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的新挑战-程书钧

合集下载

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肿瘤防治是未来趋势 淋巴癌预防刻不容缓

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肿瘤防治是未来趋势 淋巴癌预防刻不容缓

工程院院士程书钧:肿瘤防治是未来趋势淋巴癌预防刻不容缓罗京、李任……越来越多的人都被癌症夺去生命。

近20年来我国癌症死亡率上升了近30倍。

每4到5个死亡者中就有1个死于癌症,居死亡原因之首。

那么,人类要如何应对癌症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973”肿瘤项目首席科学家程书钧说:“未来肿瘤防治模式的重心要前移。

”防治中晚期肿瘤至今仍是全人类的难题,近30年来没有取得大的突破。

从征服肿瘤的角度看,这样的局面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人类最终控制肿瘤的关键要向癌前病变甚至易感阶段推进。

程书钧说,人类的肿瘤是由于后天发生的基因突变,而这种突变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引起的。

肿瘤的发生是环境致癌因素与人体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改变外部环境因素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达到预防大多数肿瘤的目的,防治癌前病变将会是人类控制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战略措施。

程书钧表示,肿瘤治疗战略重心前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疗癌前病变,二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预防肿瘤。

“三分之一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还有三分之一的肿瘤通过早期发现,完全可以治愈。

”从程书钧说的一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对于肿瘤的治疗,其实在预防方面更加需要注意侧重。

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款肿瘤预防的健康产品“护命素”了。

其实护命素之所以被称为护命素是因为它是一种高含量的人参皂苷Rh2单品,它是从人参当中提取出来的稀有皂苷,仅占人参含量的十万分之一,把人参的抗癌活性成分浓缩在一处,能够高效的预防肿瘤的发生。

不仅是一款适合预防肿瘤的保健产品,也是一款调节免疫力的健康产品。

除了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早期发现一些身体疾病的信号,以下七点疾病早期信号是大家需要注意的:1.脖子肿胀说明可能患有结核病、甲状腺疾病和淋巴癌。

2.肩部弯曲表明患有骨萎缩〔骨质疏松)或者偶尔有内分泌障碍。

3.腹部胀气严重,同时经常排气,这表明有患卵巢癌和肠癌的危险。

4.腹股沟内有可触摸的硬块(超过两个星期),这预示有炎症,有时甚至有得癌症的危险。

全国肿瘤宣传周

全国肿瘤宣传周

全国肿瘤宣传周---------癌症防治知识全国肿瘤宣传周旨在聚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探讨,共同研究,提升公众对癌症的认知和重视,同时提高广大群众防癌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院士程书钧指出,肿瘤的发生是个自然的过程,在漫长的努力之后,癌症的神秘面纱慢慢被揭开,终于发现癌症是一种源自基因损伤、突变累积的基因病。

肿瘤是生物进化衰老的正常现象,也是跟人生命过程中免疫为主导的从强到弱发展的结果。

治愈癌症已不再是目标,我们更强调减轻病情、与癌共存,让人体和肿瘤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宿主因素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治疗肿瘤不能光治肿瘤,还要加强肿瘤病人的整体治疗。

”程书钧表示,我们的治疗思路要从治疗病人的肿瘤,逐渐过渡到治疗带肿瘤的病人。

对于晚期的转移肿瘤,更应该调节宿主因素,而不能仅仅依赖于靶向药。

他呼吁,癌症防治,应该聚焦癌前病变,将癌症防治关口前移。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癌症是一种慢性病,我们必须消除误区,调整平和心态,积极应对。

在此,我们想换一个视角来解读癌症,将“CANCER”解读为C:control控制;A:accept接受;N:nevergiveup永不放弃;C:confidence自信;E:evolve解决;R:renew重生。

首先,癌症具有慢性病的普遍特点,例如病因复杂、多种危险因素、长期潜伏、病程较长、造成功能障碍等,且其远比人们想象的常见。

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相关报道称,在80岁左右老年人的尸检中,有1/4左右的人身体内患有癌症,但这些老人生前并没有癌症相关的任何症状,他们的死亡也是由于其他疾病或原因。

因此,癌症其实是一种伴随着衰老而出现的常见疾病。

此外,一般来说,大部分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成癌细胞要经历多个阶段,在癌块形成之前往往不易发现。

通过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化治疗,癌症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的。

