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授课素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优质教学课件(共31张PPT)
祥林嫂勤快能干而又善良, 在一次次走投无路中苦苦挣扎 到最后一息。谁是杀害祥林嫂 的元凶?是鲁四老爷,是柳妈, 是鲁镇的人,还是“我”?
鲁四老爷:迂腐、保守, 思想守旧、反动,为人自私、 冷酷。
柳妈:劳动妇女,虽同情 祥林嫂,但由于受毒害很深, 成为祥林嫂死亡的催化剂。。
鲁镇人:受封建礼教毒害, 将她视为“孽种”“不祥人”, 以封建贞操观念歧视她,用其 悲剧来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人心冷漠,没有同情心。
鲁迅 鲁 迅
学习目标:
• 分析祥林嫂的形象
知识链接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哪些?
肖像、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 正面、侧面描写。
(一)祥林嫂——肖像描写
脸色
初到 鲁镇
再到 鲁镇
死前 相遇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祥林嫂——肖像描写
脸色
眼睛 衣着饰物
初到 鲁镇
脸色青黄, 但两颊还 是红的
初到 鲁镇
脸色青黄, 但两颊还 顺着眼 是红的
顺着眼, 脸色青黄, 眼角上带
再到 只是两颊 些泪痕, 鲁镇 上已经消 眼光也没
失了血色 有先前那 样精神了
死前 相遇
脸上瘦削 不堪,黄 中带黑,
只有那眼 珠间或一 轮,还可 以表示她 是一个活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 裙,蓝夹袄,月白背 心
做工毫不懈怠,反 满足,口角边渐渐 的有了笑影,脸上 也白胖了
(三)祥林嫂——动作描写
(1)逃:山中出逃,鲁镇做工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反对再嫁,祥对林婆家嫂为她的安排反命运抗的反带抗, (维有2)护捐自封:我倾尊建其严思所。有想和封建迷 信怕被的分身色,追彩求人,的平具等有权利浓。 厚 的悲剧性。 (3)问:死前问我鬼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祝福》【讲】
【讲】人教必修3第2课《祝福》教学资料教学目标:1.分析、理解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尝试在作文中运用。
教学重点:1.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
2.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方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本节课要点:1.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2.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了解倒叙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板书)二、写作背景简介:《祝福》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
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二千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中国妇女则是中国封建思想的最大受害者。
鲁迅选择妇女题材,深刻地揭露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
鲁迅对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的揭示与批判,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故事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
鲁迅这一时期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
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祝福的传承与创新
祝福既有传统文化的渊源, 也在创新中不断更新、变 革和演绎。
总结
• 祝福的概念 • 祝福的分类 • 祝福的表达方式 • 祝福的文学表现 • 祝福与现实生活 • 祝福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课《祝福》ppt课件
欢迎来到《祝福》ppt课件,本节课将为你介绍祝福的概念、分类、表达方式 和文学表现。
祝福的概念
祝福的定义
祝愿人们获得幸福、成功、美 满等美好事物的行为。
祝福的形式
可以是口头的表达、文字的寄 托,也可以是习俗、礼仪或象 征。
祝福的意义
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具有滋润人心的作用。
祝福的分类
离别祝福
表达离别时对人们的祝愿,如旅行、工作调 动、离职等。
新年祝福
祝福人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代表着新一年的希望与美好。
生日祝福
祝福人们生命长久、幸福美满等,是一种常 见而隆重的祝福。
婚姻祝福
祝福新人新婚快乐、幸福美满,为 matrimonio 认同与祝福。
祝福的表达方式
如杜甫《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中的“酹江月”、郑谷《上元江口感兴》中的“挹陶 然冰清”,常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祝福与现实生活
祝福体现了人们美好向往和传递爱与温暖的情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积极的 影响。
祝福与现实生活
祝福的社会意义
祝福在社交礼仪、职场沟 通、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扮 演着重要角色。
祝福的生活作用
口语祝福
适合节日祝福、场合祝福等, 可以借助情感和语言来增强表 达效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课《祝福》课件
