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仅以网络舆情来问政

合集下载

“网络问政”的作用及其局限

“网络问政”的作用及其局限
行政与管理这样 我们才可 能不犯错误 或少犯错 误 。 决策是 这些事情 曝光 于网络之上 ,就会促进 问题 的解决 , 作 尤 党和政府 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 但决策失误 的现象 时有 其是在 网民的频 繁“ 爆料 ” , 下 问题 就会解决 得更快 。 发生。 近些 年 , 一些地方出 台的法规 、 举措 、 条例 、 办法 比如 , 近两年发 生的“ 躲猫猫 ” 事件 、 上海 “ 鱼执法 ” 钓 等, 未经充 分论证 和未征求群众意见就贸然 出台并推 事件 、 南京“ 价烟” 天 事件 、 某海事局 副局长 猥亵幼女 行, 其结 果是实行 的效果很不 理想 , 给社 会经 济带来 事件 、 骏学历 造假 事件 , 到 “ 唐 再 最无 耻 区委 书记 ” 、 损失, 百姓遭殃 , 政府 挨骂。 为什么一些领导的决策每 “ 狂言” 放 的规划局副局长等 网络爆料 , 都是这方 面问 每出现失误 ?其 中一个 重要原 因就是 决策不 民主 , 没 “ ” 察 于民的典型案例 。 以说没有广大 网民的热情参 可 有 吸纳群众智 慧 ,而是 闭门造 车和想当然的结果 。 这 与 , 这等 “ 不光彩 ” 事件很难被 揪 出来 , 至少可 以说不 就要求领导 干部作决策应该 学会“ 问计于 民” 学会 向 , 会这 么快地被揪 出来 。
抓住 问题 、 根求源 、 追 一问到底 , 不达 目的绝不 罢休 。 在无处不在 、 时不有 的网络监督 面前 , 无 任何违 法 、 犯 罪和不文 明行 为都逃不过人 民群 众的“ 眼金睛” 在 火 。
2 1 年 全国两会上 ,最高人 民检察 院副检察长胡 克 00 惠透露 : 今后还将借助 网络 和网民力量对不法事件进
行长期 监督 , 一旦 发现有腐败 问题将 一查到底 , 并严 惩涉 案人员 。 总之 , 网络 民主监督对纯化 官场风气 、 塑 造官员形 象 、 净化政 治生态 、 扩大人 民 民主起 到 了巨 大的推动作 用。 四、 网络问政 的局 限性及其消解 在推动“ 网络问政” 发挥积极作用 的同时 , 对其局 慧 , 这方 面 , 在 江西省 委 为我们 做 出 了表 率 , 他们 于 21 0 0年成立 了“ 问计 办” 取得 了很好 的效果 , 得研 限性也要有 清醒客观 的认识 , , 值 这样才 能促 进 “ 网络 问 究 和学 习。 总而言之 , 只有真心 真意与广 大 网民交 朋 政” 的健康发展 。 其局限 I 生主要 表现在 三个方 面 : 友, 征询 于网络 , 问计 于网民 , 直接从 网 民那里听取真 ( ) 一 网络 民意并非 民意的全部 , 需理性对待 实 的舆情 、 为政 的得失 和实实在在 的批评 , 我们 的工 民意是人 民群众共有 的意见 和愿望 , 网络是 民意 作才能做得更好 。 的一个重要 聚集地 , 民意不仅存 在于 网络上 , 但 绝不 三、 网络问政是民主监督 的利器 , 察” 问“ 于民 能把 网络所 反映的民意当做民意的全部 。据统计 , 我 据 20 0 9年 《 民 日报 》和人民 网的一项调查 显 人 示 ,7 %的网民非常关 注网络监督 , 8. 9 当遇 到社会不 良 现象时 ,9 %的网民会选择 网络 曝光 , 9. 3 这充分说 明了 网络监督 的重要 作用 。网络问政发 挥 民主监督 的功 能, 能弥补我们工 作 中的一些制度缺 陷 , 政府和 官 让 员 的言行在广大 网民的监督下 阳光运行 , 也就是通 过 国网 民的构成 呈现 出以下 特点 :一是从 年龄结 构来 看 , 国网民主要是 1 3 我 9岁 的年轻人 , 占网民总 约

最新整理网络问政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最新整理网络问政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网络问政整改措施(精选多篇)第一篇:网络问政网络问政,政府部门新作为上一篇 / 下一篇2020-06-09 17:55:09字号大中小查看( 825 ) / 评论( 16 ) / 评分( 25 / 0 )“问政”一词由来已久,古语的意思是咨询或讨论为政之道。

