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学教育的目标

合集下载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

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美国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小学教育目标,不过美国视导和课程研究协会提出的现代小学的六项任务,具有广泛的影响,大致内容为:①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②增进儿童的心理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③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④发展儿童有效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⑤发展儿童符合民生生活的价值观;⑥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活动。

2.小学课程的管理与设置美国各州的公立中小学课程是由州宪法和州教育法规定,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课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实施,要求加强课的统一性的主张开始出现,但基于美国长期以来的地方分权化教育管理传统不可能完全建立全国统一课程,中小学课程的决策仍主要在各州及各个学校。

现行美国小学通常都开设如下的基本核心科目:(1)语言艺术。

(2)社会。

(3)数学。

(4)科学。

(5)体育和保健。

(6)音乐和艺术教育。

3.授课时数美国各州小学每学年的授课天数相差很大,每天的授课时数也不一样。

通过对某些学校的统计发现,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平均每天在校上课时间逐渐增加。

小学的课程编排非常灵活。

各节课的时间长短变化较大,有些课长达1 小时,而某些课仅20分钟。

美国小学虽然实行5天教学日,但它在一天之中的课节数较多,每天上课的总时间较长。

现行美国小学课程受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质量教育改革的影响,倡导以学术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程组织形式来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为主:语言艺术包含了阅读、写作、文学、口语等知识,社会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科学课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音乐与艺术、体育和保健也具有较明显的综合课的特点。

(二)中学课程1.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关于美国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最有影响并经常被引用的仍然是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提出的“七大原则”:①保持身心健康;②掌握学习基本技能;③成为家庭有效成员;④养成就业技能;⑤胜任公民责任;⑥善于运用闲暇时间;⑦具有道德品质。

美国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制度美国的教育制度美国的教育制度,被很多人想象成了天堂。

关于美国学校如何活跃、如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一直被去过美国的人或没有去过美国的人不遗余力地赞颂着。

美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每个孩子的才能,同时给每个孩子灌输公民意识。

美国人设法教孩子们自己去思考,教他们提问、探讨,以达到发展自身的目的。

以下是我对美国的教育的结构,优点及教育对我国的启示的具体分析。

一美国的教育历史(一)殖民地时期的教育是美国教育的起步阶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

宗教奠定了这一时期教育的基础,是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

这一时期兴办的大学在继承英国大学传统的同时,因地制宜,不断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了生命力。

在追求实现宗教目的的同时,它们也十分注重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在此过程中,大学办学模式多样化,彼此自由平等竞,崇尚自主与独立,逐步显现出世俗、包容与开放的特质。

所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后来美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美国教育本质特征形成的源头。

(二)美国独立以后,教育受到政府的重视,被看作是保障自由的重要手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由各州政府办理;教育与宗教分开,学校不受教会控制。

美国的初等教育从此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三)1820年,美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经济迅速发展,人民要求受教育的呼声也日甚一日,公立、免费、普及的初等教育思想广泛传播,公立小学开始在各地出现,三四十年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公立学校运动在美国兴起。

从1852年美国第一部义务教育法颁布到1919年,美国各州全部通过了义务教育法,普及了义务教育,现代教育体制终于形成。

南北战争以后,随着公立小学的普及,公立中学开始受到重视,被看作初等教育的伸。

1874年密执安州高等法院判决州教育机关有权通过税收来创办公立中学,从此公立中学突飞猛进地在各州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中学的课程、教学方法等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

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

美国中小学的课程结构美国的中小学课程结构是由教育法规和各州教育委员会制定的。

尽管各州有一些差异,但整体上是相似的。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小学课程结构的概述。

幼儿园至五年级(Kindergarten to Grade 5):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接受基本的学科课程,如阅读、写作、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

此外,他们还有艺术、音乐、体育等非学科课程。

这个阶段的课程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并通过游戏和其他互动活动来促进学习。

六年级至八年级(Grade 6 to Grade 8):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更加深入的学科知识。

除了上述的学科外,他们还开始接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等学科。

这个阶段的课程目标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并为高中的学习做好准备。

九年级至十二年级(Grade 9 to Grade 12):这个阶段被称为“高中”。

在高中,学生通常有更多的选择权来决定他们感兴趣的学科。

高中学生被要求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以达到毕业要求。

这些学分包括核心学科(英语、数学、科学和社会研究)以及选修课程(外语、艺术、音乐等)。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参加高等教育课程(AP)或荣誉课程,以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

社会研究课程通常包括历史、地理和政治科学等学科。

科学课程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学习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数学概念。

英语课程注重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

此外,体育和健康课程也是必修课。

此外,美国的中小学课程结构也考虑到了学生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例如,学校可能提供特殊教育课程,以支持有学习障碍或身体残疾的学生。

此外,学生还可以选择参加课外活动和俱乐部,如运动队、学生政府、戏剧社团和音乐团体等,以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体验。

总体来说,美国的中小学课程结构旨在提供多样化的学科选择,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并为他们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同时,课程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公民。

不同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比较

不同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比较

不同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体系比较一、教育体制概况1.中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国中小学教育体系由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组成。

