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尹师鲁墓志铭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0课 与尹师鲁第一书练习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抓一把土,抓一把沙,建一座亭,再放入一杯酒,你与我对酌其间,醉得我忘了年华。

古书里的斜阳、亭影,我只是微微捡起一些碎片,就读出了你的岁月。

一壶酒领风骚,六一居士名存千古,北宋早已于历史谢幕,你却永远在人们心中驻足.一切都是瞬息。

风吹日晒,侵蚀着古老的亭子,朱砂消失,瓦片破碎,刻着“醉翁亭”的横额岌岌可危,燕翅下传唱的你的故事,叮叮当当地穿越历史千年。

数不尽的古迹,无数的亭,无数的风声,唯见醉翁亭永立古今。

(选自百度文库)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美字体赏美文欧阳修的散文世称唐宋八家,实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应说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欧阳修的文风接近柳宗元,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

苏轼宗韩,为文多夸张、豪迈之气,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归纳成一句警语,在文章开始就亮出来。

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

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

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在外集卷十三,另有一篇《先君墓表》,据说是《泷冈阡表》的初稿,文字很是不同,这一段的原稿文字是:“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

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 显然,经过删润的文字,更深刻新颖,更与内容主题合拍。

原稿最后,是一大段四字句韵文,后来删去,改为散文而富于节奏:“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

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结尾,列自己封爵全衔,以尊荣其父母。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抓一把土,抓一把沙,建一座亭,再放入一杯酒,你与我对酌其间,醉得我忘了年华。

古书里的斜阳、亭影,我只是微微捡起一些碎片,就读出了你的岁月。

一壶酒领风骚,六一居士名存千古,北宋早已于历史谢幕,你却永远在人们心中驻足。

一切都是瞬息。

风吹日晒,侵蚀着古老的亭子,朱砂消失,瓦片破碎,刻着“醉翁亭”的横额岌岌可危,燕翅下传唱的你的故事,叮叮当当地穿越历史千年。

数不尽的古迹,无数的亭,无数的风声,唯见醉翁亭永立古今。

(选自百度文库)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

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欧阳修改文章钱惟演是当时有名的文人。

他手下的许多幕僚大都很会写文章。

有一次,钱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驿舍,叫尹师鲁、谢希深和欧阳修三个幕僚各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

三个人把文章写好了,拿出来互相观看,谢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师鲁的文章三百多字。

尹师鲁的文章短小,文字却十分精练,叙事清晰,而且结构严谨。

欧阳修看了,很是钦佩,就带了酒去拜访他,向他讨教。

两人讨论文章的写法,整整一夜没有睡。

欧阳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就认认真真地重写了一篇。

重写的文章比尹师鲁的还要少二十几个字,内容却更加完整。

尹师鲁看了以后,不由得对人称赞欧阳修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欧阳修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说:“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还要跟别人商量多。

”(选自历史典故《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课外运用】想到欧阳修,想到他一生坎坷的命运,我的心抖了一下,或许命运真有某种宿命般的暗示,他这一生虽也曾有过官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的短暂辉煌,而更漫长的岁月都是在一贬再贬的贬官生涯中度过的。

自他二十出头高中进士任西京留守开始,一贬夷陵,二贬滁州,以后便接二连三地再贬扬州、颍州、应天府、亳州、青州,年过花甲时仍难免遭受诬谤,由刑部尚书贬至蔡州。

《范仲淹作墓志》阅读原文及答案

《范仲淹作墓志》阅读原文及答案

《范仲淹作墓志》阅读原文及答案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译文】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给尹洙(字师鲁)看看。

”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史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汉代官名),虽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呵。

”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诚为清佳(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4).不然,吾几失之2、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参考答案:1、诚然、引起、依靠、失误2、(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粤教版练习):第三单元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含答案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抓一把土,抓一把沙,建一座亭,再放入一杯酒,你与我对酌其间,醉得我忘了年华.古书里的斜阳、亭影,我只是微微捡起一些碎片,就读出了你的岁月。