抗肿瘤中药

抗肿瘤中药

12月4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举办“肿瘤防治院士论坛”。

吴祖泽、杨胜利、胡亚美、石学敏、李连达、吴(日文)、姚新生、程书钧、程莘农等9位院士纷纷就当前肿瘤防治中存在的问题、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上的优势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当今对于肿瘤的防治还处于初级阶段,肿瘤可能不是任何一个单一方法、单一药物可以治好的。

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力度,采取综合研究的战略,整合社会资源,中医、西医、生物、理化等多学科介入,才可能有所突破。

中科院院士吴祖泽提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过程十分漫长。

目前我国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缓慢,有对肿瘤本质认识的问题,也有医学科研体制、机制、资金等条件限制的问题。

企业参与新药的研发,保障有充足的资金注入,可使新药由基础研究尽快转入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

提到抗肿瘤中药的研究,他指出,抗肿瘤药物与药物筛选密不可分,因此建立中药资源库是非常重要的。

将丰富的中药资源与现代化的中药资源库结合起来,进行有效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同时不排除与西医西药的联合,相信应该有所收获。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工程学家杨胜利介绍了系统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指出:目前系统生物学把肿瘤当作研究的重点,如基因突变、肿瘤早期诊断等。

对于中药研究,他提出应重视运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和成果。

千百年来,道地中药材的质量鉴定完全依赖于药师的经验,现在采用的化学分析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果在药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采用系统生物学代谢组学的方法来分析其一年四季甚至一天之内成分的变化,就能对道地药材质量实行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中药在临床上的效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药学工程专家姚新生说,由于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成分的特点,因此研究中药的物质基础较为困难。

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应该整合社会资源,使化学家、生物学家、中医药专家、西医药专家等多学科专家联合起来,以求对肿瘤的本质及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有一个较准确的认识。

他还特别强调建立中药资源样品库的重要性。

衰老和肿瘤

衰老和肿瘤

59《肝癌电子杂志》 2020年 第7卷 第4期衰老和肿瘤程书钧(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1 概述老年人口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

201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78亿,并以年均约500万人口的速度快速增加,至2020年会达到2.48亿,老龄化比例将达到17%。

我们一般认为衰老是机体整体系统功能的下降,和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神经系统功能的下降可以引起老年性痴呆;心血管功能的下降可能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代谢功能的失调会引起血糖升高甚至是糖尿病。

那么肿瘤的发生是否与衰老相关?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研究表明,年龄在40岁左右,肿瘤的发生率在2%左右;但是年龄到了80岁,肿瘤发生率上升到50%左右。

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高发年龄段在60~80岁。

因此,肿瘤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

目前在肿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主流学说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体细胞突变导致。

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实体肿瘤都可以检测出基因突变,也就所谓的驱动基因突变(driver gene mutation )。

根据这一理论,20多年衍生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肿瘤治疗方向就是靶向药物治疗。

靶向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的特定突变基因,比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治疗肺腺癌的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Iressa ),以及治疗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Herceptin )。

靶向药物治疗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靶向治疗药物,经过或长或短的治疗时间,最后都会产生耐药,而且靶向治疗所针对的人群也只有一定的比例,各个瘤种的比例不一,针对的往往是比例较小的一部分人群。

所以单纯用基因突变学说很难解释肿瘤发生发展的整体阶段。

研究表明,在健康人群中,95%的个体至少有一份组织存在体细胞突变,而且大约有1/3的个体可以检测出与致癌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同时老年人中与致癌相关的驱动基因突变比例更高。

