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形与语言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可视化数学教学法的意义】可视化数学教学法是指采用图像、实物模型、数学软件等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
它的意义在于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概念的记忆力,提高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可视化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概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探索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
通过可视化教学法,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因为通过可视化,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从而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自然,提高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构建“可视化”数学课堂不是简单地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图形或实物展示,而是需要整合多种方式,将可视化融入到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以下是一些关键方法:1.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入数学概念。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展示一些数学概念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并理解。
通过使用几何绘图软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数学概念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3. 制作教学实物模型。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些实物模型来展示数学概念,让学生可以通过触摸和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
制作各种几何体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触摸并观察几何体的性质,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4.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活动。
通过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体验和发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中班数学教案: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数学概念
中班数学教案: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数学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幼儿来说,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
如何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数学概念,激起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是中班数学教案编写的重要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法,搭配具体的教案案例,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教学方法一: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让幼儿在自然、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
在中班数学教学中,游戏化教学也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教案案例:《数码跳跳球》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掌握数字的大小。
教学步骤:1.老师给每个孩子分配一个数字,从1到10中自行抽取。
2.每个孩子拿着自己的数字球,围成一个圈,准备开始游戏。
3.老师按照一定的顺序喊出一个数字,例如“6”。
4.持有数字球为“6”的孩子,要把球向上跳起,在喊“6”的那一秒钟内,准确地接住球。
5.如果一个孩子接住了球,就轮到他喊出一个数字,其他孩子都要按照相同的方式去接住球。
6.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接住球或接球不准确,则退出游戏。
7.最后留下来的孩子获胜。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反应能力和快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二:故事化教学故事化教学是一种通过故事方式来教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幼儿在贯穿故事情境中去理解数学。
教案案例:《小熊一家的数字玩具》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数字和数字的计数方法。
教学步骤:1.老师为幼儿讲述一个小故事:小熊一家去商场购物,在玩具区遇到了一位老奶奶。
老奶奶从包里掏出一盒数字玩具,每个数字玩具上都有一个数字。
2.小熊一家非常喜欢这些充满趣味的数字玩具,老奶奶告诉他们可以玩一些数字游戏。
3.老奶奶先让小熊拿出数字“1”玩具,问小熊有几只鞋子、几只手、几只脚等,让小熊用数字玩具计数。
4.接着老奶奶叫小熊拿出数字“2”的玩具,让小熊计数,并将同样的物品分为两组。
巧用数形结合,让数学课堂精彩灵动
巧用数形结合,让数学课堂精彩灵动摘要:由于小学生还处在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度阶段,在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上及数学知识的学习上,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那么的抽象,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数形结合思想与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加形象、直观,让学生能更好地感悟数学、理解数学,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地培养。
关键字:小学数学;抽象;数形结合;直观形象;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
”非常精准、形象地道出了数形结合的绝妙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巧妙地将数形结合思想与学生学习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融合在一起,可以使抽象的数学问题更加直观;使复杂的数学问题趋于简单;使模糊的数学问题更为清晰;使枯燥的数学问题更为有趣……为学生探索新知解决问题提供直观有力的支撑,活跃学生的思维,让数学课堂变得精彩灵动,绽放活力。
一、巧用数形结合,化抽象为直观[2]如何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就需要巧妙的运用数形结合,借助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以达成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低段学生尤为重要。
例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数一数(一)(认识并感受“千”)》一课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触千以内的数,对于感性认识十分匮乏,因此“千”作为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数比较大,如果一个一个地数出一千比较麻烦,还易出错,因此相对百以内的数,千的学习就更加抽象了。
为了使“千”的学习更加形象化,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教学环节:环节1:读出计数器上的数,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借助在计数器(形)上的拨数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从序数角度体会九百九十九再添1是一千(数)的由来过程,与此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行1”的道理。
环节2:借助直观模型(形),小方块便于操作——北师大版数学二下《数一数(一)》教学参考书教学建议中这样阐述:“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条)是十;再一条一条地数,10条(一片)是一百;再一片一片地数,10片(整体)是一千。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有趣的图形》教案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有趣的图形》教案一、背景介绍运用视觉形象思维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幼儿阶段是学习几何图形的最佳时期,也是重要时期。
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对图形实物有强烈的概念需求和认知兴趣。
因此,我们抓住幼儿独特的认知规律,准备了这堂让孩子们感到有趣、好玩、充满启发的数学公开课。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几何图形,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2.让幼儿认识并掌握几种基本图形:圆、正方形、三角形;3.培养幼儿图形的感知和辨认能力,以及对图形元素的理解;4.提升幼儿口算和简单运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自我介绍引导幼儿自我介绍,得到幼儿的名字和年龄。
2. 呈现几何图形呈现几何图形,在介绍圆、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同时,让幼儿看实物、摸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几何图形的形态、特征和名称。
3. 描述几何图形引导幼儿眼观手动,自由描绘圆、正方形、三角形的外形特征、边长、半径、角度等,感知几何图形的形态多样性。
4. 带领幼儿运用几何图形进行造型创意1.提供2D纸杯、圆环等物品,让孩子们试着画出与其相似的图形;2.用卡纸和剪刀带领孩子们制作一款个性化的闭环风车,让孩子们用自己想象绘制这个风车上的图形;3.用纸弹珠游戏的规则,让幼儿制作一款简易的投篮设施,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构思去绘制造型,并通过游戏强化记忆。