《礼记·中庸》云“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

其人亡,则其政息。

’”如今所谓的问政,既有自上而下的问政,即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也有自下而上的问政,即公众对政府的咨询投诉、建言献策,维护自身权益,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排解民忧,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网络提出诉求、表达意愿,网络问政应运而生。

古人为官尚能讲究“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愧民”的境界,追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目标,知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何况我们这些当代政府机关干部呢?且不说宗旨意识、服务观念、党性修养等大道理,单从我们的良知、道德、感情、伦理出发,就应该把为老百姓办事当作份内之事,而绝不是对老百姓的恩赐。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就应当全心全意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所以,政府机关要把网络问政作为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的重要渠道,作为服务百姓、改善民生的民意直通车,“上网访民意,下网解民忧”,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快捷有效地解决百姓诉求,将网络问政工作落到实处,让问政“问”了不白“问”,拍砖“拍”了不白“拍”,“不看广告看疗效”。

近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络问政工作,缪书记、蓝市长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是构建了全市网络问政工作网络。

建立了符合网络问政要求和适合网上互动特点需求的网络问政工作队伍,实行专人分管、专人承办。

每个单位和部门明确一位分管领导作为网络问政工作的主要负责人,配备至少一名工作人员负责网络问政咨询投诉的日常受理反馈工作,同时要求各部门之间相互协同配合。

政府机关舆情处置办法

政府机关舆情处置办法

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实施办法第一条为深化“网络问政”工作,认真听取和妥善处置群众通过网络提出的建议和反映的诉求,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排解民忧,正确引导,为XXX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互联网舆论氛围,结合《XXXXXXX的通知》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我区工作和形象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

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网络舆情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第三条成立XXX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作为我区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决策和指挥机构,XXX 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下设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XXX各委办局、垂直条线等各部门对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舆情管理与处置负责,是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具体执行者。

第四条设立舆情监测机构,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汇总、分析、上报工作。

各职能部门明确一名网络舆情联络员和两名以上网评员,负责配合并参与网络舆情处置和引导工作。

第五条建立7×16小时(8:00~24:00)网络舆情监测制度,及时了解掌握网络舆情;如遇重大节假日或特殊时期,安排专人进行24小时舆情监测。

第六条网络舆情的监测结果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报送制度:(一)针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处置情况,办公室以周报形式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舆情动态和趋势;(二)遇突发事件及重大舆情发生时,办公室以快报形式,立即将舆情内容向领导小组汇报。

第七条网络舆情管理办公室负责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级别和程度,“拉响”三种警报,并提出处置意见:(一)蓝色警报:没有或轻微存在舆论风险,一般的民生问题、建议和咨询等;(二)黄色警报:在较小范围内存在影响力、涉及人员不多、扩散面不广、关注度不高的投诉或曝光等。

(三)红色警报:事件较为严重、涉及范围较广、网络关注度高、即将或者已经产生较大舆论影响的网络舆论事件等。

利用网络舆情导航意见领袖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利用网络舆情导航意见领袖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利用网络舆情,导航意见领袖———地方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吴俐梅(浙江省庆元县党校323800)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舆情已成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已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作为接触广大农村老百姓的基层乡(镇)政府更是一项新的挑战。

本文以当前网络热帖为背景,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和利弊,探讨地方政府如何成为意见领袖,探讨提升政府舆论引导力的重要对策。

关键词:政府网络舆情引导力对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①公众越来越多的借助网络关注政府管理和社会事务表达自己对现实问题所产生的言论、情绪、态度和意见从而形成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在给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提供了信息的同时,也给社会的管理和信息的控制带来了挑战。

网络拥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广大的渗透力以及独特的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和群体性等特点,使得正常生活中的一般问题可以热点化、普通问题可以政治化、简单问题变得复杂化、局部问题可以全局化、个体问题扩展到公众化,从而使得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各界关切的问题。

②政府要关注网络舆情,认真倾听网民和公众的利益诉求乃至某些非理性情绪,化解社会隔阂和对立情绪,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互联网时代,如何研判和应对网络舆情,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确引导、消除负面影响?一、当前网络舆情的几个特点一是突然爆发性。

由于通过网络散布信息简单、快捷而且身份隐蔽,网民能够快速、大胆地发表意见,赢得声援。

目前,中国网民总人数超过1.1亿人,网站数量超过69万个,互联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前段时间网上的“表哥”事件,一经网友曝光后就在网络上形成了燎原之势,一发不可收拾。

二是长期破环性。

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会引发社会大众与政府、工作人员在观点甚至行动上的剧烈冲突。