在中国,学龄儿童从三岁起就可以入读幼儿园,一般分为幼儿园小班、中班和大班。

然后就是小学阶段,小学通常为六年制,6岁至12岁的学生就读。

最后,是初中阶段,初中通常为三年制,12岁至15岁的学生就读。

中国中小学教育体系注重基础教育,注重学科知识学习,并且在高中阶段开始出现三年高中轨道和四年高中轨道等不同的课程设置。

此外,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也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和体育教育。

2.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美国中小学教育体系包括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以及高中。

美国的学前教育开始于幼儿园,通常是4-5岁由学校或是私立幼儿园提供。

然后就是小学教育,小学通常为6年制,通常是从6岁开始,到12岁。

接着就是中学教育,中学通常为3年制,并且是从13岁开始到15岁结束。

最后是高中教育,包括了9-12年级。

美国的教育体系非常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学生能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在高中阶段还有AP课程和IB课程等。

二、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1.中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此外,在高中阶段还会有文科、理科、综合等不同的课程设置。

中国中小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并且在高中阶段还有不同的选修课程提供给学生,学术压力较大,尤其是在高考的时候,也就是学生们的升学考试。

2.美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也包括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此外,在高中阶段有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

美国中小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科知识学习和实践运用结合更深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1.中国中小学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中国中小学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传统的讲授式为主,老师以授课的方式传授知识,而学生则主要是听讲和课后复习。

美国中小学校教育方式

美国中小学校教育方式

美国中小学校教育方式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国家之一,其教育体系也被称为是全世界最完善和先进的体系之一。

美国的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层次,其中,中小学教育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级。

那么,美国的中小学校教育方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一、班级教育美国的中小学校采用的是班级教育的方式。

每个班级通常由20至30名学生、一名主教和一名助教组成。

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确保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

因此,美国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二、分层教育美国的中小学校采用的是分层教育的方式。

学生的能力不同,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教育,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分层教育方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竞争。

三、强调学生自治美国的中小学校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校内的各种活动,并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起责任。

因此,学生自治是美国中小学校教育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强调竞争在美国的中小学校教育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胜任能力。

教育系统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争取更高的学术成就和重要的学术资格,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五、注重丰富课外活动美国的中小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外活动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俱乐部、社团、运动队等,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和合作能力,以及增强自信心。

六、升学制度在美国中小学校教育中,升学制度相当重要。

中学和小学的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标准化考试和SAT考试来决定将来他们是否可以进入理想的大学。

因此,美国的中小学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的。

总之,美国的中小学校教育方式是一种注重自主能力、实际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学校努力鼓励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才能,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虽然受到美国国内不少专家的批评,但其中小学教育仍有自己的特色,以下简要介绍几点。

一、教育很突出一般的美国教育界人士认为,美国国民教育即爱国教育最成功,这可以说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美国的爱国教育"从娃娃抓起"。

幼时,父母和幼儿园的阿姨即教导孩子尊敬国家领导人、国旗甚至警察。

开国元勋华盛顿的故事孩子们耳熟能详。

一上小学,小学生都要参加唱国歌、升国旗仪式,把右手放在左胸前,宣誓效忠国家。

这一仪式严肃认真,再顽皮的孩子也不敢捣乱。

到了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这一教育抓得更紧。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幼儿园开始,教师和家长就注意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从三年级开始,就有"科技讲座"。

有个学校的教师有一次留的作业是"改进你家的一件家庭用具"。

孩子们个个独出心裁,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学校。

一位上了学校"嘉奖班"的三年级女孩,在回答"为什么喜欢b学"时,她一口气列举了川条理由,诸如学校不仅仅是念书,还有聚会、课题、音乐会,能表达自己创造性的想法等。

三、"小班化"美国政府的缩小班组规模计划始于1999年教育部拨款法案的一个内容。

根据克林顿总统的提议,国会两院的立法中拔出门亿美元,用于帮助地方社区在个后七年中雇佣10万名教师。

此举的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小学1-3年级的班级学生人数减少到18入。

去年,克林顿总统又向国会提出在这7年的基础上,追加预算投人2亿美元,使2000--2001学年的项目经费达到14亿美元。

四、课程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美国的高中包括9年级至 12年级(相当于中国初三至高三)。

学生每年需修5门课,语文和数学每年必修。

数学可修几何、代数、三角、方程、微积分初步、线性代数和更深一些的微积分等;理科有物理(共3级)、化学(共3级)和生物(2级);历史有美国史、中国史、亚洲史、欧洲史、宗教比较史和哲学流派等;外语有法语、西班牙语、汉语和拉丁语等。

美国教育体系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 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

美国教育体系美国小学科学教材概况美国最大的教育书籍出版集团McGraw-Hill的一个分公司Macmillan/Mc Graw-Hill于2005年出版的一套小学科学教材《科学》(SCIENCE),是美国小学科学的主流教材之一。

该教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关照儿童的身心和思维特点及发展需求,通过问题和故事方式呈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以科学为中心将生物、地理与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谐地融为一体,使之系统化,因而亦有很强的科学性。