5. 数学运算练习1.让幼儿模仿图形进行加减法口算练习;2.以点数为单位计算各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6. 童话故事中的几何图形阅读和讲述童话故事《小矮人和红帽姑娘的房子》,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找出故事中所涉及的几何图形,如钻石形等,加强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四、教学評估评估通过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观察孩子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及创意造型的表现,检查孩子们是否达到了理解目标;2.通过口算练习、制作图形物品等实际动手操作的方式,检查孩子们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简单运算能力;3.通过游戏等互动方式,进一步加强孩子们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并帮助幼儿将所学到的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增加知识的实用价值。
以“形”助“数”促理解,以“数”解“形”促深化-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以“形”助“数”促理解,以“数”解“形”促深化 -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摘要】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数”与“形”两部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成为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以数解形”,第二种情况是“以形助数”。
数形结合思想简单来说就是把数学中的“数”和数学中的“形”结合起来去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
它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实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关键词】数形结合思想;数学解题;应用一种好的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胜过于百道千道甚至上万道数学题目,这将会告别传统的“题海战术”,学生就能在相对良好的环境中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养成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能调动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益。
总的来说,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更为重要,数学知识是单一的,亘古不变的,相反的,数学的思想方法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步,它是灵活的,多样的。
如果不及时的对数学知识加以记忆,很快就会被人们所遗忘,所以说,人们对思想方法的掌握是永久性的,能够受用一生的。
教材中的主要体现教材体系梗概以小学为例,小学生大多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中,小学生基本已经从表象思维中脱离出来,逐渐地形成抽象性思维,也能够进行适当的逻辑推理,但是他们的抽象性思维还不够成熟,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也不足,仍需要具体事物图像的辅佐,把抽象的事物图像直观化,然后根据直观化的图像,他们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
因此,在小学教科书上必然有着数形结合思想,用图片的方式来表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必定占据很大的比重,这样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例如,利用三角板工具来理解和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利用线段表示法来找出数学问题中变量的关系,再画出相应线段来写出方程;用分割实物月饼来认识几分之几;利用日历表来熟悉了解大月、小月等。
在《古人计数》这节课中,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教师会让学生拿出10根小棒,表示“10个一”,然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
巧用转化思想,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教学研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巧妙渗透转化思想,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知识前后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内化新知的历程,完成良好知识体系的建构。
因此,教师在引入新知、突破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应有意识地渗透转化思想,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实现全面发展。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明确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学生常用的解题策略。
转化作为有效的思维方式之一,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吸收,达到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目的,有助于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割裂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的知识点显得散点化、片段化和孤立化,无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时地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借助于转化,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一、运用转化,变新知为旧知数学知识前后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数学课堂中引入转化思想,有助于促进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渗透转化思想,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突破新知,实现有效的迁移,引导学生将所学新知及时地融入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了长方形纸,先进行对折,找到了分数然后再对折,找到了分数24,然后继续对折,找到了48、816、1632,并且发现这些分数大小是相等的,12=24=48=816=1632。
为了便于学生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这些分数转化成除法算式的形式:1÷2=2÷4=4÷8=8÷16=16÷32,学生们都知道除法中有商不变规律,依据商不变规律,分数会有什么性质呢?因为有了商不变规律铺路搭桥,学生们很快总结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扬白板优势,构高效的数学课堂--以《奇妙的图形密铺》一课为例
化, 深入浅 出, 通俗易懂 , 给学 生 留下 深 刻 的 印 象 。 德 国有 一 位 学 者 三 、 适用 白板 。 人机 交互 , 产 生再 生 资源 曾 比喻 : 有 1 5克盐 放 在 你 面 前 , 无 论 如 何 你 也 是难 以下 咽 。 但 若将
数 学 课 堂是 互 动 的 生 态 的课 堂 , 教学过程 中教师 、 学生、 教 学
教 师 借 助 白板 的 技 术 功 能 , 让操作者进行着形 象 、 直观、 生 动 知识 , 它 本 身 是 具 有 丰 富生 动 的实 际 内容 。 而 表 征 它 的语 言 文 的交 流 , 展 示 出个 人 对所 学 知识 进 行 的分 辨 与综 合 , 创 新 素 质 和 实
字、 符号图表则是抽象的 、 简 约 的 。教 师要 让抽 象枯 燥 的 知识 生 动 践 能 力 得 到 提高 , 形 成 自主高 效 的数 学 课 堂 。
的空 隙 。 演示第二块 , 生2 : 大了 , 它和后面图案重叠了。 第三块呢? 调 出刚 才 学 生 操 作 五个 图形 的验 证 结 果 .通 过 电子 白板 的旋 转 标 生3 : 正 正好 , 铺 在 这 个 平 面 上 既无 空 隙 , 又不 重 叠 。巧 妙 地 利 用 白 注 功 能 .让 学 生 直观 地 感 受 到 图形 的密 铺 与 围绕 在 同一 个 顶 点 的 板拼一拼 比一比 . 学 生很 轻 松 地 体 会 到 密铺 的 三 大 关 键 : 无空 隙, 几个角是否是 3 6 0度 有 关 ,形 象 生 动 地 说 明 了一 个 高 难 度 的理 论
不重叠 , 铺 在 平 面 上 。为学 习新 知 画下 浓 重 的 一 笔 。 知识 . 满 足 了学 生 那 骨 子 里 充 满 了 对 新 事 物 的认 识 、 挑 战 和创 新 的
幼儿园中班平面图形教案:趣味图形,激发智慧
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平面图形教案:趣味图形,激发智慧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而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对事物认知能力的开发期,对图形的认知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激发。
本篇教案将以趣味图形为主题,设计一节有趣的平面图形教学活动,以激发幼儿的智慧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并理解基本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2. 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3. 在游戏和趣味中,引导幼儿学会利用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课件:准备包含各种图形的图片或动画,以便幼儿直观感知图形的形状特点。
2. 游戏道具:提供一些与图形形状相关的玩具或游戏,如积木、拼图等。
3.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绘本或故事,以讲解图形的基本知识和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 图形认知游戏1.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图形,比如教室的形状、玩具的形状等,并进行简单的形状寻找游戏。
1.2 利用课件或图片进行图形形状展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辨认,学会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图形。
2. 绘本故事引入2.1 通过讲述与图形相关的绘本故事,引入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特点,让幼儿在情景中感知和认知图形的特征。
2.2 结合绘本内容,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形状分类和比较,培养他们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拼图游戏互动3.1 提供各种图形的拼图玩具,让幼儿进行图形拼接的游戏,培养他们对图形形状的理解和操控能力。
3.2 引导幼儿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图形的简单组合和创造,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趣味的活动,逐渐认识和理解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并在游戏和互动中得到了实际的体验和巩固。
