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技术应用综述
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综述
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综述I. 前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II. 雷达辐射源的特点和分类- 雷达辐射源的特点和几何结构特征- 雷达辐射源的分类和常见类型III. 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 基于信号处理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 基于机器学习的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 其他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综述IV. 实验研究和应用案例- 实验研究设计- 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应用案例综述V. 总结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展望未来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挑战VI.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I. 前言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是用于辐射源的识别与定位。
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是指通过对辐射源作用下的反射波进行分析,从中提取特征并进行识别分类的技术。
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对未知雷达辐射源的识别和跟踪,对实现雷达情报收集和战术联合作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将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三个方面对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进行综述。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雷达设备在现代化武器装备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现代化战争中,信息化与网络化已成为主要特征,雷达在情报收集、空中监视、火力打击和战场指挥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实现雷达辐射源的定位和识别,需要一种精确、快速、稳定和准确的方法来进行信号处理和识别分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内外,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在国内,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刻画雷达辐射源特征、优化系统算法和提高系统检测精度等方面。
同时,国内也在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雷达辐射源识别技术中,从而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处理效率。
在国外,相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取合适的特征向量、基于机器学习的辐射源分类方法和非线性信号处理等方面。
目前,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例如信噪比低、目标形状复杂和干扰情况复杂等。
雷达辐射源识别相关技术综述
摘 要 雷达辐射 源识 别是 电子 战领域 的 关键技 术之 一 , 也是 当前研 究 的 重点课 题 。 文 章 概述 了当前 雷达辐射 源识 别 关键 环 节技 术 的研 究现 状 , 分析 了 雷达辐 射 源识 别存 在 的
问题, 出了雷达个体识别是解决这些 问题 的有效途径 , 指 在此基础上 , 出了个体识别的 提
收稿 日期 : 1 年 7月 1 2 1 0 3日
别主要利用输入的特征参数集 , 结合辐射源数据
库 , 用相 关先进 的分 类识别 算 法 , 成辐射 源 识 采 完
别 。随着电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复杂体制雷达的
不断 涌现 , 特别是 雷 达有意 改变 其特征 参数 、 战时 平时改 用不 同工 作模 式 等 , 当前 的辐 射 源 识 别 对
,
它通 过辐 射 源参 数 测 量 、 号 分选 分 析 、 射 信 辐
源 特征参 数集 选择 与提取 以及 辐射 源分类 识别 算
法等关键技术的实现 , 最终完成辐射源信号类型 、 型号、 装载平台甚至个体的识别, 为战场电磁态势
的明 晰以及 指挥员 的指 挥决 策提供 重要 依据 。 辐射 源识 别 的完 成 一 般 分 为 四个 步 骤… 参 1: 数 测量 、 预处 理 、 征 选 择 与提 取 、 类 识 别 。参 特 分
2 1 第 2期 02年
2 2, o. 01 N 2
电
子
对
抗
总 第 13 4 期
S r s No 1 3 e e .4 i
EL CT | I W AR RE E 田0N C FA
・
专家 论坛 ・
雷达 辐 射 源 识 别 相 关技 术 综 述
光和有效辐射文献综述
①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和产量的影响·陈素英张喜荚毛任钊王彦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小麦适期播种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还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发育,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措施.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播量条件下小麦冠层底部光合有效辐射(TPAR)、叶面积指数(LAI)、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等的变化及播期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积指数和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降低。
小麦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随小麦播种时间的推迟而增大.小麦冠层截获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6;冠层底部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72.小麦产量虽然随播期的推迟呈递减趋势,但10月20日之前播种的小麦产量问无显著差异.因此,在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两熟区,可相应推迟小麦的播种时间,尽量延长上茬玉米的生长期,以实现两茬作物的均衡增产.②半干旱雨养区小麦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及水分利用效率特征赵鸿,杨启国,邓振镛,刘宏谊(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摘要:对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春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气晴朗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上午明显高于下午,且不同生育期峰值出现的迟早不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其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晚于净光合速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生长季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都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不同,且同一个因子对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强度都有差异,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空气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温度.受环境因子制约最为显著的生理指标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辐射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辐射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傅垣洪【摘要】辐射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塑料的性能,拓展应用领域.其中,辐照交联和辐照接枝是两种最主要的加工技术.从辐照交联和辐照接枝改性两个方面综述了辐射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今后应不断加强辐射技术的开发,扩展辐照材料品种,同时加强有关辐照交联和辐照接枝机理的研究,以加快无污染、无公害的辐射技术在塑料加工中的开发和利用.