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射击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指通过培养和训练优秀运动员,为国家选拔和培养未来的体育冠军和运动健将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困难及解决之道。

一、现状分析1.1 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建立。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如设立体育特长学校、启动体育人才选拔计划等。

1.2 体制机制的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选才、培训、比赛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协会、俱乐部等有关方面。

1.3 成绩的取得我国在国际竞技体育比赛上屡获佳绩,这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二、困难探讨2.1 体育资源的不均衡在我国,体育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后备人才的培养条件不平等。

一线城市拥有更好的体育设施和硬件条件,而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相对匮乏。

2.2 教练队伍的不足目前,我国体育教练队伍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基层体校和学校体育方面。

教练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到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

2.3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足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的体育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链尚未完全形成。

这一方面导致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不够健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三、解决方案3.1 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体育设施和场馆,提高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体育资源。

3.2 提高教练水平加强对教练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教练服务。

3.3 发展体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形成健全的体育产业链,为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评台。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报告

(四)经费投入情况经费的投入和是制约青少年业余训练发展的瓶颈。

我们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

1、总体投入不足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经费投入为110413万元。

各省市平均投入为3526万元,其中江苏投入最多,为12901万元;青海投入最少,仅118万元。

全国二线,三线运动员每年人均投入仅2849元。

调查发现,大部分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经费奇缺,训练设施陈旧,教练和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缺乏积极性,训练质量得不到保证。

业余体校办学更是匮乏资源,大部分业余体校办学经费没能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办学日趋艰难,个别区县级业余体校训练基本瘫痪,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经统计,2006年我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约2800元,与我国同期教育经费相比,高等教育年人均经费达15000元,高中达3800元,详情见图7.业余训练学生兼学习与训练双重任务,膳食营养要求高,训练开支比较大,比普通学生要高得多。

相反,目前国家对一个运动员的投入仅相当于一个高中生的3/4,还达不到一个大学生的1/5。

因此,以教育系统经费为参照标准,我国业余训练人均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图7 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与教育人均经费比较(单位:元/人*年)2 投入渠道单一2006年我国各省投入业余训练经费共计110413万元。

财政拨款是主要的来源渠道,占总投入的97%。

学生学费、训练费等事业收入费占15%,是业余训练经费另外一个较为重要的来源。

经营收入仅1%,除东部少数发达地区有一定的创收外,其余全国业余训练系统自主创收能力很弱,后背人才培养市场化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其他收入占5% , 主要包括社会和企业的赞助收入等。

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投入方式恐怕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图8 业余训练经费来源比例情况(单位:万元)3、人均经费不均衡2006年我国省间业余训练投入的差异系数达107%,投入极不均衡。

为便于省市间的横向比较,我们用年人均经费投入来考察各省市经费的投入情况,从总体上看,全国业余训练年人均经费投入为2849元,各省市差异系数达105%,人均投入极不平衡。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实践经验、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研究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于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改进培养机制。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提高后备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可持续性,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实践经验、问题与挑战、发展趋势、重要性、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优秀运动员,提升国家体育竞技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储备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关键之一。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人才选拔标准不够科学、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等。

开展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很多强国都拥有先进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培养模式,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运动员,并在各类比赛中夺得金牌。

而在我国,虽然近年来竞技体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

加强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分析现状、探讨问题、总结经验,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目的与意义,通过对现有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和影响因素,为相关领域的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本研究还旨在预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3篇)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3篇)

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一)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现状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质上是结合战略、人才、管理、技术等基础上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获得人才优势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为了获取人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往往会选择大规模的外部招聘,以满足人才的需求,而忽略了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

导致了人力资源部门面临这样的难题:一方面,外部招聘的员工由于缺乏对企业文化和业务状况的了解,难以在短期内发挥其所在岗位的最大___效能,并且外部招聘新入职的员工忠诚度较低,可能会进一步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看来,他们的能力积累和提升被上级和企业管理者所忽视,极有可能挫伤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难以看到自己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上升空间,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这样的企业对于人才恐怕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