《祝福》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之一。
创作背景
《祝福》创作于1924年,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 中的一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通过主人公“我”的 视角,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
分析《祝福》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总结词
分析人物形象应从人物性格、行为特点、在情节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人物背后的意义和价 值。
详细描述
在《祝福》中,除了主人公祥林嫂外,还有其他许多人物形象。学生需要选择其中一两个人物进行分 析,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以及在情节中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有助于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和意义,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小说通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底层民众的苦难和无助, 表达了对他们深深的同情和关怀。
03
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词
探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
详细描述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祥林嫂的悲剧原因,包括封建礼教的束缚、社会冷漠 与歧视等因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02
课文分析
故事情节梳理
简述故事情节
《祝福》讲述了一个旧中国农村妇女祥林嫂在贫困和悲惨中死去的故事。她经历了失去丈夫、 儿子、被迫改嫁等不幸,最终在祝福的鞭炮声中悲惨地死去。
人物形象分析
祥林嫂的性格特点
01
输标02入题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她对生 活充满希望,但命运却对她极其不公。她经历了多次 不幸,但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念。
高中语文 1.2《祝福》祥林嫂怎么会怒砍门槛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祥林嫂怎么会怒砍门槛电影《祝福》中,导演增添了祥林嫂怒砍门槛的情节,我觉得这很不合理。
人物行动,是受人物思想支配的。
怒砍门槛,应该建立在跟封建迷信彻底决裂的思想根底上。
纵观祥林嫂的思想开展史,一直到临终,她都不敢断然否认柳妈的阴司地狱之说。
她对“我〞提出了“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灵魂〞的问题,并不表示她已经不相信地狱,恰恰相反,她是带着期待和恐惧向“我〞发问的。
“我〞之所以支支唔唔,不敢正面答复她的问题,并不是“我〞不知道确切的答案,而是“我〞不想“增添末路人的苦恼〞。
现在不也有“临终关心〞的说法吗?一个人到将死的时候,他的亲友给他提供的信息,应当是可以使他获得心理满足的,他渴望什么答案、他需要什么答案,就给他什么答案。
至于是否符合事实,符合科学道理,符合自己的认识水平,那倒还在其次。
祥林嫂的临终心理充满了矛盾,既希望有阴司,又害怕有阴司。
希望有阴司的是:自己一死,就可以跟阴间的亲人团聚了,父母、丈夫、儿子等都可以见到了。
害怕有阴司的是:自己一死,那两个死鬼丈夫都要来争夺,阎罗大王要动锯刑了。
虽说捐了门槛,但最具权威的鲁四老爷都不成认这样可以赎罪,那当然就是不能赎罪了。
砍掉门槛?那不是要加重自己的罪孽吗?谁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酷刑在等着?如果有阴司,砍了门槛必定会得罪神灵,就算没有阴司,砍掉门槛也并不能找回那十二块鹰洋了,为什么要砍呢?因为“我〞想给祥林嫂一些“临终关心〞,所以需要琢磨祥林嫂的临终心态,不能根据自己的认定随便答复。
再说,祥林嫂是个不具对抗性格的悲剧人物,她有的只是顺从。
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的是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肯定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第二次婚姻,是被家婆强行“卖〞出去的,她似乎对抗得很强烈,不过,这种对抗不是在追求婚姻自由的思想支配之下的对抗,而是在“烈女不嫁二夫〞、“贞节重于生命〞的思想支配下的对抗,退一步说,就算这次对抗取得了胜利,那“从一而终〞的思想带给她的也仍然是悲剧的结局,这次对抗,表现出的是对封建贞节思想的顺从。
高中语文 1.2《祝福》祥林嫂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祝福》——祥林嫂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人物。
《祝福》是鲁迅先生写的反映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短篇小说。
〔本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
“祝福〞旧时江南一带每年年终的习俗。
〕这篇名作,成功地塑造了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从而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主人公祥林嫂的性格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中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屡遭不幸,走投无路,最后在“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也如此〞的地主阶级欢天喜地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这与封建地主阶级杀鸡宰鹅,大放鞭炮,乞求天神赐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故事的悲剧性更加深刻。
