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

合集下载

十六锭金不一样的练法

十六锭金不一样的练法

十六锭金不一样的练法
长生十六字决,又名十六锭金,喻其贵比黄金!
《赤风髓》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养生秘录》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脉望》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虽然版本不同,练法则一,但不是某些大师所谓的提肛、咽津,更不是空运任督周天!
是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
若多说一点,不但吸要归脐,呼也要归脐,即所谓一提(呼)便咽也,咽气归脐,如此才是息息归脐!
如此可开阴跷通百脉,可调胎息,可通中脉,可出神体!
世人特别是养生家气功修炼者一见“提”字便臆想提肛,一见“咽”字便臆想咽津,虽然提肛、咽津确是有益的养生功法,但此处不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灵光一闪]
《胎息铭》:“三十六咽,一咽为先。

吐唯细细,纳唯绵绵。

坐卧亦尔,行立坦然。

戒于喧杂,忌以腥膻。

假名胎息,实曰内丹。

非只治病,决定延年。

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此处的“咽”,也只能是吐纳即呼吸![灵光一闪]。

唤醒腹脑:“十六锭金”[转载]

唤醒腹脑:“十六锭金”[转载]

唤醒腹脑:“十六锭金”[转载]
人有头脑和腹脑,头脑为后天,腹脑为先天。

腹脑比头脑智慧。

天地之大,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

生命构造与功能的奇妙,事物间隐秘的联系,永远出人意料。

人体这个宝库有太多奥妙需要探究。

唤醒腹脑,就是用腹脑去感知周围的大自然,洞察世界。

腹脑代替头脑,人远远不如动物啊!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腹脑。

仙家相传之“十六锭金“可以帮助我们开启腹脑人生。

仙家相传之“十六锭金”,其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1、吸气相:吸气,(想象)两跨、大尾巴(三大块,武功的必备想象,进一步可以打拳)张开、快速抱住地球的重心,同时感觉到肛门肌肉收缩(提肛),脚后跟收缩(真人息以踵),小腹肌收缩(逆式腹式呼吸),小腿肚肌肉收缩,皮肤收缩(皮肤呼吸)。

气吸入地心,同时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

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2、呼气相:呼气时,略用意与目力,将气从地心、尾闾提向上,通脊柱骨,直至顶门。

呼气末,屏气,做吞咽津液的动作(有无津液,都要做)。

所谓一提便咽,水火相见也。

3、做吞咽津液的动作后,重新开始呼吸动作。

唤醒腹脑,只有达到胎息境界(真人息以踵)才能做到,普通呼吸是办不到的,真人是唤醒了腹脑的人,才有这样的认知。

身体意识是有别于头脑的独立意识,每个细胞都具有瞬间知晓全部的能力,可如今的人发展心智逐渐遮盖了这部分的本能。

这部分的本能是直觉智慧和武功,武功也是本能,是人人具有的。

这位良渚大巫告诉我们腹脑人生,洞察世界!感谢老祖宗!。

养生长寿十六字诀

养生长寿十六字诀

养生长寿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 这十六字诀在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中有记载。

后世练功家又把它称之为“十六锭金”或“一秤金诀”,可见这个功诀的重要和分量。

其具体功法是:1.吸咽: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待满口生津,连津咽下,汨然有声,随即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念领下咽之津,直送至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元海之中,略存一存。

此谓之吸咽或咽吸。

2.提呼:接上功,随即又将下部-会阴轻轻提撮,如忍小便状,同时以意念领气向上引提,使归于脐,并从尾闾、夹脊两关一路提上,直透后顶玉枕关,入泥丸(脑宫)顶内,与此同时,将舌轻轻放下,并将气徐徐呼出。

此谓之提呼。

如此吸咽、提呼交替进行,周而复始或三五口、或七九口、或十二口、或二十四口。

要行即行,要止即止。

唯以咽津时应旧汩然有声,呼吸时应深长细匀,以耳不闻息声,又不觉有外出为要,宜甚加注意。

本功法着重修练下丹田。

下丹田是中医认为的“肾”和西医所说的性内分泌腺系统。

而中医又认为肾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元气之所寄。

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有着极密切的关系。

肾气旺盛,自然不易衰老,寿命也就延长,而肾气虚衰,衰老即提前发生,寿命自然缩短。

西方科学家研究结果认为,一般情况下男子停止性生活十二三年即死亡,女子要长一些。

中医的肾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性腺系统”密切相关。

现代医学认为,性内分泌腺系统分泌出的性激素,对人体各器官的发育并维持其正常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本功法不同于其他浩繁的各种养生长寿法。

它简单、易学、易练,可蕴含着无穷奥妙。

若练功得法,不久就会出现“返老还童”,延缓衰老的种种迹象,长期修练自然会出现使人意想不到奇效。

一天之中,不论行住坐卧,略有空闲,即可为之,关键在于肯重视,能下恒心长期坚持。

《仙道实修工夫述真》之“十六锭金”诀要

《仙道实修工夫述真》之“十六锭金”诀要

《仙道实修工夫述真》之“十六锭金”诀要管理员Administrators“十六锭金”对于修养内炼工夫爱好者当不陌生,然而版本各异,操作相殊。

蒲团子先生现将各版用工方法详细解说,并对其与胡海牙先生“采小药”之诀进行阐释。

文内价值颇多,读者于细节处,慎勿粗略看过。

《十六锭金》,明代冷谦《修龄要指》题曰“长生一十六字妙诀”,明代周履靖《赤凤髓》、胡文焕《寿养丛书·类修要诀》均作“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三种刊本内容基本相同,个别文字有出入,但不影响文义。

清代汪昂《医方集解》附录《勿药元诠》作“一秤金诀”,内容与前三者略异。

所谓“十六锭金”者,盖因《修龄要指》《赤凤髓》《类修要诀》所载《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的注解部分,首一句即是“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故名之。

《修龄要指》载《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修龄要指》载:“'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

口中先须嗽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

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

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

炁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的声咽下。

鼻吸清炁,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

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

无液亦要汩有声咽之。

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口,或十二,或二十四口。

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为正事,不使间断,方为精进。

如有疯疾,见效尤速。

道家十六锭金呼吸法强身健体妙不可言!

