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1-4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群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XXX化学反应)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
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或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这两种办法常用来检验水蒸气和CO2)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别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量的多,若鸟瞰,则读数偏大,实际量的少。常用在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误差分析中)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普通能精确到0.1克。)
(1)注意:称量物别能直截了当放在托盘上。普通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若称量易吸水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15个重点知识:
一、酸的五个通性:
1.酸与指示剂反应,石蕊变红。
2.酸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二、碱的四个通性:
1.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石蕊变蓝,酚酞变红。
2.可溶性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三、如何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可以用碳酸钠或二氧化碳。碳酸钠晶体带十个结晶水,其水溶液呈碱性。钾钙钠铵盐都溶于水,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溶于水,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溶于水。钾钙钠钡的碱可溶于水。
四、如何检验溶液中的氯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有氯离子。
五、如何检验溶液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
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加足量稀硝酸,若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区别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用钡离子,不能用银离子。若要检验同种溶液里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要先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并除去硫酸根离子,再用氯离子的检验方法检验氯离子。
六、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1.对于酸,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若有气
泡则变质。
2.对于碱,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
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3.对于盐,用试管取少量样品,滴加氯化钡或硝酸钡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则变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最详细)
最全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铜。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从源头消灭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汽),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汽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详细!初中化学全册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全总结
01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02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03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05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06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0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08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09
第九单元:溶液
10
第十单元: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二、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初中化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上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
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
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
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
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
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
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等
本质区
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
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概念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
来的性质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初中化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加热用外焰加热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2H o :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2CO :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2O 的量减少,2CO 和2H O 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初中化学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创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XXX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群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别可浮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璀璨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讲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索
普通步骤提出咨询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办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能够直截了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水平量筒别能用来加热别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普通只能读到01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普通能精确到01克调整零点称量物和
初中化学知识点提纲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完整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及所有初中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
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初中化学1~5单元知识点梳理
初中化学第一至五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质不需发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
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二、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取药量:没有说明用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
(2)注意事项:“三不”:不闻、不尝、不摸
(3)取用少量液体药品用胶头滴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较大量液体时用倾倒方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要紧靠容器口。
2.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2)使用酒精灯时,酒精不能超过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熄。
(3)给试管液体加热,试管所盛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倾斜放置,试管口不能对着
自己或他人。
3.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在容器内壁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 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 21% 0.94% 0.03%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P + 5O2点燃4P2O5;
初中化学1-4单元过关知识点
1-4单元过关知识点
知识点一:元素名称和符号
前20号元素(需要记得其顺序):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余下:铁 碘 钡 锰 锌 , 铜 汞 银 铂 金。 Fe I Ba Mn Zn Cu Hg Ag Pt Au
知识点二:化学符号
氧气:O 2
氮气:N 2
氢气:H 2
二氧化碳:CO 2
二氧化硫:SO 2 五氧化二磷:P 2O 5 四氧化三铁:Fe 3O 4
高锰酸钾:KMnO 4
锰酸钾: 二氧化锰:MnO 2
过氧化氢:H 2O 2 水:H 2O 氯酸钾:KClO 3 氯化钾:KCl
知识点三:文字表达式和符号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石蜡的燃烧 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无
木炭的燃烧 木炭+氧气
二氧化碳 C+O 2 CO 2 红磷的燃烧 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O 2 P 2O 5 硫的燃烧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O 2 SO 2 铁丝的燃烧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Fe+O 2 Fe 3O 4
点燃
点燃
实验室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符号表达式:KMnO 4 K 2MnO 4+MnO 2+O 2
2、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 水+氧气
符号表达式:H 2O 2 H 2O+O 2
3、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文字表达式: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符号表达式:KClO 3 KCl+O 2
人教版初中化学期中知识点(人教版1-4单元)
人教版初中化学期中知识点总结(1-4单元)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2)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 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
3、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或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这两种方法常用来检验水蒸气和CO2)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仰视,则读数偏小,实际量的多,若俯视,则读数偏大,实际量的少。常用在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误差分析中)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1)注意: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若称量易吸水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生石灰),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2)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时,若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则实际称量的质量偏少(若不适用游码,则无影响)
(四)物质的加热:(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或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珠,倒流,炸裂试管)(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五)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②滤纸破损
过滤慢的原因:①水中不溶物太多②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b、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c、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对药品的要求:为什么不能用C\S\Fe?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注:CO2不是污染物)
(3)目前环境污染问题:臭氧层破坏(氟里昂等制冷剂)温室效应(CO2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含磷洗衣粉的排放或化肥的大量使用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铁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2)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2H2O2MnO22H2O + O2↑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KClO3MnO22KCl+3O2↑
液氧:淡蓝色,固态氧:淡蓝色雪花状盛在蓝色钢瓶中
(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全部排出)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用排水法收集,则是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它不会增加产量,也不会使原本不反应的发生反应,仅仅改变速率。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 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 、Ne 、Ar 、Kr 、Xe 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 物理性质)、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 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分子与原子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原子核 上
决定元素种类 质子数(核电荷数)
(4)三决定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 原子核
(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 离子结构示意图
注:离子或原子团所带的电荷数就是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带 电) (不带电)(带 电)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正 负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 3+ 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