人物简介祥林嫂〔生卒年不详〕,卫家山人,一生非常艰辛、坎坷。
早年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有婆婆和一个小叔子,家中以打柴为生。
××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后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祥林嫂虽然是一个寡妇,但她模样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常常顺着眼,是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试工期内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为了鲁四老爷家中正式的女工。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却丝毫没有懈怠,到年底,筹备福礼,全是一人担当。
然而好景不长。
新年刚过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来到了鲁镇,并强行带走了祥林嫂。
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竟然将祥林嫂强行嫁到了里山。
在众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给了第二个丈夫。
年底,祥林嫂的儿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静了一段时间。
时隔不久,厄运又一次降临在祥林嫂的身上。
先是丈夫死于风寒,接着她的儿子又惨死狼口。
生活的重创彻底击垮了祥林嫂。
为维持生计,祥林嫂又一次来到了鲁镇,重新在鲁四老爷家做工。
但是这一次,祥林嫂不但没有先前的灵活,记性也坏了许多,脸上死尸似的没有一丝笑容。
她逢人便讲起儿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惨遭遇,渐渐的被乡里人所厌恶。
高中语文1.2《祝福》鲁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1.2《祝福》鲁镇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这是鲁迅最早在《孔乙己》上提到的鲁镇。
作为他笔下的外婆故乡,如今真的出现在了绍兴。
10月末,我们来到了这个建镇还不到一个月“古老”的镇。
鲁镇位于柯岩风景区的左侧。
一进门就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只是感觉这个“古镇”新了一点。
只有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时,仿佛到了另一个朝代。
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
大概是鲁镇新开张的缘故,好多“民居”还无人居住,好多商铺还无人经营,只是主街上店家多一点。
贡品店、锡箔店、油烛店、茶漆店、钱庄、当铺…….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的店铺林立在这里;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人物,又一个个出现在街上。
“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棍子,嘴里自言自语地喃喃絮语:“我只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孔乙己在酒肆的柜台边“研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这一幕幕鲁迅小说的场景,不是舞台上演出的话剧,而是穿插在“鲁镇”游客身边的“活剧”。
游客多时,他们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来逗游人开心。
尤其是阿Q,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由于没有见到“小尼姑”,到时候他就“调戏”起挎着讨饭篮祥林嫂,要与她接吻,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
游客少时,鲁四老爷就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就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
镇里,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组组关于形象夸张的雕塑。
阿Q革命、阿Q挨打、阿Q 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在鲁镇,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颇引人注目,几十个故事人物的铜像讲述着一个个鲁迅小说中的故事。
语文:1.2《祝福》相关素材——作家评论(新人教版必修3)
《祝福》相关素材作家评论(1)鲁迅小说中对封建文化的批判(杨剑龙)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有鲁迅这样深刻而又具体,没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鲁迅这样执着而又犀利。
鲁迅一针见血地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概括为奴性文化。
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
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
