗,我国在本刊特稿Special Reports进一步提升天气预报的时效和精度。
F星接替风云三号C星在轨业务,与D星、E星、G星组网后,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预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风云气象卫星已为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服务。
11月13日,“风云地球”国际版正式发布,为国际用户提供“高时效、智能化、精细化、可定制”的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应用服务。
4.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化发展,生产发射不断提速6月,由长光卫星研制的吉林一号高分06A系列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D 19—26星、吉林一号平台02A 01—02星等“一箭41星”成功发射,创造了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2023年,长光卫星发射48颗卫星,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齐鲁星座、航天宏图女娲星座、中国四维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天目一号气象星座、四象A组多源遥感卫星星座、星池计划星座首批组网卫星等都顺利完成了发射任务。
我国商业遥感卫星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迅速攀升,总体呈现星座化、高分化、市场化等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和产业发展前景。
5.卫星通信手机直连进入大众应用8月,华为公司发布全球首款支持卫星通话的大众智能手机Mate 60 Pro,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成为继华为Mate 50、P60、Mate X3支持北斗短报文功能,苹果iPhone 14手机基于全球星系统支持双向SOS紧急联络功能之后,手机直连卫星应用发展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
27178744_上海航天
上海航天:坚持党建引领 锚定富国强军用奋斗实干铸航天梦 圆中国梦□朱珊珊 黄晓典2021年12月10日8时11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将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飞行次数正式刷新为“400”。
动员会上,型号总指挥慷慨激昂:“面对艰巨挑战,我们要做到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心态上要举重若轻,细节上要一丝不苟。
保持百倍定力,保持首飞作风,做好每个环节,成功一定属于我们!”这就是上海航天奋斗者的心声。
2022年3月29日17时50分,我国首型固体捆绑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航天”)在关键时刻赢下关键一仗!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改变了很多,但航天科研生产的进度条始终如钟表般精准。
此次任务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12次发射,也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55次发射。
6月5日10时44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
发射约6.5小时后,神舟十四号经过精准的变轨和姿态控制,与空间站组合体实行径向快速交会对接。
上海航天承担了神舟载人飞船的电源分系统、对接机构分系统、推进舱结构与总装、测控通信子系统、总体电路分系统推进舱电缆网及三舱配电器的研制工作。
6月23日10时2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三十五号02组卫星A星、B星、C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正式吹响了2022年后续超高密度发射任务的冲锋号。
遥感三十五号02组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等领域。
有着“金牌火箭”美誉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是由上海航天抓总研制的常温液体二级运载火箭,起飞推力约300吨,对应700公里太阳同步圆轨道的运载能力为1.2吨,具备不同轨道要求的单星、多星发射能力……上海航天坚持党建引领、彰显央企担当,不断探索党建融入新途径,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凝聚力、带动力、执行力、创造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科研生产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上海航天人正用一次次“变轨”突破,诠释着航天人的追求,刷新着中国航天的新高度。
北京三号A
㊀第32卷㊀第3期2023年6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S P A C E C R A F TE N G I N E E R I N G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 .32㊀N o .3㊀㊀㊀㊀7北京三号A /B 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杨芳1㊀赵键1㊀姚宁2㊀李志壮1㊀姜海滨3㊀王劲强3朱红4㊀刘思远1㊀王抒雁1(1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㊀100094)(2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北京㊀100094)(3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㊀100094)(4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西安㊀710071)摘㊀要㊀北京三号A /B 卫星是基于我国第二代敏捷卫星平台C A S T 3000E 研制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智能敏捷卫星,具有 超敏捷㊁超稳定㊁超精度 ㊁ 智能复合控制㊁智能自主规划㊁智能图像处理 的技术特点.