%Radi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to improve the properties of plastics and widen its application areas. The research progress to the major radiation technologies,irradiation cross-linking and irradiation graft modification,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plastic processing. Although research in this area has received some successes,further exploration is needed in China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It is suggested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diversify the categories of irradiation materials,and carry out the study on mechanism of irradiation cross-linking and graft modification,therefore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ollution-free radiation techniques in plastic processing.【期刊名称】《合成树脂及塑料》【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6页(P83-87,93)【关键词】辐射技术;塑料加工;辐照交联;辐照接枝【作者】傅垣洪【作者单位】山西大地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25;TQ316.31+3自从将辐射场引入到聚合物加工过程中,聚合物的辐射效应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尤其在塑料加工方面更加引人关注。
微波辐射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微波辐射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1.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微波辐射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微波辐射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综述微波辐射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2.微波辐射技术简介微波辐射是介于电磁波和红外线之间的一种电磁波辐射。
微波辐射的特点是波长短(1~100mm)且能够穿透材料,实现对物质的加热和干燥。
由于微波辐射技术的快速、均匀、高效、低污染,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领域。
3.微波辐射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3.1 食品干燥微波辐射可以快速对食品内部进行加热和蒸发,这一特性使其成为一种高效、低能耗的食品干燥技术。
以花生为例,经过微波干燥处理后的花生,不仅速干时间缩短了1/3以上,而且降低了花生的硫化氢含量和有害微生物的残留量,使得花生品质更佳。
3.2 食品加热微波辐射不仅可以使食品快速升温,而且也可以使食品内部温度分布均匀。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进行食品加热处理。
在海鲜加工中,微波辐射技术可以使海鲜迅速升温,避免过度蒸煮,从而保留更多的营养成分。
3.3 食品杀菌微波辐射技术能够破坏食品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和DNA链,杀灭和抑制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从而实现食品杀菌。
通过微波辐射技术杀菌可以极大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安全性,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在肉制品和水果蔬菜等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大规模推广。
4.微波加工对食品品质的影响4.1 营养成分微波加工可以快速升温,避免了其他加热方式中过长时间的处理。
这样一来,可以充分保留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反而使得食品的营养更加丰富。
4.2 食品成品质量微波加工对食品成品质量的影响受食品种类、微波干燥方法和加工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微波加工可以使食品的成品质量更好,比如商业制作的花生酱,经微波处理后,可以提高花生的橫向强度和黏性,这意味着利用微波加工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成品的硬度和质量。
5.微波加工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微波加工技术有望在食品加工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及其在环评中的应用综述
◦ 红外线(Infra-red) ◦ 可见光(Visible)
780nm~380nm 肉眼可见的电磁波
◦ 紫外线(Ultraviolet) ◦ x 射线(x-Rays) ◦ 射线( -Rays)
7
电磁波的量子能量
电磁辐射的量子能量:
◦ 普朗克常数 电磁辐射频率 ◦ 单位是电子伏特(eV)
。
14
天线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
定义:
◦ 能有效地向空间某特 定方向辐射电磁波, 或能有效地接收来自 空间某特定方向电磁 波的装置。
作用:
◦ 能量转换:高频电流 空间电磁波 ◦ 定向辐射 / 接收: 具 有一定的方向性
电流元辐射示意图
15
天线的基础知识—电流元辐射
电流元(又称电基本振子、电偶极子)
◦ 等同于2.725k的黑体辐射。 ◦ 频率4080MHz,波长7.35cm。 ◦ 可推断:
◦ 宇宙的年龄137±1亿年 ◦ 宇宙的组成成分: 4%是一般物质, 23%是暗物质,73%是暗能量。
6
电磁波谱(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基本组成:
◦ 无线电波(Radio)
长波(1000m以上) 中波(1000m~100m) 短波(100m~1m) 微波(1m~1mm)
赫兹(Hertz)
◦ 于 1887 至 88 年间,利用莱 顿瓶放电产生了电磁波信 号,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海因里希· 鲁道夫· 赫兹,德国物理学家。
5
电磁波是客观存在的
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形态,凡 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 释出电磁波,温度越高,放出 的电磁波波长就越短。 举例:左图是宇宙的微波背景 辐射,被称为“创世遗迹”
太赫兹综述―THz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THz 技术的应用及展望*王少宏1许景周1汪力2张希成1(1 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物理系特洛伊 NY 12180(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光物理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0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THz 辐射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文章介绍和讨论了以THz 辐射为探测光源的时域光谱测量在基础物理、信息材料、化学和生物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以及THz 成像和THz 雷达技术在材料研究、安全检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THz 辐射,时域光谱,成像APPLIC ATIONS AND PROS PECTS OF TER AHERTZ TECHNOLOGYWANG Shao Hong 1XU Jing Zhou 1WANG Li 2ZHANG Xi Cheng1(1 De pa rtmen t o f Ph ysic s ,Ren ssela er Polite chn ic Institu te ,Tory ,NY 12180(2 Laboratory o f Optica l Ph ysic s ,Institu te o f Physics ,Ch in ese Ac ad emy o f Scie nce s ,Bei jing 100080,Ch inaAbstract Re markable 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erahe rtz(THzradia t ion has been achieved since the mid 80!s.We re view the applications of time domain spectroscopy with THz radiation as the probe source in basic physic s,infor mation materials science,che mistry and biology,along with the prospects of THz imaging and THz radar applied to ma terials research,security inspec tion and biomedicine.Key words THz radiation,time domain spec trosc opy,imaging* 2000-12-04收到初稿,2001-06-01修回THz 辐射通常指的是波长在1mm ∀100 m (300GHz ∀3THz区间的远红外电磁辐射,其波段位于微波和红外光之间.