如“云南躲猫猫”事件在网络上曝光后,短时间内网民的意见铺天盖地,对执法机关的信任度产生质疑。

这些对我们政府的公信力,特别是司法机关的威信产生了巨大的破坏,造成了不可弥补的负面影响。

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走过第五个年头的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经得到了48位省委书记、省长的公开回复,18个省份以书面文件的形式确保规范化、制度化地办理留言。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正是中央领导提出并率先垂范的。胡锦涛、温家宝等领导的亲自“触网”,是我党一贯重视党群、干群鱼水、血肉关系的优良传统,在新技术媒介时代的发扬光大。互联网快捷、广泛、低门槛等特点,为政府了解民情、听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径”。“网络问政”的一头是各级党政机关,一头是近5亿网民,它的应运而生宛如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政府在百姓眼中的距离不再遥远,其发展势头已经是“不可逆转”和“锐不可当”。人民网舆情频道曾有网友表示:“网民鼠标轻点,就与总书记在一起了!”在腾讯向胡锦涛总书记赠送QQ号后,网友激动地说:“我想知道总书记的QQ号码,等他有空的时候,加他聊几句!”
“网络问政”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不平衡。在江苏睢宁,“上网减少上访”,各个单位均明确一名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兼任网络发言人,在48小时之内回复网民们提出的问题,全县进京、去省、到市上访总量大幅下降。山东菏泽牡丹区21个乡镇和34个区直单位集体在微博上实名亮相,开创县级政区整体开设官方微博群与民众互动的先河。但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对于“网络问政”仍然在犹豫、观望,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甚至威胁网民“将对你听其言、观其行、观后效,密切关注你的煽动性言论是否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再视情处置”,“跨省抓捕”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真正做午9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广东省领导以“共议社会建设,助力幸福广东”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接受网友“拍砖”。有不少网民发了帖子,涉及就业、环境、干部作风、换届选举、外来工问题等等。汪洋信心满满地说:“我希望今天通过在线交流,能有更多这样好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社会建设。”(源自2011年7月6日《羊城晚报》)

从网络问政固化看政府舆情评估及管理

从网络问政固化看政府舆情评估及管理

从网络问政固化看政府舆情评估及管理摘要: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手机网民2.77亿,中国已成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络提出诉求、表达意见,”网络问政”逐渐成为党和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网络问政”表明我国政府愈加关注舆情评估管理工作,但具体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本文拟从网络问政固化这一现象入手,浅析政府如何对舆情进行评估及管理工作。

关键词:网络问政舆情评估管理一、舆情评估管理、网络问政舆情即民意情况,涉及公众对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或情绪反映。

舆情评估管理是政府在日常工作与处理危机过程中,对舆论方向的评估及对舆情的引导工作,是政府了解民意,评估自身舆论引导效果的方式,也是其引导舆论向有利于社会稳定方向的重要工作。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网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到2010年2月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网络问政平台的建立,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政府舆情评估及管理的一个重要渠道。

”网络问政”标明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舆情评估与管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

二、舆情评估管理的缺失及意义(一)舆情评估管理的缺失1、政府很少关注舆论引导后的评估管理工作,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做政府舆情效果的评估工作。

2、现行公务员培训课程中少有一个针对性的舆情评估能力的训练。

3、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不理想,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舆情评估及管理。

(二)舆情评估管理的意义1、舆情评估管理可以保证政府舆论引导方向性的正确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团结。

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工作中,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稳定工作,并赋予了相当高的工作地位。

然而在考察具体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举措时,我们不难发现所有的工作指向大多倾向于非稳定因素的解除或暂时性的解除。

网络是海,问政是船——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新版发刊词

网络是海,问政是船——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新版发刊词

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新版上线词网络是无尽的深海,问政是破浪的航船。

从2006年底“有话问(总理、省长、市长)”开始,网络问政以理想、责任、担当为驱动,以报网互动为雏形,随奥一网问世蹒跚起步,毕路蓝缕。

及至汪洋书记2007年底发出“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重要指示,奥一网联合南方都市报适时推出《岭南十拍》,艳惊四方。

自此,网络问政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新闻产品登场,国内网媒第一个系统化的网络问政平台在奥一网亮相,上达天听,下接地气,把个虚拟世界搅得风生水起,把个现实生活描得有声有色。

