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十二五规划3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工专软件工程系
专业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2015)
二〇一一年三月
软件工程系专业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兰州工专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兰州工专专业建设与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软件工程系专业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系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以内涵发展为载体,以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管理体系为保障,以培育特色为重点,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加快软件系发展进程。

(二)总体目标
在学校专业建设总体目标的框架内,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围绕创新和特色做文章,坚持“夯实重点专业、融合交叉学科、培植新兴专业”的建设基本原则,教学与科研并重,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培育物联网应用体系,带动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构建重点突出、协调配套、结构合理的专业格局;通过未来5年的建设,逐步形成以软件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三个专业大类为集群,各专业协同发展的专业体系,为申办本科层次院校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到2015年,在校生人数达到900人;完成2个新专业的申报及建设任务,申报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3个校级教学团队,并将其中2个校级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教学团队;力争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4项;完成6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并将其中2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建成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努力建成特色鲜明、技能过硬、科研能力较强的技术性强系。

二、专业建设与发展具体规划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由于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对推动经济社会其他各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从而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

因此我们将立足信息产业,主动适应行业需求变化,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及相关技术能力,创建专业特色,注重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方法,构建“大类专业、柔性方向”专业平台。

今后五年,将及时调整与整合专业方向,打破学科专业之间、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分离,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推科研,促进理工结合、电气与信息的交叉融合,做大做强已有专业;新增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工程2个新专业,增设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软件测试、数字加工、建筑渲染、游戏软件技术等若干专业方向。

经过3-5年建设,建成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2个校级教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校级特色专业;打造2-3个在省内同类型、同层次院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示范性专业。

(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科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

我系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力是第一资源”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建设,按照培养与引进并举、以培养为重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重点加强“软件技术”和“图形动漫”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并落实骨干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全面提高专任教师整体学历层次,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按照学科发展方向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选送优秀学术骨干到国内外名校学习进修,参加高水平学术会
议,继续规范和完善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到2015年教师总数在48人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10%,即达到5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即达到40人左右;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其中教授不少于5人;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0人;力争建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和3个校级教学团队;有1位省级教学名师和2名校级教学名师;基本建成一支学历层次、年龄层次、职称结构和专业结构较为合理、具备一定教、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经历、适应学校发展、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三)课程建设目标
把课程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环节,根据IT技术行业职业要求,努力创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结构的课程体系;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努力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及教材,突出与专业特色相关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等基础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依托“Java语言程序设计”与“图像处理技术”2门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语言(VB)”等2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经验,继续将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满足学校各专业要求的基础上,以每年建设2门课程的速度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争取到2015年主干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都能达到预定的建设目标,建设好20-25门合格课程,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6-7门,6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

(四)教材建设目标
教材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建设目标相匹配,以满足教学改革需要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指导原则,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要求,
要建立以高质量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为主,突出专业特色的实践类自编教材为辅的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完善教材的选用、编写管理制度,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对发展迅速和应用性强的课程,要不断更新、整合教材内容。

鼓励教师参加全国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资助教师编写校内特色教材;将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校企合作开发教材7-8部;启动重点放在反映本专业特色的实验实训环节,以项目驱动组织课程体系结构,编写出有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4-6部。

(五)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规划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增强实验实训基地的配套性、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共享性;按照生产现场的要求,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进行真实训练的需要;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好地发挥中心实验室的功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项目。

五年内,建设软件开发实验室1个,嵌入式开发技术实训室1个,网络编程及系统集成实验室1个,计算机硬件与组装实验室1个,物联网工程实验室1个;数字媒体技术实训室1个,改扩建计算机实践教学基地;力争建成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计划建立校内校企合作基地与实验室3个,稳定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11个,能承担学生短期实习的校外基地20个;校内实训课程开出率争取达到95%以上,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数比例达到50%。

(六)教学研究与改革目标
稳步推进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全面创新;以教学改革为驱动,推进教学管理、科研和学生学习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
构建应用型“大信息”背景的课程框架,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含特色课程)、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工程实践环节为框架的课程架构;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探索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提高竞赛实效性,提高参与度;完善“三证融通”制度,重视职业资格鉴定考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十二五”期间,加强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争取申报省级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10项左右,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大力推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力争到2015年,各专业核心课程全部上网,构建系统全面的网上课程库,满足学生课程学习的需要。

(七)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文件建设目标
充分发挥校、系、专业三方面积极性,明确职责,分级建设,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加强教学各环节管理,把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学校掌握总体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系掌握本专业人才目标、规格、质量,教师授课各环节的管理,专业负责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师负责课程质量,执行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使专业建设和改革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结合我系实际,构建系、专业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教研室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主体作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风和师德建设;吸纳行业企业参与过程控制与管理,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
标准;加强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八)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
加强科研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鼓励教师参与或主持项目、出高水平成果;实施目标管理,通过项目凝聚力量,组建团队,打好基础,逐步建立技术服务体系,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和社会开展技术服务,参与IT行业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以及新技术研发,并努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加强地区和区域间的校际合作。

