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示范教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 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联系。
教具准备1•文字资料1:生物圈n号”实验资料。
2.文字资料2:各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比较。
3•文字资料3:负反馈调节的实例。
4•图片资料1: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情况以及现在的状况。
5•图片资料2:热带雨林、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图片和食物网简图。
6•图片资料3:草场防护林。
7•课件:负反馈调节模型。
8•视频1: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破坏。
9•视频2:我国的重点自然保护区。
课时安排 2 课时第1 课时,学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原因、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 2 课时,完成制作实验。
三维目标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5•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6•通过图片、照片、视频、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7•学生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8•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9•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分析的能力。
10•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11.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12.通过制作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帮助的良好品德。
教学过程第1 课时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信息传递。
弄清了各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也知道了它们如何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建立起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大家先看一下问题探讨。
(学生看书)推进新课师可见,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自然或人为)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人类能否在生物圈之外建造一个适于人类长期生活的生态系统呢?美国的科学家们做了这样的实验。
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学案№02
班级,小组名:,姓名、①~④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试以图示表示出①~④四种物质的交换概况。
淋巴淋巴管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基础及相对稳定状态的含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主要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相对稳定状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指标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之中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2. 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A.②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④D.①③⑥3.多种因素会影响到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偏离正常状态。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C.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D.甲状腺激素过少,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4.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5.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有区别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D.2中的氧气到达4需要经过4层膜,2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教师评价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02学习任务【探究点一】体液和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的关系【例题1】D【思维拓展】1、③图略2、细胞膜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液和血浆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3、①③③①4、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归纳点拨】1、2、(2)细胞内液否3、细胞外液4、内环境内环境【变式训练1】 B【变式训练2】 B【探究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机制【例题2】C【思维拓展】1、减少增加2、H2CO3、NaHCO3 Na2HPO4、NaH2PO4细胞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动运输4、无机盐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课前预习(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具有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1)实例①河流: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可通过、和,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2)基础:______________调节。
(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______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这样,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抵抗力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外界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另一方面是恢复力稳定性,即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后到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是“”。
“干扰”是指破坏稳定状态的外界因素;“保持”是指与干扰同时表现的系统内在的自动调节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是“”。
“破坏”是指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生态系统较远地偏离了原来的稳定范围;“恢复”是指外界因素消除后,生态系统重新建立稳定状态。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越强,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3)人工建立“”。
如“三北防护林”。
探究一: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其中包括和○2负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和稳定。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P109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鸟数量下降害虫增加○3正反馈调节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高二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导引自学诱思探究反思提高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自学导引: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抵抗力稳定性的原理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1)净化作用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其中,生物分解以微生物为主,微型动物为辅,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o认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
o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稳定性。
•难点: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示意图。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态系统的结构,引出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
o强调生态系统功能与稳定性对生物生存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o介绍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消费者的摄食和能量传递。
o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如逐级递减和能量利用率。
o讨论能量流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o讲解物质循环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o分析物质循环的特点,如循环性、全球性和可持续性。
o讨论物质循环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o介绍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和作用,如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o分析信息传递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如生物种群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o定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o分析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如生物多样性、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
o讨论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6.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的案例,并提出保护措施。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的能力。
3、下图是生物群落内部调节___________的实例。
4、你能列举一个正反馈的例子吗?二、分类1、什么叫抵抗力稳定性?2、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3、比较热带雨林与极地苔原带两个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①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某种植物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极地苔原带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地衣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以上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④如果两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更容易回复原状的是____________⑤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提高方法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三)应用1、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量。
常见方法举例:2、对有害动物进行_____________。
常见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防治(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组1、要使动物长时间存活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缸中,必须提供()A、氧气B、水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4、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A、禁止过量采伐森林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5、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组7、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8、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9、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你优异的表现是我们的期待。
必修三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嘚重要性一、教材分析《内环境稳态嘚重要性》是本章嘚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嘚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嘚认识、内环境稳态嘚重要意义等内容。
关于稳态嘚调节机制,本节教材仅作笼统嘚阐述,相关内容将是第2章学习嘚重点。
内环境稳态嘚重要意义,是本节嘚核心内容,但在“对稳态调节机制嘚认识”中,已经有多处体现了内环境稳态嘚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嘚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嘚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嘚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我们嘚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嘚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缓冲液嘚配置步骤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生物体维持pH稳定嘚机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嘚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1.学生嘚学习准备:预习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嘚机制”,初步把握实验嘚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嘚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嘚设计:第1课时教室教学,第2课时实验室教学。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嘚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嘚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嘚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嘚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嘚含量。
健康机体嘚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
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嘚含量,因此血浆嘚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嘚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嘚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嘚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嘚活性最高,在血浆中嘚活性很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3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 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内容中包含重要概念——负反馈调节。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照片、课件使学生形象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构建模型,清晰地理解负反馈调节和自我调节能力。
3.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的分析,清楚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通过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关系的学习,确立辩证统一思想。
点评: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具体阐明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同时便于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农村中学高二的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普遍较差,全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基础知识差异极大。
2•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学习了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物质、能量的运行规律,信息的传递等内容,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本节深入地从生态系统方面来认识其稳定性。
3.高二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4•部分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等特点,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较为了解。
【必修三精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内容,课中讲述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如何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这三方面内容,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本节内容既涉及前面所学的生态系统相关部分的知识,又是对教材始终贯穿的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终结诠释。
