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法:治疗慢性心衰性水肿的验案
扶阳固本利水、温心活血复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扶阳固本利水、温心活血复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各种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的表现。
其特征性临床症状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
目前引起心衰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及各种心肌病。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变,心衰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急剧上升,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现代医学治疗心衰的目标主要分为,近期:纠正血流动力学,改善症状。
远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防止和延缓心肌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死亡率。
但在西医治疗中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洋地黄中毒、利尿剂致水电解质紊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以及在严重心功能不全时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受限等。
中医药因其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心衰一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分属祖国医学“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
中医描述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心水为病,其脉沉,属少阴”;《医述》亦曰:“心主脉,爪甲不华,则心衰矣”。
中医学认为,心衰系各种心脏疾病迁延日久不愈、脏器损伤、心肾失养而致,每因感受外邪、劳倦过度、情志所伤等诱发。
其基本病机以心肾阳虚为本,血瘀、痰浊、水饮为标[1]。
心属火,为阳中之阳脏;肾为水火之宅,内藏真阴真阳。
心火下交于肾,一则使肾水不寒,二则制约肾火泛滥而助真阳;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肾中真阳上升亦可温养心火。
一旦心阳虚不能制约肾水,肾水泛滥可致肾阳虚;或肾阳虚,心阳失其温助,亦致水火逆乱、心肾阳虚,鼓动无力,不能正常推动血液运行,继而产生瘀血、水饮、痰浊等病理产物,表现出胸闷、心悸奔豚、喘咳、小便不利、水肿、畏寒、肢体沉重冷痛、冷汗淋漓等临床症状。
扶阳法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5例
二则制约肾火泛滥而助真 阳 ;肾水 上济于心 ,使 心火不
患者 中 药 治疗 ,能 提 高 患者 心 功 能 ,值 得 临 床 借 鉴 。 关 键 词 :扶 阳法 ;顽 固性 心 力 衰 竭 ; 中西 医结 合 疗 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L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0 7 . 0 1 2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7 7 9 ( 2 0 1 3 ) - 0 7 - 0 0 2 1 - 0 1
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纽各 3 5例 。 以 院 内 常规 西 医 治疗 作 为基 础 治疗 ,治 疗 组 在 此 基 础 之 上 选 用 以扶 阳 为 法 的 中药 治 疗 ,疗 程 为 2周 。
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 4 . 3 % ,对照组有效率 7 1 . 4 %,经统计学检验 ,2组疗效有 统计学差异 ( P<0 . 0 5 ) 。治 疗组在左 室舒张末期 内径 、左室收缩末期 内径、左室 E F等指标均优 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O . 0 5 ) 。结论
以扶 阳法给予
顽固性 心力衰竭是指 经充分休 息 ,限制水纳 ,给予
常规的药物 治 疗 ( 包 括 利尿 剂、洋地 黄 、血 管扩 张剂 、 A C E I 等) ,以及消除合并症 和诱 因后 ,仍有 心衰症 状和 临床状态未能改善甚至恶化 。顽固性心力衰竭属于 D期 , N YH A心功能 I V级。 院采用 扶 阳法 治疗该 病取 得 了 较好 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
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机理探讨——吴华
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机理探讨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在内科疾病中占较大的比重,且多较严重,常明显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导致较高的死亡率。
积极防治心血管疾病,治疗心功能不全,对保障人民健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指导下,以“扶阳强心、温肾利水”法,治疗心肾阳虚,水湿泛溢、痰湿、瘀血阻滞证型之心功能不全病人,收到了肯定疗效。
(一)病案举例案例一:罗某,男性,63岁。
西医诊断:原发性心肌病、充血型、全心扩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功IV级。
经西医强心利尿,控制心律紊乱,改善心肌代谢等治疗,住院月余,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严重时出现心源性休克,心功无改善,遂改服中药。
证见面色晦暗、眼眶发黑、神疲乏力、但欲寐、心悸气促,述双下肢冷“犹如冷水一点点滴进骨髓里……。
”舌质淡而夹青,苔白腻,脉沉细或虚数(心动过速发作时)。
入院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伴频发室早及房早、心肌损伤、左束支传导阻滞。
”证属心肾阳虚,阴寒内盛,寒水泛溢,上凌于心之危证,主以扶阳抑阴,强心固肾之大回阳饮加味,连进十余剂后,病人一般状况明显好转,下肢冷感减轻,“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减少,且发作时一般处理(如:压迫眼球等)即可消除,不必用其他药物。
继续中药治疗二个月,病人已能下床自由活动,下肢转温暖,心率增至六十余次,心动过速未发作。
心电图提示:“窦律不齐,偶发房早。
”案例二:杨某,男性,59岁。
西医诊断: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心扩大、窦性心律、心功IV级。
由于病人主动脉瓣损坏严重,舒张期反流量大,心脏每分输出量极少,心肌严重损伤。
曾用小剂量强心剂,即引起中毒反应,心律失常,遂停用,改服中药。
症见面色苍白、晦暗、日夜端坐、不得平卧;心悸、气促、自汗、四肢冰冷、肝肿大、下肢浮肿、小便不利。
舌质淡而夹青,苔白,脉虚大,重按无力。
证属心肾阳虚,水湿泛溢,水气凌心。