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三号A /B 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创新性,包括卫星设计方案㊁成像模式和操控模式等,并结合在轨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卫星的能力水平及技术指标的国际对标情况.关键词㊀敏捷卫星;C A S T 3000E 平台;动中成像;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V 474 2㊀㊀文献标志码:A ㊀㊀D O I :10 3969/ji s s n 1673G8748 2023 03 002S y s t e m D e s i gna n dT e c h n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o fB J G3A /BS a t e l l i t e s Y A N GF a n g 1㊀Z H A OJ i a n 1㊀Y A O N i n g 2㊀L I Z h i z h u a n g 1㊀J I A N G H a i b i n 3WA N GJ i n q i a n g 3㊀Z HU H o n g 4㊀L I US i y u a n 1㊀WA N GS h u ya n 1(1D F H S a t e l l i t eC o .,L t d .,B e i j i n g 100094,C h i n a )(2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C o n t r o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i j i n g 100094,C h i n a )(3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p a c eM e c h a n i c s&E l e c t r i c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94,C h i n a )(4X i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p a c eR a d i oT e c h n o l o g y,X i a n71007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J G3A /Bs a t e l l i t e s a r eh i g h r e s o l u t i o n i n t e l l i g e n t a g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s d e v e l o pe db a s e do n t h e s e c o n d g e n e r a t i o nof ag i l es a t e l l i t e p l a t f o r m C A S T 3000E ,th e t e c h n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so fw h i c ha r e s u p e r h i g ha g i l i t y ,s u p e r h i g h s t a b i l i t y ,s u p e r h i g h a c c u r a c y ,i n t e l l i g e n t c o m p o u n d c o n t r o l ,i n t e l Gl i g e n tm i s s i o n p l a n n i n g a n d i n t e l l i g e n t i m a g e p r o c e s s i n g .T h i s p a p e rm a i n l y e x p l i c a t e s t h e s ys t e m d e s i g na n dt e c h n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o fB J G3A /Bs a t e l l i t e s ,i n c l u d i n g i m a g i n g m o d e sa n do p e r a t i o n m o d e s .T h e a b i l i t i e s o f B J G3A /Bs a t e l l i t e s a n dc o m pa r i s o nw i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a t e l l i t e s a r e i n t r o Gd u c e db a s e do n t h e ac t u a l i n Go r b i t a p pl i c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a g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C A S T 3000E p l a t f o r m ;c o r r i d o r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收稿日期:2023G01G26;修回日期:2023G05G31作者简介:杨芳,女,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航天器总体设计.E m a i l :y a n g f a n g d f h @s pa c e c h i n a .c o m .㊀㊀北京三号A /B 卫星,是基于我国第二代敏捷卫星平台 C A S T 3000E 平台(增强型敏捷卫星平台)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智能敏捷卫星,是在第一代敏捷卫星平台C A S T 3000的基础上,瞄准国际上最先进的敏捷卫星平台技术指标和成像新模式研制开发,具有 三超 ㊁ 三智 的技术特点,即 超敏捷㊁超稳定㊁超精度 ㊁ 智能复合控制㊁智能自主规划㊁智能图像处理 ,实现了遥感卫星领域的控制新体制㊁相机新体制㊁操控新体制㊁应用新体制四方面的技术跨越,对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强的技术引领和推动作用[1].北京三号A 星是C A S T 3000E 平台的首发星,于2021年6月11日成功发射,国内首次具备了沿任意航迹成像(即主动推扫动中成像,国际上称走廊成像)能力,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技术水平实现了重大技术跨越.