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缺乏有效的产生和检测方法,科学家对于该波段电磁辐射性质的了解非常有限,以致该波段被称为电磁波谱中的THz 空隙.近十几年来超快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THz 脉冲的产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激发光源,使THz 辐射的机理研究、检测技术和应用技术得到蓬勃发展[1].THz 技术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首先是由于该波段电磁波的重要性.物质的THz 光谱(包括发射、反射和透射包含有丰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研究材料在这一波段的光谱对于物质结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其次,THz 脉冲光源与传统光源相比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其中包括:(1瞬态性:THz 脉冲的典型脉宽在皮秒量级,不但可以方便地进行时间分辨的研究,而且通过取样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地抑制背景辐射噪音的干扰.目前,辐射强度测量的信噪比可大于1010.(2宽带性:THz 脉冲源通常只包含若干个周期的电磁振荡,单个脉冲的频带可以覆盖从GHz 至几十THz 的范围.(3相干性:THz 的相干性源于其产生机制.它是由相干电流驱动的偶极子振荡产生,或是由相干的激光脉冲通过非线性光学差频变换产生.(4低能性:THz 光子的能量只有毫电子伏特,因此不容易破坏被检测的物质.这些特点决定了THz 技术存在的价值,并可以预见其巨大的应用潜能.下面分别叙述THz 光谱的若干技术应用.1 THz 技术作为材料的分析和测试手段在THz 技术中,THz 时域谱(THz-TDS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试手段.典型的THz 时域谱实验系统主要是由超快脉冲激光器、THz 发射元件、THz 探测和时间延迟控制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来自超快激光器的具有飞秒脉宽的激光脉冲串列被分为两路.一路作为抽运光,激发THz 发射元件产生THz 电磁波.THz 发射元件可以是利用光整流效应产生THz 辐射的非线性光学晶体,也可以是利用光电导机制发射THz 辐射的赫兹偶极天线.另一路作为探测光与THz 脉冲汇合后共线通过THz 探测元件.由于THz 波的周期通常远大于探测光的脉宽,因此探测光脉冲通过的是一个被THz 电场调制的接收元件.和THz 脉冲的激发方式类似,检测技术也分为两种:(1使用电光(EO晶体作为THz 脉冲接收元件,这里利用了晶体的Pockels 效应,即THz 电场对探测光脉冲的偏振状态进行调制;(2使用半导体光电导赫兹天线作为THz 接收元件,利用探测光在半导体上产生的光电流与THz 驱动电场成正比的特性,测量THz 脉冲的瞬间电场.延迟装置通过改变探测光与抽运光间的光程差,使探测光在不同的时刻对THz 脉冲的电场强度进行取样测量,最后获得THz 脉冲电场强度的时间波形.图1 THz 时域谱测试系统示意图对THz 时间波形进行傅里叶变换,就可以得到THz 脉冲的频谱.分别测量通过试样前后(或直接从试样激发的THz 脉冲波形,并对其频谱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可获得被测样品介电常数、吸收系数和载流子浓度等物理信息.THz 测量技术的高信噪比和单个THz 脉冲所包含的宽频带,使得THz 技术能够迅速地对材料组成的微细变化作出分析和鉴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光电子材料响应速率的要求已经达到了GHz 甚至THz 的范围.THz 时域光谱技术的非接触测量性质在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2],能够对半导体和电介质薄膜及体材料的吸收率和折射率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3],得到吸收率和折射率在GHz ∀THz 频段精确的分布.特别应该指出的是,THz 脉冲的相干测量技术在获得脉冲电场振幅的同时,也直接测量了脉冲各频率分量的位相,而不需要求助于Kramers-Kronig 关系来间接得出.这一特性使THz 技术尤其适用于材料折射率的检测,这往往是传统的光学方法所难以测量的.在传统的THz 时域谱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加入对被测样品的调制,就形成了THz 时域差异谱技术.应用此技术可实现对微米乃至亚微米量级厚度的薄膜进行介电常数的测量[4].THz 时域光谱技术对材料的光学常数测量的精度可高于1%[5].由于许多大分子的振动能级或转动能级间的间距正好处于THz 的频带范围,THz 时域光谱技术在分析和研究大分子(质量数大于100的分子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验表明,利用THz 时域谱技术进行DNA 鉴别是可能的(见图2[6].此外,THz 还被用来研究某些生化试剂和酶的特性[7],等等.由于探测系统的取样窗口在亚皮秒的时间尺度,当存在强背景辐射时,绝大部分背景噪音信号可以被完全排除,这一特点使THz 时域谱技术在某些场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对火焰的研究方面,THz 时域谱技术就是目前仅有的、对非相干辐射不敏感的探测系统[8].图2 不同DN A 样品THz 吸收率随波数的变化[6]在基础物理学研究中,THz 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THz 辐射脉冲的时间宽度在皮秒和亚皮秒的量级,因此THz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超快时间分辨的光谱探测,如半导体和超导体中的超快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和电声子相互作用过程[9,10],高温超导材料中库伯电子对在临界温度附近的位相相关性的动力学研究[11]等.2 THz 成像技术可见光、X 射线、电子束、中近红外光和超声波是医学诊断、材料分析以及在工业生产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的主要成像信号源,与以上的光源相比,THz 辐射对于电介质材料具有类似的穿透效果,除了可测量由材料吸收而反映的空间密度分布外,还可通过位相测量得到折射率的空间分布,获得材料的更多信息,这是THz 时域光谱的独特优点.此外,THz 源的光子能量极低,没有X 射线的电离性质,不会对材料造成破坏.因此,THz 成像技术有望在安全检查和医学检查等方面成为X 射线检测的补充手段.THz 成像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透过成像样品(或从样品反射的THz 电磁波的强度和相位包含了样品复介电函数的空间分布.将透射THz 电磁波的强度和相位的二维信息记录下来,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分析,就能得到样品的THz 图像.THz 成像系统的构成如图3所示.THz 成像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与THz 时域谱测试系统相似.THz 波被聚焦元件聚焦到样品的某一点土.收集元件则将透过样品(或从样品反射的THz 波收集后聚焦到THz 探测元件上.THz 探测元件将含有位置信息的THz 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图像处理单元将此信号转换为图像.图3 THz 成像系统示意图贝尔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组已成功地应用THz 扫描成像技术拍摄到封装在IC 芯片中的封装金属引线[12].THz 成像技术还可以对半导体材料或超导体材料物理特性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如测量超导电流的矢量场分布图像等[13].THz 成像在生物医学样品中的应用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14,15].THz 的近场成像技术已经使得其分辨率达到了波长以下的尺度.利用近场成像和动态孔径的原理,目前THz 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已达到几十微米,实例见图4[16].在图4中,为提高传统THz 显微成像的分辨率,增加了一路控制(gating光,控制光经聚焦照射在半导体中激发光生载流子,使焦点处光生载流子的局部浓度高于未遇控制光的部分,局部浓度高的部分对THz 的阻挡本领偏高,这样就造出一个负的动态小孔 .使用了动态孔径的近场成像系统大大提高了THz 成像的分辨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THz 成像技术应用中的障碍之一在于设备复杂昂贵,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技术也有待进一步实用化.目前,THz系统已经图4(a使用了动态孔径的近场成像系统;(b利用带有动态孔径的近场成像系统扫描出的图片实现了小型化,而连续THz 辐射的产生技术也将使THz 技术不再依赖于昂贵的飞秒激光器.可以乐观地期望,随着技术的发展,THz 成像的应用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3 应用THz 雷达技术进行敏感探测能否同微波一样,THz 也用来制成雷达 ?能否利用来自目标各层次界面反射的THz 电磁波的波形和时间差信息,探知目标或探测其内部形貌呢?答案是肯定的.图5就是利用上述技术获得的硬币不同层面的反射像.从技术特点上看,由于THz 辐射具有比微波更短的波长以及更为精确的时间检测装置,THz 雷达技术可以探测比微波雷达更小的目标和实现更精确的定位,因而THz 雷达技术有望在军事装备的实验室模拟研制、安全监测和医学检验上发挥其潜力.在实验室,已经利用THz 雷达技术对动物组织的烧伤进行了探测,并且可以对烧伤深度和程度作出标定,以辅助诊断皮肤的烧伤程度[2].