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过剩又回潮 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合集下载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战略选择上的因素,又有制度安排上的因素,也有政策上的因素。

首先,流动性过剩是由外汇储备增加过多过快引起的,而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又是由战略和政策没有及时调整造成的。

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一直是生产优先,出口优先,因而战略和政策导向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制订和执行,如支持出口基地建设,对出口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实行免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等。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人民币实际紧盯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升值不明显甚至还贬值了,这也刺激了出口。

出口增长过快,导致顺差不断增加,最终使外汇储备堆积如山,外汇占款额直线上升。

其次,流动性过剩是由各级政府过度追求工业生产高速增长造成的。

相对生产和出口而言,我国鼓励消费特别是穷人和弱势群体消费的政策远远没有鼓励生产和出口政策的力度大。

在现行财税体制支配下,各级政府为了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最大化,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不计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和下一代福利成本,大办各种产业园区,大上各种工业项目,大力生产各种工业产品。

可是,当大量工业品生产出来后,由于消费激励不够,城乡居民的消费增长跟不上工业品供给的增长速度,于是就造成了国内工业品大量过剩,在此背景下只有“被迫出口”,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出口的增长和贸易顺差的增加。

再次,流动性过剩是由于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不合理、刺激消费的政策不力引起的。

在内需和外需失衡的情况下,国家曾多次上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想尽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并扩大低收入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和提高保障水平。

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对低收入人口保障力度太小,加之我国收入又过度向高收入人群集中,因此造成了收入增长越快,储蓄增长也越快于消费的增长。

政策设计本是想通过调整工资刺激消费,可是最终导致储蓄大幅度增长。

比如20,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加了3457.8亿元,而当年人民币储蓄却比上年增加了15025.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加了4710.6亿元。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一些关系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一些关系

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宏观经济之间的一些关系当前,流动性过剩(Exce ss Liqu idi ty)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际上,流动性过剩这个词并不准确。

过剩是个量的概念,而流动性过剩却在表达一种状态。

我倾向于认为这种状态用“流动性过高”表达比较合适。

所谓“流动性”,实际上是指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

衡量难易程度的标准是该商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

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交易速度加快,也就是非常容易实现交易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过剩;当该商品与其他商品的交易出现速度减缓,也就是实现交易非常困难的时候,流动性就会出现不足。

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流动性过剩被用来特指一种货币现象。

也就是说,在现实的经济分析中,上面定义当中的基准商品仅仅被当作货币,因为货币本质上也是一种商品。

欧洲中央银行(EC B)的就把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

对通胀的定义也有多种,但通胀的基本特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流通中的货币出现膨胀状态,即货币贬值。

第二,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地、持续地上涨。

注意普遍和持续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把通货膨胀和其他的物价上涨现象区分开来。

Inf lat ion除了通货膨胀的意思之外,还有信用膨胀、物价暴涨的含义,从这些字意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货币过多和信用膨胀,物价持续普遍上涨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那么,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预期货币存量均衡水平实际对应着合意的物价水平。

当我们说流动性过剩,即货币超发时,预期均衡的货币存量没有变化,此时,物价没有出现普遍、持续的上涨。

但是,由于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过合意水平,物价水平有可能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这中间存在一定的时滞。

如果中央银行此时能够控制货币发行并使实际货币存量回归到预期的均衡水平,那么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就有可能不会发生。

反之,物价水平就可能出现普遍、持续上涨。

流动性过剩潜在通胀增大宏观调控难度

流动性过剩潜在通胀增大宏观调控难度

周小川=流动性过剩潜在通胀增大宏观调控难度- CPI 07=04
□记者李强
晨报讯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昨天引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的讲话报道,称目前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和应对潜在通货膨胀大大增加了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周小川的讲话显示,当前,除了解决过剩的流动性,应对潜在的通货膨胀同样是央行调控的目标。

该报道援引周小川在2007年第一期央行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称,目前国内外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如解决流动性过剩、应对潜在通货膨胀及金融风险问题等,不仅大大增强了央行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对维护金融稳定工作提出了挑战。

《金融时报》是央行主管的权威报章。

此前,该报在短短半个月内3次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记者署名文章,谈到未来加息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市场目前盛传3月份当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速将为3.3%,大大高于受春节因素推动的2月份的2.7%,从而使得市场预计央行可能会再次上调利率。

出处: 2007年04月18日新闻晨报2007年4月18日08时17分。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

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考一、流动性过剩的基本含义“流动性过剩”的概念源于英国《经济与商业词典》, 其含义概括为“无论是自愿还是其他原因, 当银行持有的流动性资产超过稳健经营原则所对应的必要水平时, 就发生了流动性过剩”。

显然, 这个概念是微观的。

国内关于“流动性过剩”这一概念, 各种言论表述的含义不尽相同, 但基本上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解释。

微观是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 将“流动性过剩”定义为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 或是银行运营资金过多, 超过实际需要; 或是存款大于贷款出现巨额存差。

宏观的含义则是指货币过多, 货币供给增长速度大于GDP增长速度; 或是流入银行系统的现金持续高于央行资金回笼规模的一种状态。

当前国内关于流动性过剩的表述多数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的, 准确的概念应当称之为“货币流动性过剩”1。