通过观察教学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对图形的认知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六、教学反思与展望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们更多地注重了幼儿对图形形状的直观感知和体验,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和互动,让幼儿对图形的认知不再枯燥乏味。
演绎精彩动态生成,构建数学精彩课堂
动画片一样精彩的“ 游乐园” , 创 设 了生 动 的情 境 。以过 山 车 为 例: 有5 节车厢 , 每 节 车 厢 坐4 人, 一共 坐 了多 少 个人 ? 学 生 经 过 仔 细 观 察 后 踊 跃 发 言 ,很 快 列 出 了 连 加 算 式 : 4 + 4 + 4 + 4 + 4 = 2 0 ( 人) 。 如此 , 又 引 出 玩 小 火 车 的人 有 3 + 3 + 3 + 3 = 1 2 ( 人) 等 类 似 的 式子 , 并 引 导 学 生 说 出这 几 个算 式 的加 数 都 相 同 。 我问 : “ 你 还 能 列 出这 样 的 算式 吗 ?” 学 生 的反 应 十 分 积 极 。一 个 学 生 突 发 奇想 , 一 口气 列 出了 2 0 个4 相 加 的情 况 。 我 心 里 十 分高 兴 。 忙 让 他发言 , 其他学生一听 , 都傻 了。 “ 到 底 有 多 少个 4 呀? ” “ 写 这 么 多4 相 加 多 麻 烦 呀 ?” “ 一行 写不 完 . 要 写好 几 行 吧 ?” 听 到 学 生 的窃 窃 私 语 , 我喜在心头 , 紧接着问 : “ 你 们 有 什 么 办 法让 这个 加 法 算 式 变 得 更 简便 吗 ? ” 有学生说 : “ 用乘法。 ” 我乘机问 : “ 怎 样 用 乘 法 列 出 算式 呢 ? ” 本 来 我 打 算 以此 作 为 切 人 点 . 讲 解 这 知识点 , 没想到有学生很快地说 : “ 2 0  ̄ 4 。” 其 他 学 生 都 认 真 地 听 着 。 他 很 骄傲 地 说 : “ 因 为 有2 0 个4 相加 , 列 成乘 法算 式 就 是2 0  ̄ 4 。 ” 我 肯定 了他 的说 法 , 学 生跃 跃 欲 试 , 纷 纷 将 写 出 的 加 法 算 式 改 写 成 乘法 算 式 。 三、 “ 随性” 演绎精彩生成 , 构 建 精 彩 数 学课 堂。 数 学 课 堂 要 注 重 学 生 对 数 学 知 识 的 个 性 化 理解 .让 学 生 在 学 到数 学 知 识 的 同 时 , 身心得 到健康发展 , 个性得 以张扬 。 教 师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个性 特 点 , 把 学 生独 特 的思 维 、 智 慧 当 做精 妙 的课 堂 资 源 进行 开发 。 例如 , 我在 教 “ 长方 形 和 正 方 形 的 周 长 ” 一课时 , 先 出 示 几 个 图形 , 让学生 给它们取名字 , 然 后 选 择 自 己喜 欢 的 图 形 . 指 出它 的周 长 , 再互相讨论 , 理解周长的定义。 这 种 教学 方 式 , 充 分 尊 重 学 生 的 主 观 意 愿 和 选 择 ,学 生 通 过 个 性 化学 习形 成 对 周 长 不 同 的理 解 , 非 常深 刻 。在 学 生理 解 周 长 的定 义 后 。 我 又 组 织 全 班 同学 探 究 自己 喜 欢 图 形 的周 长 .激 发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热情 了 , 整个探究 过程有声有 色 、 有 滋有味 . 每 个 学 生 都 对 周 长 的概 念 有 了 更加 深 刻 的理 解 。 课 堂教 学 气 氛 非 常活 跃 . 学生 的思 维 很 活 跃 , 深 刻 理 解 了 周 长 的定 义 。 智 慧 的 老 师 会 使 有 限 的 课 堂 时 空 得 以 扩 展 。 教 师 多 一分 关注 、 多一 分 演 绎 , 使学生多一份成长 、 多一 份 发 展 , 从 而 使课 堂多一些活力 、 多 一 些 精 彩
用好语言艺术精彩数学课堂
用好语言艺术精彩数学课堂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被用来传递信息、表情达意.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专业语言,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交往互动的桥梁,情感沟通的纽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评价过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他认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可能谈到教学语言,很多老师都有一种感觉,认为语文教学才需要关注,数学课上无所谓,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数学课和语文课在教学语言上的确有所区别,语文课的教学语言相对比较华丽一些,需要一些优美的词藻,需要教师声情并茂的表达. 数学课的教学语言就不需要如此,但教学中也同样需要语言艺术. 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富有幽默和激励性的语言,能如磁铁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之,单调乏味、生硬无趣的语言,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毫无兴趣.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同样需要用好语言艺术,从而使数学课生动起来,精彩起来!一、准确的语言,培养数学品质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数学中的每个概念都有确切的含义,每条性质都有规范的表述,每个公式都有固定的表达,在教学中不允许我们随意描述,更不能任意更改.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教师就更加需要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来传授这些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确地掌握这些概念、性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例如,在学习除法运算时,学生容易受乘法的影响,读题时总是读成“什么除什么”,这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让学生知道“除”和“除以”是不一样的,要用准确的读法反复示范. 再比如,在学习小括号的使用时,学生喜欢按照题目的呈现,读成“括号什么括上”,这肯定是不规范的读法,但有些教师认为这是形式的东西,只要学生会计算就行了,所以不予以纠正,其实这是错误的,身为数学教师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要时时刻刻注意知识呈现的规范性、科学性. 在教学图形概念时,教师也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比如认识梯形时,教师要加强语气来读“只有”一词,并追问“只有”能不能换成“有”?在教学直径和半径的定义时,要告诉学生“线段”不能换成“直线”,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它们的区别,总之,教师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从这些细小的地方感受数学概念的准确性、科学性.如今的课堂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索,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教师完全不需要“告知”. 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是有限的,学生归纳的语言肯定是不够准确规范的,所以不管经历怎样的过程,最后教师一定要以精确的语言加以总结,要给学生呈现一个完整、正确、科学的结论,该用的术语就要用,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偏离了的“学生自主”. 虽然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有思想,有个性,但他们毕竟年龄尚小,还习惯于模仿老师的言行举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每一句话都准确规范,要以自身的严谨态度影响学生,培养他们也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二、精练的语言,提高学习效果数学教学语言与语文教学语言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要求“精练”. 所谓精练,就是要用最少的语言来表示最丰富的、最准确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尤为忌讳的就是教师总是无意义地重复,原本清晰明了的知识,在翻来覆去的重复中反而变得模糊不清,让学生“不知所云”了. 这样的课堂,何谈“高效”.一些优秀的课堂,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之所以让人感觉精彩,其魅力都源于课堂中教师的语言,那些虽简单但巧妙的引导,那些寥寥几字但恰到好处的点拨,总是那样让人记忆犹新.随着对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尝试,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学中的“精讲”,为了让老师们能意识到“精讲”的重要性,甚至在课堂评价中明文规定“每节课的讲授时间”,其实抛开这种“规定”,数学课堂中使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教学,本就是每位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必需. 只有做到语言精炼,才能确保教学质量.三、亲切的语言,融和师生情感教师和学生是课堂中的两个角色. 教师是导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是主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来展开. 因此,建立科学、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放下“师者”的威严,而用和蔼可亲的态度,用亲切甜美的话语来和学生交流,尤其是小学教师,我们的对象是天真可爱的儿童,他们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对那些黑暗、凶残的东西会抗拒,会排斥,所以,教师的语言要“甜”一点,“美”一点,“亲”一点,他们就会产生共鸣,就会接受,就会因此受到感染,正所谓“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我们在听课时经常发现,执教老师总是不约而同地在课前用几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尤其是借班上课的老师更加注重这个环节. 课前交流时,或进行自我介绍,或与学生互动游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从而融洽彼此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除了课前的情感交流,教学中也要时刻注意言语的亲切,亲切感人的语言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 当学生遇到困难答不出问题时,轻轻地说一句“没关系,再想想,相信你一定能作出来的”;当学生分神开小差不懂倾听时,摸摸他的头说一句“小家伙,上课时一定要仔细听讲哦”;当一名学困生在你的反复讲解下还是无法弄懂问题时,亲切地说一句“不要急,找时间老师再给你讲讲”,当你这样说了,相信学生一定能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关爱,相信你一定能受到他们的尊敬. 一句洋溢着情感的话,比起你的责备和批评,一定效果更好,你的课堂从此也就会受到每名学生的喜爱.教师要善于控制和表现自己,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和学生的错误,不讥讽不嘲弄,要充分挖掘其可贵之处. 