“龙剑血帖”、“坪新清产业示范合作区”、“城市之‘基’转向何方”……线上官民沟通一键直达;省内部分城市领导与网民见面会、两届网络问政研讨会、广东网民论坛、八场“民间拍案——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群众论坛、首届华人网络论坛、南方民间智库围观会、九场“幸福广东工人农民论坛”……线下思维碰撞火花四射;谌毅兵、彭澍、“厦门浪”、李津逵、金心异、李健康、呙中校、龙剑、杨馥铭、“紫衣厨娘”、“飞天媚娘”……“网络大侠”现身挥斥方遒。

天道酬勤,一年前,网络问政平台获得第20届中国新闻奖名专栏一等奖。

虽荣光存焉,然非网络问政的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网络问政,必须以国家前程为怀,人民福祉为念,有大胸襟大格局大手笔,方能生命力长久。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国情、省情、民情、网情,无一不在与时俱进,网络问政平台绝不高卧于功劳薄。

平台要融入南方日报“高度决定影响力”的理念,意味着要有高度地贴近网络民意;要延续南方都市报“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理念,意味着要办中国最好的网络问政平台。

彼岸无涯,砥砺有期。

于是,奥一网今年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各兄弟网站一起,研讨升级网络问政平台,定位为“民意畅通大平台”。

这就是网民诸君看到的新版网络问政平台,分为六个子栏目:网络问政、微博问政、南方舆情、南方民间智库(官网)、网络问企,wen123(问政导航),此外还开发出智能手机客户端产品、网络问政移动版等,至此,一个有云计算技术内涵,全媒体、全方位、多维度的网络问政集群初步建成。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

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研究引言: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然而,网络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地,也是集思广益、表达声音的空间。

在这个网络时代,政府形象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对其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媒介传播的转变过去,政府形象主要通过传统媒体的渠道进行传播和塑造。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的媒介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政府形象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网络舆论的快速传播速度和广泛传播范围使得政府形象具备了全新的塑造方式,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舆论监控与管控网络舆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快速传播,因此政府需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控和管控。

政府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识别出网络舆情中的关键节点和舆论走向,从而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和处理。

及时回应和处理网络舆情可以有效降低负面影响,维护政府形象。

三、政府形象塑造的新机遇网络舆情给政府形象塑造带来了新的机遇。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进行更直接、更及时的互动,提高政府形象的透明度和亲和力。

政府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正面信息,宣传政府的工作成果和改革措施,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理解。

四、舆情危机应对策略在网络时代,一旦发生舆情危机,政府必须及时做出回应和处理。

政府应该正面回应负面言论,及时澄清事实,以避免舆论进一步发酵。

除了回应,政府还应当主动作为,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以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五、网络言论的负面影响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不仅仅是正面的。

网络言论的多样性和自由度往往容易导致负面声音的扩大化和暴露化。

负面网络言论对政府形象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扭曲事实、制造谣言、抹黑政府形象等方面。

政府需要做到明辨真伪,及时回应和澄清,维护自身形象的公信力。

六、舆情管理与公众参与网络舆情的发展使得公众的参与机会大大增加。

政府不再是单方面的宣传者,而是需要与公众进行更多的互动和沟通。

以网络问政构建反腐新格局

以网络问政构建反腐新格局
和出发 点有差 异 性 , 些 非 理性 的成 分 也借 网络 问 一
的群体 , 网络 问政成 为事 实上 的公 民论坛 , 展 了权 拓
力监督 的空间 , 扩大 了权 力监督 的 主体 , 权力 监督 使
广 泛深入 、 速 便 捷 , 遏 制 腐 败 创 造 了 良好 的条 快 为
件。
传统 政治 方式 和政治 过程 的 隐秘性 和封 闭性 。网络
问政广泛深 入 发展 , 成 了一个 公开 、 明 、 形 透 即时 、 海 量 的网络舆 论场 , 动 了舆 论 向多 元 性 、 推 时效 性 、 广
者 迫于舆 论压 力搞 “ 式 主义 回应 ” 形 ,与 网 民参 政议 政 热情 空前 高涨形 成 强 烈 反 差 ; 的 地方 党政 机 关 有 对 网络 民意 的关注 往往 停 留在“ 高点 击 率” “ 、高关 注
政 之名 迅速 滋生 和蔓延 。一些 网 民把 网络平 台当作
发 泄私怨 的场 所 , 意对 自 己不 满 的 人 和事进 行 歪 随
再次 , 网络 问政优化 了政治 生态 , 为预 防腐 败奠 定 了坚实基 础 。腐 败是 政 治 生 态 不 良的标 志 之 一 ,
曲、 大 、 骂 , 播 虚 假 、 意信 息 ; 些 网民利 用 夸 谩 传 恶 一 网络 信息 , 过早 介 入 司法 案 件 , 起 “ 掀 舆论 审判 ” 造 , 成 网络“ 体 激化” 群 现象 , 妨碍 了司法公正 ; 一些 团体
意” “ 和 民声” 速 聚集 , 被 监督 者 瞬间 置于舆 论 的 快 使 强 大压 力 之下 , 鞭 挞 腐 败 和 查 处 腐 败 提供 了便 捷 为
而有 效 的 手 段 。据 人 民 网 2 0 0 9年 进 行 的 一 项 网 上

