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三个太阳》的教案
《三个太阳》教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一、导入
根据自己在地理书中所学及课外所积累的知识,谈谈对南极大陆的了解。
二、初读感知
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
2、本篇以“三个太阳”为题,你认为好吗?(既紧扣画家的画,又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像、深入思考的余地。)
三、熟读精思
1、女画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顺利吗?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女画家的什么特点?
2、第二部分作者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
(执著、不怕辛苦、对南极有着无比的热爱)
3、你能从南极人与暴风雪的搏斗中发现南极精神的内涵吗?
(艰苦卓绝、不怕牺牲、团结合作)
4、第三部分写了女画家父亲的有关内容,有人说,这些内容与本文无关,你是怎样认为的?
5、女画家所画的壁画上的三个太阳,考
七、布置作业:
来到南极以后,女画家曾将一个漂流瓶投进大海。请你展开想象,依此创作一个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教后记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设计人
张成
课型
新授
课题
三个太阳
总课时
1课时
第1节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把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2、能力:了解本文的选材、构思和语言方面的特点,建立对通讯的初步认识;
3、情感:体悟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选材、构思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悟崇高的南极精神、了解中华民族的胆识与气概
学生讲述对闻的认识。
学生读文,
小结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交流。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基础教案设计纸
小学一年级语文《三个太阳》原文及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三个太阳》原文及教案【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三个太阳》原文教室后面的墙报上,小红画了一幅画。
上面画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上下着大雪,可她穿的衣服那么少……这个小女孩真可怜!放学后,晶晶留了下来……第二天,大家发现画上加了三个太阳。
是谁加上去的呢?老师,是我……晶晶是个小淘气!你为什么要在画上加太阳呢?【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三个太阳》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阳、女、衣、加、老、师”6个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做有同情心的孩子。
重点难点1、掌握6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课文。
2、根据提供的图画和文字,想像故事情节,充实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课前导语:一、在寒冷的冬天,如果天上有三个太阳,那该多好呀!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三个太阳》。
二、听录音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受小女孩的饥饿与寒冷。
三、指导看图,大致了故事内容。
投影出示文中八幅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说什么?四、学生借助图画和拼音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补上教材的空白语言,完整地范读课文,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学生借助挂图和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做上记号,多读几次。
五、出示认读字,读准字音。
1、卡片出示带有认读字的生词,指名认读。
教室画画女孩衣服放学亮晶晶2、出示单个认读字,开火车认读。
重点提示:“服“单独读的时候读第二声,在“衣服”这个词语中读轻声。
“晶”是后鼻音。
3、齐读生字、生词。
六、学习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领读。
2、观察生字,说说你的发现。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教师边范写边指导。
(2)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
(4)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教师辅导评价。
七、课堂总结。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三个太阳》教案教学要求:1、理解13个生字,会写其中的“阳、女、衣、加、老、师”6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中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3课《三个太阳》课文解析
《三个太阳》课文解析投下一个漂流瓶载着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索港时,遇到八级风浪。
小山似的浪头不停地翻涌而来,在船的周围激起一片片白色浪花。
【段析】本段描写了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浪。
