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学_体育运动心理学_考博复习 (1)

合集下载

体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内容

体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内容

体育心理学考试复习内容一、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校体育范围内教学、训练、竞赛心理问题(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二、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历史回顾二、知觉(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空间特性的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等。

(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反映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是一种感知时间长短、快慢和先后次序关系的复杂知觉。

时间知觉在体育运动中的意义表现在:1.时间知觉与时机掌握2.时间知觉与情绪态度3.时间知觉与节奏知觉(三)运动知觉1.本体运动感知觉包括以下部分:(1)本体运动动作感知觉;(2)本体运动形态感知觉;(3)本体运动方位感知觉;(4)本体运动时间和速度感知觉。

2.专门化运动知觉专门化运动知觉——是在长期的专项训练和运动实践中发展形成的主体运动知觉。

三、感知觉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一)丰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感性认识1.室外场地,器械的合理布置2.运用直观教学,树立清晰运动表象(二)加强教法,提高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二)表象在体育中的作用1.帮助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动作2.辅助运动技能学习3.改正错误动作,解决疑难问题4.学习和练习行动策略5.集中注意,建立信心(三)运动表象的形式与特点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运动情境。

运动表象的形式;1.内部表象和外部表象2.模仿表象3.情境表象4.表象的个体差异(二)体育运动中动作记忆的特点1.多种感知觉参与2.本体运动感知觉起重要作用3.形成动力定型和高度自动化三、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一)目的任务的明确性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二)情绪状态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三)兴趣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四)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结构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五)课堂气氛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六)个体差异对运动记忆的影响(七)队型的组织形式对运动记忆的影响四、体育教学中促进运动记忆的策略(一)加强表象训练1.正确表象的建立2.表象训练(二)加强理解记忆(三)利用运动记忆规律,加强动作技能的正迁移二、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操作思维)(二)形象思维(三)抽象思维三、体育运动中操作思维的特点(一)思维的行动性(二)思维的迅速性(三)思维的灵活性(四)思维的紧张性直觉思维的参与,主要表现为:1.想象能力2.场上意识四、体育运动中的智力表现(一)体育运动中的智力1.体育运动所要求的智力2.想象力3.专项运动意识五、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二)给予适度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三)尊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四)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本质(五)情景置疑,解决问题(六)发挥想象能力,创造新动作(七)鼓励学生自编自创(八)引导学生参与积极的思维活动三、注意方式的理论奈德弗将注意能力分解为两个维度:范围(狭窄到广阔)和方向(内部—外部)。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心理学 考试重点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心理学 考试重点

了解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年,美国心理学家格里菲斯在伊利诺斯大学体育系创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运动心理学的诞生。

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在罗马的成立,才标志着运动心理学开始正式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运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分支之一,是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1.提高记忆力的原则和方法原则:减少分心刺激,善用声码为先的原则,扩大组块与记忆广度,及时复习方法:优化处理记忆材料(操作化,形象化,诗歌化,意义化)2.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3.表象: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4.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5.情绪情感的心理成分: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表现6.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区别:反映事物的性质不同;两者发生和改变的随意性不同联系:情绪情感是人是的基础上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认识就没有情感;情绪情感可以反作用认识(改变认识相对容易,改变情感相对困难)7.情绪分类:"七情说""六情说",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情绪状态的分类(心境,激情,应激)8.离差智商:是个体智力发展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9.焦虑: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犀利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10.气质的分类:多血质(活),胆汁质(躁),黏液质(静),抑郁质(愁).气质是稳定的不变的,性格是不稳定的可变的.11.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12.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的过程,目的是适应各种比赛条件,保证技术战术在变化的环境中也能得到正常发挥.13.心理定向原则:、过程定向,即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比赛过程要素而不是比赛最终结果的认识倾向、当前定向:即比赛时将注意的方向定位在当前任务而不是过去的结局和将来的结果的认识倾向.、主位定向:即比赛时将注意指向自己的思维和行动,而不是天气、裁判、比赛规则等难以控制的因素的认识倾向.14.比赛的情绪调节: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为了使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可根据具体环境和个人情况从三个方面进行情绪调节.身体调节:指通过改变身体状态调节情绪,包括表情调节、呼吸调节、活动调节和饮食调节等.认识调节:指通过改变认识来控制情绪,包括表象调节、暗示调节、宣泄调节、情志转移、激化调节等.环境调节:指通过改变环境来控制情绪,包括音乐调节、颜色调节和气味调节.15.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一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6.应激过程:指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17.应激的认知反应:警觉程度的提高,对内部外部信息提取和分析变得困难;注意范围的缩小,思维灵活性降低.18.应激的心理性诱发原因:对应激刺激的行为性反应; 对应激刺激的情绪性反应; 对应激刺激的认知性反应;19.心理由生理做基础20.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最有力手段(或许)就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识名词解释1、问题解决过程: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2) 运动项目的性质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2. 动机的三个理论: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如意志力、注意力、自信心、动力和压力管理等,以及运动员与教练、队友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体育心理学在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适应性技能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体育心理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技术的复习资料。

