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竞赛及体育锻炼等情景中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反应时间:是指从刺激的出现到第一个反应开始间所经过的时间间隔。
又称反应时、反映的潜伏期。
分为简单反应时、复杂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是指对单一刺激做出第一个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或是指事先知道的某种刺激作出事先规定的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动机:是人们指向某一目标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是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是指有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运动行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
运动知觉:是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位移的知觉。
①它依赖于物体的运动速度②运动物体离观察者的距离③观察者本身所处的运动或静止状态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动机到形成运动动机的过程。
动机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
成就动机:它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从事自认为重要或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它是在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体育态度:个体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者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是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一致时归于外部原因,不一致时归于内部原因。
习得性和无助感: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的行为。
体育锻炼:是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心理健康: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
体育心理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复习资料第一节体育心理学的概述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关系研究侧重点研究对象共同点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三个学科都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生也包括老师。
是研究个体在体育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中的心里特点和变化。
的心理现象,而体育运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特的,因此,不管哪门学科都是主要研究身体练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主要研究对象是练和比赛中的心里现象,运动员,也包括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教练员。
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主要研究对象是的心理现象。
大众三、学习、研究体育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心理科学的发展、扩展了心理科学的研究领域1体育心理学是心理学成果在体育教育和教学中的应用,这说明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扩展了。
2体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发展取得新的成果,也会促进和丰富心理学科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1、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要。
2、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3、可采用一些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和调节情绪状态4、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5、学习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更好的为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服务三)有助于提高学校运动训练的效果和运动竞赛的成绩1掌握运动训练中的心理学规律2加强心理训练 3 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四)有利于科学地选拔和培养运动员1、掌握心理诊断和评定的方法2、开发运动员的心理资源五)有利于教师(教练员)自身素质的提高1、加强自身修养、丰富理论知识2、科学地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活动3、有利于加强体育教学心理方面的研究第二节体育心理学发展概况一、国际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萌芽时期1、初创阶段2、19世纪开始有一种心理学叫--动作心理学冯特。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终极整理版)㈠名词解释⒈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⒉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⒊目标定向: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⒋目标设置: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达到的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⒌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⒍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⒎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⒏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⒐协变性原则(归功于内,归错于外)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吗,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⒑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⒒体育活动:指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⒓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⒔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⒕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⒖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㈠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任职、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3.追加反馈:指动作执行后所获得的信息是凭借外力和外物对于动作结果所外加的信息。
4.学习曲线:是表示一种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绩效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5.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6.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7.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8.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0.应激:机体在受到各种强烈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11.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2.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1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14.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5.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16.表象:是一种不需要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人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17.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归因理论: 是对行为与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
即人们总是力求在自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着各种事件。
3.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4.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激力的微弱而持久,但井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5.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话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6.体育锻炼:包括各种与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有关的活动形式,它通常指那些有计划、有规律、重复性的,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能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7.运动智能: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是指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有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体育学习和运动训练的能力。
8.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9.驱力理论:经spense等修订并定型的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p)是习惯(H)与驱力(D)的乘积,即P=H×D,在这里习惯是指完成动作技能时个体所处的运动技能掌握阶段,或正确动作、错误动作表达的比例优势。
10.倒u形假说:倒U假说认为,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发改善。
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的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和成绩的下降。
11.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和预测及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他们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12.归因训练: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体育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体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学科。
