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及其注释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

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为业:把……作为职业,以……为生。

为,作为。

缘:顺着、沿着。

行:行走这里指划船。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导语:《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这篇散文的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学习。

原文晋太元1中,武陵人2捕鱼为业3。

缘4溪行5,忘路之远近6。

忽逢7桃花林,夹岸8数百步,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10,落英11缤纷12。

渔人甚异之13。

复14前15行,欲16穷17其林。

林尽水源18,便19得20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1若22有光。

便舍23船,从口入。

初24极狭,才通人25。

复行26数十步,豁然开朗27。

土地平28旷29,屋舍30俨然3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32属33。

阡陌34交通,鸡犬相闻35。

其中往来种作36,男女衣着37,悉38如外人39。

黄发垂髫40,并41怡然42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43,问所从来44,具45答之46。

便要47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48来问讯49。

自云50先世51避秦时乱,率52妻子53邑人54来此绝境55,不复56出焉57,遂58与外人间隔59。

问今是何世60,乃61不知有汉,无论62魏晋。

此人一一为63具言64所闻65,皆叹惋66。

余67人各复延至68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69。

此中人语70云:“不足71为72外人道也。

”既73出,得其船,便扶向路74,处处志之75。

及郡下76,诣77太守,说如此78。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79,遂80迷,不复得81路。

南阳刘子骥,高82尚士83也84,闻之,欣然85规86往。

未果87,寻88病终89,后遂无问津90者。

[1-2]字词注释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下面是整理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和翻译,欢迎来参考!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翻译)及注释
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6、林尽水源,便
得一山,山有小口, 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 是
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7、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 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 候 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 到这 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17、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没有
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 世人隔绝 了。
•1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
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 有过
.繼&騐»歆亨。
(1) 缘: (2) 落英: (3) 异: (4) 才: (5) 俨然: (6) 属: (7) 阡陌: (8) 交通: (9) 悉: (10) 黄发:
•循,沿着。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对......感到奇怪。 •仅。 •整齐的样子。 .类。 •田间小路。 •交错相通 •全、都。 •指老人。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 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 样 子。
•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
置暴渔人,竟大吃-惊’ .具答之。便要还家’測杀離
歆腿螯屢答
O
• 1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
(11) 垂髫: (12) 要: (13) 咸:
(14) 讯: (15) 絶境: (16) 间隔:
(17) 乃: (18) 无论: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译、题解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注译、题解

【题解】《桃花源记》选⾃《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晋末南宋初的⽂学家。

⽣在晋末战乱的年代,陶渊明不但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且以⾃⼰不愿同流合污的⾼尚志节,树⽴了⼀位洁⾝⾃好的诗⼈的形象,被后⼈称为“靖节先⽣”。

陶渊明青年时代,家境贫困,在⼏次出仕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到了官场的腐败⿊暗。

在他做彭泽县令时,那⾥派⼀个督邮到县,县⾥的⼩吏叫陶渊明“束带相见”,表⽰尊迎。

陶渊明不愿为五⽃⽶折腰,毅然辞职,写下的《归去来兮辞》,以⽰和污浊的官场决裂。

陶渊明向往着⼤⾃然,喜爱农村⽥园躬耕的⽣活。

归隐后他经常参加农事⽣产,接近普通的农民,写出⼤量诗歌所映农耕⽣活、描绘⽥园风光,历来被认为是我国⽂学的第⼀位⽥园诗⼈。

在他的散⽂创作中,也有不少描写淳朴的农村景物、感情真挚深切、风格朴素⾃然的作品。

《桃花源记》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因为语⾔清新⾃然,状物亲切逼真,想象奇特新颖,被⼈们当作⼀篇独⽴的散⽂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注译】桃花源记〔桃花源:地名,作者虚构的理想化佳境,据说在今湖南省桃源县。

记:游记。

〕 晋太元中,武陵⼈捕鱼为业。

〔晋太元中:晋代太元年间(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

武陵⼈:武陵郡(今湖南常德⼀带)⼈。

捕鱼为业:即(以)捕鱼作为职业。

〕缘溪⾏,忘路之远近。

〔缘yuán):沿着。

溪:溪流。

⾏:划⾏。

忘路之远近:忘掉了路程的远近(句⾸省略主语“渔⼈”)。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逢:遇见。

