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处置和用药原则
值班医生应急处置常规
值班医生应急处置常规一、发热:注意发热原因,38.0°C以下多喝温开水,38.0°C以上给予处置。
瑞普乐(尼美舒利)0.025(1/4) po萘普生 0.125(1片) p.o安痛定 2ml im (成人) ,1.5ml im (儿童),消化道出血慎用。
复方氨林巴比妥针 2ml im超过38.5度时需抽血作血培养及药敏,同时注意物理降温(冰袋放在大血管走行部位,如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酒精擦浴等)。
有持续高热的可静点4°C冰盐水。
二、1.腹泻:便常规检查,除外感染性疾病,注意血离子,适度补液。
易蒙停 2片;黄连素 4片;氟哌酸 2粒 p.o;思密达6g q6h(思密达6g q6h,易蒙停 2片 q2h×2,黄连素 5片 q4h×2)整肠生 2片 tid;肠泰口服液 10ml tid。
2.腹痛:注意查体,腹部超声或CT,注意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胆结石,肾结石,肠系膜血栓,肠系膜淋巴结炎,心梗等情况,排除需手术的急腹症情况后,可对症处置。
拿不准请会诊,颠茄合剂 10ml p.o;颅痛定 60mg im (p.o);654-2 10mg im诺仕帕 40mg 1-2# tid或40—80mg h 或im三、便秘: 腹部顺时针按摩。
石蜡油 20ml~30ml p.o;开塞露 20ml~40ml 纳肛(20ml/支)四、肠胀气:清洁通便灌肠;五、呕吐:需排除高颅压和幽门梗阻,肠梗阻等情况。
吗丁啉 10mg p.o;瑞琪(莫沙比利) 5mg p.o;胃复安 10mg im ; 可致锥体外系反应。
氯丙嗪 12.5mg~25mg im;欧贝 8mg iv枢丹注射液 2ml im六、降血压:脑血管病急性期血压》180/120mmHg时给予静脉药物降压。
硝酸甘油 20mg﹢NS 40ml 微泵入 5ml/h~11ml/h (避光)硝普钠 50mg﹢NS 50ml 微泵入 5ml/h~11ml/h (避光),注意硝普钠有增加心功能,提高心率的特点,所以在心外病人,尤其主动脉夹层不易心率过快者,应逐步用ACEI或者钙离子拮抗剂(如利喜定)代替。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指南与建议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指南与建议退烧药,作为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常被用于缓解发热症状。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谨慎选择,正确使用退烧药。
本文将为您提供药物治疗退烧的指南和建议,确保您的退烧过程安全有效。
一、常见的退烧药及其适用症1.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扑热息痛、泰诺林等):广泛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发热患者,可缓解轻度至中度的发热,适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引起的退烧。
2. 扑尔敏(泰诺林、速效敏等):适用于一定年龄段的发热患者,尤其在伴有咳嗽、打喷嚏和流涕症状时,可以选择扑尔敏来缓解退烧。
3. 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复方片(阿司匹林、咖啡因等):适用于腺病毒感染引起的退烧,可以缓解头痛、咽痛等症状。
二、使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1. 遵循用药原则: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时间间隔来使用退烧药,不要随意增减剂量。
如果症状没有改善,不要频繁增加药品使用剂量,应咨询医生或药师。
2. 考虑适应人群:在婴幼儿和孕妇等特殊人群中使用退烧药需要特别警惕,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对于哺乳婴儿,最好先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拭温水海绵)。
3. 避免滥用退烧药:退烧药只是暂时缓解发热症状的措施,不应长期或频繁使用。
如果发热持续超过一天,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4. 注意禁忌症:某些情况下,使用退烧药是被禁忌的,如对该药过敏、有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其他药物治疗等。
在使用之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确保自身没有禁忌症。
三、辅助方法与家庭护理1. 温度控制:在退烧药治疗的同时,要通过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来控制热源,保持室内的清新凉爽,避免过度穿戴厚重衣物。
2. 适量喝水:发烧时,身体容易脱水,因此要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可以喝些温水、淡盐水和糖水,但不要喝过多的咖啡和茶。
3. 物理降温: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拭温水海绵、用凉毛巾敷额头等,但不建议使用冷水擦浴,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4. 观察症状变化:在用药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体温的变化、症状的缓解和加重等,及时咨询医生。
发热门诊操作准则
发热门诊操作准则导言:发热是指身体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反应。
在门诊医生日常实践中,发热是常见的主诉之一,其原因有多种多样,包括感染、非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针对发热患者的合理处理和规范操作,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一、患者接待和询问病史1.对发热患者要进行迅速的接待,避免长时间等待,应合理安排检查和治疗。
2.在接待患者时,应了解患者主诉,包括发热的起始时间、伴随症状、就诊前是否有其他处理、诱因等。
二、体格检查1.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辅助检查等。
2.体温是必要的体格检查项目,应准确测量体温并记录。
三、辅助检查1.针对不同情况,可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RP、血培养、尿常规、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2.病史和体格检查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四、发热病因分析和诊断1.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全面综合分析,以确定发热的病因。
