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公益广告解读中国孝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央视公益广告解读中国孝文化
摘要:“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

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很好地宣传了这一传统美德。

本文结合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解析了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当代孝观念的误区,行孝的方法以及弘扬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公益广告中国孝文化内涵尽孝形式现实意义
广告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将反映一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心理特质。

任何国家的公益广告都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体社会成员参与并直接受益的活动,也是最能体现其民族社会价值认同的窗口。

公益广告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传播社会文明,弘扬道德风尚,正如中央电视台罗明副台长所说“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点。

希望公益广告像一盏灯一样,传递文明和良好的社会风尚。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百善孝为先,百德孝为首,白教孝为始”,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伦理道德之本、行为规范之首,而备受推崇。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和现代社会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央电视台将孝文化巧妙地运用到公益广告的创作中去,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方法,以含蓄优美的表达手段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警示国人继承和发扬亲老、敬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

因此,本文试以案例和理论相结合的方法,从央视公益广告入手,对中国孝文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二、
行孝的误区及尽孝形式;三、弘扬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
案例1:房间中,一位母亲在给五六岁的儿子洗脚,讲故事。

母亲说:“你自己看,妈妈待会儿再给你讲。

”母亲提水,然后进入另一个房间。

年迈的老奶奶坐在轮椅上,母亲蹲下身给老奶奶洗脚,老奶奶用手亲抚母亲的额头,说:“忙了一天了,歇一会儿吧。

”母亲说:“不累!妈,烫烫脚对您的腿有好处。

”老奶奶欣慰而舒服地长长出了一口气。

好奇的儿子此时正趴在门边看着这一切。

随后,儿子跑开,双手端着一盆清水,边朝母亲走过来边说:“妈妈,洗脚……”画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尊老爱幼,母慈子孝,共享天伦,言传身教,孝和爱一代代顺承下来。

孝作为一种社会意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中国传统孝文化是在华夏数千年历史中孕育、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孝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对其作简单的二元对立分析,而要从孝文化的历史与内涵中重新审视其当代价值。

首先,孝文化突出强调了人口的繁衍和家族的维系。

孟子说过“不
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地广人稀,自然灾害频发,战乱连年不断,人口大量减少。

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坏境里,孝的中心就是繁衍生息。

其次,孝文化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善事父母”。

《诗经·尔雅·释训》以为“善父母为孝”。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里解释为“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

由此可见,孝文化特别强调家庭对老年人赡养的职责和义务。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以来都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态,这种具有血缘关系的封闭性家庭生活方式是整个社会最牢固的纽带。

在中国,祖孙几代共居一处的家庭生活方式占据绝大多数。

在这样的家庭里,老人已经退出劳动生产,完成劳动经验的传授和财富的代际交接,终身同自己的子孙生活在一起,接收他们的爱戴与赡养。

如果子孙胆敢另立门户、虐待老人,那就是大逆不道,为社会道德和法律所不容。

从唐代知道清朝的法律,都规定将别籍异财、供养有缺失视为犯罪行为。

中国有句民谚“养儿防老”,这成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准则。

孝道中强调对父母的赡养,包括养亲和敬亲两个方面。

敬亲是子女对父母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是内在的道德要求,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

再次,孝是齐家之宝。

《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

”按古人的说法,人欲齐家,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必先行其孝。

孝不仅有利于维持家庭的生产和经营,同时养亲、尊亲、敬亲等孝观念对于家庭的治理,尤其是维护大型家庭安定和谐的秩序,都有着直接的
积极作用。

简言之,孝可以治家,可以给整个家庭和家族带来幸福平安。

“家和万事兴”就基于此。

二、现在孝观念的误区、尽孝方式和保障途径
案例2:年迈的母亲在手忙脚乱地做饭。

电话铃响,儿子来电话说本想回来看母亲,但公司请客户吃饭,还问母亲微波炉用着方便吗,母亲还缺什么。

母亲说什么也不缺。

孙子打电话来说要和同学去游乐场玩。

结果奶奶还来不及说什么,电话已挂断。

镜头转向满满一桌丰盛的菜肴,但空无一人。

女儿来电话,说是要去见美芳,今天不回家了,还问母亲家庭影院看的如何。

母亲无奈的放下电话,自言自语道:忙,都忙。

叹了一口气,接着说:忙点好啊。

特写:空挡的房间里只有母亲孤独苍老的身影,电视节目早已结束。

画外音:别让你的父母感到孤独,常回家看看。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现在很多人对如何尽孝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当代一些人的孝观念:
(一)好成绩就是孝心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学校等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其道德发展,忽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导致孩子认为只要成绩好就是尽孝心,其它一切都是次要的。