【品味】“小山似的浪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风大浪头高,表明环境的险恶。
神了!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前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巨浪。
【段析】本段写即将出场的女画家在八级风浪面前泰然自若的样子。
【品味】“神了……巨浪”,高度赞叹的语句,突出了女画家的不同寻常。
她其实老在问自己:我是在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①女画家坐上“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暴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段析】本段是对女画家的心理描写,表现她去南极的愿望实现以后内心的不平静,自然引出下文对争取去南极的回忆。
第一部分第一层:写女画家乘坐我国“极地号”科学考察船,遇到八级风浪时的激动不安。
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段析】本段描写了南极的令人向往,总写了南极的特点——遥远、神秘。
【品味】“老在问”一词,说明了女画家对去南极的渴望。
“呵”是感叹词,表达出了女画家惊喜赞叹的情感。
两年前的一个晚上,电视上映出的我国科学考察队员首次踏上南极乔治岛,在亘古荒原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了她。
那些日子,她变成了南极迷,到处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不断了解长城站的建设情况。
不久,她便宣布:我要去南极体验生活,画画!【段析】本段写女画家为升起在南极长城站上的五星红旗所吸引,决定要去南极体验生活。
【品味】“深深地”表明女画家被吸引的程度。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段析】本段写人们对她的行为表示怀疑。
那天,她走进了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急匆匆地问:“我给你们写的报告批了吗?”【段析】本段写了她去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争取去南极考察的情况,主要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
苏教版七年级必修《三个太阳》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必修《三个太阳》说课稿苏教版七年级必修《三个太阳》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个太阳》。
一、说备课:课标中“教学建议”部分提出,“努力改进堂课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符合课标,结合教材,适合学生,体现教学程序的完整性和落实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首先,我反复阅读课文,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单元目标,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其次,研读课文,领悟作品的内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我校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出教学方案。
二、说教材:《三个太阳》,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记叙了中国女画家在南极体验生活、画画的经历。
本单元的主题是信息传播。
信息的传播要求我们熟悉各种新闻题材。
本课是一篇通讯,着重写人记事,叙事性强,选材典型,语言生动,同学们容易把握主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但是对通讯这一新闻体裁还是初次接触,因此,学习本文,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讯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题材的能力。
四、说学习目标:新课标“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根据对教材特点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课内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阅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通讯的取材和构思特点。
(2)精读课文,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南极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说教学重难点:本文作者重在歌颂“南极精神”,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理解“南极精神”难点:“三个太阳”的含义六、说教法、学法:课标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学生初学通讯这一新闻体裁,有必要弄清楚通讯真实性、典型性特点。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我采用“阅读—思考—讨论—归纳”的教学过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导学案:19三个太阳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十九三个太阳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这是一篇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通讯的标题“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这样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亘.古(gèn)蹒跚..(pán shān)真挚.(zhì)吞噬.(shì)铠.甲(kǎi)伫.立(zhù)翩跹..(piān xiān)蹙.眉(cù)俯瞰.(kàn)暴虐.(nüè)抿.嘴(mǐn)剔.透(tī)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钦佩:敬重佩服。