2.针对不同病因,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3.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应适时转诊至相应的专科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五、合理用药1.根据发热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包括遵循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
2.合理用药还包括给予对症治疗,如退热药物、液体补充、支持治疗等。
六、预防与教育1.针对患者,应进行相关疾病的宣教,包括预防措施、复发防治、合理用药等。
2.我们还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普及防控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发热门诊操作准则对于提高发热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迅速接待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可以准确确定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合理用药和预防与教育也是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同时,望门诊医生能够持续学习和关注最新的发热疾病诊疗进展,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服务质量。
发热患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发热患者的应急处理流程一、接诊准备1. 预检分诊:对来院发热患者进行初步判断,了解患者发热情况、病史、旅行史、接触史等,指导患者到指定区域就诊。
2. 个人防护:医护人员按照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3. 环境准备:确保诊疗环境通风良好,使用空气消毒设备进行消毒。
4. 医疗设备:准备体温计、血压计、心电图机等必要的医疗设备。
5. 药品准备:准备退热药、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二、诊断与评估1.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发热的起病时间、发热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2. 体格检查:测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检查皮肤、淋巴结等。
3.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4. 病原学检测:采集咽拭子、血液、粪便等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5. 初步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三、紧急处理1. 发热处理:给予患者退热药,监测体温变化。
2.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3. 抗病毒治疗:针对病毒性感染,选用合适的抗病毒药物。
4. 支持治疗:补充液体、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失衡等。
5.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症状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转归与随访1. 病情好转:患者体温正常,症状明显改善,可出院继续观察。
2. 病情恶化:患者体温持续升高,症状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3. 转科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转至相关科室进一步治疗。
4. 随访:出院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
五、应急预案1. 疑似传染病: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按相关规定进行隔离、消毒、上报。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3. 医疗纠纷: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4. 医护人员伤亡: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做好人员调配,确保医疗安全。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发热患者应急处理流程的培训。
幼儿感冒必知的四大用药原则 五个预防办法(专业文档)
幼儿感冒必知的四大用药原则五个预防办法(专业文档)小儿发生感冒时,无论是护理,还是用药都非常重要,而这些都是做家长须一手掌握的必要医学常识。
小儿感冒用药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因为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
所以,幼儿感冒用药的话,须遵循四大用药原则。
幼儿感冒的四大用药原则:原则1--感冒发热别急于退热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
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
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
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
原则2--抗生素不要随便用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常用的抗病毒药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潘生丁)。
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
只有发生这些状况可考虑合用抗生素: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原则3--西药用药5项注意(1)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