究其原因,在于人才使用和培养机制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企业软环境。

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影响下,有部分员工认为,企业人员的引入和晋升大部分依靠与领导的关系,形成了员工之间缺少信任,甚至因利益相争而导致内部人际关系紧张;此外,“大锅饭”的传统思维,也导致不少员工缺乏动力、不思进取。

第二,缺乏长远人才培养规划。

通常企业中主要靠员工的“师带徒”模式或自己边摸索边学习培养工作技能,缺少高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知识的更新与补充。

第三,如今科技信息发达,职场生力军多为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这一职场人群心眼活、想法多、胆识大。

企业在管理人才的过程中,80后、90后常由于新入职场不受看中而跳槽。

一旦,企业人才流失,后备人才培养不足,则会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甚至出现人才危机。

所以,___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选拔,建立企业内部后备人才梯队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如何留住后备人才后备人才问题是当今企业面对市场竞争与未来发展的___。

如何用好新生员工与如何把新生员工培养成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 1 . 00究
陈光 伟
摘要 : 近年 来 , 于 我 国 竞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的 问题 已 引起 了许 多专 家 学 者 的 关 注 , 形 成许 多有 价 值 关 并 的研 究 。本 文在 查 阅大 量 文 献 的基 础 上 , 我 国 竞技 体 育 后备 人 才 培 养 的研 究进 行 分析 , 对 为我 国竞 技 体 育后 备 人 才培 养 的研 究提 供 有 益 的参 考 。


二、 我国竞技体 育后备人 才教练 员现状 的研究 在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过 程 中 , 练 员 既 是 训 练 活 动 教 的主要设计 者和 组织者 ,又是运 动员 的教 育者和指 导者 , 他 们 的 素 质 是 影 响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的 直 接 和 重 要 的 因 素 。为 此 , 关 教 练 员 素 质 的研 究也 越 来 深 入 。吴 燕 波 、 明 相 陆 辉等 的 ( 0 4)“ 20 广东 省竞 技体育 后备人 才培 养教练 员现状 研 究 ”认 为 广 东 省 教 练 员 整 体 水 平 较 高 , 培 养 体 制 不 尽 合 但 理, 缺乏纵 向 、 向之间 的交流 , 横 不利于 广东省竞 技体育 的可 持续发展 。 苗涛 的 ( 0 4)“ 边州 竞技体 育后备人 才培 养 20 延 的 现 状 及 存 在 的 问题 分 析 ” 指 出 延 边 州 教 练 员 整 体 素 质 偏 低 、 想 观 念 落 后 、 研 能 力 差 、 学 训 练 水 平 不 高 , 议 要 思 科 科 建 加 强 中 青 年 教 练 员 队 伍 建 设 , 常 性 开 展 业 务 学 习 , 立 严 经 建 格 的 岗 位 培 训 制 度 和 教 练 员 注 册 制 度 。 王 仕 君 的 ( 0 6) 20 “ 响 新 疆 高 水 平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的 主要 因素 及 可 持 影 续 发 展 对 策 研 究 ”,提 出 通 过 调 查 指 出 新 疆 教 练 员 在 文 化 素 质 、 础 理 论 和 专 业 理 论 知 识 方 面 尚 存 在 许 多 不 足 。 反 映 基 而 教 练员素 质的学 历结构则 存在高 学历教练 员少 、 历层次 与 学 所承 担 的训 练任 务不 符 、 历含 金量 不足 等问题 , 建议采 学 并 取建 立和完善 政策法 规 、 加强培 训工 作、 实行培 训制度 、 建立 激励竞争 机制等措 施提高教练 员的素质 。 由于 各 方 面 原 因 , 国 教 练 员 素 质 总 体 水 平 不 高 . 且 我 而 存 在 西 弱 东 强 的情 况 , 也 跟 各 地 区 经 济 实 力 密 切 相 关 。 对 这 于西部落 后地 区来讲 , 关部 门应 加大对教 练员培 养的资 金 有 投 入 , 动 其 工 作 积 极 性 , 造 更 多 的培 训 与 进 修 的 机 会 , 调 创 提 高 其 专 业 知 识 、 能 和 科 研 的 能 力 ; 对 于 东 部 发 达 地 区 来 技 而 讲 , 原 有 的 基 础 上 应 完 善 教 练 员 管 理 体 制 , 造 更 良 好 的 在 创 工作环境 、 决教练 员的后顾之忧 尤为关键 。 解 三、 我国竞技体 育后备人 才培养体制 的研究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下 的 三 级 训 练 体 系 曾 为 我 国 竞 技 体 育后 备 人 才 的 培 养 做 出 巨 大 的 贡 献 ,但 随 着 我 国 经 济 体 制 的 转 轨, 这种 传统体 制 已不 能适应 现 代社 会发展 的要 求 , 露 出 暴 诸 多弊端。 为建立 与社 会主 义市场相 适应 的新体制 , 国众 我 多 学 者 为此 进 行 了大 量 的 探 索 和 研 究 。马 志 和 、 宏 伟 、 鸽 徐 赵 尔 的 ( 0 3)“ 外 竞 技 体 育 后 备 人 才 培 养 体 制 的 比 较 研 20 中 究 ”认 为 中 国 应 借 鉴 国 外 社 会 自治 型 的 经 验 , 变 政 府 职 能 。 转 在 充 分 保 障 原 有 体 制 运 行效 率 的 基 础 上 ,构 建 教 育 系 统 一体 化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 入 市 场 机 制 , 员社 会 力量 参 与 竞 技 体 育 引 动 后备人 才培 养。马志和 、 宏伟等 的 ( 0 4)“ 徐 20 论我 国竞技体 育后备 人才培养体 制的创新” 析、 分 讨论 了我国竞技体 育后备 人 才培养体 制的缺陷 , 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条件下 , 认 我国 竞技体 育后备人 才培 养体 制赖 以依存 的土壤 已经失去 ,必须 采 取 “ 府 主 导 下 的 市 场 化 ” 养模 式 , 政 培 才能 重 新 焕 发 生 机 与 活 力 ,保 障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的 可 持续 发 展 。 张 贵 敏 、 曹 继 红 的 ( 0 5)“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 才培养体制 的转型 ” 出我 20 论 指 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 才培养体制存在 “ 三个 失衡现象 ”, 即运 动 训 练 与 文 化 教 育 的 失衡 ,国 家 奥 运 战 略 与 地 方 全 运 战 略 的 失衡 , 权 边 界 模 糊 、 励 机 制 不 足 造 成 的投 资 与 收 益 主体 问 产 激 的失衡 。建议应建立政府主导下市场化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