二、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1.外汇储备持续增加使基础货币供应增加高额的外汇储备是令央行头疼的一大问题。

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持续增长。

货币当局将流入外汇转化为本币投入市场,使得基础货币的供给急速增加;又由于货币流通速度提高,在这样的双重效应下必然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2.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使货币供应量增加随着我国几大银行纷纷上市,金融系统经历着多年来难求的契机。

金融资产不断优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支付清算制度及技术不断完善,不仅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也提高了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流动程度。

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使货币乘数快速提高,由基础货币而衍生来的钱就多了起来。

3.储蓄愿望持续高涨为流动性过剩创造了条件当前我国居民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0% 以上。

截至2006 年末,人民币、贷款增加了3.18 万亿元,而央行实际全年新增贷款目标为2.5 万亿元,同比多增长8265 亿元。

在央行加息和降利息税的情况下,居民和公司的储蓄愿望更加高涨。

2三、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较为宽松的流动性有助于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08年申论预测题:宏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呈现出增长较快、质量效益提高、结构协调性增强、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相对不足、外贸顺差过大和外汇积累过多等可能使国民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问题。

这些问题从2003年以来重复出现,必然有其结构性、制度性的根源。

这些宏观经济问题与国民经济中存在的其他问题,如收入分配差距和城乡差距扩大、资源环境问题严峻等密切相关。

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发挥政府在宏观治理上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一、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不足。

2003年以来,我国每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都在25%左右,资本形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0%,而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则从2001年的59.8%逐年下降到2006年的50.0%。

这几年,我国政府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的手段,控制银根和地根,对投资实行有保有压,并强调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投资增长一再反弹,内需扩大相对乏力,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

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将来又会变成生产能力,有可能使得1997年开始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重复出现。

二是投资集中于某些产业。

近几年,我国不仅投资增长过快,而且经常在一段时间集中在少数几个产业。

2003年、2004年、2005年投资集中在房地产、汽车和建材等产业,2006年投资集中在化工产业,出现了一波波的投资“潮涌现象”。

这使得这些产业的众多投资项目完成后,产能出现严重过剩,竞争激烈,价格下降,不少企业难于收回投资成本,还会使银行呆坏账增加,加大金融和经济风险。

三是资本账户和经常账户“双盈余”。

从1994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盈余。

贸易顺差从1994年的5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75亿美元,今年上半年达1125亿美元,大大超过去年同期614亿美元的规模。

境外“热钱”涌入中国的理性思考

境外“热钱”涌入中国的理性思考

境外“热钱”涌入中国的理性思考作者:董娟温子涛来源:《时代经贸》2011年第13期【摘要】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单边升值,又由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使美元利率持续走低。

在这样背景下,人民币面临进一步升值压力以及国内外利差加大的形势,境外热钱流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将增大中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削弱其效果,严重时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甚至危及我国金融体系安全。

另一方面,也会使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资产与资本市场价格飘升,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使央行的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因此,热钱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隐患和负面影响引起关注。

本文就是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这一重大现实问题,在掌握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对热钱流入中国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热钱;流动性局面;金融体系1.境外热钱的定义及危害性分析1.1 境外热钱的定义热钱又称游资,是投机性短期资金,只为追求高回报而在市场上迅速流动。

热钱炒作的对象包括股票、黄金、其他贵金属、期货、货币、房产乃至农产品例如绿豆、大葱。

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

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

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热钱的定义是:国家(或地区)的外汇储备增加量-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贸易顺差金额=热钱1.2 境外热钱对我国的危害性分析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保增长,防止通货膨胀预期”的时期,政府一再表示;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热钱将难以获得人民币升值的好处。

固面对现在的情况可能大量热钱退出。

而热钱涌进吹大金融泡沫。

主要是进一步推高金融资产的价位,尤其是股市、房地产泡沫已经显现,并与政府的调控措施相抗衡,一旦热钱撤离会使泡沫很快破裂,造成市场的严重动荡。

热钱开始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

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金融1104班1303110120 吕燕中国人民银行(PBOC)在2014年5月5日即昨日公布3月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当月新增的央行口径外汇占款近1,741亿元人名币,而同期金融机构全口径外汇占款为1,892亿元,显示央行和商业银行均有购汇的行为,与同期人民币汇率走软方向一致。

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自今年初创出6.0406元的历史高位后,就出现一轮急剧贬值走势。

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基于特殊的结售汇制度汇率制度和资本项目管制制度,中央银行必须不断购入外汇,释放外汇占款,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外汇资产快速增长!自2003 年开始,外汇占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主要渠道。

基于控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目标,中国人民银行启动了对冲外汇占款的冲销工作以回笼基础货币,并行使用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个工具对冲外汇占款,并持续至今。

我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强外汇储备和资产流动管理是抑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被动扩张的重要对策。

一、我国外汇储备变动情况我国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是在1994 年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时形成的,该制度要求企业和个人手中的外汇都必须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头寸以上的外汇在市场上卖出.2007 年后,我国取消了经常项目下的强制结售汇制度,但资本项目未开放,涉及到资本转移的外汇仍然需要结汇!这样,中央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接盘者,需买入外汇积累成国家外汇储备!另一方面,我国汇率弹性还非常有限,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保持外汇市场出清,被迫吸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顺差所带来的美元以维持外汇市场供求平衡,因此中央银行外汇资产余额呈持续大幅增长趋势.2003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外汇资产余额为29842亿元人民币,2012年底,达到236669亿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了7.9倍( 见表1)。

