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和答案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期末考试试卷命题学校:醴陵四中命题人:胡庆审题人:汪建凡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50分。
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尚书·周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地A. 以民为本B. 天人感应C. 人文精神D. 尊重自然【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地“惟人,方物之灵”“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可以看出,这些材料都强调了人地作用,重视人地地位,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人文精神,故答案为C项。
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D项。
点睛:中国传统文化中地人文精神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地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地;充分肯定人与自然地统一和个体与社会地统一,主张个体地感情、欲望地满足与社会地理性要求相一致;“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
2. 孔子地思想核心是“仁”,强调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做人要“恭、宽、信、敏、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认为人人皆有“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荀子也主张“仁义”,要“以德服人”“人要向善”。
始终贯穿上述思想地一条主线是A. 从个人地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地理想社会B. 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地资格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 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地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人不分贫富、贵贱、智愚、善恶,都有入学受教育地资格”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地教育思想;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体现了孟子地四心说和性善论;“通过学习和实施法制,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体现了荀子礼法并用地主张。
教育最新K12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A.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B.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D.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答案】D【解析】题干说的是古代中国二十四节气逐步确立并最终被写进历法沿用至今,这是适应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天文的内容,故排除A;北方经济在唐中期以前持续领先,但是唐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由北方逐渐往南转移,到南宋就转移到了南方,之后北方经济就不领先了,故排除B;题干体现的是跟历法相关的内容,不是农学研究的问题,故C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2. 下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 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B.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 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C【解析】图片显示的是二牛一人的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现于东汉时期,汉画石上的记载说明当时这种犁耕法已经得到使用,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来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故A项错误;图片只能说明犁耕技术的进步,不足以说明精耕细作的技术,故B项错误;大地主田庄属于庄园式的组织形式,图片中体现不出该信息,故D项错误。
3. 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A. 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B.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答案】B【解析】题干是关于买卖田地的规定,而不是租佃关系,故A与题意无关;买卖土地须经政府批准意即政府对之有限制的权限,实际上说明土地买卖现象非常频繁,而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主要手段,故B符合题意;政府对买卖行为进行规定和限制,是在行使政府职能,不能说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C;这仅是一个规定,其严格执行才有可能达到限制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
A.男耕女织
B.种养结合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可知符合精耕细作的概念,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增加亩产量,故C项正确。男耕女织属于经营方式,与材料强调精耕细作不符,故A项错误。种养结合属于农业发展模式,与材料强调精耕细作不符,故B项错误。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与材料强调精耕细作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看选项中所讲到的问题是否在材料中有所体现。在此题中,材料中没有明确涉及私商的问题,也没有涉及农业和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据此就可排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8.北宋允许商人中“奇才异行者”应试,南宋以后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参加各级考试,还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争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的分析理解。
2.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材料中描述的是
A.
B.
C.
D.
【பைடு நூலகம்案】D
..............................
A.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精校解析Word版
A.地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全国性市场开始形成
D.南北方商品流通活跃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信息“日夜商贩而南”、“日夜商贩而北”,指的是当时发达的长途贩运贸易,这种贸易促进了南方和北方之间商品流通的活跃,所以应选D。材料中并未提及南北方贸易的活跃是由某地区的商人群体促成的,A错误。材料中仅提及了南北方的贸易,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从战国以后就出现了,C项错误。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
8.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答案】B
【解析】“雾都”是因大规模燃烧化石燃料所致,这种情况始于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而蒸汽机及相关发明的应用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B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确。A项发生于蒸汽机发明前,错误;C、D项均发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是源头,故排除。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作者主要探究了工业革命的哪些前提和条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结合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分析即可。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2017-2018学年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隋唐时期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其表现是A.耦犁的推广B.耧车的发明B.耧车的发明 D.曲辕犁的出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隋唐时期我国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是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故选D。
AB项是在汉代使用的生产工具;C项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曲辕犁2、“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C.铁犁牛耕D.自给自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
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强调的是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B项正确。
ACD三项包含在B项之中。
所以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科技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经分析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所以此题应该选择D。
水排不是用于灌溉、制瓷、和耕种的工具,排除AB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水排的作用4、在中国古代,官府新招来的工匠都需要进行训练,由官府指派技术高超的艺人传授技术,提高技能。
到唐代这种技术培训方式趋于完善,出现“技工学校”。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技术的培养与传承B.强化了技术推广和普及C.注重产品的质量保证D.规模大、分工细、技术先进【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5、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帛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
2017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醴陵二中、四中带答案)
2017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联考试卷(醴陵二中、四中带答案)醴陵二中、醴陵四中 2017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命题学校:醴陵二中,命题人:审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在《牧誓》中把商封王不任用同宗长辈和兄弟作为三大罪行之一;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上述思想被此后历代统治者所推崇。
据此可知( ) A.商代比周代更注重任人唯贤 B.宗法血缘政治日趋淡化 C.周代分封制只注重任人唯亲 D.儒家伦理观念逐渐强化 2.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 ) A.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3.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原则 4.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