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2024年修订)

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2024年修订)

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2024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1.17•【字号】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于2024年1月17日经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月17日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2007年1月25日湖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2024年1月17日湖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第一条为了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及保障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在身体和心理上具有较高体育运动能力潜质、参加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业余体育训练的青少年和儿童。

本条例所称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是指开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新型体育运动学校和体育社会团体等组织。

第三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体教融合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领导,促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建立和完善体育后备人才选拔、教育、训练、竞赛、退出机制。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后备人才选拔、训练、竞赛、输送等工作的监督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的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对本地区体育项目布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构建设、体育赛事体系等进行合理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问题及策略摘要: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迎来良好发展前景,竞技体育人才作为竞技体育的主体,同时作为支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关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现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探析新时期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中的任务和模式,提出了有利的策略,以期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问题;策略分析引言:时代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未来的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在当前储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受制于各方投资单位以及国际竞技体育赛事制度的各项制约。

因此,在新时代下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不仅要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增强的水准,提高体育水平,还要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能够跟上我国飞速发展的体育产业。

在增强竞技体育质量的同时,维护我国体育强国的地位。

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界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潜力的、经过学习和训练,未来可能在竞技体育方面创造一定优异成绩的人,包括科研人员、教练员、运动员、体育专业的学生、教师等;狭义上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专指正在参加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广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中有部分是专业人才,但并不都经历过青少年运动员这个阶段。

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对被选择对象有一定的限定,如基本身体条件、年龄阶段、发展潜力等。

一般来说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一般都要经过后备人才这一准备阶段。

本文对所要研究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界定为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成为优秀运动员,能为竞技体育做出贡献的青少年群体[1]。

