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019新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2课时《儿童乐园》(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第2课时《儿童乐园》(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1-50内数字的大小关系,能够准确地比较大小。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准确地解答题目。
3.学生能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1-50,掌握数字大小关系。
2.运用大小比较符号比较数字大小。
3.能够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运用数字大小比较符号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2.在游戏中体验数字大小比较的乐趣。
四、教学过程1. 游戏环节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准备一个儿童乐园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1.随机从数字1-50中抽取一个数字。
2.学生按顺序猜测这个数字是多少。
3.每次猜测后,教师会告诉学生该数字是大于还是小于他们的猜测,直到猜测到正确答案为止。
4.学生的成绩将根据猜测的次数得出,猜测次数越少分数越高。
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数学兴趣,提高数字的敏感度,同时也能够锻炼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认识数字大小关系在游戏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以幼儿园的方式,通过数字与图像的关系,来帮助学生认识数字1-50的大小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50个球,球的大小不同,球的数量也不同,让学生根据球的大小和数量,来认识数字1-50的大小关系。
3. 学习数字大小比较符号在学习数字大小比较符号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数字的大小关系,来判断哪一个数字更大或更小。
之后,再引入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这三个符号,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符号比较数字大小。
4. 练习在练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数字,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比较数字大小。
如:请比较24和35的大小。
5. 温故知新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温习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问道:请问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区别?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并且掌握了数字大小比较符号的使用方法。
第三单元 有多少块糖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有多少块糖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有目的地数数,用口算方式解决问题2.能够用图形解决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原理教学准备1.相关练习题和教材2.小糖果等小物品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1.利用小糖果等物品,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例如:小明有10颗糖果,他想要买更多的糖果。
请问他需要购买多少颗糖果才能拥有20颗糖果?引导学生思考2.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口算、图形等方式。
必要时将方法列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拓展知识点1.指导学生使用图形解决问题例如:小红有3颗糖果,想要拥有10颗糖果,她需要买多少颗糖果?向学生展示3颗小圆形,再画7个,让学生理解加法原理。
让学生再画一个有10个圆形的糖果盒,再把3个圆形装到盒子里,需要补几个圆形,引导学生理解减法原理。
巩固知识点1.再次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使用新学的知识知性解决问题例如:小华有10颗糖果,他想要拥有15颗糖果,他需要买多少颗糖果?2.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以前练习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课堂总结在每个学生都掌握本次课程所学知识情况下,通过讨论、提出问题等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复习情况进行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课后练习在课后,老师还需布置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课程学习内容,题目设置要综合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这部分练习可以在课下完成,或者作为下次课程的表现作业。
教学体会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学生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可以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快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巩固重复、提高教学效率,也是一个好的教学方式。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课设计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本单元在编写上着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亲密联系实质生活,重申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说和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取对乘法意义的感悟,领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学生已有的数数的经验与技术 (特别是跳着数的技术 ), 为学生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确立了基础 ,有益于学生体验这类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在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基础上抽象出乘法算式,是此后学习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计算的重要纽带。
1.经过数一数等活动 ,初步感觉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联合详细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 , 初步领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2.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能够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察看四周事物的意识 ,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能依据详细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依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1.联合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使学生领会乘法的意义。
联合详细的生活情境,鼓舞学生提出并会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解决的一些问题,由此引入乘法算式 ,使学生领会乘法与加法的亲密联系 ,以及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的方便性 ,初步领会乘法的意义。
2.撤消以为的被乘数和乘数的划分。
经过解决“有多少个点子”的问题 ,能够让学生领会到因为察看的角度不一样 ,得出的乘法算式不一样 ,可是结果相同 ,因此不用划分被乘数与乘数。
明显 ,数学上的抽象性与详细问题详细剖析的原则在乘法意义的学习中有了详细表现。
3.着重形成学生初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逐渐形成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意识 ,同时 ,也有益于调换学生参加数学学习的踊跃性和主动性 , 使之深入详细情境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1 有多少块糖 1 课时2少儿乐园 1 课时3 有多少点子 1 课时4动物聚会 1 课时5 练习二 1 课时有多少块糖。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教学内容:数一数儿童乐园有几块积木动物聚会单元教学目的:1.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