”(《老调子已经唱完》)鲁迅认为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资格,至多不过是奴隶,中国历史上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鲁迅努力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在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的同时,鲁迅在许多文章中还十分具体深刻地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病,鲁迅以偏至的发展观孜孜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病的提示和批判,“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致尤炳圻》),因而鲁迅在他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中也努力解剖、抨击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心理性格方面形成的种种病态。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中,对国民性的卑怯是深恶痛绝的,他一再针砭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淫下国民性的卑怯,他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
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人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
”(《北京通信》)鲁迅的乡土小说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卑怯者的世界。
李长之在《鲁迅作品之艺术的考察》中就指出:鲁迅的小说创作“在内容上,写的东西都是一致的,就是写农民的愚騃和奴性”。
在鲁迅的乡土小说中,将儿子的命运寄寓在人血馒头上懦弱的华老栓(《药》),一心跻身长衫客行列的落魄的孔乙己(《孔乙己》),因丢了辫子被女人当众辱骂的忧愁的七斤(《风波》),在多子、饥荒、苛税等压榨下苦得像个木偶人的闰土(《故乡》),都是乡土社会中的卑怯者,他们对于身受的压迫忍辱受屈逆来顺受。
《祝福》中到土地庙捐门槛赎罪的样林嫂,《在酒楼上》中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无聊地生活着的吕纬甫,《孤独者》中亲手选了独头茧将自己裹在里面的魏连殳,《离婚》中慑于七大人威光的爱姑,也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卑怯者,虽然他们面对坎坷的命运和人生也有过不平和抗争,但最终都屈服于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课件 (共13张PPT)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2、剖析悲剧原因,探索小说主题
• 教学重点:剖析悲剧原因
• 教学难点:剖析悲剧原因
在中国的现代作家中,没有 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有鲁迅这们深刻而又具体,没 有哪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 判有鲁迅这样执着而又犀利, 那么是谁让祥林嫂落到了那么 悲惨的境地?让我们走进《祝 福》,走进我们民族的昨天, 也走进鲁迅先生伟大的心灵
四、对比迁移
窦娥与祥林嫂在改嫁的情节上有 相似之处,试对比两人对此的异同。
同: 都受到所处时代思想的限制,都受到 封建节烈思想的影响,认为从一而终,不 肯再嫁。
异:祥林嫂满足于奴隶式的生活, 窦娥有主见,坚决不嫁,即使张驴儿用 人命官司要挟,不为所动,情愿见官,最 后更是责天骂地,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文本探究
一、请同学们找出谁是杀害祥林嫂的 凶手? 鲁四老爷、四婶、 婆婆、大伯、 柳妈
鲁镇的人们
“我”
自己
2、祥林嫂的死与这些人有什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麻木不仁 自私保守 迂腐冷漠
4、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鲁镇人 们这样的性格特点呢 ?
从犯罪学的意义上来说,大家都不是凶 手,然而,从精神实质上来说又都是凶手。 祥林嫂悲惨死去的社会根源,归根到底, 是封建礼教杀死了祥林嫂。正像许寿堂先 生所说:“《祝福》描写的是一个旧社会 中的女性牺牲者,极其深刻,使知人世惨 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 嫂。”
主题概括:
这篇文章深刻揭露封建思 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反映劳 动妇女的悲惨命运
本文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 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 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 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 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 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 有被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 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 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 思想的最大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 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他们的身心。
高中语文 1.2《祝福》祥林嫂看的方式简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祥林嫂“看〞的方式简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生活在封建礼教社会中,在愚昧冷漠的民众当中,她是“被看〞,同时也是“看者〞,在“看〞与“被看〞之间,她艰难地生存着、挣扎着。
要全面了解祥林嫂的不幸,她的“看〞的方式不容无视。
一、“顺着眼〞看,顺从中求生存祥林嫂年轻丧夫,为逃脱婆家的转卖,她逃出来做女工。