北京三号B卫星于2022年8月24日成功发射,在A星实现沿任意航迹成像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在轨实现了沿曲线轨迹成像新模式.北京三号A/B卫星在轨实现的敏捷姿态机动最大值达到25ʎ/10s和90ʎ/25s,是第一代敏捷卫星的三倍以上;整星姿态角速度稳定度优于2ˑ10-5(ʎ)/s,主动指向成像期间短期稳定度优于0 005ᵡ,提高了20倍以上;图像定位精度(无控制点)优于5m (C E90),进入国际一流水平.1㊀卫星总体设计1 1㊀卫星轨道设计综合考虑载荷分辨率㊁星下点视场幅宽和尽可能少的轨道维持燃料消耗,北京三号A卫星选择了高度接近500k m的太阳同步轨道,如表1所示;北京三号B卫星选择了高度为610k m的太阳同步轨道,如表2所示.表1㊀北京三号A卫星标称轨道参数T a b l e1㊀N o m i n a l o r b i t p a r a m e t e r s o fB JG3As a t e l l i t e参数名称设计值轨道高度/k m499 7037半长轴/k m6870 7077轨道倾角/(ʎ)97 3971偏心率0降交点地方时11:00AM重访周期/天4表2㊀北京三号B卫星标称轨道参数T a b l e2㊀N o m i n a l o r b i t p a r a m e t e r s o fB JG3Bs a t e l l i t e参数名称设计值轨道高度/k m610 0467半长轴/k m6981 0507轨道倾角/(ʎ)97 8229偏心率0标称降交点地方时10:30AM重访周期/天5㊀㊀为满足8年寿命期内,卫星降交点地方时变化最小的用户需求,北京三号A卫星和B卫星均采用了倾角和降交点地方时双偏置的方案,使8年寿命期内的降交点地方时漂移范围分别为ʃ15m i n 和ʃ20m i n.1 2㊀卫星方案概述C A S T3000E平台继承C A S T3000平台,采用六棱柱构型设计,3块太阳电池阵按间隔120ʎ对称安装,展开后固定支撑,保证足够的展开刚度,如图1所示.北京三号A卫星配置线阵成像体制的三反同轴高分辨率双相机组合体,北京三号B卫星配置一台线阵+面阵组合成像体制的四反同轴轻量化高分辨率相机,能够兼顾地物遥感测绘一体的综合需求.卫星姿态控制采用三轴稳定整星零动量控制模式,在C A S T3000平台姿轨控制系统(A t t i t u d ea n d O r b i t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A O C S)的基础上,在星体与相机之间增加 主动振动抑制隔离和精确指向系统 (V i b r a t i o nI s o l a t i o na n dP r e c i s eP o i n t i n g S y s t e m, V I P P S),通过A O C SGV I P P S两级复合控制,实现相机光轴的超高敏捷㊁超高稳定㊁超高精度的三超控制.为了获得超高敏捷姿态机动能力,采用控制力矩陀螺(C o n t r o lM o m e n t u m G y r o,C MG)作为执行机构㊁磁力矩器进行C MG角动量卸载.图1㊀北京三号A/B卫星构型F i g 1㊀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a n d l a y o u t o fB JG3A/Bs a t e l l i t e s星上信息交换采用C A N总线网络体系架构,由星务中心计算机模块作为上位机管理总线.星务分系统还具有星上自主任务规划功能,并管理星上高精度时间系统.星上供配电采用太阳电池阵与锂离子蓄电池组联合供电方式,当圈能量平衡;平台热控方案采用隔热和舱内等温化设计,相机采用环路热管技术实现对探测器焦面的高精度热控;星上配备大容量的数据存储㊁高速数传通道和具有二维转动机构的高增益数传天线,具备近实时传输㊁记录㊁回放㊁数据分发等多种数传模式,以满足卫星在轨图像对数据传输的需求.北京三号B卫星为了支持在轨软件更新,增加了测控高速上行通道.此外,北京三号A/B卫星还具备星上图像智能处理功能,可实现几何校正㊁辐射校正和云判,能基于目标点地理坐标提取感兴趣区域(R O I)和基于目标在轨检测提取R O I并可切片下传,图像处理结果可实时下传给地面用户.1 3㊀卫星成像模式北京三号A/B卫星除了支持同轨多点目标㊁两8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㊀视立体㊁三视立体㊁动态监视㊁多条带拼接等敏捷卫星的典型被动推扫成像模式[2]外,还具有主动推扫即动中成像和正反向推扫成像能力,如图2~图5所示.在轨实际完成了任意航迹单斜条带㊁任意航迹斜条带拼接㊁东西方向斜条带拼幅(正反向)㊁正南正北(正反向)成像等主动推扫成像新模式.北京三号B卫星在A卫星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沿曲线轨迹成像新模式,如图6所示.此外,由于相机采用线阵+面阵组合成像体制,还增加了视频成像模式,使北京三号B卫星的成像模式涵盖所有被动推扫成像和主动推扫成像,是国际上光学遥感卫星成像模式最多的卫星.图2㊀敏捷卫星典型被动推扫成像模式F i g 2㊀T y p i c a l p u s hGb r o o m i n g i m a g i n gm o d e s o f a g i l e s a t e l l i t es图3㊀斜条带拼接成像模式F i g 3㊀C o r r i d o r s t r i p s s t i t c h i n g i m a g i n g m o de图4㊀斜条带拼幅成像模式F i g 4㊀C o r r i d o r s t r i p s d i s s e c t i n g i m a g i n g m o de图5㊀反向推扫成像模式F i g 5㊀B a c k w a r d p u s hGb r o o mi m a g i n g m o d e9㊀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芳等:北京三号A/B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图6㊀沿曲线轨迹成像模式F i g 6㊀C u r v e p u s h Gb r o o mi m a g i n g mo d e ㊀㊀基于三超平台的成像新模式极大丰富了用户的应用和使用效率,标志着我国敏捷卫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4㊀卫星操控模式北京三号A /B 卫星首次实现了全部成像和数传任务的星上自主任务规划[3],用户只要给出需要拍摄任务的经纬度㊁数据传输窗口㊁地面接收站位置,星上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全天的任务规划并生成时间触发的指令集合,按时间自动执行姿态机动㊁成像和数传任务,如图7所示.