一、动机与目标设置:1. 动机是指推动人们参与运动的内在或外在因素。

2. 内在动机是指运动员内心的意愿和激励,如对运动的热爱和乐趣。

3. 外在动机是指外部因素对运动员的激励,如奖金、声望和荣誉。

4. 目标设置是指设置明确、具体和可实现的目标,以激励运动员追求更高的成就。

二、注意力和集中力:1. 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执行任务时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2. 有两种类型的注意力:外部注意力和内部注意力。

3. 外部注意力是指关注外部环境的能力,如比赛的环境和对手的动作。

4. 内部注意力是指关注内部感受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如焦虑和自信。

5. 集中力是指长时间保持高水平的注意力。

三、自信心与自我效能:1. 自信心是指运动员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或取得成功的信念。

2. 自信心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预期来培养和提高。

3. 自我效能是指运动员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

4. 自我效能可以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目标和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境来提高。

四、压力与应对:1. 压力是指来自比赛、观众、教练或自我期望等因素引起的紧张和不安。

2. 正面的压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和表现,而负面的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压力反应。

3. 运动员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深呼吸和放松技巧来应对压力。

五、团队合作与领导:1. 团队合作是指队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信任和共同努力的能力。

2. 领导是指教练或队长在发挥指导和激励作用时所展现的特质和技能。

3. 有效的领导可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成功。

六、心理训练与干预:1.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运动心理复习

运动心理复习

运动心理学期末复习第一编总论第一章绪论一、运动心理学(竞技运动)、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和锻炼心理学(大众健身)各自的侧重点1)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运动员的心理测量、心理选材、心里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进行的。

2)体育教育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增进心理健康进行的。

3)大众健身领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围绕曹家体育锻炼的动机和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的。

二、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性质:运动心理学的产生、发展,正是体育运动实践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促成的。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任务:(1)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里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问题。

三、心理选材:心理选材是指采用心理学的指标和方法,将具有发展潜能的人选入运动员训练体系的过程第二编运动员的动力来源第二章运动活动的动机一、动机的概念和分类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和强化作用。

分类:(1)成就需要(2)内部动机(3)目标定向(4)外部动机二、了解动机的三个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定向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它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指向方面的差异。

成就需要受早期父母教育和培养的影响,与工作目标的选择、从事的职业以及工作业绩有关。

成就需要高的人,往往选择适中难度的目标,从事风险大、责任大的职业,工作业绩好。

成就需要水平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认知评价理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

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其主要研究象对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员。

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

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3、准实验法现场研究法心理测量法3.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化(3)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将趋向综合化4.目标定向: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它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心中追求的成就取向。

5.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的区别●看待成功: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与他人合作可以导致学业的进步;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总是试图超越其他人●运动目的:学习目标使人深刻认识到努力学习、与他人合作等重要性;成绩目标使人产生知名度和富有竞争能力●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更重视运动场上的道德修养,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比较欣赏用欺骗行为获取成功。

成绩目标定向高的运动员比成绩目标定向低的运动员更有可能在比赛中伤害他人。

●运动快乐感:学习目标定向与运动情境中的乐趣和满意度呈正相关。

●学习策略:高学习目标定向的运动员认为听从教练指挥、努力掌握新的技能以及有规律的练习能够给他们带来益处,而成绩目标定向的运动员则认为练习是无效的策略。

6.如何培养学习目标定向✧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合理的评价方式7.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体育大学 部分考博士试题