(2)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
(3)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
(4)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退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
(5)退热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原则4--中医中药需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每个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出现感冒的现象,下面看看预防宝宝感冒的方法:对策1在感冒流行期少外出在感冒流行期,要尽量避免带宝宝外出,尤其是人多的公共场合,尤须避免。
对策2全家都要常洗手宝宝的好奇心强,喜欢东摸摸、西摸摸,无形中的手上便染上了许多病菌,而大人的生活圈子更大,手所碰触的事物更多,手上的病菌当然也就更可观;所以,全家都要养成常洗手的习惯,才能减少宝宝感染的几率。
发热处理和用药原则
发热处理和用药原则
发热处理的原则:
1.确定发热原因:针对不同的发热原因进行不同的治疗。
2.控制体温:通过药物治疗、物理降温等手段降低体温,保证体温在
安全范围内。
3.预防感染:加强卫生防护,预防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4.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时身体水分和电解质流失严重,应注意补
水补电解质以维持体内平衡。
用药原则:
1.合理用药:根据发热原因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2.应用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应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3.注意药物副作用:药物有副作用,应注意调整剂量或者更换其他药物。
4.避免滥用药物:滥用药物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多
或严重超量的药物。
发热的处置和用药原则
➢ 3、可弃式体温表:为一次性。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 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测温时点状薄片随机体的温 度而变色,最后的变色点位置即为所测温度。
➢ 4、感温胶片:对温度敏感的胶片。可贴在前额和腹 部。只能用于判断体温是否在正常范围,适用于新生 儿和幼儿。
医学ppt
非感染性发热包括血液病、恶性肿瘤、物理因素 (中暑)、机械性因素(脑溢血、脑震荡、颅骨 骨折等)
医学ppt
15
3
3、发热程度的判断
➢1、低热:37.3-38.0 结核病、风湿热。 ➢2、中度热:38.1—39 一般感染性疾病。 ➢3、高热:39.1—41 急性感染。 ➢4、超高热:41度以上 中暑。
医学ppt
4
3、体温的正常范围
➢常以口腔、直肠或腋下温度为标准这三个 部位测量得到的温度和深部体温相近。所 谓正常的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 是一个温度范围。
➢口温: 36.3-37.2 ➢直肠温度:36.5-37.7 ➢腋下温度:36--37
医学ppt
5
3
4、影响体温的因素
➢ 1、昼夜的因素 一般清晨2-6点体温最低 ,下 午2-8点时最高。其变动范围不应超过0.5-1.0度 上下。这种昼夜的节律波动,可能和人体活动、 代谢、血液循环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密切关系。
发热的处置及用药原则
1
医学ppt
一、体温
➢1、体温是怎么产生的? ➢2、人体体温的调节? ➢3、体温的正常范围? ➢4、影响体温的因素?
医学ppt
2
1、体温是怎么产生的?
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 解而产生。这三种营养物质在代谢氧化过程中 释放大量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迅速转化 为热能以维持体温,并不断以热能的形式散发 于体外。另外有50%的能量储存到ATP的高能 磷酸键中,以供机体利用。最终结果仍转化为 热能而散发体外。由于上述情况而使人体产生 了体温。
发热护理的护理措施
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身体对感染或其他疾病的反应。
以下是一些发热护理的护理措施:
1. 监测体温:使用体温计定期测量体温,以了解发热的程度和趋势。
一般来说,每隔 4-6 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2. 保持水分:发热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因此要鼓励患者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可以提供清水、果汁或其他无糖饮料。
3. 休息和睡眠:发热会导致身体疲劳,因此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提供舒适的环境,如安静、黑暗和温度适宜的房间,帮助患者入睡。
4. 合理穿着:发热时,患者会感觉身体发热,因此要穿着轻薄、透气的衣物,以帮助散热。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5. 饮食护理:发热时,患者的食欲可能会下降,但仍然需要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帮助身体恢复。
可以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汤、面包等。
6. 药物治疗:如果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以确保药物的疗效。
7. 降温护理:如果发热温度较高,可以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擦拭身体、使用冰袋等。
但要注意不要让患者过度降温,以免引起不适。
总之,发热护理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体温、保持水分、休息和睡眠、合理穿着、饮食护理、药物治疗和降温护理等。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发热的处理原则范文
发热的处理原则范文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生理反应。
一般来说,成人的正常体温范围为36℃至37℃,而儿童的正常体温范围稍高一些。