二、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2.1地方财政资源限制问题地方财政资源的支持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日期】2017.11.10•【文号】体青字〔2017〕99号•【施行日期】2017.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2017年11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体青字〔2017〕99号)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关系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质量和效益,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现就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一)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

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为重点,以增进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质达标为抓手,加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坚持以校园足球为引领,积极推进“一校一品”建设。

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以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冰雪和民族传统体育等项目为重点,组织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

支持学校通过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各级各类体校联办运动队、组建校园项目联盟等形式,创新体育后备人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培养模式,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共同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促进校园体育普及、推动学校运动队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通过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命名和动态评估工作,强化品牌建设,逐步优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项目结构和赛事布局,以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龙头、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骨干、市级和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基础,稳步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数量和质量。

方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方案-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一、前言竞技体育的基石是充足的后备人才。

竞技体育的竞争实际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只有着力培养好后备人才才能促进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文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的角度,重点厘清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定义,整理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清晰了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在中国知网上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检索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就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困境及解决途径对一线教练员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三、结果分析(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内涵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天赋、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1]。

国家体育总局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界定为二、三线运动员。

(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1.三级训练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系是以“三级训练网”,主要是中小学、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省市优秀运动员和国家集训队形成了三级训练体系[2]。

它是由一个初级、中级、高级三个训练形式所组成,呈“金字塔”形状的系统。

在条件下,政府凭借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和各省市代表队、青年队、少年队和少儿队的人才梯队建设,并实行高度集中和封闭的训练体制,从而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竞技体育各级运动队的稳定,为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力量。

2.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

现阶段体教结合已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团体、企业、部门的资源逐渐向竞技人才培养体系流动,跨行业、跨部门、跨系统与跨区域的多元化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

即:纵向上有两条主要的培养渠道,一条为体育系统培养渠道,另一条为教育系统培养渠道,底层中部为体教联办与社会化的培养形式,培养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

射击项目体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探究——以杭州市源清中学为例

射击项目体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探究——以杭州市源清中学为例

射击项目体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探究——以杭州市源清中学为例裴旭东2011年,杭州市首个射击项目“市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杭州市源清中学落成。

在经历十年的发展,源清中学已经逐步形成一套具有本校特色培养模式。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该校射击项目体教融合培养模式进行现状调查,然后分析目前该培养模式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为其他项目体教融合模式提供参考。

2011年,杭州市首个射击项目“市队联办”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杭州市源清中学正式成立,并成立了第一支射击队。

与体校半天训练、半天学习的传统模式不同,这里运动员在学校接受和普通学生相同的学习教育,在课余时间进行射击训练。

这是浙江省内第一个尝试“体教结合”的射击队,它的目标是推动青少年射击运动员文化学习和射击专项训练的协调发展。

这里的目标和中央深改委《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指出的思想比较一致,即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下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虽然“体教结合”和“体教融合”提法有些不一样,但是它们是一脉相承,“体教融合”更具有全面性,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因此,本文以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为题目。

近十年来,学校培养了一批射击项目后备人才,为国家队和高校输送了不少优秀射击运动员,本文通过对学校射击项目体教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现状调查和分析,了解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下射击项目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总结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建议。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杭州市源清中学2011年-2020年招收的射击队学生、教练员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以“体教融合”、“射击项目”、“学校体育”等关键词在CNKI数字图馆检索相关资料,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学校有关射击资料,阅读并收集整理。

1.2.2 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并对射击“体教融合”模式项目相关的学生、教师、教练进行了访谈,挖掘隐形存在问题。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与仿真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与仿真分析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与仿真分析作者:黄辰鑫唐建倦王聪帅李峻杰常梓璇来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3年第06期摘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作为推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其实质是不同治理主体为获得各自利益而反复博弈的动态演化过程。

该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与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社会组织和市场的协同治理演化博弈模型,对演化博弈系统均衡点的局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运用MATLAB 2021a对不同情景下各主体的稳定策略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不同因素的参数变动对系统演化路径的影响。

