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3课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3课时 平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3课时   平移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3课时平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概念,理解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2. 平移的基本性质3. 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教学难点: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的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平移的概念(1)让学生观察一些平移的实例,如窗户的开关、抽屉的拉出等,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共同特点。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移现象,总结平移的定义。

3. 学习平移的基本性质(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平移图形、绘制平移后的图形等,探究平移的基本性质。

(2)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基本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等。

4. 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运动等。

(2)引导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形拼接、路线规划等。

5.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平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总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究、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

最新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

2.平移、旋转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8页,信息窗2平移。

⏹教学提示平移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内容。

平移与对称一样,既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现在世界运动变化最简捷的形式,是图形空间位置关系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的现象,然后,通过在方格纸上按不同的方向平移图形,了解平移的两个参量,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先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再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平移。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能再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重、难点:能再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直尺、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图,请大家欣赏,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特点?生:这幅图是由5个小图案组成的?师:你真善于观察还有其它的发现吗?生:这幅图是有由一个小图案变化而来的。

师:是怎样变化而来的呢?生:我觉得可以平移得到。

师: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特别善于思考。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图形的平移。

(板书:图形的平移)设计意图:一开始开门见山的为学生提供了一幅平移得到的图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形的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并通过问题“这个图形是怎样平移得到的呢?”把学生带入对新知的探索中。

(二)探究新知:1.尝试平移图形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图案)师:怎样用平移的方法得到这个图案呢?师:现在老师把它放在方格纸上,好表述了吧!学生自主交流怎么平移的?师:听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是不是想动手平移,试一试?学生拿出教师发给他们的方格纸,你能画出第一个图形,尝试完成平移后的图形。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平移 教案二 第3课时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轴对称和平移 平移 教案二 第3课时

第3课时平移【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5~2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图形平移的含义,探索出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使学生在认识平移的过程中,产生对图形与变化的兴趣。

并进一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平移的含义。

难点:能把简单图形平移。

【教学准备】多媒体,方格纸。

一、复习导入利用课件出示天安门、飞机、奖杯图案。

这些图案是属于什么图案,指导学生观察后回答。

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二、创设情境,认识平移1.出示教材插图。

认识它们吗?它们的运动是平移运动。

奥运会中升旗,打开冰箱抽屉,空中铁索滑车。

怎样具体描述它们的运动?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个别发言。

共同小结:(1)它们分别在上下运动、前后运动、上升与下降运动。

(2)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形状、大小没有变。

2.将小旗向左平移4格,请同学们帮助笑笑完成。

(1)学生独立画出平移后的小旗。

(2)在小组内交流你画图的方法与步骤。

(3)指名代表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1)找准平移的方向。

(2)在小旗上找一个点。

(3)向左平移4格。

(4)再从平移后的点开始,照原图画好。

图形位置发生了变化,形状、大小不能变。

3.画出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1)学生独立画出。

(2)教师巡视。

(3)画完后与同伴交流。

4.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

(1)学生讨论、交流,你打算怎样画出小船。

(2)指名代表汇报。

(3)师生共同评价。

(4)思考:①先向左平移5格此时的小船在什么位置?该不该画出此时的小船。

②再向上平移5格是什么意思?这时的小船该不该画出来。

(5)师生共同完成画小船的任务。

学生完成在教材第25页上。

三、巩固练习,共同提升1.教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1)完成在课本上。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平移》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第二单元 《平移》教学设计

《平移》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方格纸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并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

2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3在画图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简单图形。

教学难点:熟悉和巩固图形平移的画法,能正确按要求平移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ppt课件、水笔、铅笔、、直尺、橡皮、草稿纸。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联系生活。

抛出思考问题: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呢?学生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提出几个见过的平移现象。

2引入问题:请你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二、探索新知,思考探究。

问题1:请你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1引导学生思考在将小旗向左平移4格时,要先考虑哪个条件?2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画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3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并强调画平移小旗时,所有的对应点都应满足向左平移4格的要求。

问题2请你画出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1教师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并进行交流。

2在学生交流时,要关注学生图形平移的方法,突出平移的关键要素,引导学生理解“小旗平移前后形状和大小都不能改变”的道理,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方法,获得对图形平移方法的直观体验。

问题3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先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5格后的图形。

1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目与前面两道有何不同?该如何按要求把小船平移到指定位置?2在学生汇报交流中适当总结方法,并引发学生发现在每次平移时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均不能改变。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升。

1画一画,并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向左平移4格向右平移7格2填一填。

(1)小房子先向_____平移了_____格,再向_____平移了_____格。

(2)梯形先向_____平移了_____格,再向_____平移了_____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涉及位置概念,包括方位词、地点及其位置关系等内容。