用大回阳饮加行气利水之剂,连进十余剂后,见明显效果,心功改善,能下床走动,夜间也能高枕入睡。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1. 简介心衰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身体各部分发生水肿的疾病。
水肿是心衰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经方作为水肿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来减轻水肿症状。
本文将介绍一个心衰水肿患者的经方案例,以及针对该方案的解释和用法。
2. 经方案例组成•飞廉散•北豆鼓汤飞廉散组成•苍朮 6克•茵陈蒿 6克•白术 6克•石菖蒲 6克•桂枝 6克•生姜 6克•干姜 6克•半夏 6克•茯苓 6克•当归 6克•大黄 6克•长沙鱼腥草 6克•川芎 6克•丹参 9克•牛膝 9克用法将上述草药研磨成粉末,每次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北豆鼓汤组成•北豆鼓 500克•生姜片 25克•香菜 25克•料酒适量用法1.将北豆鼓浸泡于水中,一小时后取出备用。
2.取一锅加入适量水,加入生姜片和浸泡好的北豆鼓,煮沸10分钟。
3.加入适量的料酒,再煮沸5分钟。
4.关火后加入香菜装饰即可。
3. 方案解释草药配方飞廉散飞廉散是由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的功效。
其中,苍朮、茵陈蒿、白术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胃的作用;石菖蒲、桂枝、生姜、干姜能温阳散寒、活血通经;半夏、茯苓、当归、大黄则能清热化痰、利水消肿;长沙鱼腥草、川芎、丹参、牛膝则具有舒筋活血、行气止痛的功效。
这些草药共同配合,能够改善心衰水肿的症状。
食疗方案北豆鼓汤北豆鼓汤是一道汤类食疗方,以北豆鼓为主要原材料。
北豆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利尿、清热、消肿的作用。
生姜和香菜也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的功效。
该汤具有美味可口、易于消化的特点,适合心衰水肿患者食用。
4. 使用方法经方使用方法飞廉散的用法为每次取5克,用沸水冲服,每日3次。
草药研磨成粉末后,可以提前分装好,方便每次用量。
冲服时,可根据个人口感加入适量的蜂蜜或红糖调味。
食疗使用方法北豆鼓汤可作为正餐的一道汤品,每天食用一次。
食用时,首先将北豆鼓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根据个人口味烹饪。
扶阳法运用验案解析(喜欢用附子的仔细看)
扶阳法运用验案解析(喜欢用附子的仔细看)“扶阳法”是以重视、推崇阳气为基本思想,在遣方用药上擅长运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药物,尤其是擅长大量运用附子治疗阳虚证的治疗方法。
扶阳法的创始人清代郑钦安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关键,“人所以持以立命者,惟阳气乎,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某些疑难病证从辨阴阳出发,对其真阳虚之病证,运用扶阳法治疗,每每收到较好疗效。
下面对两则具体病案进行分析,来谈谈扶阳法的辨证。
案一:日光性皮炎案郭××,女,34岁,初诊日期2007年6月25日。
患者自2005年初夏,在露天工作一整天后,面部、颈部以及上肢等暴露在衣服外面的部位出现红色皮损,有小丘疹、瘙痒,以后每遇日光照射或遇热均出现皮肤颜色变红、瘙痒,日照时间长时,皮肤充血水肿,脱皮瘙痒异常。
自2005年夏天开始每年均服中药、西药、抗过敏药物数十天,及至天凉好转,第二年夏天又出现同样情形。
2007年5月病情复发已历一个月,患者自己感到非常痛苦,来我处求治。
笔者看以前两年所服之中药,俱以疏风清热立法,杂以凉血解表之品,兼以肃肺清肺之药。
患者面部皮肤红色皮损粗糙、略有水肿,颈部皮肤色红,有少量小丘疹,双上肢皮肤亦如此,但患者神色疲倦,少气懒言,询之脘腹时胀,大便不畅,不敢进食生冷水果,食则胀甚,并谓平素手足不温,天凉时则喜温畏寒,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细滑。
辨证为:元阳不足,脾阳不运生湿滞,阳虚生内寒,体内之寒气与外界之阳气搏结于皮肤而致皮肤病损。
处方:麻黄8g(先下),细辛9g,附子45g,苍术30g,茯苓30g,砂仁10g,白蔻10g,莱菔子20g,炙甘草10g。
三服。
二诊(6月28日):皮损同前,瘙痒减轻少许,上药服至第二天,腹中转气,有稀便排出,日行三次,泻后脘腹胀减,舌质淡苔腻略减,脉同前。
处方:麻黄9g(先下),细辛12g(先下),附子90g,苍术30g,半夏10g,砂仁10g,白蔻10g,炙甘草10g,蝉蜕10g。
(扶阳医学)治病次第
(扶阳医学)治病次第火神派彭重善医案(三归二;二归一;一归无)张某某,男,50岁,2009年1月19日复诊。
2009年患肝病与心衰,至今仍然在服用西药。
服药之后,现症见:两侧头痛,天冷环境下易发作,纳食不香,量不多而知饥,小便量次均少,大便如常。
脉诊:左手,轻取不浮不紧,沉取紧带滞。
肾脉稍起,但短不至关,久取弱下去了,要久取仍如初。
总体印象肾脉还是乏力乏神。
右手:肺脉滞带紧,脾脉略紧、滞,胃脉羽。
分析:从本医案中可以看出,病人左尺重取至骨,肾脉紧带滞,紧提示有寒,滞提示肾气不足,同时湿在骨里,彭师说等待春天季节木气升发之际,可服除风湿之药二剂,以借机宣散里湿之邪。
肺脉滞带紧,显示其肺中寒气,且肺气不足。
脾脉紧,胃脉弱,提示脾有寒,胃气不足,功能差而胃口不好,故吃东西不行。
处方原则:因肺有寒邪,上周已经用了4天桂枝法(未用附片),最后二天加附片,至今寒邪未除。
因此,再用桂枝法开通表邪之法再用不妥,改为扶正气的方法除邪(加用附片)。
再因肾脉提示阳气不足且有寒,皆在于里,因此,脉象提示的信息是轻取沉取都带紧滞,则表明表里皆有寒且皆阳虚,现必须扶正气、助阳气,以大剂助阳之附子桂枝法,达标本兼治,重在扶正气祛肺中寒邪,在治上焦同时,再逐步过度到调整中焦,最后达到下焦,即助阳纳气归根,才能解决最终间题处方用药:第一方(解决肺寒问题)制黑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尖30g,生山楂肉20g,石菖蒲20g,刺五加皮15g,炙甘草15g,毛化红(即化橘红)15g,生姜80g。
3付。
方解:五甲皮(刺五甲皮和五加皮):二者功效相等,五加皮有毒,刺五甲无毒,其功皆通肌腠之寒湿,刺五甲皮尚有扩张血管之功用。
痰多、喉堵,又非外邪,则遣法半夏、石菖蒲。
五加皮单用可去寒。
第二方(由肺过度到调脾胃)制黑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桂枝尖30g,生山楂肉20g,刺五加皮15g,川芎25g,淫羊藿20g,炒麦芽20g,炙甘草15g,生姜80g。
中医治心衰案例
1111心衰全称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中医将心衰归属于“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心衰的案例:患者男性,72 岁,因“反复心悸、喘促、水肿 5 年,加重 1 周”入院。
患者 5 年前开始出现心悸、喘促、水肿等症状,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心力衰竭”,经西医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易反复发作。
1 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故来我院就诊。
刻下症见:心悸,喘促,不能平卧,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下肢水肿,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西医诊断:心力衰竭。
