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江 马克思A卷整理资料

合集下载

马克思A卷究极体

马克思A卷究极体

马克思A卷整理资料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两大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鲜明的政治立场3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3.产生自然科学的前提:细胞学说,质量守恒,生物进化论4.大题目1什么是马克思: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阶级属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面向未来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续奋斗。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负担着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光荣使命。

学习马克思,是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怎么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1)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供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鉴定信仰,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地址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

第一章1.马克思的物质观(列宁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全部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马原考卷

南京农业大学马原考卷
22.列宁通过对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无产阶级状况的分析,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指出(C)。
A.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当在西欧等发达国家成功B.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应当在北美等发达国家成功
C.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成功D.社会主义革命必须通过多国联合同时革命才能成功
23.下述各项,哪一条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C)。
A.政治范畴B.思想范畴C.经济范畴D.社会范畴
1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C.人民生活的改善的要求 D.社会科学的发展
16.在其现实性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D)。
A.追求自由 B.崇尚理性 C.具有情感 D.社会关系的总和
39.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些永动机(即不需要任何外来能量而能永远运动或提供动力)的设计思想,虽然看似完美但最终都没有成功,但人类却又能够遨游太空。请根据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谈谈对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的认识,以及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可能有的启发。
40.梅森素数是因法国数学家梅森(M. Mersenne)之名而得的,它是一种可以表示为2P-1(其中P为素数)的素数。从古希腊的欧几里得,到近现代的费马、笛卡尔、莱布尼茨、欧拉、高斯、哥德巴赫、哈代等人都对其加以注意。梅森曾指出,当P=2、3、5、7、13、17、19、31、67、127、257时,2P-1是素数。1883年,数学家L. M. Pervushine证明当P=61时,2P-1为素数;二十世纪初,R.E. Powers证明当P=89和107时,2P-1为素数。后来有数学家证明,当P=67和257时,2P-1并不是素数,原来梅森计算有错误。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共找到12个梅森素数。1952年,数学家R.. M. Robinson利用计算机在几个小时之内,证明了当P=521、607、1279、2203、2281时,2P-1为素数。近年来,随着多国数学家通过GIMPS项目的合作,人们又发现了10个梅森素数。业已发现的第44个梅森素数是P=32 582 657,它共有9 808 358位,如果用普通字号将它连写,其长度将超过40千米。现在人们将梅森素数用于密码设计等领域。(材料来源:《科学》2008年第三期)请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原理,就上述材料中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以及可能的启发。

2021级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2021级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马原期末复习资料

2021级江苏大学京江学院马原期末复习资料马原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 划分哲学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 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科学技术3.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4.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理论对行动有指导作用5. 马克思生命力的根源在于:与时俱进6. 钉子马国家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7.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8. 真理的辩证法:绝对与相对9. 诗词病树前头万木春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趋势 10. 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不包括:共产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11. 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 12. 恩格斯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13.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对意识能动性的客观解释14. 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不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5. 正确指明意识的本质的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6.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17.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18. 认识论中最重要的哲学派别是:反映论与现象论19.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0. 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21.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最重视: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 22. 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23. 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二、简答题1.如何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便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首先,从真理的本质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真理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质正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而实践却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能够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对象通过实践进行比较、对照。

3)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通过实践来对照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

2012-2013马基第一学期试卷A(1)

2012-2013马基第一学期试卷A(1)

扬州大学试题纸(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学院班(年)级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选出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 B.人的理性C.人 D.人的意识5、“居安思危”这句名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6、事物发展的动力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7、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一种是直线论,另一种是()A.激变论 B.循环论C.庸俗进化论 D.庸俗唯物论8、“在对现存的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9、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10“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2、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14、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马原考试复习题-(带全答案).docx

马原考试复习题-(带全答案).docx

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复习题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一、单项选择题:1–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详细的证明和运用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纸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应的位置上。