发热可以是机体对感染、炎症、代谢异常、中暑等不同疾病或情况的一种表现。
因此,正确处理发热是非常重要的。
1.观察和记录:首先要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化。
应定时测量体温,每天多次测量并记录下来,以掌握体温的趋势和变化情况。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有无其他症状,如咳嗽、喉咙痛、腹痛等,以及一般情况是否有明显不适。
2.休息保暖: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需要休息来消耗更多的能量来应对疾病。
因此,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活动。
同时,还要注意保暖,减少身体热量散失,可用被子或穿上适当的衣物来保持体温。
3.补充饮食: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需要增加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功能。
建议患者采用多餐少食的原则,增加摄入的热能和营养素,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消化道引起不适。
4.适当用药:如果体温超过38.5℃,或者患者感觉身体不适,可适当使用退热药物。
退热药物一般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类。
非处方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处方药包括感冒药和抗生素等。
但使用药物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使用说明来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过量或滥用药物。
5.疾病治疗:发热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处理发热的关键是要找出其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发热是由于感染引起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
如果发热是由于其他病症引起的,如风湿性疾病、过敏反应等,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因此,在处理发热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病因诊断,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6.提高自身免疫力:发热时,机体的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袭。
因此,除了进行疾病治疗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作息规律、适度运动等。
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的发生。
第10版小儿新冠用药指南
第10版小儿新冠用药指南摘要:一、儿童新冠用药原则二、针对不同症状的用药建议1.发热2.咳嗽3.咽痛4.鼻塞和流涕5.腹泻三、注意事项四、中药治疗方案正文:随着新冠病毒的传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用药问题感到担忧。
在这里,我们根据第10版小儿新冠用药指南,为家长们提供一份实用的儿童新冠用药指南。
一、儿童新冠用药原则1.遵循医生建议: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给予针对性的用药建议。
2.按需用药:避免盲目给孩子用药,根据症状适量调整药物剂量。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阅读药物说明书,确保不会出现不宜同时使用的药物。
二、针对不同症状的用药建议1.发热:当孩子体温超过38.5°C或因发热引起明显不适时,可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类儿童较安全的解热镇痛药物。
2.咳嗽:对于干咳,可使用肺力咳、复方福尔可定口服溶液等药物;对于有痰的咳嗽,可使用小儿咳喘灵或白蕊颗粒。
2岁以上儿童可考虑使用孟鲁斯特钠咀嚼片。
3.咽痛:可使用适合儿童的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咽痛。
4.鼻塞和流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过敏药物或缩鼻血管药物,如盐酸伪麻黄碱口服液等。
5.腹泻:根据医生建议,可使用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缓解腹泻症状。
三、注意事项1.密切关注孩子的病情变化,如症状持续恶化,请及时就医。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孩子的营养和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3.遵循医嘱,不要自行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四、中药治疗方案根据中医理论,新冠病毒感染属于“疫病”范畴。
针对儿童患者,可以采用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等中药治疗。
具体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之,在面对儿童新冠病毒感染时,家长们要保持冷静,遵循医生建议,合理给孩子用药。
退烧药的药物剂量调整和个体化用药
退烧药的药物剂量调整和个体化用药退烧药是常见的非处方药,用于治疗发热症状。
然而,不同的人体质和疾病状况可能导致对退烧药的剂量需求不同,因此合理的药物剂量调整和个体化用药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就退烧药的药物剂量调整和个体化用药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加科学地使用退烧药。
一、药物剂量调整的原则在选择退烧药并对剂量进行调整时,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调整:体重是影响药物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体重较重的人对退烧药的需求量也会相对较大。
因此,在使用退烧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来决定初始剂量,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必要的调整。