周折:事情进程曲折,不顺利。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真挚:真诚恳切。
寡言:很少说话,不爱说话。
寡,少。
胡子拉碴:形容满脸胡子,未加修饰。
混沌:这里形容模糊一团的景象。
暴虐:凶恶残酷。
红晕:中心浓而四周渐淡的一团红色。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勾勒:用线条大约画出轮廓。
木然:形容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胆略:勇气和智谋。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2.近义词伫立·屹立两个词都有站的意思。
“伫立”重在表现长时间地站立;“屹立”是指高耸而稳固地站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3.成语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的危险而幸存。
四、文学常识通讯即通讯报道,是一种以及时、真实、具体而形象地报道现实生活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常用新闻体裁。
它和消息一样,是报纸、广播宣传中的一种主要文体。
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来南极吗?“会来的,一定会来的!”好像是山,好像是海,在这样回答……剖析:表现了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预示着人类完全可以和南极和谐相处,为南极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也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三个太阳》教案5篇
《三个太阳》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南极人的基本工作状况,(2)理解南极精神的基本意思,与自己学习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对比(3)明白科学对于祖国发展的作用。
课前学习:(1)了解南极的信息(2)了解科学技术对祖国发展的意义(结合“评价手册”的《智慧风暴》阅读理解)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附:对于南极精神的理解:执著与热情。
执著:这是与她的艺术智慧融合在一起的,明明是一个太阳,却画成了三个,后羿射日那是一种执著与勇气,把九个太阳射掉八个,只剩一个,而我们的画家画了三个,也是一种执著,对艺术的执著和对南极的执著,和南极人那种民族的胆略和气概相互辉映。
“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但是她毅然给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递了报告。
报告被退,“她急了,摆出一条条理由”“她没死心”“几经周折,她终于成了我国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
”女画家是一个点,在这个点发散开去,考察队长的“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测绘工程师“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他们是典型的执著的80年代青年,执著、热情的青年。
热情:女画家是一个执著而感情丰富的南极人,“她站在那里迟迟不敢迈步。
后来,她踮着脚尖轻轻地走着,只觉得每一脚踩下去,腿都在微微发颤。
”在这样冰天冷地的环境中女画家就是用她这样热情的心去轻轻碰触南极大地的(人在热情的支持下才能做出许多事情来)。
是热情激发她的一次次拼搏,她对南极的一切都是热情的,包括最后“留下三个太阳”,也是她的热情的象征,南极太冷了,画家要走了,希望有三个太阳去暖和一下这些南极人。
第三块:语文活动:欣赏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课后学习:关于几个场面描写。
可以表演课本剧。
演员可以简单的对话。
用画外旁白来补充:画家已经累倒在地上,(画外音起女):我跨越这1.7万公里,创进这块本属于男子汉的领地,值得吗?(画外音起男):她仰望夜空,夜空已变得那样明净,头顶上挂着一颗星星,只有一颗,闪着莹莹蓝光。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十七、三个太阳
教学目标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了解南极的信息。
了解科学技术对祖国发展的意义。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初读课文,认识、体会、理解词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清课文脉络,掌握中心意思。
3.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锻炼发散思维,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4.以女画家的事迹为基点,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5.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1.看注释及利用工具书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3.根据特定情景,男女生分别设计问题及答案。
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开展模拟采访活动。
4.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5.学生朗读表现南极精神的相关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1.检测学生的读音,点拨学生根据课文中具体的语境推断词义。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全面概括并做旁批,组织学生交流。