谈肿瘤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谈肿瘤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巨大投 入 。但 是 , 肿瘤 治疗 效果仍 然不 能令人 满 巳 是 发病 率 还 是病 死 率 , 然呈 上 升 态势 。从 论 依
病角度说, 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挑战。肿 发生 发展 经 历 易感 阶 段 、 前 病 变 和 侵 袭 性 阶 癌
我们 目前 的治 疗 主 要集 中在 侵 袭 性 阶段 , 中 即
肿瘤 阶段 。这 样 的局 面 , 征 服 肿 瘤 的 角度 看 , 从
同个体的基因突变谱存在显著差异 , 导致传统化疗的
疗 效存 在显 著 的个 体差 异 。现在 , 临床上 开始考 虑并 发 展个 体化 治疗 。
近 几年 来 , 瘤 靶 向 治 疗 应 该 说 取 得 了 巨 大进 肿
肿瘤治疗 战略重心 前移包 括 两层含 义 , 一是 通 其 变生 活方 式 等 预 防 肿 瘤 , 外 就 是 治 疗 癌 前 病 另 要实现这 种 “ 前移 ” 然 难 度很 大 , 应该 看 到 , 虽 但 的发展使 癌前 病变 治疗 已有成 功先 例 。例如 , 通 氏染色 可检 出宫颈 上皮不 典 型增生 和原 位癌 , 凡 这些宫颈 癌前 病变 采取早 期诊 断 和治疗 的 国家 , 癌发病 率 能 降低 8 % 以 上 ; 不 采 取 这 些 措 施 0 而
医 研 杂 21年2 第3卷 第2 学 究 志 0 0 月 9 期
・ 士述评 ・ 皖
谈 肿 瘤 研 究 中 的若 干 问题
程 书钧
[ 作者简介 ] 程 书钧 , 我国著名实验肿瘤 、 肿瘤化学和遗传毒理学专家 , 中国医学科学院 E 京协 和医学
院肿瘤医院研究员 , 博士生导师 , 中国工 程院院士。现任 中国环境诱 变剂学会理 事长 、 中国抗癌 协会副理 事

专家介绍

专家介绍
精品课件
牛晓辉,教授,骨肿瘤科学科 带头人。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肉 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 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 副主任委员、亚太地区骨与软 组织肿瘤协会理事、国际恶性 骨肿瘤保肢协会委员、美国纽 约科学院会员、华裔骨科学会 理事。中华外科杂志、骨肿瘤 骨病杂志编委。曾获三次北京 市科技进步奖及一次北京市卫 生局技术改进奖,参加国际学 术交流二同,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08 年 -2009 年 赴 美 国 MD.Anderson肿瘤中心学习。现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青 年委员。多年来从事包括肺癌在 内的胸部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擅长肺癌、胸腺瘤和间皮瘤等的 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及气管镜、 内科胸腔镜下的诊断和治疗。对 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肺癌个体化 治疗有深入研究,熟练掌握胸部 肿瘤的最新国际诊疗规范,参加 2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 究。
家国内外癌症杂志编委。
精品课件
程颖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 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吉林省 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吉林省 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抗癌协 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第 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 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有突 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第 三批高级专家、首届名医。先 后撰写了《中国临床肿瘤学教 育专辑》、《现代临床肿瘤 学》、《甲状腺癌、乳腺癌疾 病诊疗学》等6部专业学术论著,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程书钧院士,著名实验肿瘤、肿 瘤化学和遗传毒理学专家,中国 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 院和协和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执 行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 事长。主要从事肺癌变机理和肿 瘤分子标志谱研究,现任国家重 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肿 瘤项目和北京市重点肿瘤专项首 席科学家。发表论著94篇,其中 被美国SCI收录的论文18篇,共 被引用219次。

程书钧:搭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

程书钧:搭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桥梁

基础 、临床相结合 多兵种作 战
” 7 ”计 划是截至 目前 国家投入资 93
金 最 多 的 科 研 项 目之 一 。 程 书 钧 领 衔 申 报 的 恶 性 肿 瘤 的 发 生 与 发 展 的 基 础 研
国特色 的肿 瘤基础 研究体 系及高科技 产
业体 系。
有的临床诊断未 能发现任何 异常 但 通
鐾因 表 达 的 累 积 与 逆 转 预 防机 理 ,就 可 通过 控 制外 因阻 止癌 前病 变 的发展 。
参 与 这 个 项 目 的有 高 级 职 称 的 研 究 生 对 患 者 采 用 千 篇 一 律 的 治 疗 方 式 — — 人 员 就 有 8 个 .单 位 有 1 家 .有 医 学 手术后 多进 行化疗 。 0多 5 事实上 , 如果癌细胞 科 学 院 、上 海 肿 瘤 所 、 所 军 医 大 , 事 不 发 生 转 移 , 不 必 进 行 化 疗 。 外 , 三 军 则 另 一
眸决癌前病 变如何发展 成肿瘤 .正是该
果 的研 究 核 心 。 题
医学科学院 、 北京大 学、 旦大学 、中南 些 患 者 对 化 疗 不 敏 感 , 没 必 要 进 行 。 复 也 没 大学、四川大学等等 。“ 临床 一现场 一实 有 必 要 的 化 疗 不 仅 对 治 疗 无 益 .而 且 给 验 室”相结 合、” 临床 肿瘤学家 ( 医院医 患者 的精神 、肉体和经 济都带来沉 重 的 生) 一流 行 病 学 家 一基 础 研 究科 学 家 ” 联 负 担 。 还 指 出 , 性化 的 治 疗 基 于 对 癌 他 个
了解某个人 的癌前 病变 向何处 发展 ,对
易感 者 实 行 个 体 监 控 。 程 书钧 院 士 介 绍 说 ,任 何 肿 瘤 的 发 主 l都 是 内 因 和 外 因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 , 目 最 为 明确 的 致 癌 因 素 有 吸烟 、 不 良 的

