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湖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
湖北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东临江苏、安徽,南接江西、湖南,西南与重庆相接,西北和河南毗邻。
湖北地理较为平坦,其文化底蕴厚重,承载着古代中原文明的遗风。
在历史上,湖北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湖北正朝着一个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城市群发展。
一、湖北的历史文化1.三国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湖北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
它在三国时期,是吴汉刘三大政治集团之一的蜀汉的南方重镇,曾经有着复杂多彩的三国时期文化。
在襄樊的英雄石刻中,刻有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关羽纵横天下的英姿。
同时,三国时期名将黄忠的故里,老君山的道教文化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2.楚文化湖北作为荆州,是古代楚国的中心地带,楚文化在此得到了绝佳的发扬。
当时的楚国以烟土之地为战略重心,他垂青云梦山和武当山,取吴汉刘三角色之一的刘备家乡白马以治养队劲马骡的地点,然后逐步将其置于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楚文化传承至今,楚人将武汉视为烟火诗意中的母亲城市,河北杂货店出售的“三国演义”是中国人的文化与精神共同传承。
3.文化街区湖北地区民俗文化举世闻名。
岳阳楼古建筑,衡阳湖南西陵煮鸭煮脚、道堂老东西、镇江肉松等,都集中在湖北的文化街区。
三严广电长江文化中心等一系列文化场馆不仅增加了地方文化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也为中国LOVE立法开拓更为宽广的空间与渠道。
二、现代化建设1.长江经济带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国家启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率先制定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该规划着重强调湖北在“一带”的战略地位,提出了加快湖北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2.产业转型升级湖北省正进行着积极的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向现代经济体系的转型。
湖北在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潜力的产业集群,如武汉光谷、武昌区等,也有着一定的产业基础。
同时,湖北还积极推动东西部联动,着力发展交通、物流、电子商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合作单位的公告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合作单位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5.29•【字号】•【施行日期】2019.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开征集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合作单位的公告“十四五”时期是湖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开局五年,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需要对中长期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为进一步凝聚共识、集思广益,更好发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我委经广泛征集多方意见,论证确定了一批湖北省“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其中,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合作单位的研究课题有17个(见附件1)。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研究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全面推进“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事关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要方面,坚持问题导向、以用为主、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的原则,研究提出既符合长远目标要求、又能在未来一个时期推进实施的思路和举措,作为“十四五”规划思路起草和纲要编制的重要基础。
1.紧扣时代主题。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新目标,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把事关湖北“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关键领域的重要问题研究深、研究透。
2.强化战略导向。
围绕构建“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加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地域地统筹谋划,同时,注重前瞻性和引领性,使研究成果更加符合湖北发展特点,遵循发展规律。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研究现状湖北文化产业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为了更好地了解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将对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湖北文化产业的现状1. 发展优势湖北地处中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
自古以来,湖北就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
湖北的文化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如武汉的黄鹤楼、宜昌的三峡大坝等,都是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此外,湖北还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传统,如楚文化、荆楚文化等。
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湖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产业结构湖北文化产业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等。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北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设计、动漫、游戏、广告、影视等多个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
此外,文化旅游产业也是湖北文化产业的亮点之一,湖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三峡大坝、武汉东湖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3. 发展现状湖北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湖北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61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比上年增长8.3%,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湖北的文化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湖北共有文化企业2.3万家,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
这些数据表明,湖北文化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并且为就业提供了很大的机会。
二、湖北文化产业的趋势研究1. 创新驱动创新是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目前,湖北正在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湖北还鼓励文化企业与科技企业合作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一趋势预示着湖北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创新,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且将更多地借助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