道家十六锭金呼吸法强身健体妙不可言!

道家十六锭金呼吸法强身健体妙不可言!在很多养生功法中,都是采用的腹式逆呼吸,其中缘由少有人知!简单的可以这样理解:二氧化碳是机体细胞活动后的废物,主要依靠正确的腹式深呼吸才能清除,光靠正常的胸式呼吸是不能达到这一点的。

道家「十六锭金」的腹式逆呼吸,是最佳的深呼吸运动,是最有效能的科学呼吸法,这可从它的十六字诀「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来说明它的特殊功能。

(1) 一吸便提:所谓「一吸便提」,就是吸气时稍稍用意提起肛门和会阴部,使肛门肌肉弹性增强,可使气血畅通,防治痔疮及摄护腺肿大,以及强固精关,提高生殖器官功能。

(2)息息归脐:息息归脐,就是吸气时收缩腹肌使腹部凹下,呼气时使横膈膜下降,腹肌因而放松鼓起,使「气沉丹田」。

据现代分析:「气沉丹田」是一种腹实胸空,气聚神凝,平衡中定,身心和谐,全身松弛的状态;松弛可以常保青春。

(3)一提便咽:所谓「一提便咽」,便是咽津。

就是在呼气放松时将吸气时所积聚于口中的口津(唾液)咽下。

因为口津中含有很多消化酶,吸气咽津,不仅有助消化,还能与内分泌结合,起到滋润器官,防病强身的作用。

(4)水火相见:所谓「水火相见」,就是使口津与肾水相交。

中国传统医学称为「水火既济,则心肾相交,阴阳和谐,灌溉五脏、泽润肢体,宣通万脉,坚固长春。

」操作腹式逆呼吸法,其动作:(1)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姿态安详。

(2)吸气时,提肛收腹,使气下沉至腰肾区;呼气时,腹部鼓起松肛,腰带区微微充气,共作十次。

(3)口中有津液时,慢慢吞咽。

(4)吐尽浊气时,则由齿缝中慢慢发「泗」(音斯)字声。

(5)如此然后恢复自然站立,稍停一、二分钟;再步行五分钟,即全部完成。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

并通俗地介绍了修炼方法。

今录于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连咽下,汩然有声。

“十六锭金”(提肛缩肾功)

“十六锭金”(提肛缩肾功)

“十六锭金”(提肛缩肾功)中炁子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这十六个字很重要,古人称之为“十六锭金”,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会阴就提上去,“息息归脐”,上下两个气接上,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就叫“十六锭金”。

有人说他求这十六个字时,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才得到的,无非是希望大家要好好学练。

中炁子注:此功的主要作用是练会阴、练中脉的,如同武火小周天一样。

而这里面的问题是“一提便咽”常常只能是干咽,实际咽的还是一口气。

因此,笔者在体证实践中,作了如下变动,称之为:新的“十六锭金”一吸就提,一提到顶,一呼就降,降至海底姿势不拘,行站坐卧均可练习,但不要太急,要缓慢进行,并记住最后要意守下丹田收功。

“一吸就提”,鼻子一吸气,会阴同时上提,即收缩肛门如忍大便状,小腹鼓起。

“一提到顶”,即一提就到达了头顶百会穴,你同时会感到百会有动静(进气感)。

“一呼就降,降至海底”,一呼气就从百会往下降,降到哪里呢?降到海底,就是会阴穴,同时肛门放松。

这就是此功的一个全过程,不急不躁,似有非有,缓慢进行,其他细节可以忽略,就记住:“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海底”就行了。

此功的主要作用:1、主练海底功能:因为海底这个区域属于下丹田的范畴,下丹田的虚弱,会引发很多疾病。

凡是收缩肛门感觉无力者,身体状态一般都不是很好,当他坚持习练此功十天半月后,健康状态立刻就会有提升,久练此功受益无穷。

2、主练“中脉”:所谓的“中脉”,从整体观念上说,点一穴通全身,无所谓这脉那脉。

但中脉的说法确实迷惑着很多人,因此,这个“一提缩肛上头顶,一松下落到海底”的提肛缩肾功,就是所谓“打通中脉、强化脉轮”的最简便法门。

3、强化生理周天:早在20多年前,笔者就在“周天论”一文中(百度可搜),戳破了所谓“打通周天”的那层窗户纸。

健康人的经络先天都是通的,何来后天打通?此谓“生理周天本自通”。

详解道家吐纳法之十六字真言,读之有益为何不读

详解道家吐纳法之十六字真言,读之有益为何不读

详解道家吐纳法之十六字真言,读之有益为何不读*上文介绍了道家吐纳的建议时辰和基本要求,有关注本人号的各位同道应该都有所了解了。

今天主要介绍道家吐纳法之十六字真言,按此真言中所述的步骤和要领练习吐纳,能调理内环境,每日花费不多的时间,持之以恒,对自身的五脏六腑,有很多的益处,是健身,广场舞,其它健体活动的有益补充。