体育大学 部分考博士试题

教育学一、简答题1、确定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

2、简述师生协同原则。

3、教学诸要素的系统分析。

4、现代教学论面临的问题。

二、论述为什么教学评价的功能不是指明而是改进。

三、论述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说明如何应用教学原则。

生理学简答题1、运动性贫血产生的原因和预防办法。

2、如何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成分:3、如何评定有氧耐力。

4、少年儿童的肌肉系统特点和运动训练。

5、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问答题论述题骨骼肌细胞肥大适应性机制及研究进展情况运动训练学简答题1、按运动成绩的评定进行项群分类2、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区别。

3、训练周的分类及赛前训练周的主要任务。

4、举例说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如何看待乒乓球、羽毛球等我国优势运动项目的“海外兵团”现象。

运动员为何不能始终保持最佳竞技状态,如何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论述题结合项目特点论述竞技需要原则。

心理学简答题1、倒U理论的不足。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区别。

3、专门化知觉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4、问答题1、变量的分类和关系2、自生放松训练和渐进放松训练的区别论述结合项目特点说明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

2001年教育学考博试题简答题简述教学整体性原则的意义。

简述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论述题: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对现代教学论的要求。

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班级授课制的优点和缺点,并写出改进措施。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敏捷性:指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反应迅速,能当机立断。

2.运动记忆: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成共同实现的记忆。

3.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4.体育动机: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5.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

6.两侧性迁移: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器官的迁移。

7.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8.体育团体: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具体说,是指由体育教师、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工作的组织形式。

9.观察法:是指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并不加任何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或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25年,科曼格里菲思在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2.体育活动中思维的种类:操作思维、预测思维、战术思维、创新思维。

3.特殊情绪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4.目标定向的种类:任务参与、自我参与。

5.认知类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6.自我效能产生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或他人经验、本人的身心状态。

7. 运动迁移的种类:两侧性迁移、语言—运动迁移、运动—运动迁移。

8. 模拟训练的种类:实景模拟、语言图像模拟。

9. 攻击性行为的种类:敌意性的攻击、工具性的攻击。

10.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名称:本能论、挫折-攻击论、社会学习理论。

三.简答题1.原始体育的产生?答:原始体育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手的形成和发达使人类有了肢体语言,这是体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与人的心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推动了体育的产生。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 简介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训练和心理干预等方面,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和应对比赛压力。

本文将对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复习总结。

2. 基本概念2.1 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对人在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的性质、发生、发展和变化进行研究的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行为和心理过程等。

2.2 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自信心、集中力、意志力、紧张度和动机等。

这些心理素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表现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3. 心理素质的培养3.1 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运动员在竞技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培养:•积极回顾过去的成功经历,增强自信心的基础;•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避免过分苛求自己;•与自信心较弱的队友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信心。

3.2 集中力的提高集中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高度专注的能力。

针对集中力的培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制定明确的训练目标,减少干扰;•进行专注力训练,如注视法、想象法等;•进行训练前的心理准备,为比赛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3.3 意志力的培养意志力是运动员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能力。

以下方法可用于培养意志力:•创造困难的训练环境,逐步提高挑战;•训练过程中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具体的计划;•解决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态度,坚持不放弃。

3.4 紧张度的调控紧张度是运动员面对竞技压力时的心理反应。

以下方法可用于调控紧张度:•学习深呼吸和放松训练;•进行场景模拟训练,逐渐适应比赛压力;•制定比赛前的心理调节方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3.5 动机的激发动机是实现运动员持续投入和努力的内部推动力。

以下方法可用于激发动机:•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激发内在动机,如对运动本身产生兴趣和满足感;•增加外部奖励和认可,如赛事奖金、荣誉等。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学科。

了解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调节心理压力以及促进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

一、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竞技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心理行为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注意力、自信心、动机、焦虑、压力等心理因素。

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 动机理论:动机是指个体参与某种活动的内部或外部驱动力。