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15一、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荆楚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湖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强省”战略思想指导下,全省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发挥产业优势,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新世纪以来,湖北省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通过对2008年经济普查相关行业资料核算,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为520.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2005年增长35.8%,高于GDP 增速22.1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4.6%,比2005年的2.9%提高1.7个百分点。
2008年全省共有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64.8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1.8%。
文化创意产业正逐渐成为湖北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26在产业门类构成上,湖北基本形成了以新闻出版为龙头的产业框架。
2008年新闻出版服务业增加值为109.90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21.1%,居于首位;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和销售类增加值分别为103.34亿元、77.80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9.9%、15.0%,位居第二和第三;设计服务类增加值为69.29亿元,占文化创意产业的比重为13.3%,居第四位。
[1]26从增长速度看,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的网络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旅游休闲文化服务及新闻出版服务业迅速发展,增长速度高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
2008年网络文化服务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213.7%,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0.4%上升到4.6%;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24.56%,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13.8%上升到19.9%;旅游休闲文化服务类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60%,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6.0%上升到9.8%;新闻出版服务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36.4%,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20.9%上升到21.1%;设计服务业和影视传媒业等其它新兴产业虽然也在持续不断地增长,但由于其相对增长速度低于文化创意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16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5〕1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总量在文化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培育50家产值过亿元的骨干企业,构建10个以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为先导的产业链(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将我省打造成中部地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产业融合发展高地。
二、重点任务(一)增强工业设计能力,促进制造业创新升级。
做好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工作,支持制造业企业设立工业设计中心,鼓励企业增加对工业设计研究开发的投入,培育工业设计产业集群,支持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需求的设计应用研究,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推动汽车、船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建立创新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依托东风汽车公司,提升汽车设计能力,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特种专用汽车、乘用车、商务车等整车设计生产;推进全省汽车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整合集聚研发资源,使其向专业化、系列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与整车制造企业的同步研发、同步模块化供货。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分析
湖北文化产业趋势分析湖北省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产业发展区域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其定义多种多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由传统文化领域、创意领域和文化经济领域组成,包括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文化艺术表演的组织和运营、文化旅游的开发和推广等。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创意性: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创意,创意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
创意包括创造性的思维、创新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2. 产业化:文化产业是一种以文化资源为基础,经过加工、开发和传播,形成商品和服务,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形态。
文化产业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3. 融合性:文化产业涉及多种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具有跨界融合的特点。
例如,电影可以融合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多种形式,形成更加综合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水平。
1. 产业规模:湖北省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2019年,湖北省文化产业总产值达到1541亿元,同比增长11.7%。
其中,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文化科技产业是湖北省文化产业的三个支柱产业。
2. 产业结构:湖北省文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三个支柱产业中,文化创意产业一直是湖北省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湖北省通过扶持文化企业、鼓励创新创业和加大投入等措施,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3. 产业发展水平:湖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湖北发展研究奖(2018-2019年)的通报-鄂政发〔2021〕3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湖北发展研究奖(2018-2019年)的通报
正文:
----------------------------------------------------------------------------------------------------------------------------------------------------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颁发湖北发展研究奖(2018-2019年)的通报