全球危机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宏观政策选择

全球危机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宏观政策选择
; 逦 论 坛 i ; i
全球 危机背景下我 国流 动性过剩 与宏 观政策选择
- 宋志秀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
【 摘 要 】 流动 性过 剩 引起 的通胀 和 资产 泡沫令 百姓 痛恨 中央头痛 ,由美 国次贷 危机 引发 的金 融 危机 以及 希腊债 务 危机 导致 的欧 洲危 流 动性过 剩 高储 蓄率 资产 泡沫 ・ 资 金乃 至存 量资 金游 离实 体经 济进 入 虚拟 经济 ,造 成资 产价 格特 别
机又不断使中国宏观政策面临尴尬 可见处理.流动性过剩 ̄-A国- 好 t ,- 5 - f 前的宏观调控和今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 关键词 1金 融危 机


流 动性 与流 动 性 过 剩
流动 性 本 意 指 企 业流 动 资 金 的 周 转 循环 的可 持 续 性 。 金融 学 是房 地产 价格 大幅 上涨 。 3经济 结构 失衡 是我 国流 动性 过剩 的根 本原 因 量 、信 贷 规模 和外 汇储 备来 衡量 ,而 市 场的 流动 性可 以从 市场 的 紧 流动 性过 剩 问题源 于 我 国经济 结构 的 失衡 ,我 国经 济 增长 长期 度 、深度 和弹 性去观 察 ” 。流动 性是 质 的规 定性 和量 的规定 性 的统 靠投 资 和出 1拉动 ,消费 相对 不足 ,这 就 形成 了我 国经 济结 构 的主 : 3 体。 要特 点是 " i 、高储 蓄 。在 我 国强制 结 售汇 的体 制下 ,伴 随外 汇 f 费 l VP 流动 性过剩 是存 在 于金 融市 场 与金融 机 构等 虚拟 经济 内部 ,与 储备 增长 而不 断投 放的基 础 货 币 ,就 演化 为过 剩的流 动 性。 实体 经济 活动 不相 关 ,没有 直接 作 用于 生产 、投 资和 消费 等实体 经 4对人 民币升值 预期 是 当前我 国流 动 性过剩 的重 要原 因 济领域 的 存量货 币过 多 ,是 货 币供应 相 对于 实际 货物 、服 务和 资产 著名 的蒙 代 尔 一弗莱 明模 型预 测资 本 的完全 流 动性 、货 币政 策 交易 的过量 。 的独 立性 和 固定汇 率三 者 不能 同时 实现 。在 理论 上我 国选 择 了汇率 稳定 和货 币政 策独 立性 这 两个 目标 ,对 资本 流动 实 行严格 控 制 。但 二、我 国流动性过剩 的表现和特征 流 动性 过剩 是一 个 具有 普遍 性 的金融 现 象 ,我国 的流 动性过 剩 在现 实 中 ,我 国 的资本 流 动呈 现 “ 向 自由化 ” ,国际 热钱 大量 涌 单 既有世 界 性流动 性过 剩 的一 般表 现 ,也 呈现 出 中国特 色 的特 征 即流 入加 之外 汇储 备连 年增 长 , 为了顶 住持 续增 加 的人 民币升 值压 力 , 动性过 剩 的 “ 元悖论 ” 二 中央 银行 通过 扩大 基础 货 币的 发行 稳定 人 民币 汇率 ,使得 外 汇 占款 1 国流 动性 过剩 的主 要表现 我 渠道 的基 础货 币在 全部 投放 的 基础 货 币中所 占比重越 来越 大 ,并 引 ( ) 币供 给 增长 过 快 。在 当前 危 机 任未 消 除 的情 况 下 更糟 , 1货 发我 国 的流动 性过剩 。 欧美 受危机 冲击 ,经 济 复苏 缓慢 需 求不足 ,这 对我 国 以 出 1 : 3为导 向 5 金融市 场 结构 失衡是 我 国流动 性过 剩 不容忽 视 的因素 . 的实体 经济 冲击 很大 ,很多 中小 企业 不再 热心 搞 实业 ,而是 把 巨额 我 国金 融 市 场 当 前 存在 结构 性 失 衡 ,金融 产 品 品种 缺 乏 ,投 资金投 向股 市 、楼市 等 争取 巨大 风险 投 资收益 ,以至于 实体 经济 下 资 渠道单 一 ;这导 致金 融市 场 的基 础资 源配 置功 能没 有得 到 有效 发 滑 ,资产 价 格 暴 涨。 () 2 当前 的流 动 性 过 剩反 映 了 我 国经 济 的结 构 挥 ,从而 导致 货 币市场 中大量 聚焦 了过 剩 的资金 ,进 而 引发流 动 性 性失衡 。 即投资 过热 ,国 内消费 能力 不足 ,依 赖对 外 出 口 。因而 造 过剩 。 成 巨额 贸 易顺差 。加 上 我国 长期 执行 的 引进外 资政 策 和人 民 币升 值 四、我国治理流 动性过剩 的宏观政策选择