透视美国小学科学教材的特点,对于我国的教材编写及其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结构设计:以主题为中心回顾当前美国国家教育进步协会实施的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科学学科有很多是相互分开的主题,包括美国科学教育进步协会在内的许多机构,都纷纷强调常见主题的重要性。

这些报道中所界定的主题的数目和国家评价指标体系虽有不同,但是,在哪些是各学龄段的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这一点上已达成一致。

美国国家教育进步协会以及科学评价委员会一再声明主题的重要性以及将主题整合在中小学各个年级教材计划中的必要性。

全书共六册,供小学1至6年级的学生学习。

这套教材,是典型的以主题为中心编制的。

教材内容分为三个主题:生命科学(Life Science)、地球科学(Earth Science)和物理科学(Physical Science)。

这三个主题同样包括在1996年的国家教育进步关于科学的评价体系之中,原因是它们构成了主要的科学学科之间的组织原理,而且,它们非但不和各个领域的事实性的内容发生冲突,反而能够支持和帮助把信息组织到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之中。

这六册教科书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它们都是以主题为框架,每一册都有这三个主题,这也是美国科学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几个方面。

再比如说,每一册分为A,B,C,D,E,F六大专栏,每一个主题有两个专栏。

综观整套教材,这三个主题所占的单元比例大体相同,内容分布比较均衡,根据年级不同而各有侧重(见表1)。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国家教委信息研究中心陈朝刚1991年4月18日,布什总统发表了《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该战略受到了美国各界的广泛赞同,被称为是一项“雄心勃勃、影响深远的革命性纲要。

这一战略的宗旨是:至少在本世纪最后10年的所剩时间里,实现《国家六大教育目标》,彻底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模式,不拘一格地创办全球第一流的中小学校,从根本上提高全体美国人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使美国在21世纪保持世界头号强国地位。

1990年,总统和各州州长为缩短美国在技术与知识方面的差距,制定了《国家六大教育目标》。

这六大目标是:(1)所有学龄儿童具有入学读书准备。

(2)中学生的毕业率至少应提高到90%。

(3)美国的学生在学满4、8和12年时,应当在有相当难度的课程——其中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及地理等科目中,学习成绩优秀,考试合格。

(4)美国学生在数学与科学成就方面将是全球第一,名列前茅。

(5)每个成年人都具有文化知识和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能力。

(6)每所学校将成为无毒品、无暴力的场所,还将成为秩序井然而又富有浓厚学习空气的园地。

由四部分组成的《美国2000教育战略》将使美国实现上述六大目标。

这四部分好比是四列“火车”同时从四条“铁路”向优秀教育的目标进发。

这些“火车”之大足以使每个美国人在“车”上都有位置。

如果美国在教育方面要达到其目的的话,这四列“火车”就应该坚定不移地向前奔驰。

这四列“火车”的内容分述如下:一、为今天的学生创办更好更负责的学校这列“火车”如何改革美国现有11万所中小学的办学方法,提出了15条具体措施,使家长、教师、学校及社区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衡量和比较,并在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不够好时坚持进行改革。

美国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点及趋势

美国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点及趋势

美国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点及趋势美国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点及趋势打开文本图片集一、美国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1.二战前美国小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教育出于为宗教服务的目的,小学课程包括阅读、写作、简单的算术以及宗教意识。

教学方法重视死记硬背和重复练习,教材十分简单,或者直接照搬英国的课本,或者进行简单的模仿、复制。

19世纪30年代美国掀起了小学课程世俗化的改革运动:①课程中宗教内容逐渐减少、淡化;②拓宽新的课程领域,课程开始多样化,课程中实用性内容大大增加;③课程设置要考虑儿童心理发展的思想已开始萌芽;④逐渐重视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南北战争之后到20世纪初,小学继续修订和扩大课程设置,增加新科目,关注职业、文化和课外活动,并对各科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强调教学过程应从儿童的个别、切身、现实的生活经验和需要出发,充分估计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活动意义,突出他们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课堂充满机动性和灵活性。

进入20世纪至二战前,随着社会的变化,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小学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变化。

杜威的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对这一时期的小学课程影响尤为深刻,传统的读写算比例下降,音乐、图画、户外活动等科目的比例明显增加,小学阶段课程更注重儿童身心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美国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用性、活动性、个性化特点突出,以课程与当代生活紧密相联系,充分考虑学生背景、层次、兴趣的不同。

2.二战后美国小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战后初期,美国小学课程设置非常广泛,各校都开设社会研究,取代了历史、地理、公民教育;语言艺术,包括阅读、写作、讲话、听力;健康教育,包括体育和保健;艺术,包括音乐和美术;数学和科学,实行分科教学。

课程内容的安排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

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资助加强公立中小学课程的改革。

在这次小学课程改革中,改变了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以促进儿童或者学生适应日常生活为目标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或经验主义的课程体系。