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光谱分析手段,THz 技术由于光源本身和探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在时域光谱研究和应用等领域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在基础研究、信息和光电子材料的检测、化学和图5 利用THz发射接收装置测量硬币的逐层像(aTHz发射接收装置成像系统图;(b硬币的THz逐层成像和光学像的比较(图中纵、横坐标的单位为cm生物样品的分析鉴定、生物医学、物体内部逐层探测,乃至现代通信技术等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参考文献[1]Verghese S,McIn tos h K A,Brown E R.IEEE Tran s.Mic rowaveTh.Tech.,1997,45:1301[2]Mittleman D M,Gup ta M,Neela mani R e t al.Ap pl.Ph ys.B,1999,68:1085[3]Gri schk owsk y D,S oren Keidi ng,Martin van Exter et a l.J.Op t.Soc.Am.B,1990,7(10:2006[4]Jiang Z P,Li M,Zhan g X C.Ap pl.Phys.Lett.,2000,76:3221[5]Lionel Du vi llaret,Frederic Garet,Jean Lou is Coutaz.App l.Op t., 1999,38:409[6]Markelz A G,Roi tb erg A,Heil weil E J.Chem.Phys.Le tt,2000, 320:42[7]Woolard D,Kaul R,Suen ram R et a l.IEEE MIT S Digest,1999, p.925[8]Ch eville R A,Grisch ko wsky D,Op t.Lett.,1995,20:1646[9]Tanichi N,W ad a N,Nagash ima T e t a l.Physica C,1997,293: 229[10]Dekorsky,Au er H,W aschke C e t al.Ph ys.Rev.Let t.,1995,74: 738[11]Corson J,Mallozzi R,Oren stei n J et al.Natu re,1999,398:221[12]Smith P R,Auston D H,Nu ss M C.IEEE J.Qu an tu m Electron., 1988,QE 24:255[13]Han gyo M,S hikii S,Ya mashi ta M et a l.IEEE Trans.App l. Sup ercond uct.,1999,9:3038[14]Das B B,Yoo K M,Alfan o R P.Opt.Lett.,1993,18:1092[15]Han P Y,Ch o G C,Zhan g X C.Op t.Le tt.,2000,25:242[16]Ch en Q,Jiang Z P,Xu G X et a l.Op tic s Letter,2000,25:1122封面说明封面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吸附在硫醇自组装单层膜表面的C60二维取向畴界负偏压图像的立体图示.图中C60分子排成完整的二维紧密堆阵列,但阵列内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分子取向,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的取向畴界结构.该畴界附近没有结构缺陷存在,C60分子的位置序和键向序都得到了完整的保持.由于C60分子与衬底硫醇分子只有弱的范德瓦耳斯相互作用,因此这种结构反映了C60二维系统的本征性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结构研究开放实验室王克东王兵杨金龙侯建国。
医学辐射防护学综述
医学辐射防护学综述辐射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广义的辐射指一束束微观粒子的发射(释放)过程,这些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及某些原子核或某些原子等。
狭义的辐射仅指电离辐射。
辐射分类:按照损伤机理不同又可分为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和非电离辐射(non-ionizing radiation)。
辐射防护的宗旨:趋利避害,以尽可能低的照射剂量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辐射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发生,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保证人类接受各种照射实践活动的量达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辐射防护的任务:研究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规律,提供辐射防护质量保证的安全措施,保证人类接触伴有各种辐射的有益实践活动的安全,既要促进核能利用及其核辐射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最大限度地预防和缩小辐射对人类的危害。
医学辐射防护学(Radiation Protection of Medicine)研究各种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研究拟定卫生防护措施的一门边缘学科,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其内容:涉及到物理学、核电子学、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近10年来,CT、ECT、数字减影、核磁共振和超声等影像诊断技术已深入到医学诊断的各个领域,使影像医学的防护范围从单一的电离辐射防护扩展到整个辐射领城。
作用于人体的辐射源一、天然本底辐射(nature background)1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自然存在的多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
包括宇宙射线(cosmic radiation)、宇宙射线感生放射性核素(cosmogenic radionuclide)和地球辐射(earth radiation)。
2. 宇宙射线感生放射性核素初级宇宙射线从宇宙空间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分子发生核反应除放出射线外,还产生3H、14C、7Be、22Na、85Kr等放射性核素。
3. 地球辐射①系列(series)衰变放射性核素必须经过2代或2代以上的衰变才能转变为稳定核素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电磁辐射(EMF)健康影响和测量技术及方法综述
电磁辐射(EMF)健康影响和测量技术及方法综述一、电磁辐射(EMF)项目背景介绍随着技术革命的更新和不同波段新的应用的不断发现,许多频率电磁辐射(EMF)的暴露水平显著增加,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0-300GHz频率的复合电磁场(EMF)暴露中,电磁污染(EMF)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各种输变电系统;运输系统、长途通讯设施和便携式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医药、商业和工业设备;雷达;电台和电视台发射天线等。
随着对电磁场(EMF)暴露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担忧的增加,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了国际电磁辐射(EMF)项目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对电磁辐射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不同理解,不同国家所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
其中,俄罗斯、中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标准限值较严厉,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在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国际非电离协会(ICNIRP)的推荐标准,没有考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而只是考虑已有明确研究结果的热效应,标准限值较宽松,将来仍然有进一步提高标准限值的可能。
二、电磁辐射(EMF)的环境影响由于电磁辐射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二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影响,因此在考虑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时将从两个方面入手。
如图示:1.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在评价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不良健康后果时,应该区分相互作用、生物效应和健康危害这几个概念:o 相互作用是由电感和电容的耦合或力作用于带电颗粒引起的,可能导致微小的身体变化。
o 生物效应是可被检测的分子水平以上的功能或结构改变,生理性变化可能或无法被衡量。
活的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对许多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便是一种生物效应。
o 在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内以及尚未损害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的生物效应不能视为危害性效应。