2.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3.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简单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 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单元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单元教学难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单元课时安排:数一数 1课时儿童乐园 1课时有几块积木 1课时动物聚会 1课时机动 1课时数一数课题数一数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有规律的数出物体或图形的个数,并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算式,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过程态度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以局部估测整体的思维方式。
情感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感受加法的局限性和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通过有序观察列出“几个几连加”的加法算式。
2、难点:理解“几个几连加”的意义。
教学准备挂图课外延伸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能用“几个几连加”的算式来计算。
教学方法观察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有多少个熊猫.老师出示大熊猫图片。
师:这是什么?你能给大家简单介绍吗?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在全世界也数量不多,所以人们都积极的去保护它们。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动物园去看一看那里的熊猫.老师在黑板上没有规律的贴出15只大熊猫的图片这些大熊猫在动物园里玩的可开心了,你知道老师黑板上有多少只大熊猫吗?师:饲养员阿姨端来了丰盛的早餐。
这时大熊猫都整齐的排好了队(帖出大熊猫图画。
)现在仔细观察这幅图画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进行前后比较)生:它们站的整齐。
生:它们每排都有5个。
生:竖着看,每行有3个。
师:饲养员阿姨想知道15只大熊猫到齐了吗,你能不能帮她算一算。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和特点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2节课(第18、19页)。
继上一节课“有多少块糖”对连加算式有了肯定体验的根底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提出并解决其中需要列连加算式进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经受把一样加数的连加算式进一步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把一样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体会到乘法的简便性。
为后面有“有多少点子”的学习做预备。
2、教学目标1)结合“儿童乐园”这一现实的生活情境,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2)从一样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把握它的读法、写法及各局部的名称。
3)结合详细情境,会把一样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应用加法计算简洁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3、教学重、难点重点:从一样加数连加的运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乘号以及各局部的名称。
难点:精确地读写乘法算式;正确说出乘法算式各局部的名称;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会把一样加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二、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属于小学低段,留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不稳定,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悬念和小组争论的环节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集中学生留意力。
经过一年对新教材的接触,学生已初步学会观看生活、发觉信息和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可以在小组内有序合作、与人沟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依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以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纳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等方式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争论得出结论。
(二)学法分析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集(第三单元至第九单元)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和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辩证唯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事物辩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准备:配图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
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
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么样子的?2、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二、问题探究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三、体验感悟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1、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2)、反馈:2、口算3、连一连,4、观察一个物体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板书设计看一看(一)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3个面正面、侧面、上面教学反思:看一看(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活动,能使学生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辨认简单物体。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每组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积木、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长方体的三个面的名称(举起一个长方体)。
新北师大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基 础 作 业
提
层次
高
作业
作 业
思 维 训 练
六、板书设计
有多少块糖
熊猫图 5+5+5=15(个) 3+3+3+3+3=15(个) …… 圆片图 6+6+6+6=24(个) 4+4+4+4+4+4=24(个)
方格图 10+10+10=30 3+3+3+3+3+3+3+3+3+3=30 …… 苹果图 3+3+3+3+3=15 ……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1,2 题 第一题: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第二题:摆一摆,说一说
2.摆学具
根据图中给出 的乘法算式, 选择自己喜欢 的学具摆一摆
课堂总结
一个乘法算式可表示两个意义,因此要根据题目意思来分析。
基 础 作 业
提
层次
高
作业
作 业
思 维 训 练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评价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一、情境创设
谈话: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饿小 动物,这一天,他们举行了一次盛大 的 聚会 谁能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仔细观察,积 极发言
二次备课
1.提问:根据画面提出问题,能不能 列式计算?