要牢记,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甜美的赞语,都会让学生如获至宝,学生会对你充满敬意,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四、激励的语言,调动学习热情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这确实是“真理”. 如今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已经成了一门学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美,享受成功的喜悦与自豪,能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我从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你的回答真是完美极了!”“太棒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你的解释非常清楚,真像个小老师!”这些富有感情的表扬话语,在我们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们都很享受这种表扬,也都很期待这种表扬. 当然课堂中的表扬也不能滥用,话多不灵,表扬太多了学生也容易疲倦、乏味,只有适时的、恰当的评价才能起到鼓舞的作用. 对于优等生来说,他成功地挑战了一道思考题时要送上表扬;对于学困生来说,他哪怕只是做对了所学知识最基本的应用也要送上表扬;对于胆怯的学生,只要他能举手了就要表扬;对于调皮、总爱做小动作的学生,看到他正在专注地听你讲课,你的表扬就要及时送出. 当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感觉到希望的时候,他一定会充满对学习的热情,有了热情,你还担心他不好好学习吗?五、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 ”幽默的语言,是消除紧张的“润滑剂”,是活跃气氛的“催化剂”. 一句富有幽默感的话,除了引来一阵快意的笑声,还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走神儿”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师又一直使用平淡无趣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曲“催眠曲”,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一位具有幽默感的老师就不会让他的课堂发生这种现象,偶尔一句幽默的话,一定能拉回学生“脱缰”的思维.低年级教学中需要幽默. 有位老师在执教几何图形认识的时候,将长方形的位置进行了变化,有的学生因此判断不是长方形,这时,教师没有生硬地强调“这也是长方形”,而是反问:“站在这儿的是你,坐下来的还是你,躺在床上的不还是你吗?”听了老师的话,教室里一阵笑声,学生在笑声中理解了知识,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高年级教学也同样需要幽默. 到了高年级,孩子会越来越害怕发言,如果遇到错误老师就批评,那情况就会更糟,一节课就变成几个优等生的“一言堂”了. 这种形势下,教师更需要幽默感. 记得教学“认识公顷”后做一道填写单位的题目,其中有一题是”小明的房间面积是30()”,这本是三年级学生就能解答的问题,但有个粗心的同学偏就填成了“平方厘米”,我压下心里的火气,故意用惊讶的语气说:“听了你的答案我才知道,原来题目中的小明是只蚂蚁啊!”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笑起来,那名同学挠挠头,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用一句幽默的话替换了严厉的责备,换来的其实是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相信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大家一定不会出错了.由此可见,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如同叩击学生心灵的鼓点,调节了学生的情绪、驱散了学生的疲劳、点亮了学生的“注意之灯”,增强了课堂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六、生动的语言,展示数学之美因为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学生往往觉得数学很单调,就是数字,图形,概念,公式,性质,就是再三的计算,就是无休止地解决问题. 不像语文,优美的文字,深厚的情感,扣人心弦的情节……那才是美!其实数学也是一门美的科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就需要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缺乏生命力的数字其实就是一个个音符,数学家们用它弹奏出数学这篇伟大的乐章;几何图形其实就是一块块拼图,艺术家建筑师用它创造出一件件世界闻名的作品;还有那些概念、公式、性质,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它们也都蕴藏着美.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我利用课件分别展示“字母、世界知名的建筑、中国的剪纸艺术、京剧脸谱”等,一边展示一边配以生动的介绍,“对称美”悄悄地在学生的心里滋生. 再比如,教学“间隔排列的规律”时,唯美的四季图片,24小时的日月轮换,建筑物中经典的设计,在老师的娓娓叙述中,“规律美”已播在学生的心田. 这一切都是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将它们展示出来,再加以生动形象的描述,让学生看到,听到,感受到.语言是一种智慧.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 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是掌握语言艺术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能创造语言艺术的人. 有了精彩的语言,课堂就会如同磁铁般富有吸引力,有了精彩的语言,课堂将更精彩!。
让语言在数学课堂中也精彩
。
让
在 Βιβλιοθήκη ■ 侯晓庆 望咋 1 . 教 师 示 范
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很有必要。但数学语言表达 能力不是一节课就能培 养和训练出来 的,它是一个长期 的、系统 的训练过 程。 针对数学语言的特点 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 笔 者认为可以从 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
达能力。
一
、
激发兴趣 。 让学生“ 想” 说
兴 趣是 最 好 的老 师 。要 让 学 生 把 自己 “ 溶人” 到 数学课 堂活动 中, 并且 自觉主动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 , 发 表 自己 的见 解 。教 师 首先 得 引 发 学 生 强烈 的学 习 兴趣和表达 的欲望。 实践证明 ,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越 感兴趣 , 参与的意识就越强烈 , 思维也就越 活跃 。在 教学 中, 笔者应注意采用多种形式 , 吸引学生 注意 , 激 发 学 习兴 趣 , 让学 生 肯 想 愿说 。
可采用小组讨论 、 同桌交流 、 师生互答 互问 、 全 班集体评议等多种形式 ,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 交流 。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 也有倾 听别人 说 的机会 ; 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 自己见解的机会 , 又 有面对全班同学说 的机会 。例如在教学利用分数乘 法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部分时 ,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到 底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还是求几个相 同 加数 的和 。 为了让孩子分清楚 , 笔者每一道题都让孩 子把 自己的想法告诉 自己的同桌 , 让孩子们 去交流 , 去探讨 , 通过一节课的努力孩子不仅会说了, 而且也 会做 了。
2 . 多种 形 式 的 交 流讨 论
在教学 中笔者喜欢采用情景教学法 ,在上课伊
初中 会说话的图形教案
初中会说话的图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图形。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图形之间的转化和变换。
教学难点:1. 图形之间的转化和变换的规律。
2. 运用图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形教具,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会说话的图形。
2. 引导学生思考:图形是否能够说话?它们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图形教具,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来。
3. 教师讲解图形之间的转化和变换,如正方形可以变成长方形,长方形可以变成三角形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掌握图形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转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教师布置一些有关图形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2. 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了图形之间的转化和变换规律。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较好。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利用图形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策略