英美教育理念与差异之比较

英美教育理念与差异之比较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一美国一.总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发展背景,中国的传统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而言,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二..幼儿阶段3-6岁.比如面对如何评价孩子,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利,学生对老师只有服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幼儿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采取的是一种“打击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有共同特征:自信心不够强、内敛、迷茫、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的敏感.这其实与中国人的本性特征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是内敛、不爱表现自己,尤其是当面对外人时,许多家长习惯性的批评孩子,认为这种批评是个人谦虚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美国的幼儿教师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其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你的孩子会刺激别的孩子.这种有关幼儿评价的观念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大相径庭的.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是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这一向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美国的学前教育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还表现在美国幼儿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较大,注重启发和引导孩子.幼儿园的教育中虽然也有常识、语言、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幼儿的学习与否也是比较随性的.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的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中美幼儿教育的差异.创造力是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标志.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创造力高的儿童都具备兴趣爱好广泛、热情、自信、坚毅和能吃苦耐劳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幼儿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科学家创造力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始.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但同时又缺乏对人类已有文化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所以在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时,幼儿有其独特的视角,而这种独特的视角正是创造力的表现.幼儿理解的过程正是他创造力发挥的过程,他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同化或顺应未知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等.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根据兴趣而学,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因此美国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美国的教师偏向让幼儿亲自参加比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在教授孩子对环保问题的看法,美国的许多幼儿园都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环保问题,幼儿园会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环保的材料:塑料瓶、纸杯等等,带到幼儿园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材料进行再利用,做成好看的玩具或者容器,让孩子明白环保和回收垃圾的重要性.再比如认识动物或者植物,老师会带领孩子外出野外参观,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各种植物的不同特性,去亲身触摸和感知大自然.这种科学教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视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索技能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而我国的教师习惯于通过书本知识,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在接受知识时不易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而简单的认为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久而久之,会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挥.因此,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他只需要快乐就好,只要表现出自己的本性就好.创造力就是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如果孩子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死记硬背,也不可能存在创造力的火花和灵感.另外,从美国的教材编写来看,美国的幼儿教材显得很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方面的计算和中国的数学知识传授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可能和美国初中的教材难度相当.但是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美国幼儿园对于幼儿园里所有人的行为的规定: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美国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所有人,包括教师、家长都是抱着极其耐心的态度在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在对于大龄幼儿的教育中,如果教师发现有孩子不愿意听老师讲课,不会去斥责他,而是劝其离开,保持其他孩子在一个好的氛围内学习.强迫是美国幼儿教育中的最大忌讳.而国内许多幼儿园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在家庭教育中,中美幼儿园教育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尤其我们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这种宠爱无疑使得孩子自立的能力与责任的精神日渐欠缺,甚至减退,而不少孩子更易于出现心理的疾病和性格的偏执表现.这样的结果才会产生现今社会中的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现.当然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很多中国家长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独子的家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努力去改善.与此相比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孩子们很小就需要懂得父母的并不会完全遗留给他们,要过好的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国家长并不比中国家长更有耐心,也不是不如中国家长负责任.他们主要是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它们,这是教育的前提.中、美两国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无论在广度、深度以及内容的组织上均有显着差异.美国的科学教育目标包括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原动力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以及拓宽的职业意识与性别角色.美国提出的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其中对发展幼儿创造性、批判性的重视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力;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对人与事物的正确态度.在教学方法方面,美国幼儿园中对五岁左右的幼儿一周会有几次和生活相关的课堂知识,比如做面包或者姜汁饼干,在做饼干的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器皿和量勺,教师会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历去亲自摸下面粉、搅拌下姜汁,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使用各种安全的厨房用具.在例如美国幼儿园中会在天气爽朗的时候带领幼儿出门观察花朵的颜色、小草的成长,让幼儿亲自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中小学阶段7-18岁下面主要介绍美国.美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吸引各国优秀人才是其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美国自身在短短几百年历史中所形成的一些特有的民族特性,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美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小学不开设与中国对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来进行,不讲很多道理,却直观、形象地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美国学校从小重视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美国从小学就为孩子营造培养信心的环境.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跟老师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讨论甚至争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格感,能够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个环节中学会独立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美国教育所倡导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恰恰是中国教育所忽视的,我国中小学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老师习惯于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训话、布道,学生只能毫无质疑的听取、尊重.然而一味强调尊人,势必抑压尊己,无形中减弱了思维能力还很低的孩子的自信心,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仍然被高考、中考的大棒指挥得团团转,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亿万学生的创造可能被强力禁锢在考试升学一条路上,学生只知道考试,只知道背书的高分低能儿学生竞争压力大,负担过重,娱乐活动极少,社会活动更是单一,其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因学校几乎包揽一切,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仅学会了死记硬背,无条件服从,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严重缺乏.