中医诊断:心衰-阳虚水泛证。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真武汤加减。
炮附子、白术、生姜、白芍、茯苓、猪苓、泽泻、桂枝、葶苈子、大枣。
二诊:患者心悸、喘促、水肿等症状减轻,可以平卧,仍有咳嗽,咯白色泡沫痰,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上方去猪苓,加陈皮、半夏。
三诊:患者心悸、喘促、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咳嗽、咯痰症状缓解,食欲增加,腹胀减轻,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上方去葶苈子,继续服用 7 剂,以巩固疗效。
按语:心衰属于中医“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水饮内停。
真武汤加减方中炮附子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白术健脾燥湿利水;生姜温散水气;白芍养阴利水;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桂枝温阳化气;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大枣调和脾胃。
诸药合用,共奏温阳利水之功。
以上是一个中医治疗心衰的案例,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张琪运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临床经验总结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19年第17卷 第20期 •中医中药•169张琪运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临床经验总结郭书博1,张琪”(1.盐城市阜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224400 ; 2.南京中医药大学常州附属医院,江苏 常州213003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痛。
水肿是慢性心力衰端患者常见曲一种临床症状。
中医学者认为,在对岐性心力衰 錨所致水肿患者进冇■治疗的过程中,应在加快其体内多余水液排出的同时,调节其体内津液亏虚的状态。
张琪认为,运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 衰錨所敦水肿的效果较好。
在使用补阴生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时,应以党参、川茸、楮实子、麦冬及天冬等补阴利水类药物为主药,以 丰荡子、瓜萎、黄英、茯苓及桂枝筹温阳化气类药物为辅药。
本丈主要介绍张琪运用补阴生阳法洽疗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张琪教授;补阴生阳法;慢性心力衰竭;水肿[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J2095-7629- ( 2019 ) 20-0169-03Zhang qi's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edema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by nourishing Yin andgenerating YangGuo shubo ", zhang qi 2**通讯作者:张琪(1961—),女,博士学位,主任中医師,就职于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慢性心力衰竭所致水肿的诊治,使用中医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术后治疗(1. People 5 s hospital of funing county, yancheng city, yancheng Jiangsu 224400; 2. Changzhou affiliated hospital o£ nanjing university ofChinese medicine, changzhou Jiangsu 213003)[abstract ] chronic heart failure is a common disease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in clinic. Edema is a common clinical symptom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inese medicine scholars believe that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for edema patients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discharge of excess water in the body and regulate the deficiency of body fluid. Zhang qi thinks, the effect that USES law of invigorate Yin to give birth to Yang to treat dropsy caused by chronicheart failure is better. In the treatment of edema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 dang shen, chuanxiong, fructus broussonetia, radix ophiopogonis, radix ophiopogonis and radix dioscoreae should be used as the main drugs to nourish Yin and improve water quality, and the isotherm and Yang qi drugs should be used as the supplementarydrug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zhang qi * 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edema caused by chronic heart failure.[key words ] professor zhang qi; Nourishing Yin and generating Yang; Chronic heart failure; edema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疾病。
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
综述与进展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进展唐上益 (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医院,广西防城港 538002)摘要: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类心脏疾病造成的心功能不全病症,大部分患者心肌收缩力降低,从而导致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使得机体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加上体循环或者肺循环淤血,临床症状以疲乏、呼吸困难、体液潴留为主。