据此推断当时( )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分裂势力坐大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5.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政依然运行如故。
这反映出( ) 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 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 C.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D.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 6.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廷杖)此皆关系朝家纲常,有功名教者,虽见辱殿廷,而朝绅视之,有若登仙”。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T”有关,如“福”字形为图1,“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为图2,“尊祖祭祀的庙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 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 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 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答案】D【解析】据材料“捧酒献于祭台上……尊祖祭祀的庙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祭祀祖先体现了血缘宗族的特点,这说明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周的统治集团是否实现高度集权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周王权充满神秘色彩,故C项错误。
故选D。
2. 公元前323年,魏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A. 推动了诸侯变法改革B. 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C. 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D. 动摇了王位世袭传统【答案】B【解析】据材料“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侯称王,说明分封制瓦解,故B项正确;诸侯称王不是诸侯变法改革的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嫡长子继承制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王位世袭传统被动摇,故D项错误。
故选B。
3.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反映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 垂直管理,互相监督D. 国家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答案】D【解析】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制既有国家政府的职能,又有皇帝宫廷事务职能,两者项混杂,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彼此牵制的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垂直管理,互相监督的特点,故C项错误。
湖南省醴陵市第四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806070349
醴陵四中2018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历史科期末考试试卷时量:80分钟总分:100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1.《诗经》云:“千耦其耘。
”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上述现象变化主要得益于( )A. 土地私有制确立B. 铁犁牛耕的运用C. 赋税制的改革D. 重农抑商政策2.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
这反映了宋代A. 民间租佃关系的日益规范B. 商品经济的繁荣C. 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 社会财产观念改变3. 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
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
这反映了明朝A.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B.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C.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4. 乾隆时的《陶冶图说》中记载:“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这表明()A. 清代开始景德镇具有瓷都的地位B. 景德镇多民营制瓷手工业C. 手工业发展提高了富商地位D. 清代手工业经济重心南移5.“帝王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 该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 该政策始终是古代帝王明智选择C. 该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必然选择D. 该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史的始终6.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解析版)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第二中学、醴陵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两校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这种“争”,从根本上讲是各家A. 不同阶级争夺国家统治权B. 不同的社会发展规划之争C.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D. 术思想以及智慧的创新【答案】B........................2.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谏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
”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 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B. 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C. 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D. 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儒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孟子的思想包含有对统治者的限制,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而董仲舒则强调对统治者的绝对服从,故排除AC,选B;董仲舒时期已经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排除D。
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3.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如《管子•明法解》:“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
”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法律对政府权力与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 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B. 二者在本质上没有根本不同C. 前者是“民治”,后者是“法治”D. 两种治理模式民众地位相同:【答案】A【解析】《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法治”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C项错误;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排除B项;两种治理模式中民众地位不同,排除D项。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清楚。
3.选择题选好答案后,用2 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35*2=70分)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A. 大量可供开垦荒地的存在B.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 劳动者积极性提高2.下列水利工程属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是()A. 井渠 B. 都江堰C. 灵渠D. 郑国渠3.“……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 A. 自给自足 B. 精耕细作C. 男耕女织D. 家庭经营4.《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天下已定,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该材料体现了汉代的经济政策是()A. 苛捐杂税 B. 重农抑商C. 休养生息D. 朝贡贸易5.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 灌溉工具 B. 冶铁工具C. 播种工具D. 纺织工具6.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 B. 均田制C. 屯田制D. 摊丁入亩7.唐诗《田家》云:“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 雇佣关系的出现C. 富裕安逸的生活方式D. 工商皆本的政策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出现于唐朝的()A. 邸店 B. 柜坊 C. 飞钱 D. 坊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的时间是()A. 汉朝 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0.《元史》中载:“(元朝)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仍撰(纠集)天下之工,聚之京师,分类置局…匠以籍为定,世承其业,其子女……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四中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1)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命题学校:醴陵二中命题人:审题人: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部分一、选择题1、直到近代,临沂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
其主要原因是A.儒家思想的熏陶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D.宗法传统的影响2、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3、“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
这一机构是A.汉代“中朝”B.宋代中书门下C.明朝内阁D.清朝军机处4、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
这说明儒家思想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C.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5、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