动机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的动机来源、动机类型以及动机对运动行为的影响等方面。

2. 自信心理学:自信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主观评价和信任。

自信心理学主要研究运动员的自信心形成机制、自信心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提高自信心的方法等方面。

3. 注意力理论:注意力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选择和集中程度。

注意力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的注意力分配、注意力控制以及注意力对运动表现的影响等方面。

4. 焦虑理论: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焦虑理论主要研究运动员的竞技焦虑、焦虑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应对焦虑的方法等方面。

三、体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1. 运动员心理训练: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能力。

心理训练包括自信心培养、注意力训练、应对焦虑等方面。

2. 运动心理咨询:为运动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运动心理咨询主要包括心理测量、心理干预等方面。

3. 教练员心理指导:教练员是运动员的重要指导者和支持者,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指导能力,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竞技水平。

4. 团队建设:体育竞技往往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团队建设对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至关重要。

体育心理学可以为团队建设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部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个性特征影响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态度决定着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期望;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情绪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1.自信心理学理论自信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动力来源。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需要来自内在驱动力而非外界压力。

3.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的窄化注意力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高压、高竞争的情境下,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实践技巧1.积极心理训练积极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包括目标设定、自我激励、想象练习、情绪调节等。

运动员通过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和动机;想象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脑海中重现比赛场景,提高技巧和表现;情绪调节则是通过各种技巧来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北京体育大学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2007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空间知觉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自生放松方法和渐进放松方法的差异。

3、简述教练员的强制影响力和自然影响力。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认知评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试论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采恩斯社会促进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008年北体考博运动心理学试题
一、简答题(任选 2 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
1、简述运动知觉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2、简述警觉和警戒的差异。

3、简述伯克维茨的修正的挫折——攻击理论。

二、论述题(任选 2 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试论主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在北京奥运会中的意义。

2、试论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3、试论焦虑方向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体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与任务1、心理学(psychology):以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为目的,通过分析人的意识和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详见PPT架构图)3、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4、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以了解和评价个别差异为目的、采用标准化心理测验作为测量工具的测量,可在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4种量化水平上进行。

最典型的心理测量是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

4、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一种通过辅导达到教育目的和学习目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咨询员根据受辅者的背景和需要,帮助受辅者了解自己,认识环境,解除困惑,完善人格,体现潜能。

5、运动心理学(sport psychology)是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的科学。

6、艾滨浩斯对心理学的发展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评语:“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波林,1982)。

7、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从哲学中脱胎出来,不过才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标志一般认为是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这一事件可被看作心理学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

8、第一个被明确视为属于运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诺曼·特里普里特于1897年进行的社会促进效应实验研究,即开社会心理学研究之路,也创运动心理学研究之先。

9、运动心理学进入科学行列的标志在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的科学历程。

10、运动心理学学科诞生标志1923年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格里菲斯(Coleman Roberts Griffith,1893-1966)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实验室,这一事件可被视为运动心理学学科建立的标志。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心理状态及其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涵盖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自信心、焦虑和压力管理等方面。

在体育竞技中,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体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和常见方法。

首先,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驱动力。

内在动机是运动员因个人兴趣、乐趣和满足感而参与运动;外在动机是基于外界奖励和认可而参与运动。

了解动机类型对于运动员的积极心态和持久的参与意愿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备的关键能力。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将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任务上,忽略干扰因素。

各种注意力训练方法可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宽度。

自信心是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自信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应对能力,增加他们取得成功的可能性。

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正面的自我评价和成功的经验来培养和增强自信心是常用的方法。

焦虑和压力管理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高的焦虑和压力会导致运动员的注意力分散、动作不稳定和决策失误。

深呼吸、放松训练和正向思考是减少焦虑和压力的有效方法。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团体运动项目中尤为重要。

团队合作需要运动员具备理解、尊重和互相支持的能力。

沟通是团队间传递信息和方案的重要环节,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

运动心理咨询是解决运动员心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

运动心理咨询师通过与运动员的个体或团队会谈,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和运动表现。