初到鲁四老爷家时,她在“看者〞四婶眼中“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象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顺着眼〞,课下注解解释为“垂着眼,显出顺从的样子〞。
在用工者四叔、四婶眼中,祥林嫂“顺着眼〞看的方式,足以证明她是一个温顺、驯良、对生活要求不高的女子,这符合剥削者用人的期待值。
祥林嫂之所以以这种“看〞的方式出现在看者面前,除了心地淳朴使然,在内心深处她期望获得“看者〞的认可,从而能够获得一个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时机,能凭自己力气吃饭,在精神上做一个贞节的未亡人。
但这样一个想以安分守己、吃苦耐劳求生存的女子,在被卖时竟作出极为剧烈的对抗。
“一路上只是嚎,骂〞,“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在围观者看寡妇再嫁时,这种对抗方式是围观者期待出现的;在“好女不嫁二夫〞的道德要求下,这也是祥林嫂唯一能够选择的方式。
“顺着眼〞变为“怒目金刚〞,祥林嫂在“看者〞的目光下,无论是温顺还是暴烈,都让人感到一个弱女子的无奈:即使是在选择最简单、最普通的与他人的交流方式上,她也只能顺应“看者〞的要求,她的生存权利不在自己手中。
封建思想对妇女的禁锢及封建宗法礼教对妇女的残害之深可见一斑。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时,她已经经历了以暴力强逼再嫁、第二个丈夫病死、儿子阿毛被狼吃掉的悲惨遭遇。
虽然眼角上带着泪痕,她仍然“顺着眼〞出现在鲁四老爷家。
不幸尽管接二连三地降临,但她并没有丧失活下去的愿望。
她性情温良,安于命运,对人对社会不对立、不暴戾、不抱怨,低眉顺眼地勤劳做工,只为满足最卑微的要求:活着。
祥林嫂的不幸是无法选择、无法躲避的,她可以选择的是用“顺着眼〞这一谦卑的“看〞的方式来企求社会的认可、容纳。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祝福》教学素材(教材、课标、效果、学情分析)
《祝福》教材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必修五本书,共有2个单元中外小说单元。
一个必修3的第一单元,一个是必修5的第一单元,共六篇文章。
(《林黛玉进贾府》《祝福》《老人与海》《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祝福》是属于前者。
由此可见,本册书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
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所以学习小说这种文学样式,也是有助于学生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为将来的小说阅读打下基础。
而实际上,高二的学生对于小说并不陌生,相对的也比较喜欢阅读小说。
但是学生阅读中关注的更多的是小说的故事情节。
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缺乏理性的思考,能说出好,但不知从哪些角度说出好在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鉴赏小说的基本知识所以老师要适时采取情况,引导学生从情节入手,学会归纳总结人物形象,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题,学会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鲁迅的《祝福》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精品,当中的人物祥林嫂也是鲁迅小说中与阿Q、孔乙己三个最为出名的人物之一。
研读好这篇文章,对将来小说的阅读,小说中人物的理解,甚至小说的写作都有深广意义。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
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旧社会最大的受害者。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祥林嫂悲剧的根源。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悬疑式导入)(导语)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最常用是“归乡”模式,在“我”的“故乡”鲁镇上,我们认识了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他们的命运和“我”几乎缠绕在一起,今天我们重回鲁镇,去认识一位“苦人儿”祥林嫂,看一看“我”在她的命运进程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二、阅读发现(一)问题呈现“我”回到久别的故乡鲁镇,文本几次提到“无论如何明天我决计要走了。
”好好的,为何又急着要走呢?让我们重读文本,看一看平静的叙述语调下是不是隐藏着一些不平静呢?(2)关键提示注意文本中的一些细节:(1)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2)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单是老了些。
(3)我与他的谈话不投机的了(4)(祝福的仪式)年年如此,家家如此。
(三)交流明确鲁镇一直就没有变,“我”略带消极的语调强调了这一点,恰恰暗示了“我”的变化——对于鲁镇而言是,在“我”而不属于,“我”越是要走,越是表明“我”与鲁镇的隔膜与疏离。
“况且,一想到昨天祥林嫂的事,也就不能使我安住”这是更为重要的让“我”决计要走的另一原因。
三、细节探究:“我”在文中是怎样的一个人?(一)“我”与祥林嫂的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中,有怎样的心理反应?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1、学生分组探究2、明确(1)“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钉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
(2)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
(3)我即刻胆怯了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