”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 法家学派B. 儒家学派C. 道家学派D. 墨家学派6、汉武帝推行的文教政策主要有:设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土;办太学,一律由五经博土教授太学生员,经学为太学的教学内容;树立重师法和家法太学的教学风气,士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任官。
这些政策的主要影响是A.完全改变了血缘政治的陈规B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C.极大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D促进了儒学在各郡县的勃兴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在这个时期(明清),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湖南省醴陵市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湖南省醴陵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时量: 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铁制农具与畜力的使用 B.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C.抑制了手工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D.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形成2、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曾下令,孕妇临产时官府派医生看护,生男孩赏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赏两壶酒一头猪,一胎生三孩派给乳母,一胎生两孩供给口粮。
这一人口政策反映了()A.两性地位日趋平等的现实B.诸侯注重人口与资源的协调发展C.儒家“仁政”思想逐渐被接受 D.诸侯重视农业,富国强兵的要求3、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4、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绞绸之利”。
这种“迁业’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A 、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改变 B、国家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C、农村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手工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5、康熙二十五年(1686)始创立洋货行﹐又名十三行。
洋货十三行在创建时,官府规定它的业务经营范围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表明它既是经营进口洋货又是经营出口土货的中介贸易商行。
十三行的创建()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B、政府规范管理促进了外贸的发展C、充分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征D、保证了中国在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6、厘金是一种货物产销税,征于货物生产、过境和落地销售过程中。
最新-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期末考试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
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2、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它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属于国王B.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井田制被废除C.受田者只能世代使用,不得转让与买卖D.它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3、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汴河两岸》C.《坊墙倒塌以后》D.《宋代东京的辉煌》4、清朝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其中的“机户”和“机匠”之间的关系应是A.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B.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属于雇佣关系C.地主与农民的关系D.相当完善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5、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②延续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
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
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的晋商兴起于A. 唐朝B. 北宋C. 明清D.民国时期7、被称为“美洲大陆的发现者”的航海家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设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这说明洋务运动A.使中国走上了富强之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A.鸦片战争后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C.甲午战争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0、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借以抵制中国革命11、对新航路开辟起决定作用的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C.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D.航海造船技术进步12、“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如果去北平办事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休闲时间可以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1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结束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4、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实行对外开放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能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是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B. 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D.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16、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12—13学年高一下学期两校联考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命题学校:醴陵二中命题人:陈明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钟。
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
这反映()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2、《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A、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B、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C、实行分封制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时说:“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4、下列关于汉唐明清中枢的演变图例正确的是()A、御史台——内朝——军机处——内阁B、内阁——中书省——-内朝——军机处C、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D、丞相——三省六部——中书门下——内阁5、从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体现了地方削权、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但史学家钱穆却认为地方行政是“汉代好,唐代较好,宋代太差”。
钱穆评价三代好坏的依据()A、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B、能否调动地方的积极性C、人才选拨权由谁掌握D、宰相权力的大小6、《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湖南省醴陵二中、四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7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套试题共8页,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5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 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 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皇帝处理一切事务 B.皇权至高无上C.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D.皇帝独尊3.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4.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Civis)。
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A.小国寡民 B.城邦政治C.直接民主 D.轮番执政5.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
这一变化说明:()A.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B.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6.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
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光荣革命”的胜利C.《权利法案》的颁布 D.两党制的形成7.《联邦党人论稿》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被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最新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9年上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D.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2.图7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A.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B.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4.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
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C.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
宜子孙及酒食。