此外,运动员在竞技生涯中面临的退役问题也是体育心理学关注的焦点。

退役后的运动员可能遭受自我认同丧失、目标缺失和心理失衡等问题,他们需要适应新的角色和找到新的生活动力。

在实际训练中,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应与技术和体能训练相结合,并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和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调整。

综上所述,体育心理学研究了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及其对表现和成绩的影响。

了解动机、注意力、自信心、焦虑和压力管理、团队合作和沟通等因素,通过运动心理咨询和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竞技表现。

体育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题规范标准答案

体育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题规范标准答案

体育心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

(P32)2、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P32)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者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P53)4、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P62)5、体育态度: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感情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P74)6、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者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P第四章)7、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景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P117)8、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

(P119)9、运动表现:10、心理技能训练: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业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简言之,就是有系统,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

(P139)11、心理训练(广义的):指有目的,计划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P139)心理训练(狭义的):指采用特殊手段使运动员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P139)12、生物反馈训练:又称“内脏学习”或者“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

(P161)1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P167)14、动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吉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内容概述

吉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内容概述

吉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重点内容概述近年来,运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体育学考研复习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吉林省考研体育学复习资料中的运动心理学重点内容进行概述,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该领域的知识。

一、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和作用运动心理学是指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和训练中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及其培养、运动技能的心理机制等。

在体育竞技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发展和成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运动心理学的重点内容1. 运动心理素质运动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稳定性、自信心、集中力和应激能力等。

情绪稳定性指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自信心指运动员对自身能力的信心,集中力指运动员在比赛或训练中保持注意力的能力,应激能力指面对压力和困难时的适应能力。

了解和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其竞技水平的重要手段。

2. 竞技状态与焦虑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包括松弛、兴奋、焦虑等。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竞技状态,过高或过低的焦虑水平都会对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焦虑的特点和产生原因,采用适当的调控策略,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压力。

3. 自我概念与自尊心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特点和价值的认识和评价,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价值的情感态度。

运动中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培养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对于运动员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4. 动机与目标设定动机是指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目标设定是指个体为了实现某种愿望或满足某种需要而设定的预期结果。

了解运动员的动机和合理设定目标,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并提高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和竞技能力。

5. 团队合作与领导体育竞技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团队的协作能力和领导力对于团队的战绩至关重要。

运动心理学研究了团队合作的心理机制,以及领导对团队成员的影响。

对于专业考试来说,了解团队合作和领导的运动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考生在领导学习小组或团队讨论时更好地引导和管理成员。

体育大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考博复习

体育大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考博复习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1、动机(motivation):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1始发作用。

2指向或选择作用。

3强化作用。

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1)动机与需要: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

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

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生物性(biological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 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2)根据兴趣的特点: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 motive);(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xxxx效应: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对于学习运动心理学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运动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心理学的知识。

一、运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

2.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情绪、自信心以及压力管理等方面。

3. 运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竞技表现、运动康复和运动领导等方面。

二、运动心理学的重要理论1. 动机理论:解释运动员参与运动的动机和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的注意力分配和集中程度。

3. 情绪理论:探讨运动员的情绪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以及情绪管理的方法。

4. 自信心理论:研究自信心对运动员的表现和成就的影响。

5. 压力理论:分析运动员在竞技中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法。

三、运动心理学的实践技巧1. 动机激发技巧: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等方式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

2. 注意力训练技巧:通过集中注意力、调整关注焦点和应对干扰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水平。

3. 情绪调节技巧: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和情绪管理等方法,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4. 自信心建立技巧:通过成功经验的积累、自我对话和积极心态的培养等方式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5. 压力管理技巧:包括应对压力的认知重构、情绪释放和应对策略的训练等方法,帮助运动员有效应对竞技中的压力。

四、运动心理学的案例分析1. 迈克尔·乔丹的成功之路:通过乔丹的案例,分析他在运动心理学方面的优势和应用技巧,如自信心的建立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2. 菲尔普斯的游泳心理:探讨菲尔普斯在游泳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应对策略,如注意力的集中和情绪的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体育运动中的动机问题1、动机(motivation):能引起并维持人的活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的念头、愿望或理想等。

