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对《西游记》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不足,影响对作品的理解。
举例解释:针对情节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孙悟空与白骨精的较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发展的逻辑。对于修辞手法的识别,教师可以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辨别和运用。在文学鉴赏技巧方面,教师可以提供鉴赏的框架和方法,如从人物、情节、语言、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深入解读文本。至于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补充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孙悟空形象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讲解,同时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成语、典故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为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成语接龙、典故讲解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中能积极思考,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表现得较为紧张,不敢大胆展示自己。针对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鉴赏吴承恩在《西游记》中的写作风格,分析其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本节课将紧密围绕以上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开展互动、讨论、分享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举例解释:通过分析孙悟空在故事中对白骨精的识别和应对策略,强调其智慧和正义感,使学生理解这一形象所体现的正面价值观。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读和跳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精读与跳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对一段文本进行精读和跳读,观察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精读与跳读的理解仍不够透彻,可能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我也会在课后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他们在区分精读和跳读的场合上还不够熟练,有时候过于关注细节,导致阅读速度缓慢,有时候又忽略了重要信息,影响了理解效果。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读与跳读的基本概念。精读是指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跳读则是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内容。这两种阅读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精读案例。分析孙悟空、唐僧等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意。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跳读其他章节,快速把握故事脉络。
2.跳读章节: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快速把握故事脉络,如跳读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等。
3.结合精读与跳读,对《西游记》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吴承恩的创作背景,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语文七年级上册
读《西游》话悟空分享会——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一、背景1.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2.学科:部编本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3.课前准备:(1)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了解《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等基本知识;(2)老师阅读原著《西游记》,看电视,了解河北大学韩田鹿主讲百家讲坛《西游记》,了解“整本书阅读”等资料;(3)老师精选学生的思考分析印成学案资料(4)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学习辩证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2.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当今的意义;3. 以点带面,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时能深入思考并适当地写一些分析评论文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2.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当今的意义。
四、教情分析《西游记》是部编本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推荐书目。
这部小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有名的神魔小说,教材中就选取《孙悟空大闹天宫》片段,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这本名著的原著。
名著分享会,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人物的能力。
另外,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尽量让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思辨能力提高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读有所获。
五、教学方法本部小说语言精辟,读起来给人以优美、幽默之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品、辩、演等结合,引导学生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分析人物,感受《西游记》原著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播放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发放学案资料;和学生初步沟通,融洽气氛。
放主题歌,导入(1分钟)同学们好!“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曾经的草根石猴,经过一番番春秋冬夏. 经历一场场酸甜苦辣,踏平坎坷,华丽转身,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西游记》的故事众所皆知。
我们都读了原著,这节课就一起来开分享会。
老师带大家来玩个游戏——“击鼓传花赛《西游》”,看看你有多了解《西游记》。
【设计意图:从主题歌导入到《西游记》,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吸引学生分享名著的兴趣。
七年级西游记教案
七年级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
3、培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通过对小说中精彩情节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写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掌握小说中的一些经典情节。
2、难点(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2)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阅读指导法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小说中的精彩段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西游记》的电视剧片段,如“孙悟空大闹天宫”,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西游记》的了解程度,从而导入新课。
(二)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1、作者吴承恩(约 1500 年—1582 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2、创作背景《西游记》的创作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朝中叶,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吴承恩通过创作这部小说,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小说内容概述1、取经的缘由唐太宗李世民派遣玄奘法师前往西天取经,以求得真经,普度众生。
2、取经的过程师徒四人一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与各种妖魔鬼怪斗智斗勇,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3、取经的意义取经不仅是一个宗教行为,更是一种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人性的考验和磨练。
(四)主要人物形象分析1、孙悟空(1)形象特点神通广大、机智勇敢、敢于反抗、忠心耿耿。
(2)相关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
(3)形象意义孙悟空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他的反抗反映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七年级西游记教学设计
七年级西游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原著、观看影视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西游记》中所传达的勇敢、正义、团结等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1)分析孙悟空等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2)体会作品在幽默诙谐的语言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相关知识,如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的重点章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是否看过《西游记》,让学生谈谈对这部作品的初步印象。
2、作者及作品简介(1)介绍吴承恩的生平及创作《西游记》的背景。
(2)简要概述《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取经的缘由、途中的经历和最终的成果。
3、阅读指导(1)选取原著中的精彩章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2)提出阅读要求,如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思考故事情节的发展等。
4、情节梳理(1)让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所读章节的主要情节。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人物形象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深入体会人物的性格。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西游记》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名著阅读篇目。