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方案

网络问政工作实施方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问政逐渐成为地方政府与民众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网络问政可以更加及时、公开地回应民众的诉求和关切,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加强政务服务的互动性和民主性。

本文将介绍网络问政的概念和原则,分析其实施的难点和挑战,并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网络问政的概念和原则网络问政是指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网络沟通渠道,借助网络舆情分析、社交媒体监测、政务微博等工具,对市民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处理与解决的一种行政管理服务模式。

网络问政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及时、透明、利民、公正。

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公开:政府应及时公开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和事务管理,让市民了解政府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减少误解和猜测。

2.及时:政府应尽快回应市民提出的问题,避免民间问题难以解决、堆积成堆,也方便市民获取信息和反馈意见。

3.透明:政府应公开问政过程和处理结果,并向市民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信息,以增加政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利民:政府要以市民为中心,以广泛征询意见、提高服务品质为原则,确保民众得到高质量的服务。

5.公正:政府在处理问题时应坚持公正、客观、中立的原则,做到负责、周到、妥善地处理市民提出的问题。

二、网络问政实施的难点和挑战网络问政实施起来,也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建设的不足网络问政需要高度的信息化支持,也需要相关设施的支持。

但是如果政府尚未实现信息化建设,那么在网络问政工作方面就更难推进了。

2. 人员素质的不够网络问政涉及到政府工作人员、政府网站建设人员等多方人员参与。

如果这些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要求,那么网络问政工作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政府工作人员未及时回复民意,政府网站建设人员缺乏维护和保障网站安全的能力。

3. 社会舆论的影响网络问政处理结果公开,在社会上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结果不符合民意,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舆论风波。

如果政府不能合理应对,网络问政工作的开展肯定会受到影响。

对新媒体时代政府问政的几点思考

对新媒体时代政府问政的几点思考

对新媒体时代政府问政的几点思考作者:葛安琪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6年第04期摘要:在网络通讯技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予其改变的机会。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新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影响着政务工作和社会工作。

在一个平等开放、互联互通、信息透明、即时便捷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应对网络民意、网络舆情、网络问政,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政府网站政府问政一、政务工作要适应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迅速渗透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改变了政务机关的运行方式和管理特点。

因此,需要全面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把握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开展好政务工作。

所谓新媒体是指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新媒体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由以下几种: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

1.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

媒体个性化突出。

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对更加细分的大众,面向个人。

也就是说,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所需的信息,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着很大不同。

信息实时发布。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实时更新。

它不像传统媒体那样有较长的报道周期,而是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告知公众,并随时通报事件的进展。

而在人人都可及时上传信息的“自媒体”时代,所有人都可以借助微博等工具快速发布和分享信息,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更新速度。

受众选择性增多。

从技术层面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

它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选择,可以自由阅读。

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作者:张修现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7期摘要:網络问政对拓宽参政途径、及时化解矛盾、维护政府形象、打造阳光政务、彰显民主本质、实现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目前网络问政中仍然存在着“数字鸿沟”、政府官员网络问政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应从增强政府官员的网络问政意识、加强网络问政的宣传力度、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网络问政;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近年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

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但是,在网络问政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1、“数字鸿沟”普遍存在。

由于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地区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信息与使用网络上有着较大差异。

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

在年龄结构上,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9.9%,10-19岁、30-39岁群体占比分别为21.4%、23.8%。

在学历结构上,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4%、29.2%。

与2014年底相比,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占比提升了2.6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在职业机构上,截至2015年12月,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5.2%,其次为自由职业者,比例为22.1%。

由此可见,“数字鸿沟”的存在,表明网络民意并不具有普遍性,许多公民不会正确使用互联网,更不会通过网络问政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正文:---------------------------------------------------------------------------------------------------------------------------------------------------- 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的意见各市(区)人民政府,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深入推行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发挥网络问政平台倾听民声、凝聚民智、汇聚民力、服务民生的作用,现就进一步推进网络问政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和加强网络运用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问政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各级政府了解民情、改进工作、接受监督的重要方式和有效途径。