流动性过剩及其宏观调控政策

流动性过剩及其宏观调控政策

流动性过剩及其宏观调控政策摘要:近年来,流动性过剩对我国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已引起高层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

如何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已成为宏观经济的热点课题。

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有效调控当前流动性过剩首先要从源头上减缓国际收支巨额顺差。

因此,稳健的汇率政策与偏严灵活的外资和外贸政策相配合,旨在减缓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运用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以抑制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运用偏松的财税政策抵消从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产生的负面影响,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宏观调控;政策搭配一、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影响1、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所谓流动性过剩是指金融系统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因基础货币持续扩大而引起的货币投放过多。

根据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观点,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用公式表示为:Ms=m(D+R)公式中,Ms为货币供给量;D为国内货币供给基数,即央行的国内货币信贷量;R为来自国外的货币供给基数,即国际收支JI 顺差而引起的外汇储备余额;m为货币乘数,即银行系统的货币创造的倍数。

从内部因素看,造成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央银行的再贷款。

中央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商业银行就能扩大贷款量。

在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中,一部分贷款转化为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另一部分以工资形式转变为居民收入,而居民收入中的一部分存放在银行,另一部分则转变为现金流通,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即基础货币增加。

二是财政收支。

当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就会出现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最终使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和现金增加。

存款增量中一部分被作为存款准备金,现金增加则要求增发货币,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货币增加。

但是,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过快增长也会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

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通常存放在银行,造成银行存款增加。

存款增量中一部分被作为存款准备金,一部分作为贷款使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增加。

流动性过剩环境下人民币宏观调控策略的内在矛盾与对策

流动性过剩环境下人民币宏观调控策略的内在矛盾与对策

被某个国家或企业垄 断, 存在着 比小 国较 为充分 的市场竞 争 , 能 利 , 就像一块“ 磁铁 ” 样吸 引了全 国各地 的资本和人 才源源 不 一 支撑了东部地区连续 2 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 , 为我 国 成 够凭借“ 消费者 主权 ” 以相 对较低 的价 格购买所 需 要的 资源 , 相 断地流入 , 应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 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 率。这就是作 为一个 经济增长中心。实现我国经济 增长 中心 的转移 , 要充分发挥我国
长 的主要动力的过程。我 国辽阔 的中、 部地 区资源丰 富、 动 投资需求 和消 费需求也非常庞大 。 西 劳
力和土地成 本都非常 低廉 , 其基 础设 施建设 也 随着 我 国国 民经
从 以上分析可 知 , 无论是从 总供给还是从总需求来看 , 国 我
济的高速增长 得到一定程 度的发展 , 这为 东部 向中 、 部地 区的 作为 一个 大国 , 西 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巨大 。我们应该充 分发挥大 产业转移以及生产力梯度推进创造 了必要 的条件 。从 我 国 目前 国优势 , 促进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
直保持下去 , 事实上 发达地 区 的一些 劳动密 集 型产业 正 逐步 向 何 国家或地 区产生足够 吸引力的潜在 市场。随着我 国经 济的进 我 国中、 西部地 区转移。这种转移过 程同时也是欠发 达地区和不

步增长 , 工业化水平的加快 , 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 , 农村剩余劳动
发达地区逐渐加速发展并且逐 渐替代东 部地 区成为 我国经济增 力向非农 产业 的转移 , 我国的人均 收入将会不断 增加 , 带来的 所
的现实情况 来 看 , 随 着 我 国发 达 地 区 和较 发 达 地 区的 人 均 伴 G P水平的提高而逐渐放 慢经济 增长 速度 的 同时 , D 首先 可能 取 参考文献 : 代东部地区成为我 国经济增 长 中心 、 进而成 为推 动 我 国经济 增 长重要动力的区域 , 将是那 些经 济增 长速 度暂时 还 比不 上东部 [ ]李由. 国经济论. 1 大 北京师 范大学 出版社 ,0 0 20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流动性过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经济情况分析流动性过剩原因及应对措施。

经济的流动性过剩主要是指货币在经济体系中投放过量导致的,过多的货币会导致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在理论上也会造成通货膨胀。

目前我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流动性过剩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当前的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导致的一些影响,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宏观的调控措施来应对。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影响措施前言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是指货币的投放量在经济体系中的多与少。

导致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是在经济体系中投放了过多的货币,多余的货币(资金)就需要投资,过多的投资就导致了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那么通货膨胀的危险也在所难免。

出口贸易商不断的将收回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那么人民币就不断的投入经济体系中,这就造成了经济流动性过剩。

一、流动性过剩及其当前流动性过剩现状流动性具有可测量、可统计特点,根据这个特点可以界定流动性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银行体系内的超额存款准备金;第二个层次是货币供应量;第三个层次是金融资产。

流通性过剩一般是指在银行信贷投放方面较强,在经济层面上资金比较充裕。

在我国,流通性过剩现象尤为明显,该现象有利必有弊,利的方面是在衰退的经济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大量的货币投放市场,会引发投资热,经济指标也就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过剩起利的作用;弊的方面是针对目前我国现状,流动性过剩很容易引发投资与经济过热现象,在经济发展上带来负面影响。