十六字真言又叫十六锭金,足见字字珠玑,一字一锭金。

即“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首先,按上文中的要求准备好之后,脑子放空,入静。

开始第一步: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鼻子吸气,吸气过程要平缓而悠长,尽量吸入多的清气,吸气的具体秒数因人而异,一般三秒以上,随着练习,吸气越长。

同时要“提”,一般提腹缩肛,提有两种功能,一是把清气引导到丹田,二是要把下焦之气提上来,和吸入的清气混合互换,这两种气要在“丹田”处汇合。

”丹田“在肚脐下三寸(十厘米),可参考下图中的下丹田位置。

要实际感受一下丹田,可以模仿呕吐的动作,或者回忆一下上次喝多呕吐的感觉也行。

所以,第一步其实有两个动作,吸气,此时腹部会鼓起,同时又要提气,提臀缩肛。

把下焦之气提上来,刚开始会不同步,可以先吸气,然后憋住,再做提臀动作,使上下的气充分汇合。

实在不行也不着急,道家讲究开始是意到即可,慢慢练习之后,就可自然而然同步了。

注意一点,如果你一吸气,胸部涨大,腹部反而紧缩,说明还不得法,当胸部平缓起伏,腹部会先涨后缩,才是正法。

丹田位置第二步就是呼了,”一呼即咽,水火相见“,呼气用嘴,同样是平缓而绵长,尽可能的排肺中的空气,一直到肺排尽后的自然回吸,一般这个过程有五秒以上。

呼气时,收小腹,将小腹中的空气压入丹田。

此时注意了,在呼气将尽的时候,下轮吸气开始之前,要有个吞咽的动作,有唾液就吞下,没有也要做吞咽的动作。

最好发出响声,代表用了一定的力度。

刚开始不出声也不要紧,慢慢练习就好了。

呼吸的正常状态整体来看,就是一吸一提,一呼一咽。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_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三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_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三

功诀破译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儒佛道气功养生十六字诀之三310028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翁士勋教授/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0。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5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6。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0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0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0。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5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6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0。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5修龄要指6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0,/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0。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0。

道家养生之16字诀

道家养生之16字诀

道家养生之“十六字诀”十六字诀传承至今,各家各派的解法各不相同,版本从来只有一个,存在的只是解法上的差异,在这里,我说一下我的练习方式,涉及到晦涩难懂的地方,我用尽量生活化的语言给大家讲解。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重点破的是一..便...二字,讲究的是个连接动作,分心二用,同时进行。

首先,我建议选于早晨做这十六字诀,如果有小区环境,有树有水之处最佳,试想,谁也不愿意吸一肚子工业废气吧?第一步,凝神静心,用鼻子轻吸一口清气,要求气息悠长,尽量往丹田下方沉去(肚脐下三寸)。

第二步,在吸气的同时,提气,所谓提气就是收紧臀部,这个动作简单的点说,就是想象着在忍着要上厕所吧,提气的时候也把气息提于丹田之内。

所谓气气归脐,便是如此,外吸一口清气,内提一口内气,当都归于丹田,略顿一顿,以便清气与内气相融,这就是简化版的食气,再次强调,工业废气不算。

第三步,缓缓呼气,也要求气息悠长,呼气时最好闭目。

因为这里涉及到一点经脉的知识,还有一点道家的意念送气,气到则脉通的法门,讲起来有些复杂。

简单的说,就是要求呼气的时候想象气息是通过了哪些经脉穴位,最后经过玉枕穿透泥丸,才能一口气呼尽,这样讲起来大家一定不知道怎么操作。

那我简单的来说吧,就是闭目,呼气的时候缓缓的松肛,同时夹紧脊背腰肾一带,想象气息从这些地方流过,直通大脑,在气息呼出的同时再缓缓松身。

这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的循环。

接着,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第一步,依旧是提气于丹田。

第二步,在提气的同时,用舌尖上下漱口生津,像吞入内气那样,分三至五口把津液吞入腹内,要求吞的时候使劲,发出声音,津液也要尽量往下沉,沉入丹田之内,再稍微停顿之下。

这里津液的作用主要是益水强肾,促使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及时没有及时产生唾液,也可干咽,同样要求发出吞咽之声,因为《灵宝毕法》,曾经提过嘘咽之法,中间有个观点就是说气中自有水生。

最后要提的有3点,第一,这样吸,呼,咽的循环可以做7到14次。

★★十六字錠金【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十六字錠金【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十六字錠金【一吸便提,氣氣歸臍。

一提便咽,水火相
見。


功法原文: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

一提便咽,水火相見。


功法释意:历来对此功练法的理解颇有微词,这里仅谈谈五味堂临床应用的方法。

随时随地,只要有一时闲暇,即可调整身形,平心静气开始练习(参见返还功姿势要求)。

功法:
1、用鼻吸清气时,收提谷道(肛门),如忍大便状,即谓【一吸便提】;在吸气的过程中用意念内视鼻吸之清气和收提谷道时从阴五味堂茎、下焦提起之内气都汇入丹田(这里指脐中),即谓【气气归脐】。

一吸便提与气气归脐都是在吸气时进行的,一指动作、一指意念。

此为吸法。

2、接上,吸气归脐毕再缓缓呼气,并逐渐放松谷道,用意念观想内气从丹田沿任脉提入督脉,沿督脉上顶、落咽,合口中津液一同咽下,下咽时咕咕有声,送入丹田。

此提气、咽津咽气的过程即【一提便咽】。

此为呼法。

津气下咽则携心火下降以温肾水,肾水蒸腾上升以济心火,水火既济、坎离交泰,即【水火相见】。

遗精一证,总由心肾为患,缘由阴阳失调;而调此阴阳者,本乎心肾。

心肾相交则君火安、相火藏,阴阳调和,固本摄精,遗漏自愈。

破译十六锭金练法

破译十六锭金练法

(破译十六锭金练法)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南公上师防漏丹的十六锭金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