3.体育心理学的理论依据: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主义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4.实验研究法包括:实验室试验法、自然实验法、准实验法5.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7.特质焦虑与个体的个性: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术语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
8.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引起焦虑的重要因素9.焦虑的理论:多维焦虑理论。
10.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1.技能练习过程中的一般规律:①练习的进步先快后慢②练习的进步先慢后快③练习的进步先后比较一致④高原现象⑤练习绩效的起伏显现12.按照练习的时间安排,可对技能进行分散练习和集中练习。
根据比例的大小,常把较长的练习加上较短的休息称为集中练习。
而练习间若有较长的休息,则称为分散练习。
13.动作技能间会产生迁移的条件:①个人因素:学习态度、学习的目标、认知结构、认知技能与策略、心理定势;②客观因素:技能间的相似性、有效的指导与示范14.动作技能的各种分类:①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②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③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15.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两个重要教学条件为练习和反馈16.体育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17.POMS可以用于诊断过度训练运动员,防止训练过度18.交互作用理论认为,可以用人格和情境来预测运动行为19.常模与自我参照:常模是在标准化环境中测试的结果经过标准化的处理得出的标准化的样本均数。
常模参照是指将成绩与常模参照,这样可以得出个人在整体中的位置。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1.研究对象不同:体育心理学侧重于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运动心理学侧重于运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研究目标不同:体育心理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运动心理学的目标是心里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锻炼心理学的目标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中国的体育心理学发展:1.古代的体育心理学萌芽2.近代的体育心理学:1926年,马约翰《运动的迁移价值》3.现代的体育心理学: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里专业委员会成立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成立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工将更为明确2.运动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将进一步细分3.体育心理学的质性研究方法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4.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将更加广发二、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是一种S—R(刺激—反应)的联结理论。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该理论把环境看做刺激,把伴随刺激产生的行为看作是反应。
斯金纳强化学说的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建构主义心理学在体育运动学习中的运用:1.强调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体育学习2.强调“自上而下”的学习策略3.注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1.重视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2.重视意义学习,强调非认知因素的重要性3.重视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过程4.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三、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的特性:1.倾向性 2.广泛性 3.稳定性 4.效能性运动兴趣的分类:1.根据内容,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2.根据倾向性,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3.根据广泛性,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4.根据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分为有趣、乐趣和志趣培养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因素: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应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四、运动动机运动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运动动机的功能:发动功能、选择功能、强化功能、维持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3.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间接动机: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充分重视和利用各种需要:1.提高内部动机2.激发外部动机(2)提高体育成就动机(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4)及时反馈,肯定评价(5)端正体育态度体育态度: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五、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学习目标定向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差异:1.看待成功2.运动目的3.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4.运动快乐感5.学习策略目标设置的作用1.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和行为指向到体育活动任务上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动员其能量,提高学生的运动表现3.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坚持参与体育活动4.能够使学生为完成体育活动目标而主动地设计、执行最适合的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手段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5.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6.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团队是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团队的特点:1.成员之间相互依存2.成员之间相互协调3.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4.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1.不要设立高不可攀的目标2.不要低估团队成员的潜力3.设置简洁、可操作的目标4.让所有团队成员知道团队目标六、运动归因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海德的归因理论:行为的结果=个人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性维度协变性原则: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这种现象称为协变性原则结果依赖情绪:对结果的“自然反应”,情绪反应中没有归因的成分,运动员对成功的最初反应是愉悦或高兴,对失败的最初反应是失望或悲伤归因依赖情绪:与认识到的结果的起因或理由相联系,它能够有效地帮助教练或运动心理学家了解运动员的认知活动过程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心理特征:1.自我效能感低2.消极思维3.情绪失调4.人际关系不良对习得性无助感的教育措施:1.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2.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3.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4.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1)内部因素:1.个性特征2.成就动机3.自我效能感4.性别5.年龄(2)外部原因1.社会文化背景特征2.运动项目特征3.训练年限4.比赛结果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1.进行积极的反馈2.增加成功的体验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6.强调个人努力7.谨慎的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8.实事求是七、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1)个人因素:1.人口统计学变量2.个体生理状况3.个人行为4.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2)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2.物理环境3.体育活动的特征锻炼行为的理论:(一)健康信念模型:人们健康的个人信念调节者人们对威胁的感知,从而影响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的可能性(二)合理行为理论:个体认识到由于自己静止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健康受到威胁时,就会采纳合理建议,做出参加锻炼的决定(三)计划行为理论:个体对锻炼有积极态度和正确认识,但如果他觉得自己无能力或无足够机会去锻炼,那么其锻炼意图就会减弱(四)控制点理论:个体对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这些因素是处于自己控制之下,还是有他人或某种偶然因素所控制(五)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是预测锻炼行为的重要变量(六)跨理论模型:1.包含了处于不同行为变化阶段的人2.行为的变化时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3.提出了个体行为变化状态的不通过程4.强调除了行为会发生变化以外,其他结果会伴随行为的变化而产生干预的手段:一对一干预、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策略:1.情景安排2.积极反馈3.目标设置4.决策评定5.社会支持八、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康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1.应激2.动机3.人格4.心理准备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阶段:1.否认2.愤怒3.许愿4.抑郁5.承认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1.调整认知2.设置目标3.积极性思维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九、注意与运动表现注意的特点:1.选择性2.强度(阈限性)3.注意资源的有限性注意的种类:(1)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1.