推进网络问政,有利于畅通社情民意渠道,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有利于汇聚民智,形成建设美好泰州强大合力。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网络问政的重要意义,主动适应网络问政的新要求,认真研究网络问政的新特点,积极打造网络问政的新平台,切实增强利用网络服务群众、开展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动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二、立足政务特色,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充分发挥政府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作用,切实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把政府信息公开的重点放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企业生产经营等密切相关的事项上,特别是社会广泛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群众广泛知晓和参与的政府信息,必须及时公开、准确公开,让老百姓看得懂、用得上。

深度挖掘信息资源,增加本地、本部门网站原创性政务信息,提高政务信息发布的频率和数量。

密切关注影响全局和公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做好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和解疑释惑工作,增强信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开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

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开展现状分析。

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

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立、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平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立,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立、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那么?、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表达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

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开展的背后也存在写缺乏与缺陷。

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

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

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

川人府﹝2012﹞号四川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网络问政工作方案》的通知各村民委员会、场镇各单位:根据梓潼县网络问政工作要求,为推进我乡网络问政工作的开展,经研究决定,现将《建兴乡网络问政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日建兴乡网络问政工作方案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在信息传递、舆论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解决民众诉求,广泛吸取民智,利用网络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根据梓潼县县网络问政工作要求,为推进我乡网络问政工作顺利开展,制定工作方案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网络问政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职责,顺利推进该项工作,成立以乡党委副书记王全华为组长,人大主席敬小勇、副乡长安达志为副组长,党政办、纪检监察、信访办、维稳办等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网络问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

党政办明确专人为网络问政管理员。

二、网络问政平台当前,网民主要通过梓潼县政务网网络问政平台窗口向我乡提交咨询、投诉、建议和意见。

网络问政管理员需每天保持即时在线,查阅和浏览梓潼县政务网投诉中心板块,及时审核受理网民投诉、建议和意见等。

三、规范受理和答复网民反映事项工作流程1.审核受理。

网络问政管理员发现相关问政信息后,确保第一时间(30分钟内)作出回应,予以受理;2.主要领导批示。

受理后,网络问政管理员应立即填写《网络问政信息处理表》,送涉及问政内容分管领导批示,重要信函需在分管领导批示后需送书记、乡长阅示;3.职能部门答复。

按领导批示,确定主办部门、协办部门和办理要求,并发至各相关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须尽职尽责做好相关问题的答复工作,能立即答复的当场答复。

不能立即答复的,一般应在1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提出研处措施和答复口径,并形成回复初稿交党政办核稿;4.核稿审批。

核稿并形成书面材料后,由网络问政管理员填报《网络问政信息处理表》后,提交书记、乡长或者书记、乡长委托的有关领导审批。

网络问政_本质_意义及实现途径_王水兴

网络问政_本质_意义及实现途径_王水兴

2010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此言一出即得到海内外舆论高度关注,在网络中迅速受到广大网民的热议。

联系当下中国火热的网络问政之风,笔者认为,以现实的政治生态,网络问政是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的好形式,进而言之,是草根民众安全地批评和监督政府的好形式。

深入认识网络问政这种新型民主形式,对提升各级政府服务效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问政的本质:公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09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

网民正成为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必须正视的参政议政主体。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其中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互联网正成为网民集结舆论的平台。

从上海钓鱼执法案、杭州飙车案和湖北邓玉娇案的发展经过和结果来看,网络的问政功能日益凸显。

相比既有的信访、纪检、监察、工会、妇联、共青团及其他各种社团等组织,作为公众利益表达和聚合的有效渠道,群众依托网络平台行使和实现其批评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更安全、便捷和高效。

这也是中国网络问政之风为什么流行的根本原因。

梳理我国互联网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网络问政是与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网民日益发展壮大、日益成熟相关联的。

总体而言,作为一种官方认可的制度安排,网络收稿日期:2010-04-19作者简介:王水兴(1974-),男,江西九江人,江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工程研究所讲师。

网络问政:本质、意义及实现途径王水兴(江西师范大学信息化工程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2)摘要:网络问政本质上是公众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实现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形式。

建立和发展网络问政制度,对于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创建人民满意的的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网络问政舆情事件反思报告

网络问政舆情事件反思报告

网络问政舆情事件反思报告摘要本文从网络问政舆情事件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社会公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旨在通过改进网络问政制度,促进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的建立。

一、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问政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参与方式。

公民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政府表达意见、反映问题。

然而,在网络问政中,也存在着一些舆情事件,例如政府回应不及时、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舆情炒作等。