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选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有“十六锭金功”,其法诀谓“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丹道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

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

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

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

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

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选自《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仙家相传之“十六锭金”,其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功有吸气,提肛缩肾,意注脐下,咽气几个动作,然单修双修皆可用,辟谷胎息俱有效,采药炼气运河车,因目的不同火候有异,变化万千,丹家视为鸿宝,故字字为金。

世人知此诀者多,然明白其中奥秘者却百无一见,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传。

(摘录自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之《辟谷胎息第七讲》回春奇诀(破译十六锭金练法)“回春仙诀”为什么能够迅速的产生神奇效果?虽然,生命在于运动,但运动必须得法,若未得奇法而又想获得奇效,可能吗?而“回春仙诀”乃道家核心奇法之首,堪称“秘中之秘,奇中之奇”,它是历代祖师用来开启人体能量宝藏的金钥匙,修此“仙诀”可快速触动人体关窍,激发潜能,可使人迅速由弱变强,更能快速充实人体三宝(精气神),并可逐步达到: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等发生脱胎换骨般的奇迹变化。

十六锭金

十六锭金

十六锭金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南公上师防漏丹的十六锭金学道家、密宗的,有个“十六锭金”很重要,你们听一听懂了,好好练,对身体特别好。

方法是站立姿势,随便你马步也好,姿势一摆,“一吸便提”,鼻子一吸,下面就提上去,上面压下来,上下两个气接上,“气气归脐”,归到肚脐;“一提便咽”,上面口水咽下来,“水火相见”,这叫“十六锭金”。

当年求这十六个字,那还了得,花了多少钱,磕了多少头。

这有名的“十六锭金”,十两黄金一个字,就是那么珍贵,现在我就随便送给你们了。

----选自《答问青壮年参禅者》有“十六锭金功”,其法诀谓“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种功法至简至妙,字字如金,故丹家谓之“十六锭金”。

具体应用之时可据不同目的变化其行功要领,在丹道修炼关键步骤行功时派上用场,皆有奇效。

此术作筑基功修炼时,可保持站桩之姿式,两脚趾抓地,关键法诀是吸气时由会阴穴向上提缩,似气由会阴吸入一般挤到肚脐间,前收生殖器,后缩肛门,如忍大小便状。

随之将口中津液汩汩咽之,送入肚脐间,将前所吸之气以肚脐为中心下提上压,闭息持气半分钟,必要时可配合双手握拳敲击后腰和前腹的动作,将气震通骨髓。

然后全身放松,恢复腹式呼吸。

如此反复练习,平常小便时亦提肛、咬紧牙关保持此姿式至小便结束。

其法诀有紧张用力者,有轻提轻咽者,有连续做功者,有中间停顿者,皆可随机妙用。

----选自《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仙家相传之“十六锭金”,其诀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此功有吸气,提肛缩肾,意注脐下,咽气几个动作,然单修双修皆可用,辟谷胎息俱有效,采药炼气运河车,因目的不同火候有异,变化万千,丹家视为鸿宝,故字字为金。

世人知此诀者多,然明白其中奥秘者却百无一见,吾今揭出,此亦丹家真传。

----选自《丹道法诀十二讲》之《辟谷胎息第七讲》胡孚琛一秤金诀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不拘行住坐卧,舌搅华池抵上腭,候津生时,漱而咽下,啯啯有声。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十六锭金功,简单4步,大补元精,坚而持久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十六锭金功,简单4步,大补元精,坚而持久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十六锭金功,简单4步,大补元精,坚而持久道教以修至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最高境界,成为金仙。

“金仙”为仙道极品,即是无极金仙,他不生不灭、永不轮回。

“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家上乘工夫。

三花聚顶人花:炼精化气,人本由精化而生,故精为轮回种子,修道者心必空於下焦,戒去淫欲,精不妄泻,则精满不思淫,铅花生矣。

炼精化气:每天早晨自然出现自然晨勃时,身体平躺,全身放松,心情放松,心无邪淫之念,双手握固,即大拇指内扣,然后其余四指握拳,双脚十指也内扣,接着舌尖顶抵上腭,闭目内视会阴穴,大约一分钟,观想双目之光为日月之光,照射阴囊化精为气,三到五分钟。

然后会阴上提,舌尖吸上腭,引内气沿督脉(背部,从丹田-命门-夹脊-玉枕)上行到达百会,然后进入泥丸宫,反复练三到五遍,勃起即消除,可达到炼精化气和还精补脑的作用。

地花:炼气化神,人之生存赖以气,心必空於下焦,无惊无恐,无忿无怨,则气平顺,道畅通,中气足而不思食,银花生矣。

炼气化神,又称中关、十月关、大周天功。

与初关炼精化气不同,这一阶段修炼的目的是神、炁合炼而归于纯阳之神,也就是结圣胎的阶段。

就是在返还童体以后,全身的关窍进一步打开,经脉畅通,此时将人身之气与天地之气进一步相合,并配合自己的元神进行炼养,使神炁抟结,结圣胎于中下二丹田间,再和合凝集,以养大丹。

天花:炼神还虚,精气虽足,无神者,则其体无光,其人无命,故神为主宰,今心空其上焦,不执不着,神满不思眠,常清常醒,则脱壳还虚,归入虚空境界,则金花生矣。

炼神还虚,又称上关,九年关。

指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是内丹修炼的高级阶段。

通过炼炁化神这一关后,便进入丹道修炼的高级阶段。

这一修炼过程不同于初关“有为”、中关“有无之交”,而是行持无为之法,入大定功夫,内观定照,乳哺温养,炼就纯阳之神。

也就是说由之前的肉体修炼而转入精神修炼,即由仙功转入道功,进一步温养自己的阳神,使阳神最终出窍。

元李道纯《中和集》说:“工夫到此,一个字也用不着。

怎么修“十六锭金”