教材目标1.知识技能–学会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简单的方位导航。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位置概念。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位置概念。

二、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1.学习方位词的用法。

2.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学习基本的方位导航。

2.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通过图形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3.能够根据简单的方位导航找到目标位置。

3.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练掌握方位词的用法。

2.帮助学生理解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引导学生通过位置描述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

4. 教学难点1.理解方位词在描述中的具体应用。

2.注意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5. 教学策略1.示范教学结合学生练习。

2.小组合作探讨位置概念。

3.利用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6.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方位词,让学生初步认识并练习使用。

•第二课时:学习表示物体位置关系,通过图形表示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简单的方位导航,让学生实际操作。

三、教学活动1. 活动一:方位词拼图•分组进行拼图,每组根据提示用正确的方位词组合完成拼图。

2. 活动二:位置关系图•给出几个物体的位置,让学生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活动三:方位导航游戏•模拟场景,让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简单的方位导航,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目标物体。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位置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图形表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方位词的应用。

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互动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时 小数乘整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时  小数乘整数

3.2
× 34 128 96
1088
2.3 4
×
6
1404
16
× 0.8 5 80
128
1360
1.5×72=108
1.5 × 72
30 105 1080
6×0.57=3.42 0.72×3 =2.16
0.5 7
×
6
342
0.7 2
×
3
216Biblioteka 45×0.9=40.5 0.46×18=8.28 0.84×26=21.84
2350
0.94乘100 2350除以100
94 × 25
4 70 188
2350
1.8元/支 2.62元/支 0.94元/包 6.9元/盒 4.28元/瓶
利用超市商品信息,自己 提出问题并解答。
练一练
(教材P11 T1)
1.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检验。 3.2×34=108.8 2.34×6 =14.04 16×0.85=13.6
1.8×3= 5.4 (元)
先按每支2 元算……
2元×3=6元 2角×3=6角 6元-6角=5元4角 5元4角=5.4元
1.8×3= 5.4 (元)
把1.8元看 成18角……
1.8元=18角 18角×3=54角 54角=5.4元
1.8×3= 5.4 (元)
用竖式这样算:
1. 8 ×3
5. 4
1.8乘10 54除以10
18 ×3
54
用计算器算,得5.4。
1.8元/支 2.62元/支 0.94元/包 6.9元/盒 4.28元/瓶
(2)妈妈买25包挂面要花多少元钱? 0.94×25= (元) 先估算一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电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电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电子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3课时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在前两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课时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类型的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了了解。

他们在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因为对公式的理解不深而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并灵活变形。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多种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面积公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解题的关键。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小数乘法 教案 第3课时 小数乘整数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小数乘法 教案 第3课时  小数乘整数

第3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页小数乘整数教学提示学生已经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本课时主要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是利用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把高级单位转换为低级单位计算的过程,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实例,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以及学习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培养反思质疑的习惯,体会学习乘法计算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情景图、课件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景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超市吗?我们今天就去超市看看。

这里也有几位同学在挑选商品呢?看看他们准备买些什么呢?师问:你能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自动铅笔每枝1.8元;钢笔每支2.62元;挂面每包0.94元……师问:亮亮买买3枝自动铅笔要花多少元呢?可以怎么列算式?生:1.8×3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生: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自然地引出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二、探求新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师:同学们,小数乘整数怎么计算我们还没有研究过。

那么1.8×3的结果是多少呢?你有办法知道吗?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练习后交流。

师:谁来说说看,1.8×3=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呢?生: 1.8+1.8+1.8=5.4(元)师:1.8×3是3个1.8相加,所以可以用加法来计算出结果。

生:1.8元是18角。

18角×3就是54角,54角用元作单位就是5.4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加法的概念和算法。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法。

2、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的加法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正确书写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加法的概念和算法。

(2)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法。

2、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原理。

(2)掌握进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小纸条、彩色笔3、学生练习册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两个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先进行口算计算,然后向学生出示有关加法概念的图片或视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加法。

(2)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图片或视瓶中的具体情景,理解加法的含义。

2、呈现新知(1)教师出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计算步骤,向学生讲解进位的概念和作用。

(2)教师示范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运算方法,注重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和方法的合理性。

(3)师生共同完成练习册上的例题,让学生逐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法。

3、引导训练(1)教师布置相关的小练习,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核对答案。

(2)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对错误的地方进行及时纠正。

4、操练总结(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加法算式的互相检查和订正,对于错误的做法进行指导和解释。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加法算法的灵活运用。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每天整理并计算家中的生活开支,做加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对加法的概念和算法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围绕加法的概念和算法展开了教学活动,并侧重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课件)第3课时  整理和复习

