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习题第二课时(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2练习题一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9shu4i()()ch2n络()m@食()竹sh1i()yu1n博()d!ng沸()锡b$()油l0ng()sh2nh*()()人迹h3n至()蝉tu@()3.解释下列词语和加粗的字。
长吟:机关:鉴赏:宿儒:同窗:人迹罕至:人声鼎沸:4.填空。
①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 ___。
②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______,______。
5.词语练习。
①找出下面这段文字中的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十个字,夹在书页里。
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书签上一个字。
这个办法同学们很赞赏,大家都仿效起来。
②给下面文字的空缺处填上动词,说说这些准确生动而有层次的动作描写表达了什么内容。
______一块雪,__出地面。
用一枝短棒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_ 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 _____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造句。
①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②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知道。
7.文章理解。
①给文章分段,并简述理由。
②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部分共写了几件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出来。
8.阅读下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习题第一课时(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一、基础题1.解释下列词语。
确凿倜傥人迹罕至:人声鼎沸:2.文学常识填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写了_____ 的生活和________的生活,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3.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排比)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比喻)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比喻)三、提高题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②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③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mì()食的时候才好。
④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bǐ()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住了。
⑤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jiá()的“张飞鸟”,性子很zào(),养不过夜的。
4.根据拼音写汉字,填在文中括号内。
5.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动词。
6.这段文字叙述的重点是()A.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B.冬天可以在百草园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C.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拍雪人和塑雪罗汉无人鉴赏。
D.下雪后在百草园里捕鸟充满了乐趣。
7.本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确凿:非常真实。
倜傥:洒脱,不拘束。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
沸,水开。
2.《朝花夕拾》;百草园;三味书屋;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朝花夕拾(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原名《旧事重提》。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经过一天)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
虽然《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
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12部分组成。
《朝花夕拾》一书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前两篇写于南京,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
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
一九三二年九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
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
《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
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29年2月再版。
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一共收入了十篇作品。
其中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刻板虚伪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童年之事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娱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第二段,回答问题:1、找出相应的词语天在下面的横线上,说说这段文字是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颜色:声音:形状:滋味:(明确:“碧绿”、“紫红”、“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长吟”,蟋蟀的,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光滑是触觉。
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方面来描写景物,将画面内容描写的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形有味。
)2、对比下面的改写,体会景物的不同,情感的不同。
不必说杂乱的菜畦,滑腻的石井栏,光秃的皂荚树,虫似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哀号,胖胖的黄蜂粘在菜花上,怯弱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吓到云霄里去了。
油蛉在这里哭泣,蟋蟀们在这里吵闹。
(明确:原文的景物美丽有致、活泼多姿,情感是喜悦留恋;改写后的景物是荒凉凄寒的,情感是厌恶哀伤的。
)3、赏析下列加点词句的妙处:1 不2 必说碧绿的菜畦,3 光滑的石井栏……(“光滑”写出了石井栏的质感,4 石井栏之所以“光滑”,5 是因为它很古旧;之所以知道它“光滑”,6 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的触摸过它。
)7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8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伏”既写出黄蜂体形的“肥胖”,9 又写出了它娇10 憨可爱的形象;“窜”简洁形象地表现了云雀的“轻捷”等,11 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12 油蛉在这里低唱,13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油蛉鸣声细弱恰似“低唱”,14 蟋蟀声调铿锵,15 故如“弹琴”;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油岭、蟋蟀叫声的悦耳动听,16 表达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无限的乐趣,同17 时让我们听出了作者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4、这段文字都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5、有什么表达效果?(采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用排比手法将各种景象列出来,是内容更丰富、景象更美丽;用拟人手法将油蛉、蟋蟀写活了,使之有了生命的动感;用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来比喻覆盆子,将覆盆子美化、理想化了,读着这样的句子,就让人想吃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二、“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学案第二课时 (1)(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以雪地捕鸟为例,学习怎样用恰当的动词表现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4.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
5.通过对比理解作者蕴涵于文中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过程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研读赏析第一部分1.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2.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二)合作探究1.齐声朗读第二段。
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4)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
(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2.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3.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4.请一位同学朗读描写冬天百草园的内容。
读后,请另一位同学到台前表演捕鸟的动作,看他是否体现出一系列的动词。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两人一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讨论。
1.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启蒙的地方,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2.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
4.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可以有不同的答案)5.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习题(解析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练习基础篇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点字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 油蛉.(línɡ) 蝉蜕.(tuō)B.秕.谷(bǐ) 觅.食(mì) 宿.儒(sù)C.脊.梁(jí) 倜傥..(tì tǎng) 锡箔.(bó)D.菜畦.(qí) 斑蝥.(máo) 脑髓.(suí)【答案】B【解析】 A项“蜕”应读tuì;C项“脊”应读jǐ;D项“髓”应读s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宿儒销释绅士盔甲B.渊博签赏收敛轻捷C.书塾蜈蚣云宵恭敬D.质朴缠络绣像和蔼【答案】D【解析】A项“销释”应为“消释”;B项“签赏”应为“鉴赏”;C项“云宵”应为“云霄”。