怎么修“十六锭金”

怎么修“十六锭金”作者:萧志才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2年第03期“十六锭金”是中国道家内丹学基本功法。

现在流传有三个版本,但内容文字略有不同。

为便于大家传授学习研究。

现摘录如下:《赤风髓》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养生秘录》曰:“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脉望》曰:“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呼便咽,水火相见。

”平时通常流通是《赤风髓》版本:“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一个版本,共十六个字,脉络比较明显,共分二步操作。

第一步是“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这八个字主旨是提肛与行气。

双手向上挥动,同步吸气“提肛”,吸气进气流程是归脐(即人体下丹田);第二步操作“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双手挥动,同步吸气“提肛”。

这个“咽”字各有解读,鄙人亮出本门派破释为“叩齿咽津”。

非咽精,非咽气。

是舌触齿根捣海。

津液满口吞下,“水火相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十六锭金”丹家视为“保命诀”。

十六个字珍贵价值赛金。

丹道各门派只在内部能将操作要旨,机理功效向入室弟子传授。

在市面上看,“十六锭金”口诀十六个字知道人较多,但真能熟练地明白操作要旨,以及机理功效全面性,还是不得其门者是多数,仍是一派玄海茫茫。

《黄帝内经》讲:“得其不教,是谓失道。

”1.“十六锭金”第一部分八个字:“一吸便提,气气归脐。

”“一吸便提”四个字比较明白,就是“吸气”同步“提肛”。

关键是“气气归脐”,特别是“归脐”二字有一定玄妙。

“归”字,是讲回归,“一吸”之气要归到何处?明白地讲气要回归到“脐”。

“脐”就是平时讲的人体“肚脐眼”,“肚脐眼”中医称为“神阙穴”。

这个“肚脐眼”有其深邃的玄机。

母亲十月怀胎,胎儿在娘肚里靠脐带随母呼吸而呼吸,所以能活命。

胎儿出生以后剪断脐带,出生孩儿就靠肺呼吸空气而生活。

《杂病源命犀烛》讲:“父母生人受气之初,而得天地灵气,剪断脐带,一点落根元也。

”人自脐带剪断以后,埋藏在人体中任督两脉即停止工作,自此以后,人体中一条内气通道即堵塞不通。

十六锭金妙用

十六锭金妙用

十六锭金妙用十六锭金“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在养生中应用挺广,摘抄几例:一.回阳止漏初修者修习静功时,静久而动,或在睡眠刚觉时,阳炁生成,必冲动阳关,引起外肾勃举,此乃无欲无念静中生阳,为免阳炁散失,则当用回阳止漏之法追回体内,以培充后天形身,需注意的是,真正炼性精纯的行者则不必用有为的方法,兴阳勃举时,不必管它,继续入静即可,外肾自然回缩。

此法实非采药,而是回阳,收回吾所炼之阳炁而已,不使阳炁化为有形而生欲念,更深一层之内涵是:起到化欲之作用。

对炼性不够精纯者而言,兴阳时不管,则此阳炁冲动阳关,引发后天生理本能,进一步阳炁化为有象有形而生出后天欲念,使修炼所得付诸东流。

在欲念未生时防患于未然,用回阳之法追回体内。

同时补充后天形体。

如果是有欲念时兴阳或静中兴阳后来不及时追回即生欲念,则不必再用法追回,追回也必将漏失,甚至积存体内作怪使人更难清静。

回阳之法:1.循中黄而收摄,兴阳时,用微意自会阴穴提起,同时吸气,提入下丹田略存一存,多行几次,直到外肾完全回缩为止,接后入静还虚。

2.另有一诀较为简便且不易出偏,诀云:"一吸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具体做法为:阳生之时,先是吸气,至会阴穴,然后以微意提摄之,随息归入下丹田(即脐内);同时咽下津液一口,即为水火相见,水喻为肾阳;火煮喻为心意,水经火炼,化为真炁,归于自身,此法可连用数度,直至阳回为止,然后再入静,以微意观照丹田,大体大歇,守而不守,若有若无,不管其它。

1和2法有相同之处,行至深处,实乃一法,悟之可也。

总之,回阳之法的运用,贵在自然,不可用意太过,必须注意微意之运用,略略做到即可。

——《中国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阐真》二.补髓诀补髓为丹道与武学之紧要处,补髓大致有两种方法,一是运精补髓,因为精髓同源,此法须在阳生子时以炼精诀补之,其二是捣气入骨,为了快速增强体内能量,起到补髓的效果,弹铗楼丹道武学初级课程采用的是捣气入骨的方法。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明)冷谦《修龄要指》
这16字是被誉为道家养生代表性功法之一的“长生十六字诀”,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的来说,它讲的是通过腹式呼吸,达到益精固元目的的养生法。

操作方法:1.凝神静气,口中漱津3-5次,接着以舌抵上颚,直至满口津生,发出汩汩声,连津咽下。

吞津的同时,鼻吸清气一口,用意念之真气将所吸之清气连同津液运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

2.吸气的同时,提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会阴处(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提至腹脐下丹田中,使上气(清气)和下气(真气)在丹田会合,略存一下(闭息片刻)。

3.呼出浊气,松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丹田导出,沿夹脊双关循行直上,至后项的玉枕穴,透入脑海。