这些都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学生既不能发展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也感受不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此,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正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为了战胜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加强中小学生自信心培养很有必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逐渐出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个思想通过什么渠道影响着美国教育,今天我们尚未追踪到它的足迹、但是,这个思想带来的影响却日益响亮地回荡在美国学校的课堂里,它甚至波及英国课堂、德国课堂和日本课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是围绕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或实验最终获得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通常包括三个阶段:1提出问题或假说.问题作为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它结构不明确,没有简单、固定、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它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找解决方法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2针对问题或假说进行观察或实验.学生要研究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或答案的“开放性”问题,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对突破学生思维的僵化、呆滞,刺激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作用.{3学生通过研究、分析,接受或拒绝先前假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如美国爱恩中学,针对书包负重对学生健康的影响问题,成立了“书包”研究小组、并邀请儿童健康专家加以指导,试图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法案.他们还向地方的校董事会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并要求学生考虑成本、空间、地方现行法规、法律问题及学生自身利益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们运用知识去分析演绎.经过这番思考,进而学生们必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部分地回答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它的背后隐含着美国人对基础教育目标的潜意识:大量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基础教育的立足点已不仅仅是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会探索什么,“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提供真实的体验,这些体验不但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并能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理念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包括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探究式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即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20世纪中叶,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施瓦布认为科学知识、科学结构处在不断变化中,随着探究方法的改变,它们会不断地更新和修正.因此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特有的探究方法,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应当用探究方法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来进行学习.探究式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于现实.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很好载体.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自己设计的问题,才能真正在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中国严格规范的教育管理虽然为中小学初级教育打下了基础,但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课堂上的知识难于美国,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教师只是照课本讲公式、原理,学生听后背熟即可.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了学生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学生不会知道按照书上的程序去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闲为学生必然在实际生活中要自己动手操作、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要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同时培养了创造力.美国从小学就普遍让学生做“课题”和“项目Project”,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进行研究学习,使学生从小独立掌握学习方法,老师没有大量的知识灌输.没有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主动学习的方法,良好的科学习惯,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非常有益.探究实际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科学领域的探究,有生活领域的探究,有课堂上的探究活动等.课堂上探究式教学实际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在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即让学生通过重复或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不要把问题限制得过死,不能轻易给学生答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在实践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四.大学阶段18-24岁在中国,虽然考取好大学不易,但是一旦考取,要毕业是容易的.只要不挂科,只要达到基本要求,毕业证书是不愁没有的.毕业率几乎接近100%.在美国则不然,部分高校的毕业率保持在60%左右,这就意味着学生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为了不成为那40%,学习会更努力.在耶鲁大学,每个学生要选修至少36门课程,方能申学士学位,每位学生必须在自己必修的领域之外,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并且来自同一个系的课程不得超过4门,一个领域内的课程不得超过6门;此外,每位学生还必须从法语、德语、日语、汉语等24个语种中至少选修一门外语,并达到中级水平.1可见在美国上大学是很艰苦的,学生背负着如此大的压力,自然会在学业上投入巨大精力,收获自然也多.中美大学对课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假使在中美的大学都开设了“经典电影赏析”选修课,在中国的课堂上老师一般会放一些电影片段,整节课学生就在那里看电影,即使学生睡觉看小说,老师也不闻不问,学期末时交一篇论文就够了,也不会去追究这论文是抄袭还是独创的;在美国则不然,老师会布置一大堆必须学生课后看的电影,在课上有时是自由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任意观点,对论文的要求是必须有自己思想,抄袭是严格禁止的.在中国,本科生教育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或板书、或PPT,把课程要点罗列出来,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把老师的话当做金玉良言,下课后则反复咀嚼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内容,把概念、知识点牢记于心.期末试卷上多的是名词解释、概念分析,只要学生花时间去记忆,就可以拿高分.而美国高等院校本科生教育的共同目标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人类处理知识的主要方式,向学生显示现成的知识和探索知识的形式、所需要的不同的分析手段,特别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分析知识的方法,批判地看待事物,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为终身的独立性学习者.在美国,强调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各抒己见、各尽其才,教师授课形式多种多样,通常使用的课型有演讲课、个案研究、模拟法庭、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教师广泛使用录像机、投影仪、电讯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在促使学生获得各科知识最新动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协调的工作精神,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另外还有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营造重视学术的气氛等教学活动.在中国,当你进入大学的时候,你的专业已经确定了,你的课程表几乎也是确定了的公共课、必修课占绝大部分,选修课比重很小,选择范围也小,你可以一眼望到你毕业后能达到的水平,你和你们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一样,和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们一样,和还没进入大学校门的学弟学妹们一样,你们将受到同样的教育,得到同样的知识,成为同样的人,而这在“寻求不可替代性”的如今社会是行不通的.中国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很多都不甚了解各个专业,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被调剂的更不用说了,就这样被吊死在了一棵树上,真可谓是“被选择”了自己的专业,而且中国大学专业设置过细,课程配置缺乏灵活性,许多专业中,专业课程长期不变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使人怀疑他的先进性.在美国则不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本科生入学前不选专业,上完一年课程以后才决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而且在求得学校学术委员会同意的前提下还可以退出原专业,重新再申请自己喜欢的专业;另一方面,学生选课的方式十分灵活,有很大的变通余地.中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虽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学习要求基本一致,都包括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大板块.其中涉及专业学术性的课程主要为专业必修课、限定性专业选修课,二者占总学分的比例高达70%.而且中国大学对选修课的要求很低,在一些大学,学生只要出勤,最后交篇论文学分就拿到了,可以说,这样的选修课形同虚设.在美国则不然,选修课和专业课并重,如在哈佛大学,本科生四年共修32门课程,其中16门为专业课,8门为选修课,8门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2新生入学的第一、二年,通常不属任何院系,也不分专业,全部学习由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成的普通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到三、四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这使得美国大学培养出的本科生知识面广.。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