1.小组交流 2.讨论后,列
式解答 3×3=9(只)
2.小组汇报 3、板书 4、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还可以怎样 列?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列出乘法算式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1节有多少块糖教案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乘法的意义,由于在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很少会遇到乘法这个概念,从而对于体会运用乘法计算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比较有难度,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方法以及读法,并且可以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节有多少块糖教材第16~17页的内容。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
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糖果,想奖励给坐姿端正、踊跃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糖果啊?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板书课题:有多少块糖)1.摆一摆,数一数。
师: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数这些糖果?(出示教材第16页第1幅主题图)预设:生1:我打算1块1块地数,这样不容易出错。
生2:我想2块2块地数:2,4,6,8,10…生3:我想5块5块地数:5,10,15,20…生4:我想10块10块地数:10,20,30………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糖果”的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探究数学问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师:我还带来了另外两种糖果,同学们喜欢吃吗?(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主题图) 生:想。
师:看一看老师打算为同学们准备多少糖果吧!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左侧主题图),这些糖果排列得很整齐,排列整齐数起来就很方便,你有什么既简单又快速的方法数出它们吗?预设:生1:1块1块地数,有14块。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数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数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连加连减运算3.加减混合运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连加连减运算,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游戏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授课环节(1)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2)讲解连加连减运算,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讲解加减混合运算,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3.练习环节(1)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合作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1)让学生就所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教师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6.课后作业(1)布置一些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数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单元测试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拓展1.举办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八、教学资源1.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2.辅助教材:数学练习册、数学故事书等3.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九、教学时间1.本节课共2课时2.第一节课: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连加连减运算十、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多做题,提高计算速度。
2.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练习二(2)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练习二(2)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取问题并理解问题意思;2.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二、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三、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调整心态,预习试题教师在上课前准备好讲解材料,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预习,预习提示如下:1.回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2.算一算:4+3=?;7-2=?;9-3=?。
2. 课堂讲解1.通过例题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给出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听题;3.引导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4.讲解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实例演练;5.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运算,并纠正错误答案。
3. 讲解课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并提出课后作业。
教师可适当设置题目难度,力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解题能力。
五、课堂设计本节课主要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并以练习二(2)为例进行演练。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题,并在计算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时,教师也要讲解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在解题中更好地掌握运算法则。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并以练习二(2)为例进行演练。
学生需认真听取问题并理解问题意思,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需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
在讲解和实例演练中,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_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观察物体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相对独立的单元,与前面所讲的内容联系不是很大,主要是通过一些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是不同的,并能正确辨认从各个位置看到的物体或图形的不同形状,从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从各个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形状有所了解,因此,本单元的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日常生活中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一玩的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单元目标: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知道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难点是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对学困生采取的方法及措施:1、利用直观的图像为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2、采取优带差的方式,建立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模式。