牢记院士三句话让你永远不得癌

牢记院士三句话让你永远不得癌

26本期关注2017.01你生气,就给了癌细胞高兴的机会“我曾提出过一个观点——人体宿主因素的变化不仅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更会对肿瘤病人的治疗有重大影响”。

程书钧解释说,癌细胞原本是体内的“好公民”,但由于种种原因诱发基因突变,不听从“组织”安排,肆意生长、掠夺资源、排挤正常细胞,进而演变为人体小社会里的一颗“毒瘤”。

而人体就是癌细胞的宿主,情绪变化就是宿主因素的一部分。

2010年,世界顶尖科学期刊《细胞》发表了一篇论文。

研究者将遗传背景相同的小白鼠分为两组:一组在比较大的空间生活,里面有迷宫、玩具、房子、滑轮等玩具,小白鼠可以玩耍、交流,被称为“快乐小鼠”;另一群则放在固定的小空间内,作为对照组。

一段时间后,科学家对两组小白鼠诱发肿瘤(黑色素瘤、胰腺癌等),结果发现,“快乐小鼠”诱发出的肿瘤比对照组小很多。

这证明,良性的精神刺激对肿瘤有抑制作用。

科研人员提示了一条神奇的“抗癌通路”:大脑皮层良性刺激会使得海马区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多,进而影响自主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然后通过影响脂肪组织达到抑瘤效果。

简言之,情绪会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从而改变肿瘤发生发展的进程。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在恶劣的心境下,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程书钧提供了一组科研数据:研究发现,一旦获知自己患有肿瘤,约有55%的患者会进入抑郁状态,而一般人群的抑郁比例约为17%;约半数肿瘤病人会进入焦虑状态,这一比例是正常人群的3倍。

另一项研究表明,抑郁状态的肿瘤病人,死亡率比心情舒畅的患者高22%。

国外还有研究者对肿瘤病人进行了心理干预,受干预组病人的存活时间为36个月,没有得到心理干预者仅为18个月。

“可见,人的精神状态及整个宿主状态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同样是查出了肿瘤,有的人被吓倒了,天天待在家里胡思乱想;有的人想得开,每天去公园锻炼,四处旅游。

后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远大于前者”。

八院士共议: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

八院士共议: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

八院士共议: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罗辑医疗知识星球19年链接1500位医健精英导读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估计,2015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392.9万例,其中男性约为215.1万例,女性约为177.8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约为233.8万例,其中男性约为148.0万例,女性约为85.8万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程书钧:肿瘤防治应战略前移肿瘤是什么?它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人衰老过程中一种环境压力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生命过程中以免疫为主导的宿主因素从盛到衰的结果。

其实,自肿瘤进入人们视野的那一刻起,人类对肿瘤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目前,国内外诸多研究已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存在密切联系,正是在基因突变学说的启发下,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获得了重大进展。

不过,目前,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其治疗肿瘤的“软肋”。

究其原因,这除了与肿瘤细胞分子网络异常复杂、高度异质性有关外,与宿主因素异常也有密切关系。

由此看来,用基因突变学说并不能完全回答肿瘤发生的全部问题。

其实,从正常细胞发展到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大多都会经历“癌前病变”阶段,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为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

“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可逆性。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做文章,就可能有效地阻止侵袭性癌症的发生。

应将防治消化道恶性肿瘤癌前病变——早期癌为核心的战略,列为我国恶性肿瘤防治近期及中期(5~15年)规划的重心,因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治技术已被科学证明行之有效,并可以在我国逐步推广实施,将有效降低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这也是逆转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趋势极为有效的战略措施。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看成是孤立、局部的肿瘤问题。