o 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生物效应若超出了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则构成真正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
红外 发展综述
红外发展综述红外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进行探测、成像和通信的技术。
它在军事、安防、医疗、工业、生活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改变。
红外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即红外辐射。
红外辐射是一种波长比可见光长的电磁辐射,它具有热量传导、透射和反射的特性。
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红外辐射来进行探测和成像。
在红外技术的发展初期,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
红外探测器的出现,使得士兵可以在夜间进行有效的观察和侦察。
红外遥控导弹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了军事作战的精确性和效果。
红外成像技术的发展,使得军事侦察和目标识别更加精准和高效。
随着红外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在安防领域,红外摄像机和红外感应器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控和探测安全隐患,提高了安全性和警报的准确性。
在医疗领域,红外热像仪可以用于体温检测和疾病诊断,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在工业领域,红外测温仪可以用于原料和产品的温度检测,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生活领域,红外遥控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不懈努力。
他们通过对红外辐射的深入研究和实验,不断改进和创新红外探测器、红外感应器、红外摄像机等设备。
同时,他们还开发了一系列的红外材料和红外光学器件,为红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红外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红外设备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它在一些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红外技术在成像分辨率、探测距离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此外,红外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法律和伦理问题,例如隐私保护和监控范围的限制。
总的来说,红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科技领域,其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技术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发展。
我们期待着红外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改变。
热辐射特性测量方法综述与比较
热辐射特性测量方法综述与比较热辐射特性是物体表面辐射的能力和特征,对于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热辐射特性的测量方法多种多样,本文将对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进行综述和比较。
一、红外热像仪测量法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像来获取热辐射特性的工具。
它可以实时显示物体表面的温度分布,并通过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温度区域。
红外热像仪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的温度测量。
然而,红外热像仪在辐射率测量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事先知道物体的辐射率才能准确测量温度。
二、热电偶测量法热电偶是一种能够将温度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的传感器。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热电效应,通过测量热电偶的电压输出来获取物体的温度信息。
热电偶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高精度的特点,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热电偶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与物体直接接触,对被测物体有一定的破坏性,且不能实时显示温度分布。
三、红外辐射测温仪测量法红外辐射测温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来获取温度信息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辐射能量并转化为温度值,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的特点。
红外辐射测温仪适用于各种温度范围的测量,可以实时显示温度分布。
然而,红外辐射测温仪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事先设置物体的辐射率,对于不同材料的测量需要进行校准。
四、热像仪测量法热像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来获取温度信息的仪器。
它通过将红外辐射能量转化为电子信号,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生成热像图。
热像仪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的特点,可以实时显示温度分布。
热像仪适用于各种温度范围的测量,但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事先设置物体的辐射率。
五、比较与综述综合以上几种热辐射特性测量方法,可以看出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红外热像仪和红外辐射测温仪具有非接触、快速、高精度的特点,适用于大范围的温度测量。
热电偶具有高精度和广泛应用的特点,但需要与物体直接接触。
热像仪可以实时显示温度分布,但对于不同材料的测量需要进行校准。
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研究综述-云南大学学报
主要集中在电子存储环切线方向上很小的锥角内 . 当沿电子运行轨道平面的某一固定位置观测时, 所 接收到的是这一狭窄锥角内扫过的很短的脉冲. 对 此辐射脉冲进行付立叶变换, 便得到同步辐射的频 谱分布函数 . 如图 1 所示为日本 Spring - 8 同步辐 射光源的频谱特性曲线[ 4] , 从图中可以看出 :
云 南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 2008, 30 ( 5) : 477~ 483 Journal of Yunnan UnSSN 0258- 7971
同步辐射光源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曾昭权
( 云南大学 实验中心 , 云南 昆明 650091)
[ 3]
. 此 后, 还 有 索 科 洛 夫
( A A Sokolov) 、 杰克逊( J D Jackson) 及其他许多 人, 相继展开了更深入的研究. 然而, 直到 1970 年 以前 , 电子同步加速器仅只作为高能物理学家产生 高能粒子, 用以研究高能物理学的工具, 同步辐射 作为它的伴生副产物 , 并未得到真正应用. 相反, 由 于同步辐射耗费了电子的能量 , 使被加速粒子能量
摘要 : 简要回顾了同步辐射研究的历史 , 较详细介绍了同步 辐射光 源的频谱 特性、 光源 结构、 实验方 法及国 内外应用研究的发展状况及研究亮点 . 关键词 : 同步辐射光源 ; 应用研究 ; 频谱特性 ; 光源结构 中图分类号 : O 43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258- 7971( 2008) 05- 0477- 07
同步辐射是速度接近光速的带电粒子在磁场 中沿弧形轨道运行时发出的电磁辐射. 早在 19 世纪末 , 经典电动力学研究运动电荷 的电磁场时, 导出了运动电荷产生的李纳- 谢维尔 势, 亦称推迟势[ 1] . 从推迟势的计算 中, 可以证明 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点电荷不辐射能量, 但加速运动 的电荷将产生电磁辐射. 这为马可尼发明的无线电 报、 赫兹发明无线电振子天线和伦琴发现的 X 射 线提供了理论解释的基础 . 无线通讯和无线电广播 的天线就是利用电子沿直导线作简谐运动时产生 的电磁辐射, 而伦琴射线则为真空中高能电子轰击 金属靶时速度骤减发出的韧致辐射 . 1912 年肖特 ( G A Schot t ) 发表专 著
核事故中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应用(文献综述)
[ ] 管 高峰 , 6 华先平 , 王琳 , 丹红 注射液对 动脉粥样 硬化家兔 等. 血管壁炎症的影响[ ] 中西 医结合心脑 血管病杂 志, 06 4 1 ) J. 20 , (O :
8 4名8 . 8 5
[ ] 陈章强 , 7 洪浪 , 王洪 , 丹红注 射液对急性 冠脉综 合征患者 等. 介入治疗后血小板 活化 和炎性 因子 的影响 [ ] 中 国中西 医结 合 杂 J.