4.漱津咽下,吸入清气的同时,用已升入脑海中的真气将津液引入丹田,清气与真气再次会合于丹田中存一下。

平时可重复数遍练此功,对中风、风瘫、肢体活动不利诸症皆有疗效。

(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内脾胃科主任医师郑红斌)。

?丹阳祖师回阳固本十六锭金诀

?丹阳祖师回阳固本十六锭金诀

丹阳祖师回阳固本十六锭金诀
丹阳祖师回阳固本十六锭金诀(《养生秘旨》)
一升便提,气气归脐,一降便咽,水火相见。

凡修养家,以鼻为天门,以口为地户。

地户常闭。

天门常开,故此法只以鼻息为候。

遇鼻入息曰吸,即便升气,将下部前后着力一提,气气归脐也。

遇鼻出息曰降,即便放身自在,徐徐出气,咽津一口,汩然有声,亦以意存送于脐中,乃是一降便咽,水火相见也。

盖脐中乃真元所聚之处,真气悉藏于此,原胎息之所也,凡咽纳之际,若有津液,尤为妙也。

一升一降,使气相会,心肾相合,水火相见,所以谓炼成离女液,咽尽坎男精也。

如此行之,不计度数,不拘时候,要行即行,要止即止。

一身之后,脐轮火炽,两肾汤煎,腹中气转,如雷之鸣,小便渐减。

久而百病皆除,延年益寿矣。

【飞翔经验:压箱底的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第46季

【飞翔经验:压箱底的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第46季

【飞翔经验:压箱底的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第46季【飞翔经验:压箱底的身体恢复秘籍之养生桩】第46季前言:先分享一个树疗案例【我一直在树疗,马上两周了,每天至少半个小时的树疗,我抱的是银杏树,确实是有效果,就是刚抱完树,皮肤会细腻白皙,但是过一会儿就恢复了我以前的皮肤状态,我每天都要用电脑很长时间,跟这个有关吗?请问如何才能留住树疗后的白皙细腻?】分析:这个戒友体验了树疗,选择的是银杏树,我现在做的是香樟树和银杏树,银杏树一般比较干净,也比较温暖,做完效果是比较好,效果最显著的其实是第二天晨起,当然刚做完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但是这个戒友的养生意识很差,久视电脑会得“屏幕脸”,是会抵消树疗效果的。

久坐伤肾伤脾,久视伤肝,如果打游戏熬夜,那就更伤了,熬夜很伤气色,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很容易出现黑眼圈或者痘痘加重等。

所以,我们在做树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生之道,并且严格控制遗精,遗精一次至少抵消3天的树疗效果。

还有就是树疗时间要保证,最好能保持在1个小时以上,2个小时以上则更好,当然不一定要一次站2个小时,你可以做会树疗休息会,再接着做,自己灵活把握。

没时间的戒友至少保持每次半小时,无聊可以听歌。

另外,做树疗要注意安全,太野生的环境可能有危险,比如有蛇,还有就是不要在河边做,特别是没有护栏的河边,一不小心可能掉河里。

选择树和选择环境很重要,尽量不要跑到荒无人烟的地方去,可以在公园人少安静处,反正人家也不认识你,时间长了脸皮也厚了,无所谓了,习惯成自然。

做树疗效果是不错的,但也要看你有没有这个缘分,有没有时间,有没有适合的环境,有缘坚持练习者,一定会真实体验到树疗的神奇效果,完全自然完全免费的皮肤保养。

再分享一个戒色新人的答疑【本人也算是撸龄很久的一个,有10年左右了,看了你的戒为良药后,确实感慨很多,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戒掉是必须的,但是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下。

第一,你说了你之前有前列腺炎,但是在戒掉1年之后彻底恢复了,那么你是从检查报告上得到的结果说你恢复了还是说你个人感觉症状恢复了?如果是去检查了的话,能不能把你的检查报告发上来让我们看下,第二,你说你之前有早泄和重度阳痿的情况,那么你目前来看也戒掉3年了,你在你的戒为良药那个文章中也说到了1年左右恢复了,请问这个症状恢复的依据是什么?既然3年多没有破戒,那么怎么知道功能恢复了?第三,我想知道在什么症状的情况下是需要一直吃药+戒色的,在什么症状的情况下只是戒色+锻炼+食补就能好的?】回答如下:1.坚持戒色养生一年多,前列腺炎的症状全部消失了,曾经复查过前列腺液,指标已经完全正常。

解释“十六字金锭”养生法

解释“十六字金锭”养生法

解释“十六字金锭”养生法X明代冷谦有本小册子叫《修龄要指》,其中有篇《长生十六字决》,点出吐纳导引的精要:“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可是文中解释不妥,呼吸根本顺不了,修炼会出问题。

参看书中对八段锦、六字诀的记载,内容都在,详细分解却有出入,所以有必要对这十六字诀(后人称“十六字金锭”)重新研究。

古往今来,各种解释很多,代表性的有:一种,吸气同时提肛缩阴,上下气同入肚脐,呼气沿督脉向上,气尽吞咽,闭气守丹田。

这种方式吸气自然,呼气憋气便不顺,也不能很好诠释“一提便咽”。

一种,只会阴吸气,吞咽吐气,沿任督或中脉一上一下,倒也自然,但没做到“气气归脐”。

不二禅以为,周天是运转不息的,并非一口气上一口气下,不宜断灭去理解。

这四句话,一三句是操作,二四句是结果,所以把操作两句连起来,就是功法:“一吸便提,一提便咽”。

这里一共四个动作:吸、提、提、咽。

吸气提肛,上下气气相接于脐,这是前两句的意思,很清楚;后面一个提,是把气往上走,至泥丸,随即下咽口中津液(没有也要做空咽动作),至肚脐稍固(憋气停留),这是后两句的意思。