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比较【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念,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教育目标比较中发现,中美两国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但在具体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

教学方法比较中,美国注重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传统的讲授式教学。

课程设置方面,两国在内容和教学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教师角色比较中,美国教师更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国教师则更注重知识传授和纪律管理。

学生评价标准比较中,美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中国则更重视学术成绩和考试成绩。

总体比较显示,中美两国的科学教育理念各有特点,互补之处也值得借鉴。

最后提出了启示和建议,指出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优点,不断改进科学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比较、引言、背景介绍、研究目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学生评价标准、总体比较、启示、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大国之一,而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石。

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角色和学生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和共通点。

本文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优劣势,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在中国,科学教育被视为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学科,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与此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在科学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中美两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理念的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美国教育简介

美国教育简介

一、美国教育制度概况美国的教育体系是高度分权的。

根据1791年通过的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宪法不授予联邦而又不禁止给州的权力属于各州。

联邦政府因而无权确定国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教育课程设置等均由各州与地方学区决定。

但是由于美国各州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方面所具备的共性,以及美国国家教育评审、鉴定机构的指导作用等,全美各州的教育体制虽有所差别,但总的来看是大同小异。

美国的教育大致可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专上)教育三个层次。

(一)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美国的初等教育包括一至两年的学前幼儿教育,一年的幼儿园,五至八年的小学教育。

中等教育包括七年级开始的初级中学教育,以及九至十二或十至十二年级的高级中学教育。

美国大多数州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二年级公立学校的免费义务教育。

美国公立中、小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州和地方政府。

美国所有州都允许举办私立中小学教育,但必须经州政府许可,取得办学执照,并接受政府的监督。

美国各州和地方政府对初、中等教育的管理模式为:绝大多数州设有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公立中小学教育政策,由州教育厅长及其下属的专业教育工作者和辅助人员贯彻执行。

(二)高等教育美国高等教育从1636年建立的哈佛学院开始,至今有370年的历史。

美国高等教育的运行和管理体制比较复杂,其中联邦政府、州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全国性组织作为三个关键性的环节,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美国各州政府对州内公立高等学校的规划、运行和体制等均有规范性的文件。

但总的来讲,州政府只是为高等院校的运行提供法律框架,而各类高校自发形成的各种全国性、区域性或行业性组织,对高等学校运行和体制规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国各州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拨款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大部分州还是根据惯例来确定分配方案,即在州政府每年的高教预算确定之后,根据州内每个公立大学每年的招生情况、学校性质和需要、教学设施状况等确定具体分配方案。

一般情况下,每个州立大学每年所分到的教育经费数目变化不大。

美国教育制度

美国教育制度

(四)研究院(Graduate Schools)
美国教育制度,以研究院及高等专科学院为最高的阶梯及顶点。顾名思义,研究院的重点是在研究方面,研究生攻读的课程均为高级教育学位如哲学博士(Ph.D.,涵盖很多科系而不单只是哲学)及硕士(M.A.或M.S.)。而不少留学生越洋到美国,就是要接受高深的研究所训练。有一些著名的研究院,从事高深的学识及尖端科学的训练,甚至罗致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坐镇,名气斐然。
(三) 博士学位(Doctoral Degree):博士学位课程通常是需要先修毕硕士课程,但亦有例外。最普遍的博士学位就是哲学博士(Ph. D., 即 Doctor in Philosophy),但绝大部分的文、理科博士大都是授予Ph. D. 学位,而不单限于哲学这个学科。通常博士学位课程需要三年或以上的时间,理科时间较短,文科时间大多较长。至于念教育学科的,博士学位则称为Ed. D. (Doctor in Education)。博士学位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下的最高学位。
美国高等教育对'专才'的培训,主要是在研究院与高等专科学院的教育及训练上。而也是在这个层次上每年吸引了千万以上的留学生到美国接受高深的训练,其中不乏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而来的华人学生。事实上,中国学生留学美国的热潮,从二十世纪初叶以来,即从来没有间断过。
1. 研究院及高等专科学院开设的课程及学科,种类繁多,从核子工程到中国文学,从商业行政到法学与医学,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念完研究院课程的学生,经校方核定,会颁发以下的学位:
从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属于大学前(pre-college)的教育,包括保育学校 (nursery school)及幼儿园(kindergarden)、小学、初中 (junior high school)及高中(high school)。

美国学校教育概况(小学)讲座

美国学校教育概况(小学)讲座

美国学校教育概况美国人的课程表及课程设臵这是美国highland小学的一年级课程表,这所学校位于洛杉矶先说一下美国人办学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全世界各地的移民都往美国涌,所以美国使用的语言超过200种。