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

2、动机的作用(基本功能):1始发作用。

2指向或选择作用。

3强化作用。

影响动机的强度和方向的因素:人的内部需要(need)和外部条件。

3、动机与需要和目的的关系:(1)动机与需要:1动机是需要的动态表现。

当需要没转化为动机之前,人不可能有所活动,只有当需要转化为动机之后,人才能活动。

2行为并非全部由需要引起。

(2)动机与目的:动机是驱使人们去活动的内部原因,目的是人们通过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动机与目的的关系表现为如下几方面:1动机和目的可能是完全一致的;2动机和目的是可以互相转换的;3有时目的相同动机不同,也有时动机相同,目的不同。

4、驱力(drive):指驱使有机体进入活动,与身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部激起状态,是从后面对行为的推动,实际上,它就是内部需要。

5、诱因(incentive):指引起个体动机,并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实际上就是外部因素。

6、动机的种类:(1)根据需要的种类和对象来分类:生物性(biological motivation)和社会性动机(social motivation)及物质性(physiological motivation)和精神性动机(psychological motivation);(2)根据兴趣的特点:直接动机(direct motivation)和间接动机(indirect motivation );(3)缺乏性动机(或匮乏性动机)(deficiency motive)和丰富性动机(享有动机)(abundancy motive);(4)无意识动机(unconscious motivation)(5)根据动机的来源分;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和内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德西效应:奖励会产生使内在动机削弱的效应。

这种效应以后被称为德西效应(Deci effect)。

真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对行为的自主性或控制性意识;自主性(autonomy ):是指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或承担责任。

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行为。

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与以下三种因素有关:1有强有利的外部奖励使运动员产生反应;2运动员体验到最初的成功;(由外部奖励觉知自己的能力在提高)3使运动员意识到外部奖励并非最终奖励,而对达到的成就产生的自我满足感才是最终的奖赏。

7、自主性(autonomy):出自行为者意愿,由其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8、控制性:在某种压力下趋于特定的行为。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1)基本思想:1 人类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按发生先后可分为五个等级:生理的需要(physiological need),安全的需要(safety need),爱与归属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尊重的需要(selfesteem need)和自我实现的需要(self actualization need)。

人的基本动机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潜力。

自我实现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社会做出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贡献,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显然在竞技体育中提倡自我实现精神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训练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2 各层需要依序升级。

当下一级需要基本满足后,上一级需要才能成为行为的驱动。

3 五种需要有高低级之分。

其中生理的、安全的、交际的需要是低级的需要,可以通过改善外部条件来加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的需要,是从内部得到满足的。

4 大多数需要层次是按序列上升的。

(2)意义与作用1该理论对需要的分类较为系统,具体。

尽管目前仍有争议,在体育运动心理学中,了解运动员的各种需要是培养和激发运动动机的必要前提。

2 该理论忽视大多数人需要的主观能动性,忽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在解释一些现象时遇到困难。

3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其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的一部分。

强调个人发展,忽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

10、认知评价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1)认为内部动机是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能影响人的内部动机。

像奖金、奖品等外部奖励由于其携带的控制性功能很强,往往会对内部动机产生破坏性影响,如果一项活动可提高人的能力感并满足人的自我决策需要,这一活动就因其携带的信息性功能十分突出而加强内部动机。

(2)每一事件均具有控制功能和信息功能。

事件的控制功能与人们的自我决策经验有关,事件的信息功能给人们提供有关能力方面的信息。

加强内部动机的事件称为信息性事件(informational event),加强外部动机的事件称为控制性事件(controlling event)。

(3)对内部动机产生影响的事件:1 事件的控制性功能:像奖金、奖品等外部奖励均会对内部动机产生破坏性影响,由于这些外部促动因素被广泛的用来控制人,因此人们对这些事件的控制性方面体验的很深刻,人们感到他们的自我决策权是极其有限的。

2 外部因果性和内部因果性:如果某一事件加强了一个人进行自我决策的感受和知觉,主观上的因果关系控制点就更偏向于内部,内部动机也会提高。

3 事件的信息性功能:认知评价论认为,如果某一事件的信息性很突出,内部动机就将随人们对能力的感受和知觉而变化,能力感的提高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加强,而能力感的下降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减弱。