一壶酒领风骚,六一居士名存千古,北宋早已于历史谢幕,你却永远在人们心中驻足。

一切都是瞬息。

风吹日晒,侵蚀着古老的亭子,朱砂消失,瓦片破碎,刻着“醉翁亭”的横额岌岌可危,燕翅下传唱的你的故事,叮叮当当地穿越历史千年。

数不尽的古迹,无数的亭,无数的风声,唯见醉翁亭永立古今.(选自百度文库)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体赏美文欧阳修的散文世称唐宋八家,实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应说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

欧阳修的文风接近柳宗元,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

苏轼宗韩,为文多夸张、豪迈之气,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归纳成一句警语,在文章开始就亮出来.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谓社稷之臣矣。

”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是”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韩琦称赞他的文章:“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鹜,众莫能及.譬夫天地之妙,造化万物,动者植者,无细与大,不见痕迹,自极其工.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道德与文章的统一,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

欧阳修为人忠诚厚重,在朝如此,对朋友如此,观察事物,评论得失,无不如此。

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见重于当时,推仰于后世。

2018年欧阳修墓志铭-实用word文档 (16页)

2018年欧阳修墓志铭-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欧阳修墓志铭篇一:《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简堂集序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简堂集序素材

简堂集序归庄①先太仆府君②,故居安亭,为昆山、嘉定之界,而去嘉定为近。

当时执经问学者,嘉定尤多。

嘉定有唐叔达、娄子柔两先生衍其派。

子柔之高弟子曰马巽甫先生,《简堂集》者,其所著也。

先生交余父兄间,余尝一再奉教,犹不数数见其文。

去年,至嘉定,先生殁久矣。

先生之子应之出是集,属予序;得受而读之,知先生之文所自来也。

盖从流溯源,得之府君为多。

吾朝文章,自浦江、乌伤③开一代风气,上与唐宋诸大家匹。

读两公文,原知文之不可苟为也。

而后之学者,趋尚不同,顾以盛名奔走天下。

至嘉靖中世,几无复知有两公者矣。

府君独起而振之。

万历之季,所号为文章家者,与嘉靖诸公虽异趋,要皆入幽蹊仄径,披榛翦茀④,终不能致于康庄。

然人情喜新,咸望而归之。

独先生守其师之学不变,岂非所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耶?先生之文,大约详整博雅而有精思,至其变化出没,非拘墟者⑤所能测。

抑余又有感焉。

古之求人之文者,惟其文;苟其文足以传后,虽布衣可也。

而能文者,亦视其人之可传与否,而不轻为。

世俗之求人之文者,不惟其人惟其贵。

寻常无闻之人,往往购名公卿之文,镌金石、登屏幛以为荣。

而名公卿不必能文,或能而不暇,则倩人以应。

一以执笔之有人也,而轻应之;一以署名之非己也,而谩为之;于是天下之文日益多。

余观《简堂集》代名公卿作者十居六七,余既笑世俗之人之鄙,又叹先生之不遇世也。

虽退之、子瞻、子固⑥集中代人之作至今传,然终不多见。

且夫先生之才与其学,苟文皆为己作,不烦瞻前顾后,必能自吐其胸中之奇,当有不止于此者。

余尝叹太仆府君,以如此之文而老得一第,又处下位,不获修国家谱牒,记元老大臣事迹,不得尽其才以为恨。

况先生遂以书生老也!后之观先生之文者,欣赏之余,当亦不胜其太息矣。

余浅学,不当序先生之文,因应之请之不置,又以先生之文得吾家之传也,故不辞而为序。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注】①归庄:明清换代间人。

本文作于明末。

②太仆府君:作者的曾祖归有光,嘉靖进士,曾为南京太仆寺丞;“府君”,旧时对已故先辈的敬称。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答吴充秀才书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答吴充秀才书素材

欧阳修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

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

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

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

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

”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

”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

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

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

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

幸甚幸甚。

修白。

(略有删减)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有开之使前者开:开导B.修材不足用于时修:学习,自修C.发而读之发:启封,打开D.而至者鲜焉鲜:少,很少2.下列各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修学道而不至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方勉焉以模言语申之以孝悌之义D.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业精于勤荒于嬉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下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戚元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戚元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戚元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化,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异慢慢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下面是我整理的戚元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戚元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答案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