我是一个对鲁镇保守、冷漠的社会气氛感到愤懑的启蒙主义知识分子,无力拯救祥嫂,但却是小说中唯一深切同情她的悲剧命运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祝福》教学课件(34张)(共34张PPT)
五张账单 ▲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 ▲初到鲁家的工钱:每月五百文 ▲婆婆从鲁家支走的工钱:一千七 百五十文 ▲卖祥林嫂的钱:八十千;娶亲费 用:五十千;剩余:十多千 ▲捐门槛的价钱:十二千(十二元 鹰洋)
暗 示
社 会 环 境 自 然 环 境
封建迷信的毒害 封建礼教的束缚 封闭的农村社会 群众的淡薄、冷漠 鲁镇 旧历的年底 雪天
论特点
安分 再受打击,内 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初到鲁镇—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人物形象——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 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 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 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 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 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政 权
族 权
封建礼教
封建迷信
夫权
神 权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 的人、冷酷的人和自私的人,是一
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
上增加痛苦。
——丁玲
研究阅读
1、小说描写了几次“祝福”?在
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Hale Waihona Puke 祝福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
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语言特色:
沉郁的色调传达 悲哀的感情
老舍: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
是悲哀的,或是激昂的,我们的语 言就须恰好足以配合这悲哀或激昂。 比如说,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 就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 调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 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的缓慢、文字 的暗淡而感到悲哀。
必修三 《祝福》教学素材
《祝福》教案导语:大雪漫天,狂怒吼吼,爆竹声声。
在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艰难地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上下的女人。
那又瘦又长的左手提着一个装着只破碗的竹篮,干枯的右手拄着一支下端开裂的长竹竿。
她,就是祥林嫂——鲁迅著名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1924年3月25日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小说——《祝福》。
(板书)壹:人物语言语气揣摩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他们的心理,说话时,有的吞吞吐吐,有的轻言细语,有的暴躁如雷……他们说话的神情与话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就像《祝福》中的人物一样,“我”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鲜活的人物就靠他们各异的语言语气表现出来。
让我们来看看如下归纳的几类吧:一:轻轻切切、语气平缓当祥林嫂向“我”询问关于魂灵的问题时说了句“就是——”这个破折号有延长语气的作用,也有暂停说话的作用,因为祥林嫂此时只是对“我”一个人说,问的问题又要悄悄的,及秘密的切切的说。
仿佛所问的问题不要叫别人听到。
这就要压低声音来说了。
二: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支支吾吾。
1、“是的。
”这是“我”回答祥林嫂问“你回来了?”的答语。
显然“我”被祥林嫂这样的问有点吃惊,回答时固然有疑惑的味道在里头。
不能像是有种了不起的味道来提高音量说“是的!”2、“也许有罢,——我想。
”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面对祥林嫂提出的这个“我想都没有想过,而且又不好回答的问题。
”“我”显得有些语序凌乱,底气不足的感觉,“也许”,“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
这一破折号连深入我的脑子,接过一句话,犹犹豫豫。
回答出“也许有罢”后,停顿了一小会,才有弄出两个字“我想”。
这也是说话没有把握的体现。
三:有些激动,说话连贯。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那么,死掉的一家人,都能见面的?”祥林嫂听到“我”说:“也许有罢”后,比较激动的一再追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学习如何站在某一人物的立场概括情节。
2、学习如何透过主要人物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归纳主旨。
3、学习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作答思路。
4、学习小说题目在整篇文中的作用,注意作答思路。
5、了解鲁迅的语言特色与思想情感。
一、复习小说三要素及其关系
二、整体感知
1、读后感受如何?(压抑、沉重)
B、题目与情节的关系:是否为文章线索?