吏人得之,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6.《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镑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A. 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B. 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C. 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D. 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7.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材料和烧成温度。
醴陵二中、醴陵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
10.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次
初步
发展
19世
纪末
(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实业救国热潮
(1)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短暂
春天
1912~
1919年
(1)辛亥革命的鼓舞
(2)“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短暂的春天
【名师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曲折发展六阶段
阶段
时间
原因
主要史实
产生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
(1)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1)上海的发昌机器厂
(2)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
(3)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D. 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分子与商人既非对立,也非合流 关系,故A项错误;B项有违史实,说法错误;根据材料“明代中叶以后,读书人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情况比较寻常,商人在知识分子的文集中大量出现”,结合所学,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冲击着传统的等级观念,故C项正确;“商人的地位超越了知识分子"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湖南省醴陵二中、醴陵四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
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B.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C.农学研究因循守旧 D.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2.图7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活比较富足 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成熟C.二牛一人犁耕法已经使用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
这一规定A.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B. 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C. 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 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4.北宋以后,北方水利工程项目日趋减少,南部各省如江苏、浙江、福建则快速增加,甚至明代的湖南与云南也增加了许多水利工程。
关于上述变化的正确解读是()A.显示政府对南方农业生产的重视B.可看出粮食作物生产中心的转移C.水利工程大多位于人口迁出地区D.上述省份都是工商业发达的地方5.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6.《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镑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辩其名物而阔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
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
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A. 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B. 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C. 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D. 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7.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材料和烧成温度。
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烧成温度的技术,并认识到高岭土与一般粘土的区别,便具备了烧制瓷器的条件。
这反映出()A.瓷器的价值高于陶 B.陶、瓷的硬度不同C.制瓷技术发展缓慢 D.制瓷经历了经验积累8.明朝万历年间,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
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劳动力商品化的出现C.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9.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清朝,竟只有9%。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A.清朝经济的衰败B.小农经济的影响C.坊市制度被打破D.市镇经济的发展10.宋代官方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
天禧元年,汴京店宅务辖下有公租屋两万多间,每间月租金170文。
这一措施()A.反映了小农经济衰退 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开启了城市化的进程11.福建泉州在南宋时被定为陪都,并设立市舶司。
阿拉伯商人蒲寿庚,因招外商成绩显著,被任命为泉州市舶使。
这表明南宋时期()A.经济中心移至东南沿海地区 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科举变革C.国家税收结构发生根本变化D.对外贸易的地位进一步提高12.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
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A.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 B.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C.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D.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13.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
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A. 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B. 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C. 强化了海禁政策D.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14.史书记载某一都城的城市布局:“经纬各长三十二里十八步,地九百七十二顷,八街,九陌,三宫,九府,三庙,十二门,九市,十六桥。
”此都城位居右图中的()A.③B.②C. ①D.④15.《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A. 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D.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16.近代某学人在揭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困境时曾说:“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而洋人则可以利用条约特权,“投我所好,制造百物,畅销内地”,如是则通商不如不通。
该学人()A. 反对开辟通商口岸发展国际贸易B. 反思近代民族企业缺乏市场意识C. 认为条约制度束缚民族资本发展D.批判清政府限制民间办厂的政策17.有资料统计表明,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在前清光绪、宣统年间通常用五、六千人……这些工人的籍贯多半是广东、宁波、湖北、安徽、天津等处”。
甲午战后的上海,“劳工的出身地极不统一”,来自全国各地,致使“工人伙多,有用之不竭之势”。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 近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D.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18.下图是1900年德国礼和洋行使用的商标。
画面上面文字是“此靛真好,永不变色。
”“礼和洋行始创,染法内有仿单。
”据此可知,礼和洋行()A. 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发展B. 注重印染技术创新与使用C.营销的手段最为先进D. 受到了中国民众喜爱19.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
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A.价格革命的影响B. 商业革命的影响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20.由于海外贸易的需要,西欧本身的资本流通、贸易种类和数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商业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改变,市场交易越来越成为社会中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物品的手段,近代的货币与信贷体系纷纷建立与流行起来。
”上述现象直接反映了()A. 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B. 商品输出成为贸易的主要方式C. 商贸中心转移至地中海沿岸D.商业结构和组织方式发生变化21.17世纪,随着美洲种植园经济和金银矿的开发,欧洲国家确立了“非洲服务于美洲的总政策。
材料中所说的“总政策”体现为()A. 向美洲倾销廉价商品B. 贩卖黑人奴隶到美洲C.民引进非洲农作物品种D. 向美洲提供生产设备22.“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英国()A.成立东印度公司 B.打败“无敌舰队”C.颁布《航海条例》 D.发动七年战争23.“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 D.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24.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煤炭储量丰富B. 冬季取暖的需要C. 蒸汽机的推广D.发电机的发明25.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
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449个。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自由主义的盛行B. 资本输出的带动C.垄断资本的膨胀D.世界市场的形成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
26题16分,27题12分,28题22分)。
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材料二:“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材料三:海上(松江地区)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嘉、湖之丝纩,皆恃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
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五《蚕桑广类•木棉》(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