C. 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9.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绪论: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一道选择题选 C 可知论 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1. 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除了剩余价值学说外,另一个是C10.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A 阶级斗争理论B社会主义学说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C 唯物史观D辩证法理论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2.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C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A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基本内容B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功能作用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C 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基础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是:C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 阶级性和群众性的统一B.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D.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统一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1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B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A.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 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14.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AB D5.“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 A 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 B 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6.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B第一章:A. 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1.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BC.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 A. 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C C. 是机械唯物主义 D.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 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C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D.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A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C 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D 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4. 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BA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 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5.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D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6. 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BA 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 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7. 马克思主义创立前,不存在:D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8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9. 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0.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1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1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对立在于DA. 对世界构成形式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不同回答D.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13. 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 世界本质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14. 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B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15. 哲学上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的依据是CA主张一元论还是二元论B主张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C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D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16. 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唯心主义的主要错误是CA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B主张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抹煞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17. “我思故我在”是DA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8. “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是DA. 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 可知论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9. 下面关于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DA.世界统一于物质需要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艰巨的发展来证明B.承认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C.唯物主义要求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D.唯物主义就是立足于人的感官之欲的逐利活动20.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A 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21. 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化。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题型及范围一、单选题 (10题,20分)二、判断题(10题,10分)[大部分是正确的]三、简答题(5题,30分)四、论述题(1题,20分)[不少于500字]五、材料分析(1题,20分)[不少于300字]1.认识的本质是什么?P64 其发展规律是什么P67①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认识的发展规律——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2.实践在认识当中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P62-63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P226.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原因: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权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③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④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实质: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的发生了改变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哪里?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是什么P141-143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什么 P252-257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①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②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③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完整word版)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克思原理复习资料(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重点一、简答题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2、规律及其根本特点●规律就是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根本特点:1、必然性 2、普遍性 3、客观性3、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分别是什么?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什么?●物质世界的三大发展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5、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论述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共性。

建设社会主义又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个性。

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和中国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6、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的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7、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是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的过程。

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

9、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规律分别是什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

江苏大学马克思整理

江苏大学马克思整理

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2.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的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4.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5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7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8实践包含的三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

9质变与量变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

江苏省考研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内容梳理

江苏省考研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内容梳理

江苏省考研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内容梳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是指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和方法论基础,强调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和人的能动作用。

辩证法是指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论,强调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综合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来认识和改造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哲学思想,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面对斗争,通过斗争解决矛盾。

(3) 质量互变: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质量的变化通过量变实现。

(4) 否定的否定: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新的事物代替旧的事物。

2.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实践性:认识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目的地。

(2) 主体的能动性:人是实践的主体,能动地改变和创造世界。

(3) 统一性:辩证法既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又强调事物的特殊性。

(4) 发展性:事物是不断发展演进的,通过量变和质变实现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和运行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重要作用。

(3) 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

(4)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包括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管理、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

马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 卷)答题卡 (注意:请将1-3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复查人 核分人三、名词解释(共20分) 1. 物质:2. 实践:3. 经济基础: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4. 人民群众:5.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四、简述(共20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8分)2.简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

(4分)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4分)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4分)五、论述(20分)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15分)2、试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0分)甘肃政法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A 卷)复查人———— 核分人————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1.哲学是( )。

A 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B 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C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态度D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不同观点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 世界本原问题 C 意识本质问题 D 实践本质问题 3.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运动B 物质可以认识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 客观实在性 5.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 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 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 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7.《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

马克思题库

马克思题库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试卷(A)卷共3页考试形式闭卷年月院系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提示:请将每题四个选项中你认为正确的选项的序号填写在下面表格中题目序号下方的方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A )A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C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英国哲学B法国哲学C希腊古代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4、物质相对于意识的唯一特性是( C )A运动规律性B可知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 )A否定之否定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6、在实际工作中既抓住主要矛盾又兼顾次要矛盾就是坚持( B)A一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 B 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C一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D 重点论和均衡论的统一7、认识的本质是( C )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8、只讲真理的绝对性,不讲真理的相对性会导致的错误是( B )A相对主义B绝对主义C怀疑主义D不可知论9、以下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D )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历史人物D生产方式10、经济基础这一概念不包括( A )A政治关系B所有制关系C分配关系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D )A阶级斗争B社会革命C精神领袖D生产力12、在阶级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D )A社会基本矛盾B社会革命C人口因素D阶级斗争13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D )A思想关系B法律关系C血缘关系D经济关系14、一辆轿车比一台自行车价值大,是因为(C )A轿车速度快B轿车使用价值大C生产轿车所需的劳动时间超过生产自行车所需的劳动时间D轿车更安全、舒适15、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D )A产品供不应求B生产的绝对过剩C固定资本更新D生产的相对过剩16、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B )A资本的原始积累B劳动力成为商品C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D货币为资本家所有17、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复杂程度( A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偶尔相关18、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是(B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1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D)A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0、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本质和规律最重要的著作是(A )A《资本论》B《反杜林论》C《共产党宣言》D《哥达纲领批判》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共3题,每题8分,共24分)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