单元课时计划:3课时教学课题看一看看一看(一) 课时进度 1 课型特点新授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教学重点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教学(具)准备若干个长方体形状的实物,挂图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实践认识正面、侧面和上面小结 1.认真思考问题,无法确定答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 1. 了解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认识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3. 学习拆分两位数;4. 学会实际问题中的数学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2.课件和投影仪;3.数学教具:计数棒、计数球等;4.学生练习册;5.学生学用纸、铅笔等。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整体与部分1.教学目标:–通过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使学生了解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问题中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2.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班里有6位男生和4位女生,一共有多少人?3.学习内容:–利用计数棒或计数球等教具,让学生进行分组,模拟上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整体是指所有的人,部分是指男生和女生;–引导学生表述出问题中的整体与部分关系。
4.示例练习:–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识别其中的整体与部分关系;–提问:这个图形的整体是什么?有哪些部分?5.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整体与部分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有哪些与整体与部分相关的概念。
第二课时:认识相等与不相等1.教学目标:–通过相等与不相等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数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大小的能力。
2.导入:–出示两幅图,要求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出原因。
3.学习内容:–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判断它们是否相等;–引导学生探究相等与不相等的概念。
4.示例练习:–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分析它们的大小关系,并判断它们是否相等;–提问:10和12谁大?它们相等吗?5.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相等与不相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还有哪些与比较大小有关的问题。
第三课时:拆分两位数1.教学目标:–通过拆分两位数,让学生认识数字的组成;–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的部分与整体的能力。
2.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相等与不相等的概念。
3.学习内容:–出示一些两位数,如56,让学生将其拆分为十位数和个位数;–引导学生思考,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关系,他们的和等于原来的数。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课程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增强数感和符号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和运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思维,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将加减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值得肯定,他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数据的记录与比较:学会使用简单的记录方法,对长度、重量和容量等进行比较。
举例:记录小组同学身高,并进行身高比较。
2.教学难点
(1)进位与退位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于加减法运算中。
举例:59 + 26,学生需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位,十位相加满十要向百位进位。
(2)加减法混合运算:使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加减法混合运算,遵循运算顺序,提高计算准确性。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中,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我打算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举例:43 + 25 - 17,先计算加法,再进行减法运算。
(3)数据分析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有多少点子》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及课堂练习和答案
(三)、课堂小结 师:让学生感受这节课的学习有所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谈 感受、收获。
七、课堂练习
1.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3+3+3=9
( )×( )=( ) (2)5+5+5+5=20
( )×( )=( )
2.用乘法解决问题。 数方阵中物体的个数时,可以( )一排一排地数,也可以( )一列一列地数。虽 然观察的角度不同,但可以用同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如3个2和2个3,都可以用3×2或 2×3表示。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求方阵中物体的个数,可以( )看,看有几排,每排几个,也可 以( )数,看有几列,每列有几个,都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即这两个数相乘,还可以把 两个乘数交换位置。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课堂上,应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 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良好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以小组合作 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 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 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导 学生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是每 列有几个,有几列;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 少知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能行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师:你是怎么摆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生1:我露出了7行,4列。也就是每行有4个,7行就是7个4,所以就是4×7。 生2:我露出了4行,7列。也就是每行有7个,4行就是4个7,也是4×7。 师:同学们说得都对。这是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横着看,也可以竖着看 。
第三单元儿童乐园(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儿童乐园(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资深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根据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儿童乐园”所编写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儿童乐园”中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认识平面图形的性质,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等;学会在实际情景中识别和运用这些图形;理解图形的组合和变换,如旋转、翻转等。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并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2. 学会在实际情景中识别和运用平面图形。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组合和变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1. PPT课件:包含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和动画效果。
2. 实物模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3.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多种题型。
4. 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儿童乐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各种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图形:介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性质,如边长、面积、角度等。
3. 图形组合:让学生观察儿童乐园中的各种设施,找出由多个图形组合而成的设施,如滑梯、秋千等。
4. 图形变换: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翻转等变换方式,并让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变换后的图形特点。
5. 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个图形的面积、识别变换后的图形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圆形:半径相等,角度相等。
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完成下列题目。