所以我们是想一下,如果这些移民不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肯定无法融入美国社会的。

据统计,在加州地区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中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比例不到20%。

所以美国人的教学任务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因此,对于很多美国小孩来讲,英语是他们的第二外语,对于中国人来讲,英语也是我们的第二外语,但是美国小孩小学毕业后,可以流畅的使用英文,而我们的学生英文教学却远达不到这种水平,可见,美国人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研究是很有成效的每天有3个小时的英文读写课,很想知道3个小时是有统一的安排还是教师自己安排)话题扯远点,我们的英语教学是建立在我们的汉语教学方法基础上的,强调背单词(类似于记汉字笔画结构),但是拼音文字(英语)和象形文字(汉语)是不同的语系,怎么可能同样教学呢?值得我们思考。

话题再扯回来,有的校长已经发现3个小时的英文课了,很好,说明大家在思考。

英语教学对于美国人来说,就如同我们的语文一样,都是学习母语的过程。

但是美国人的实际情况是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太少了,所以必然要加大母语的教学量。

加州政府规定,加州的学校每天母语教学的时间不能少于2.5小时,以保证学生的母语水平能够达标,各学校可以按照自身的学生种族比例构成,适当的增加母语教学时间。

美国人的思想很简单,母语是人一生使用最多的工具,所以强化母语教学,就是为了学生的未来,美国人的高考——SAT,考试科目是阅读、写作和数学,每科800分,攻击2400分,语文占了1600分,可见美国人对于母语教学的重视。

这是清华附小的一年级课程表,供比对。

话题再扯远点:我们的学校都有新到职的应届大学生,母语水平如何?各位校长是否敢将上交教育局报批的材料交给这样的人写?语言交际能力如何?是否敢将重要的接待活动交给这样的人办?我们母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立刻就能看出来。

比较初等教育性考3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比较初等教育性考3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比较初等教育性考3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比较初等教育》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码:1864;课程考核:形考(50%、网核)、终考(50%、机考)阶段性测验一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19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_______提出来的。

A.朱利安B.索科洛娃C.塔西陀D.施奈德2.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_______,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A.《演说家》B.《共和政体》C.《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D.《比较教育》 3._______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A.埃德蒙.金B.色诺芬C.琼斯D.朱利安 4.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

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_______和_______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A.古罗马、古埃及B.古罗马、古印度C.古希腊雅典、斯巴达D.古希腊、斯巴达5.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_______,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A.《西游记》B.《大唐西域记》C.《礼记》D.《马可.波罗游记》6.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_______。

A.《比较教育》B.《比较教育研究》C.《教育年鉴》D.《国际比较教育》 7.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_______”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教育因素。

A.历史性B.国际性C.名族性D.传统性 8.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_______的方法去探寻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

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摘要:音乐教育是一个国家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决定着国民素质的高低与否。

德国做过调查后发现,一些著名的学者、政治家、科学家以及军事家在也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素质。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更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素质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音乐教育;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特点美国不仅是经济、科技强国,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与教育方法上也是受到其他各国学习的先国家。

美国是一个具有联邦制度的多民族移民国家,它的学校音乐教育开始于1838年,受国家制度的影响,整个国家的教育行政权呈高度分散的形式。

各个州音乐教育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材都没有统一的规定。

一、课程设置1、课时安排:音乐课在小学和初中属于必修课,高中时期属于选修课小学:2课时/周初中:2课时/周高中:选修2课时/周2、课程内容(分为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合唱课或声乐课:培养学生的适用于实践的声乐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表达器乐合奏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器乐技能,锻炼学生是的协作能力,更好地为实践服务普通音乐课:即音乐欣赏课。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与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充分拥有享受、表现音乐的机会。

校园音乐节:为丰富校园音乐文化,学校举办音乐节,指导学生参与一些音乐剧的排练,属于课外活动。

3、教学目标学校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视唱练耳的训练、技能技巧、合唱指挥以及对音乐的即兴创作方面。

对于课堂教学的内容,学校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规定,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音乐老师有很大自。

但教学目标包括以下:①根据学校的特色、学生的爱好,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文化水平,对相关音乐的要素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用音乐语言思考、表现和创造。

②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和表演能力,着重在班级中进行声乐演唱和器乐演奏,鼓励学生亲身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技能技巧为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服务。

③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即兴创作,发挥创造力,让学生自由创新。

美国的基础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

美国的基础教育美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班、小学和中学,其中学前班一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四年或三年。

美国的各州、各学区,各中、小学校都有明确而规范的教育目标。

综合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对美国公民意识的培养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校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职业训练和个人发展的机会,使其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和家庭模式。

美国的基础教育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课程设置贴近生活美国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教育中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和艺术七门功课为主课,各学校执行统一的教育大纲,学生毕业时通过考试检验学习情况。

此外其他辅课也都根据贴近生活的原则,由各学校甚至教师自行决定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只要资金和师资等客观条件具备,社会上有用,学校就可设课,学生就可自由选择参加。