夹岸:夹溪两岸。

数百步:⼏百步。

中⽆杂树:当中没有别的树(只有桃树)。

芳草鲜美:芬芳的青草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缤纷:繁多杂错。

〕渔⼈甚异之。

〔甚:副词,⾮常。

异:奇怪。

形容词⽤为动词,意动⽤法,即“以(之)为异”,意思是“认为(它)奇异”。

之:代词,这些,代指”桃林美景”。

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

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桃花源记》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桃花源记原文与译文,希望能帮到你!《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xíng),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qiānmò)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jí)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

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

他的曾祖陶侃(kǎ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明时,家境破落。

他自幼博览群书,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处在动乱社会,很难有所作为。

他喜爱山水,不慕荣利,为了养家,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41岁时任彭泽令,仅80余天,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为由离职,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直到去世。

著有《陶渊明集》。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详解)

《桃花源记》陶渊明(原文及详解)

桃花源记陶渊明〔魏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间隔一作:隔绝)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

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

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

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

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释译文《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y口)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yi)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i),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16.欲:想要。

17•穷:尽,形容词用做动词。

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

尽:走完。

18.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尽:完,没有了19.便:于是,就。

20.得:看到。

21.仿佛: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22.若:好像。

23.舍:舍弃,丢弃。

24.初:起初,刚开始。

25.才通人:只容一个人通过。

才:副词,只。

26.复:又,再。

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前。

27.行:行走。

28.豁然开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的样子。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29.平:平坦。

30.旷:空阔;宽阔。

31.屋舍:房屋。

32.俨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33.之:这。

34.属:类。

3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交通,交错相通。

桃花源记详细注释和译文

桃花源记详细注释和译文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

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

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注释:(1)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7年)。

(2)武陵:郡名,今武陵山区或湖南常德一带。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译文及注释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注释《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注释《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一个以捕鱼为生的武陵人。

(有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前行,忘记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夹杂其它的树,芳香的青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

(渔人)又向前划行,想走到这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源头消失了,就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船,从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

(渔人)又向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有平坦宽广的土地,房屋整整齐齐,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

(完整版)桃花源记翻译注解

(完整版)桃花源记翻译注解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什么?“先世避秦时乱”桃源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不愿外界干扰破坏桃花源的宁静和谐的生活,也暗示外人是找不到桃花源的。

作者把桃花源美景写得真切动人,有声有色,但又有几分迷离恍惚,如:“________ ”仿佛若有光、与外人间隔、不足为外人道、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渔人的行踪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渔人“欲穷其林“原因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不足为外人道也(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口□口;世外桃源□ □口□,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与民同乐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 ,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2分)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欲穷其林”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怡然自乐”离开桃花源时,他“处处志之”,但再来寻找时还是“不复得路”“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

文言文《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写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欣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

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花草鲜艳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世外桃源不仅仅是陶渊明先生的向往,也是在尘世间沉浮的我们的美好向往,通篇文章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令人神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

《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讲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通过对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桃花源记》译文及注释1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

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

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

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

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

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

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世外桃源不仅仅是陶渊明先生的向往,也是在尘世间沉浮的我们的美好向往,通篇文章读来,让人心旷神怡,令人神往。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原文及注解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源记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注释:
(1)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2)太元:公元376~396年,晋孝武帝年号。 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共计21年。
(3)武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初中语文陶渊明《桃花源记》译文及其注释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要:同“邀”邀请
(15)要:通“邀”。
(16)咸:都。讯:消息。
(17)邑人Biblioteka 同乡(18)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9)间隔:隔离。
(20)乃:竟然。
(21)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22)延:邀请。
(23)扶:沿着、顺着。
(24)向:原先。
(25)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26)郡下:指武陵郡城下。
(27)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45)具:同“俱”,完全,详尽。
(46)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
(47)既:已经,以后
(48)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补充: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林尽水原: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4)缘:循,沿着。
(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6)异:惊异,诧异。这里的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7)尽:尽头。
(8)才:仅。
(9)俨然:整齐的样子。
(10)属:类。
(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
(12)悉:尽,全。
(13)黄发:指老人。
(14)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
(38)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
(39)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40) 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
(41)延:邀请。
(42)为:对,向。
(43)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
(44)语云:告诉(他)说。“语”后面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
(28)寻向所志: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
(29)刘子骥: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30)规:计划,打算。
(31)未果:没有实现
(32)寻:随即,不久。
(33)遂:终于
(34)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
(35)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36)旷:空阔,宽阔。
(37)俨然:整齐的样子。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