(10分)(1)正方形的_____相等,长方形的_____相等。
二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3章《3.3 有多少点子》教学设计 教案
有多少点子
每行有4个,7行就是7个4,所以就是4×7。
每行有7个,4行就是4个7,也是4×7。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竖着数)数排列整齐的点子的个数,并列出乘法算式。通过计算点子数量,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本课的重点是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横着数或竖着数)数方阵排列的点子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难点是学会通过多方位思考来解决问题。
3.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意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点子图和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
本节用游戏引入新课,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时,充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首先让学生模仿教材的图片提示去盖一盖点子图,接着同学之间说一说是几个几。让学生横着盖或竖着盖,说出不同意义,并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这节课让学生这样多观感,多角度去探究新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实际魅力,同时也体会到了“玩数学”带来的无限快乐。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
·可以是3行8列。
·可以是8行3列。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小组内自己选择一道算式,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点子图来表示乘法算式,根据点子图列乘法算式,使学生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数学学科(第三学一、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单元)教学计划1、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只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四、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 4 课时1庆华小学教师教学电子备课记录手册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科目:数学看一看(一)第 3册教材主备教师:课时第一课时1、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三维教学目标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让学生知道哪是物体的正面,那是物体的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只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用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难点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主观察,实践活动体验长方体、正方体、不同形状的物体。
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德育渗透板书设计主备板书:看一看(一)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站在一个位置看讲台、最多能看到 3 个面正面、侧面、上面板书修改 1:板书修改 2:2教学过程主备年级教学设计辅备年级补充修改2011-2012 学年度 2012-2013 学年度辅备年级 2学生活动辅备年级 1一、导学提纲(1)预习课本 26 页内容,明确上面、下面、正面、侧面的概念。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019新北师大版)
---------------------------------------------------------------最新资料推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019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019 新北师大版) ? 2019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 课题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总课时 11 ?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 重点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 教学准备课件 ? 教学过程 ?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
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 ? 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 ? 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 一块一块地数:1、2、3 ? 两块两块地数:2、4、6、8 ? 五块五块地数:1/ 55、10、15、20 ? ? 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 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 (二)自主探究 ? 1.数一数,填一填。
?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 ? 课件出示:教材第 16 页插图。
xx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
xx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XX秋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北师大版) 课题名称练习二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二年级提供者课时1 一、教材内容分析让学生体会用乘法解决问题比较简便。
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的关键。
本单元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强调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乘法意义的感悟,体会乘法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复习相同数的加法教学难点:在活动中体会相同数连加的局限性,产生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感受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数数方法之后,来进一步学习相同加数相加的数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数数的方法,如可以横着数,也可以竖着数,给学生学习乘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产生学习乘法的欲望并知道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一、情境创设二、问题探究三、体验感悟小青蛙1步跳3格,两步跳几格?步呢?6步呢?课本24页第2题,摆一摆,填一填。
课本24页第3题,看一看,填一填。
学生独立做24页第4题。
课本25页第5题.想一想,连一连。
学生做课本6、7题。
课本25页第8题。
课本25页第8题。
想一想,填一填。
数一数看一看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层次作业基础作业课本24页第2题。
六、板书设计+3+3+3+3=158×8×8=24 ×5=158×3=24 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节课你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了吗?给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2019新北师大版)课题有多少块糖(同数连加的现实情境)总课时11教学目标1. 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2.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3.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重点难点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 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糖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
如果数得又对又快,老师就会奖励你一块糖哦!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数法。
师:谁愿意把自己数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大家?学生可能出现的数数方法有:•一块一块地数:1、2、3•两块两块地数:2、4、6、8•五块五块地数:5、10、15、20••••••师: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有道理就应当给予肯定,尤其是学生说出根据数目的多少选择不同的数法的时候,更应该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具备的跳着数数的方法和技能引入新课,既为新课的教学做了铺垫,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自主探究1. 数一数,填一填。
师:自由数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看图数一数,填一填,能做到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
学生自己数一数,完成填空后,汇报交流。
生1:每行有7块,有2行,一共有14块。