南京工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南京工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为什么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4.简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二、论述题5.怎样理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6.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标准答案】一、简答题1.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2.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

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没有物质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物质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3.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卷(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A卷(最新)

马克思主义底子道理试卷 A 卷期末测验试题 〔时间: 120 分钟 共 100 分〕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底子道理概论试题类别: A一、单项选择题: 1~40 小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

以下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 .实事求是B .具体问题具体阐发D 〕C .博大精深D .与时俱进2. 就抱负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抱负、职业抱负、道德抱负、社会抱负等。

此中全部抱负 的核心是〔 A 〕 A .社会抱负 B .道德抱负 C .生活抱负C〕D .逻辑性D .职业抱负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根底是〔 A .战斗性B .理论性C .实践性 A 〕4.两大哲学底子派别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 .思维和存在 B .可知论和不成知论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独一特性是 ( B )A. 不成逆性B. 客不雅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广延性和伸张性 C .绝对性和无限性7. 实践的最底子形式是〔 ( A ) B .持续性和挨次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B 〕A.处置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C .鞭策历史进步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出产活动 D.一切缔造性活动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 B 〕A.机械唯物主义不雅点C .庸俗唯物主义不雅点 B .辩证唯物主义不雅点D.朴素唯物主义不雅点9.在客不雅规律面前,人的主不雅能动性暗示在〔C 〕 A.人可以缔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C .人可以认识和操纵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D 〕A.对立统一的不雅点 B .绝对和相对的不雅点C .共性和个性的不雅点D .联系和开展的不雅点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掉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B 〕C .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底子的不雅点是〔A .唯物主义的不雅点B .实践的不雅点 D .矛盾的不雅点( A )C .遍及联系的不雅点 13.认识开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D. 从知觉到表象C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4.“有用即真理〞 ,这种说法是主张 (C)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主不雅真理论 D.客不雅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 “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 ,这个说法 (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 .单方面夸大了联系的遍及性C .把联系理解为主不雅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不雅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 ,其关键在于〔 B〕A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 .确定事物的质B .把握事物的度 D .认识事物的量C 〕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 .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B .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D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C 〕C .矛盾的遍及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8. 以下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 .风来雨至B .冬去春来C .摩擦生热D .电闪雷鸣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A.由主体缔造出来的对象 C .客不雅存在的事物D 〕B.外部自然界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不雅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A .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 .康德哲学的功绩C .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21.概念、判断、推理是〔 A .感性认识的三种底子形式 C .社会意识的三种底子形式 B 〕B .理性认识的三种底子形式 D .社会心理的三种底子形式22. “必定和否认彼此渗透,在必然意义上,必定就是否认。

2022年南京邮电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京邮电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南京邮电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4、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5、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6、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A.资本主义社会B.封建社会C.原始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7、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8、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取得国家政权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9、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国家政权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农民问题10、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11、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经济条件B.法律制度C.传统观念D.文化水平12、资本主义地租是()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3、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14、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A.有利于所有国家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二、多项选择题16、垄断是( )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17、借贷资本的特点是()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商品资本C.一种所有权资本D.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G-G′18、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19、垄断价格()A.完全是人为定价B.受替代品竞争的制约C.受市场需求量的制约D.违背了价值规律2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21、相对真理是包含错误认识的真理。

南京农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南京农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

南京农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2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量2.社会存在3.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4.金融寡头二、简答题(共6题,每题8分,共48分)5.如何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6.试析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及其依据。

7.简述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相互关系8.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

9.试述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0.简析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和联系。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6分,共32分)1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12.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标准答案】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量是指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2.社会存在,又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物质生产方式,即马克思所说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通常简称为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为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而进行的生产活动的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3.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主要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基本方面。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资料》马原a答案.doc

《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资料》马原a答案.doc

!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适用专业:11级考试日期:2013年1月12 口时间:1 2 0分钟共丄页: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0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I-: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I 1、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决定着社会意识的产i生、内容和发展变化。

I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I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平衡性;I 第二,社会意识内部诸形式之间相互影响;I I 第三,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的继承性;!I 第四,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4分)| !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I (1)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I 的性质和趋势。