这些事件对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二、问题分析1. 政府回应不及时:部分政府对于网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反馈不够及时,导致舆情事件进一步发酵,并增加了社会的不满情绪。

2. 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在网络问政中,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解或失真,导致部分舆情事件的真实性难以辨别,给公众带来困惑和困扰。

3. 舆情炒作:一些人或组织利用网络问政平台进行舆情炒作,制造并放大舆情,以实现个人或组织的利益诉求,扰乱了社会秩序和网络环境。

三、问题解决方案1. 政府加强问政回应机制:政府应加强对网络问政平台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问政回应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回复网民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并对问题进行解决。

同时,政府还应增加问政平台与政府决策的反馈机制,使政府回应更加及时、有效,并促进政府和公众的良好沟通。

2. 加强信息真实性核查:在网络问政中,应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核查。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专家组,对重要的舆情事件进行调查和核实。

通过公开透明的信息发布和权威部门的认证,维护网络问政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3. 加强平台管理与审查:对网络问政平台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与审查,确保平台上的信息准确、规范和公正。

平台运营方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对舆情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尤其要防止舆情炒作行为的发生。

四、建议和展望1. 提高问政平台操作和维护能力:加强对问政平台开展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加强对网民的引导,提高其信息发布的质量和准确性。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摘要:当前,随着自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问政的形式日渐丰富,由原来的“电视问政”、“广播问政”、“网络问政”逐步拓展到“自媒体问政”、“融媒体问政”,问政的形式、途径呈现多样化,问政的内容更加具体化,这反映出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这也对新形势下政府部门的效能和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媒体问政;网络一、当前媒体问政的主要特点(一)媒体问政的群众参与面更加广泛。

一开始的电视问政,现场的观众才能提出问题,直接参与其中;到后来的网上问政,能上网的网民就可以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更加直接,“辣味十足”;再到后来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普及推广,微信、微博、各类APP等使用人群的不断增加,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问政的参与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传播,并可能产生网络舆情。

(二)媒体问政所曝光的问题更加具体性。

从各地媒体问政曝光的问题看,大多数集中在民生领域,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问题。

从一二三线部分城市网络问政情况统计来看1,社会保障类问题、教育医疗类问题、交通出行类问题、市容环保类等问题被问政频率较高,这些问题大都非常具体,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需要政府部门分门别类进行处理。

当然,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逐渐建立起长效机制进行解决。

(三)媒体问政成为为民解忧的重要途径。

现实中,很多问题在经过媒体曝光后,迅速得到了解决。

这其中媒体的功劳功不可没,充分发挥出了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没有及时发现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或者虽然发现了,但是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直到通过媒体等外力介入才推动得以解决。

(四)媒体问政能够推动政府部门转作风提效能。

媒体问政,给了公众与政府部门直接交流的机会,也将问题和压力直接传导给了政府部门,这必定会倒逼政府部门表态度、亮承诺、谈对策、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能促使政府部门破除“中梗阻”、“慵懒散”,不断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让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为民办实事中提升公信力。

网上问政实施方案

网上问政实施方案

网上问政实施方案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网上问政已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增进民众参与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并实施网上问政方案,成为各级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推进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的网上问政平台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网上问政平台,为民众提供便捷的问政渠道。

该平台应当包括政府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平台上应当明确政府部门的职责和联系方式,方便民众提出问题和建议。

二、加强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政府部门应当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发布政策文件、工作动态、财政预算等相关信息,增强政务公开透明度。

同时,建立互动交流机制,设立专门的在线答疑、回复专区,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和诉求,增强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性。

三、建立问政督查制度政府部门应当建立问政督查制度,对网上问政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对未能及时回应民众诉求或解决问题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问责,提高问政工作的实效性和责任感。

四、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和研判,及时了解民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引导舆论导向,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积极回应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提高政府舆论引导的能力和水平。

五、推动问政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政府部门应当推动网上问政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网上问政的问题和建议纳入到政府决策和工作中,推动问题解决和工作落实。

同时,加强政府内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政府整体治理效能。

六、加强问政工作宣传和培训政府部门应当加强问政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网上问政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利用各种形式和渠道,向社会公众宣传网上问政的意义和作用,鼓励民众积极参与问政活动。

七、建立健全问政工作考核评估机制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问政工作的考核评估机制,对问政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仅以网络舆情来问政
作者:尹霞来源:红旗文稿
网民与普通民众、网络舆论与主流民意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7月26日,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中国更大的利益群体在网的外面,多数的农民、民工都不在网上,不是网民能够代表的,所以网民不能以民意代表自居。

