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学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1课时 东、中、西差异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湘教版)教案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湘教版)教案篇一: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电脑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六、教学步骤:[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讲了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和它们的经济差异及其地带性差异的影响因素。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三个经济地带是什么?划分依据是什么?差异突出表现在什么方面?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分别找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在学三大自然区时学了它们各自的特征及其差异,那么三个经济地带的各自特征是什么?存在怎样的差异?其发展方向如何?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1.4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发展。
[活动]同学们看课本P13—15关于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内容,同时思考它们各自的所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各区如何协调。
(留15分钟给学生)(教师在黑板上作表格)(15分钟后,和同学们一起填表作板书。
)[板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位置、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及其相互协调。
[补充说明]解决东部资源短缺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跨区域工程如西气东输、西电东输(如三峡工程);西部发展落后,我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东中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支援西部。
同时还有很多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措施、税收政策等。
希望同学们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电视片或到有关网站查询。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讲义) Word版含答案
一、考点突破
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划分依据;
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二、重难点提示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 产业结构差异
4.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1)表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东、中、西部地带出现了明显的对外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是:
①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②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1-3-1东、中、西差异
济发展条件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地区优 势, 发展第三产业 和集约农业, 发挥
主要农业基地、 能源 、 原材 东部 工业区,交通尤
料 不足,环
经济 其是 海运 便利, 境污染严重,
技术创新优 地带 城市化、科技化、 江河下游多 势,产品向 高、 国际化水平高 洪涝灾害 精、尖 方向发展
自主·学习区
第1课时
经济地带 范围(包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川(蜀)、 渝 、 ⑩
辽、 冀、 京、 津 、 黑、吉、 ③
括的省级 行政单 位)
鲁、 苏、 沪、 浙 、⑦ 内蒙古 、 贵(黔)、 ④ 云(滇)、 闽、粤、⑤ 桂 、 晋、豫、鄂、 藏、 陕 (秦)、 ⑪ ⑥ 琼 (暂未包括台、⑧ 湘 、 皖 、甘(陇)、 宁 、 ⑨ ⑫ 港、澳) 赣 青、新
(1)三大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 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部最发达,________部次 之,________部较落后。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3) 从 图 中 可 看 出 , 经 济 发 展 速 度 最 快 的 是 ________ 部 , ________部次之,________部较慢。 (4)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 哪个地区农业经
渝 10 个
互动·探究区
第1课时
划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优越 雄厚 较高 高
较优越 较薄弱 较低 较低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3 区域发展差异1-湘教版
区域发展差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范围组,比较分析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归纳,理解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通过过讨论西部大开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开发西部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东中西三个经济区的差异。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多媒体展示)、讨论。
观察、分析、归纳、角色扮演,活动作业等。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能较好的理解区域间的差异,但不成体系,特别是没能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发展中的差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课前歌曲《长江之歌》)歌声还在我们耳畔回响,眼前已经呈现了一幅高原雪山的图片,在感受它的壮美之时,平坦开阔的平原农田景观在眼前闪现。
两幅分属东西部地区的图展示出巨大的差异。
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域发展差异》展示:[板书] 区域发展差异讲解新课:一、东中西部差异按自然条件等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1、三个经济地带范围学生活动:(分组)找出各自范围,并完成辨析。
过渡:三大经济地带首先表现经济差异:学生活动:观察统计图分析经济差异。
(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探讨:为什么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呢?展示(差异表格)结论:表现在东部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优于中、西部而成为东部发展的动力,更成为东部经济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的重要原因。
过渡:经济差异表现在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方面,分别展示相关图表,学生分析东、中、西部的差异。
2、发展差异:产业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探究:西部为什么要加快发展呢?(西部大开发的意义)二、西部大开发学生活动:阅读归纳西部大开发内容。
2019年高中新湘教版地理1.3 区域发展差异(必修三).