随着中医技术的完善发展,扶阳法为我们提供了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新思路和方法。
本文展开综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扶阳理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扶阳理论;中医;慢性心力衰竭;心脏病目前现代医学针对慢性心力衰竭产生的原因、临床诊断方法、医治手段等已经得到了较大进步,治疗理念也从既往单纯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问题而转变为调整体液神经、常识对心肌异常加以逆转等方面,不过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多不足。
相关数据中曾显示[1],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约占心血管疾病的20%左右,而病死率高达40%,给患者带来严重损伤,直接影响机体健康与生存质量。
目前西医治疗虽然获得过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随着中医技术不断改进,尤其是扶阳理论被提出,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2]。
由此本文对扶阳理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综述,为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提供前提保障。
1扶阳理论的源流中医经典著作中,重视阳气的论述有较多的记载。
《素问》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证实阳气的重要性,可与天、日相比,并贯穿始终。
《伤寒杂病论》中提及阳气损伤的条目约占50%左右,共112个药方中辛温热药比例高达75%左右,由此能够看到损阳伤正的病理证治极为突出。
此外,李忠梓、赵献可、薛丽斋、张景岳等温补学派医学家对于阳气的重视程度同样很高。
到了清末年代,郑钦安宗于《易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旨,开创了扶阳学派,著有《医学三书》传世,强调“人身所持以立命者,其惟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指出疾病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阳气不足,百病皆由阳气虚而发病。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
从扶阳浅谈“火神派”治疗心力衰竭扶阳学派论坛2018-05-17作者司原成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细胞代谢需要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
流行病学显示,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和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针对心力衰竭的治疗陷入瓶颈,本病的发生、诊断相对明确,临床治疗常常是对症治疗,缺乏根治疗法。
中医将之归属于“心痹”“惊悸”“水肿”“痰饮”“胸痹”及“肺胀”等范畴,常用治疗方法有温阳、益气、利水等时下盛行一种中医流派一一“火神派”,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颇有建树,其扶阳温阳疗效尤佳,下面来探讨一下“火神派”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及治疗1“火神派”的扶阳观点“火神派”是清末在四川出现的一个重要医学流派,创始人郑寿全,字钦安(1804一1901),人称“姜附先生”,《邓味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后人将以他为代表的学术流派被称为“火神派”。
其代表著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以后,亲朋好友众多,其门人继承和发展郑氏的学术思想。
1.1“火神”理论的渊源“火神”理论萌芽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沿袭伤寒以阴阳为总纲,采取六经辨证的方法,郑钦安曾提到:“病之浅深轻重,固是不同,总不外乎六经”经过宋、元、明等诸多医家的继承和创新,至清代郑钦安最终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究深考之,“火神派”的形成与《扁鹊心书》《阴证略例》《景岳全书》《医学实在易》等医书密切相关。
1.2“火神派”的扶阳理论中医最核心的理论是阴阳。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阳气,促进万物生长,是寿命之根本。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讲明人之寿夭与阳气相关,阳气足则长寿,阳气损则夭折。
“火神派”开派鼻祖郑氏,在其阴阳两纲中,重点强调阳气,认为“有阳则生,无阳则死”。
郑氏治病时认为“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
心衰水肿经方案例
李某,女,58岁,荥阳人,有多年风湿性心脏病病史,近因心衰水肿前来诊治。
刻诊: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心悸、气短,下肢水肿,手足冰凉,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沉弱。
辨为寒饮郁肺,心气虚弱证,治当宣降肺气,补益心气,兼以利水,给予小青龙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加味: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10g,生半夏12g,白芍10g,五味子12g,红参10g,白术12g,茯苓10g,甘遂5g,生川乌6g,炙甘草10g。
12剂,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心悸好转,下肢水肿减轻,小便略多,以前方12剂;三诊:咳喘减轻、手足冰凉好转,以前方12剂;四诊:呼吸困难基本消除,以前方12剂;五诊:病情稳定,以前方治疗50余剂;六诊:病情稳定,未有明显不适,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3次服。
随访1年,病情稳定,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咳喘、痰多色白辨为寒饮,再根据心悸、气短辨为心气虚,因手足冰凉、舌质淡辨为阴寒,又因下肢水肿、舌苔腻辨为水气痰湿,以此辨为寒饮郁肺,心气虚弱证。
方以小青龙汤宣肺散寒,降逆化饮;四君子汤健脾益气,补益心气,加生川乌温阳逐寒,甘遂攻逐水饮。
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扶阳记)桂附汤冶病例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