本篇文章主要让学生通过精读和跳读的方式,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理解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对于名著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西游记》这部作品,部分学生可能只停留在电视动画片的层面,对原著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意义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作品。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培养学生通过精读和跳读的方式,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学会通过精读和跳读的方式,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
3.领会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西游记》的文本,提前熟悉内容,了解作品背景。
2.准备相关的人物形象、情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方便学生直观理解。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学生回顾对《西游记》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情节,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片段进行精读,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文本。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精读的成果,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游记》中的写作技巧,如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的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名著的兴趣,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教学重点】产生阅读兴趣,掌握一定阅读名著的方法,可以自主阅读名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回顾情节1.说一说: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看过或听过《西游记》?过渡:提到《西游记》我们都不陌生,它自诞生500多年来,吸引了不计其数的粉丝,光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西游记》就达三百多万册,很多国外小朋友也在看。
2.考一考:用一句话讲一个《西游记》中的故事,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看看你对《西游记》了解多少。
3.想一想:大家对《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是比较了解的,既然大家对故事情节基本了解了,教材还要我们读这么厚厚的一本书有什么意义?让我们走进这部名著来探寻答案。
二、探寻盲点,生发兴趣任务一、寻找“陌生化”1.聊一聊:在小说中唐僧师徒一行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们知道他们师徒的前世今生吗?请注意倾听别人的想法并思考跟你的看法是否相似。
2.学生交流3.出示原著中的有关描写,找同学来读一读。
(明确:唐僧灵通本讳号金蝉:只为无心听佛讲,转托尘凡苦受摩,降生世俗遭罗网。
投胎落地就逢凶,未出之前临恶党。
父是海州陈状元,外公总管当朝长。
出身命犯落江星,顺水随波逐浪决。
海岛金山有大缘,迁安和尚将他养。
年方十八认亲娘,特赴京都求外长。
总管开山调大军,洪州剿寇诛凶党。
状元光蕊脱天罗,子父相逢堪贺奖。
复谒当今受主恩,凌烟阁上贤名响,思官不受愿为僧,洪福沙门将道访。
孙悟空: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
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降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进烈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优质教学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
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走近作者、走近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介绍《西游记》,整体感知。
3.请同学们用“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简述你喜欢的故事情节。
示例: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目标导学二:联系作品,探讨人物形象1.请学生上台讲有关孙悟空的小故事。
(任选一个)①大闹天宫②三借芭蕉扇③智擒红孩儿④赌胜车迟国⑤三打白骨精⑥真假美猴王2.组织学生结合小说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悟净的形象。
明确: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又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猪八戒:他有许多优点,不怕脏、不怕累,战斗勇敢。
也有许多小毛病,爱占便宜、好吃贪睡、嫉妒心强,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
他有时耍点小聪明,结果反而坏了大事。
但他是一个好人,他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并且坚持到最后的胜利。
唐僧:目标坚定、信念执着,慈悲忠善。
有时糊涂,人妖不分。
沙僧: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心地善良,敦厚朴实,老实忠诚,默默无闻。
但同时又过于老实,缺乏主见。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探讨《西游记》中的寓意和启示,如团结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
6.学会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4)联系实际生活,运用《西游记》中的精神品质指导自己的行为。
-难点解析:如何将名著中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行为指导,教师需设计相关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文学价值,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西游记》这一部古典名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的情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西游记》中的团队精神和智慧。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在导入新课环节,我以生活中的团队合作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希望能让他们意识到名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让我更有信心将这部作品讲解透彻。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名著中的寓意和启示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等方法,尽量让学生在理解上有所突破。同时,我也在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有效地突破这些难点,让学生真正领会到《西游记》的内涵。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之《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学生能够清晰区分精读和跳读的适用情境。
o掌握精读和跳读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学会灵活运用精读和跳读策略。
o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o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精读和跳读的特点和方法,能准确判断并应用于《西游记》的阅读。
o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深入理解《西游记》的精彩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o如何在跳读中快速把握关键信息,不遗漏重要内容。
o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文本特点,合理选择精读或跳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精读和跳读的概念、特点和方法。
2.示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西游记》片段示例,分析精读和跳读的应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现场阅读实践,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o播放《西游记》的精彩片段视频,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o提问学生平时阅读《西游记》的方式和感受,引出精读和跳读的主题。
2.精读与跳读的概念讲解(5 分钟)o讲解精读的定义:对重要内容、精彩片段进行仔细研读,深入品味。
o阐述跳读的概念:跳过不重要、不感兴趣或已经熟悉的内容。
3.精读方法示例与练习(10 分钟)o选取《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精彩段落进行精读示例。
o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情节发展、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o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精读的收获。
4.跳读方法示例与练习(10 分钟)o展示书中一些重复性的打斗描写或冗长的环境描写作为跳读示例。
o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
o学生进行简短的跳读练习,交流跳读心得。
5.综合运用与讨论(8 分钟)o给出一段《西游记》的混合文本,让学生讨论并选择精读和跳读的部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经典导读《西游记》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经典导读《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2.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4.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西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西游记》的背景和作者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入《西游记》的背景2.研究背景知识:介绍明代文学家吴承恩与《西游记》的关系3.合作探究: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创作动机4.展示分享:学生代表向全班呈现自己的探究成果第二课时:《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1.导入:复上节课的内容,引出《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2.研究情节和人物:逐个介绍《西游记》中的主要情节和形象人物3.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整理并向全班分享各自负责的情节和人物4.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情节和人物之间的联系和意义第三课时:《西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1.导入:回顾上两节课的内容,引出《西游记》的主题和思想内涵2.主题探究:指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主题,如求真、正义等3.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所传达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西游记》主题和思想内涵的理解第四课时:《西游记》的阅读和欣赏1.导入:通过图片和摘录展示,《西游记》的阅读和欣赏的重要性2.阅读技巧: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西游记》的技巧和方法3.欣赏片段:选择一段精彩的《西游记》片段,进行欣赏和讨论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阅读和欣赏技巧四、教学资源1.《西游记》教材2.课件:包括图片、摘录和练题等3.分组活动指导表4.阅读和欣赏技巧手册五、课后作业1.课后阅读:布置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指定章节2.思考题:出几道与课堂讨论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学生书面回答3.作文: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西游记》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以上是《西游记》经典导读教案的大致内容,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可以灵活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教案新人教版