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3.随意后注意:在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2)外部注意和内部注意(3)奈德弗的四种注意方式:1.广阔-外部注意(篮球)2.广阔-内部注意3.狭窄-外部注意(射击,斯诺克)4.狭窄-内部注意(体操,跳水)注意控制训练是一种旨在提高多维度注意技能的心理机能训练程序注意控制训练的方法和技术:1.唤醒调节2.设置线索词3.自我谈话4.模拟比赛场景并设置比赛行动的方案5.过度学习技能十、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人格与心境状态的交互作用模式对运动表现的预测:运动行为=人格+情境+人格×情境+误差十一、应激、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唤醒有三种表现:脑电唤醒、行为唤醒、植物性唤醒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倒U形假说:倒U形假说描述了运动表现与唤醒水平的关系(1)总体来说1.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2.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之后继续想高度兴奋方向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2)技能的复杂程度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粗糙简单的运动需要较高的唤醒水平(3)个体差异与唤醒水平的要求:相对外向的人需要的唤醒水平相对较高多维焦虑理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1.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线性关系2.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是倒U形的3.随着自信心增强,运动表现水平提高,二者也成线性关系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比赛的重要程度2.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2)个体因素:1.特质焦虑2.自尊十二、心理技能训练概述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机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的训练,已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认知理论与方法、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的方法2.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一般心理技能训练、专项心理技能训练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4.格局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短期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1.有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2.有利于增强意志品质3.有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4.消除身心疲劳,加速恢复过程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依据:1.训练目标2.起始状态3.训练规律4.训练条件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1.个人评估和明确起点水平2.确定训练任务与目标3.制定具体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程序:1.教育2.实践3.实施计划4.坚持5.评价6.收获十三、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分为三个阶段实施:1.基本渐进放松法的联系2.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3.在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自生训练生物反馈训练: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作用:1.调节应激反应,提高放松效果2.克服放松训练的盲目性3.增加联系着参与训练的能动性系统脱敏训练:是一种渐进方式克服神经症焦虑的训练过程程序:1.肌肉放松训练2.建立害怕时间层次3.系统脱敏的实施模拟训练: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作用:1.提高适应性2.提高抗干扰能力3.提高备战针对性4.提高训练质量模拟训练的具体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2.裁判判罚的模拟3.观众的模拟4.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5.地理、气候模拟法6.时差模拟法十四、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表象训练: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是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表象训练的原理:1.心理神经肌肉理论2.符号学习理论3.唤醒-注意理论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手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暗示训练的形式与方法:1.自我暗示2.他人暗示3.表情和体态暗示4.环境暗示5.标志暗示自信训练方法:1.通过暗示法树立自信心2.通过理性情绪疗法重建自信3.通过设置适宜的目标增强自信4.通过对最佳操作的表象训练提高自信5.通过对成败的正确归因增强自信6.用积极思维替代消极思维法增强自信7.通过成功体验的认知积累增强自信心十五、体育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团体凝聚力:团体在追求目标的了过程中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结在一起,保持一直倾向的动态过程。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出现暂时停顿的想象。
2、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
3、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动力。
4、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只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5、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6、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7、焦虑:是个体字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9、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称作技能迁移。
10、领导: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目标的行动过程。
11、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2、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得社会性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的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13、能力: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包括完成活动的具体方式及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需要的心理特征14、运动需要:主要是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15、自然反馈:方信息不是有外界的人或物提供,而是在个体完成动作后,通过自身感觉系统提供有关动作信息,就是自然。
二、填空1 动机的种类: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2 影响运动员赛前焦虑的环境因素:比赛的重要程度、比赛结果的不可预知性3 体育教学物理环境的构成因素:运动场地、器材的设施、场馆的色彩、温度。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比赛中的心理表现以及影响这些表现的因素的学科。
它不仅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表现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体育教练和管理者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运动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的重点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特点、心理表现以及心理训练等方面。
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压力和困难,提高竞技状态。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1. 注意力控制: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表现。
运动员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在比赛需要的事物上,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2. 自信心: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比赛的压力,并且更有可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3. 动机:运动员的动机是参与运动比赛的动力源泉,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理解和激发运动员的动机是体育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心理训练方法1. 想象训练:想象训练是一种通过大脑的“幻想”来加强体育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方法。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培养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一种通过放松身体和心理来减轻紧张和压力的方法。
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提高比赛的稳定性。
3. 目标设定: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训练和比赛计划,并激励自己朝着目标不断努力。
四、应对比赛中的心理压力1. 管理焦虑:比赛中的焦虑是运动员面临的常见问题,它会影响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表现。
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积极思考、自我放松、寻求支持等来减轻焦虑。