北京三号A /B 卫星支持星上自主任务规划与传统地面任务规划两种操控方式,这两种方式相对独立,用户可根据需要通过指令切换操控模式,卫星在轨正常运行中默认采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图7㊀北京三号A /B 卫星在轨操控方式示意图F i g 7㊀O pe r a t i o nm o d e o fB J G3A /Bs a t e l l i t e s 如图8所示,当需要由星上自主任务规划模式转为地面规划模式时,只需发送指令禁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并关闭星上规划协处理器,即进入地面规划模式(地面独立运控);当需要由地面规划模式转为星上自主任务规划模式时,同样只需通过指令将协处理器加电,并使能星上任务规划.图8㊀地面任务规划与星上任务规划关系图F i g8㊀S w i t c hb e t w e e n g r o u n dm i s s i o n p l a n n i n g a n do n Gb o a r dm i s s i o n p l a n n i n g 2㊀卫星技术创新2 1㊀超敏超稳超精(三超)控制技术三超控制技术是航天器超敏超稳超精控制技术的简称,采用主动振动抑制隔离和精确指向系统装置(V I P P S )支撑主载荷高分辨率相机,V I P P S 与相机㊁卫星结构一体化安装,通过控制力矩陀螺(C MG )对传统意义上的卫星平台作大范围快速姿态机动的一级控制,利用V I P P S 对主载荷高分辨率相机做快速稳定和精确指向的二级复合控制.在北京三号A 卫星研制过程中,攻克了聚合分离三超控制系统架构㊁基于V I P P S 的多级协同控制方法㊁主被一体挠性作动器等关键技术,并完成了主载荷相机三超控制技术联合的全物理仿真试验,解决了复杂系统 快㊁稳㊁准 相互制约和 宽频㊁多点㊁多源 扰动消除与航天器精确㊁稳定敏捷指标跨代提升的难题,满足了C A S T 3000E 平台对高性能控制的需求.北京三号A /B 卫星在轨实现了复杂敏捷动中成像㊁姿态角速度最高达10(ʎ)/s ,显著提升了卫星的机动成像效率,跨代提升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供给能力.2 2㊀沿任意航迹成像(动中成像)技术C A S T 3000E 平台的一个重要实现目标就是要实现沿任意航迹成像,即动中成像.三超平台只是支持动中成像的必要条件,为了真正实现动中成像,卫星总体攻克了沿任意航迹成像的姿态规划技术㊁适应动中成像的任务规划技术㊁适应动中成像的稳像技术(像移补偿技术)㊁适应动中成像的积分时间01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㊀调整技术等关键技术[3G8].为了保证沿任意航迹成像时的图像质量,C A S T3000E平台设计了三级减震系统,在轨实际微振动水平仅有1/70个像元,微振动抑制水平提高了近20倍左右.特别强调的是,北京三号A/B星在沿任意航迹成像角速度达到2(ʎ)/s姿态机动时,动中成像期间短期稳定度仍然可以达到0 005ᵡ,也即三超平台进入主动指向模式时,主动推扫成像与被动推扫成像图像质量没有区别.2 3㊀星上智能自主任务规划技术将传统地面任务规划的任务预处理㊁任务优化编排㊁指令序列生成等全部功能由星上自主实现,大幅提升卫星的好用易用性.用户只要给出需要拍摄任务的经纬度㊁数据传输窗口㊁地面接收站位置,星上可以自主生成供各分系统执行的指令序列,并由星务中心计算机模块将指令及指令执行时间发送到相关分系统下位机执行.星上自主任务规划可支持被动推扫成像和主动推扫成像的所有成像模式;支持不小于24h的规划窗口,任务数量500个;最大规划耗时小于3m i n.北京三号A卫星在轨后,根据卫星能力及用户的使用体验,对北京三号B卫星的星上智能自主任务规划进行了升级,增加了在非立体成像任务和立体成像任务之间自动切换典型姿态机动能力和最大姿态机动能力㊁两条带立体成像㊁单个立体成像任务中间拍摄其他目标㊁以及指定俯仰角成像等新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卫星操控的灵活性和用户满意度.2 4㊀星上智能图像处理技术星上实现了图像实时几何校正㊁辐射校正和云判,开发了基于地理位置的R O I提取和基于目标检测的R O I提取并可切片下传,可根据地面机器学习和训练状态扩展智能处理功能.同时C A S T3000E平台在智能处理相关的硬件设计㊁软件架构设计以及上行通信链路设计上支持大数据量软件的在轨上注更新,即不仅支持对当前在轨智能处理算法的修改,还支持后续上注新的在轨智能处理算法,并开展在轨试验验证.2 5㊀全新优化的卫星系统采用全星综合电子设计理念,将传统的多个单机进行了功能集成㊁性能提升和设计优化,由6台综合电子单机完成原来19台电子单机的功能;采用承力筒+箱板式结构㊁以及载荷平台一体化设计,高分辨率相机光机主体(约500k g)通过指向隔振机构和相机解锁装置安装为国内首次实现;与第一代敏捷平台C A S T3000卫星相比,在敏捷能力㊁稳定度㊁指向精度㊁燃料量等性能指标大幅提升的前提下,载重比由35 4%提升至44 7%,整星电子学质量占比从16%降至8%,卫星结构质量占比从14 8%降至11 3%,把更多的星上资源提供给了有效载荷和控制执行部件,卫星系统设计得到极大提升优化.3㊀卫星在轨测试及应用情况3 1㊀三超控制能力测试北京三号A/B卫星超敏捷㊁超稳定㊁超精度(三超)能力的在轨测试结果如表3㊁图9和图10所示,姿态机动最大值达到25ʎ/10s和90ʎ/25s,成像期间短期稳定度优于0 005ᵡ(图9为北京三号B卫星短期稳定度的连续变化曲线,包含卫星姿态机动段及成像段),指向控制精度优于0 2ᵡ.基于北京三号A卫星的在轨表现,对北京三号B卫星的姿态机动轨迹规划进行了优化,所以B卫星的小角度测试结果优于A卫星;B卫星的大角度机动时间比A卫星长,是由于B卫星的转动惯量大于A卫星.表3㊀北京三号A/B卫星在轨姿态机动能力测试结果T a b l e3㊀A t t i t u d em a n e u v e r c a p a b i l i t y t e s t r e s u l to fB JG3A/Bs a t e l l i t e s姿态机动角度/(ʎ)在轨测试结果/s北京三号A卫星北京三号B卫星56425109451315902125图9㊀北京三号B卫星在轨短期稳定度测试结果F i g 9㊀I nGo r b i t i m a g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t e s t r e s u l to fB JG3Bs a t e l l i t e11㊀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芳等:北京三号A/B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图10㊀北京三号B卫星在轨指向控制精度测试结果F i g 10㊀I nGo r b i t p o i n t i n g c o n t r o l a c c u r a c yt e s t r e s u l t o fB JG3Bs a t e l l i t e3 2㊀星上自主任务规划技术测试北京三号A卫星和B卫星在飞控期间完成平台参数调整后,后续飞控任务全部使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覆盖所有传统敏捷成像模式和沿任意航迹成像新模式,且所有成像模式任意组合,卫星均成功执行.