2. 考虑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调整药物剂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人或者不同的年龄段或者不同的身体状况可能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清除产生不同的反应。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如年龄、肝功能、肾功能等来调整退烧药的剂量,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遵循药物说明书的建议:退烧药的药物说明书中通常会提供一般的剂量建议。
在使用退烧药之前,我们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建议的剂量进行使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说明书一般只提供一般性的建议,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年人等,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二、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个体化用药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药物治疗的一种方法。
在退烧药的使用过程中,个体化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为什么个体化用药十分重要的几个方面:1. 提高疗效:不同的人对退烧药的药物反应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个体化用药,可以更好地掌握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
2. 减少副作用:合理调整退烧药的剂量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个体化用药的目的就是通过确定个体的适宜剂量,来减少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
3.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个体化用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同时使用的其他药物,从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有些药物可以影响退烧药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退烧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发热病人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2. 设立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负责日常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发热病人管理要求1. 接诊要求(1)发热病人应立即安排到隔离病区就诊,避免交叉感染。
(2)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对疑似传染病患者进行初步筛查。
2. 隔离措施(1)发热病人应实行单间隔离,减少与其他病人的接触。
(2)隔离病区应设置专用卫生间、洗手池、垃圾袋等设施,便于病人及医务人员使用。
3. 诊疗要求(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感染风险。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合理用药原则。
4. 出院要求(1)发热病人治愈或病情稳定后,方可出院。
(2)出院前,医务人员应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做好居家防护。
四、医务人员要求1. 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防控规章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 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防控能力。
3. 医务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穿戴工作服、口罩等防护用品。
4. 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发热病人病情变化,及时上报疫情。
五、环境与设施要求1. 隔离病区应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2. 隔离病区地面、墙壁、门窗等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
3. 医务人员工作区域、公共区域等应定期进行消毒。
4. 医院应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六、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定期对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医院感染监控办公室对发热病人诊疗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3. 对违反医院感染防控规定的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医院感染防控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关于发烧的用药指导案例及场景对话
关于发烧的用药指导案例及场景对话甲:多少度需要吃退烧药?
乙:一般发热超过38.5℃,才可用退烧药物,38.5℃以下的发热,多属于身体免疫功能可应对的范畴,不必吃退烧药,物理降温即可。
甲:物理降温的技巧是什么?
乙:物理降温擦拭的水温:太烫会给身体增加热量,太凉又会使血管收缩,都不利于降温。
因此,最佳水温是与体温接近,以用手腕内侧试水觉得不烫为原则。
擦拭部位:自上而下,擦拭脖子、腋窝、肘窝、腹股沟、腘窝等部位,这些地方血管丰富,降温效果较好。
提示:发烧分为体温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
如果冷得打寒战,说明正处于体温上升期,此时应注意保暖,不宜用物理降温。
甲:多久吃一次退烧药?
乙:目前最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等,多数在2小时内起效,平均起效时间为服药后1小时左右。
一般每6-8小时服1次,最短用药间隔为4小时,一天不超过4次。
用得太勤,可能引起肝肾损伤。
甲:退烧药需要吃多久?