2. 处理失败:失败是体育竞技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运动员需要学会应对失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保持乐观态度,并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训练计划。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 A ).A.提高教与学的效果B.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C.体育锻炼的前因.D.心理效应.2.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有( C )A.理论任务.B.实践任务.C.理论和实践任务.D.以上都不是.3.实验研究法是心理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实验研究法( D ).A.实验室实验.B.自然实验.C.准实验.D.以上都是.4.下列哪个心理学派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 D )A.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B.认知理论心理学派C.建构主义心理学派D.人本主义心理学派5.下列属于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早期的是( C )A.学习目标定向.B.成绩目标定向.C.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D.以上都是.6.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的设置应遵循的条件( D )A.体能水平.B.运动技能水平.C.心理素质.D.以上都是.7.下列哪项不是团队目标的作用的是( D )A.凝聚作用.B.导向作用.C.激励作用.D.巩固作用.8.下列哪项不是运动兴趣的品质 ( B )A.倾向性.B.激烈性.C.广泛性.D.稳定性.9.根据运动兴趣的分类,可分为( C )A.物质兴趣.B.直接兴趣/C.效能兴趣.D.精神兴趣.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A )A.优越的身体素质.B.运动需要的满足.C.成功体验的获得.D.融洽的师生关系.11.下列哪项不属于运动动机的功能( B )A.发动功能.B.稳定功能.C.强化功能.D.选择功能.12.下列哪项不属于运动动机的种类( D )A.生物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成就动机.13.下列不属于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的是( C )A.直接模仿.B.象征性模仿.C.间接模仿.D.创造性模仿.14.weiner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下列不属于三个维度的是( B )A.内外源维度.B.倾向性维度.C.稳定性维度.D.可控制维度.15.下列不属于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的是( C )A.自我效能感低.B.消极思维.C.控制力弱.D.情绪失调.16.下列不属于在归因训练的常用方法的是( A )A.内外差异法.B.强化矫正法.C.观察学习法.D.团体发展法.17.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D )A.心理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生理因素.D.感知因素.18.下列对认知归纳错误的是( B )A.信息处理的过程.B.心理锻炼的过程.C.心理上的符号运算.D.问题求解.19.属于体育活动中的特殊情绪体验的是( C )A.心情舒畅.B.身体舒适.C.跑步者高潮.D.情绪激昂.20.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不包括( B )A.个人身体状况.B.健康信念.C.物理环境.D.社会环境.21、影响赛前焦虑得主要因素错误得一项是(C )A、赛前的重要程度B、比赛结果得不可预测性C、自信 D自尊22、下列与运动行为无关得因素是( D)A、人格B、情境C、误差D、身高23、倒U形假说最初是睡提出来的( A)A、耶克斯-多德森B、牛顿C、福特D、詹姆斯24、焦虑分为( B)A、特质焦虑和一般焦虑B、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C、一般焦虑和状态焦虑D、特殊焦虑和一般焦虑25、心里技能分为(C)A、一般技能B、特殊技能C、一般技能和专门化技能 D专门化技能26、心里技能评价可以通过下列那些量表来进行(D)A、运动心里技能量表B、运动应对技能量表C、行为策略测验D、以上都可以27、下列不是心里技能训练得作用得一项是(A)A、不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B、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C利于增强意志品质 D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28、下列不属于表象训练理论的是(B)A心里神经肌肉理论 B相对论 C符号学习理论 D唤醒—注意理论29、下面不属于合理情绪疗法实施得步骤得一项是(C)A首先向学生或运动员介绍Ellis合理情绪疗法理论,澄清不合理信念与不良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B结合在体育教学货训练中,学生或运动员所存在得普遍性或特殊性问题,与学生或运动员分析并识别出自己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C举例分析D转变不合理信念30、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得操作过程得一项是(B)A姿势成分 B动作形状 C身体移动成分 D操作成分31、下面是动作技能学习评价指标有错误的一组是(B)A反应时、误差值 B运动学指标、柔韧性C动力学指标、反应时 D肌电图、协调性32、下面不属于动作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的一项是(D)A练习曲线 B前测与后测 C次任务测验 D一般测验与迁移测验33、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一项是(B)A认知定向阶段 B调整阶段 C动作的联结阶段 D协调完善阶段34、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内部因素的一项是(C)A经验与成熟度 B智力 C性格 D个性35、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外部因素的一项是(A)A智力 B知道与示范 C练习 D反馈36、下列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的一项是(C)A学习态度 B学习目标 C性格 D技能间的相似性37、下列不是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依据得一项是(D)A依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B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C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 D依据自己的水平38、下列不属于体育学习策略的一项是(A)A感觉策略 B选择性注意策略 C练习策略 D认知-调控策略39、下面不属于体育课堂心里气氛的作用的一项的是(D)A效应功能 B信号功能 C教育功能 D感染功能40、关于体育能力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A)A状态 B体能 C心里运动能力 D信息加工能力41.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A )○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A.○1○2○3B. ○1○2C. ○1○3D. ○2○342.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作用是( C )A.筛选干预对象B.提供干预依据C.自我概念的评估D.评估干预效果43.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的是( C )A.整体认知B.设置目标C.积极参与训练D.社会支持44.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是( A )A.团体的一致性和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B.团体的一致性和个人的吸引力C. 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D. 团体的一致性45.下列不是个人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B )A.满意感B.团体目标C.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D.团体成员角色46. 下列不是团体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D )A.运动项目 B团体目标 C.团体状况 D. 满意感47.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的是( C )○!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A. ○3○4B.○1 ○3○4C.○1○2○3○4D.○1○2○348.对领导者定义正确的是( B )A.领导者是实施具体细节的人 B领导者是实施领导过程的人C.领导者是传达任务的人D. 领导者是处理大事件的人49.教练员发挥领导功能的先决条件主要是(B )○1决策权○2领导权○3权威性A○1○2 B.○1 ○3 C. ○2○3 D.○1○2○350.下面属于教练员影响力的种类的是( C )○1强制性影响力○2自然性影响力○3领导性影响力A.○2○3B.○1○2○3C.○1○2D.○1○351.权威性影响力不包括下面哪个选项(C )A.传统因素B.职位因素C.感情因素D.资历因素52.下面属于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的的是( A )○1感召力○2前曕力○3决断力○4控制力A. ○1○2○3○4B. ○1○2○4C. ○1○3○4D. ○2○3○453.下面不属于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的是( C )A.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B.教练员的领导方式C.待遇的好坏D.运动队或运动员的特点54.以下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正确的是( D )A. 攻击性行为是指用一些工具击打另一物体B.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去报复另一生命体C. 攻击性行为是指身体受到外部刺激所作出的一种正常行为D.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55.道德评价是个体应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对行为的()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A )○1是非○2好坏○3善恶○4美丑A. ○1○2○3B. ○1○3○4C. ○1○2○4D.○1○2○3○456.下面不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内部因素的是( D )A.唤醒B.内疚C.人格特征D.害怕报复57.下面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外部因素的是( A )○1环境的温度○2噪音○3拥挤的人群○4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5害怕报复○6内疚A. ○1○2○3○4○5B. ○2○3○4○5○6C. ○1○3○4○5D. ○1○2○3○4○658.运动员损伤心理反应的基本过程是( B )A.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反省阶段→承认阶段B.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C.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许愿阶段D. 否认阶段→感慨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59.下列不属于团体凝聚力对团队成员的影响的主要效益的是( B )A.认知B.个人能力C.情绪D.行为60.影响运动员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主要包括( A )○1特质焦虑○2控制点○3人的品格○4成就动机A. ○1○2○4B.○1○2○3C. ○1○3○4D.