(扶阳记)桂附汤冶病例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杏仁 15 苍术 15 法半夏 20 石菖蒲 20 砂仁 15 陈皮 15 浙贝 15 炙甘草 5 复诊(已连续复诊两个月)黄某某男 74 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 9 个月)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 75 白晒参 10 阿胶 20 路党参 30 白术 15 黄芪 50 肉苁蓉20 炙甘草 5 杭巴戟 20 砂仁 15 枸杞 20 生姜 60 菟丝子 20 木蝴蝶 20 炒麦芽 20郑某某男 73 岁成都初诊西医诊断: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主诉:腿脚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舌僵吐字不清,痰多不利。
四诊:舌质淡淤,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 60 法半夏 20 硃茯神 15 白术 15 陈皮 15 炙甘草 5 胆南星 15 明天麻 15 生姜 50 石菖蒲15 南山楂 20许某某男 62 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 1 年余)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 90 桂枝尖 25 杜仲 20 白术15 茯苓 20 炙甘草 10 砂仁 15 木瓜 20 生姜 60 地肤子 15 淫羊藿 25 干姜 30徐某女 52 岁成都西医诊断:荨麻疹。
复诊(已连续复诊 3 次)主诉:全身瘙痒明显减轻,大便略干,多喝水后脘腹微胀痛。
四诊:舌质暗红,苔薄白根略腻,脉浮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桂枝尖 20 小茴香 20 苍耳子 15 炙甘草 5 苍术 15 青皮 15 硃茯神 15 法半夏 20 香白芷 15 南山楂 20 地肤子 15 蛇床子 15 生姜 20雷某女 43 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 4 次)西医诊断: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
张艳教授运用“扶阳气”理论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探析
张艳教授运用“扶阳气”理论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探析
慢性心衰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多系统疾病的终末表现。
中医理论认为,阳气是构成人体形态结构和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是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维系人的生命进程。
张艳教授秉承中医传统理论,临床数十载,认为慢性心衰的主要病机为心阳亏虚,血瘀水停。
张教授根据“阳气”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慢性心衰的发病规律,对慢性心衰的早、中、晚三个时期进行“扶阳气”治疗,分别以“补心阳,健脾阳,温肾阳”进行论治,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优势,为中医治疗慢性心衰开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扶阳法次第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扶阳法次第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扶阳法次第治疗对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的影响,通过B型脑钠肽、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Lee氏心衰积分等客观指标来评价扶阳法次第治疗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予唐农教授扶阳法次第治疗处方,观察疗程为2个月。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 型脑钠肽、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左室射血分数、NYHA心功能分级、Lee氏心衰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研究的两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B型脑钠肽、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Lee氏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无明显差异。
治疗后,(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P<0.05。
(2)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P=0.003,统计学有明显差异。
(3)Lee氏心衰积分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P=0.00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左室射血分数: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
两组治疗后比较P=0.002,治疗组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优于对照组。
(5)B型脑钠肽: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能降低B型脑钠肽水平,P<0.001,两组治疗后比较,P=0.O06。
(6)醛固酮: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醛固酮水平,P<0.001,两组治疗后比较P=0.O01。
(7)血管紧张素II:两组治疗后均能降低血管紧张素II水平,P<0.001。
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
(8)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06,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培元扶阳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培元扶阳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培元扶阳方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观察,研讨该方的作用机制,客观全面评价其疗效性和安全性,为慢性心力衰竭提供有高度实用价值的临床治疗途径。
方法: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挑取山东省中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例60份,采用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在一般情况上无统计学的差异。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服培元扶阳方。
服用方法:一日一剂,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服一次,每次150ml温服。
经过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