3.启发提问及回答,组织学生模拟采访,引导学生评价、总结。
4.组织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协作,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启发学生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景物描写的作用、量词的运用等多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
交流话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地理和科学研究方面)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女画家在南极生活了两个月回国了,请你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她,那么你该设计那些问题?作为女画家你又该怎样回答呢?(1)设计问题及答案(2)活动过程: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三个太阳》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民间故事《三个太阳》的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课件PPT:包含《三个太阳》故事的图片和文字描述。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题,提出问题:“为什么每天只有一个太阳?”学生回答。
然后播放音乐配合图片展示在白天的太阳。
让学生欣赏太阳的美丽和重要性。
2.讲述故事(20分钟)教师根据PPT展示《三个太阳》的故事画面,同时给予文字解释和生动的讲述。
在故事讲述中可以配合一些音乐效果,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小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然后请几个小组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
4.情景表演(30分钟)将整个故事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表演。
可以提供一些服装和道具供学生选择。
5.游戏活动(20分钟)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太阳,另一组扮演村民。
太阳的目标是尽量让村民晒到阳光,而村民的目标是躲避太阳的阳光。
游戏结束后,可以讨论游戏的感受和体会。
6.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故事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总结和回顾,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故事的教训。
四、教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传统民间故事《三个太阳》,并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总结,学生们能够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训,并将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最新《三个太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word文档
《三个太阳》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原文载着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队的“极地号”科学考察船,中途在离开智利的瓦尔帕莱港时,遇到八级风浪。
小山似的浪头不停地翻涌而来,在船的周围激起一片片白色浪花。
神了!她不晕船,象个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还常常跑到甲板,看那惊心动魄的浪。
长着一张娃娃脸,又留着披肩发,看样子超不过30岁,其实她的45岁生日都快到了。
船员们喜欢她热情、直爽又有些执著的性格,喜欢她找她画像、聊天。
“画家,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陈雅丹,听起来象‘鸭蛋’,又象创造人类的‘亚当’。
“什么呀?”她说:“雅丹,在维吾尔语里是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的名称。
这种种地貌,在我国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最多。
”船越往南行,风越硬,心越躁动不安。
她老在问自已:我是去南极吗?真是去南极吗?呵,南极!遥远的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南极!两年前的一个晚上,她被电视上映出的我国首次科考队员踏上南极乔治王岛、在亘古荒原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深深地吸引住了。
那些日子她变成了南极迷,到处收集有关南极的资料,不断了解长城站的建设情况。
不久,她便宣布:我要去南极体验生活、画画!去南极,行吗?人们怀疑。
那天,她走进了国家南级考察委员会办公室,急匆匆地问:“我给你们定的报告批了吗?我是中央工艺美院的教师陈雅丹。
”“哦,你就是陈雅丹!”办公室主任郭琨告诉她,报告收到了,她的精神令人钦佩,只是由于现在各科研部门要去南极的人太多,长城站刚建不久,还接待不了那么些人员。
另外,经费也是个问题……她急了,摆了一条条理由,为什么男同志可以去女同志就不能去;为什么搞科研的可以去,搞艺术的就不能去……,但,都被驳回了。
但她没有死心,一有时间,就往南极办跑。
软缠硬磨百般要求。
上帝被感动了,南极办决定为她争取一个名额,但是,去时从北京经东京经圣地亚哥到瓦尔帕莱索港的飞机票,必须由她自已筹资。
能去就喜出望外了,钱是小事。
但得问问:“这要多少钱?”“大约7000元人民币吧。
七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太阳》课文精讲苏教版
⒈多音字
(yūn)头晕(bó)湖泊 (chā)胡子拉碴
晕泊碴
(yùn)日晕(pō)罗布泊 (chá)碴手
2.形近字