未来肿瘤研究要高度重视肿瘤的宿主因素,诊疗思路要从单纯治疗病人的肿瘤,逐渐过渡到治疗带肿瘤的病人,加强宿主抑制肿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直接杀灭肿瘤的方法。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候选人简要事迹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候选人简要事迹

附件1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候选人简历程书钧,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9年生,中国抗癌协会名誉副理事长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副所院长(1992~2001),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大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癌变、畸变、突变"杂志主编,国家"973"肿瘤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科委肿瘤重大专项首席专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获得两项国际专利,两项国内专利。

2002-2007年担任中国抗癌协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副理事长职务,主持协会的大型学术活动和科技奖项目。

建立完善的推荐评审系统,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现货有60个项目、82个单位、409位完成人获奖,其中4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包括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主持召开协会的大型学术活动,如中国肿瘤学术大会。

为推动肿瘤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石汉平,教授,1961年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创立了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广东省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

2009年创办了卫生部《医学参考报—营养学频道》、2014年创办了我国第一份肿瘤营养专业学术期刊----《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2年主编并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肿瘤营养学》专著。

在全国开展了肿瘤营养规范化培训项目----肿瘤目标营养疗法(GNT),完成了全国医务人员、全国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两项大规模调查,掌握了医务人员及肿瘤患者营养KAP第一手资料。

制定了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临床路径,推动了肿瘤患者营养评估。

全国多中心、大规模《常见恶性肿瘤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研究》进展顺利。

姜文奇,教授,1957年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主任投身肿瘤内科学科、教、研事业30余年,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医师周刊》淋巴瘤专栏主编,把国外新技术、新疗法的资讯及时传播给大大众。

肿瘤防治的新挑战-肿瘤异质性

肿瘤防治的新挑战-肿瘤异质性
( Nature, 2007, 446:: 153-)
两个肿瘤之间突变基因重复的很少
? Pathway rather than individual genes appear to govern the course of tumorigenesis.
? Disruption of a pathway by mutation in any one of its genetic components would presumably lead to similar changes in growth.
? isolated DNA from 11 breast and 11 colorectal tumors and determined the sequences based on exons representing 20,857 transcript from 18,191gene. Any gene that was mutated in the tumor but not in normal tissue from the same patients was analyzed in 24 additional tumors.
A few gene ‘mountains' are mutated in a large proportion of tumors; most genes are mutated in
<5% of tumors represented as ‘hills两' 个肿瘤突变基因重复的很少, (Science 2007,318: 1108)
Thomas,RK et al.(Nature genetics,2007,39:347-)determined 238 known oncogen mutation across 1,000 human tumor samples of 17 cancer types. Of 17 oncogens analyzed, they found 14 to be mutated at least

肿瘤防治研究的新挑战-程书钧47页PPT

肿瘤防治研究的新挑战-程书钧47页PPT
肿瘤防治研究的新挑战-程书钧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80岁工程院院士说出真相:癌症就怕一个字!经常做的人多长命!

80岁工程院院士说出真相:癌症就怕一个字!经常做的人多长命!

80岁工程院院士说出真相:癌症就怕一个字!经常做的人多长命!程书钧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他也是中国癌症协会的副主任。

他曾说过:人老了,就不能太自信,最关心的应该是自己身体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一项研究表明,最新的癌症预防方法是笑。

每一次你去学习癌症的知识,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些确切的治疗方法来治愈它,但是却忽略了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对癌症的抑制作用,特别是情绪对癌症的作用。

程院长还提到,患者的身体素质状态的改变不仅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对癌症患者的治疗也有深远的影响。

2012年,40~44岁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5~39岁的1倍。

50岁以上人群占癌症患者总数的80%以上,80岁时达到高峰。

癌症的风险似乎在50岁以后大大增加了。

为什么肿瘤随着年龄增长?有两个主要原因。

癌症作为老年人的一种慢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分级一样,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所以老年更有利于癌症的爆发。

另一方面,这与我们的精神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50岁以上的人年龄大,承受着巨大的生命压力,身体状况逐渐下降,这就是肿瘤总是喜欢和年龄大的人打交道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均衡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癌症就不那么容易找到我们了。