题目:《西游记》中,红孩儿是如何被收服的?
答案:红孩儿是孙悟空的徒弟,原为火云洞的主人。在孙悟空与红孩儿一番激战后,红孩儿败下阵来,愿意拜孙悟空为师,最终被收服。
补充说明:
1.例题一主要考查学生对《西游记》中具体故事情节的掌握。
2.例题二考查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动机的理解。
3.例题三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困难,考查学生对小说主要事件的了解。
3.《西游记》选段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选段,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寓意。
过程:
选择《西游记》中的经典选段进行详细讲解。
分析选段中的修辞手法、人物形象、故事寓意等,让学生全面了解《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选段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3. ③《西游记》的文学价值和寓意:通过奇幻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传达了忠诚、勇敢、智慧等积极品质,以及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板书设计: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故事情节:取经历程
文学价值:忠诚、勇敢、智慧
寓意:对人性的思考和社会现实的反映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内化到学生的文学鉴赏中。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预习指导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进行归纳总结,确保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整体把握。
2.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将抽象的修辞手法具体化,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对人物性格和故事寓意的看法,通过同伴互助和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深入分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1. 理论介绍:《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这部作品体现了忠诚、勇敢、智慧等主题思想,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悟空的勇敢、智慧以及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 以作品中的神话故事为例,讲解其寓意和艺术手法,如“红孩儿战孙悟空”中红孩儿形象的寓意和讽刺手法。
2. 教学难点
- 理解《西游记》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寓意丰富的故事情节。
- 掌握作品的艺术特色,如讽刺手法、神话色彩等。
- 将阅读方法运用到实际阅读过程中,提高阅读效果。
举例解释:
- 针对人物关系复杂的问题,采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人物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西游记》这部名著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积极地分享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孙悟空、猪八戒等主要角色的形象特点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案例分析时,他们认真聆听,积极思考,对于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孙悟空、猪八戒等主要角色形象特点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西游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克服困难”等。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西游记》教案一. 教材分析《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对该作品进行了选编。
本节课将选取《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章节进行教学。
这一章节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古典文学名著的阅读相对较少。
《西游记》作为一部难度较高的作品,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
此外,学生对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和情节可能较为熟悉,但对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西游记》所传达的正能量,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形象。
2.难点: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特点,感受作品的丰富想象和深刻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对作品有一定的认识。
2.合作探讨: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阅读困惑,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典型情节,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西游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2.参考资料:有关《西游记》的背景资料、解析资料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游记》的封面和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国演义》等名著,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西游记初中课程设计
西游记初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角色特征及文化背景。
2. 掌握作品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的特点。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提炼其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能撰写简单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通过学习孙悟空等角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勇敢面对困难的决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语文拓展课程,以《西游记》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对神话故事有较高的兴趣,但可能对古典文学作品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与背景: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一章《古典小说概说》- 内容列举:小说的起源、发展及《西游记》的文学成就。
2. 人物形象分析:深入剖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及寓意。
- 章节关联:课本第二章《西游记》选读- 内容列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猪八戒戏嫦娥等经典片段。
3. 文学修辞手法:讲解《西游记》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对表达效果的作用。
- 章节关联:课本第三章《文学修辞方法》- 内容列举:典型修辞手法的举例分析。
4. 阅读与鉴赏:指导学生阅读原著,品味经典语句,撰写读后感和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 章节关联:课本第四章《阅读与写作》- 内容列举:阅读技巧、鉴赏方法及写作指导。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写作背景,把把握主要内容,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2.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3.学习并发扬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百折不挠、朝着既定目标一往无前的精神,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把握《西游记》主要内容,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2.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故事情节理解主要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这是86版电视版《西游记》主题曲。
这部86版的《西游记》重播了3000多次,观看人数达60亿人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看了4遍,可谓是妇孺皆知,驰名中外。
其实这部电视是根据我国古代名著《西游记》改编而来的。
(课件呈现)这些人物大家都认识。
一起说,他们是——。
《西游记》这部作品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
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
自幼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60岁时出任长兴县丞,又因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贫老以终,却为后人留下经典巨著《西游记》。
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2.背景链接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
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6单元 整本书阅读 《西游记》 教案
整本书阅读《西游记》教学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3.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欣赏精彩片段。
难点: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PPT出示歌曲视频。