生2: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
师:你能分别用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第一幅图应该是7+7=14(块) ;第二幅图应该是4+4+4=12(块) 。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幅图中的棒棒糖按列数一数,把第二幅图中的糖块按行数一数。
然后交流。
生1:第一幅图中如果按列数,每列有2块,有2列,一共是14块。
生2:第二幅图中如果按行数,每行有3块,有4行,一共是12块。
师:用算式又该怎样表示呢?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块) ,第二幅是3+3+3+3=12(块) 。
2. 说一说,算一算。
师:现在咋们重点来研究第一幅图,说说分别横着看,竖着看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会说:•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算式是:5+5+5=15(块) 。
•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算式是:3+3+3+3+3=15(块) 。
•横着看时,有3行就是3个5相加。
•竖着看时,有5列就是5个3相加。
•无论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结果都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并相应地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为学习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奠定基础。
】(三) 总结提升师: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 作业板书设计有多少块糖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教学反思课题儿童乐园(初步认识乘法意义)总课时12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是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了解乘法算式的读法与写法及各部分的名称;2. 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能从列加法算式向列乘法算式过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激趣:“星期天,儿童乐园中的小朋友真多”引入情境。
(板书:儿童乐园挂图)2. 发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 活动(一):有多少人乘坐飞机?2+2+2+2=8(人)4×2=8(人)或2×4=8(人)要求:①求加数相同的和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②明确乘法算式中4和2的含义:2表示每架飞机上有2个人,4表示有四架飞机;③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
会读、写乘法算式;④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调换位置,积不变。
2. 活动(二):火车上坐了多少人?4+4+4+4+4+4=24(人)4×6=24(人)或6×4=24(人)要求:(与活动一相同)3. 活动(三):划船的有多少人?3+3+3=9(人)3×3=9(人)或3×3=9(人)要求:(与活动一相同)4. 活动(四):坐在椅子上的有多少人?1+2+3=6(人)质疑:①上面的求和算式能用乘法表示吗?为什么?(加数不同,不能用乘法表示)②怎么调位置坐,才能用乘法表示?3+3=6(人)3×2=6(人)或2×3=6(人)[空一张椅子,每张椅子坐3人]2+2+2=6(人)2×3=6(人)或3×2=6(人)[每张椅子坐2人]三、巩固应用完成“试一试”中的第1、2题。
要求:1. 独立读题、列式计算;2. 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3. 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结题: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比用加法表示更简;学会了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认识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五、作业生活中哪些情况能用乘法表示?板书设计有多少块糖横着看,每行5块,有3行:5+5+5=15(块)竖着看,每列3块,有5列:3+3+3+3+3=15(块)教学反思课题有多少点子(乘法的直观模型)总课时13教学目标1. 通过计算点子的个数,初步用乘法解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 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同一个乘法算式。
3. 在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请大家一起做游戏,高兴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情境图师:仔细看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是每行2个,共3行,2+2+2=6。
笑笑说用乘法算式是2×3=6或3×2=6。
生2:淘气第二次摆的点子图上是每列4个,共5列,4+4+4+4+4=20.淘气说用乘法算式是4×5=20或5×4=20。
师:你觉得淘气第一次摆的点子图还可以怎样说?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抽生答,教师评价。
二、自主探究1. 想一想,摆一摆。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能根据点子图说清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或者是每列有几个,有几列。
并能说出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和乘法算式,真是学到了不是知识。
现在老师想同学们在点子图上表示出乘法算式4×7。
行吗?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2. 圈一圈,在图上用两种方法表示3×8.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3. 学生在小组内出题,在点子图上圈一圈。
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四、作业板书设计有多少点子2+2+2=6 4+4+4+4+4=202×3=6或3×2=6 4×5=20或5×4=20教学反思课题动物聚会(乘法的应用)总课时14教学目标 1. 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培养数学问题的意识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 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它们每天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学习、做游戏。
国庆节这天,小动物们带来许多好吃的准备开联欢会,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二)感知情境,自主探究1. 投影显示插图,学生看图后,试着提问题。
师: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加聚会?生:图上有9只小鸟。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生: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2.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师:这位同学真细心,谁来解决这个问题?生:我会用加法计算,6+6+6=18(个)。
生:我的方法与他不同,我用乘法计算,6×3=18(个)。
生:我还能提出两个问题,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18个松果。
生:3×6=18(个)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想办法解决了,真不简单,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生: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师:说得真对。
想一想,用3×6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三)尝试练习,反馈矫正1. 连一连,说一说。
老师这里有一道连线题,想考考你们,看今天谁表现得最棒。
(出示课本第23页的“小蚂蚁回家”题。
)学生很快就独立做完了。
(集体反馈)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 摆一摆,说一说。
(1)摆小雨伞一共用了多少根牙签?(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 画一画,说一说。
教师先出示乘法算式3×2, 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几个几。
生:3×2表示2个3。
生:3×2表示3个2。
师:说得真不错,谁能用圆片摆出2个3或3个2。
(生:○○○ ○○○)(生:○○ ○○ ○○)师:4人小组合作, 摆出你喜欢的图形, 分别表示4×3,2×5,4×6,5×4,并与同伴说一说。
教师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看看学生摆得对不对,有困难的同学则给予帮助,使他们通过操作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师:大家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生:每人有2只手,3个人有几只手?生:每组有6个同学,4组有多少个同学?……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都没有想到我们身边竟有这么多的数学问题,都是你们这些好奇的孩子发现的,希望你们以后天天给老师出这样的题,让老师变得和你们一样聪明。
(五)作业板书设计动物聚会6+6+6 6×3 3个6 3×6教学反思课题练习二总课时15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2. 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 画一画,说一说。
2. 摆一摆,填一填。
说明:以4根小棒作为一份,有5个4相加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