根据现阶段货币的流通量,我国长期保持着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

但于2022年年底政府因应对经济危机采了各种宏观调控措施,而这些宏观调控措施使得我国货币流通量骤然猛增。

在这种情况下动性过剩在所难免,大量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在理论上势必引起通货膨胀。

在09年,根据货币供应量数值的不断上升,这将导致通货膨胀危险,但此时消费者物价指数又不断下降,这说明通货紧缩,两个数据的对比,这种现象很不正常。

浅析中国入世以来外贸的变化情况

浅析中国入世以来外贸的变化情况

浅析中国入世以来外贸的变化情况众所周知,我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对于我国来说无疑是对外贸易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从此以后我国的商业制度环境明显改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跃居为全球第三位贸易大国。

贸易顺差连年扩大,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然而,这些表面上的进步背后却隐藏着一些问题,如外贸经济效益低下,环境污染严重,逐渐沦为劳动力大国而鲜有技术创新等等。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对外贸易赢得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

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为5097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再破2万亿美元大关,2008年达到25616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4倍多。

2002-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长,7年进出口总值合计10.5万亿美元,占我国60年进出口总值的71%以上。

我国从小额逆差转变为巨额顺差,从外汇极度短缺发展成为外汇储备全球第一。

1950-1977年,由于各年的进出口规模较小,各年的贸易差额也较小,其中新中国成立的头6年全部为逆差,平均每年逆差约8.5亿美元,其后年份为小额顺差或逆差;1978年以来,随着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和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相应的顺差大幅增加。

1995年贸易顺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67亿美元。

2005年一举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08年接近3000亿美元。

货物贸易的大额顺差导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了长期顺差状态,外汇储备大幅增长,2008年末达到1.9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六十年来,我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1950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0.9%,到2008年达到8%以上。

其中,我国的出口总值在1950年全球排名列第27位,经过30年徘徊到1980年上升到第26位,此后排名直线上升,1990年列第15位,2001年列第6位,2004-2006年稳居第3位,2007-2008年上升到第2位,我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

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成因、风险及调控措施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成因、风险及调控措施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流动性过剩成因、风险及调控措施分析连续多年流动性过剩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经济已经告别了资金短缺的时代。

在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外汇储备超过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不断增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日渐紧密的今天,各种宏观经济措施和政策思路都可能面临着全新的转变与挑战。

如何在“钱”多了的情况下,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危机之覆辙,如何能够利用好当前充裕的流动性,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升级的关口,正在成为宏观经济部门考虑的重点。

标签:流动性过剩结构失衡风险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是指经济运行中的货币存量超过了经济增长所必需。

衡量流动性过剩的重要指标是银行的存贷差。

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3月末,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和除此之外的所有储蓄)、M1(现金与活期存款)、M0(流通中的现金)分别为42.3万亿元、15.1万亿元、3.04万亿元,存贷差超过14.07万亿元,这说明大量现金正在被企业和居民所持有。

从M2/GDP指标的增速来看,2004-2006年分别是14.7%、17.6%、16.9%,2007年上半年则是17%,说明货币流动性在加强,广义货币M2的增长快于实体经济的增长。

按照全球经验数据,如果M2/GDP指标的增速超过了10%,就表明经济运行中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目前我国大量储蓄资金闲置,流动性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

是否能够控制好流动性过剩,将是今年中国经济能否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经济体中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分析1.国内因素(1)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存差越来越大;二是银行存贷比越来越低;三是超额准备金越来越高。

与此同时,银行业的流动性过剩也存在着结构性失衡问题。

一边是大企业的资金过剩,另一边却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紧张;一边是某些热门行业重复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另一边则是医疗、教育等部门严重的投资不足。

当前宏观调控中若干不协调因素

当前宏观调控中若干不协调因素

当前宏观调控中若干不协调因素作者:于文涛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3期一、过热的投资行业加重了资源环境承载压力面对过热的投资行业,政府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从严限制新上扩能项目,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总体呈回落趋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但当前投资领域仍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为保持当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创造就业机会,在当前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会通过对所在地方银行分行的强大影响力,获得对信贷项目的审批,为以地方为主体的投资项目融得资金,以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增长。

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目前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

而且部分宏观调控措施在个别省份很难得到彻底落实,个别已淘汰的落后产能仍处于停而不关、关而不拆的状态,违规建设现象依然存在。

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也将进一步拉动近期投资需求。

过快的投资增长不仅加重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可能加剧流动性过剩,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

如果不能有效的加以控制,必将使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难以完成。

为此,需进一步加强中央关于投资调控的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同时,促使国有银行逐步从浓厚的政府色彩彻底向按商业规则运行的市场主体转变,使从紧货币政策能够充分发挥抑制投资膨胀的作用。

二、过高的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为经济增长付出高额代价为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资源性产品,原油、铁矿石等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

2007年,我国原油进口达16317万吨,比上年增长12.4%,对外依存度达48.8%;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38309万吨,增长17.4%,对外依存度达52%;煤炭进口5102万吨,增长33.9%;液化石油气进口698万吨,增长15.2%。