研究发现:三方演化博弈存在(1,1,1)与(1,1,0)两个稳定策略;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既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也离不开社会组织与市场的配合;同时,扶持额度、奖励额度以及惩罚额度是影响各主体策略演化走向的重要因素。

研究建议:建立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影响机制;建立长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合作机制;建立科学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同治理评估机制。

關键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演化博弈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23)06-0047-10Evolutionary Game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of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Training in ChinaHUANG Chenxin1,TANG Jianjuan1,WANG Congshuai2,LI Junjie3,CHANG Zixuan41.School of P.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1,Guangdong, China;2. China Athletics Colleg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3. School of P.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Henan, China; 4. School ofP.E.,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Hubei, ChinaAbstract:As a key link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the essence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s a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in which different governance subject repeatedly game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Based o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theory and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cooperative governance among government,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market is constructed, the local stability of equilibrium point of the evolutionary game system is analyzed, and the stability strategies of various agent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a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MATLAB 2021a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parameter changes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the system.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tripartite evolution game exists (1,1,1) and (1,1,0) two stable strategies; Multi-subject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which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leadership of the governance, n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market.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port quota,reward quota and punishment quota ar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evolution trend of each subject's strategy. The research suggests to establish a soun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fluence mechanism, a long-term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a scientific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for the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Key words: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cultivation; multiple subjects;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volutionary game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作为竞技体育发展的根基,是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科学选材注重过程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科学选材注重过程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科学选材注重过程培养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摘要:该文结合自己从事射击运动项目基础训练教学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射击运动员的选材,我认为只有科学选材,注重过程,坚持是“人才”绝不轻言放弃,不断的提高基础选材质量,才能产生更大的人才效率,实现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关键词:射击运动员选材人才输送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首要环节,是培养优秀运动员创造优异成绩的重要一步。

但好的“材料”必须经过科学训练,才能培养成为优秀的运动人才。

必须在坚持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同时要注重选材的过程,以育人为己任,用“爱”温暖队员,用“严”规范训练,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基础选材和训练的质量。

1 科学选材的概念、原则及方法科学选材的概念:射击运动员科学选材,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挑选具有从事射击运动所需的良好竞技能力,在今后的射击运动训练中可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青少年射击运动人才的过程。

运动员选材的原则:运动员科学选材的原则,是进行科学选材必须遵循的准则,是选材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应,是科学选材普遍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它包括实效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广泛性原则、因人因项区别选材原则、多因素综合分析原则、多方法应用原则。

运动员选材的方法:科学选材,是以科学的理论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测试手段在遗传、年龄、形态、素质、机能、生化、心里、等方面。

科学选材依靠量化的数据分析,不断的将经验选材的方法上升到科学选材,以不断的提高运动员选材的运动员科学选材理论运动员选材是运动训练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成效,因而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2 基础训练工作实践2.1 科学选材,注重过程,是“人才”绝不轻言放弃科学选材是基础:如何理解科学选材?我认为在选材的过程中必需要遵循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所选参训对象的综合条件必需要符合运动项目所属特性、要求和发展。

选材的途径:一是到学校中挑选,二是运动员自己来报名参训,三是有目的组织小型比赛。

体教融合背景下射击项目进校园探索

体教融合背景下射击项目进校园探索

体教融合背景下射击项目进校园探索摘要:近年来随着体教融合政策的深度推进,我国中职体育教学行业得到了全面的建设与发展。

经过调查发现,体教融合能够将体育学科素养与体育技能培养建立联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体育技能人才。

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体教融合背景下射击项目的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射击运动进校园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射击运动;体教融合;教学现状;优化策略引言为了能够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体育强国”战略,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发展,我国体育总局颁发相关文件,该文件中明确指出中职体育教学需要将“健康”放在教学第一位上,通过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与知识学习的协调发展,促进其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总局明确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

射击项目进校园这一活动内容就是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应运而生,其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射击项目的蓬勃发展,更是能够深化体育教学改革。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射击运动进校园的价值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能够发现,当前很多国家已经将射击项目引入校园体育教学中,这对于我国射击项目进校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笔者认为体教融合背景下射击项目进校园具有更大的价值,其能够促进校园体育项目的多元化发展。