鄂政发〔2021〕3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调动和凝聚社会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智库的作用,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省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关于振兴我省县域经济的调查与建议》等6项一等奖;授予《以更大力度接续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等20项二等奖;授予《湖北省文化扶贫策略及模式创新研究》等54项三等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多出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成果。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研究机构和院校要高度重视决策咨询研究工作,把握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深入开展策论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湖北发展研究奖(2018-2019年)获奖成果名单
2021年1月9日
——结束——。
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在当下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依旧比较小,同时不够集中,很多时候竞争力较为弱势,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当下文化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于一些装备和技术依旧在依赖发达国家。
因此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使用科技与文化进行融合,就成为了我国未来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方向。
本文主要针对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科技;文化;发展现状;对策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未来我国将会与其它国家产生更加深刻的竞争。
而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要素,文化要素在未来的竞争当中将会发挥出相当大的作用以及意义,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都需要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与讨论。
而未来科技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将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1.我国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现状1.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在当下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将科技与文化进行融合的脚步,这在发展文化新形态当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首先,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化形态,都在快速的增长过程中,比如说数字文化、创意文化、动漫文化等等。
而站在时间的角度上来看,我国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融合历史并不久远,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发展速度却是始料未及的快。
尤其是产业范围,几乎已经覆盖了我们每个人的每一天,未来使用科技,想要下载文化方面的内容几乎只需要几秒钟,而这就是数字文化带来的好处。
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创新,而一些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也有着关键的意义,比如说动漫、游戏的开发等等,这也是文化发展的不同方向。
除此之外,网络为主的新媒体正在快速的发展和进步,比如说收集电视、网络视频、地铁电视等等,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1]。
1.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政策在不断的优化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支持更多的全新技术公司在不同传输平台和阅读终端对游戏、动漫、音乐等等数字产品进行开发,除了保护知识产权之外,我国基本上对这种开发始终抱有支持态度。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及对策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及对策湖北省是全国著名的科技创新大省,拥有着众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批的科技人才。
在科技创新领域,湖北省的一些科技创新人才面临着一些困境,这些困境对湖北省的科技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在此,我们将探讨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困境及对策。
一、科技创新人才的困境1. 薪酬不高。
目前,湖北省的一些科技创新人才在薪酬待遇上并不理想,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科研人才,由于缺乏经验和资历,往往只能接受较为普通的薪酬待遇。
这使得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往往选择离开湖北省,到其他发达地区或者海外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2. 缺乏科研项目支持。
湖北省的科技项目支持依然相对匮乏,很多科技创新人才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科研项目,这使得他们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影响了他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
3. 缺乏创新环境。
湖北省的科技创新环境还不够完善,缺乏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这使得一些科技创新人才在科研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约,难以进行更加深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4. 缺乏人才培养与交流机制。
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人才缺乏一定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机制,使得一些科技人才无法得到有效的培训和交流,对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二、对策1. 加大薪酬力度。
湖北省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薪酬力度,提高科技人才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留在湖北省。
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等方式,为科技创新人才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2. 加强科研项目支持。
湖北省应该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各类科技创新人才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科研资源和平台支持。
科技创新人才是湖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力量,只有重视和关注科技创新人才的困境,加大对其支持力度,才能更好的激发其创新潜力,为湖北省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希望通过湖北省相关部门的努力,科技创新人才的困境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事业注入更多的动力。
湖北省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湖北省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湖北省是科教大省,但技术创新意识、科技人员数量及结构及科技创新投入均存在问题。
在此基础上从观念、人才、资金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标签:技术创新整合资源集成技术创新湖北省是全国科技大省,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较好,高校、科研院所云集,汇集了一批精英人才。
高科技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科研成果数量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与沿海发达地区比较,差距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依然偏低,科技创新效果欠佳。
一、湖北省是科技大省,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大省的地位不相符湖北是一个融科技与教育基础优势的科教大省,2005年省内拥有85所普通高校,56个科研院所,汇集了一批高素质的精英人才和行业学科带头人,其中有52名两院院士,居全国前列。
2005年湖北每10万人拥有在校大学生为177人,专利授权量达3860项。
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最大光谷基地、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中心。