如此重复。

这里两大问题:第一,吸气到肚脐后,是直接往上,还是先向下经过会阴,尾闾从督脉上来?第二,是否往上呼气,或者往上和吞咽都是呼气?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理解气血运转是周而复始的循环,你不运它也在转,否则人早死了。

通过意念刻意导引,无非强化疏通,使脉络顺畅,激发更强的生命力。

所以“一吸便提,一提便咽”是个连续的概念,不是一个做完再做下一个,而是每轮一气呵成,只在丹田休息。

鼻吸经泥丸(鼻撩天),而后下行;会阴吸气,提肛缩阴,上下合于肚脐;吸气未完,即引气往上走,至泥丸;下咽呼气,回肚脐。

与我过去解说六字诀的呼吸要领一样,吸气要绵长,要带意念,呼气不要用力吐,放松即可。

这个方法,可以走督脉,一提肛门,气就从背后上去,一吞咽,就从任脉下来。

也可以走中脉,会阴吸气,至肚脐汇合下吸之气后,稍停,继续沿中线上行,呼气下来同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气功养生十六字锭金“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这道家十六字锭金产生于宋元期间,最早见于明朝初期冷谦《修龄要指.长生一十六字诀》。

从东汉末道家的产生到这十六字锭金的出现,其间一千余年。

道教徒继承道家的“守一”养生理论和方法加以充实和发展,构筑了道家自己的养生理论。

其主要的便是“胎息”说。

道家从产生开始就把儒佛一些修炼的方法融合在自己的修持方法中,通过精气神的论述,用自己的宗教宗旨,加上阴阳、五行、八卦等学说,进行包装修饰,一些叙述多用隐语,善作比喻,什么玄机奥语,更显得神秘。

经过几百年的奋斗,道家的十六字锭金终于勇敢地以非常精炼、明白的语言,摒弃了道家养生理论中的宗教神秘色彩,加以归纳概括,而显露出其原始简易质朴的本来面目,这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对道家十六字锭金有两种带有代表性的解说。

托尹真人之名,说此“乃仙家保命十六字诀,以其珍贵,故名十六锭金。

是言一吸一呼,通任督二脉而归于脐也”。

讲究气贯丹田的作用。

《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第二篇》以内丹术理论对此解释说:“一吸入腹,略用意与目力,从阴根提起,纳之于脐。

便提者,提一吸之气,通任脉下半截而纳于脐,所谓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也。

一提即一呼,于一呼之中,略用意与目力,提入督脉,从尾闾通背骨,直至顶门。

……泥丸既通,则咽入任脉之上半截而纳于脐。

便咽之咽,非咽精,亦非咽气。

气从顶门落下喉间,略一纳便归脐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一呼一吸之谓息。

呼吸皆归于脐,阴阳固济,所谓水火相见也。

……归脐,则归丹田矣。

未生时胎息于此,仙家炼丹亦于此,实为气之橐龠,一身之太极也。

任督脉通,水火交脐,每一呼吸,周身灌输,病何自而生哉”。

明朝养生家冷谦在《修龄要指》中对此的解说有不同,很实在,称此十六字锭金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

他指出这个妙诀比较实用,随处可行,人人可练,“久久行之,却病延年”。

并通俗地介绍了修炼方法。

今录于下:“口中先须漱津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连咽下,汩然有声。

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

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

一呼一吸,谓之一息。

气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有声咽下,鼻吸清气,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

《修龄要指》作者点明了道家十六字妙诀的真谛,强调了道家养生法中以咽津养生的重要性,非常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水火相见”的真实意义。

这一说法得到了后世养生家们的认可。

清.汪昂以医家的眼力把冷谦对这十六字妙诀的解说转载在自己辑录的《勿药元诠》中。

道家的十六字锭金,其内容主要是:第一,胎息功夫;第二,咽津功用。

此两个方面就是道家从神仙方士处接收并改造了的“胎息”与“胎食”。

胎息功夫所谓“胎息”、“胎食”,最早明确的记载见于《后汉书.方术列传》:方士王真“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

唐.李贤注引《汉武内传》说:“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从现有资料看,胎息最早发源于《老子》:“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庄子.在宥》中还讲到广成子传授“至道”功夫:“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唐.成玄英疏:“保恬淡一心,处中和妙道,摄卫修身,虽有寿老之年,终无衰老之日。

”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还谈及“古之真人……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

”《老子》、《庄子》在修道养寿中强调“守一”。

这在后世道家修炼中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养生理论。

在《太平经》中就较详细地作了记述,据不完全统计,讲到“守一”的,竟达76处之多。

《道枢.卷三十五》:“至游子曰:抱元守一,乃养生之至要也。

”道教徒继承了道家的吐纳守一养生理论,并吸收了儒佛静坐禅定方法,给予总结、发展,成为道家养生法中的“保留节目”。

儒家静坐、佛家禅定、道家胎息成为传统养生学中名称不一、内容大同小异的养生法。

苏轼谈及养生时说:“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

”(见《寄子由三法》)胎息,又称“内呼吸”,是指不用口鼻而以脐带仿效胎儿之呼吸的一种呼吸法。

明代医学家万全在其《养生四要.卷二》中说:“养生之诀云,调息要调真息。

调真息者,胎息也。

儿在胎中,无吸无呼,气自转运。

养生者呼吸绵绵,如儿在胎之时,故曰胎息。

”明.袁黄《摄生三要》说:“初学调息,须想其气,出从脐出,入从脐灭,调得极细,然后不用鼻口,但以脐呼吸,如在胞胎中,故曰胎息。

”晋朝道士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凝滞》中说:“行气有数法焉,……其大要者胎息而已。