系统观察和对比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单项症状积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Lee氏心衰积分、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
血分数EF、E峰、A峰、E/A、心脏指数CI)、心功能分级、血流变及NT-proBNP 检检结果。
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4周治疗后临床研究证实试验组在中医症状总疗效、lee氏心衰积分、心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单项症状疗效分析表明:在疲倦乏力、畏寒肢冷、尿少、浮肿、胸闷(痛)、气喘、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等方面,试验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流变指标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NT-proBNP指标的降低幅度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培元扶阳方在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作用,并且安全性良好,是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的。
临床心悟丨学用扶阳复圆汤治疗沉疴重症的验案举隅
临床⼼悟⼁学⽤扶阳复圆汤治疗沉疴重症的验案举隅扶阳复圆汤组成:附⼦、⼲姜、吴茱萸、桂枝、⽩术、茯苓、杏仁、厚朴、炒乌梅、炒黄柏、砂仁、⾁桂、炙⽢草。
功效:升举三阴,肃⾦秘阳。
主治:三阴脏寒,虚⽕内扰及久病阳虚,体亏神怯证。
扶阳复圆汤由吴荣祖教授所创制,能够集中反应吴荣祖教授所倡导的扶阳、护阳、敛阳、秘阳的扶阳全道思维,是吴⽒扶阳圆运动学术思想的代表性⽅剂之⼀。
吴荣祖教授每⽤此⽅治疗临床⼤病重症,效如桴⿎,屡⽤不爽。
兹举案例两则以⽰笔者谨遵师法,亦步亦趋学⽤该⽅之实践⼼得。
案例1重剂起沉疴之⽼胃病(胃炎、⼗⼆指肠炎)案杨某,⼥,74岁,2019年11⽉2⽇,初诊病历:⼆诊处⽅:按语:患者罹患⼗余年⽼胃病,胃痛、胃胀、反酸、腹痛、便溏等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者惟恐⾝患癌症,忧愁焦虑。
患者还伴有神疲乏⼒,⾝体困倦感⼗分突出,活动后会出现喘息⽓促,性情容易急躁,爱发脾⽓,⼊睡困难,睡眠较浅。
患者还有⼀个突出的症状:⾃觉有⼀股⽓从⼩腹上冲⼼胸,伴随着出现⼼悸、冷汗、恐惧感。
虽然患者以胃痛求诊,但全⾝症状⾮常突出。
从中医的整体思维来看是⽊⽕⼟⾦⽔五⾏的⽣克制化出现障碍,五脏都出现问题,所以单单只在胃病上纠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宜五⾏并举,五脏兼调。
恩师吴荣祖教授创制的扶阳复圆汤就具有五⾏并举,五脏兼调的宏⼤功效。
灵活运⽤该⽅可以执⼀应万,以⼀⽅⽽统治万病,是⼀个泛应曲当的简便法门。
但应忌以死板硬套,不知变通。
案例2重剂起沉疴之⼼⼒衰竭并胸腔积液案张某,男,70岁,⼤理州南涧县⼈,2019年9⽉29⽇初诊。
病史:患者素有慢性⼼⼒衰竭、双侧胸腔积液、慢性⽀⽓管炎等疾病多年。
刻下症状:精神倦怠,明显乏⼒,⾝体极度虚弱感,轻微活动即感体⼒不⽀,纳差⾷少,胃胀胃痛,反酸,⼤便难解,⼼悸,胸闷,⽛龈肿痛,咽痒咽⼲,⼝苦,⽿鸣,⼝臭,头昏头重,睡眠较差,痰稠难咯,⾯⾊萎黄泛青,⽬窠浮肿(下眼睑浮肿)。
⾆脉征象:⾆质淡嫩夹青,⾆苔⽩腻,根部厚腻,⾆下脉络迂曲,脉结代,弦滑沉迟。
仲景扶阳法及其在肾性水肿中的应用
仲景扶阳法及其在肾性水肿中的应用扶阳法最早见于先秦时期,如《周易》提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在论述“坤元”的时候,提出了“乃顺承天”,强调了“阳”在万物的生命活动中,应该居主导地位,“阴”应居从属地位。
后逐渐被后世医家、学者所推崇。
如李念莪的《内经知要》曰:“天之运行,惟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
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如此?以天无日等矣。
”郑钦安的扶阳思想,主要是辅助脏腑之阳气,其本质上是补阳和补气。
郑钦安在其《医理真传》中说道:“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
”其认同阳气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认为阳气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这之中,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在全面继承总结了汉时及以前古典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扶阳理论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证为核心已众所周知,而全书贯穿的“固护阳气”之理论思想,却还罕有人知。
但掌握此思想有利于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对于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
本篇论文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系统总结《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温阳法在肾性水肿治疗上的规律。
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正文两部分。
本论文文献综述为温阳法的现代临床研究概况,文中通过对温阳法运用的现代临床文献资料研究,概括总结出温阳法在临床各科的运用情况。
本论文正文部分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为中医对水肿的认识。
通过对历代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出水肿的病名源流、分类方法、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篇为仲景扶阳法及其在肾性水肿中的应用。
包括阳和扶阳的概念、扶阳法的发展历史沿革、仲景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的规律总结。
下篇为肖相如教授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的临床经验。
笔者通过对仲景思想的学习及跟随肖相如教授出诊的心得,对肖教授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的系统总结。
扶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扶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王云川;赵薇;杨勇;许有恩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8(16)24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CHF)为各种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疲乏、液体潴留.在治疗CHF时当注重扶阳气.重视阳气的思想在历代中医经典著作中多有体现,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再到温补学派、扶阳学派.慢性心衰扶阳之法包括温阳、通阳、潜阳,同时佐以“引降”“纳归”“酸敛”“调中”“反佐”.