(二)出现了不问父母需求,关心与照顾单向性,不加选择的行孝方式
认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忽视老人的内心和精神需求。

子女应清楚哪些是老人当前最需要的东西,必须按老人的实际需求行事。

(三)出现“有心无行”,延迟行孝的现象
很多人懂得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道理,希望自己哪天有出息了再去好好孝敬父母,但却造成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亲而亲不在”的终身遗憾。

(四)缺乏感恩之心,认为父母不需要回报,甚至出现弑亲的极端不孝行为
比如,我国的《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老人的义务。

但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受理的农村赡养老人案件有所增加,有的地区约占民事案件的10%。

子女忘记父母将之养育成人的辛劳,眼看父母步入老人的行列、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却置之不理或相互推诿。

再如,200年11月23日北京大兴区的李磊杀死了包括父母在内的全家六口人;2010年4月24日湖南湘潭中年男子将其岳父母杀死。

这些恶性案件的发生,有人认为是心理不健康所致,有人认为是缺乏法律观念,而我们要从道德教育确实的层面上找原因。

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付出了一切,而子女却漠视对父母的尊敬,感恩之心严重缺乏。

孝的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基础与核心作用被忽视与缺乏,这种现状亟待解决。

总之,由于经济条件、老人的性格、子女的道德修养等种种条件的制约,许多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

那如何尽孝呢?历史上尽孝的形式多种多样,中华孝文化的精典——《二十四孝图》,集中体现了过去孝的表现形式。

随着社会和人们观念的发展变化,孝的表现形式在不断更新变化,但孝的本质没变,孝仍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所以有必要对当代孝的表现形式加以总结:
(一)物质生活供养仍然是孝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子女出生到长大成人,父母费尽心血。

子女逐渐长大,成家立业,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而父母却渐渐年迈,丧失劳动能力,子女奉养,理所当然。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孝发展为现在个体孝为主,集体孝为辅物质供养方式的,但子女物质生活供养这种孝的基本形式没变。

(二)常回家看看,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已成为当代孝的主要表现形式
为人子女,小时侯父母捧在手心,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不能将父母抛之脑后。

应常回家看看,有个别子女认为父母衣食无缺,不用自己管,虽相距不是甚远,但相见次数甚少,让父母牵肠挂肚,实为不孝之表现。

工作再忙有时间同朋友聚会,就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因此,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与父母在一起吃顿饭,让父母享受天伦之乐。

一首《常会家看看》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当代呼唤孝的回归。

常回家看看,成为现在孝的主要的表现形式。

(三)异地分居,常保持联系,让父母放心也是孝的表现形式《论语》中说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身在外地,工作所致,不能回归故里,常打电话或写信,向父母报平安,让父母知道子女在哪里,在干什么,以安父母思念之心情。

我国《劳动法》规定“探亲”就是为尽孝所安排。

身在外地工作繁忙,社交场合较多,有时可能将父母忘了,但父母不会忘记身处异的子女,仍时常
挂念在心。

若长期无音讯,父母就会寝食难安。

因此,常保持联系,让父母安心,成为孝的表现形。

(四)工作创佳绩,事业辉煌,也是对父母的孝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最大心愿。

从现实来看,父母为了子女,从小开始培养,为的是自己的子女有出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能事业辉煌,前途光明。

因此,子女努力工作,事业辉煌,也是一种孝。

(五)事必躬亲,亲自端茶送水做饭洗衣,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这种孝最直接,这孝是给钱给物所不能表示的,最能体现人间亲情。

二十四孝“庭坚涤器”故事中,黄庭坚,大文学家和政治家,家里虽有丫鬟仆童几百人,仍然亲自为母亲洗涤便器。

无论你职务多高,在外有人奉承你,但在父母面前绝不能摆架子。

因此,亲情体现成为孝的表现形式。

(六)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注意安全,做事稳妥,让父母安心生活,是孝的表现形式
子不教父之过,儿女不争气做违法之事受到法律制裁,连累老人让其胆惊受怕,是不孝;儿女在外惹是生非,使他人或自己身体受到伤害,让父母整天提心吊胆也是不孝。