㊀㊀㊀㊀㊀利用图形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策略利用图形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策略Һ朱妍橙㊀(南京市南化实验小学,江苏㊀南京㊀210044)㊀㊀ʌ摘要ɔ低年段小学生处于数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数学内容了解不够,常感到数学抽象无趣.而图形具有直观㊁形象的特点,利用图形促进低年段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是实施小学数学素质教育㊁解决当前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有效举措.基于此,文章讨论了利用图形进行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的意义及当前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低效问题,探究得出了利用图形促进小学低年段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策略.ʌ关键词ɔ低年段数学;图形;深度理解;教学策略教师强化低年段图形教学能够增强数学知识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有助于引领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深度理解数学知识.利用图形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数与计算㊁数学题意㊁生活事理和几何图形特征的把握与理解,使之提升学习能力,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利用图形促进小学低年段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十分重要.一㊁利用图形进行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的意义教师在低年段利用图形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引领下的学习氛围与教师强制下的学习氛围完全不同.学生在兴趣指引下会自主㊁积极地学习,其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低年段小学生接触数学知识学习时间不长,容易感到数学抽象㊁枯燥,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不足.而教师利用图形进行教学,可让小学生对数学知识有直观形象的认知,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愉悦,从而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热爱程度,将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多种感官的能动作用.教师利用图形直观性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使数学课堂的魅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与体现.(二)促使小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由于低年段小学生的年龄所限,他们对数学知识还没有形成非常明确的理性认知,学习目的仍然是出于老师与课程规定的任务要求,而不是出自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特点.教师利用图形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实施,可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变得熠熠生辉,让学生的情绪处于饱满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带着内心的快乐与情感的满足去学习,从源头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变 要我学 为 我要学 ,让课堂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三)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相比于学习内容而言,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引导更具有隐性特征.这种引导是以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基础和依据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常表现为缺乏主动性,学习方法缺乏个性化,学习较多地依靠教师的教学引领而完成,加之小学数学学科知识比较零碎,对于知识的记忆与积累要求较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较低,就使得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成为一个难题.而教师利用具有形象性㊁直观性的图形进行教学,可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有所变化,即通过教学情境以及探究问题的创新设计,引领学生深入数学教材内部,以自身的思维理解教材,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二㊁当前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低效问题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讲,一味地记忆数学知识与结论,自我意识淡薄,独立㊁创新思维受到束缚.具体来说,当前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存在如下问题.(一)注重讲解,形式单一目前,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课;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㊀㊀㊀㊀㊀题;教师批阅并给学生讲题的单向信息传输形式,学生的信息输出不足.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非常单一,加之数学知识抽象㊁概括性强,具体形象的直观材料不多,从而让学生感到乏味,因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大大影响了其对思维主动性㊁积极性的发挥和调动.(二)缺少 桥梁 ,理解肤浅小学数学教学常缺乏 开场白 一类的铺垫引导,这就像过河没有 桥梁 一样,使学生常常对于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彻.尽管每节课学生都在认真听讲,但依然不易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一旦例题讲解后换个说法,变化题材,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混乱.(三)注重记忆,生搬硬套有些数学教师不注重讲方法㊁抓本质㊁揭示规律,只会让学生机械记忆 标准答案 ,导致学生不善于自我思考,不能把握知识的本质,学习中主动质疑问难不多,做题只会生搬硬套,不能活学活用.如有的学生在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之后,计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都由 长乘以高 ,不知道其中一个三角形面积是整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三、利用图形促进小学低年段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策略(一)在 数与运算 教学中利用图形促进学生对数值和算理的深度理解这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数的大小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于算法与算理的理解.教师运用图形进行数学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大小的理解.比如,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100以内的数 的教学中,教师可出示如图1的 百数点图 ,利用该图形象地说明10个10是100,让学生理解100的含义以及100有多少㊁多大,由此产生具体㊁直观的认知.利用 百数点图 ,学生能清楚地理解10个10是100,2个50是100,4个25是100,5个20是100.有了这些知识做铺垫,学生后续学习货币的兑换就会容易很多,从而轻松地掌握100元能兑换为2张50元㊁或5张20元㊁或10张10元㊁或20张5元,或100张(枚)1元.教师让学生填写百数表(图2),既能让学生复习数数㊁写数,又能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并且尝试从多方面探索其规律.这样的教学既可以巩固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图1㊀图2教师运用图形进行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与算理.比如,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这一单元中,为使算法呈现多样性,教师不妨尝试用图形(如图3)展现加法计算的不同思路.如在计算34+16时,用黑点表示个数,用 十 个 表示计算单位.在图3中,上㊁下两排黑点分别表示34和16两个加数,第一种圈法表示 个加个,十加十,再把它们合起来 ,第二种圈法表示 第一个两位数先加10,再加6 ,第三种圈法表示 先将第一个两位数加6,再加10 .通过圈画图形,学生更容易掌握计算思路㊁方法与算理,从而提高了思维的灵活性,有效促进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图3(二)在分析数量关系时利用图形促进学生对题意的深度理解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时,图形可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图形可使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形象直观,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出题目叙述中所隐藏的有用信息,促进问题的快速解决.比如,文字提示 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说说可以怎样比 ,这就会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物品,且在画图时注意 一一对应 ,把脑内思维转化为外显的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见图4).图4㊀㊀㊀㊀㊀考虑到低年段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应让学生先使用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㊁圆形),然后进一步过渡到用长方形的长短表示具体数量的多少,最后过渡到较为抽象的线段图,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其对这个类型问题中的多少㊁比倍(分数)等各类数量关系理解得更透彻.(三)将图形融入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题材事理的深度理解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他们身边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价值.比如,在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 (见图5)中,教材提示:要使两串彩珠同样多,有什么办法?教师可先让学生用圆片摆一摆,再和同学交流讨论.在动手操作后,教师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体验符号的可视化和简洁性(图6),体会用画图使得相差促平的题意,并清楚显示三种思路:较少中补充差数,较多中减去差数,从较多中移出差数之半补进较少中,从而让图形成为解决问题中可视化支撑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图5图6在此过程中,学生由数学现象出发,通过搜集㊁关注多种数学信息,一步一步实现对数学思想的探索与认知.教师借助图形进行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于他们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在游戏化教学中利用图形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深度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游戏资源可以增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比如,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长方形㊁正方形㊁三角形和圆 一课中,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成小组,事先准备好常见的折纸㊁火柴棒㊁积木㊁水彩笔等学习用具,然后组织学生开展 组图形 游戏.首先,教师给每个小组安排一项任务,以圆形㊁三角形㊁正方形㊁长方形为基本图形,按照自己对图形的认识与理解,自由地发挥想象力,进行涂㊁拼㊁折㊁搭建等操作.