通过成立信息技术及应用研究所,专任教师所有的横向与纵向研发项目全部在研究所完成,尤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研发,积极组织申报各种纵横向课题,力争在省部级项目立项上有所突破,到2015年,获得省部级课题2项以上,横向课题20项;争取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以论文10篇以上(其中核心占30%);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新技术培训,达到400人次,提升学校的区域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辐射能力。

三、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措施
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以建立专业开发和方向调整的动态机制,构建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在教学模式上,基于“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逐步建立和创新专业教学模式;在课程开发上,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全面推进课程开发,逐步完成特色专业及重点专业的能力课程开发;强化实践教学,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突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补充新生力量;狠抓
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强化教学管理,严格规范教学管理过程。

具体措施如下: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专业建设内涵
继续完善和加强大专业、小方向、分流培养的模式,制定各个专业的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的详细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分解细化建设项目,加强考核,确保按时、高效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管理改革,充分发挥各专业教研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立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各专业发展的方向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明确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培养规格和模式的准确定位,根据人才规格和模式改革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动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争取政策和经费投入。

(二)围绕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教学计划
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专业发展方向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每年定期邀请用人单位、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新专业培养计划和老专业的调整方案。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建设的始终,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设置素质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职业核心能力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和实践项目模块;教学过程向课堂以外转换,考核方式由单纯的书面考核向过程和结果转换,学习方法上由单向传授向双向交流互动方式转变。

(三)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专业教学改革
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与软件技术行业实际工程项目联系;组织校企合作委员会人员,共同研究领域技术动态及发展、职业岗位群分布、职业技能及资格要求,设置和及时调整课程体系,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依托已经建设的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继续推进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培育各类教学成果,配合学校教务处举办好各项技能比赛。

加快完成与企业合作的能够反映本专业特色的教材编写,积极鼓励、组织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教材,开发以案例教学为特色的教材和对应课件;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直接嵌入课程体系之中,课程完成后即可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证;跟踪岗位职业技能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补充专业课程内容,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核方法;规范各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的制作、整理与修订工作,建立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料库。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以专业课程分类为依据进行教师队伍的组建,推进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带动专业建设以及教学团队的整体进步;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员、工程师充实兼职教师队伍,逐渐提高专业实践课程由兼职教师担任主讲教师的比例;积极引进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专业人才,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术科研交流活动,争取承担国家及省、市级研究课题,倡导教师承担行业、企业的项目攻关和技术服务;鼓励中青年教师下厂锻炼,考取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尽快取得“双师型”教师的资格;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指导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加强教师团队管理,通过听课检查制度、督导组及学生评教
制度、教师座谈会制度等,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五)促进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围绕培养目标要求,结合IT行业人才需求特点,为企业定向输送毕业生、选送优秀学生去企业实习,选派青年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以增加工程实践经验;吸引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多方面工作,实现“教学—科研—开发”三位一体;由企业为学生实习提供场所和条件,并通过实践指导对学生灌输企业文化,吸引学生到企业就业,从而形成校企互动的良好合作机制。

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构建教学模块,学生通过这些环节的学习,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继续扩大与IT企业的合作关系,探索与企业联合的“嵌入式”和“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在原有的2个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扩展4-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面向企业积极争取横向项目或与地方企业合作申报各类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就业机会。

(六)改善教学条件,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的组织领导机制,建全和完善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合理配备管理人员;科学设计管理模式和方法,发挥实习实训设施利用的最大化,形成满足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社会服务和培训等需求的职业实训基地群;进一步加大投入,三年内淘汰老化过时的实验设备,选用组合优化,配置合理的实验设备,满足基础课及专业实践教学要求,实现所有实验实训室全部建立网络化、一体化教室。

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践项目选择,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建立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实验考核方法,推
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进一步改革实践教学手段,引进现代技术,融合多种方式辅助实验教学,为学生实践营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扩建专业课实验室网络平台,实现实验室管理信息、实验教学资源及辅助教学的网络化;有计划地开放实验室,建立学生创业基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七)推进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加强科研学术创新团队的建设,培养和造就若干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到我系任职或兼职,主持和开展学术讨论,指导并参与我系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研讨会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了解和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积极争取横向课题,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力争5年内每年申报省部级项目在数量和经费上都有所突破;注重理论与应用结合,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间的交叉结合,加强理工科的相互融合;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推进科技服务地方建设,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学院的合作。

(八)落实质量监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本;注重教学管理改革,树立新的办学理念,增加弹性管理,开设辅修专业,提倡跨专业选课,因材施教,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提高;制定完善的政策和激励机制,制、修订《软件系教学管理制度》、《软件系教研室活动规定》、《软件科研管理规定》等文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健全切实有效的系级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领导、教研室主任、青年教师听课制度,坚持系领导听课制度、校系两级教
学督导听课制度、征求学生意见、向学生反馈信息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督导和指导,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考核,推进教风和师德建设,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系将依据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团结一致,开拓创新,落实各项工作举措,为学校事业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建设“十二五”规划具体指标数据表(2011-2015)
12
13
14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