3.选词填空。
①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A.机密B.机谋C.机关②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A.欣赏B.鉴别C.鉴赏③叫我名字的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A.陌生B.生疏C.生僻④其中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A.确实B.确凿C.的确【答案】①C ②C ③A ④B【解析】解答此题,应熟读课文,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对应词语的含义和具体语句语境,进行准确判断。
同时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
4.阅读下面句子,选出下列选项中都是名词的一项()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
A.故事时候晚间古庙B.长妈妈院子里读书人纳凉C.先前曾经院子讲给D.听到用功我住【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词性的判断。
名词为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名词同时也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所给句子中的名词主要有“长妈妈”“曾经”“我”“故事”“先前”“读书人”“古庙”“晚间”等。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
教学难点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与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新课学习(一)问题探究。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另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
(对本文结构的不同理解,实际上表现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不同理解。
对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允许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毫无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发联想。
对于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历来看法不一。
有的说是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有的说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有的说表现百草园里存在着恶毒的事物。
教学时可以撇开这些不同的观点,重点让学生想一想:童年鲁迅对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兴趣?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联想对作者阐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是否有帮助?最后让学生明白:不管别人的争论如何,有一点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习题第二课时(1)(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
1、基础过关
1.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轻捷班蝥无妨机关
B.鉴赏人迹罕至消释人声鼎沸
C.绣象绅士盔甲戒尺
D.质扑博学书塾陌生
2.选词填空
(1)叫我名字的
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A.陌生 B.生疏
C.生僻)
(2)其中似乎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A.确实 B.确凿 C.的确)2、综合训练
原文中怎样描写三味书屋的环境?
答:
3、拓展应用
先生有哪些特点?
答: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B。
2.A;B。
二、综合训练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三、拓展应用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及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题及答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习题答案一、按照要求阅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此题要求学生在读懂全文的根底上,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一些技巧和步骤。
首先是读题目,看看题目能给我们阅读提供哪些信息;然后在阅读全文的根底上,了解文章的构造和主要内容;最后再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感情。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局部,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局部的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局部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局部;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局部;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局部之间的过渡段。
3、细读课文,边读边把前后两局部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种说法可供参考。
①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比照,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开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③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这道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由于课文内容复杂,初一学生难以理解得很深刻。
只要有所理解,也就到达目的了。
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
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
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
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精选-word文档资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精选一、基础练习1、选出下面加粗字注音、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A、人迹罕至(hǎn 稀少)人声鼎沸(fèi 水开)B、攒成小球(cuán 凑在一起)高枕而卧(gāo 垫高)C、敛在盒里(lǎn 放)拗过去(ǎo 用力弯曲)D、无处觅食(mì 寻找)总而言之(yán 说)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秘密)B、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
(把枕头垫高睡)C、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正派)D、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后,真是人声鼎沸。
(人声喧闹)3、下面句中加粗的词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在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4、先选词填空,再说说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____(A、现B、晾C、露)出地面,用一只短棒____(A、架B、支C、撑)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A、洒B、放C、撒)些秕谷,棒上____(A、拴B、系C、扎)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A、牵B、拉C、拽)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A、收B、拉C、抽),便____(A、捉B、逮C、罩)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5、仿照例句,用一组排比句向朋友们简介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及答案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及答案2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A基础储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9分)菜qí()皂jiá()树斑máo()急zào()和ǎi()蝉tuì()确凿()脑髓()倜傥()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攒()__________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__________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解释文中的下列词语:(6分)1)渊博()(2)缠络()3)纳凉()(4)觅食()5)高枕而卧()(6)质朴()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乐园()严厉()陌生()5.写出以下词语的同义词:(3分)臃肿()恭敬()消释()6.积聚:(17分)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
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
本篇课文选他的著作集《____________》。
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________________。
油蛉在这里______,蟋蟀们在这里______。
③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些秕谷,棒上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低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便____住了。
7.对本文“长妈妈讲述美女蛇的故事”理解比较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为了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说明农村当时还很落后。
B、寄托着善良制服罪恶的希望,那是作者糊口历练后的结果。
C、为了表现百草园里有恶毒的事实,这具有暗示性意义。
D、给百草园增添了奥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通过对比,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
2.难点: 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童年鲁迅对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态度?