不沾染恶习,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不让父母牵肠挂肚,做人处事让父母放心,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因此,堂堂正正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平平安安生活,让父母安心,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七)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不干涉父母的自由,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父母有父母的想法,父母有父母的处事原则,做子女的不能因自己的看法不同而横加干涉,让父母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去他们愿意去的地方。

因此,不限制老人们的自由,也是子女的一种孝心。

(八)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邻里和家庭关系是孝的表现形式
远亲不如近邻,努力营造和睦的邻里关系,危难之时见真情。

家和万事兴,维护家庭的团结,处理好与家庭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

孝的表现形式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为人子女做事做人,要把父母放在重要位置去考虑,要关注父母的感受。

不随心所欲、危害社会、危害他人、危害自己。

在父母物质生活得到保障情况下,力所能及的保障好父母的精神生活提高父母的生活质量。

新型孝文化实现的方法和途径:
(一)大力发展生产力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境界、道德水准及教育水平都有更高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孝价值要得到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的双重确认,增强其硬性约束力,发挥道德和法律的互补作用。

孝道的生成和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法律环境,法律既能惩恶,也能
扬善,通过监督保障机制的建立保护孝道行为,禁止甚至惩罚不孝的行为。

(三)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孝德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方面,通过各种媒体在全社会进行孝道理念、精神的宣传,规范人们的孝意识,树立公民新的孝道精神。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力量,宣传报道典型的孝行事迹,谴责不孝的言行,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使不孝的行为无立足之地。

尤其在青少年中间加大孝德教育力度,在他们心中形成爱父母、爱家人、爱国的思想,这样他们才会有爱心,才能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孝德才会代代传承,整个社会风尚才能敦睦纯厚。

三、弘扬孝文化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案例3:孩子参加合唱演出,父亲在台下认真地听着,竖起大拇指。

画面转换,孩子长大了,手捧鲜花,在台下聆听父亲退休后的第一次合唱演出。

然后父子俩相扶远去。

出现字幕:关爱老人,用心开始。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角色转换,孝文化代代相传。

因此,虽然孝的内容、实现形式及作用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但在当代社会继续弘扬孝文化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日前表示,中国有大约3.74亿个家庭,人民群众追求家庭和谐幸福的热情日益高
涨,和谐家庭建设成为重要的民生需要。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还不够完善。

这一切就决定了我国社会还需要家庭养老的传统,最为子女必然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

同时,在物质生活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的境况下老人也需要儿女对他们的精神的赡养。

满足老人的物质需要、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基本的道德义务与社会责任。

进一步来说,传统孝道是一种扩展性和开放性的伦理规范,它体现出中国传统伦理始于家庭而伸展向社会、始于私德而扩展为公德的特点。

孝是最基本的伦理道德,是人自幼就有的一种朴素感情。

作为人们调整家庭关系的重要规范,有利于建立民主和睦家庭生活,如果孝由小到大,由爱家推而广之去爱社会,爱天下,爱世界万物,则孝文化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整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战乱、冲突和纷争,而多了团结、和谐与温情。

因此,明确的提出弘扬“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解决当前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推动社会文明、实现社会的安定祥和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中国孝文化本身就蕴涵着对祖先的敬重、对亲人的眷恋、对故土的依恋等,因此有有血浓于水的强大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这最能唤起人们的孝亲意识,勾起人们的思乡寻根之情。

应充分利用这种感情,有效聚拢人心,整合人力因素,将全国人民和世界华人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祖国的发展、民族的进步作出贡献。

稳定与发展史辩证统一的,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社会坏境中,社会生产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孝虽然没有直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它还是在推动家庭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同时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家庭稳定了,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就有了基础,倡导孝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是社会安定团结、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间接影响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总之,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社会在进步,人的意识也在进步,要发挥传统孝文化的积极作用,就应使传统的东西与时俱进,做到传统文化的时代化、社会化,使孝文化永远散发灿烂的光辉。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中国人亲老、敬老和养老的传统美德,对于当今家庭道德的形成,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文中的案例1、2和3均选自中央台播出的公益广告。

参考文献:
[1] 李雅梅.解读泰国广告特色及其民族特色[j].东南亚研究,2009,(2).
[2] 夏洪波.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j].中国广告,2009,(2).
[3] 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余玉花,张秀红.论孝文化的现代价值[j].伦理学研究,2007,(3).
[5]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张秀红.中国孝文化教育及其现代意义探析[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7] 周薇.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j].宁夏党校学报,200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