”较早提出胎息概念。

他还具体地介绍了胎息的修炼方法:“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

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胎息”历来受到养生家的重视。

仅《通志.艺文志》就著录了胎息专著有30部之多。

在《道藏.洞神部.方法类》中《诸真圣胎神用诀》一书就广集29家的胎息法。

《云笈七签》中也有多种胎息法。

产生于魏晋时期的《胎息经》:“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此经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胎息的原理和修炼要领。

历来受到养生家的推崇。

今存幻真先生注本为较早的注本,也最通行。

胎息法有一定的养生作用。

出于宗教的需要,道教徒往往把胎息养生法进行宗教包装,使之神秘化。

如果我们剥去其神秘的宗教外衣,就容易发现,后来道教徒极力渲染的内丹术,实际上就是“胎息”这种行气法的嬗变。

故《道枢.卷三十五》说:“内丹之要在乎存其心养其气而已”。

自从道士陈抟提出太极图之说以后,道家养生家便把内丹术充塞在太极图中,构筑自己的理论图式,以太极图来显示内丹修炼模式,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全过程。

金元时的全真教创始人王醁说:“学道无他,在于养气,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脾元,氤氲不散,则丹聚矣。

”(李晔《六砚斋二笔》,见《茶香室三钞.卷十八》引)王醁之后马丹阳也忠实地执行其师的主张,宣扬静心养气的内丹术。

他说:“夫道以无心为体,忘言为用,柔弱为本,清净为基。

节饮食,绝思虑,静坐以调息,安寝以养气。

心不驰则性定,形不劳则精全,神不扰则丹结。

然后灭情于虚,宁神于极,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马丹阳道行碑》,转引自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

说到底,道家养生法中最具养生价值的就是养气和咽津。

所以唐.幻真先生《胎息铭》说:“三十六咽,一咽为先,吐唯细细,纳唯绵绵,坐卧亦尔,行立坦然。

戒于喧杂,忌以腥膻。

假名胎息,实曰内丹。

非只治病,决定延年,久久行之,名列上仙。

”明.王文禄的《胎息经疏》云:“此胎息铭也,调气咽津以补中宫元气,每时三咽,子时咽之尤养生”。

咽津功用。

咽津养生在我国历史较悠久。

古人称之为“胎食”的,指的就是咽津。

《汉武内传》说:“习漱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历代医家认识到口中津液是大有益于人体健康和长寿的宝贵物质,应该咽下。

唐代医学大家孙思邈《千金要方.卷二十七》中说:“玉泉者,口中唾也。

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

”传统医学有关咽津养生的论述不少。

《灵枢.天年》、《素问.刺法论》等都讲到“津液布扬”、“饵吞下津”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和咽津的方法。

先秦《子华子.北官意问第九》讲到:“荣卫之行,无失厥常,六腑化谷,津液布扬,故能久长而不弊。

”1973年底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天下至道谈》,其中阐述房中养生的“八益”,就谈及“吞服津液”的养生功能。

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人体内唾液的功用,这与现代科学的研究论述是一致的。

道家养生家对练功过程中产生的唾液,称之为“金液还丹”,要“淙淙咽归丹田”(见元.陈致虚《金丹大要》)。

这种唾液有许多好听的名称:金浆玉醴、灵液、神水、醴泉、金津、玉液、金醴、玉津、玉池清水、玉浆、舌下泉等等。

古人认为吞服这种津液有益于养生保健。

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其所著《本草纲目.卷五十二》中,对“口津唾”作了如下的说明:“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

心气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

道家谓之金浆玉醴,溢为醴泉,聚为华池,散为津液,降为甘露,所以灌溉脏腑,润泽肢体。

故修养家咽津纳气,谓之清水灌灵根。

人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病,皮肤枯涸。

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咽津养生既有悠久历史,同时也符合现代科学。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唾液其成分除了水分之外,还含有淀粉酶、溶菌酶、粘液蛋白、氨基酸以及少量钠、钙等多种物质,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消化、养生、强身。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唾液有消毒、解毒、抗癌和杀灭艾滋病毒的作用。

我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咽津养生。

道教徒较早地注意到咽津的养生功能。

晋朝《黄庭内景经》多处讲到唾液的功能。

《黄庭内景经.口为章第三》讲到“口为玉池太和宫,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

此五句意思是说,口是产生唾液的地方,漱咽唾液,能使病害不染身,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关于咽津养生具体方法,在历代一些养生导引著作中都有叙述。

《遵生八笺.延年却病笺》中记载《八段锦导引法》就记有咽津方法:“赤龙搅水津,漱津三十八,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清·尤乘《寿世青编.十二段锦动功》说,咽津“将舌舐上腭,久则津生满口,便当咽之,咽下 然有声,使灌溉五脏,降火甚捷,咽数以多为妙”。

现代有一种“搅海咽津”的健身法就是利用咽津以治病健身。

十六锭金练法探析十六锭金又称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诀,是道家养生的代表性功法。

此十六字为“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明·冷谦的《修龄要旨》初录此法,并誉它为至简至易之妙诀。

其后《赤凤髓》、《遵生八笺》、《脉望》、《养生秘录》、《医方集解》和《尹真人寥阳殿问答编》等均介绍了此法。

今人诸多气功著作,也都推荐了这一功法,可见十六锭金至今仍有广泛影响。

但各家对此法的解说却颇有不同,如有的说,鼻吸清气只送至丹田;有的则说,吸气入丹田后再经督脉而直上头顶囟门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