2.你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四、参考资料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
他
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
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
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鲁迅12岁至17岁时在此求学。
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
寿镜吾(1849-
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
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书认真,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
他曾对鲁迅说过:“周树人,希望你继续努力。
”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见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篇)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选习题第二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一、基础题1.给加点的字注音:菜畦.()桑葚.()斑蝥.()秕.谷()人迹罕.至()2.第二段可谓形声色味全,春夏秋齐备,请举例说明。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用力弯曲)D.攒.成(簇聚)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二、综合题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三、提高题临窗看柳①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
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②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
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③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④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
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
5.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6.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末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
7.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请你谈谈他明白了什么?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qíshân máo bǐhǎn2.形: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声: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色: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覆盆子“又酸又甜”春:桑葚、菜花是春末的夏:蝉鸣秋:蟋蟀3.C二、综合题4.B三、提高题5.shà;xù;zài6.不完全相同。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
沪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教案一、教材介绍本教材是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该篇课文以文学作品《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某些经历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事件展示了林黛玉善良聪明、独立自主的人格特征,也揭示了一个时代关于女性地位的某些问题和弊端,是一篇具有启示意义的故事。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的:1.了解文学作品《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某些经历;2.了解女性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弊端,具有反思和启示意义;3.掌握课文中涉及到的生词和语法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和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首先,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同时随时注意课文中生字和生词的理解。
其次,老师可以出示部分课文段落,让学生进行独自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或者让学生一起进行朗读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
3. 重点词汇和语法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老师可以单独讲授本文中的一些重点生词和语法规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同时,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加强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
4. 反思与讨论针对课文中的女性地位和价值等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反思,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5. 作业与巩固为了巩固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点,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例如默写课文、翻译生词、练习语法等。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手段:1.进行课堂小测试,包括填空、选择和问答等多个方面;2.让学生翻译一些生词或者写出相关语法练习的答案,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协作完成一些任务或者讨论,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4.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鲁迅(精品)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资料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情感经历:兄弟不和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
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
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
多年来,研究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
第一种说法“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
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
就否定“兄弟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
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婚姻爱情鲁迅的一生,曾经与两位女性有过婚姻或爱情关系,一是当他26岁的时候,从日本回到绍兴在母亲鲁瑞的主持下与山阴朱安女士结婚;鲁迅自与朱安结婚之后,直至病逝为止,并未与她解除这种婚姻关系(鲁迅深知一旦休妻,朱安就会遭遇死亡或者非人的遭遇,于是未离婚),鲁迅在外的日子,朱安一直照顾着鲁迅母亲的生活,从未有怨言;二是当他47岁的时候,从广州抵达上海,即与长期追随自己的番禺许广平同志同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精选2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精选2篇)【作业导航】1、了解鲁迅生平;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思想内涵;3、学习阅读文章的技巧;4、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
一、基础部分1、判断下面加粗字注音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纠正到后边括号内:菜畦xī ()竹筛shāi()觅食nì()蟋蟀xǐ ()鼎沸dǐnɡ()确凿záo ()2、下面加粗的注音或解释均有一个有错误,把序号写在后面括号里:⑴a、确凿(zuò)b、倜(tì)傥c、轻捷(轻快)d、缠(chán)络()⑴a、消释(溶解)b、盔(kuī)甲c、秕(bǐ)谷d、书塾(shǔ)()⑴a、珊瑚(hú)b、收敛(jián)c、菜畦(菜地)d、斑蝥(máo)()⑴a、系绳(jì)b、诧异(惊奇)c、方正(淳朴)d、骨髓(suǐ)()3、将下面每组四个字分别填入相应句中:⑴葚湛堪斟①我们看到了李宁精__________的体操表演。
②秦始皇兵马俑__________称世界珍奇。
③桑__________比覆盆子味美。
④请你__________酌一下,怎样改这篇文章。
⑴荚夹颊狭①豆类植物的果实叫__________。
②张飞鸟的两__________是白色的。
③这是__________义的理解。
④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形成一个__________角。
4、依照文学常识或课文内容填空: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___________》。
作者鲁迅,本名________,字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和__________家。
他的著作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收在《____________》里。
⑴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习题
1、基础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菜畦()桑葚()斑蝥()秕谷()
人迹罕至()
2.第二段可谓形声色味全,春夏秋齐备,请举例说明。
3.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
C.人声鼎沸(开水)拗(用力弯曲)
D.攒成(簇聚)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2、综合题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
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
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3、提高题
临窗看柳
①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
)是可爱。
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②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
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
③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
)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④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
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
5.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6.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末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
7.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请你谈谈他明白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qí shèn máo bǐhǎn
2.形: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声: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
色: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覆盆子“又酸又甜”
春:桑葚、菜花是春末的
夏:蝉鸣
秋:蟋蟀
3.C
二、综合题
4.B
三、提高题
5.shà;xù;zài
6.不完全相同。
前者是指窗外的景物,后者更广阔的天地。
7.应该像柳树那样,不仅在顺利时应尽显才华,而且在失意时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