I 矛盾的斗争性: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I I 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2分)I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I I 第一,相互区别: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斗争性I i是无条件、绝对的。

I第二,相互联系: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斗争性寓于| I同一性之中。

(2分)I 3、简述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I I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属性。

①真理: [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表现为两方面:I i客观内容的无条件性;同世界接近的无条件性。

②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表现为两方面:广[度的有条件性一有待拓展性;程度的有条件性一有待深化i性。

(2分)I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①相互区[别:它们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③辩证转化: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 $展中。

(2分)|:I: :■ B I三、论述题I i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8分)|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I 商品的价值由牛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I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

《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马克思复习资料2.docx

《马克思原理期末复习》马克思复习资料2.docx

1 •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

存在是一个摸棱两可的命题,因为不仅物质是存在,精神也同样是存在。

但是,精神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所以,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存在。

2. 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也可以弹奏第一的钢琴:这是恩格斯关丁•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止确论断。

(1) 因为社会意识具冇相対的独立性,表现在: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是同步的,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冇丿力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形式Z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冇反作用。

(2) 恩格斯的这个论断主要说明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从同_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属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冇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3. 关于生产要素与商品价值的关系:所谓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它包括劳动力、十.地、资木、技术、信息等内容,而>1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商品牛产过程是各种牛产耍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耍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

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

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屮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木观点。

价值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第一,物质牛产要素是价值形成的必要条件, 没冇它,劳动者就不能创造价值。

因为劳动只冇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结合,才能进行现实的生产,才能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

否则,什么都生产不出來。

商品的生产离不开“自然界”,说到底离不开物质生产要素,离开了物质生产要素,劳动既失去了加工的对彖,也失去了将劳动作用于劳动对彖的物质手段,那就谈不上现实的生产劳动,更谈不上创造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A卷整理资料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伟大的两大贡献: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三大思想来源及其人物: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唯
物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为黑格尔,费尔巴哈,亚当斯密,圣西门,傅立叶
3.产生自然科学的前提:细胞学说,质量守恒,生物进化论
结合生活实践如何将马克思学好,谈谈什么样的马克思理论才是马克思理论。

第一章
1.马克思的物质观(列宁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
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全部哲学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的内容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哲学的两个基本问题
哲学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个方面: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认识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了解)
主观唯心:认为世界的本原来自人的主观精神(感觉、经验、意志、“心”吾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吾心)
客观唯心: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来自客观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精神、上帝、神灵)
5.唯物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第二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不可分割的原子)
第三阶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是物质----------客观实在性)
6.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简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是从时间缠身,为实践服务,随时间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7.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看某一事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课外)要求人们用发展的历史观点去观察分析问题(过程论)
8.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内容、形式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途径
9.矛盾最基本的两大属性
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离异、相互对立
10.矛盾特殊性三种情形(了解,区别)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简答)
第一,它们是相互区别的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矛盾的特殊性表明不同事物及其不同时期的矛盾各有不同,是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第二,它们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
个性中包含着共性,没有脱离共性的个性,客观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特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

反之亦然。

12.辩证否定观(4点)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的否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第二章
1.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联系与区别
(1)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2)实践关系:主体改造、变革客体,把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的过程。

(3)价值关系: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的过程。

(4)审美关系:超越功利计较,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

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根本区别(认识论的区别)
唯物主义——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
3.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三个严重缺陷
(1)是离开时间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做事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4.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选}
5.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择}
6.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

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任何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同时又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个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即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

首先,任何真理都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

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只能有条件地、近似地反映对象。

7.(简答,选择)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定义,原因)
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这就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

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或相对性
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实践标准的过程性及具体实践的条件性和局限性。

第三章
1.生产力的概念
生产力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2.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者)
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对生产关系起决定性作用(选)
4.上层建筑的定义(选)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上层建筑)。

{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思想观念。

政治上层建筑:制度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政治组织形态包括国家政权机构、政党等;设施包括军队、法庭、警察、监狱等。

}
国家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5.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大题)
答: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空中的绝大多数。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关系(了解)
科学技术的作用P123
答: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既反映时代,同时社会意识本身又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过程。

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四章
1.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定义(同一劳动两重属性)
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
2.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
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剩余价值概念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

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大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答: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5.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民本论的两大区别
仅在经验上认识,无法再理论上科学解释
仍站在统治阶层上看待人民群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