[ ] 邓芬 , 4 胡长林 , 谢运兰. 丹红注射液 治疗大 鼠急性 脑梗死 的实 验研究 [] 中西医结 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 0 7 5 5 :2 - 2 J. 20 , () 1 2. 4 4 [ ] 王庆 , 5 张敏 , 刘斌 , 丹红注射液 治疗脑梗 死的 临床疗效观 等.
学 , 0 8 3 3 :5 -6 . 20 ,1 ( ) 292 5 ( O 1 02 2 l . -7收稿 ) 4
核事故 中辐射生物剂量计 的应用
( 献综 述 ) 文
第二 炮兵 总 医 院 中心实 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08 108 )
随着核能 和辐射 防护事业的发展 , 人们对各 种辐射危 害
者的剂量重建 。
察 [ ] 中国药 房 , 07,1 (4 :8 919 . J. 20 8 2 ) 18 —8 0
清高敏 C 反应蛋 白含 量 ; 一 能抑 制 急性 冠脉 综合 征 患者介
入治疗后血 清高 敏 C反 应蛋 白浓 度 。本 文 发现 , 红 注 一 丹 射液可 明显改善脑梗死 患者 的神 经功能 , 时可 抑制脑梗死 同 患者多个 时间点血浆抵抗 素和瘦素水平 , 提示抑 制炎性反 应 可能是丹红用 于脑梗死 治疗 的机制之一 。 综上所述 , 炎性反 应参 与脑梗 死继 发性 脑损 伤过 程 , 而 丹红注射液可能通过抑 制脑梗死 后炎性反应 , 而达到改善 从
文献综述—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与进展
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研究与进展摘要: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绿色高新技术,近年来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领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食品辐照加工研究与应用实例,介绍了电子束辐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装置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其中包括杀菌、杀虫、抑制发芽、延迟成熟、降解食品中有害残留物等。
并对电子束辐照技术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研究和进展情况,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高能电子加速器食品辐照应用分析近些年来,由于食品在保藏的过程中容易被各种各样的致病菌所污染,所引起的食品问题层出不穷,全世界对它的关注显著增加。
传统的食品加工技术有药剂熏蒸、加热灭菌、添加防腐剂等,它不仅会破坏食品的特有风味,还会改变他的原有结构,容易给食品带来污染,从而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辐照作为一种冷杀菌处理技术,在处理过程中引起食品内部温度变化极小(升高2.8℃/10Gy),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1]。
现在国内运用最广泛的是以Co-60为放射源的γ-射线辐照,它的穿透力非常强,可以有效的灭掉食品中微生物[2],但是最近世界上发生多起核泄漏等安全事故,γ-射线辐照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忧虑,但是电子束加工技术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格局。
1电子束辐照的原理电子束辐照是电离辐射的一种,其原理是利用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最大能量10MeV)辐照食品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以及生物学效应,杀灭虫卵及微生物、推迟成熟、抑制发芽、促进物质转化,从而达到食品保藏和保鲜的目的,与传统的食品保鲜方法相比,不存在化学残留和放射性污染等问题[3]2电子束辐照技术优势电子束辐照比射线辐照比较起来有许多优势:a.电子束辐照设备不需要辐射源,可实现连续在线作业,同时具有能够调节功率大小的特点[4];b.电子束辐照的利用率比射线辐照高出40%;c.单台加速器的输出功率比辐照源的功率高出100kW;d.相比于γ射线辐照,高脂高蛋白食品经电子束辐照产生的异味较少[5];e.电子束辐照转换比较轻松,而射线辐照只能固定一个区域;f.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剂量率高,方向一致,集中性好,能实现短时间内高剂量的辐照,而γ射线向周围发散,辐射不均匀且剂量率低[6];g.电子束辐不会产生射线,非常安全;h.电子束辐照比射线辐照更加安全可靠。
红外辐射温度测量综述
红外辐射温度测量综述引言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温度测量方法,通过测量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来推算物体的温度。
由于其具有快速、准确和无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对红外辐射温度测量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综述。
原理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是基于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与其表面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算。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与其表面温度呈正比,且与物体的发射率有关。
测量设备通过收集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能量,并通过电子组件转化为能够表示温度的信号。
设备分类红外辐射温度测量设备可分为单点温度测量和图像温度测量两类:单点温度测量单点温度测量设备适用于对单个物体进行温度测量的场景。
常见的设备包括红外温度枪和红外温度计。
红外温度枪通过瞄准物体并触发测量按钮,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
红外温度计则通过将红外辐射能量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在显示屏上显示温度数值,方便用户读取。
图像温度测量图像温度测量设备可以实现对物体表面温度的全面测量,并将结果呈现为温度图像。
该类设备通常包括红外热像仪和红外相机。
红外热像仪可以将红外辐射能量转化为对应的温度值,并将温度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红外相机则可以根据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生成热图,以帮助用户直观地了解物体的温度分布情况。
应用领域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领域的应用案例: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中,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工艺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以及设备状态监测等。
例如,在高温炉内,通过测量炉内物体的温度,可以实现对炉温的控制和调节。
另外,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技术还能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状态,提前预测故障,并进行维修和保养。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中,红外辐射温度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体温测量和疾病诊断。
与传统的体温计相比,红外温度计可以实现无接触测温,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通过检测人体表面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可以发现身体局部的温度异常,辅助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电磁环境辐射综述
电磁环境辐射综述作者:李国栋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摘要: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数量和分布密度在不断增加,相应的电磁辐射水平也在不断增强。
电磁辐射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将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对家用电器产生干扰。
因此加强对基站密度较大区域的电磁辐射水平及其分布的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电磁环境电磁辐射监测一、电磁辐射的理论基础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1]。
在环境保护领域,电磁辐射通常指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三种物理现象或物理量。
环境学和环境管理中所指的电磁辐射还包含独立的电场和磁场以及电磁感应现象和感应电流等。
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又称介质污染)两大问题,环境污染又包含能量流污染和物质流污染两种类型。
其中,电磁环境污染属于能量流污染。
电磁辐射危害人体的机理主要是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等[2]。
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多种频率电磁波特别是高频波和较强的电磁场作用人体的直接后果是在不知不觉中导致人的精力和体力减退,容易产生白内障、白血病、脑肿瘤,心血管疾病、大脑机能障碍以及妇女流产和不孕等,甚至导致人类免疫机能的低下,从而引起癌症等病变。
二、电磁环境组成1.天然电磁环境1.1 来自太阳的电磁波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
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综述
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综述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是一项在神经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它能够通过多视图图像的合成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神经辐射场定量分析。