犷(guǎng)粗犷伫(zhù)伫立 钦(qīn)钦佩
旷(kuàng)空旷贮(zhù)贮藏软(ruǎn)柔软
踮(diǎn)踮脚衷(zhōng)衷心
掂(diān)掂量哀(āi)哀痛
1感悟课标新理念
语言知识积累
【音形积累】
亘古(gèn)驳回(bó) 步履(lǚ)蹒跚(pán shān)凌厉(líng)咯噔(gēdēng)吞噬(shì)铠甲(kǎi)呕心沥血(lì)伫立(zhù)翩跹(piān xiān)碴(chā)罗布泊(pō)蹙(cù) 粗犷(guǎng)舷窗(xián)俯瞰(fǔkàn)蓦地(mòdì)
苏教版七年级下《三个太阳》课文精讲
在一次演讲比赛时,一位演讲者刚刚走上讲台时就被电线绊了一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一意外情况引起了台下听众的哄堂大笑。但这位演讲者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而是从容地说:“谢谢大家!刚才我是为大家的热情所倾倒的。”话音落地,听众席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里的“曲解”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听众,同时又表现了自己的机智,给接下来的演讲开了一个好头。
惦(diàn)惦记衰(shuāi)衰落
【前瞻·预测】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轻轻地翻动书页,聆听阳光的问(hòu)(1),欣(shǎng)(2)落叶的轻舞;体悟浓郁的亲情,(xiǎng)(3)受真挚的友谊;追寻先哲的思想,触摸生命的真(dì)(4)——阅读改变人生。
答案:(1)候(2)赏(3)享(4)谛
【词义积累】
甲板:轮船上分隔上下各层的板(多指最上面即船面的一层)。
七年级语文教案:三个太阳的情节梳理和主旨归纳
七年级语文教案:三个太阳的情节梳理和主旨归纳。
一、情节梳理1、天生神力的老百姓:古代有一个农民叫做“徐英”,一生与世无争,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天生就拥有着惊人的力量,可以轻易地举起几百斤重的物品。
2、三个太阳:因为天上的太阳出现了一些问题,地球面临着灭顶之灾,于是古代的神仙刑天就向人间下放了三个太阳。
这三个太阳不仅使得地球日夜不分,甚至导致了洪水滔天,饥荒民变等严重的自然灾害。
3、恶意的徐英:在一天晚上,徐英自不堪重负,在吃饭时不慎将刀刺进了水瓢里,于是他就决定拿着瓢子向天空砍去,结果,三个太阳就被他砍下了一个。
太阳消失后,地球陷入了一片黑暗中,又发生了更加严重的洪水、饥荒与民变。
4、治疗重病:之后,徐英听从老神仙的话,前往天宫,治疗了患有重病的太阳,最终得到了神仙们的认同和教诲。
5、教训与警示:通过古代神话的形式,告诫我们贪婪与冲动的恶果,同时也启示我们要正视个体欲望与社会义务之间的矛盾。
二、主旨归纳1、灵性和责任感的重要性:故事中的徐英天生具有超常的能力,但他却没有用这些能力服务于社会,反而给了自己带来了大麻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灵性和责任感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只有像徐英最终放下贪念,才能获得真正的内心平静和尊重。
2、个体欲望与社会义务的冲突:故事中的徐英因为眼前的利益而肆意挥霍,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周围的人与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当我们的个体欲望和社会义务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以社会责任为先,不要因为眼前的一时之利而放弃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3、对自然的尊重:故事中的三个太阳代表着自然之神,徐英的行为破坏了自然的平衡,使得人间遭受了惨重的灾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人类应当充满敬畏和谦卑,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对待环境和生态问题上,我们应该重视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4、个人力量和大局的关系:故事中的徐英源源不断的展现出自身的力量,但是对于复杂而庞大的自然环境来说,这样的力量显得太小了。
《三个太阳》备课资料1
《三个太阳》备课资料一、基础知识积累:1、注音写字yùn zhōu gèn qīn zhì晕船周折亘古钦佩真挚chóu biān zhōnɡpán shān diān筹资编外衷心蹒跚踮línɡlǚɡuǎbóchá凌厉步履寡言驳船碴hùn dùn bào nüèshìqūkǎi混沌暴虐吞噬身躯铠甲mǐn zhùpiān xiān yǎn lián zhàn抿伫立翩跹眼帘蘸xīcùzào lüèguǎnɡ膝盖蹙躁动胆略粗犷zhùxián kàn注目舷窗俯瞰九死一生惊心动魄软缠硬磨喜出望外成群结队呕心沥血咬牙切齿尽收眼底2、形似字注音组词:蜡:蜡烛、蜡笔匆cōng:匆匆、匆忙踮diǎn:踮脚là腊:腊月、腊八、腊味勿wù:切勿上当、请勿入内掂diān:掂量惦diàn:惦记幅fú画幅、幅员衷zhōng:衷心、衷肠、衷情辐fú车辐、辐射哀āi:哀痛、哀悼、悲哀3、多音字注音组词:二、课文赏析:(首先请自己速读课文,约8分钟完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南极大陆吗?南极指的是地球自转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南半球的点。
南极大陆是距离人类世界最为遥远的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2、本篇通讯写作的相关背景介绍: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派出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并且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印。
1986年12月,我国派出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令人瞩目的是在考察队员中有一位女画家。
去南极考察本来就有些神秘,女画家赴南极,神秘中又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七下《三个太阳》《“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相关的信息传播和新闻知识要点。