C、题目与人物的关系
D、题目与环境的关系
E、题目与主题的关系
F、题目与读者审美体验的关系
2、具体分析:
1)、“祝福”本指鲁镇年底祈求来年好运的祭祀仪式。深层含义,是根植在人们头脑中的封建礼教思想的代表。(题目本身的含义)
2)、“祝福”亦是本文的线索,与祥林嫂一生的际遇密切相关。祥林嫂初来鲁镇,都是由她来准备鲁四老爷家“祝福”时所用的东西;她再来鲁镇,一切与“祝福”有关的活动都被禁止参与;最后,她死于某个“祝福”之前。(与情节的关系)
3、(1)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崩溃了。
(2)“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后者不先喊名字,而是先喝止,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
再嫁时拼命反抗(反面)。这并非她与第一任丈夫感情特别深,而是根深蒂固的贞节观念。(佐证:鲁四婶听闻她再嫁,说“阿呀,这样的婆婆!”;鲁四老爷说,“这种人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柳妈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思路:
A、提供人物活动的背景(交代时间、地点等);渲染气氛(环境本身的作用)
B、烘托或暗示人物心情;间接反应人物性格(与人物的关系)
C、推动情节的发展(与情节的关系)
D、反映或深化文章主题(与主题的关系)
E、呼应题目(与题目的关系)
3、具体分析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1:第1段
4、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特意”说明这些老女人有目的而来,专为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是指她们猎奇之后内心得到一种病态的安慰,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
原因为何:祥林嫂于祝福前死去,无人难过,无人在意。
2、书中其他人对祥林嫂之死的态度是?
鲁四老爷:气愤,认为她死的不是时候,是个“谬种”
短工:淡然,认为她是穷死的
我:从“惊惶”到“渐渐轻松”,偶有负疚
三、细读
引:为何大家如此对待她,难道是她一生作恶无数才被人厌弃吗?
1、概括祥林嫂的人生经历
2、 第一任丈夫死后,逃到鲁镇,在鲁四老爷家做工被婆婆抓回去,强行再嫁第二任丈夫去世,孩子被儿狼叼走,房子被大伯收回,只好再到鲁四老爷家做工被解雇,行乞为生于祝福前死于街头
B、与第二任的感情应该也不深。a被强行再嫁,没有感情基础;b再来鲁镇做工时,只念叨孩子如何,从不主动提起第二任丈夫的死。(正面)
怕死后下地狱,无法面对两任丈夫。(反面)。这其实是贞节观念和迷信思想在作祟。
2、与两任夫家关系:
A、被第一任婆婆卖掉(利益关系,被当作商品)
B、房子被第二任丈夫的哥哥收回。(没地位)
2、祥林嫂其人
明确:安分耐劳、勤快、顺从、知足、节俭有反抗意识、倔强啰嗦、迷信
课后思考:根据全文推测,她与两任丈夫感情如何?与两任夫家关系又如何?
明确:
1、A、与第一任丈夫感情应该不深。a年龄比他大十几岁,父母之命,没有感情基础;b祥林死后,并未在家安心守寡;c第一次到鲁镇做工,渐知足,人都长胖了。(正面证据)
《芳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我之节烈观》(鲁迅)
《<呐喊>自序》(鲁迅)
B、第二处:写雪花“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渲染了一种暗沉、忙乱的氛围。(环境本身)
C、第三处:通过描写鲁四老爷房间的陈设(环境本身),与上文提到鲁四老爷是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相呼应(与情节的关系),侧面反映了他是一个信奉程朱理学的封建卫道士(与人物的关系),为后文他厌恶、唾骂祥林嫂的一系列行为做铺垫。(与情节的关系)
概括情节的注意事项:
A、情节的划分应准确,不要把属于某一处情节的细节部分单独概括,比如“捐门槛”隶属于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工这个情节中的一部分