乙:一般情况下,布洛芬等退烧药不宜连续使用超过3天。
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通常持续2-3天,超过3天,病情可能变得复杂,最好到医院就诊。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策略和临床应用指南
退烧药的药物治疗策略和临床应用指南退烧药是常见的非处方药,用于调节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本文将介绍退烧药的药物治疗策略和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退烧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退烧药的种类和作用机制退烧药分为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两类,其中非处方药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而处方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体温和缓解发热症状。
1. 扑热息痛(Paracetamol)扑热息痛是最常用的一类退烧药,其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来发挥降温作用。
它抑制了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少了发热物质PGE2的生成,达到退烧的效果。
扑热息痛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可缓解与发热相关的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2. 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也是一种常用的退烧药,它通过抑制体内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了前列腺素E2的合成,从而达到退烧的效果。
阿司匹林还具有消炎、镇痛的作用,但由于其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慎用于胃溃疡等患者。
3. 布洛芬(Ibuprofen)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消炎药,除了具有退烧作用外,还可缓解肌肉酸痛、关节炎等炎症引起的疼痛。
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了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从而达到退烧和镇痛的效果。
二、退烧药的临床应用指南1. 选药原则在选择退烧药时,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一般而言,扑热息痛是最常用的退烧药,适用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
然而,对于存在胃溃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应慎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用药剂量合理的用药剂量可以提高退烧药的疗效,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常情况下,成人可口服500mg的扑热息痛,每4-6小时重复一次,但一日总剂量不应超过3g。
对于儿童,应根据年龄和体重来调整剂量。
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的用药剂量也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控制每日总剂量。
3. 注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退烧药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使用时需留意。
退烧药的科学用药指南
退烧药的科学用药指南退烧药作为一类常用的非处方药,广泛应用于退烧治疗中。
然而,在使用退烧药时,我们要注意科学用药的原则,以确保安全有效地降低体温。
本指南将详细介绍使用退烧药的注意事项和用药原则,以帮助您正确使用退烧药。
一、退烧药的分类和常用药物在选择退烧药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退烧药以及它们的药物成分。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退烧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解热镇痛药:如扑热息痛(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等。
扑热息痛具有较强的退烧和镇痛作用,对控制发热症状较为有效。
2.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
NSAIDs具有较好的退烧作用,并且能够缓解因发热而引起的头痛、肌肉痛等不适症状。
3.中草药退烧药:如连翘、板蓝根等。
中草药退烧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的退烧效果,但效果相对较弱。
在选用退烧药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和具体症状进行选择。
扑热息痛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常见的非处方退烧药,成人和儿童均可使用。
而NSAIDs则需要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防止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退烧药的使用原则正确使用退烧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体温,还可以减轻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以下是一些使用退烧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1.合理控制剂量:在使用退烧药时,我们需要根据发热程度和个体差异合理控制剂量。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不超过扑热息痛500毫克或对乙酰氨基酚650毫克,儿童按体重适量酌情使用。
2.遵循用药时间:退烧药的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如果发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3.注意不良反应:使用退烧药时,我们需要留意药物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如皮疹、恶心、呕吐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4.禁忌人群慎用:某些人群在使用退烧药时需要特别注意,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患有胃溃疡或肾脏疾病的患者等。
在这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慎重选择药物。
5.不同年龄段用药差异: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我们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给药方式。
急诊发热病人处理流程
急诊发热病人处理流程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指腋下体温超过37.2℃。
在急诊科工作中,处理发热病人是一项常见但又极为重要的工作。
正确的处理流程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救治效率。
下面将介绍急诊发热病人处理的流程。
1. 评估患者病情。
首先,护士或医生需要对发热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询问病史、测量体温、观察症状等。
通过评估,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2. 快速降温。
对于高热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降温处理。
可以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冷毛巾敷额头、腋下等部位,或者使用退热药物。
在降温的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避免降温过快或过慢引起不良反应。
3. 采集检查样本。
在处理发热病人时,需要及时采集相应的检查样本,如血液、尿液、痰液等,以便进行相关检查和分析。
这有助于明确病因,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可能需要进行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或者进行血液生化、病原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
这些辅助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5. 给予适当的治疗。
根据评估和检查结果,医生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
可能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退热药物等。