只有我们敞开心扉,癌细胞才能不那么快乐,如果我们每天都郁闷,那么癌细胞就欢天喜地了。

除此之外生活习惯也要作进一步的改善:首先要避免大量吸入装修污染气体。

据检测,各种板材、乳胶漆和新的家具等,都含有化学合成物质,这些物质可逐渐释放出有毒气体甲醛。

这也是长期生活在新装修的环境里,容易发生癌症的原因。

近年来,白血病频发,大多与装修撇不开关系,所以大家装修完一定要第一时间除甲醛,可以在家里放上嘉利美魔晶,它是治理甲醛的特效药,用嘉利美魔晶两周左右就可以完全去除!省时省心省力!否则稍不注意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二、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合理饮食上避免高脂高糖食品,少食油炸肥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腌菜、熏烤的肉、鱼等。

站在肿瘤基础研究前沿的领航者——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教授

站在肿瘤基础研究前沿的领航者——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教授

站在肿瘤基础研究前沿的领航者——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教授王光跃;张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2(002)013【总页数】3页(P1-3)【作者】王光跃;张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程书钧院士演讲后受到听众欢迎盛夏时节的北京,骄阳似火。

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12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肿瘤防治规范化高峰论坛上,记者与程书钧院士就肿瘤治疗的前瞻性问题,作了采深入访。

基因: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趋势在谈到肿瘤的流行病学趋势时,程书钧院士说:“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危害民众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据统计,中国每年癌症新发病率约260万,死亡180万;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癌症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20%,已经位列中国民众死亡病因中的第一位。

全球每年肝癌新发病和死亡人数超过70万;其中55%以上发生在中国。

这次会议为我国肿瘤研究与治疗的各个学科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即‘攻克癌症,造福民众’。

希望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医药卫生团体的凝聚力,进一步激发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创造力,关注肿瘤学科的前沿发展,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使协会成为肿瘤防治交流经验的重要平台。

”在采访中,程书钧院士回顾了百年肿瘤研究的历史,其中着重谈到了“从染色体到抑癌基因的突破”。

他说:“肿瘤的研究大概经历了100年,从第一个报告肿瘤跟染色体相关,后面讲到了癌基因、讲到了抑癌基因,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但到今天为止,人们对肿瘤的治疗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2003年人类基因组完成测序以后,在2008年,研究者第一次将人的肿瘤全部进行测序。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相同的两个人的肿瘤,他们的基因突变却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都是大肠癌,但不同患者的基因测序就不一样。

为什么相同的肿瘤在临床上有这么多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所产生的基因突变不一样。

肿瘤防治的新挑战

肿瘤防治的新挑战

肿瘤防治的新挑战在“2017国际胸外科学术大会暨第五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程书钧院士在院士论坛上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肿瘤防治的新挑战。

以下为程院士演讲的部分文字实录:各位专家早上好!今天利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给大家汇报一下关于肿瘤研究进展的几个重要问题。

大家知道,肿瘤研究已经经过将近200年的时间,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肿瘤研究的主要的大的方面的进展。

现在肿瘤的研究已经进入到了基因组的时代,所以现在发表的大量资料都涉及肿瘤的基因组。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癌基因突变的情况都讲得比较详细,像肺癌大概有一百多个基因。

乳腺癌、结直肠癌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表明,高频率的基因突变是少数,而大量的是频率比较低的突变。

其次,同样一种肿瘤,比如两个大肠癌病人,如果你去测,这两个人大量的基因突变基本上是不一样的。

目前基因突变这个学派提出的学说是:肿瘤的发生是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突变中大概有100多个驱动基因参与了12个信号通路变化,每一个人肿瘤的发生大概是和几个驱动基因突变相关。

根据基因突变学说,近二三十年发展最快的就是靶向治疗,例如Glivec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Gefitinib 治肺腺癌、 Herceptin治 HER2阳性的乳腺癌,大家都非常清楚。

首先我们应该肯定,这些靶向治疗对于肿瘤治疗来讲,应该是近二三十年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问题也出来了,到目前为止靶向药物或早或晚都会产生耐药。

去年连续有人在Nature、《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当今这样的靶向治疗对肿瘤病人,特别是转移的肿瘤病人,能获益的比例不高。