其次,在学生对单个图形有了认识之后,教师指导他们展开想象,打破小组界限,将自己刚刚拼折㊁涂画好的图形进行组合,形成各种有趣的事物.最后,在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搭建㊁拼折㊁涂画好的图形进行讲解,说说自己的创意,交流创意图形中的收获.这样的游戏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对几何图形的特点和其差别以及这些图形与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获得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结㊀语总之,在小学低年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图形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㊁研究㊁改进,相信经过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一定能得到大的提升.ʌ参考文献ɔ[1]冷雪宁.促进小学生数学理解的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2]李强.例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19(31):17-18.[3]刘璇.小学数学图形旋转教学的问题探析[J].林区教学,2013(11):74-75.[4]周卫. 图形表征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上海中学数学,2012(Z1):87-89.[5]陈凌.以数学图形语言促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J].新教师,2020(2):44-45.[6]黄昌炉.小学数学图形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17):150.。
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图形》精选教案:图形简单分类和语言表述
幼儿园是孩子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他们学习的起点,这里有最基础的常识课程,孩子们通过这些课程可以认识周围的世界。
数学,是幼儿园课程的必修科目,也是孩子们学习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其中《认识图形》是其中的一块,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堂幼儿园中班数学《认识图形》的精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认识、描述并模仿平面图形;2)了解实物中的图形特征和表述;3)使用图形语言和图形进行交流和表述。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心细和言语表述能力,并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和思考能力,激发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的事情,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简单平面图形的种类;2.让幼儿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所看到的图形;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幼儿能够利用图形进行交流和表述;2.让幼儿能够在观察图形的时候认识到不同图形之间的特征和差异。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幼儿园游戏道具或其他幼儿熟悉的物品和幼儿一起做一个游戏。
比如,将不同图形的图案卡片放入袋子里,让幼儿抽一张图案卡片后猜中是什么图形。
引出《认识图形》的学习内容。
2.学习过程(1)让幼儿看看教室中的不同形状的物品,引导他们认识到这些物品得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幼儿有几张不同形制的图形卡片,老师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卡片并说出这个图形的名字和特征。
(3)玩一个游戏,让幼儿在5分钟内搜索出环绕周围最多的某一个图形,例如周围有多少个方块或多少个三角形。
(4)让幼儿用各种颜色的粘土制作不同形状的图形。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会鼓励幼儿谈论他们喜欢的颜色和图形以及他们制作图形的过程。
(5)幼儿分组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进行创造性的拼图,同时老师指导和帮助幼儿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和描述图形。
3.结束环节当本次的《认识图形》课程结束之后,老师会总结幼儿们这堂课所学到的基本图形知识,让他们能够简单区分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等不同形状,同时老师也会鼓励幼儿们利用所学知识来创立自己的图形,以此激发幼儿们对于数学的兴趣。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图形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图形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图形的学习,幼儿可以培养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堂中班数学公开课的教案,通过有趣的图形活动来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开篇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几个有趣的图形模型,比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通过提问和互动,教师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对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活动一:图形拼贴教师发放了一些彩色的纸片和剪刀,要求幼儿利用这些纸片拼贴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幼儿们踊跃参与,他们用想象力组合出了各种有趣的图形,比如用彩色纸片拼贴出了一只小狗的形状,或是用红色纸片组成了一个大大的爱心。
这个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对图形的认知能力。
活动二:图形识别游戏教师准备了一些图形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教师将这些卡片放在桌上,然后请每个幼儿轮流选择一张卡片,观察其中的图形,并告诉大家这个图形的名字。
这个活动不仅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知,还提升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三:图形分类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图形,并要求他们将这些图形分类。
比如,一组图形中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幼儿可以将它们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
这个活动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和分类能力,并且让他们学会根据一些共同特点将事物分门别类。
活动四:幼儿图形制作教师发放了一些图形模板和彩色笔,要求每个幼儿选择一个图形模板,然后用彩色笔将图形上的线条涂抹成自己喜欢的颜色。
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手部动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结尾通过这堂数学公开课,幼儿不仅学会了一些有趣的图形,还锻炼了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数学知识。
未来,教师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数学公开课活动,促进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
幼儿园数学教案:数学世界里的图形
幼儿园数学教案:数学世界里的图形数学是生活中的必备技能,而图形也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图形,并在玩乐中学会了几何图形的名称、特征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触摸、比较、分类等活动,认识直线、曲线、封闭图形等几何图形,形成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并能初步理解图形的大小、形状、方向等概念。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技能。
3. 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究与发现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图形,例如矩形、三角形、圆形等,并让幼儿将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如封闭图形、曲线、直线等。
2. 学习活动(1)图形识别游戏老师和幼儿一起围成一个圆形,老师随机叫出一个图形的名称,幼儿要迅速站起来,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
(2)图形搭配游戏将各种几何图形的卡片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自由选择两个或以上的卡片,将它们拼凑在一起,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3)图形绘制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颜色及工具,利用纸和笔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其中也可加入幼儿间比赛的元素。
3. 教学总结总结并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引导幼儿体会几何图形所在的日常生活场景,并指导幼儿做相关的游戏与练习。
4. 课后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中或学校附近寻找几何图形,拍下照片交给老师进行展示与交流。
三、教学细节1. 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为了使幼儿对几何图形有更深刻的理解,需要通过图片、游戏、实物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
同时,教室内的桌椅、贴纸、图案、橱窗、书架等也应该根据不同课程的需要随时调整。
2. 笔记法孩子的笔记需要根据个人能力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示范兑现技巧。
开设草稿本方便孩子在超时训练或课余时间复习。
三、教学心得在幼儿时期,应尽可能地让孩子们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
数学上,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初步建立自己的空间概念思维,同时,几何图形也是数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需要在课内外不断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教学。