图11为2022年8月29日,北京三号B卫星利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实现一轨40个点目标观测成像.图11㊀北京三号B卫星基于星上任务规划的一轨40个点目标成像F i g 11㊀B JG3Bs a t e l l i t e40Gp o i n t t a r g e t s i m a g i n gb a s e do no nGb o a r da u t o n o m o u sm i s s i o n p l a n n i n g㊀㊀北京三号B卫星飞控期间采用星上自主任务规划的3天内,星上累计规划观测任务69个(成像条带86个),数据回放窗口9个(仅使用北京站),接收地面上注的原始任务数据块仅22个,星上平均规划计算用时约30s.3 3㊀沿曲线成像测试2022年8月31日,北京三号B卫星首次完成了沿曲线成像,87s内获得对东南亚半岛海岸线约600k m长的影像数据,如图12所示,是国际上首次沿曲线推扫成像的卫星图片.图12㊀北京三号B卫星对东南亚半岛海岸线曲线成像缩略图F i g 12㊀C u r v e p u s hGb r o o m i n g o f S o u t h e a s tA s i aP e n i n s u l a c o a s t l i n eb y B JG3Bs a t e l l i t e3 4㊀测绘产品精度评测对北京三号A卫星的数据产品进行了无控几何校正定位精度评测,样例数据覆盖新疆㊁宁夏㊁内蒙古㊁甘肃㊁四川㊁山西㊁河北等地,成像模式包含普通条带成像㊁两视/三视立体成像㊁正南正北成像和斜条带成像,结果如表4所示,北京三号的数据产品无控几何定位精度优于5m(C E90),满足1ʒ10000比例尺制图精度要求.21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㊀表4㊀北京三号A 卫星无控定位精度测试结果T a b l e 4㊀G e o Gl o c a t i o na c c u r a c y ofB J G3As a t e l l i t ew i t h o u tG C P 产品I D检测中误差/mC E 90/m 检测点数检测单位B J 3A 1_P M S 1_20210806021706_L 1_1002B 3_SC _0023 074 6645B J 3A 1_P M S 2_20210806021706_L 1_1002B 3_S C _0022 904 4145㊀自然资源部第三地形测量队B J 3A 1_P M S 1_20210712031630_L 1_10013D _SC _0051 592 4237B J 3A 1_P M S 2_20210712031630_L 1_10013D _S C _0051 822 7737㊀自然资源部陕西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3 5㊀新产品生成情况北京三号卫星具备超敏捷㊁超稳定㊁超精度的成像获取能力,在实现变基高比㊁大范围采集两视/三视立体像对或同轨多像对数据的同时,其超高的卫星平台稳定度和控制精度,保障了沿轨和跨轨两个维度像对间的同名像元匹配精度,使得像对之间能够实现 像素级别 的匹配,从而获得 上下视差 接近零和 左右视差 误差尽量小的高精度相对定向.在这种原始图像质量的基础上,通过卫星用户的地面处理,在国内首次基于卫星多角度拍摄的图片生成了如图13的三维实景产品,从最终产品效果上看,遥感卫星影像的细节表达逐步接近航空摄影或者无人机拍摄的水平.图13㊀北京三号B 卫星三维实景(嘉峪关)F i g 13㊀3DI V R g e n e r a t e db a s e do nB J G3Bs a t e l l i t e i m a ge s (J i aY uG u a n )4㊀达到的技术水平4 1㊀技术指标的国际对标情况C A S T 3000E 卫星平台保持了中国遥感卫星平台的先进性和前沿性,如表5所示,其姿态机动能力㊁姿态稳定度和成像稳定度等平台核心指标的在轨实测数据,全面优于美国D G 公司和法国A D S 公司的卫星平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1㊀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芳等:北京三号A /B 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表5㊀C A S T3000E平台国际对标T a b l e5㊀C o m p a r i s o nw i 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a t e l l i t e s o fC A S T3000EP l a t f o r m卫星C A S T3000E卫星地球观测卫星G4(W o r l d v i e wG4)新一代昴宿星(P l e i a d e sN E O)对标结果敏捷机动能力25ʎ/10s18 6ʎ/10 6s25ʎ/10s优于姿态稳定度/(ʎ/s)2ˑ10-51ˑ10-41ˑ10-4优于成像稳定度/(ᵡ)0 0050 0070 007优于定位精度5m(C E90)4 5m(C E90)5m(C E90)相当动中成像能力具备具备具备相当双向扫描能力具备具备未见报道相当任意航迹成像具备具备具备相当4 2㊀实际能力国际对标情况按照国际标准,除平台指标外,实际应用能力代表了卫星综合能力,在卫星遥感应用市场上实际意义更大.C A S T3000E平台卫星在传统敏捷成像(即被动推扫成像)能力和沿任意航迹成像(即主动推扫成像)能力两方面都表现优秀.传统敏捷成像模式包括同轨多点目标㊁两视立体㊁三视立体㊁动态监视㊁多条带拼接等被动推扫模式.根据资料[9]推测,W o r l d V i e wG4卫星同一轨获取图像面积为50000k m2左右.2021年6月16日,北京三号A卫星在轨完成同一轨4个5条带传统敏捷成像测试,成像区域分别是俄罗斯㊁沙特㊁津巴布韦和坦桑尼亚,每次约112s 成像面积约8900k m2.以此推算,北京三号A卫星实际一轨15m i n内可完成8个5条带成像,成像面积8900k m2ˑ8=71200k m2,约为W o r l d V i e wG4卫星的1 5倍.2021年6月17日,北京三号A卫星在轨完成中国东部40个目标城市的成像,950s全部获得有效数据,所有图像指向位置准确.2022年8月29日,北京三号B卫星在轨同样完成中国东部及东南亚地区40个目标城市的成像,980s全部获得有效数据,所有图像指向位置准确.沿任意航迹斜条带拼接㊁东西方向斜条带拼幅(正反向)㊁正南正北拼幅(正反向)是主动推扫成像的三个代表性模式.对于北京三号A/B卫星来说,沿任意航迹斜条带拼接可达7条带以上,长度700k m 以上(如沿长江流域㊁G7京新高速等成像);东西方向斜条带拼幅(正反向)理论上在一轨15m i n成像期间均可成像,即如果一次东西方向条带成像含姿态机动时间需要30s(条带长140k m,A卫星幅宽22k m),则一轨可进行30个东西方向条带成像,拼幅达到140k mˑ22k mˑ30=92400k m2;正南正北(正反向)成像一轨15m i n可进行6次7条带成像,每个条带长100k m,宽22k m,成像面积达100k mˑ22k mˑ7ˑ6=92400k m2.