所以认为,靶向治疗要解决当前晚期转移肿瘤的问题依然路程很长。

为什么靶向治疗面临这么巨大的挑战呢?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肿瘤的异质性,这个大家也很清楚。

同一个人的肿瘤,他的原发癌跟转移癌不一样;同一个人的肿瘤的不同部位所发生的基因组上的改变也是不一样的;甚至同一个人,同一个肿瘤,同一个活检部位的不同细胞也是不一样的。

肿瘤防治研究任重道远

肿瘤防治研究任重道远

肿瘤防治研究任重道远
程书钧
【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30)3
【摘要】@@ 近30多年来,许多国家对肿瘤研究都予以极大的关注.科学家们不仅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有了深入的认识,而且通过肿瘤研究还带动了许多学科的发展.
【总页数】2页(P271-272)
【作者】程书钧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加强肿瘤综合防治实验室建设,促进肿瘤防治研究健康发展 [J], 巴明臣;崔书中;唐鸿生
2.从零起步的新中国癌症防控事业任重道远——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肿瘤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郝希山教授 [J], 潘锋
3.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简介 [J],
4.《肿瘤防治杂志》十周年刊庆暨肿瘤防治研究新进展研讨会征文通知 [J],
5.肿瘤防治任重道远 [J], 董志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警惕癌症“头号杀手”

警惕癌症“头号杀手”

去年12月初,33岁的篮球运动员吉喆因肺癌离世,让人不甚惋惜。

在我国,肺癌居恶性肿瘤之首,而且就像吉喆一样,大部分患者被确诊时,往往已到晚期,癌细胞已扩散到了身体的其他部位。

吉喆是职业运动员,有着较高的收入,在确诊疾病后,其所在俱乐部也给予了积极的援助,帮助其赴美国就医,但仅仅一年之后,吉喆就不幸离世。

肺癌真这么可怕?指导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张燕萍整 理:侯叔霞警惕癌症“头号杀手”⸺ 肺癌2019年12月5日,前北京男篮队长吉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3岁。

夺走吉喆生命的,正是素有人类“头号杀手”之称的肺癌。

这则消息让很多网友感叹天妒英才的同时,不禁发问,为何年纪轻轻却会患上如此绝症?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主席、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指出,我国肺癌发病率一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近年来,随着烟民低龄化,肺癌发病也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发布于第七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上的肺癌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将突破80万人,死亡人数接近70万人。

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已连续10年位居恶性肿瘤之首,每年新发肺癌约78.7万人,因肺癌死亡约63.1万人,每天有1700多人死于肺癌。

“肺癌是我们国家在肿瘤领域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在今年第九届中国肺癌南北高峰论坛指出,肿瘤的出路在预防,但早期肺癌诊断如何深入,是目前面临的挑战。

除了去医院检查,一些自己能体会或发现的症状,或许就是肺癌发病的征兆。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从寻常或不寻常的症状中窥探到蛛丝马迹,就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很大程度上提高肺癌的预后。