从武汉“中国光谷”走出的信息产品,目前占据了国内光纤光缆市场50%的份额,“武汉?中国光谷”国内国际享有盛誉。
湖北有着雄厚的创新基础,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力较强,近几年来,每年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均在700项以上,约有四分之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
但从科研成果数量来看,湖北与沿海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从科研成果的转化情况来看,差距更大。
导致湖北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至今,湖北的名牌、拳头产品屈指可数,与先进地区相比形成强烈反差。
湖北的家用电器产品发展是产业发展的缩影,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均被外省知名大集团兼并。
高新技术的经济总量占国民经济的总量的比重,已成为衡量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一条重要的标志,而目前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规模和效益上,均与科技大省的地位有差距。
目前,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了2680家,2007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9.1 %。
高新技术年产值超过10亿元只有武钢、神龙、NEC、凯迪、冠捷、邮科院、海尔等15家,86.5%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高新技术产业总量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城市。
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获奖名单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创新与政策考量——基于粮食主产区百村调研》
华中师范大学
《利益调整与制度变革:让新居民平等融入社区--对温州新居民社区融合的调查分析》
中山大学
《中国非正规小微企业生存性与合法性研究——基于广东省8个集群1240家企业的案例调研》
文科类
北京理工大学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基于无源涡流调控高效强化换热技术的冷却系统》
南京理工大学
《便携式光学表面三维形貌在线检测仪》
温州医科大学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预测模型的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
《旋转组合式不落梁顶推装置》
重庆大学
《新型高效低水损管道混合器》
文科类
吉林大学
《封闭管制还是开放协商:社会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吉林省白山市吊水壶村为例》
浙江工业大学
《走出雾霾:把汽车插到电网上 --杭州市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典型调研》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排污权制度改革调查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
《中心镇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探索:基于浙江省15个中心镇的实践调查》
华侨大学
《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创举--深圳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调查》
郑州大学
《南水北调移民与当地居民社会交往实证研究--以河南省淅川籍移民为例》
《医患矛盾对于医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研究--基于上海市1143例医学生样本的调查》
华东师范大学
《都市庄客:城郊“农民农”群体的边际生存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房惑?房获!——以精算模型为核心的中国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探索》
同济大学
《大城小梦--基于供需调研分析的上海市公租房建设设计策略》
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11月26日,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发布会暨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文化发展百强、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百强、中国文化企业百强榜单。
以下为湖北作协副主席、湖北大学文学院院长刘川鄂的发言《湖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一、现状近年来,基于信息技术之上的全球化进程,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在国家层而上,文化建设不再是单一的文化事务,已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战略性安排。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十三五”时期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
在这个大背景下,湖北文化产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获得长足发展。
1、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逐渐提高全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从2006年的286.03亿元快速跃升至2009年的556.55亿元,基本上翻了一番。
2009年比2008年增长21.8%,占同期生产总值的4.3%,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同期增长速度8.2个百分点。
2010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95.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9%,比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出6.1个百分点,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出10.8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4.4%。
2、大批文化产业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龙头企业已具有全国性影响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全省己建成或正在规划的文化产业园(基地)70多家,累计投资163亿元;入驻企业2 000多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其中注册资本1 000万元以上企业76家,上半年实现经营收入50. 7亿元,服务外包7. 5亿元。
2014年,汉街的中央文化区两大标志性场馆:汉秀剧场与万达电影乐园进入经营状态,为武汉增加了一个靓丽的文化产业名片。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论武汉文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结合武汉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
标签:文化产业;问题;对策文獻标识码:A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
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
1 武汉文化产业现状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
武汉市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发展至今已具有一定规模。
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
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
目前阻碍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1.1 文化产业观念滞后“等、靠、要”思想严重,市场观念缺乏,文化产业意识淡薄。
1.2 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够,资源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大,科技含量较低。
1.3 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现行文化管理体制仍然是传统的文化事业型,管办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制约了内部运行机制创新,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
1.4 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现有经营管理人员多为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驾驭市场能力。