你知道上面的歌曲视频改编自哪部名著吗?——《西游记》二、预习检测1.走近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2.作品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
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三、读书活动活动一:方法指导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或跳读的方法。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抓住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欣赏,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西游记》,把握该类作品的阅读方法,即:精彩的故事、典型的人物、深刻而独到的主题。
2.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以阅读《西游记》为例,从中总结中国古典名著的特点:章回体小说;人物性格鲜明,多姿多彩;故事情节的曲折精彩;主题的深刻而独到。
(2)阅目录,理情节;析人物,品写法。
(3)感受《西游记》丰富瑰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2.难点:正确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三、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2.了解作者《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哪位介绍一下作者?3.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二、整体感知:1.哪位同学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奇、妙、好等)3、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三、走进《西游记》:(一)《西游》人物辩论会1.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2.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
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
3.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
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4.真可谓是种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那主要人物是谁呢?(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僧)5.(显示四人剧照。
)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先在小组里畅所欲言。
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
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别人在谈自己观点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见解可以随时补充。
6.全班交流A谈孙悟空(1)最喜欢孙悟空。
因为他武艺高强,有72种变化,一个筋斗能翻出十万八千里,有火眼金睛,将人和妖看得一清二楚。
教师点拨: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括号内文字学生说出)(2)他还聪明机智。
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
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
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
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
教师补充: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
”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
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
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常言说:人无完人。
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
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
B谈猪八戒(1)我喜欢猪八戒。
因为他能吃苦。
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2)他强硬。
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3)勇敢、单纯。
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
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
让他寻山他却睡了。
在盘丝洞,他因好色,被蜘蛛精用丝罩住差一点儿送了命呢(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他做的一些事虽然不好,但动机却是单纯的,都是些小聪明,没有什么坏的思想,也能帮助孙悟空降妖除怪,同时猪八戒一直是个乐天派,永远快乐,一直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感到看了猪八戒的所做所为感到开心,是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
C谈唐僧(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
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
”一心向佛。
(对。
我同意,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2)我不喜欢他。
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
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
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
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教师点拨: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
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8、谈沙僧(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这就是他的特点,老实本份,任劳任怨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
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
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二)《西游》故事会1、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其实,我们还可以谈一下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还可以谈一下你的读书上收获:[板书:情节收获]注意叙述时,语言要简炼,叙述要完整,表达要清楚[同时板书:语言简炼,叙述完整,表达清楚]。
2、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1)我印象最深的是“大闹天宫”。
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
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
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我印象最深的是“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因为它很曲折、生动。
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借芭蕉扇”。
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
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
(4)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定有原因!因为孙悟空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
他们之间有仇。
这是第几回中提到的?是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
3.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三)《西游》美景旅行社1.过渡语:《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
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2.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
(1)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教师点拨: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
你认为它美在哪里?(2)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
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
他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3)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
)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
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4)教师总结:景物的描写,一般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
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四、凝思《西游记》:1.明主题(1)过渡语: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
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2)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
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3)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学生四人小组讨论a.我读了这本书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这个道理,做事情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才会胜利。
b.感觉到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不怕困难。
2.总结:《西游记》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意志坚定、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才能成功。
3.析手法(1)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2)(丰富奇特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优美独特的环境)(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3)总结:看来伏尔泰说的没错“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听了大家的汇报,我感到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但读懂了故事内容,感悟出了书中人物的特点,有的同学还品味出了作品的表现方法,收获真是不少,当然,有的同学读书上只是看热闹,走马观花,体会还较肤浅,古人云:“读书要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告诉我们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让我们读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