久治不愈的咳嗽提起肺癌,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咳嗽,但因为其他非肿瘤性疾病也可能会有咳嗽症状,所以很多人都不太重视,导致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其实,肺癌引起的咳嗽一般比较严重,多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比如遇冷空气就会咳嗽,且一时之间难以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变加上外科切除,使宫颈癌发生率和死
亡率分别下降78%和79%,而未实施这项
措施的国家,宫颈癌仍然是妇女肿瘤的主要
死亡原因。
Tamoxifen
20mg/day (6682人) 对照(6706人) 69个月后 22/1000 43.4/1000 49岁下降44%; 50-59组降51%; 60组降55% 原位癌组降56%;不典型增生组降86% Estrogen受体阳性组降69% Estrogen受体阴性肿瘤无明显影响 子宫内膜癌危险性上升 Stage1
• 为什么有些癌前病变会发展成为浸袭性 肺癌?而大部分不会? • 分子机制?(DNA, RNA, PROTEIN…) • 找到会发展成癌的癌前病变
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 是肿瘤治疗的关键
美国、日本、中国胃癌患者手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I期 II期 III期 IV期
控制癌前病变
癌变的多阶段发生模式
正常 增生 轻度 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 侵袭癌 转移癌
癌前病变
10-30 年
从正常细胞发展到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大多经历“癌前病变” 阶段。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 间,“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可逆性。
正常或浅表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型化生
异型增生发生癌变的 危险度增加41倍多;
异型增生
胃癌 胃粘膜多阶段癌变过程
15~70%宫颈原位癌在10年后会发 展成浸润癌;大约在3.5~4.5年中,
16%的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发展成重度
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宫颈原位癌有 30%或更高的机率会自行消退。
控制癌前病变
1950年以来,巴氏涂片检测宫颈癌前
300 250
预计在2020年,全球新发病例将达1500万(我国占1/5), 死亡1000万(我国占1/4),现患病例3000万。
美国肿瘤学会2007年1月公布: 美国2004年肿瘤死亡人数比2003 年少3014人
(控烟、早诊筛查、治疗进步)
人类控制肿瘤的关键
预防 控制癌前病变 肿瘤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 对晚期肿瘤的合理治疗
肿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研究的新挑战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肿瘤研究所 程书钧
我国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情况的回顾与预测
350 300 250 200 200 160 150 110 100 50 0 1970 1991 2003 2010 2020 130 155 170
年发病数(万) 年死亡数(万)
220
Lung Cancer
• The 54% regression rate of all preneoplastic lesions. • 39% progression rate of severe dysplasia to CIS/SCC. • 26% progression rate of lower-grade dysplasia to CIS/SCC. (Clinical Cancer Res. 2005, 11: 537-)
11087
1982-1987
3176
1971-1985
2613
1972-2000
美国
日本
中国
肺癌 Stage 1病人5年生存率70%左右 Stage IV病人5年生存率5%左右

Low-dose CT筛查 31,567 无症状人群 (19932005)发现的 412 Stage 1肺癌病人10年生存率 88%, 302例病人在诊断后一个月做手术,10年 生存率92%, 8例病人Stage 1,诊断后未接受治 疗5年之内去世。
The recurrence of cancer is partly dependent on the activation and suppression of certain genes located in the tumor. Prognostic tests like the MammaPrint can measure the activity of these genes, and thus help physicians understand their patients' odds of the cancer spreading. MammaPrint was developed by Agendia, a laboratory located in Amsterdam, Netherlands, where the product has been on the market since 2005. "Clearance of the MammaPrint test marks a step forward in the initiative to bring molecular-based medicine into current practice," said Andrew C. von Eschenbach, M.D., Commissioner of Food and Drugs. "MammaPrint results will provide patients and physicians with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spects for the outcome of the disease. This information will support treatment decisions. Agendia compared the genetic profiles of a large number of women suffering from breast cancer and identified a set of 70 genes whose activity confers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kelihood of tumor recurrence. The MammaPrint test measures the level of activity of each of these genes in a sample of a woman's surgically removed breast cancer tumor, then uses a specific formula, known as an algorithm, to produce a score tha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patient is deemed low risk or high risk for spread of the cancer to another site. The result
IL10 are highly elevated in livers with metastatic HCC.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Th1) such as TL1A, TL1B, IL2,
IFNG, TNF are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in livers with metastatic HCC.

The MammaPrint test uses the latest in molecular technology to predict whether existing cancer will metastasize (spread to other parts of a patient's body). The test relies on microarray analysis, a powerful tool for simultaneously studying the patterns of behavior of large numbers of genes in biological specimens.
• •
• •
FDA News FOR IMMEDIATE RELEASE P07-13 February 6, 2007 Media Inquiries: Karen Riley, 301-827-6242 Consumer Inquiries: 888-INFO-FDA FDA Clears Breast Cancer Specific Molecular Prognostic Test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today cleared for marketing a test that determines the likelihood of breast cancer returning within five to 10 years after a woman's initial cancer. It is the first cleared molecular test that profiles genetic activity.

(N.Engl. J.Med. 2006, 355: 1763-)
未来肿瘤早诊研究趋势: 分子影像学 体液中肿瘤分子标志谱 临床: 高危人群筛查
肿瘤的不合理和过度治疗 值得认真反思
肿瘤的分子分型 和个体化冶疗
•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the same stage can have markedly different treatment responses. The clinical behaviour (such as lymph node status and histological grade) fail to classify accurately outcome. Chemotherapy or hormonal therapy reduces distant metastases by one-third, however 70-80% of these patients would not developed distant metastases without the adjuvant treatment, these patients may not benefit from the treatment, and may potentially suffer from the side effects. • (Nature, 2002,VOl.415, 5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