3.古诗中的数学问题。
(2)数对(3,2)和(2,3)分别表示哪个汉字? 数对(3,2)表示“庐”; 数对(2,3)表示“近”。
4.如下图,一辆汽车的位置在第2列第2行,用数对表 示为(2,2),4小时后,汽车的位置在(12,2)。
(2,2)
(12,2)
(1)在30千米,且汽车沿直 线行驶,那么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2 位置
第3课时 整理和复习
÷
知识回顾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位 置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
1.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在书写时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 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1.用数对可以表示平面上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交点,就是物体所在的位置。
巩固运用
1.填空。
(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 列 ), 再表示第几( 行 )。 (2)确定第几列从( 左 )往( 右 )数,确定第几 行从( 下 )往( 上 )数。 (3)李飞坐在教室的第5列、第2行,可以用数对 (5,2)来表示,汪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3,5),她坐在教室的第( 3 )列,第( 5 )行。
2.判一判。
(1)在平面中确定位置时,一个数就可以确定一
个位置。
(×)
(2)同一个平面内,(3,6)和(3,12)所表示
的位置在同一列。
(√ )
(3)(7,6)和(6,7)表示的位置一样。( × )
(4)用(5,5)表示位置,两个“5”表示的意义

《平移》(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移》(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平移》(一等奖创新教案)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和平移·第3课时平移·教案班级:课时:课型: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初步感知平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主要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的要,围绕此内容的学习,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递进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图形平移的画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体会平移运动的特点。

2.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在方格纸上画出按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教学难点】掌握平移图形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玩过俄罗斯方块游戏吗?1.播放动画。

师:俄罗斯方块做了什么运动?生:平移。

师:想一想,这些方块都是怎样平移的?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平移。

(板书:平移)2.下面图形的运动都是平移。

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移吧!学生自由回答。

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授课本例题(出示教材主题图)师:这是一面小旗,说说它有几部分,在方格纸中各占几格?生:旗面占6格,旗把在旗面左下方占1格。

师:你能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吗?与同伴交流你的画法。

学生在课本自行画出答案,再与同伴交流,老师观察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淘气和笑笑画的过程,提问:你能回答笑笑的问题吗?到底谁画的对呢?小组讨论,学生观察后汇报。

汇报结果:淘气的画法:在小旗上找一个点向左平移4格。

笑笑的画法:从原图最左边开始画,向左空4格。

所以淘气画得对。

师追问:笑笑实际平移了多少格?生:7格。

借助动画引导学生理解:确定平移的距离时,不能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而是看平移前原图形的关键点与平移后的图形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师:检查一下你画的对吗?2.探究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出示例题:请你画出下图中小旗向上平移4 格后得到的图形,并说一说。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位置练习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位置练习课教学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教案第2单元位置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P22~23练习五第5、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难点: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提问:这一单元同学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位置,谁来用数对说一说自己的位置呢?学生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用数对怎样表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全班交流。

2.引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一单元所学知识。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22页“练习五”第5题。

(l)介绍国际象棋棋盘表示棋子位置的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为正方形,由32个深色和32个浅色方格交替排列组成,每边8个方格。

8排垂直的格子称为“直线”,8排水平的格子称为“横线”,同色格组成的角角相触的各线称为“斜线”。

(2)引导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与我们学的知识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里的“列”是由字母组成的。

)(3)让学生说一说各棋子现在的位置如何表示?再做一做2.出示教材第23页第7题。

(1)根据要求做一做,然后思考: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2)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图形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二个数没有变;图形向上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3)追问:平移后需要画出几个图形?(2个)注意提醒学生是“分别”平移,不是连续平移3.出示教材第23页第8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一个格子的长和宽各表示100米),再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数据,描述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及行走路线,或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方位在图中标出建筑物所在位置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第3课时 平移 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 第3课时 平移 教案(表格式)

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识平移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移后的简单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等,学生准备相应学具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学案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简称中国女排,隶属于中国排球协会,是我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这是中国女排夺冠的升国旗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五星红旗升起的视频。

2、感知平移的方式。

五星红旗是怎样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模仿他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三年级学过的平移,你能举几个生活中平移的例子吗?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平移(板书:平移)二、探究新知1.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请你画出小旗向左平移 4 格后得到的图形。

师:同学们题中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在画小旗向左平移四格后的图形时,先考虑哪个条件,如何画小旗向左平移四格后的图形。