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

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

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

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

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祖先者也。

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

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

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佑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

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

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

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

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行足以象其祖先,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

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1.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B.能似其祖先者也能:才能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代时,戚元鲁的曾祖父在乡里享有盛名,德高望重,但是抗逆朝廷,不愿做官。

2019-文言文阅读尹师鲁墓志铭-实用word文档 (19页)

2019-文言文阅读尹师鲁墓志铭-实用word文档 (1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言文阅读尹师鲁墓志铭篇一:《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阅读答案附翻译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尹师鲁墓志铭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尹师鲁墓志铭精品素材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尹师鲁墓志铭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尹师鲁墓志铭精品素材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龙渊义塾记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龙渊义塾记素材

(明)宋濂龙渊即龙泉,避唐讳更以今名。

相传其地即欧冶子铸剑处,至今有水号剑溪焉。

山深而川阻,与通都大邑相去远,或二三百里,虽至近亦且半之,乡闾之子弟无所于学。

章君之先世尝以为病,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以无恒产,未几而皆废。

章君深忧之,与诸子计曰:“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

其妻党陈京兄弟闻之,以曾大父适斋先生所遗二百三十亩有奇来为之助。

章君曰:“吾事济矣!”乃卜地官山之阴,创燕居以奉先圣,而先师为之配,春与秋行舍莱之礼。

后敞正义堂,月旦、十五日鸣鼓,集多士,以申饬五伦之教。

前建大门,榜之曰“龙渊义塾”,甓其修途,以达于东西。

灌木嘉篁,前后蔽荫,盖郁然云。

岁聘经行修明之士以为讲师。

诸生业进者,月有赏;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其不帅教者,罚及之。

田赋之出入,主塾事者司焉。

日用有籍,月考盈亏,岁二会其数,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

石华、象溪二所复.设别塾,以教陈氏族子之幼者,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

此其大凡也。

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石抹公闻而嘉之,檄本郡免其科徭,俾无有所与。

章君既列条教,序而刻诸石,复惧来者不能保其终也,使者来,请濂记之。

惟古者之建学也,虽其为制有小大之殊,而所以导民衷、扶世防者则一也。

章君有见于斯,不效于时俗封殖吝固以为肥家之计,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其立志甚弘,而为功甚溥。

陈京兄弟乐善好义,以助其成,自非适斋涵濡之泽,亦岂能至于是哉?章君之子若孙,当夙夜以继志为事,毋丰己以自私,毋蠹蘖其间以启争端,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庶几不负章君之意。

果如是,章君之塾可相传于无穷。

(选自《文宪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卜地..官山之阴卜地:选择地点B.俟其长,乃赴龙渊受业..受业:传授学业C.俾.无有所与俾:使D.毋植.朋党而互相低昂植:培植答案 B解析 B项“受业”应解释为“接受学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章君办学之义举的一组是 ( )①谋创桂山、仙岩两书院②无田是无塾也,其奚可哉③遂节凡费,而用其余斥田至一百五十亩④才颖家单不能裹粮者,资之使成⑤有余则他贮,益斥田以广其业⑥乃辟塾聘师,以克绍先世之徽猷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答案 D解析①是章君先人所为;②是办学之前的语言。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

愈,谨奉书尚书阁下:素材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无盛位赫赫之光。

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

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

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也?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

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

”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

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

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

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15、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是()A.士之能垂休.光休:美好B.未始不相须.也须:等待C.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负:依仗D.未尝干.之干:从事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何其相须之.殷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B.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①特立而.独行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D.①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A.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B.虽遇其人,未暇礼.焉C.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D.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读书人需要有名望的人引荐才能使自己显扬于当代,同样也需要有名望的人做继承人才能使自己的美好德行流传下去。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书剑侠事素材

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书剑侠事素材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

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

”“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

”顷刻东逝,疾若飞隼。

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祯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