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东、中、西差异(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1、划分的依据:根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划分。
『活动』根据教材P14面活动题回答问题?2、湖南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3、优势:资源、劳动力、市场、土地、区位等;限制因素:资金、技术等;建议:调整产业结构、迎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科技投入、致力发展第三产业、【例题】: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错误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错误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D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活动』读图1-13,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比较该图反映出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近几年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业结构差异『活动』读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可以看出:全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二>三>一第一产业:东<全国<中<西;第二产业:东>全国>中>西;第三产业:东>全国>西>中因此可以说: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我国工业结构:“南轻北重,东轻西重”『活动』P15面活动题:参考答案:1、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
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
2.(1)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从工业结构来看,轻工业的比重上升很快。
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和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3
1 、利用书本已 知知识自主解 答投影出的问 题。 2 、同桌间合作 交流, 共同解决 问题中存在的 疑难 3 、教师适时点 拨 先独立完成, 然 后合作交流, 共 同解决疑难。 教师适时点拨
让学生对 课本知识 有基本了 解和简单 分 析 应 用,让学 生体会到 获得知识 的快乐。
知识 反馈
完成课本 21 页活动 1,了解南方地区和北 方地区的地理差异。
1、 学生合 作讨论完 成 2、 教师点 拨,出示 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 目,让学 生学会应 用所学知 识,分析 实 际 问 题,提高 分析、解 决实际问 题 的 能 力。
知识建 构 教学提 纲
学生来完成
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东 、 中 、 西 差 异
产业结构差异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工业化和城市化差异
提 升 应 用 层 次
(投影)合作探究 我县经济发展有哪些优势与限制性的因素?对 于加速家乡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优势:煤炭资源丰富,林牧业发达, 粮食作物有莜麦、荞麦等小杂粮。 限制性因素:交通运输不畅,历史上的植被破 坏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建议:发挥资源优势,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 长产业链;大力发展圈养畜牧业和绿色农业;加 强出省和县乡公路建设。
3
第 二 层 次 教 学 知识 建构 教 学 提 纲
提 升 应 用 层 次
(投影)合作探究 1.课本 21—22 活动 2 2.课本 23 活动 1、2
1、学生合作讨论 完成 2、教师点拨,出 示参考答案
开放性题目, 让学 生学会应用所学 知识, 分析实际问 题, 提高分析、 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教 材 分 析 及 课 标 要 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课时:3课时授课日期:课程标准: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及发展差异(应用)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理解)3、西部大开发范围及意义(理解)学习重点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学习过程【要点梳理】一、东、中、西发展差异1、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全国各地的、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范围东部:12个省级单位:中部:9个省级行政单位:西部:10个省级行政单位:三、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四、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地带个省区,中部地带的,东部地带的。
2.开发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2)地理位置具有沿边口岸优势。
3.劣势:4.意义:(1)缩小之间的发展差距。
(2)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3)加强,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4)实施发展战略。
【问题探究】1、读图1-14(教材P15),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读图1-15、1-16,回答问题。
⑴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⑵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2001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3、读图1-18(教材P19),分析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特点。
【基础达标】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东、中、西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划分依据是()A.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B.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C.发展速度和发展潜力D.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2.下列影响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因素中属于社会原因的是()A.地理区位B.气候条件C.产业结构D.开放政策3.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是我国众多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4.制约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5.我国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予西部大量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竞争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读右图2,回答6、7题。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湘教版必修三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掌握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对区域发展差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阐述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1.案例研讨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差异,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导入旧知: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提问学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2.引入新课:出示区域发展差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如此明显?”Step 2 学习和总结1.学习教材“必修3”第13单元“区域发展差异”的相关内容,了解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总结出每个地区的特点。
Step 3 探讨原因1.老师以“为什么区域发展差异会出现?”为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研讨该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
3.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4 归纳影响因素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引导的问题和案例,讨论和总结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2.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教师总结和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区域发展差异的因素。
Step 5 对比分析1.教师给学生准备东、中、西部地区的各种数据和图表,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和比较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差异。
3.学生汇报小组分析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材图表解读
《区域发展差异》教材图表解读
教材P
图1-14 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15
[图表展示]
[解图精要]
1.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所对应的饼状图的比重只是区域内部的相对产值,为了便于三者比较要注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饼状图进行比较。
2.通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东部地带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未来,东部地带高新技术将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西部地带,农业经济还占有较大比重,未来将向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方向发展。
[图表应用]
1.东部地带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与全国相比,关系怎样?
【提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分析比较三个经济地带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关系。
【提示】东部地带>西部地带>中部地带。
3.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高于中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能说明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中部地带发达吗?为什么?