在给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6.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包括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症状的变化。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病情恶化。
7. 指导患者及家属。
在处理发热病人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及家属相应的指导。
包括疾病知识、饮食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以上就是急诊发热病人处理的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退热药的使用原则
退热药的使用原则一、前言退热药是用于降低体温的药物,常用于缓解发热和减轻由发热引起的不适。
然而,不正确的使用退热药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了解退热药的使用原则对于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药物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退热药的使用原则,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药物。
二、谨慎用药在使用退热药之前,应谨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用药风险。
对于高热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热或因高热导致严重不适的患者,应优先考虑物理降温,如多喝水、擦拭身体等。
只有在物理降温无效时,才考虑使用退热药。
同时,对于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特别谨慎使用退热药,以避免药物对基础疾病的负面影响。
三、选择合适的药物退热药的种类繁多,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用人群各不相同。
因此,在选择退热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和药物的禁忌证等因素进行选择。
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应选择适用于儿童的药物剂型和剂量;对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选择对胎儿和婴儿无影响的药物。
此外,在使用退热药时,应注意药物的成分,避免同时使用多种成分相似的药物,以减少药物过量的风险。
四、遵照医嘱在使用退热药时,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禁忌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使用频率和疗程等。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五、定时测量体温在使用退热药的过程中,应定时测量体温。
这有助于评估退热药的效果和调整用药方案。
通常情况下,建议在用药前、用药后1-2小时测量体温,以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
如体温持续不降或升高,应及时就医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测量体温也有助于发现体温异常升高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高热对大脑和器官的损伤。
六、注意药物副作用退热药虽然可以降低体温,但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痛、皮疹、过敏反应等。
医院发热门诊药房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院发热门诊药房的管理,保障发热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发热门诊药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发热门诊患者的药品供应、调配、发放等工作,确保患者用药及时、准确。
第三条发热门诊药房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2. 规范药房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3. 强化药房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4.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确保药品质量。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四条发热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 具有药学专业学历或相关工作经验;2. 熟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具备药品调配、发放等相关技能;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第五条发热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应接受以下培训:1. 药事法律法规、药品知识培训;2. 药房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培训;3. 应急处理能力培训。
第六条发热门诊药房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下规定:1. 服从药房管理,执行岗位职责;2. 认真执行药品调配、发放操作规程;3. 保守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4. 及时报告药房管理中的问题。
第三章药品管理第七条发热门诊药房药品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质量第一,确保药品质量;2. 安全可靠,预防药品不良反应;3. 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第八条发热门诊药房药品采购应符合以下要求:1. 采购药品应从合法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货;2. 严格审核供货单位资质,确保药品质量;3. 建立供货单位档案,记录采购信息。
第九条发热门诊药房药品储存应符合以下要求:1. 按照药品性质分类存放,避免混淆;2. 严格执行药品储存条件,确保药品质量;3. 定期检查药品储存环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发热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发放应符合以下要求:1. 严格按照处方调配药品,确保用药安全;2. 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3. 及时处理药品调配、发放过程中的问题。
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原则
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原则用药原则(1)发热:治疗高热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无效时再考虑选用解热药。
当遇到发热而未明确原因时,不能首选使用解热药,以免掩盖症状、贻误诊断。
在查明发热原因并进行治疗的同时,再根据下列指征选用解热药:①发热39℃以上,危及生命,特别是小儿高热惊厥。
②发热虽不高,但伴有明显的头痛、肌肉痛、失眠、意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休息及疾病恢复时。
③持续高热,已引起心肺功能异常,或患者对高热难以耐受时。
④某些疾病治疗中,长期伴有发热而不能自行减退时,如急性血吸虫病、丝虫病、伤寒、布氏杆菌病、结核以及癌症发热等。
(2)疼痛:对于疼痛应找出原因后再采用药物止痛。
解热镇痛药物仅有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对于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神经痛、月经痛、中等程度的术后疼痛以及肿瘤疼痛的初期效果较好,而对于平滑肌痉挛性疼痛、创伤剧痛、肿瘤晚期剧烈疼痛等无效。
(3)炎症:本类药物的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疾病,某些药物也用于治疗全身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痛风和其他非感染慢性炎症。
非甾体抗炎药虽然作为风湿性、类风湿性疾病的首选,但因不能改变病程而常需合用能够改变病情的二线药物,包括抗疟原虫药、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吡啶、雷公藤、左旋咪唑等。
糖皮质激素作为治疗本类疾病的三线药物,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只有当伴有严重的血管炎、多脏器损害、持续高热以及严重贫血等指征,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及二线药物无效时,才考虑选用。
关节炎的病因各异,治疗用药也不同。
痛风性关节炎应首选促尿酸排泄药,感染性关节炎应先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