我国流动性过剩内外因剖析及对平稳经济的挑战

我国流动性过剩内外因剖析及对平稳经济的挑战

我国流动性过剩内外因剖析及对平稳经济的挑战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带来了大量资金追逐房地产、基础资源和各种金融资产,引发经济过热、资产泡沫化以及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一大难题。

本文剖析了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国内、国际原因,并指出流动性过剩可能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产生威胁,值得宏观决策者做出前瞻性的关注。

标签: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储蓄率流动性牛市一、流动性过剩及其主要表现当前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谓“流动性”,实际上是指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

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其增速超过了实际GDP增速。

就银行系统而言,则表现为存贷差过大,金融机构流动性存贷差与贷款余额之比从1997年的9%升至2006年的47%,这意味着每100元存款中,没有作为贷款发放出去的已从9元上升到了47元。

央行数据显示,2007年4月末我国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贷差高达11.5万亿元。

相当于目前A股市场的总市值水平,可见,银行“泄洪”的压力很大。

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5.9万亿元,同比增长17.8%,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1%,M1同比增速创下37个月以来的性高,M2增速较1月份有所回落,两者之间的到喇叭口为3.2个百分点,而5月份M2同比增长达19.5%,M1增幅亦达14.01%,双双创下年内新高,说明短期流动性压力有增无减。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中,多余的资金需要寻找投资出路,于是在经济上的表现为:货币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金融系统存款增速大大快于贷款增速:证券市场的大幅上涨;基础建设加快,地方政府追求高增长,产能过剩;贸易顺差的加大,外汇储备激增;柴米油盐、水电油汽的轮番涨价和居民日常消费品的全面涨价,房价上涨过快(已经出现透支消费);人民币一年之内升值达5%,导致国际热钱流入。

二、流动性过剩溯源1.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内因溯源(1)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动的外汇占款增长。

试论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和宏观调控

试论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和宏观调控



察思考

■顾 成军 , 文
》 搞 一 在 对 流动性和 流 动性过 剩 的内涵进 行 分析 的基 础 上, 文中从 货币超额 供给、 外汇 占款 持续快速增 加、 银行 业金 融机构 货 币沉淀快 速扩 大、价格 泡 沫 日
益显 现和各 因素 的综 合表现 五个 方面 分析 了流动
不 足 。 由此 可 见 ,流 动 性 最 初 是 一 个 基
产 转 化 为 现 金 与 支 付 手 段 的难 易 程 度 ; 如果从流 动性可测 量和可统 计的角度来
看 ,可 以将 与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 G DP)密 切 相关 的 货 币供 应 量 ( M 2)视 为 流 动 性 ,并 且 可 以 用 货 币 供 应 量 ( M2 )与 国 内生产总值 ( GDP)之 比 ( M2 /G DP) 衡量流 动性的充裕 程度 ;当两者之比越
方面呢 ? 等 等 。 为 此 ,文 中 进 行 了 相 关
的 分 析 , 以 期 得 到 科 学 和 合 理 的解 释 和 阐 述 ;具 体 的 安 排 是 :第 二 部 分 是 相 关 文 献 简 要 评 述 ;第 三 部 分 是 我 国 流 动 性 过 剩 的 几 种 主 要 表 现 ;第 四 部 分 是 探 讨 我 国 流 动 性 过剩 的宏 观调 控 。
于微观市 场视角 的经济学术 语。后来 ,
凯 思 斯 将 流 动 性 引入 到 了 宏 观 经 济 学 之 中 ,提 出 了 “ 流动性 陷阱”这一 术语 。 当利率极 低或接近 于零 ( 例 如 , 当 前 欧
大 时 则 表 明 流 动 性 越 充 裕 , 反 之 则 表 明
流动 性越不足 。l 1 这 与 b永 祥 认 为 流 动 性 主 要 表 现 为 货 币 流 动 性 比 率 上 升 、非

全球危机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宏观政策选择

全球危机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宏观政策选择

全球危机背景下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宏观政策选择流动性过剩引起的通胀和资产泡沫令百姓痛恨中央头痛,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以及希腊债务危机导致的欧洲危机又不断使中国宏观政策面临尴尬。

可见处理好流动性过剩对于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和今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 关键词]金融危机流动性过剩高储蓄率资产泡沫一、流动性与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本意指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循环的可持续性。

金融学里的流动性泛指资产变现的容易程度。

流动性一般可以通过货币总量、信贷规模和外汇储备来衡量,而市场的流动性可以从市场的紧度、深度和弹性去观察”。

流动性是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统一体。

流动性过剩是存在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虚拟经济内部,与实体经济活动不相关,没有直接作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存量货币过多,是货币供应相对于实际货物、服务和资产交易的过量。

二、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和特征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金融现象,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既有世界性流动性过剩的一般表现,也呈现出中国特色的特征即流动性过剩的“二元悖论”1.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1)货币供给增长过快。

在当前危机任未消除的情况下更糟,欧美受危机冲击,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不足,这对我国以出口为导向的实体经济冲击很大,很多中小企业不再热心搞实业,而是把巨额资金投向股市、楼市等争取巨大风险投资收益,以至于实体经济下滑,资产价格暴涨。