目的在于培养人们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途径。
因此,上好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乃至环境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通过分析生态瓶、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2.能力目标:(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生态学知识,如今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为本节授课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课中的一些知识点如:生态系统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等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因此在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的难度。
高二年级学生已开始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在一定生物学的经验基础上,能充分完成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找寻到周围存在有关生态学的现象。
本节课应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创造充分机会让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在和谐的氛围中探究并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陈娇明审阅人:陈其生审批人:时间:2013.11.7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知识联系】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营养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案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2).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_______与恢复是不一样的。
2013-2014学年高二生物必修三导学案编制:陈娇明审阅人:陈其生审批人:时间:2013.11.7D.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和数量保持不变【例题 2】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这两个方面B.并不是所有生态系统都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外界干扰刚产生时,主要是抵抗力稳定性起作用D.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并不能说明其稳定性大小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实例①河流:②森林:(2)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了它的自我调节能力范围,就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和数量_________,生物量______,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最终可能导致该生态系统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实物投影展示制作好的生态瓶[讲述]: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老师在几天前制作好的生态瓶。
[提问]: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尝试分析一下这个生态瓶中含有哪些成分吗?它们彼此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回答]:在这个密封的小型生态瓶中,有生产者水草,消费者小鱼,分解者真菌和细菌,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构成了完整和谐的物质循环:水草通过光合作用为自身和小鱼提供了营养物质,也提供了呼吸作用所需的氧。
水草、小鱼呼吸放出的CO2以及它们的残落物被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被植物利用。
(学生上讲台结合投影画面,进行讲解)[讲述]:看来,在这个小小的生态瓶中也同样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但是,人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如果我们不加以呵护,它最终会因为某种成分的不适应而打破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毁灭。
[设疑]:我们的自然生态系统也会遭受这样的厄运吗?[讲述]: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北极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仍能基本保持原有的景观,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我们把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提问]: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为何仍能保持或恢复相对稳定呢?你能举例说明吗?现在,我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前后四人一组讨论。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讨论列举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保持或恢复生态系统稳定的实例。
[学生展示]:学生列举出了很多实例,如:①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时,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预习导学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能通过、和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群和数量不受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的能力。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控能力越强,的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预习检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2、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又趋于稳定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发旅游业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生产D、改善生态环境5、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稳定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 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纵轴)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横轴)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7、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8、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与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小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高9、农民拔除稻田的稗草;清除食肉的“黑鱼”,这种做法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学习过程: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思考:1、阅读课本问题探讨,为什么亚马逊森林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必修三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第五章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前预习学案、预习目标 预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其稳定性 二、预习内容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4.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的协调。
三、提出疑惑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 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 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学习重难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学习过程(一)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实例① 河流: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可通过数量就会受到抑制。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知识链接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调节方式叫反馈调节。
正反馈和负反馈。
(二)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何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 如何?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 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1)目的要求:探究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条件。
(2)设计要求及分析 设计要求自身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与数量受到严重影响。
②森林: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由于食物丰富,,这样害虫种群其中包括(3)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 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必修3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099-112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
(2)恢复力稳定性是指。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A.消灭“有害”生物B.植树造林C.建立自然保护区D.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具有一种维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自身所具备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障机制。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质是一种适应能力,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载体。
本节课教材正好紧紧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同时也是对上一节学习内容的深化和拓展,还是下节课的理论基础。
教学策略和方法自主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学生角色扮演策略。
以资料阅读、问题讨论和角色扮演法为基本方法,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线,提问、讲解、活动、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资料、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学习活动,并进行评价。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举例说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技能目标(1)通过角色扮演发展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2)尝试解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曲线图,获取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模仿课本中的实例解析某些自然现象。
3、情感目标(1)关注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2)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材重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教材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概括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含义课前准备:学生自制生态瓶教师自制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检查评价1.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试验区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没有加网罩的草地反而长的较好。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食物链被破坏D、缺水干旱2.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是()A 相对稳定的物质循环B 缺少干旱C 自动调节能力D 食物链被破坏3.思考:我们祁门山区每年都要进行有计划的捕猎野猪和适度采伐林木活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教学反思1.上课前组织学生自制生态瓶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各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和破坏,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点。
【学习重点、难点】(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互联系【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一方面要控制对_____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理由要适度,不应超过__________;
(2)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__________的协调。
【预习自测】
1.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大的原因不包括
A.处在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其他营养级生物代替D.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2.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开垦草原,改牧场为农田B.禁止狩猎,引入食草动物
C.保护植被,实行适度放牧D.提倡狩错,扩大放牧数量
3.人们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罩起来,结果却使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叶几乎被
吃光,这是破坏了A.生态系统 B.生存环境 C.生态平衡 D.食物链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许多方面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B.提高出畜产品的产量
C.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D.可以提高农业害虫的繁殖能力
5.利用电子仪器产生的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
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
采蜜,这是利用什么信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营养信息 D.行为信息
【合作探究】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的理解
(1)包括两个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稳定决定功能稳定。
特别提醒: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竞争实现的。
b.结构相对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功能相对稳定是指物质输入与输出及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恢复力稳定性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稳定性表现之间的关系:反相关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结构稳定
生态系统决定
稳定性功能稳定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
○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
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其中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2负反馈调节
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和稳定。
结果: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鸟数量下降
鸟因饥饿死亡
○3正反馈调节
作用: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结果: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实例: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的鱼类死亡。
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食虫鸟和害虫的捕食关系曲线可表示为:
A代表害虫两者相数量相
B代表食虫鸟互制约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其自我调节能力会丧失,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5.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稳
定
性
【检测反馈】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下列短文说明了什么?
澳大利亚为发展畜牧业,从欧亚大陆引进大批黄牛,但清除牛粪的蜣螂却没有引入。
因此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粪污染了草场,使绿色草原出现一块块秃斑,苍蝇滋生,危及家畜,草原生态系统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后来生物学家立足于改善食物链,从其他国家引入了若干种蜣螂,在草原上放养。
这些蜣螂将牛粪滚成球团,推运到地下,清除了污染,肥沃了土壤,促进了牧草的生长。
几年后,草场生态系统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