1.5 投融资渠道单一现行文化投资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未形成文化投资的多元机制。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2 发展武汉市文化产业的对策武汉市要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文化产业基础和完善的文化市场功能。
从长远看,到2010年,武汉必须建设成为文化产业体系完备、产业化程度高、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中心和能够辐射国内外文化市场的文化产业基地之一。
从近期看,武汉要在5年内建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的多媒体集团。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
武汉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引言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武汉文化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文化发展现状1. 文化资源丰富:武汉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名人故居,如黄鹤楼、故居等,为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2. 文化产业发展较慢:尽管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文化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文化创意产品缺乏竞争力。
3. 文化创新能力薄弱:武汉在文化创新和产业融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企业。
4. 文化市场消费力不足:由于许多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导致文化市场的消费力不足,限制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策略为了促进武汉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1. 加大文化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培育文化创意企业,提升文化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2. 打造文化品牌:武汉需要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形象,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差异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3. 强化文化教育: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培养更多的文化创意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4. 推动文化融合: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如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发掘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模式。
5. 拓宽文化市场: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场景,激发文化市场的消费活力。
同时,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结论武汉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优化发展策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将推动武汉文化的蓬勃发展,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及对策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及对策【摘要】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人才流失、科研环境欠缺、创新氛围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可以加强政策支持,重点培养一些领域的人才,提高科研经费投入等。
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对策,有效提升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人才的整体水平,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助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和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支持,相信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事业将会迎来更加繁荣的局面。
【关键词】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对策、重点培养、政策支持、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潜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
虽然湖北省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但是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许多科研机构和企业对于高水平科技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在实际的招聘和培养过程中却面临着困难。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与一线城市相比,湖北省的科技人才薪酬水平普遍偏低,这也导致了一些高端科技人才的流失现象。
缺乏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无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也制约了湖北省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困境,促进科技创新事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结束。
1.2 问题意识在科技创新人才流失方面,由于湖北省的科技创新环境和发展机会相对欠缺,一些优秀的科技人才往往选择到更具发展前景和政策支持的地区发展,这导致了湖北省人才流失的情况较为严重。
在人才培养方面,尽管湖北省在高校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依然存在着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创新驱动等问题,难以培养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
在政策支持方面,湖北省在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力度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科技人才。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探究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发展探究一、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湖北大鼓、楚剧、荆州木偶、荆州昆曲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湖北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方面面临很多困难。
一方面,由于传统的传承方式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传统手艺人逐渐减少,知识和技艺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空间和场所逐渐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和展示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保护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了必要的途径。
数字化保护可以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档案,记录和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包括传统技艺、传承人、相关历史文化背景等,实现文化遗产的长期保存和传承。
数字化保护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现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湖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数字化保护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合作机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实现文化遗产的生机与活力。