(2)当前的流动性过剩反映了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

即投资过热,国内消费能力不足,依赖对外出口,因而造成巨额贸易顺差。

加上我国长期执行的引进外资政策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对外资的吸引力,结果形成“双顺差”,中央银行只得以增发基础货币的方式收兑这些外汇,从而造成商业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大增。

(3)CPI和资产价格高涨。

过剩的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会出现通货膨胀,使经济偏热;进入虚拟经济则会是资产价格高涨,出现资产泡沫,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房价飞涨可以得到印证。

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和宏观调控

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和宏观调控

The Excess Liquidity, the Main Performance and the Macro Regulation and Control
作者: 顾成军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出版物刊名: 金融教育研究
页码: 20-2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流动性 流动性过剩 宏观调控
摘要:在对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货币超额供给、外汇占款
持续快速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货币沉淀快速扩大、价格泡沫日益显现和各因素的综合表现等
五个方面分析了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

提出了流动性过剩宏观调控的对策建议:明确流动性
过剩宏观调控应关注的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
货币调控体系和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金融宏观调控研究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引起了理论界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已经采取了很多解决措施。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1.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流动性状况,探索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真正原因,明确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真实影响,客观评价中国金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为中国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主张。

2.研究方法本文最重要的方法论创新是:运用严谨的形式逻辑方法从内涵与外延两个角度明确了流动性概念;运用会计流程方法对流动性的形成机理和过剩原因进行探索。

除此之外,本文还综合运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技术分析与制度分析、事实分析与理论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

3.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1)明确了流动性概念考查了流动性概念的起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流动性的特有属性并通过定义揭示出流动性的内涵;概括了流动性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流动性的种属关系并通过划分确定了流动性的外延。

流动性是指资产转换为现金的难易程度,流动性资产是指转换为现金能力比较强的资产,人们往往习惯于将流动性资产称为流动性,在宏观上,流动性包括个人流动性、企业流动性、商业银行流动性、中央银行流动性和政府流动性,其形态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票据、存货、短期债权、外汇和其他各种流动资产。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流动性日报制度特别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就是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揭示了流动性过剩的本质,总结了流动性过剩的现象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就是指流动性资产过多;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则主要是现金过多、银行存款过多、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过多、外汇过多、有价证券市值过大、商业银行存差过大等等;流动性过剩的本质通过流动性过剩的现象而得到表现,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反映着流动性过剩的本质,但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并不等于流动性过剩的现象,割裂流动性过剩本质与流动性过剩现象的内在联系是错误的,把流动性过剩现象当作流动性过剩本质或者把流动性过剩本质当作流动性过剩现象也同样是错误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性过剩又回潮宏观调控难度加大陆前进2010-11-02摘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再次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一旦大量资金流向亚洲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导致这些地区的货币大幅度升值,吹大资产价格泡沫。

受此影响,现在已有迹象显示,我国也可能重现流动性过剩状况,未来宏观调控难度将会逐步加大。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先后采取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刺激政策的效果有限,经济复苏的基础不牢固。

现在这些国家再次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西方发达国家如此放水,一旦大量资金流向亚洲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将导致这些国家货币大幅度升值,吹大资产价格泡沫。

从我国的情况看,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9.6%,流动性充裕,通货膨胀压力上升,9月份CPI上涨3.6%,创23个月来新高。

有迹象显示,我国也可能重现流动性过剩,未来宏观调控难度将会逐步加大。

我国可能重回流动性过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迅速转向保增长,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先前的持续小幅升值转向保持基本稳定;2008年9月以后央行四次有区别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央行逐步减少央票的发行。

此外,在2008年9月16日到12月23日约100天左右的时间内,我国央行连续5次降息,大约平均每20天降息一次;同时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2009年末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2008年末高9.86个百分点;2009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9.59万亿元,同比多增4.69万亿元,约是2008年的2倍。

今年9月份M2余额为69.6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6%,比2009年底增加了14.9%以上;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6.30万亿元,仍然处于高位。

受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美国计划再度启用量化宽松政策,美元走软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升值加快。

中央银行为了稳定汇率,必须买进外汇,抛出本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进一步上升。

10月13日,央行公布的第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新增外汇占款2895.65亿元,较8月增加19.19%,创年内新高。

此外,目前我国实际利率为负,意味着银行存款的利息会被物价上涨所吞没。

10月20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1年期储蓄利率为2.50%,8月份通货膨胀率为3.5%,储蓄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为负,10月21日公布的9月份CPI为3.6%。

负利率时代仍将继续,因此居民存款也可能部分流向其他高收益市场。

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热钱流入、房地产收紧、负利率,加上流动性充裕,导致大量游资流向股票市场。

通常来讲,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上涨和外部均衡的变化都和流动性充裕紧密相关。

由于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导致大量投机资本进入,外汇储备增加。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热钱”的流入增加,会进一步推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和投机资本流入存在相互强化的关系。

最近由于美元走软,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依然存在。

国内流动性充裕,通货膨胀压力上升,这些资金在股票市场高涨的情况下会进一步流入股票市场,进一步拉动股票市场高涨。

而国家为了防止流动性的剧烈增加不得不采取冲销措施,发行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

从国际角度来看,充足的流动性,不仅流向股市,还流向黄金市场、商品市场等,寻求资金的保值增值。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美联储采取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下调利率,美元走软,而以美元标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如黄金、原油等的价格也都迅速飙升。