美国中学很早就实行学分制。

所谓学分制是每门课每周上课一小时,修满一年,考试及格,即可获得1学分。

修满一定学分即可毕业。

美国中学还实行按能力分组。

其办法为通过智力测验,根据学生智商的高低将学生编入相应的班组。

课程则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办法。

必修课包括语文、数学、科学、体育、卫生等。

而英语中又包括语文、文学、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

美国中学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极为繁杂。

据原教育总署的统计,各州中学开设的课程多达274门,这是因为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由综合中学负担之故。

美国的初中(含中间学校)实行混合课程,到初二时开始选修。

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有英语、社会科学(含领导能力、现代生活、有效生活、社会生活、政府、民主问题、社会问题、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地理、历史等)、普通科学(含自然常识、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学等)、普通数和劳作课等。

学生在选修时,教师可根据学生智商、兴趣和成绩进行指导。

美国中小学没有全国统一编写的教材,教材一般都是由专门的公司编写的,由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负责选取。

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

素质教育在美国什么是素质教育?美国教育者认为教育强调的技能不能过于具体,而应该更加重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素质教育在美国,不仅仅讲的是。

学校教育:理念: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不适宜升学率的高低、考试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标教学效果的指标,也不急于向学生们灌输大量的知识,而是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

从学前班到高中,侧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的大类是”语言和交流”“生活技能”“数字科学”“社会研究”“健康和体能”“世界语言”“艺术素养”等但是我不是简简单单的介绍书中的内容,而是跟大家分享我从这本书中学到教育孩子的一些理念和方法。

首先,什么是素质?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小学评三好生的要求:德智体美。

那么美国教育者眼中的素质是什么呢?我希望在接下来的PPT展示中,能够给大家一个概念。

这本书所讲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里的素质教育,而且还有在家庭里的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你生了一个漂亮的宝宝,那么你想你的宝宝将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或是说拥有怎么样的品质呢?今天,我要介绍的书是刘燕敏的《素质教育在美国》。

这本书一共分为九章,每一章又分了几个小标题。

我先很粗略的讲一下每个小节,然后再挑一个我认为很值得跟大家分享的小节细讲。

1、1:(这一节讲了素质教育的大概,其中讲到美国很多中小学学校使用的是“开放式”教室,教师的墙壁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活动安装,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使用功能和课程内容的需要。

我想学生们应该会很喜欢在这种教室上课。

:1、2:(这个标题很显然,说的是在美国分数永远只是个形式,他们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社会表现。

分数只是反馈老师授课水平的工具。

基于本国国情,此书给出了四步分析法,但因时间不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交流)。

美国教育对基础的普遍定义是广阔的,比如他们通常都会开设几百门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

举个具体的例子,菲利普·艾克赛特学校是美国一所比较著名的高中,请注意是高中哦!该学校把一共400多门课程分门别类地分成16个学科,有现代语言、古典语言、英语、历史、宗教、人类学、心理学、经济、艺术、舞蹈、戏剧、音乐、体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小学教育的目标
1、幼儿园毕业
能识别数字、能用小石头、小纸片、小木棍等具棒的物体,表达抽象的数学概念;认识26个英文字母,区别无音和辅音;区别不同职业的人大致做什么事,譬如医生、教师、邮递员、警察、消防人员……了解生物生命的演变过程,包括人的生、老、病、死、毛毛虫变蝴蝶;从地球仪,拼图上学习地理,了解地球上有很多居民,很多国家,不同的肤色;怪得人要住在房子里,孩子要上学,成市人要上班。

2、一年级
能从1数到100,1能数双数或者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

会简单的加减法,学会观察,对不同的事物和物品分门分类;能例证生命演变过程,了解自然而然办动植物之间互相信存的关系;学会使用图片和照片来表达文字以外的意思;懂得衣、食、住之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明白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

3、二年级
会读,定二位数的数字,从随意取的五个数中,能够从小数到大或者大数到小;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英寸或厘米等度量单位测量长度,看懂钟表上的时间;坚持写读书笔记或日记,学会写总结,懂得区别对诗、散文、小说传记等不同文学形式,了解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之间的区
别;开始学习独立研究动物,诸如昆虫生态等问题。

4、三年级
学会如何把次数做成曲线图;会以致10万以内数字的大小不一及加法,熟练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法;能够从周围的环境就地取材,搜集、组织材料,了解人如何保持健康、明白青蛙、蝴蝶、小鸟、小白鼠等小生动物的生命演变过程;懂得如何使用字典;能够明白自己所喜爱的作家,书画家读过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善于阅读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

5、四年级
用计算机运算很大的数字,比较100万以内的数字大小,学习小数和分数,画图表;能通过地图、照片、图表解释世界上各地区气候的不同;通过阅读,进一步了不同的文学形式。

譬如科幻作品、传记等。

6、五年级
会列、读各种表格,熟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能够运用图书馆的系统和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各种信息进行比致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构的报告和五段体系的短文;学会写正式,以及朋友间的书信;懂得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门分类;能掌握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并针对具构思、背景、人物塑像、表达方式,语言艺术进行评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