三、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的实践与成果在湖北省,数字化保护与发展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湖北大鼓传承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和保存了大量的湖北大鼓的资料和档案,包括音频、视频、图片等,为湖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在楚剧的传承中,利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出了一系列楚剧数字产品,包括数字音像制品、数字展览等,为楚剧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一些数字化平台和应用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多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发展将成为湖北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
湖北美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之道
湖北美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之道湖北美食文化作为中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作为中国十大菜系之一的湖北菜,它独特的烹饪风格和丰富的口味,使得湖北在美食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食需求的不断提升,湖北美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探讨湖北美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之道,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一、湖北美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1.1 文化传承的意义湖北美食文化是湖北地区世代相传的独特饮食文化,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域和民俗文化。
传承湖北美食文化,不仅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湖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有助于培养人们对传统美食的尊重和珍惜。
1.2 保护传统技艺湖北美食文化传承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的烹饪技艺。
许多湖北特色菜品的烹饪方法和配料都有着独特的技巧和要求,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厨师来掌握和传承。
如果不重视传统技艺的培养,湖北美食文化就会逐渐失去其独特性和传统魅力。
二、湖北美食文化创新的必要性2.1 满足消费者需求随着消费者对美食的需求不断提升,不断创新湖北美食文化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品味和需求。
通过将传统的湖北美食与现代烹饪技术相结合,可以打造更加美味、健康和多样化的湖北美食。
2.2 探索新的发展机遇创新可以使湖北美食文化在今天的市场中找到更多的发展机遇。
通过开发新的菜品、研究新的烹饪方法和推动湖北美食的品牌化,可以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湖北美食品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推动湖北美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3.1 保留传统的烹饪技艺与方法在追求创新的同时,需要保留传统的烹饪技艺与方法。
这是湖北美食文化传承的核心,也是创新的基础。
通过传统技艺的传承,保留湖北美食的传统口味和独特魅力,是湖北美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环节。
3.2 加强人才培养和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承湖北美食文化,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传承。
培养一批对湖北美食烹饪艺术有深入研究和热爱的专业人才,可以为湖北美食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及对策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现状湖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着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潜力。
近年来,湖北省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总量较少,相对于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等,湖北省的科技人才储备还有待提升。
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匮乏,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人才,这限制了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性较低,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造成了人才流失现象的严重。
湖北省的科技创新人才现状还有待改进和加强,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并采取措施来引进、培养和留住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1.2 科技创新人才困境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主要表现在政策支持不足、人才培养不足、人才流失严重以及技术创新环境缺失等方面。
政策支持不足是困扰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和引导,科技人才在项目立项、科研经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面临着困境,导致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缺乏动力和资源支持。
人才培养不足也是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缺乏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平台,导致科技人才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影响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发挥。
人才流失严重也是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于湖北省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条件相对滞后,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选择到其他地区或国家发展,造成湖北省的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提升。
技术创新环境缺失也是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的重要体现。
缺乏创新氛围和平台,缺乏科技创新研究的资源和支持,使得科技人才很难在湖北省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限制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成果转化。
以上种种困境共同制约了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和壮大,亟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创新环境以及阻止人才流失等措施来解决。
2. 正文2.1 现有困境分析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核心竞争力:湖北省科技创新人才整体水平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文化+场景”: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与数字化传播实践——以第二届文博会湖北馆打造荆楚文化IP为例
今年以来,我国文旅市场迅速复苏,春节、五一等节日,全国各大旅游景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国内旅游统计结果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1.30万亿元,同比增长69.5%。
数据表明,后疫情时代我国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产业链带动餐饮、酒店与产品交易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近年,大数据为游客与文旅景区双向赋能,各大景区利用大数据为消费者体验精确画像,促进文旅细分市场传统业务整合,提升服务供给能力与国际文化软实力,助力我国文旅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指出,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