【总页数】2页(P61-62)
【作者】王云川;赵薇;杨勇;许有恩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云南保山678000;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云南保山67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运用《伤寒论》扶阳法治疗皮肤病临证举要 [J], 余倩颖;宋玮
2.纪云西运用扶阳法治疗阴暑病经验 [J], 翁卓凡;王朝军;纪云西
3.导师以扶阳法治疗喉癌放化疗后阳虚证运用探析 [J], 王英;何荣平;冯蓉;邱景;郭
利华
4.浅析艾灸扶阳法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 [J], 李晓林;万红棉
5.李吉彦教授应用甘温扶阳法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 [J], 郝长浩;李吉彦;沈会;朱炜楷;张靖源;莫睿;王东阳;马兆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扶阳抑阴”临证举例(二)
“扶阳抑阴”临证举例(二)患者蔡某,女,65岁。
因患肺心病住院。
周身高度浮肿,喘咳、不得平卧,腹胀,口干、舌燥,二便不利。
心电图报告:可见肺型P 波。
X线胸部摄片:右心室段明显延长膨隆,两肺广泛性索条状模糊阴影。
西医根据病史及检查所见,诊断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Ⅲ级。
综观前症,参以脉尚有余,舌紫苔腻,证属阳气阻遏,津液不能上承之故。
遂取温下逐水,前后分消之剂——己椒苈黄丸方意治之。
用药:防己、葶苈子各30克,椒目15克,大黄、麻黄各10克,补骨脂15克。
煎服。
药后5天,咳喘轻减,二便通畅,水肿见消,病情缓解。
本例方意既扶阳抑阴,又本肺肾同治。
方内有防己与葶苈子二味,相配伍泻肺水,有极妙之处。
又麻黄开肺窍,补骨脂固肾气,亦相得益彰。
辛通以补,清上以降,这就是此方的本意。
据云,近年有不少报告谓:葶苈子对肺心病心衰者,有一定疗效。
看来本药在防治肺心病方面,可能有一定苗头。
查《药性本草》谓本药有“疗肺痈、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饮”。
李时珍《本草纲目》更明确说:“肺中水气膹满急者,非此不能疗。
”以我自己的经验体会,本品终归属清化热痰一类药品,倘若寒痰内留者,仍宜同辛散之品相伍。
所以,我常将麻、桂、防己、椒目同用,以治肺中寒饮。
Ref:于天星,赵荃.赵锡武老中医谈扶阳抑阴[J].中医杂志,1980(08):15-17.中焦虚寒取理中汤例在1962年时,有位农民患“急性胃肠炎”,我受本院同志嘱托给予治疗。
因食纳不当,2天来有呕吐、便溏、脘腹胀痛,自取温水瓶置腹中,可得痛解,其脉沉,舌苔薄白略腻。
我认证为中焦虚寒,拟温中健脾法治之。
时有跟我工作同志,观其体胖,叩其心界向左扩大,疑有心脏病,嘱查心电图。
回报谓左室肥厚劳损。
血压为160/114毫米汞柱。
进而云有高血压性心脏病。
我仍以附子理中法论治。
处方:党参30克,白术、千姜、炙甘草、半夏、附子(先煎)各15克,吴萸10克。
扶阳八式太极功法
“扶阳八式”太极功法在轻中度心衰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一)立项依据(3000字以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目前CHF 患者患病人数约有2200 多万,每年还有200 多万新增患者,100 多万死亡患者,人群中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高达1.9%,发达国家心衰患病率为1.5%~2.0%,成人心衰患病率在我国为0.9%[1-3]。
伴随着各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心衰患病率持续升高,我国目前约有400 万的成年心衰患病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4]。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表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
临床上常伴有心排血量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和呼吸困难的表现, 导致体力活动受限和运动耐力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代医学在对心衰的认识及治疗方法方面仍未有效的控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利尿剂抵抗、感染是顽固性心衰患者不能避免的终点。
近来越来越的研究证明,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6-11]。
因此,把中医方法纳入心衰的治疗,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衰的运动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12]。
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美国心脏病学院已将运动康复作为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疗法,欧美等心衰治疗指南也涵盖了实施运动康复的详细评估标准和治疗方案[13]。
药物治疗加之合理的运动处方,CHF患者心功能改善的效果会更明显。
在心脏康复发展中如何发挥中医传统运动康复的优势,开展“本土化”的心脏康复,为心脏病病人提供更多更适宜的运动方案,成为国内心脏康复领域关注的重点。
太极拳不仅是中医治疗学的一种中低强度有氧健身运动,更具有调心、调息、调形和改善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的作用[14]。