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

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

因导之往。

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

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

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

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

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

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急往市询逆旅主人。

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

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

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

”入白。

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

逆旅主人跪白前事。

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

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

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

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

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

罗拜谢云。

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驶:驾车B、殿侧有小门,扃焉扃:关,锁着C、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辟:开D、罗拜谢云罗:围绕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学而思2020年二轮文档第一章 第八篇尹师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学而思2020年二轮文档第一章 第八篇尹师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第八篇尹师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变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选自《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二十八》,有删改)母题训练1.(考查角度:文言实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推.其文学推:推崇B.处穷达.,临祸福达:显达C.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果:结果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借给答案 C解析果:实现,完成。

学而思2020江苏版二轮文档第一章 第二篇尹师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学而思2020江苏版二轮文档第一章  第二篇尹师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

第二篇尹师鲁墓志铭·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变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选自《欧阳修全集·居士集卷二十八》,有删改)母题训练1.(考查角度:文言实词)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推.其文学推:推崇B.处穷达.,临祸福达:显达C.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果:结果D.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借给答案 C解析果:实现,完成。

《范仲淹作墓志》阅读原文及答案

《范仲淹作墓志》阅读原文及答案

《范仲淹作墓志》阅读原文及答案《范仲淹作墓志》阅读原文及答案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译文】范仲淹曾替人写墓志铭,当他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给尹洙(字师鲁)看看。

”第二天,他把铭文交给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因此,不可不谨慎啊。

现在你把转运史写作都刺史,知州写成了太守(汉代官名),虽然是属于清雅古隽的说法,但现却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所争论的原因呵。

”范仲淹听了,颇有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点要失误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诚为清佳(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3).赖以示予(4).不然,吾几失之2、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回答下列问题。

(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参考答案:1、诚然、引起、依靠、失误2、(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高中310与尹师鲁第一书欧阳修知能优化演练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试题(共12页)

高中310与尹师鲁第一书欧阳修知能优化演练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试题(共12页)
⑥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
A.①③⑥B.③④⑥
C.③⑤⑥D.①②④
解析:选C。①②写“前世有名人〞的表现,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无异庸人〞;④写“近世人〞被贬后的表现,作者也不赞成。③⑤⑥表现了作者在被贬后的心态,符合题意。
4.对文段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作者认为唐代文学家韩愈对待贬谪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其心欢戚无异庸人〞,心胸不够豁达。
(3)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
译文(yìwé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怪骇(hài)诛死(zhū)怨嗟(jié)
C.欢戚(qì)砧斧(zhān)鼎镬(huò)
D.枕藉(jiè)襄州(xiānɡ)咽喉(yān)
解析(jiě xī):选D。A项,“惶〞应读“huánɡ〞,“懦〞应读“nuò〞;
B项,“嗟〞应读“jiē〞;C项,“戚〞应读“qī〞,“砧〞应读“zhēn〞。
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
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
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
解析(jiě xī):选C。①④看见;⑤会见;②推荐,介绍;⑩显露,出现;③⑧表被动;⑥⑦用在动词前,表示别人行为及于己;⑨发现。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2021语文全新教程精品练习(liànxí):3.10?与尹师鲁第一书?欧阳修 知能优化演练 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廉颇蔺相如列传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尹师鲁墓志铭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尹师鲁墓志铭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

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

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

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随,而人亦罕能过也。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

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

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

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

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

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

迁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

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

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

师鲁当天下无事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

其为兵制之说,述战守胜败之要,尽当今之利害。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御戎长久之策,皆未及施为。

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

然则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

初,师鲁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其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

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享年四十有六以卒。

(节选自《欧阳修集•居士集卷二十七》)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多:赞美。

B.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贷:宽恕。

C.处穷.达,临祸福穷:困窘。

D.舁.至南阳求医舁:抬着。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分别直接表现师鲁“博学”和“敢为”的一组是()(3分)A.①或推其文学,或高其议论②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B.①通知今古,长于《春秋》②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
C.①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②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
D.①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思之②与宾客言,终不及其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可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这不单是因为他有才能,也由于他的“忠义之节”。