2、通过学习《三个太阳》《“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归纳通讯的特点。
3、学习两篇文章中体现的中国南极考察人员的胆识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中国优秀航天员的崇高精神品质和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4、掌握通讯《三个太阳》以立小标题的形式来进行选材与构思的写作方法。
[学习过程]一、单元导读,搭建本单元知识框架,为本单元学习做铺垫。
导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话同学们耳熟能详,你们一定知晓这其中的意思,我们要想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要运用信息传播这种途径。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第五单元学习信息传播。
(一)了解信息传播和新闻的知识:1、信息传播有哪些形式、途径?答案:形式:文字、声音、图像、视频。
途径:报纸、网络、收音机、电视。
信息传播的形式和途径是多样的,新闻是信息传播中最常用的文体,我们需要通过熟悉各种新闻从而更好地接受信息。
2、什么是新闻?(也就是新闻的概念)新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狭义的新闻(又称为“消息”)指的就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
(比如,我们每天收看的“北京新闻”和“新闻联播”)。
3、广义新闻体裁分类新闻体裁大体可分为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报告文学、新闻特写等类别。
4、狭义新闻(消息)的结构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是新闻必不可少的。
标题又包括正题、引题、副题。
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引题多用来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或揭示事件的意义,一般在正题前;副题用来揭示新闻的事实结果,或者作为新闻的内容提要,用在正题后。
但是不是所有的新闻都是如此,可以根据消息情况灵活运用,可以无引题,可以无副题,但是一定要有正题。
人们阅读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新闻标题,且不说新闻本身写得如何,单一个新颖深刻的标题,就会引起读者的注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标题就是新闻的“眼睛”,标题是新闻的“第一引力”。
所以好的新闻标题的要求是:准确、鲜明、醒目、新颖,引人入胜。
导语:就是新闻的第一段或者开头的一两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一般是概述,好的导语要作到三个“突出”:突出最重要的事实,突出读者最关注的问题,突出消息中最精彩的部分。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典型的材料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使消息有根有据、可信、完整。
背景:为消息的主要事实提供历史情况和现实环境,揭示主要事实与周围事实的联系,不能节外生枝,不能喧宾夺主。
5、常用新闻(消息)的特点:时效性:迅速及时。
新闻贵在“新”。
事实要新,报道要快。
“当日的新闻就是金子”说明了新闻时效的可贵。
真实性:新闻必须以事实说话,确凿无误,不能虚构或夸张,不能移花接木、添枝加叶,一定要真实准确。
简明性:也就是简明扼要,简单明白,把握住事物的主要点。
(标题)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走马上任新华社华盛顿5月9日电(记者梁希仪)穿着一身运动服,“铁榔头”郎平9日下午走进坐落在科罗拉多斯林斯的美国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的排球训练馆,开始了她执教美国女子排球队的第一堂训练课。
(导语)来自美国排协的消息说,这是新一届美国女排的第一次集中训练,参加训练的只有8名球员,所以气氛不是很热烈,但意义深远,标志着“美国国家女子排球队进入了郎平的新时代”。
(主体)参加这届集训的队员将陆续抵达,人数可达30人左右。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考察后,郎平才能确定美国女排的正式名单。
(结语)《三个太阳》一、一、基础知识积累:1、注音写字yùn zhōu gèn qīn zhì晕船周折亘古钦佩真挚chóu biān zhōnɡpán shān diān筹资编外衷心蹒跚踮línɡlǚɡuǎbóchá凌厉步履寡言驳船碴hùn dùn bào nüèshìqūkǎi混沌暴虐吞噬身躯铠甲mǐn zhùpiān xiān yǎn lián zhàn抿伫立翩跹眼帘蘸xīcùzào lüèguǎnɡ膝盖蹙躁动胆略粗犷zhùxián kàn注目舷窗俯瞰九死一生惊心动魄软缠硬磨喜出望外成群结队呕心沥血咬牙切齿尽收眼底2、形似字注音组词:蜡:蜡烛、蜡笔匆cōng:匆匆、匆忙踮diǎn:踮脚là腊:腊月、腊八、腊味勿wù:切勿上当、请勿入内掂diān:掂量惦diàn:惦记幅fú画幅、幅员衷zhōng:衷心、衷肠、衷情辐fú车辐、辐射哀āi:哀痛、哀悼、悲哀3、多音字注音组词:yùn晕车bó停泊晕泊yūn晕头转向pō罗布泊二、课文赏析:(首先请自己速读课文,约8分钟完成,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南极大陆吗?南极指的是地球自转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南半球的点。
南极大陆是距离人类世界最为遥远的大陆;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世界上风最大的大陆;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是世界上河流最少的大陆。
2、本篇通讯写作的相关背景介绍: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派出科学考察队赴南极考察,并且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足印。