东西方向斜条带拼幅成像模式和正南正北成像模式的成像面积均是W o r l d V i e wG4卫星的1 8倍.2021年6月22日,北京三号A卫星在轨完成哈萨克斯坦7条带拼幅推扫成像(4条正扫+3条反扫),如图14所示,一次成像幅宽达170k m,面积达15300k m2,创造了国内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单次成像幅宽最高纪录.图14㊀北京三号A卫星7条带拼幅推扫成像的哈萨克斯坦覆盖缩略图F i g 14㊀S e v e n s t r i p s d i s s e c t i n g i m a g i n g o fK a z a k h s t a n t a k e nb y B JG3As a t e l l i t e北京三号A/B卫星对立体成像任务也有出色的表现,A卫星在轨可在70s内获取面积3220k m2的两视立体影像(总成像面积6440k m2);B卫星在轨可在65s内获取面积1000k m2的三视立体影像(总成像面积3000k m2),在80s内获取面积2500k m2的两条带两视立体影像(总成像面积5000k m2).B卫星在单个立体成像任务的两视之间,还可拍摄面积为1500k m2的其他目标.5㊀结束语敏捷卫星的技术水平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技术41㊀航㊀天㊀器㊀工㊀程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㊀水平的重要体现,基于第二代敏捷卫星平台C A S T3000E的北京三号A/B卫星的研发及成功应用使我国敏捷卫星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跟跑到赶超,跨代提升了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供给能力,对我国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强的技术引领和推动作用.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赵键,杨芳.中国高分辨率敏捷小卫星的技术创新及应用实践[J].航天器工程,2021,30(6):23G30.Z HA OJ i a n,Y A N GF a n g.T e c h n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a n d a pGp l i c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a g i l e s m a l l s a t e l l i t e s[J].S p a c e c r a f t 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30(6):23G30(i nC h i n e s e).[2]赵键,杨芳.中国首个敏捷卫星研制历程及其应用效果[J].小卫星技术与应用,2018,1(1):57G61.Z HA OJ i a n,Y A N GF a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 a n d a pGp l i c a t i o nr e s u l to ft h ef i r s tC h i n e s ea g i l es a t e l l i t e[J].S m a l l S a t e l l i t e 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2018,1(1):57G61(i n C h i n e s e).[3]陈雄姿,杨芳,谢松,等.北京三号卫星自主任务规划设计与在轨应用[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22,48(5):29G38.C H E N X i o n g z i,Y A N GF a n g,X I ES o n g,e t a l.A u t o nGo m o u sm i s s i o n p l a n n i n g d e s i g na n do n b o a r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B e i j i n gG3s a t e l l i t e[J].A e r o s p a c eC o n t r o l a n dA p p l i c aGt i o n,2022,48(5):29G38(i nC h i n e s e).[4]黄敏,葛玉君,杨芳,等.敏捷卫星姿态对像移速度与偏流角的影响[J].航天器工程,2015,24(3):34G39.HU A N G M i n g,G EY u j u n,Y A N GF a n g,e t a l.A n a l y s i s o ni m a g e m o t i o n v e l o c i t y a n d d r i f t a n g l e f o r a g i l e s a t e l l i t e[J].S p a c e c r a f t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5,24(3):34G39(i nC h i n e s e).[5]黄敏,葛玉君,杨芳,等.敏捷卫星机动中推扫成像轨迹规划研究[C]//中国现代小卫星技术发展研究论文集.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HU A N G M i n,G E Y u j u n,Y A N G F a n g,e t a l.R e s e a r c h o n t h e i m a g i n g t r a c k s c h e d u l i n g o f a g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f o r d y n a m i c i m a g i n g m i s s i o n[C]//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R e s e a r c h o n 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S m a l l S a t e l l i t e T e c h n o l o g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f e r e n c e.B e i j i n g:C h i n aA s t r oGn a u t i cP u b l i s h i n g H o u s e,2015(i nC h i n e s e).