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一中等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2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7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江苏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史书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立七十一国,姬姓(王族)独居五十三人”。材料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该发明是

浸湿原料蒸煮打浆晒干

A.造纸术 B.灌钢法 C.棉纺技术 D.印刷术

3.扬州市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

A.“交子”广泛使用 B.坊市界限严格

C.商业发展繁荣 D.商帮活动频繁

4.理学注重人的品德修养。某日,周敦颐问“二程”,我让你们寻找孔(丘)颜(回)乐处,他们因何而乐?此事应发生在

A.西汉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5.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中国古典诗词的热潮,下图是该节目提到的古典诗词。它属于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6.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鼓励民间贸易 B.明朝禁绝朝贡贸易

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 D.明朝造船技术落后

7.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A.赔款2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江苏卷,含答案)

2017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

据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涂黑。如需变动,用橡皮擦

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20 题,每题 3 分,合计60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切合题目要

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以为,青铜器在商周期间被视为“政治的权利”。可推测,商周

期间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礼器

C.食具

D.钱币

2.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命令严禁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特意官吏负责锻造五铢钱,作为法定钱币。

这一措施

A. 有益于增强中央集权

B.初次实现了国家一致

C. 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增强了君主专制

3.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以后发生了两种变化: 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 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降落,与决议职能有关系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涨。这表示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取销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升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议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以下解说 :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

“身之私欲”。这类解说

A. 将人性置于公理之上

B.以知足个人欲念为目标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2)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2)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2)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吧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C

【解析】三省六部原先是三个省之间相互牵制,材料中中级官员地位上升,尚书省权力下降,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故C 项正确。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 项正确。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江苏省镇江一中等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2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镇江一中等2017届高三下学期六校联考(2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

2.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

A.割让香港岛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割让台湾岛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3.图1中,序号④指代的历史事件是

图1

A.保路运动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清帝退位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

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5.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现代某一外交现象时指出:“它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这里的“它”是指

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3分)《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2.(3分)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3分)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3分)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6.(3分)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7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2017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14.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提出:“1689 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这一法 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
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 19 世纪后 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这体现了英国民主进程的( )
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
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
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
9.下侧为民国十七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小学《三民主义课本》插图。图中上方自左向右文 字为“垄断事业”“政治捣乱”和“侵占利益”,下方船头有“中华”两字。为消除这三大障 碍,使“中华”这艘航船顺利航行,革命志士( )
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
A.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B.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
C.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
11.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三个阶段。这三次调整都 ( )
第 11 题 图
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B.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具体国情
C.促进了农业生产பைடு நூலகம்持续发展
-3-
A.棉纺织领域机器发明的使用

镇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镇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镇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中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公布镇江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7),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您访问浏览更多中考资讯,了解最新信息请按CTRL F5刷新页面。更多镇江中考分数线、镇江中考成绩查询、镇江中考志愿填报、镇江中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镇江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发布入口

以下是镇江2017年全部科目的试题发布入口: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江苏省镇江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

江苏省镇江市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

江苏省镇江市2017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50分)(2017·江苏镇江)1.“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

A.推行县制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D.编制户口

【答案】C

(2017·江苏镇江)2.下图是汉朝前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主要交通线。当时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

多的商品是()

A.茶叶B.丝绸

C.牲畜D.瓷器

【答案】B

(2017·江苏镇江)3.下列为唐朝三省六部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中部门之间隶属关系示意准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2017·江苏镇江)4.元朝疆域辽阔,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分封制

C.行省制D.郡国制

【答案】C

(2017·江苏镇江)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

他抗击的侵略者是()

A.沙俄B.英国

C.荷兰D.日本

【答案】C

(2017·江苏镇江)6.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镇江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行为。他说:“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恩格斯评价的镇江军民反侵略斗争发生在()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A

(2017·江苏镇江)7.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噶米精编江苏省镇江丹阳市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噶米精编江苏省镇江丹阳市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江苏省镇江丹阳市2017届中考历史二模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计50分)

1.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C.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2.2017年高考改革新方案正式出炉,其中不分文理科、取

消6项加分项等调整内容备受人们关注。我国考试制度的演变源远流长,唐朝时常考的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中进士科主要考查( )

A.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B.文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C.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D.八股文的运用能力

3.右下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

A.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5.2016年初,右图电视剧在央视一台火热上映,剧中主人公以诗明志:“遥知岛夷浮天际,未敢忘危负中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南海地区出现危机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台湾被殖民者侵占

6.某同学在历史归类复习中将如下图片归为一类,他的归类标准是( )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7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考江苏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文字版)【2】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文字版)【2】

2017年江苏⾼考历史真题及答案(⽂字版)【2】

第Ⅱ卷

⼆、⾮选择题:本⼤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题,请选定其中两⼩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

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红薯传⼊中国,提⾼了粮⾷产量,使许多原本⽤以种植粮⾷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银,⽐种植⽔稻要⾼出⼀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仰⾷四⽅”。当时商业很发达,商⼈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藏镪(⽩银)有⾄百万者”,⽽资本⼆三⼗万两⽩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

材料⼆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迹⼏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西班⽛⼈到来后,则⽤⽩银换取中国的⽣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港设督饷馆,私⼈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和西班⽛⼈不得不⽤⼤量⽩银来⽀付贸易逆差。海外⽩银的流⼊,增加了国内⽩银的总量,扩⼤了⽩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六校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封建礼制

2.清政府1895年5月20日电令“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饬令陆续内渡。”此电文对应了我国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的哪一具体内容

A.割让香港岛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割让台湾岛D.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

3.图1中,序号④指代的历史事件是

图1

A.保路运动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清帝退位D.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

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5.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有学者在评价我国现代某一外交现象时指出:“它为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极大地提高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它有助于消除斯大林对中共和政府的偏见;它为新中国的建立寻求了必要的国际支持和援助”。这里的“它”是指

A.“一边倒”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方针D.上海五国机制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雅典民主制评价道:“这是一种有趣的统治形式,充满多样性和混乱性,把平等不加区别地给予了平等者和和不平等者。”他批判的主要是雅典民主中的

①妇女没有民主权力②抽签选举③解负令④轮流执政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美国历史学家J•鲁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胜利。”对1787年宪法“创造性胜利”理解错误的是

A.建立了权力制衡的政府体制B.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可以任免大法官

C.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D.议会由选民选出,限制总统的权力

9.829年,日本记载:“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该记载

A.说明日本效法唐朝改革政治制度B.反映唐代水车灌溉技术传入日本

C.彰显中日之间经济文化水平相当D.体现出唐代农业自给自足的特点

10.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11.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12.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B.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己开始建立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13.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

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

14.资本主义经济的鼻祖亚当•斯密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在经过了几百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后,他理想中的经济自由化竟然在现实中会遭遇如此的“异化”。这种异化在十九世纪晚期表现为

A.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实现自由竞争B.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垄断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D.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推行福利政策

15.以下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情况一览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①欧盟合作程度最高②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③具有地缘经济的特征④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乐器。王公贵族们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王宫悬(四面),诸侯悬(三面),卿大夫悬(二面),士悬(单面)”。逾越则会招致杀身之祸。你认为上述材料最符合谁的观点A.孟子B.孔子C.荀子D.老子

17.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中认为:“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高度发达,审美情趣高雅B.国家高度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C.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D.社会道德败坏,文化低级庸俗

18.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B.《资政新篇》的提出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

19.德国哲学家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那些被“毁灭性批判”的观点不包括

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

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D.“只有君主才有权利思考、决策,其他人只有执行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