本文将介绍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一、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的原理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是基于神经图像处理的一种方法,它将来自不同视图角度的神经图像进行集成,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图像预处理:对采集到的神经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2. 特征提取:通过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神经图像中的辐射场特征,如辐射场的形状、密度等。
3. 视图选择:在多个视图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视图用于合成,以保证合成结果的准确性。
4. 图像配准:对选择的视图进行配准,使得不同视图之间的辐射场特征能够对齐。
5. 图像融合:将配准后的多个视图进行融合,得到合成后的神经辐射场图像。
二、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的方法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有多种方法,以下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1. 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辐射场特征进行匹配,通过对不同视图中的辐射场特征进行匹配和配准,实现多视图的合成。
2. 基于图像融合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多个视图的辐射场图像进行融合,以得到更全面、准确的辐射场图像。
3. 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处理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一些研究者利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多视图的辐射场图像进行学习和合成。
三、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神经辐射场多视图合成技术在神经科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1.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通过对多视图的辐射场合成,可以更精确地观察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神经纤维损伤情况,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神经网络分析:利用多视图合成的辐射场图像,可以对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连接进行更全面、准确的分析和研究。
核医学辐射防护进展综述
核医学辐射防护进展综述【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核医学在医学界领域的逐渐发展与应用,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帮助患者实现机体健康发展。
但相关研究表示,核医学发展与应用的同时仍然存在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废物处理以及污染等。
因此,为更好的降低核医学辐射产生的危害,临床应将核医学辐射防护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主要是对核医学辐射防护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医学;辐射防护;研究进展核医学辐射防护主要是指保护人员免受电离辐射、放射性物质的照射,保持实践中放射源的安全等,进而实施防止事故、缓解事故后果的各种措施[1]。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人均受到的医学辐射年有效剂量逐渐由0.3mSv增加至0.6mSv。
核医学发展了放射性核素治疗、多模态显像技术,其中美国核医学辐射占医学辐射的26.00%左右。
研究表示重视对患者进行辐射保护、提升辐射防护技术以及优化检查程序等对减少医学辐射暴露具有重要意义。
1核医学辐射1.1 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法规、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按规定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均为职业照射。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核医学职业照射剂量仅次于介入放射[2]。
相关标准规定,任何工作人员连续5a年均有效剂量需控制在20mSv以下,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任何la的有效剂量分别在150mSv、50mSv以下。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和分析受到最高程度的职业照射。
1.2 医疗照射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被检者或病人受到电离辐射的内、外照射即为医疗照射[3]。
近年来,随着核医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医疗照射的剂量水平逐渐提升。
核医学年检查人数、进行核医学检查例次(每1000居民)以及人均年有效剂量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增长。
1.3 公众照射公众成员所受的辐射源的照射(获准的源、实践所产生的照射以及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即为公共照射[4]。
传感器交叉辐射定标综述
传感器交叉辐射定标综述一、引言交叉辐射定标技术,也称为交叉定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种卫星遥感器的辐射定标技术。
这项技术通过对比在轨卫星遥感器与定标结果较好的卫星遥感器(通常为具有星上定标系统的卫星遥感器)在观测同一目标区域时的测量值,来实现对待定标卫星遥感器的精确校准。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提高,交叉辐射定标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交叉辐射定标技术原理交叉辐射定标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两颗或多颗卫星遥感器在同一时间或相近时间内对同一目标区域进行观测,通过对比分析各自的测量值,从而确定待定标遥感器的性能参数和误差特性。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建立不同遥感器之间测量值的定量关系,即定标方程。
在交叉辐射定标过程中,通常选择一颗性能稳定、定标结果可靠的卫星遥感器作为参考遥感器,将其测量值作为真值或参考值。
然后,将待定标遥感器的测量值与参考遥感器的测量值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求解定标方程中的未知数,得到待定标遥感器的性能参数和误差校正系数。
三、交叉辐射定标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1.高精度:通过对比分析不同遥感器的测量值,可以显著提高定标精度。
2.灵活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卫星遥感器和不同的观测目标。
3.实时性:可以在卫星运行过程中进行实时定标,满足实时监测和应急响应的需求。
局限性:1.对参考遥感器的依赖性:交叉辐射定标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考遥感器的性能稳定性和定标精度。
2.观测条件限制:需要保证两颗或多颗卫星遥感器在同一时间或相近时间内对同一目标区域进行观测,这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3.数据处理复杂性: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对算法和计算能力要求较高。
四、交叉辐射定标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交叉辐射定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气象、环境、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
例如,在气象领域,通过交叉辐射定标可以实现对气象卫星遥感器的精确校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环境领域,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空气质量监测、水体污染监测等方面,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业领域,通过交叉辐射定标可以获取精确的农作物生长信息和土壤水分等参数,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细化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辐射技术应用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综述了辐射技术的基本应用,简单介绍了辐射技术的基本概述,重点介绍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方面和在高分子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并阐述了辐射技术在水污染处理时的作用机理和辐射技术所应用的装置,最后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辐射技术基本应用环境保护方高分子材料改性作用机理
Abstrcial: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basic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basic overview of radiation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radiation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 the modification of polymer materials applications, and elaborated the radiation technology in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of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radi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ices, finally, its development was prospected.