师:我们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所有的对应点都应满足向左平移四格的要求。

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平移的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的关键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形相同的图形。

师小结: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2.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请你画出小旗向上平移 4 格后得到的图形。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像左还是向上移动,只是移动的方向不同。

师:下面我们来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选点。

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一个或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长方形四个角上的点。

(2)移点。

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

(3)连点成图。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结论、获得知识,使学生体会自主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位置学习内容: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单元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3、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的点存在对应关系。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其编排共有4次:一年级下册是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会在具体情境中按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三年级下册是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年级下册是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

本册教材则主要教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基于生活实际与现实的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时安排:3课时。

《位置》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教材第19页例子1及相关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能用“第几”描述物体的位置,还经历了类似用“第几排第几个”的方法找到物体的位置,如教室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初步积累了用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学习目标: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景中物体的位置。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11-13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

2、通过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注重数据与图形、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注重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3、培养学生的对应思想、有序思考、逻辑判断等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三角形底与高的对应关系,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夯实基础。

(预设8分钟)1、计算练习。

(第10题)25×12÷2 122×8÷225×(12÷2) 122×(8÷2)这节课,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进行练习。

计算时采用男女生比赛。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用自己的语言或字母表示出来。

2.不计算直接列式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32 12 1846 4 5回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醒:第三幅图,你为什么会上当?怎么改就可以了?→点拨:在选择数据时要注意什么?3、量一量、再计算。

(1)量出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第12题)(2)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取整厘米数),算出它的面积。

(第15题)提示:量的时候要量哪些数据?(取整厘米数)导学单:时间3分钟(1)组长分工,1人负责把红领巾的边拉直,1人度量,1人记录。

(2)想一想,可以怎样量出红领巾的高?(3)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小组围绕导学单展开测量活动,再算出红领巾的面积。

二、变式练习,优化结构(预设11分钟)1、画一画。

(第11题)你能利用方格纸画出面积为9平方厘米的三角形吗?(一个格子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画完后请把底和高的长度标出来。

导学单(时间:5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那底和高的乘积应该是多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三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三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三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图上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二、教学重点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三、教学难点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位置的认识,然后引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学习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展示座位图,引导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 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师指导并强调数对的顺序。

- 学生举例说明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

(2)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出示平面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图中的物体位置。

- 学生互相检查,讨论并纠正错误。

- 教师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活动(1)游戏:找位置-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平面图,图上有数对表示的位置。

- 教师说出一个数对,学生迅速找到对应的位置,并用手指出来。

- 比赛哪个小组找得最快最准。

(2)设计自己的教室座位图-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教室座位图。

- 要求用数对表示每个座位的位置,并标明行列。

-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

4. 总结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 布置作业:用数对表示家里的物品位置,并解释给家长听。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混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三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三课时)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位置(第三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准确地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的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准确地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方格纸、直尺、三角板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方格图,图上有几个物体。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用数对表示这些物体的位置吗?”2. 探索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方格图,发现每个物体都有一个对应的位置,如(3,4)、(5,2)等。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对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教师总结: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列,第二个数字表示物体所在的行。

(4)教师出示一张新的方格图,让学生尝试用数对表示图中的物体位置。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方格图,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图中的物体位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检查。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让学生用数对表示家中客厅的物品位置,并与家长分享。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索新知”环节,因为这一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核心概念的关键步骤。

第二单元 练习三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 练习三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教案单元:第二单元课时:第3课时课题:练习三教学目标1. 巩固和运用第二单元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第二单元所学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练习三中的题目,分析题目中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题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讨论,使学生巩固和运用了第二单元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教案中,教学过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学生能否掌握所学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一、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需要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练习三中的题目,分析题目中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让学生明白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3课时
主备人:罗秀珍
使用人:五年级数学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能力目标: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演示)
复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
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你能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吗?先自己想一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自学例4,并讨论:
(1)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2)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3)涂色的三角形面积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
2、看看与下面哪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先拼一拼,求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在小组里交流,再填写下表。

小组讨论:
(1)拼成平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出三角形的面积?3、动手操作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试试看。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再试试看。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再试试看。

4、小结得出: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底。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巩固练习(课件演示)
1、找出下列说法中的错误:
(1)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一个三角形底是6厘米,高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2、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

( 单位:厘米)3、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 厘米。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用两种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四、课作
1、一块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牌,底是8分米,高大约7分米。


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已知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一块三角形钢板,底是6米,高是4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40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千克?
4.一张长方形纸,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把它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一块三角形菜地,底是30米,高是46米。

如果每棵白菜占地0.2平方米,这块菜地可栽多少棵白菜?
五、思维训练
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