事实上,在以往的中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活动项目十分有限,这无疑限制了中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中职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授课教师就能够为学生讲解丰富的射击理论知识,并为其安排一定的实践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重新唤醒学生对体育的热情。

二、体教融合背景下射击运动进校园的现实困境虽然当前很多专家学者均建议将射击项目引进中职校园,但是学校在具体实践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射击教学难以发挥出最大作用。

本研究认为当前射击教学主要存在三大难题,分别为:第一、中职射击教材的编制存在问题;第二、中职射击场馆的建设不够完善;第三、优质射击教师队伍尚且不足。

论射击运动员选材的特殊性

论射击运动员选材的特殊性

论射击运动员选材的特殊性作者:陈雪峰来源:《体育风尚》2020年第10期摘要:射击作为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近几年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但步枪射击运动不同于一般的运动,它不仅要求运动员能进行强度较大的训练,而且对运动员的先天天赋要求也很高,因此在射击运动员的选材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展示这种特殊性,进而为提高射击运动员的选材质量和效率做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射击运动员;选材特殊性;提高质量射击最早起源于狩猎和军事活动,在成为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运动项目之前,欧洲多国已经举办过射击比赛,而第一届奥运会则将射击运动变成了全球竞技运动。

就射击运动而言,我国一直是世界上的射击竞技强国,要想在国际大型赛事中保持这种优势和荣耀,就需要在射击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上注意方式和标准,严格按照射击运动员的必备素质要求进行特殊的选材和训练,在推动我国射击运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为国际射击运动的发展贡献出我国的力量。

一、研究方法针对某一主题可以采取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本文则是用文献检索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从不同角度挖掘射击运动员选材的特殊性,并将这些特殊性以可视化的状态展示出来。

射击时一项传统的竞技项目,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比赛项目,射击运动员的天赋对射击运动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射击运动员的选材就是从运动员的天赋入手,在量化运动员的各项身体指标的同时根据其天赋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进而将射击运动员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从大量的文献中可以看到射击运动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先天生长优势,小到他们的手指生长状态,大到他们的心理成长结果都是会影响射击运动员的选材。

虽然射击运动在不断的普及,但射击运动员的选材仍存在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大量研究射击运动员选材的文献,而這些研究文献对后期研究者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比较分析法则是从射击运动员选材与其他运动员选材参照标准的不同来进行比较,射击运动员选材的严苛性相对更高,选材时需要检测的要求也相对更多。

长沙市体育局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

长沙市体育局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

长沙市体育局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体育局•【公布日期】2020.01.17•【字号】•【施行日期】2020.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长沙市体育局关于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意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快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深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体教结合”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体教结合,推动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不断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2年,逐步形成有我市特色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起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从幼儿园到高中相衔接的“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开展,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培养输送一批高水平运动员,深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

三、主要任务(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项目布局规划。

坚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

全面推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项目的普及与提高;重点发展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武术、跆拳道、柔道、摔跤、举重、射击、赛艇、皮划艇等优势项目;积极拓展攀岩、击剑、高尔夫、花样游泳、水球、健美操等适合开展的项目。

根据全市体育项目总体布局,结合区域特点,对各区(县、市)、各学校体育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使全市青少年体育训练在项目布局、基地建设、梯队构建等方面形成统一、有序、互补的均衡发展架构。

业余训练培养优秀的射击后备人才探析

业余训练培养优秀的射击后备人才探析

业余训练培养优秀的射击后备人才探析作者:马国安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2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G88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1摘要射击运动是我国体育竞技中摘金夺银的主要运动项目之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对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了射击运动特点基础上,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水的平射击运动员进行探析,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了四点培养优秀射击运动员的关键方面。

关键词射击运动员人才体育一、前言作为我国体育竞技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射击运动,其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至关重要。

正确的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不少大专院校的教练、教授都在努力研究,如:上海体育学院的高卓君通过对不同年龄运动员分组训练,探讨了不同始训年龄的射击运动员的发展规律[1]。

福建省南平市少体校的李华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对少体校手枪训练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以期提高培训效果[2]。