Key words:Radi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olymer modification mechanism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的多样化,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引起了国内与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环境污染物质的组分越来越复杂,国内外对这些污染物允许排放的标准也趋于严格化。
因此,如何对环境污染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已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迫切地需要一种相对万能、简便、高效、无二次污染的处理技术。
随着核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辐射技术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和辐射加工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辐射技术是利用射线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电离和激发产生的活化原子与活化分子,使之与物质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达到改善和改变物质品质和性能或导致物质的降解、聚合与交联改性以及制备新物质的一种技术【1】。
该技术具有附加值高,应用面广,能耗低及无污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高分子改性,医疗用品和药物的辐射灭菌,食品保鲜,有机合成,半导体改性等领域.本文介绍了利用高能电子束和γ射线等辐射技术在水体、气体固体污染物处理中和高分子材料改性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讨论了对废气、以及固体废物利用高能电子束辐照和γ射线辐照处理的效率和相关机理,揭示了辐射技术在某些环境治理中具有特色及用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处理作用。
1.辐射技术简介
1.1辐射技术的种类
辐射的类型主要有光辐射、电子辐射、γ射线、微波辐射和超声辐射。
以下(表1)是常用的几种辐射特性比较
1.2辐射技术的特点
从表中可以看出γ射线、微波辐射穿透能力较强为,102mm,其次是电子束辐射为1~10 mm,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小于10-1mm.虽然是最小,但是它的能量利用率高,防护要求、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都很低。
因此可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辐射方式,通常情况下电子束辐射技术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如电线光缆的生产都使用电子束辐射技术,一般的科学研究和小批量的生产可采取其它的辐射方式【2】。
2.辐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而在环境保护领域,应用的电离辐射主要是γ射线和电子束。
电子束有随电源断开辐射源关闭的优点,易于控制,在大规模的废水和烟道废气的处理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γ射线优越的穿透性在污泥处理上有更好的效果,另外, γ射线的辐射剂量率可以控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更适合于开展实验室的科学研究。
2.1辐射在废水中处理的应用
现有的研究表明【3】,辐射在水环境保护中有水体消毒作用和净水作用。
辐射能杀
死废水中的有害病毒、有害微生物,能有效地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对水进行脱色、除臭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辐射法与其它有效的方法同时使用,会产生独特的协同效应。
例如,辐射法H2O2、O3等方法处理废水能产生很好的协同效应。
2.1.1辐射技术对水体进行消毒的作用
水中细菌、病毒等生物体不仅生存环境是水,体内的含水率通常也高达80%以上。
电离辐射的间接作用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水合电子、氢原子等与蛋白质、核酸、酶等生物分子作用,使生物体的功能、代谢与结构发生变化,而遭受损伤或导致灭活。
Sampa 等对巴西圣保罗市某污水处理厂氧化塘系统进行了一年的采样分析,并应用电子加速器(1.5Mev,25mA)对其进行辐照处理,处理流量为 1.3t/h。
结果表明,当吸收剂量达到4.okGy,辐照后生活污水中总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和细菌总数的去除率均分别超过99.9%。
Basfar等用γ-射线对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消毒,发现1kGy能使污水中总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去除分别达到99.8%和99.3%。
当吸收剂量增加到1.3kGy,总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彻底失活,且无再生现象发生。
氯是饮用水厂最常用的消毒剂,但水源水中常含有消毒副产物前体,其经氯消毒后会常产生三卤甲烷、卤乙酸等具有“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
Farooq等分别用电子束和γ-射线对美国迈阿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消毒研究,发现消毒后不会产生有毒副产物,显示出了电离辐射技术用于水体消毒的优势。
另一方面,电离辐射还能有效降解水中已有消毒副产物。
SamPa等对巴西圣保罗市的自来水中的三卤甲烷进行了电子束辐照处理。
原水中氯仿、澳二氯甲烷、
二澳氯甲烷和澳仿的含量分别为78.0μg/L、12.3μg/L、3.2μg/L和168.3μg/L,当辐照剂量为2kGy时,氯仿的去除率为87%,其他三种化合物无检出。
当剂量提高到6kGy,氯仿去除率达到95%。
SalnPa等还对高浓度的氯仿水样进行了单独电子辐照,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6kGy时,水溶液中145一7800μg/L范围内的氯仿去除率均在超过90%。
Guo等研究指出吸收剂量和pH值是影响三卤甲烷去除的主要因素,高的剂量和pH值利于三卤甲烷的去除,其辐射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4】。
另外,顾春晖等【5】应用, 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分别对三氯乙酸、二氯乙酸等卤乙酸水溶液以及加氯消毒后的模拟废水进行了辐照研究。
结果表明电离辐射技术不仅能有效降解水中氯化消毒副产物,还能抑制消毒副产物的进一步生成。
2.1.2辐射技术对污水进行净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