[6]黄群东,杨芳,赵键.姿态对地指向不断变化成像时的像移速度计算[J].光学精密工程,2012,20(12):2812G2820.HU A N G Q u n d o n g,Y A N G F a n g,Z HA OJ i a n.C a l c uGl a t i o n o f i m a g e m o t i o n v e l o c i t y f o r a g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d y n a m i c i m a g i n g t o c h a n g e dc o n t i n u o u s l y a t t i t u d e p o i n t [J].O p t i c sa n dP r e c i s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2012,20(12):2812G2820(i nC h i n e s e).[7]黄群东,杨芳,赵键.新型敏捷卫星机动中成像模式研究[C]//第三届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学术年会分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2014HU A N G Q u n d o n g,Y A N G F a n g,Z HA O J i a n.R e s e a r c ho nw o r k i n g m o d e o f a g i l e s a t e l l i t e f o r d y n a m i c i m a g i n g m i s s i o n[C]//P r o c e e d i n g so ft h e3r d C h i n e s e H i g hR e s o l u t i o nE a r t hO b s e r v a t i o nC o n f e r e n c e.B e i j i n g:2014(i nC h i n e s e).[8]黄群东,杨芳,赵键.敏捷卫星宽幅动态成像姿态调整技术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3,22(4):17G22.HU A N G Q u n d o n g,Y A N G F a n g,Z HA O J i a n.R e s e a r c ho n a t t i t u d e g u i d a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a g i l e s a t e lGl i t ew i d e r e g i o n a l d y n a m i c i m a g i n g[J].S p a c e c r a f tE n g iGn e e r i n g,2013,22(4):17G22(i nC h i n e s e).[9]D i g i t a l g l o b e.W o r l d V i e wG4d a t as h e e t[D B/O L].[2023G04G10].h t t p s://r e s o u r c e s.m a x a r.c o m/d a t aGs h e e t s/ w o r l d v i e wG4.(编辑:张小琳)51㊀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杨芳等:北京三号A/B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
“物联网”风口下,胸怀壮志筑梦智慧城市--专访航天恒星集团智慧城市首席工程师赵磊
“物联网”风口下,胸怀壮志筑梦智慧城市--专访航天恒星集团智慧城市首席工程师赵磊宋缘芷【期刊名称】《卫星与网络》【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40-43)【作者】宋缘芷【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赵磊,男,现任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智慧城市首席工程师,同时担任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智慧旅游工作组组长。
赵磊在北斗导航及地面应用领域有多年的项目规划管理和标准制定经验,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北斗智能导游终端产品化以及北斗智慧养老终端产品化,实施国家发改委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重大应用示范项目“丝绸之路北斗智慧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应用项目”,完成航天恒星关爱智慧养老示范工程建设,作为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成员,参与起草智慧旅游标准的制定。
记者:自2012年4月19日,中国工程院确定西安与北京、杭州、武汉、宁波五大城市为首批“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三年过去了,不知现在赵总是如何看待当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赵磊: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10月起牵头协调25个部委,成立了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部际协调工作组,截至当前,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3批共计50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
另一方面,伴随着PPP模式的日渐成熟,国内互联网巨头BAT竞相发力,加快智慧城市布局,政府也开始释放资源,政府和资本正在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记者:航天恒星集团是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从哪些方面切入智慧城市建设的?赵磊:在风起云涌的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中,航天恒星集团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统一布局下,依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的大系统平台,充分发挥航天技术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融合应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一代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建设拓展和布局智慧城市等大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项目。