○1○2○3○421、影响赛前焦虑得主要因素错误得一项是(C )A、赛前的重要程度B、比赛结果得不可预测性C、自信 D自尊22、下列与运动行为无关得因素是( D)A、人格B、情境C、误差D、身高23、倒U形假说最初是睡提出来的( A)A、耶克斯-多德森B、牛顿C、福特D、詹姆斯24、焦虑分为( B)A、特质焦虑和一般焦虑B、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C、一般焦虑和状态焦虑D、特殊焦虑和一般焦虑25、心里技能分为(C)A、一般技能B、特殊技能C、一般技能和专门化技能 D专门化技能26、心里技能评价可以通过下列那些量表来进行(D)A、运动心里技能量表B、运动应对技能量表C、行为策略测验D、以上都可以27、下列不是心里技能训练得作用得一项是(A)A、不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B、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C利于增强意志品质 D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28、下列不属于表象训练理论的是(B)A心里神经肌肉理论 B相对论 C符号学习理论 D唤醒—注意理论29、下面不属于合理情绪疗法实施得步骤得一项是(C)A首先向学生或运动员介绍Ellis合理情绪疗法理论,澄清不合理信念与不良情绪和行为之间的紧密关系B结合在体育教学货训练中,学生或运动员所存在得普遍性或特殊性问题,与学生或运动员分析并识别出自己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C举例分析D转变不合理信念30、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得操作过程得一项是(B)A姿势成分 B动作形状 C身体移动成分 D操作成分31、下面是动作技能学习评价指标有错误的一组是(B)A反应时、误差值 B运动学指标、柔韧性C动力学指标、反应时 D肌电图、协调性32、下面不属于动作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的一项是(D)A练习曲线 B前测与后测 C次任务测验 D一般测验与迁移测验33、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形成阶段的一项是(B)A认知定向阶段 B调整阶段 C动作的联结阶段 D协调完善阶段34、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内部因素的一项是(C)A经验与成熟度 B智力 C性格 D个性35、下列不是动作技能学习外部因素的一项是(A)A智力 B知道与示范 C练习 D反馈36、下列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的一项是(C)A学习态度 B学习目标 C性格 D技能间的相似性37、下列不是选择体育教学内容依据得一项是(D)A依据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B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C依据学校的具体条件 D依据自己的水平38、下列不属于体育学习策略的一项是(A)A感觉策略 B选择性注意策略 C练习策略 D认知-调控策略39、下面不属于体育课堂心里气氛的作用的一项的是(D)A效应功能 B信号功能 C教育功能 D感染功能40、关于体育能力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A)A状态 B体能 C心里运动能力 D信息加工能力41.影响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哪些( A )○1应激源○2应对资源○3人格A.○1○2○3B. ○1○2C. ○1○3D. ○2○342.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评估作用是( C )A.筛选干预对象B.提供干预依据C.自我概念的评估D.评估干预效果43.不属于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的是( C )A.整体认知B.设置目标C.积极参与训练D.社会支持44.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的是( A )A.团体的一致性和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B.团体的一致性和个人的吸引力C. 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D. 团体的一致性45.下列不是个人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B )A.满意感B.团体目标C.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D.团体成员角色46. 下列不是团体因素对团体凝聚力的影响的是( D )A.运动项目 B团体目标 C.团体状况 D. 满意感47.下面属于体育团体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方法的是( C )○!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角色○2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4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A. ○3○4B.○1 ○3○4C.○1○2○3○4D.○1○2○348.对领导者定义正确的是( B )A.领导者是实施具体细节的人 B领导者是实施领导过程的人C.领导者是传达任务的人D. 领导者是处理大事件的人49.教练员发挥领导功能的先决条件主要是(B )○1决策权○2领导权○3权威性A○1○2 B.○1 ○3 C. ○2○3 D.○1○2○350.下面属于教练员影响力的种类的是( C )○1强制性影响力○2自然性影响力○3领导性影响力A.○2○3B.○1○2○3C.○1○2D.○1○351.权威性影响力不包括下面哪个选项(C )A.传统因素B.职位因素C.感情因素D.资历因素52.下面属于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的的是( A )○1感召力○2前曕力○3决断力○4控制力A. ○1○2○3○4B. ○1○2○4C. ○1○3○4D. ○2○3○453.下面不属于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因素的是( C )A.教练员的素质与魅力B.教练员的领导方式C.待遇的好坏D.运动队或运动员的特点54.以下对攻击性行为的定义正确的是( D )A. 攻击性行为是指用一些工具击打另一物体B.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去报复另一生命体C. 攻击性行为是指身体受到外部刺激所作出的一种正常行为D. 攻击性行为是指有目的地伤害另一生命体的行为55.道德评价是个体应用已有的道德知识对行为的()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 A )○1是非○2好坏○3善恶○4美丑A. ○1○2○3B. ○1○3○4C. ○1○2○4D.○1○2○3○456.下面不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内部因素的是( D )A.唤醒B.内疚C.人格特征D.害怕报复57.下面属于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个体外部因素的是( A )○1环境的温度○2噪音○3拥挤的人群○4对受害者意图的感知○5害怕报复○6内疚A. ○1○2○3○4○5B. ○2○3○4○5○6C. ○1○3○4○5D. ○1○2○3○4○658.运动员损伤心理反应的基本过程是( B )A.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反省阶段→承认阶段B.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C. 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许愿阶段D. 否认阶段→感慨阶段→许愿阶段→抑郁阶段→承认阶段59.下列不属于团体凝聚力对团队成员的影响的主要效益的是( B )A.认知B.个人能力C.情绪D.行为60.影响运动员损伤发生的人格变量主要包括( A )○1特质焦虑○2控制点○3人的品格○4成就动机A. ○1○2○4B.○1○2○3C. ○1○3○4D.○1○2○3○4二、多选题1 以下几点属于影响技能迁移个人因素的是?()A 学习态度B 学习目标 C技能间的相似性 D 有效的指导与示范2 体育教学组织常见的心理学分组形式?()A 能力分组B 兴趣分组C 友伴分组D 专业分组3 以下那几点属于体育学习方法的指导?()A 自主学习法B 探究学习法C 合作学习法D 分组学习法4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作用有那些?()A 效应功能B 信号功能C 教育功能D 调节功能5 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主要心理运动能力包括那几点?()A 操作的准确度B 四肢协调性C 定向反应D 反应时间6以下属于体育动机对体育活动行为起着的功能是()A 非定向B 始动C 强化和维持D 强制7 多血质类型为主的学生有哪些表现?()A 活泼好动B 表情丰富,反应灵敏C 学习有惰性,缺乏主动性 D情绪发生快而强8 体育差生的心理致因是?()A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B 意志品质薄弱C 过分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D 自信心不足9 属于常见的心理评估手段的是?()A 观察法B 会谈法C 心理测量方法D 医学检测法10 体育团体凝聚力具备以下那些特征?()A 多维性B 动态性C 目的性D 情感性11 团体凝聚力的发展模式有以下哪几种?()A 凝聚力的线性模式B 凝聚力的钟摆模式C 凝聚力的周期模式D 凝聚力的循环模式12 教练员发挥领导功能的先决条件是?()A 决策性B 权威性 C情感性 D 超前性13教练员的领导功能与作用是?()A 决策功能B 组织功能C 沟通功能D 激励功能14 教练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呢?()A 感召力B 前瞻力C 决断力D 控制力15 影响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内部因素有哪些?()A 唤醒B 内疚C 环境的温度D 拥挤的人群16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以下那几点?()A 运动需要的满足B 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C 成功体验的获得D 融洽的师生关系17 属于运动动机的功能的是?()A 发动功能B 选择功能C 强化功能D 维持功能18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部因素有以下那几点?()A 个性特征B 成就动机C 自我效能感D 训练年限19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着手?()A 进行积极的反馈B 增加成功的体验C 强调个人努力D 实事求是20 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以下几种?()A 情境安排B 积极反馈C 目标设置D 决策评定答案:1 AB 2 ABC 3ABC 4ABC 5 ABCD 6 BC 7 AB 8 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 12 AB 13 ABCD 14 ABCD 15 AB 16 ABCD 17 ABCD 18 ABCD 19 ABCD 20 ABCD三、填空题1,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和()。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体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境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2.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内心追求的成就目标取向。
3.目标设置:是指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技能水平,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研究和身体锻炼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所采用的步骤、策略和时间安排。
4.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5.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研究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6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研究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7.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8.应激:是人体对所施要求做出的一种非特殊反应。
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行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举动的准备状态。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填、判、名解)9.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和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具有稳定和弥漫的特征。
10.高原现象:个体练成就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偶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PST):是指接纳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造就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4.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引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的学科。