1986年12月,我国派出第三次南极考察队,令人瞩目的是在考察队员中有一位女画家。
去南极考察本来就有些神秘,女画家赴南极,神秘中又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
这篇报告文学就是以表现一位向往南极的女画家和我国南极考察队员的生活为内容,以歌颂“南极精神”为主题的通讯。
3、下面我们对课文的各部分进行简析:(五个小标题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1)“投下一个漂流瓶”这部分一共16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女画家向往并争取去南极工作的经过和实现愿望后投放漂流瓶的激动心情。
这是故事的起始。
风浪中女画家投放漂流瓶,瓶中的字条是画家的内心独白,表明她要把喜悦传给别人,让一个人的喜悦变成千万人的喜悦,反映了她精神的高尚。
这部分的思路:表明向往之情——交代前往动机(体验生活、画画)——克服重重困难——成为“编外”队员——成行后的激动。
2)“终于踏上乔治岛的雪原”这部分写了女画家在南极的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写她对南极、对风暴以及对南极人的观察与感受,在此部分,作者只是用概括的笔墨写了几个南极人的形象,为什么不去详细地描写他们呢?答案:因为本文主要是写女画家的南极之行,是从一个侧面来表现南极精神的;去南极的每一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但是他们不是本文的主角,所以应该简写,着墨虽然不多,但是写出了人物的特点和他们热爱南极、献身南极事业的崇高精神,这些人物的描写,是对南极精神的一个形象的注解,女画家正是从他们身上读出了南极精神的内涵:艰苦卓绝、不怕牺牲。
3)“站在长城站后山上”这部分主要写女画家在长城站过生日以及她在长城站后山上的所见所思所感。
思考问题:第7~10段的内容在情节的安排上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七自然段的描写,特别是“每踩下一步,便出现一个深深的雪窝。
慢慢地,一条清晰的、歪歪扭扭的足迹,由山脚延伸到了山顶。
”暗示了女画家不平常的成长轨迹。
第八、九段对南极的凝望,表现了她观察、体验生活时的专注和南极雄伟景象对她的熏染。
第10段下山发现父亲生前的单位也派人来到南极,突出了老一代科学家的献身精神。
用拟人手法让南极的山、海回答女画家的发问,表现了对老一代科学家的赞颂,预示着人类完全可以和南极和谐相处,为南极带来更好的明天,也为人类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这部分的巧妙安排,丰富了南极精神,我国一代又一代科学家都在做着美丽的南极梦,女画家的行为也是合情合理的。
4)“留下三个太阳”你是如何理解“三个太阳”这个标题的?本文的标题“三个太阳”,直接取自女画家为中国南极长城站所画壁画的内容,既紧扣画家的画,又突出南极的特点:没有黑夜,正如南极考察队员开拓事业的忘我献身精神。
这样的命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给读者以充分想象,深入思考的余地。
三、本文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点分析:1、线索清晰,构思巧妙。
尤其是立小标题,各个部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2、多种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表现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位非常鲜活的科技工作者的形象。
3、语言准确、凝练,体现了通讯这种文体的特征。
《“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基础知识积累:zhǔtīyǎn xiàn yùn suí瞩目梯队演练极限蕴含绥dǐng qióng duózhìshì问鼎苍穹定夺致意注视yùhàn báshùn xián公寓浩瀚选拔瞬间军衔二、相关知识知多少:“神州”五号:把中国人自信力写满世界北京时间10月15日9时,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随着那一声冲天而起的火光和共鸣,它顺利地进入了预定轨道。
按照预定计划,飞船绕地球飞行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安全着陆。
6时31分,温家宝总理与刚刚安全着陆的航天员杨利伟通话,祝贺他顺利返航。
欢呼声和雷动声响彻每位炎黄子孙的心中。
它升起的不仅是载人飞船,还有中国人的骄傲、自信力等无数的感慨。
三、课文简析: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3分钟,并准备回答这样几个问题:1)请你用概括的语言归纳文章的内容。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主要人物是谁?)本文作者抓住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件大事,以杨利伟出征的场面为内容,对这件事情进行报道。
2)按照时间顺序,把文章分成4部分,分别说出4部分的大意。
文章分为4个部分:A、(1~2段)简评这次出征的伟大意义“这是一次英雄出征”,简短有力,表明对宇航员杨利伟的赞颂与敬意。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表达了这次出征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3~5段)交代时间、地点,写送行的人文章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进行叙述,充满了激动、喜悦和自豪,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感情充沛,“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州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一组排比句“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
”把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重视程度、内心的喜悦、美好的祝愿都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