中班数学教案二图形拼图: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未来世界需要的是具备创造力的人才,而数学正是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科。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而中班数学教案二图形拼图就是其中之一。
图形拼图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它可以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孩子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会让孩子使用图形拼图来创造全新的图形,这将对孩子的创造力产生积极影响。
第一步,我们将会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矩形等等。
我们会带孩子们一起探讨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他们理解这些图形的基础知识。
第二步,我们会给孩子们一些图形拼图,让他们自由组合这些拼图,创造出自己的新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提示和鼓励,如“你可以把这两个图形拼在一起”,“你可以旋转这个图形,创造出新的形状”等等。
这些提示将有助于孩子们更快地进入创造性思维的状态,并且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投入度。
第三步,我们会鼓励孩子们分享他们创造的新图形,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交流思想、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积极的鼓励和支持,让孩子们感受到互相尊重和信任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教案的实施,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创造出全新的图形,并且通过团队合作交流分享,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从而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班数学教案二图形拼图是一种非常适合培养孩子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个教案,我们不仅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锻炼创造性思维、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也能够为孩子们未来的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如何构建“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数学课堂
如何构建“图形与几何”的有效数学课堂
朱玉兰
【期刊名称】《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年(卷),期】2012(000)003
【总页数】1页(P76-76)
【作者】朱玉兰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小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常态下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以《观察物体》为例浅析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之一二 [J], 王宝林
2.教师如何构建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J], 央金措姆
3.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有效、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 [J], 连美桂
4.浅谈如何构建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J], 梁玲玲
5.浅谈如何构建精彩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J], 陈慧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有效进行“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以利用平板教学《圆的认识》为例
如何在智慧课堂环境下有效进行“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以利用平板教学《圆的认识》为例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但使教育水平得到了提升,还使教学设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学校往日的电视屏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台的平板。
平板作为一个新型的产物为学校注入新的生命力。
教师在自己的平板里建立班级,绑定班级孩子的平板。
点击进入课堂,可控制每位学生手中的平板。
平板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以其直观形象,操作简单的特点,解决了小学生抽象思维不足形成的教学难点。
利用平板,加强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加深了体验。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这些电子设备,把平板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
关键词:智慧课堂平板小学数学课堂图形的认识引言: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平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统计对错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数学知识时,平板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平板能在展现教学内容的同时,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
平板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了智慧课堂环境,打造了新的课堂形式。
作为一种新的多媒体工具,比起PPT多媒体课件,它有着自己绝对的优势。
除了与PPT一样,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它还弥补了PPT存在的弊端,就是可以最大力度实现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运用大数据抓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就平板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多年以来,教师都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尝试了各种方法。
平板进入数学课堂,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丰富的课堂游戏以及大数据统计,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互动式数学教案:用图形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互动式数学教案:用图形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在幼儿教育中,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们建立基本的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幼儿们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很多幼儿来说,数学显得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在教授幼儿数学的时候,需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其中,互动式数学教案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通过互动式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互动式数学教案中,图形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图形设计不仅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给他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要让幼儿了解图形的几何形状,可以在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运动学习,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身体来感知图形的形状,比如让幼儿做出直线、弧线、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边指导边鼓励幼儿加强自己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引导他们发现图形中的趣味。
接着,可以让幼儿们进行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比如将一个正方形变成菱形,或将一个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这种变换不仅可以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基本形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在图形变换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幼儿们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基本变形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学习,可以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形的本质特征,加深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除了基本的图形学习和变换之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
比如,让幼儿们在平面上画出一条有趣的路径,然后让他们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路径变换,并记录下各自的解法。
这种游戏不仅可以让幼儿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图形变化的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在互动式数学教案中,除了图形设计之外,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课堂引导和实例讲解,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
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利用教学辅助工具,比如数学软件、幼儿数学字典等,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数学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图形与语言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作者:古升高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3年第08期