丰文俊[15]将24式太极拳应用于CHF患者,每周3~5次,每次30 min,为期6个月的研究显示,24式太极拳训练能提高CHF患者的无氧阈值、峰值、摄氧量、氧脉比,改善患者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降低血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阳法:治疗慢性心衰性水肿的验案
心衰是各类心脏病的最后阶段,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此阶段痰湿、水气、血瘀互相兼杂,阴阳失衡达到极致,治疗十分棘手。
临床中我发现单纯见症下药,往往如隔靴搔痒效果不佳,而把握整体,采用扶助机体阳气的方法却疗效十分显著。
现将浅见介绍如下,以冀与同仁共探辨证论治之道。
治病求本,阳气至重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张景岳也曾说:“天之大宝,之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之此一息真阳。
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故阳惟畏其衰,阴惟畏其盛,非阴能自盛也,阳衰则阴盛矣”。
清代医家郑钦安更是把扶阳理论发挥到极致,认为“人身一团血肉之躯,阴也,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
”“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气,火也。
又曰人非此火不生。
”时贤赵锡武曾曰:“人之生而老,老而病,病而死,虽人所不免,但其间有寿夭长病之差,治病有所主见,胸有成竹,不忘其年长阳衰阴盛之要,有胆量以扶阳救逆,抑制阴邪,常可在危笃之际,化险为夷。
”
又云:“言阴言阳,因人有偏异,惟对年老者,临证时,要留心关注其阳衰阴邪旺盛之特点”。
我在临床中发现慢性心
衰患者,以阳气不足者最为常见。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总领脏腑,通于天地,神明出蔫。
心气一衰,余脏皆衰,人未有能享大寿而终者。
心之用,全在于所蕴藏的阳热之气,温煦推动,营运周身血脉。
只有心之阳气充沛,君火旺盛,上煦胸膈,下济肾水,阴阳得济,升降有序,始能化赤为血,使心血充盛,且鼓动血行,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反之,心之阳气虚衰,气不运血,血行障碍。
心气不足,心血匮乏,心失所养,均可出现心悸、怔忡、胸闷、心痛诸证。
心之阳气衰微,则群阴蜂起,水火不能两立,一胜则一负。
火愈虚则水愈胜,最终如灯芯之焰浮于汪洋之中,能不灭乎?故治疗应治病求本,而本则在机体阳气的盛衰,即扶助已衰之心阳,通行机体阳气。
心阳一振,则群阴隐退,如烈日当空,阴霾自消。
病案:
何某,女,85岁。
2013年5月初诊。
双下肢水肿二月余,加重伴咳嗽、胸闷一周。
患者于2013年3月始出现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并伴有剧烈胸痛、气短、咳嗽、憋闷感,遂急诊于北京首钢医院,诊断为“肺栓塞、冠心病、心律不齐、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重度贫血、慢性浅表性胃炎、颈椎病”,给予强心利尿、输血、抗凝、抗炎等治疗,期间数次下病危通知书。
经治疗后胸痛好转,但下肢水肿初用利尿剂显效,后逐渐效果减弱,最终没有任何效果。
患者出院后听人介绍前来门诊就诊。
初诊时家属搀扶,面色晄白,语音低微,神疲乏力,口唇青紫,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左胸前区疼痛,气喘憋气,四肢冰冷,自感麻木近无知觉,胃脘部胀满,纳呆,寐极差,已近三天无睡眠,24小时小便约300ml,大便五日未通。
舌绛紫,边缘数个瘀斑,舌面光亮无苔,脉象洪大搏指,寸关稍重按则无力。
患者家属拿出首钢医院中医科会诊的处方,皆瓜蒌、薤白、桃仁、红花、川芎、焦三仙、首乌藤、厚朴、青皮、莱菔子之属。
我四诊合参后认为此乃心肾阳气大衰,水气上凌心肺,阴寒充斥三焦之重症。
舌色虽绛红,舌如镜面亦不主阴虚,而是阳气大虚,津液不能上呈所致;脉象虽洪大但重按无力,且过于弹手,此宗气外泄,水气泛滥之危侯,绝不是内热于里的表现。
故急当扶阳抑阴,辅助行气活血利水法。
以真武汤合黄芪防己汤加减:
处方:炮附片30克(先煎)茯苓60克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黄芪30克防己15克泽兰30克猪苓30克红参15克(另兑)丹参30克大腹皮30克木香10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生姜五大片。
患者服用第二剂时,夜间小便量达800ml,水肿消除大半,气喘胸痛便秘等症状皆全部消失。
后附子茯苓减量,酌情以益气养胃活血之药加减出入,经前后十余诊患者水肿症状全部消失,余皆明显改善后欣喜停诊。
半年后心衰加重,又发水肿心悸,仍以益气温阳利水法治愈。
小结
慢性心衰是本虚标实之症,治疗时应首辨阴阳,而顾护阳气尤其重要。
其次应整体着眼辨证论治,而不是见痰治痰,见血治血。
痰瘀只是此阶段的病理产物,却不是致病源头。
仲景先师曾明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
只有治病求本,激发机体阳气,才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否则,一味活血化瘀,只顾化痰祛湿,只能加速机体阳气之消亡,力求救生,却去生更远。
本案另一特色之处是大剂量茯苓的运用。
茯苓甘淡渗利,养心安神利水,非大量运用则不足以达到强心利尿之效果,且病重药亦应加重,以雷霆之手段毕其功于一役,才能在危难时刻出奇制胜,挽救患者性命,彰显中医之疗效。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