如果中国所有利益群体都在网上了,那么中国最大最难的一些问题也基本上解决了。

网上一些人其实也是既得利益者,有的还正在面对有可能损害他们既得利益的改革,有一些不满。

他们现在不是真正需要政府救济的,需要政府救济的人还没有上网的能力。

真正的穷人的利益诉求会很不一样。

《中国日报》记者胡亦南持相似判断,他在7月23日撰写的《网络时代的社会舆论》中指出,由于互联网技术快速普及,网民基数不断扩大,以至于社会各界把网络舆论等同于公众舆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但实际上,网络舆论与社会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固然有交集,但这种交集相当有限。

一份来自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佐证了上述二人的判断。

这份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是42.1%。

这意味着,我国还有57.9%的人没有上网。

这没上网的多数人构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的声音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多大程度的体现?那些以主流民意自居的网络舆论代表了谁?究竟又是哪些人在操控着网络舆论?
胡亦南在文章中指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是3537.7元。

主导网络舆论议程的网络意见领袖多半在体制内有各种各样的职衔,经济状况远好于此,却每每以民意代表自居。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现象:部分权贵阶层和小康群体建构了弱势群体的话语体系,进而代言甚或代表弱势群体。

显而易见的是,戾气逐日深重的中国网络舆论受到了某些利益群体挟持,并成为他们提出政治诉求、煽动民粹情绪的工具。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成员、发展参考网特约评论员方明江也认为,网络舆论成了各个集团斗争的工具。

一些利益集团培植自己的代言人成为舆论领袖,之后引导人们去思考哪些问题、怎么去思考这些问题。

结果,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和舆论领袖对关键事件和问题的片面观点,导致很多网民和群众对事实真相的了解产生巨大的偏差。

而这些片面、偏激观点却被包装成了“主流民意”。

《南方周末》的评论更是指出:如果说网络在早期还显示出原生态的本真一面,发展到现在则成为各个利益方施加手段的必争之地,网络推手、网络公关,对人性弱点的利用,
对舆论处心积虑的引导日益增多,“真实的民意”更难以辨别。

一个由七八十万的网络参与量得来的数据,也许还比不上一个样本为一万的民意调查更具科学性和民意代表性。

环球网也曾经指出,在网络上,主流民意仍是一个“隐身人”,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媒体报道中,“近半网民反对……”、“七成网民支持……”之类的标题成为常用话语,而对比美国媒体对大选的报道可以发现,对候选人民意支持率的数据发布,一定源自权威的调查机构,不会是网民意见分析汇总。

曾为网络意见领袖的周小平甚至认为,如今的网络已经全面沦为西方资本和舆论的传销营地,无数洗脑段子、吹捧欧洲以及美日的故事、无数被夸大成体制问题的个案,日渐灌满了人们的耳朵。

这哪里还有“主流民意”的影子?
今年5月初,一篇在网上热传的题为《揭秘当前中国最大网络黑社会》的文章,详尽地披露了当今在网上制造话题、编造谣言、炒作事件、操控舆论的幕后团伙——网络推手和网络水军公司的“战斗模式”。

指出,互联网早已成了一块针扎不透、水滴不漏的资本阵地。

正是借助于网络水军和网络谣言,公知领袖们的舆论几乎垄断了中国互联网,将互联网变成了他们传播反共思潮及低俗恶俗文化的主要阵地,水军公司藉此获取的则是巨额的金钱利益。

方明江也指出,利益是网络舆论操控者的真实诉求。


说,时下,我国的舆情事件一般直接呈送到中央机构。

所以,利益集团也都在试图向中央呈送有利于自己政治议程的舆情报告,力图打破中间的隔阂环节,从内部影响高层作出有利于本利益集团的决策。

被利益集团绑架、操纵的网络舆论非但无法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反而对社会生态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胡亦南指出,当前网络舆论环境的恶化,与现实矛盾的激化、公众认知的钝化、社会矛盾的极化有着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延续使得整个社会的主流舆论场都出现了恶性发展。

同时,网络舆论的发酵也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主编周兆呈在《大数据时代的民意与政治》一文中也指出,大数据时代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使事件变得扭曲和不可控,或者暗箱操作,一个民生课题在各方民意万马奔腾的发酵效应下,极有可能引发公共危机,甚而影响政府决策。

在眼下扭曲的网络舆论生态下,政府应当如何看待和对待网络舆情?
樊纲认为,政府不能光看网上的东西,不是说使网民高兴了就等于大家都高兴了。

不能仅以网上的舆论来左右自己的政策。

我们面临许多的利益群体,要考虑到各个方面利益的均衡。

中国有更大、更深刻的问题需要去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