【关键词】图形语言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77-02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体悟是否深入,对课程内容的传达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教师所使用的教育方法、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个人魅力等,都是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此,如何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是当前教师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小学生思维容易受到限制,思辨能力不强,常常会在数学学习中感到力不从心,但如果在教学中适当用图形思维与语言加以引导,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画”出数学课堂的精彩
当前教育重视知识的积累,重视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培养,即重视右脑的开发,而对于分管艺术、感性、创意、知觉的左脑开发较少。
数学虽然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的学科,却与由点、线、画组成的图形密不可分,特别是几何部分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和难理解,如果配合图形描画教学就直观得多了。
但又因为数学图画“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细节上。
这样一来,学生为了准确记录,就必须更仔细地观察、记下每个细小的特点和线条,无形中能提高观察能力。
在课堂上让学生画图,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许多问题,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学。
1.数学兴趣在“画”中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把握好空间形式及其数量关系的“形”是一个良好的方法。
教师应通过形象化的画图形式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以驱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入手,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知数学,把握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如此从学生的认知与兴趣出发,有助于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其更好地感知、记忆、思考和想象,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并为学生学好新课打下基础。
如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概念之后,可以提出质疑: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随后教师再让学生随意画出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并使用量角器测量出每个角的角度,最后相加观察各个三角形内角总和。
通过画图的方法,学生不仅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也从中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培养了自主探究能力。
2.数学知识在“画”中吸收
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之后,如何让学生保持好奇心与热情?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呆板的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把课堂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上,通过绘图,深入浅出地把抽象的数学定理化为简单、生动、易懂的图形。
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引领其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数学知识,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为后继的数学学习乃至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都打下良好基础,培养创新的科学精神。
仍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课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将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相加后得出的结果是:一个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相加总和为180°,但也有学生因量角器误差等原因,得出小于或者大于180°的结果。
教师此时可以用反推的方法来证明,在黑板上分别画出两个直角,请学生到台上把这两个角组合成一个三角形。
这时学生发现,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定理是正确的。
再如在教学角平分线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引入概念,而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角,然后再画出其角平分线。
这时学生并不了解什么是角平分线的概念,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再引入新概念,便水到渠成了。
以上两种情况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角平分线就是把一个角平均分成两半的线,却不清楚这条线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
教师这时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即是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从而突出概念的关键——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
这样的教学方式,首先给了学生自主想象和理解的空间,让其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去探究新知识,加深对于该知识点的印象,减少以后出现类似错误的概率;再者,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
二、“说”出数学课堂的精彩
著名教育家高尔基说:“有一样东西,它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它就是语言。
”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紧扣学生的心弦,能保持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因此教师应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重视课堂教学中语言的运用。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的教学。
”长期以来,由于受数学的所谓“逻辑严谨性”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偏重逻辑演绎,误以为“精确、严谨、符合逻辑要求”的语言就是唯一科学的数学教学语言。
实际上,科学实验证明,人们在愉悦的心情下,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既要从数学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出发,也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接受性来选择恰当、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例如在统筹问题的教学中,部分教师都是直接引入数学统筹的概念后,直接进行例题的分析。
例题:某制衣车间有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甲组每天缝制8件上衣或者10条裤子;乙组每天缝制9件上衣或者12条裤子;丙组每天缝制7件上衣或者11条裤子;丁组每天缝制6件上衣或者7条裤子。
现在上衣和裤子要配套缝合(每套一件上衣加一条裤子),那么请你计划一下,怎样分工可以在7天内缝制最多套衣服?最多可缝多少套?
这样的例题对于从没有接触过数学统筹,并且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
这不仅一下子浇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最后造成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但如果把复杂且抽象的数学进行统筹,用简单明了生动的事例与语言来引导,则会收效显著。
如:
师:早晨起床后,妈妈会做些什么呢?
生:洗脸、刷牙、整理房间、做早餐……
师:那么你认为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才能做得最节省时间呢?
生:……
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就很快能找到最节省时间的步骤安排,得出答案是:先把早餐放进微波炉中加热,然后去洗脸刷牙,最后有时间再整理房间。
有的学生会把洗脸刷牙放在第一步,这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做早餐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如果把做早餐的时间与洗脸刷牙的时间重叠起来,那么早餐热好了,也同时完成了洗脸刷牙的准备工作,就可以节省一部分的时间,这样就做得更快。
等学生充分理解后,教师再引入数学统筹的概念,即通过全盘筹划,用最少的时间、人力、物力,获得最佳效果的方法。
简单说就是统一筹划的意思。
从简单熟悉的生活小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情趣、活跃课堂氛围,又能实现教学目的,加深学生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也要适时地通过恰当而生动的比喻、通俗的语言,使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学生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和创造。
生动而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仔细留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卡壳”的知识点,灵活转变,不仅善用画图引领学生进入设定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热情,同时还要充分运用语言的艺术,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进入状态,调动多种感官情绪。
从多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走出理解知识点的困境,才能构建精彩的数学课堂。
(责编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