【提示】不能。
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中部地带落后,因为中部地带第三产业产值远高于西部地带第三产业产值。
地理ⅲ湘教版1.3.1东、中、西差异学案
地理ⅲ湘教版1【学习目标】1.把握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进展状况。
3.把握我国东、中、西部进展的差异。
【自学导引】一、在下图中画出三个经济地带的界线二、东、中、西差异1、产业结构的差异:(1)东部地带加工制造业和____产业相对发达,但在中、西部_____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例。
(2)东部地带以_________________产业为主,西部地带以_____产业为主,中部地带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点。
2、工业化差异:在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_________占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进展,但在中西部仍旧以_______工业为主体。
3、都市化差异:东部地带都市的综合实力__,城镇密度大,都市化水平__;中、西部地带都市的综合实力弱,城镇密度小,都市化水平低。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刻__,程度__,吸纳外资的能力__ ;而中、西部对外开放时刻晚,程度比较低。
【图表解读】教材P14图1-13“我国三个地带经济进展比较”、教材P15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提示:(1)图1-13用近几年来三个经济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情形来反映各个地带经济进展水平和进展速度的差异。
从图中我们能够看出,近几年来我国三个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都较快,但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增长速度快,中部次之,西部经济水平低,增长也最慢。
(2)从图1-14能够看出,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都出现出“二、三、一”的特点,但也存在明显差别。
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低于中部,中部低于西部,只有东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只有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也只有东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课堂探究】一、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各包括的省级行政区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范畴(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12个(暂未包括台、港、澳) 黑、吉、内蒙古、晋、豫、鄂、湘、皖、赣9个川(蜀)、渝、贵(黔)、云(滇)、藏、陕(秦)、甘(陇)、宁、青、新10个划分依据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进展水平较高较低低对外开放程度高较低低2、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除北京外都临海;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并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因为东部经济地带暂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
必修3:区域发展差异(湘教版)学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学案导学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有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准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1)、三个经济区的优势特征、存有问题和发展方向;
2)、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难点:各区应如何因地制宜、互相协作、协调发展。
学习提纲
一、东、中、西部差异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三节 东、中、西发展差异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二必
东、中、西发展差异【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经济社会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理解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优势特征和各自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区域经济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以及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思想。
3.能正确分析理解各经济地带应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本地经济。
4.理解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活动过程】活动一:阅读课本P13第一段,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及分布。
1.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划分的依据是什么?2.读P13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分布图,完成下表。
并设计图例在中国政区图上填注三大经济地带。
三大经济带东部经济带中部经济带西部经济带范围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3.我们的家乡位于我国三大经济地带中的哪一个地带?活动二:1.阅读课本P14第一段和图1-13,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完成下表。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的发展水平差异2.阅读课本P14“产业结构差异”和图1-14,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1)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共同点?(2)据图1-14分析,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有何不同点?(3)由上述(1)、(2)两问,分析导致我国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完成下表。
3.阅读课本P16-17和图1-17,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填写下表。
4.阅读课本P18-19填写下表。
活动三: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此完成课文P20比较表。
【课堂反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2.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3.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4.关于中部经济地带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煤炭、石油、铝土、铜等资源储量均占全国第一位B.交通便利,连贯东西,集中了全国目前大多数的高速公路C.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和广阔的牧场,大部分省份的农业比较发达D.与俄罗斯和蒙古贸易具有明显的优势5.下列城市,既是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又处在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兰州、乌鲁木齐B.西安、太原C.成都、南宁D.西宁、拉萨6.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发展的产业是 ( )①资金密集型②资源密集型③技术密集型④劳动密集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二、判断题7.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1课时 东、中、西差异 学案(湘教版
必修3)
[学习目标] 1. 了解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掌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1.划分依据: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②对外开放程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探究点一 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
【探究材料】
读“我国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图”,探究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 、B 、C 分别代表的经济地带。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地带第二产业居全国之首,集中了我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工业区。
3.位于B地带中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四个)
4.三个经济地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差别是()
A.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自然资源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
D.经济发展速度和产业结构的配置
5.有关中部地区发展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山西建成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B.湖北适合发展轻纺工业和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
C.湖南、江西适合发展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D.河南郑州适宜发展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
6.东、中、西部地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哪个阶段?
【探究归纳】
1.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
2.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3.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4.C 5.D
6.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阶段,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产业结构调整,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过渡。
中、西部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部分区域随着资源开发,处于工业化的起步时期。
【规律总结】
1.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基础
分析区域差异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入手。
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
【考例探究1】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
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
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
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注:1995年全国为100.0
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答案三次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农业占较大的比重。
工业结构:东部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呈过渡性特征。
解析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产业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
迁移教材关于东、中、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知识,即可解答本题。
探究点二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别
【探究材料】
教材P19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1.读图1-18,说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时空格局是怎样变化的?
2.我国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从东部开始?东部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会产生什么影响?试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归纳】
1.本图反映的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所经历的时空历程:从时间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才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2.东部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比较有利于开发利用;东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原有工业基础好;东部地区的人们思想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东部开放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同时也拉大了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不过,国家适时调整了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正在缩小。
【规律总结】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1)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沿海→沿长江、陇海—兰新线→沿边境。
和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区域开放程度高,还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考例探究2】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到沿长江、陇海—兰新线,再到沿边境的开放次序
B.西部地带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吸纳外资的能力较强
C.西部大开发并不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
D.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但不利于提高竞争力答案 A
解析西部地带的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低;西部大开发包括西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区域开放程度高,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