它综合运用心理学和体育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提高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体育心理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技巧。
第一部分:体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中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运动员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自我调节等方面,以及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运动员的心理特征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包括个性、态度、动机、注意力、情绪等方面。
个性特征影响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态度决定着运动员对训练和比赛的态度和期望;动机是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驱动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情绪对运动员的体力和技能发挥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体育心理学的理论1.自信心理学理论自信心理学理论认为,自信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信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理,可以增强运动员的动机、注意力和情绪控制等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表现。
2.动机理论动机理论研究运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动力来源。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类的需求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当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个体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自我决定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需要来自内在驱动力而非外界压力。
3.注意力理论注意力理论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策略。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提出的窄化注意力理论认为,运动员在高压、高竞争的情境下,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任务上,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第三部分:实践技巧1.积极心理训练积极心理训练是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包括目标设定、自我激励、想象练习、情绪调节等。
运动员通过设立具体可行的目标,并采取积极的自我激励方式来提高自信心和动机;想象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脑海中重现比赛场景,提高技巧和表现;情绪调节则是通过各种技巧来调节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心理敏捷性:指善于捕捉和发现问题、反应迅速,能当机立断。
2.运动记忆:体育活动中由多种记忆形成共同实现的记忆。
3.本体运动感知觉:是运动者对自身各部分运动和位置变化的感知,是运动者综合运动觉、平衡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信息,经过分析加工后获得的复杂知觉。
4.体育动机: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
5.反馈:是通过对技能操作或学习结果的评定,评价及自我知觉使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对后继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
6.两侧性迁移:指身体一侧器官的学习向另一侧器官的迁移。
7.放松训练:是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8.体育团体: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
具体说,是指由体育教师、学生、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在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调工作的组织形式。
9.观察法:是指在心理现象自然发生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并不加任何干涉地对心理或行为进行观察,以了解其特点或规律的方法。
二.填空题1.运动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25年,科曼格里菲思在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体育心理学实验室。
2.体育活动中思维的种类:操作思维、预测思维、战术思维、创新思维。
3.特殊情绪体验:高峰表现、流畅体验、跑步者高潮。
4.目标定向的种类:任务参与、自我参与。
5.认知类型:场依存型、场独立型。
6.自我效能产生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书本知识或他人经验、本人的身心状态。
7. 运动迁移的种类:两侧性迁移、语言—运动迁移、运动—运动迁移。
8. 模拟训练的种类:实景模拟、语言图像模拟。
9. 攻击性行为的种类:敌意性的攻击、工具性的攻击。
10. 攻击性行为的理论名称:本能论、挫折-攻击论、社会学习理论。
三.简答题1.原始体育的产生?答:原始体育的产生是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手的形成和发达使人类有了肢体语言,这是体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与人的心理活动关系十分密切的社会文化活动也推动了体育的产生。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现代社会——是指以工业发展为标志,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
3、目标定向——是指一个人能否积极参加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倾向。
4、专门化运动知觉——是通过运动训练,形成的高度分化的运动知觉。
5、自我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等刺激物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分积极与消极暗示)6.心理建设——是指通过教育及各种措施和专门性活动,使人的心理品质按照期望的模式更完美的发展。
7、心境——是指延续时间较长且在强度上比较缓和的情绪状态,8、体育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9、体育习惯——是指特定的情境刺激(场地、时间、器材、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参与活动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10、心智技能——心智技能(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
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练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11、心理状态——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动机、认识、情绪、意志、注意等特征)。
12、体育团队——是指由共同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人群的聚合(教、学、运协同活动)。
二、综合题13、著名的心理学家科曼、格里菲思在1925 年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从事有关运动心理学研究。
14、健康应具备哪三个要素?健康的三要素:无躯体疾病、无心理疾病、具有社会适应能力。
15、什么是体育活动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
16、体育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后天性;如:喜爱体育②稳固性;如:长跑(刮风下雨)③指向性;如:首先指内心过程,如:游泳不会去长跑,其次指向满足习惯的要求,④省力性。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3、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5、敌意性攻击: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6、高原现象: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经过一段时间又继续进步的现象,称高原现象。
7、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时,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种集体效应。
9、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0、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14、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15、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17、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18、社会性懈怠:是指在一个团体内的个体由于动机水平的下降,在集体工作时不像独自工作时那样付出100%的努力。
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体育课程的改革,可以使体育课在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其价值。
下面3项哪个不是体育课能体现的价值。
A.发展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B.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C.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
D.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小学生有是会出现“说谎”或“欺骗”的主要原因是A.故意的B.跟大人学的C.想象与现实相混淆D.天生的3、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是A.体育学习动机B.体育习惯C.运动兴趣D.体育态度4、体育学习动机对学生的运动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______的作用。
A.驱动B.引诱C.阻碍D.定向5、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学生行动起来,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
这是体育学习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______功能。