4 信息性功能和控制性功能:积极反馈可以加强内部动机,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可将它体验为控制性的。

5 个人差异:内部动机定向者,外部动机定向者。

6 竞赛中的信息性和控制性问题。

11、社会认知论:将情感、期望、价值观相结合,以对动机行为做出全面的解释。

这一理论强调,目标倾向是影响内部动机的重要因素。

指向体育活动本身的任务定向可以激发对任务的直接兴趣,而指向将自己同他人进行能力比较的自我定向则会导致内部动机的下降。

(1)社会认知论分为三个学派:自定效能论、主观能力论、动机目标论。

(2)自定效能越高,努力程度越高,运动成绩越好。

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与高。

如鼓励性暗示。

12、动员动机的培养和激发a)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是有效激发动机的关键。

(一)追求乐趣的需要:使运动员的能力适合练习的难度;使训练方法和手段多样化;让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在练习中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分派任务;允许运动员在训练中有更多的自主权。

(二)归属的需要;(三)展示才能与自我价值的需要:保护运动员的自我价值感。

b)正确运用强化手段:出现可接受行为,或给奖励或撤除消极刺激的过程。

分为积极强化(给奖励)和消极强化(撤除消极刺激)。

运用原则:明确规定应获奖的行为和奖励标准;最好对达到标准的良好表现进行没规律的强化;鼓励运动员的相互强化;鼓励不能过量,不能让运动员感到教练员企图控制他们的行为;使运动员懂得,奖励不是最终目的。

c)了解运动员的特点是激发动机的直接方法;激励动机的直接方法:依从方法、认同方法、内化方法。

d)设置正确的目标;e)经常改变教学与训练环境,以间接激发动机;f)保持训练和比赛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内部动机;g)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培养运动员的责任心;注意:根据运动员能力和水平,有选择的给予自主权;不要急于求成;教练员要有移情心。

h)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章训练与竞赛中的归因问题一、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是人们如何解释训练水平提高的快慢以及比赛的成功与关键。

二、海德归因:认为为了预见他人行为并有效地控制环境,关键问题在于对他人的行为或事件做出原因分析。

(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三、韦纳的归因理论:追求成功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能力强,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不努力;避免失败的人把成功归因于运气好,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够。

四、控制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相信某些因素控制着自己的生活,这些因素便是他们的控制点。

内部控制点是指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事件看作是自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外部控制点指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事件看作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一方面要注意将注意力放在控制和把握那些可控因素上,另一方面要能够有效地对付那些不可控因素。

五、运动水平越高,运动成绩越好,运动员越倾向于内控;一般来说,内控倾向的人能更好的适应生活,参与竞争。

六、人们对成功与失败的可以从5个不同的方面归因:内外向、可控性、稳定性、意向性和整体性。

七、习得性无助感:如果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出现或消除感到根本无能为力的话,就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八、改善归因的具体建议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地比较运动员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9、从内部归因,更多地承担自己对结果的责任。

第五章焦虑与运动操作(全部)一、焦虑:指人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它包括三种主要成分: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和担心的认知表征以及生理唤醒。

二、状态焦虑:是一种瞬间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觉,是高度自主的神经系统的活动。

三、特质焦虑:是指焦虑倾向中的一些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是人感知某些情况后的反应趋向之间的差别。

四、运动员焦虑的特点1、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对失败的恐惧,对成功的恐惧,对伤病的恐惧,对社会反应的恐惧。

2、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有很大的关系;3、高水平的运动员的与低水平的运动员在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运动项目在差异上表现不同。

4、状态焦虑随着比赛时间的接近而逐渐上升。

5、赛前焦虑水平的变化是随着对比赛对手的估计及比赛的重要性而升降的;6、比赛结果对赛后焦虑水平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第六章体育运动中的情绪体验一、人的认识是情绪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那么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最有力手段或许就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识。

二、简易情绪调节方法1、表象调节:即在比赛前或比赛中,脑中清晰地重现自己过去获得成功时的最佳表现,体验当时的身体感觉和情绪体验,以增强信心,提高运动成绩。

2、表情调节:是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面部和姿态的表情以调节情绪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