2023年4月21—23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简称“文博会”),围绕“美丽中国、美好生活”主题,凸显“全球视野、国家站位”的办展理念,各地推出的文旅展品数字科技感爆棚,可谓我国消费场景数字化应用的又一典型案例。
其中,湖北展馆着力打造的荆楚文化I P数字体验项目,令消费者惊叹其博大与独特之美,更体验到了数字科技赋能湖北文旅的全新气象。
一、文旅融合与场景传播理论概述“十四五”规划提出,营造现代时尚的消费场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发挥文化赋能作用,培育文旅融合业态,拓展文旅融合新空间。
(一)文旅融合概述目前,文旅融合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文化和旅游的关系、文旅融合逻辑、文化体验与文化认同以及文旅融合生态等方面。
其中,“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的说法由来已久,张朝枝等认为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起源于旅游者寻找文化身份认同[1];也有学者从宏观产业出发,指出文旅融合在产品、业态、要素、市场、价值五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融合型生态系统[2];武汉大学傅才武教授等首先提出文化和旅游已由“文旅体用二分”迈向了“文旅体用一致”的新发展阶段[3]。
文旅融合视角下荆楚地域特色的文创与IP_融合共生设计
融合文创[摘 要]湖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文化创意产业与知识产权(IP )融合的理想场所。
旨在探讨湖北地域特色如何促进文创与IP 融合共生,并提出创新的设计原则和融合流程。
通过深入研究湖北地域特色,着重探讨旅游文创的发展与应用、旅游文创IP 产品设计的创新原则以及融合“荆楚文化IP”设计应用的流程再造。
[关键词]荆楚文化;IP 设计;融合共生[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25-0053-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刘璇.文旅融合视角下荆楚地域特色的文创与IP 融合共生设计[J].天工,2023(25):53-55.刘 璇 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文旅融合视角下荆楚地域特色的文创与IP融合共生设计基金项目:湖北文化创意产业化设计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青年项目“荆楚文化IP 设计的四维模式拓展研究”(HBCY2215)。
作者简介:刘璇(1990—),女,汉族,湖北大冶人,硕士,湖北商贸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创IP 设计。
荆楚文化以丰富的民间传说、传统节庆、文学作品、音乐和艺术形式而闻名,其悠久的历史为文创与IP 融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湖北地区以独特的地理特点而著称,这为文创和IP 融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湖北是文创产业和知识产权发展的重要中心,为文创和IP 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湖北地区也面临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传统文化元素逐渐消失,使文创和IP 融合更加紧迫和重要。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湖北地域特色如何促进文创与IP 融合共生,以应对这些挑战,并推动经济增长和文化传承。
一、当代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与应用 (一)传统旅游文创产品的现状传统旅游文创产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体验的追求,传统旅游文创产品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和景区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以吸引游客和增强旅游地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发 挥科 技创新对促进新 型业态形成 和传统文化 业态转 创业服务 中心为主的创业服务机 构和文化科技融 资机构平 台 , 增 现代 科技 的发展 和应用 , 在不 断衍 化 出一批 批千姿百 态的科
政府 主管部门管理 , 从而导致政府对文 化科 技创新融 合的管理 功
一
直 以来 ,科 技创新深 刻影 响着人 们 的思维方 式和 生活方 能处 于条块分割状态 , 使得各部 门在文化科 技创新融 合过程 中的 能及 时有效地为文化发 展提供 支持 。所 以 , 推动 建立文化科技 融
式, 并从 文化 的内容 、 形态 、 传 播与影 响等各个 方面 , 不 断推动 文 深入 沟通 和有效互动存在一 定的 困难 , 导致科技成 果有时往往 不 化 的发展与演变 , 成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
术 改造传 统文化 产业 、 培 育新兴数 字文化业 态 , 推动 文化产业 快 业关键设备 与集成 系统研制 ,提 升文化重点领域科 技装备水平 , 速发 展。这为我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创新指明了方 向。
二、 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对策
型的核心动力 。
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加快搭建省级层面计划支持 的公共机构 为主 的共性技术研 究平 台, 加 快建设 以生产 力中心 、 孵 化器 、 中小企业
涮 匕 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I I , 侯妍妍 李荣菊 ( 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省 0 5 0 0 3 1 )
【 摘要】 文化 的发展 离不 开科技 的支撑 , 以科技 创新作 为文化发展 元和 8 0 亿美元位 列该 榜单 第 5位 、 第8 和第 1 9位 。 2 0 1 2年 , 腾 讯 的重要 引擎, 以文化 引领 为科技发 展2亿元 和 1 0 4 . 5 6亿元 ,腾讯一家 的
技消费产 品和服务 的同时 , 也无时不在塑造 和影响人类 文化的 内 技创新对 经济文化发展 的重要作 用 , 清 醒的认识 到我 省与 国内发
容与形态 。加大文化产业体 系中科技元素融入 的力度和文化创意 达省 市在 文化科技 方面存 在的差距 ,着力 加快利 用多种 高新技
嵌入科技的力量 。以高科技文化产业项 目为主体 , 聚焦数字出版 、 术 , 创新 文化产 品及 服务 模式 ; 推 动有关科 技领域 先进 、 共性 、 关 广电制作业 、 网络视 听业 、 电影 产业 、 演 艺产 业 、 动漫产业 、 艺术 品 键技术 成果 向文化领域 的转 化应用 ; 提高支撑相关 文化产 品和服 交易产业 、 休闲娱 乐业 、 网络 游戏业 、 工业设计 等重点 产业 , 逐一 务创新 所需的核心技术 、 软件 、 装备 的 自给率 , 培 育文化科技 融合 不断增强我省文化软实力 和竞争力 。 展开文化科技 融合的方 向、 内容 、 路径和举措 的调研 , 明确不 同文 的龙 头企业 和产业 集群 , 化产业对科技 的需求 。优化产业 结构提升传统文 化行业转 型 , 依
化科技融 合的最佳主体之一 , 其快速发展将 对我省 文化产业发 展
发 挥 更 大 的作 用 。
【 关键词 】 文化 科技 融合 创新
( 三) 积极探索跨部 门文化科技合作新机制
在现行体 制机 制 中, 文化 、 科技、 产业 这三大领域 分属不 同的
一
、
推 进文化科技 创新是我 省文化发 展繁 荣的迫切 需要
化 与 科 技 融合 的 双 向 互 动 提 升 作 用 , 建 立 以企 业 为 主 体 、 市场 为 净利润为保 障 的 文化 科 技 融 合 创 新 的 体 系 和 传 播 平 台 , 对 促 报业 的净利润 。与 国有文化单位相 比, 民营企业更具活力 , 作为文 进 我 省 文 化 服 务 与 文化 产 业 的快 速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文化 与科 技融合 的快速 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 明确提 出 , 运用 高
新技 术创 新文化 生产方式 , 培育新 的文化业 态 。以动漫 、 网络 游
( 四) 加快构建文化科技 双向互动的现代传播机构和平台
促 进数字 出版 、 娱乐 休 闲 、 远 程教育 等新型 文化 服务产 业链
戏、 手机游戏 、 手机媒 体等为代表 的新兴 文化业态 , 已逐渐成 为继 的形成与发展 , 进 一步增强河北 文化的传 播力 和影 响力 。同时 , 深 I T产业后 最具潜力 的产业 之一。所 以, 必须通过运用 现代 高新技 入 开 展 文 化 艺 术 、 广 播影视 、 新 闻出版 、 网络文 化 、 旅 游演 艺等行
目前 , 我省文化科技 发展仍 存在文化 与科技 的融合 不够 的问 合 的大部 制管理 , 促进相关 主管部 门间及与企业 的协 同与联 动至 题 。一是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 业和文化服务发展 的支撑制 建设 , 整合河北省 科
形成 引领文化发展 的科技创新支撑体 系。二 是文化 产业 发展需求 技 和文化发展专项 资金 , 加大 引导投 入 , 扩 大扶持范 围 , 对 与科 技 对科技创 新的带动不足 ,装 备软件和核心技术 基本全靠 引进 , 缺 融合的文 化产业 实行政 策倾 斜。建 立政府 部门 、 企业 、 公众在文化 少 自主知识 产权 。三是文 化与科技 创新融 合的体制 机制 还不 完 科技 产业 价值链 的各环节分别组 织合作团队的合作模式 。进一步 善, 文化体 系的科 技意识不强 、 科技体 系对文化 不精通 , 影 响我 省 优化文化 与科 技相互融合的政策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