A.发动B.选择C.强化D.维持6、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7、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8、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任务的实际能力的推测和主动评价是A.自我定向B.自我效能C.自我感知D.自我意思9、个体多次经历了无法挽回的失败和挫折后再次面对同一任务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是A.习得性无助感B.自我效能感C.自我失败归因D.自我意识低下10、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接触和推测的认识过程是A.归纳B.归因C.归因教育D.归因训练11、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行为经验的过程,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______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A.观察B.适应C.练习D.成熟12、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活动方式,如写字、刷牙、游泳、跑步、跳高等,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A.技能B.能力C.心智技能D.动作技能13、在头脑中进行的某些心智活动方式,如同回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背出数学公式,进行公式推算、逻辑推理等,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A.技能B.能力C.心智技能D.动作技能14、以连续、不间断的一系列动作方式所完成的技能,如跑步、竞走、游泳、划船、骑自行车、滑冰等,是A.连续技能B.非连续技能C.封闭技能D.开放技能15、动作以非周期式的形式完成,各环节之间无重复,如投掷标枪、推铅球、跳高、跳远、跳水、偷懒、踢球等技能,是A.连续技能B.非连续技能C.封闭技能D.开放技能16、当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靠内部的、由本体感受器输入的反馈信息来调节时,如体操、游泳、急行跳远、掷铁饼等,这种技能称为A.连续技能B.非连续技能C.封闭技能D.开放技能17、当一种运动技能的完成主要依靠于周围环境提供的信息,而正确地感知周围环境成为运动调节的重要因素时,如篮球中的传球、排球的拦网、足球的抢截球等,这种技能成为A.连续技能B.非连续技能C.封闭技能D.开放技能18、学生在开始掌握一种技能之前,要形成掌握这种技能的动机,学习与它有关的只是,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表象,这就是运动技能形成的A.认知-定向阶段B.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C.动作协调阶段D.技能完善阶段19、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弱,整个动作系统转向A.外反馈B.内反馈C.意识化D.自动化20、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动作反馈由A.外反馈转向内反馈B.内反馈转向外反馈C.意识化转向自动化D.自动化转向意识化21、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地上升,又是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被称为A.平原现象B.高原现象C.暂时停顿D.运动极限22、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A.迁移B.正迁移C.负迁移D.干扰23、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不同年龄的儿童以不同形式重演祖先的本能特征。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10.高原现象 :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一直上升的,有时会出现暂时的停顿的现象,这种 现象叫高原现象。
11.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现象(包括人和事物)较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 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12.专门化心理技能 :通常指适合于某一专项所必需掌握的心理技能。 13.心理技能训练( PST ):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 的专门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学生的) 反馈 、(教师的)
13.归因理论中对成败的原因分类的三个维度:内外源维度、稳定性维度、可控制维度。 14.运动表象 从感觉通道上分为: 视觉表象(前提) 、动觉表象(关键) ; 从表象中自己所处 的视角来分 :内部表象、外部表象。
15.动作技能的分类方法: 封闭性与开放性动作技能;不连续性、系列性和连续性动作技能; 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
三.选择
1. 学习目标定向比成绩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人发展。 2. 一般高学习 / 低成绩的目标定向比低学习 / 高成绩的目标定向更有利于个体在体育活动中 的积极表现、努力程度、持续性和运动效果。
3. 合理的(积极的)归因是将结果归因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即努力。
##
4. 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 而 期望 的改变又与个体的归因, 特别是 与归因 的稳定性
19.协变性原则 :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
或预测,即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
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因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则
。
20.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第三章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运动兴趣、运动需要与运动爱好之间的关系运动兴趣和人的运动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发生以一定的运动需要为基础。
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对所要参与的体育运动或所学的运动知识仍欲望,且感到它是我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进候,人们才有兴趣参与并学习它。
运动兴趣可以发展为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运动爱好则是从事某项体育活动的倾向。
当运动兴趣发展成为从事某事体育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运动爱好。
运动兴趣的特性——(倾向性、广泛性、稳定性、效能)运动兴趣的分类●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广泛兴趣和中心兴趣。
●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以分为有趣(初级水平)、乐趣(比较高级水平)和志趣(高级水平)。
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1、强大的动力作用。
2、培养学生装的探险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3、最终实现终身体育。
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1、运动需要的满足。
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
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
4、成功体验的获得。
5、融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装体育场兴趣的方法:1、明确参与体育场运动的目的和意义;2、选择有吸引力的运动内容和项目;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4、注意教法手段多样化;5、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强烈的好奇心;7、充分利用兴趣的迁移;8、针对运动兴趣的品质、培养兴趣;9、培养师生感情;10、重视信息反馈;11、因人而异合理设置目标,获得成功体验。
体育心理学复习.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和类型
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可以分为
• 长期心理技能训练(也称训练期心理技 能训练,即运动员在整个训练和比赛周 期的每次训练中都要进行的心理技能训 练)
• 短期心理技能训练(也称赛期心理技能 训练,即针对既定的比赛任务进行的心 理技能训练)。
放松训练
(一) 定义
以一定的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 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 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方法。
中国体育心理学简史
• 1926,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发表运 动的迁移价值,成为中国体育心理学最早的专论。 • 1942,吴文忠和萧忠国编译了我国第一部体育 心理学。 • 1979、1980,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专业委员 会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学会成立。 • 中国运动心理学学会已举办了8届全国性学术会 议,促进了我国体育心理学的蓬勃发展.
(二)模拟训练的作用
提高适应性
提高抗干扰能力 提高训练质量 提高备战针对性
(三)模拟训练类型
1.根据被模拟的实现方式,可将模拟训练分为言 语图像模拟和实战情景模拟两类。
2.根据被模拟系统的不同,可将模拟训练分为: 比赛对手的模拟训练 比赛状练的具体方法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 二、发展历史标志性事件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 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 和变化;
集中研究如何通过体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培养意志品 质,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调节情绪状态,培 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等; 强调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还研究教学内容、采用教学方法和进行教学设 计等的心理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复习资料王永猛12体教11班名词解释1、运动动机: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2、锻炼成瘾:是指对有规律的锻炼生活方式的一种心理生理依赖。
3、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4、应激: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心理和生理变化的过程,又称为紧张。
5、敌意性攻击:由攻击者的愤怒而产生的、具有使人受伤害的意图和引起他人痛苦的攻击性行为。
6、高原现象:在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练习的进步出现暂时停顿,经过一段时间又继续进步的现象,称高原现象。
7、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8、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人们在共同工作或有人在旁边观察时,活动效率会比单独进行时升高或降低,它是一种集体效应。
9、归因: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10、运动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12、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
13、渐进放松训练: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14、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15、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
16、技能迁移:已经形成的动作技能对掌握另一种技能的影响。
17、体育团体凝聚力是指为了实现目标和(或)为了满足成员的情感需要,团体粘合在一起、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动态过程。
18、社会性懈怠:是指在一个团体内的个体由于动机水平的下降,在集体工作时不像独自工作时那样付出100%的努力。
19、工具性攻击:是指由期望得到奖赏所引起的、并通过强化而局限在一定条件下的攻击性行为。
20、果断行为是指在商定的规则之内、无伤害他人的意图,为达到目标,全力以赴、积极拼抢的行为。