B.师鲁考中进士后为官许多年,仕途不很顺利,多次被调动官职、贬官,有时还不得已辞去官职,其原因有他仗义执言,敢作敢为,也有“遭父丧”。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师鲁军事方面的才能,他在著作中表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和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可惜未能全部施行。

D.师鲁在潞州任职,可谓勤政爱民,百姓都拥戴他;在渭州任职时的所作所为,堪称秉公执法,后被人借事中伤,遭贬官。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

(3分)
(2)其所以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

(4分)
(3)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

(3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4-6题,每小题3分,第7题10分)
4.B(借出、借给)
5.C(A项①句不是直接表现“博学”B项②不能表现师鲁“敢为”D项两句均与题干不符)
6.C(“可惜未能全部施行”这一说法错,原文表述的是都未能施行)
7.(1)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

第一个“是”(动词,肯定),第一个“非”(动词,否定),“务”(务必、一定)三处,一处1分。

(2)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见……于”(表被动),“所以”(两个均为“原因”),“嫉”(动词,嫉恨),一处1分。

(3)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定语后置”,“节度”(动词,节制、调度),“不果”一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师鲁,河南人,姓尹,名洙。

可是天下的士人认识他的和不认识他的都称呼他师鲁,他的名声被当时人看重。

世上了解师鲁的人,有的推崇他的文学才能,有的佩服他看问题有见
解,有的赞美他的才干。

至于说到他的忠义之节,无论处在逆境和顺境,面临灾祸和喜庆,都无愧于古时君子之风,然而天下称师鲁的人未必全部知道这些。

师鲁写文章,简洁而有章法。

博学强记,通知今古,在《春秋》上有专长。

他与人谈论,肯定对的,否定错的,一定要把道理说透彻才罢休,不随便停止而胡乱听从别人的意见,人们也很少能超过他。

遇事无论难易,敢作敢当,他被世人称赞的原因,也是被人嫉恨的原因,因此他最终处境艰难而死。

师鲁年少时考中进士,做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

调任山南东道掌书记的官职、做伊阳县知县。

王文康公荐举他的才能,皇帝召见面试后,担任馆阁校勘,又调任太子中允。

天章阁待制范公被贬到饶州,谏官、御史不肯替范公说话。

师鲁上书,说范仲淹臣是他的师友,希望能够一同被贬。

师鲁被贬监管郢州酒税,又调往唐州。

这时,父亲去世了,守孝期满,又担任太子中允、河南知县的官职。

西夏赵元昊造反,陕西一带兴兵作战,大将葛怀敏上奏朝廷起复师鲁担任经略判官。

以后众将在好水打了败仗,韩公被贬官做秦州知州,师鲁调往濠州任通判。

过了很久,韩公上奏朝廷,师鲁又到秦州做通判。

又调泾州任知州,渭州任知州,兼任泾原路经略部署的官职。

到潞州任知州,处理政务有仁爱之心,潞州人至今思念他。

累官升至起居舍人,掌管龙图阁。

师鲁在天下太平时唯独喜欢谈论兵事,写了《叙燕》、《息戍》二篇文章流行于世。

他主张的军事备战的主张,叙述了作战、守卫成功失败的要义,全是当时利害所在。

又想训练土兵代替戍守的士卒,来减少边境的开支,以此作为抵御外敌的长久之策,都未能施行。

等到元昊臣服,西部边兵解除戒备,师鲁离开现职,他的言论主张也得罪了一些权臣。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称赞师鲁的人,对于师鲁的才能,也未必全部了解。

开始的时候,师鲁在渭州任职,有违背他管理(节制、调度)的将吏,想按军法杀掉他们却未能做到。

这以后一些官吏到京师,向朝廷上书控告师鲁把公家的钱借予部将,师鲁被贬做崇信军节度副使,又调职监管均州酒税。

有病,缺少医药,抬到南阳求医。

病好了,依着几案坐着,看到幼子在眼前,也没有疼爱的表情,和宾客谈话,最终不涉及他的私情。

享年四十六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