漯河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牛丹,结合自身实践,总结了射击运动员应具备的综合能力,提出了如何训练优秀射击运动员的诸多方法[3]。

河北省秦皇岛市体校的李冰峰,结合自身经验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初级训练及恢复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射击训练提供了有效地参考[4]。

二、射击运动特点射击运动属于体育赛事中的准静态运动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动静协调、稳定精准等能力。

在训练或赛场上,运动员的身体状态与精神状态需要紧密配合,身体姿态要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这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需要运动员具有充足的射击检验。

射击也是一门深厚理论学科,不仅涉及数学、物理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化学、机械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涉及人体的生理学、心理学等诸多方面。

因此,对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而言不仅要求具备完美的射击技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还要充分理解枪支的构造原理以及子弹的运动特性等知识。

三、培养优秀的射击运动员方法探析由于运动员需要同时具备较高的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必须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培训。

射击运动后备人才训练现状与分析

射击运动后备人才训练现状与分析

射击运动后备人才训练现状与分析摘要:任何一项竞技项目要想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建设培养,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竞技体育项目的坚实基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后备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后备人才的训练。

清楚地认识到后备人才的训练现状,才能基于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议,促进我国射击运动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射击运动、后备、训练现状、分析引言:射击运动的发展在我国源远流长,往前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发展历史比较长。

到了现代,随着射击项目进入奥运会比赛,其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大,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

在我国,经过几代射击运动员前辈的不断努力,我国的射击项目蓬勃发展起来,展现了不俗的实力,成为了我国比较具备优势的运动项目之一,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竞技水平。

但是随着一些优秀运动员的退役,我国在射击运动项目上的后备人才储备已经体现出了不足,出现了后续乏力的情况,这时,后备人才的培养就成了急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后备人才的训练就成了重中之重。

对射击运动的后备人才进行科学化、系统化的训练,解决我国射击项目急需的后备人才储备,才能促进我国射击运动的蓬勃有序发展。

一.射击运动特点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射击运动是一项相对静态的运动,在进行射击运动时,非常考验运动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它对运动员的身体和精神的协调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

这项运动涉及枪械、力学、作用力等多个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培育人们的自身性格,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喜爱。

在训练或者比赛中,运动员需对自身状况进行合体的调配,保持精神和身体的紧密性,同时要求运动员具有丰富的射击经验,才能高效的完成射击动作,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才取得好的成绩。

二.射击运动后备人才训练的现状与问题(一)年龄结构和训练年限制约目前,我国对后备人才的选拔一般是在12-15岁之间进行的,其年轻人的个性特征正在显现,且具有高度的可塑性。

但不能完全吸收射击知识的理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射击运动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训练年限的增加,更容易创造出优异的运动成绩。

射击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射击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432射击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邱传海 广东省黄村训练中心摘要:本文运用多种的调查方法对目前我国射击运动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射击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制约我国射击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所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我国射击运动发展。

关键词:射击;后备力量;现状中图分类号:G808.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1-0432-01在我国古代就有射击运动,可见射击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射击这项运动项目被列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射击运动在我国又掀起了高潮。

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射击这项竞技运动项目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优势项目,它的竞技运动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具备争夺金牌的实力。

但通过对我国射击的后备人才培养调查发现,我国射击的后备人才培养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若不加以整改会影响射击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因此,本文就射击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做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射击后备人才培养现状1.射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现状分析通过对我国射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在射击这一运动项目的培养体系上主要呈现出的是“金字塔”形的培养模式,这个培养模式主要分成三个级别:一是,地区性的业余体校;二是,省、市级体校;三是,国家队。

这样的“金字塔”模式看是稳固,但也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金字塔”要想稳固并且能够持久的发展,“塔身”必须要够宽、够大才能够稳固,这样也就意味着国家对整个的“塔身”的投入比例也就要越大。

而“金字塔”的塔尖是非常小的,也就意味着不是投入就有产出,其整个“金字塔”的成才率是非常小的,也就是说在整个的培养过程中绝大多数的运动员会被淘汰。

那样大多数的运动员就会面临退役专业。

由于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加之运动员常年训练、比赛,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其综合素质不高,退役后除了从事射击工作外,很难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