21、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22、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23、体育教学设计就是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事先规划和组织。
24、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25、体育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特定的体育学习情境中,为了达到体育学习目标而对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所作的优化组合与精巧安排。
26、体育能力是由个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
27、成就动机: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活动,并力求达到完美、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倾向。
简答题1、简述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
答:(1)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2)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3)设置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性的目标;(4)设置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紧密结合的目标;(5)设置有反馈的目标;(6)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不是结果目标;(7)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
2、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动机?答:(1)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
(2)培养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3)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
(4)及时反馈,积极评价。
(5)端正体育态度。
3、简述攻击性行为的含义。
答:(1)它是有目的的行为;(2)包括言语活动和身体行动两种;(3)以外显行为为标志;(4)总是指向有生命的对象;(5)既可以指向他人,也可以指向自己。
4、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暗示训练的作用是什么?答:(1)增强学生和运动员对学习和比赛的自信心,建立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2)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
(3)帮助学生和运动员调节情绪,创造有利于学习和比赛的情绪唤醒。
(4)帮助学生和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节奏和发力程度。
(5)有助于学生和运动员将注意力集中于当前任务上。
5、简述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型理论假说,并画图加以说明。
答:耶克斯—多德森的倒U型理论假说认为,高唤醒水平是顺利地完成简单运动任务所必须的;而精细的或复杂的运动任务,则要在低唤醒水平下才能顺利完成。
该理论假说对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预测是:在唤醒水平达到某一最佳点之前,操作成绩会随唤醒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但唤醒水平达到最佳点之后继续提高,则会造成操作成绩下降。
画图。
6、简述体育心理训练主要应遵循的原则。
答:(1)自觉自愿;(2)一般要求与个别对待相结合;(3)持之以恒;(4)结合体育活动的实际;(5)保健性原则。
7、简述影响学校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因素。
答:(1)团体的大小;(2)团体中的人际关系;(3)团体内部的协作;(4)团体间的竞争;(5)团体的领导因素。
8、简述影响体育活动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
答:(1)直接经验;(2)间接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和生理状态。
9、简述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答:(1)运动需要的满足;(2)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3)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4)成功体验的获得;(5)融洽的师生关系。
10、简述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
答:(1)改造旧的动作结构、方式和方法;(2)技能过于复杂;(3)练习者出现伤病;(4)身体素质不够;(5)练习者缺乏动机和兴趣。
11、简述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答:(1)成就动机水平低;(2)自我效能感低;(3)消极思维;(4)情绪失调;(5)人际关系不良。
12、简述如何创造的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答:(1)运用教学技巧;(2)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3)美化体育课堂环境;(4)为学生设立适宜的学习目标;(5)对学生积极的期望。
13、简述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答:(1)调整认知;(2)设置目标;(3)积极性思维;(4)社会支持;(5)掌握心理应对技能。
论述题1、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影响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一般可以分为环境因素与个体因素两大类。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是比赛的重要程度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
通常,参加越是大规模的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就越重要,所引起的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水平也就会越高。
主场与客场、预赛和决赛、积分和排名、观众的多少及支持度、媒体的报道力度等,也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运动员对体育比赛重要性的主观评价。
从胜负的角度来看,竞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是产生赛前状态焦虑的次重要环境因素。
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越大,给运动员带来的赛前状态焦虑水平升高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体育运动情境中,与升高状态焦虑水平有关的个性特征方面的因素有两种,它们是高特质焦虑和低自尊。
特质焦虑作为一种个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将竞争和社会评价看作是更具威胁性或不具威胁性。
相对于低特质焦虑的个体,高特质焦虑的人倾向于把竞争看作具有更大潜在威胁,对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更为敏感,更容易导致赛前状态焦虑水平的激增。
自尊也与对威胁的知觉和产生相对应的状态焦虑变化有关。
与自尊水平相对较高的运动员相比,低自尊的运动员往往有着更低的自信、较少的经验和更高的状态焦虑。
因此,通过有效的途径改善运动员的自信,对于降低运动员的状态焦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说明学生体育能力差异的表现,并采用什么教学策略?答:学生体育能力可概括为体育认识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四个要素。
这四个要素的结构差异,反映着学生体育能力的差异(1)体育认识能力。
指学生了解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的能力。
(2)身体运动能力。
指学生在身体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
(3)自我锻炼与评价能力。
指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独立进行锻炼并对锻炼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
(4)自我调节能力。
指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绩的能力。
这四个要素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形成了不同的组合,从而造成了体育能力的差异。
根据体育能力的差异,可以将学生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体育优等生。
教师可以对他们提出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并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安排一至几名基础较差的学生由他们负责指导,培养他们善于帮助他人、同情“弱者”的意识和行为,这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体育差生。
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他们通过努力后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和乐趣,增强体育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要教育他们认识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让他们从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此外,教师要给予他们特别的指导,并要消除同学对他们轻蔑的思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友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3)体育一般生。
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争取更大进步。
同时,要针对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指导。
3、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引起过度紧张的主、客观原因,说明体育教师应怎样使学生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
答: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主观原因有:求胜意识过强或期望太高;对完成动作和练习或竞赛缺乏自信;与个性特点有关;对自身生理指标的消极评价。
引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过度紧张的客观原因有:观众的数量和性质;社会评价;所从事的体育项目或竞赛的性质;赛对手的实力。
为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预防和克服过度紧张,体育教师应做到:(1)努力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熟练程度;(2)对学生(或运动员)的期望不宜过高或过低;(3)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自信心以及对教师(或教练员)的信任;(4)使学生(或运动员)学会独立地作好比赛的心理准备;(5)使学生(或运动员)降低对比赛胜负的意识,使他们的注意力指向活动本身,而不是指向活动的结果;(6)教会学生或运动员心理自我调节的技能。
4、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答:(1)加强对学生动作概念和动作原理的教学。
(2)要为迁移而教向学生讲明不同动作技能中所具有的类似的运动模式,使学会运用所学过的动作原理,并用比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两种动作技能中容易相互干扰的那一部分。
(3)要注意两种动作技能学习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