目前全球都采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预期上升,投资者都在寻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大量的资金追逐黄金和商品期货,也推高了黄金和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在增加。

目前美元贬值,亚洲国家货币升值压力加大,大量的投机资金涌向亚洲国家,也会推高这些国家的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

尽管最近美元有所反弹,但走软的趋势可能难以改变。

随着人民币快速升值,投机资金流入国内可能也会增加,这些资金进来后,并不是被动等待升值,往往还会在股票等市场运作,拉动股票市场高涨,以获得双重回报。

今年以来,外管局多次强调要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加强防范和遏制“热钱”流入,防止金融市场的大起大落。

实际上,在2007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国曾出现过流动性过剩的情况。

当时的流动性过剩,宏观经济出现以下特征: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外汇储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大、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上涨较快、法定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利率调控压力大。

这些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现象,或是流动性过剩直接导致,或与其间接有关。

过多的流动性在股市、房地产市场潜在获利机会的吸引下,潮水般涌向股市、房地产等投资场所,在资金的推动下,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不断高涨,资产价格一路上扬。

同时过多的流动性也导致商品价格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为了防止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可能造成的经济波动,国家不得不采取干预措施。

这些干预措施主要集中在控制货币供应量上,于是存款准备金一提再提,贷款利率一升再升,造成了存款准备金率,利率高涨的局面。

由于贸易与资本项目的不断盈余,加之投机资本通过灰色渠道大量涌入,加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这些巨大的压力作用下,人民币持续升值。

现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又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类似局面,当时一些经济特点再度重现: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外汇储备高、人民币升值压力大、房地产价格较高和股票上涨迅速、宏观调控的压力加大等。

但后危机时代又伴随许多新的问题,如外需萎缩、结构调整需加快推进、房地产调控力度增加、全球低利率和贸易保护主义等等,新旧矛盾交叠,政府宏观调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宏观调控困境加剧、难度加大目前,我国的内外部政策冲突日渐显性化,集中表现在内部货币稳定与外部汇率稳定的冲突,人民币呈现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态势。

国际收支双顺差增长及大量投机资本流入进一步推高了外汇储备,本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

资本流入使得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之间难以兼顾。

具体而言,资本流入带来外汇储备上升,本币面临升值压力,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不得不进行外汇市场干预,即购入外汇,抛售本币,会导致本币超量发行,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威胁。

在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带来国内货币供给量的等量扩张,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超过目标值,货币超额供给使得国内信贷、投资扩张加速,通货膨胀压力会上升。

我国货币稳定及汇率稳定均面临着挑战,稳定汇率同时实现国内货币均衡,中央银行不得不在货币市场上进行大规模的冲销干预,同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

我国的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来冲销,在流动性充裕和通胀压力上升的情况下,10月11日央行有针对性地提高了6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10月20日又上调了存贷款利率。

但利率上升更容易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游资追捧的对象,升值压力会随着上升。

在当前汇率机制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下,我国货币供给量及外汇储备存在着一个自我强化机制。

国内货币供给量增长将与外汇市场供求变化挂钩,流动性增加,同时国际收支双顺差及国际投机资本流入造成外汇储备快速扩张,国内货币供给量快速上升,过剩的货币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导致资产价格上涨,进一步吸引国外资本流入。

货币过剩也刺激投资及信贷扩张,进而推动了物价上升,央行不得不加大冲销力度。

冲销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打破这种自我强化机制,这是当前冲销干预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货币政策存在调整的困境,调控利率和稳定汇率之间存在矛盾。

在我国,利率和汇率间的联系与国外很不相同,存在着特殊性,这些差异是由外汇体制造成的,在该体制下,企业、居民获得的大部分外汇集中于中央银行,外汇储备的大幅上涨迫使央行超计划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大量上升,国内流动性增加,通货膨胀压力上升,亟须回收流动性,提高利率水平。

提高利率有利于控制通货膨胀,但是利率提高,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更大。

汇率和利率的调整本身也存在困境。

人民币汇率调整:一方面,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双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冲销干预压力将继续上升。

但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进一步上升,流入国内的短期资本有所增加,这样外汇供给将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和央行冲销干预的压力将加大。

短期内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依然疲弱,外需恢复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人民币升值,我国外贸形势将会面临更严峻挑战,这也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利率,首先是货币大幅度增加,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央行加息有利于遏制货币信贷扩张和价格水平的上升。

但提高利率,企业的借贷成本上升,可能会遏制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势头,影响投资者预期。

此外,央行对利率的控制也要受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变化,提高利率,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上升;同时外汇占款上升,流动性增加,利率上调的压力也会随之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利率上调存在相互强化的机制,价格型工具往往会陷入调整的困境。

目前国外经济复苏缓慢,维持低利率政策,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加量,流动性会涌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国内流动性充裕,通货膨胀预期上升,资产价格迅速上涨,外汇占款和冲销干预压力增加,因此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面临多重冲突。

笔者认为,为了应对多重调控困境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要搭配使用,使用的力度、步骤和时机要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搭配使用;短期政策和长期政策要相搭配,扩内需和调结构要稳步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