B、表达时注意主语的一致性,尤其如果题目要求是站在某一特定人物的角度归纳情节。
引:祥林嫂身世凄惨,本就值得同情。人们何至于非但不同情,还在其死后大加唾骂?难道其为人可恶。
3)、“祝福”的热闹与祥林嫂孤独死去、无人过问,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反衬出她命运的悲惨,也表现了当时民众麻木的灵魂。(与人物、主题的关系)
4)、读者看到题目会产生疑问,“祝福”是何意?它与人物命运又有何关系?引起阅读的兴趣。(与读者审美体验的关系)
六、拓展阅读
《小团圆媳妇之死》(萧红《呼兰河传》节选)
a、交代时间,是在旧历年底,“祝福”仪式前。地点,“我”的故乡鲁镇。(环境本身的作用)
b、用爆竹声和火药香渲染新年热闹的气氛,反衬后文祥林嫂孤独默然死去的凄惨。(与人物及主题的关系)
环境描写2:第2段三处
A、第一处:交代“祝福”是一种年前祈福的仪式,同时透露出这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因为准备福礼都是女人的工作,但只允许男人拜福神。“年年如此,家家如此”说明鲁镇的旧习俗根深蒂固。(环境本身,与主题的关系)
明确:
不能意识到。因为宗法制度、贞节观念、迷信思想等封建礼教思想都根深蒂固了,融入了人们的血液之中。他们无法跳出这种思维的局限来看问题。
五、其他
(一)、语言及手法:(结合课后练习二大题)
1、不能改。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她乞讨未果和突出其行乞时间长,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环境描写4:第112段
通过写“祝福”仪式进行时的热闹(环境本身),与祥林嫂孤独死去、无人过问的悲惨形成鲜明对比。(与人物的关系)
以弥漫在鲁镇上空久而不散的浓云、雪花渲染一种幽暗的氛围(环境本身),并喻指深深盘踞在人们头脑中的封建礼教思想。(与主题的关系)
(三)以“祝福”为题的作用
1、答题思路
A、题目本身的含义。
也间接揭示了主题——理学思想中的贞节观念钳制着人们的头脑,害死了祥林嫂。(与主题的关系)
环境描写3:第32段
写人们依旧“在灯下匆忙”,间接表现了他们对祥林嫂死亡的漠然与麻木。(与人物、主题的关系)
通过描写下雪时的沉寂之感,渲染了此时寂然的氛围(环境本身),衬托出祥林嫂默然死去、无人关心的命运之悲惨。(与人物的关系)
5、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祥林嫂的悲哀之情,比作可被别人咀嚼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人们对祥林嫂的不幸进行反复嘲弄与讥笑的情状。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概念: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明确:
女子应守三从四德,又应守贞节,两者冲突时,就要殉节,然而她居然没有撞死。
宗法制度、贞节观念
3、祥林嫂的死因。
明确:
穷死?挨饿受冻而死吓死?因怕死后下地狱被锯成两半
无生的信念:A、不被众人接受(鄙夷她再嫁不贞节,不让她碰与祭祀有关的东西)
B、没人依靠、关心(最亲的人都死了)
4、人们能否意识到自己的言行间接害死了祥林嫂?为什么。
四、探究
引:以现代人的眼光,祥林嫂不仅人不坏,还是一个持家有道、会过日子的女性。
1、为何人们厌恶、讥笑祥林嫂?
明确:
守寡后再嫁,违背了贞节观(对鲁镇人而言)
于人无用:干活不行,记忆变坏、啰嗦、胆小(对雇主而言)
供人咀嚼赏鉴的故事已陈旧(对镇上人而言)
不能再替自家延续香火(对两个夫家而言)
2、守寡后再嫁并非祥林嫂的主张,而是前任夫家所为,大家为何不怪罪她的夫家或婆婆,却要归罪于她?
小结:
她第一次守寡后,只想在鲁镇安心做工,平静度日,怎奈被婆婆硬绑回家,卖与他人,强行再嫁。眼见第二任丈夫年轻力壮,孩子健康活泼,上无婆婆欺压,日子一天好似一天,谁知祸不单行,丈夫病故,孩子遇狼,房子被收,又落得形单影只,孤苦无依。再回到鲁镇做工,年岁已长,加上生活磨难,手脚已不麻利,记性变坏,逢人哭诉,被雇主嫌厌,遭镇上人讥笑。最终被解雇,行乞多年。在某个新年之前,死于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