2013年,航天恒星集团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和运营“基于北斗导航应用的西部旅游综合服务系统”。
航天信息于滨
航天信息于滨航天信息于滨:揭开星际探索新篇章航天信息于滨,这是一个让人憧憬的词语。
航天,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勇气。
信息,代表着人类在探索过程中所获取的宝贵资料。
于滨,则象征着人类探索的无垠边界。
航天信息于滨的意义,不仅仅是对航天事业的赞美,更是对人类对飞向星际挑战的一种期许。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航天信息于滨成为人们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那么,让我们一起揭开航天信息于滨的面纱,看看它在航天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航天信息于滨在航天探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每一次航天任务中,人们通过各种传感器和设备收集到一大批数据,这些数据被称为航天信息。
这些宝贵的信息不仅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规律,而且为人类未来航天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正是这些航天信息的积累,使得人类在探索宇宙的征程中不断取得突破和进步。
其次,航天信息于滨在航天技术研发中起到了推进作用。
航天探索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到众多的技术手段。
而这些技术手段的研发过程中,航天信息于滨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
通过分析和研究航天信息,科学家们可以发现新的规律和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与突破。
航天信息于滨可以说是航天技术发展的智慧之源。
除了在航天探索和技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外,航天信息于滨还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航天信息于滨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推广与普及。
在人类的航天征程中,无数的科学家们通过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航天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仅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成为了推广科学知识的重要资源。
通过航天信息于滨,科普工作者可以将高深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航天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航天信息于滨塑造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
航天探索一直是人类追求进步和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航天信息于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的应用。
人们对这些成果的憧憬和期待,激发了更多年轻人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为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基于DSP的动调陀螺寻北导航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基于DSP的动调陀螺寻北导航系统的设计及实现郑文成;颜俐;任勤勇;汪辉;周学文【摘要】研究的寻北导航系统主要以动力调谐陀螺为敏感设备,创新地采用TMS320VC5402芯片作为主处理器构建寻北仪的计算机系统,取代通常构建系统时所用的PC机或单片机,并以CPLD为主要控制辅助组件设计并调试数据的采集、处理、输出、信息通信等硬件电路和相关软件,充分利用DSP快速运算、信息存储、逻辑判断和数据处理等能力完成多种控制任务,在实现寻北功能的同时又使系统的精度、控制和解算能力得到提升.【期刊名称】《中国舰船研究》【年(卷),期】2010(005)001【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寻北导航系统;硬件;设计【作者】郑文成;颜俐;任勤勇;汪辉;周学文【作者单位】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湖北,武汉,43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6.1寻北技术是惯性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战争中确保武器系统快速、精确打击目标的重要保障技术之一。
本文所研究的寻北装置主要以动力调谐陀螺为敏感设备,利用陀螺敏感地球自转角速度分量,并由此计算出载体纵轴向与真北的夹角。
本文设计的硬件电路根据两个加速度计和陀螺的输出经过A/D转换,计算出载体的姿态角,从而实施寻北。
随着惯性技术的发展,以陀螺仪为主要元件的寻北仪的精度、反应速度都在不断提高,PC机和单片机的运算速度、字长和量化误差等方面的缺陷影响了其在高精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就对构成陀螺寻北系统的处理功能单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6位字长的高速DSP芯片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这个问题。
在系统中采用基于DSP的数字控制系统取代PC机和单片机处理系统,可以充分利用DSP快速的运算、信息存储、逻辑判断和数据处理等能力完成多种控制任务,从而使控制能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