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8)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讲授新课:(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展示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2.学生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阅读图片:《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侵略者和经过。

提示:时间:1856——1860年;侵略者:英、法、俄、美;经过: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直逼天津,威胁北京。

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占领天津,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4.指导学生归纳《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危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本课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探索史。

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

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

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进行民族自救运动的重要依据。

【知识与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教师准备《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烧前后的影像资料以及相关图片。

将书上的有关图片、表格、地图等教学资源制作成课件;2.学生准备对英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所犯罪行的控诉状、以及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妥协投降的控诉状。

教师对模拟法庭的相关审判程序对学生加以指导;自主学习,充分准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_ 图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 _ 图文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优质教案_ 图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过程和结果。

2.知道《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以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四、教学过程:【自学导读感知新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侵略者:主凶:英法帮凶:美俄4、暴行:火烧圆明园;沙俄强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5、条约:(1)《天津条约》: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开放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鸦片贸易合法化。

(3)《北京条约》:增天津为商埠。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6、影响: ①中国丧失更多主权。

②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渗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小组合作展示质疑】一、阅读教材P8-9页思考问题: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时间、侵略者、简单经过?目的: 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860年侵略者:主犯—英法联军从犯—俄国、美国经过:爆发标志: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1856年10月~1858年6月,攻陷广州,逼近天津,威胁北京。

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合作探究能力提升】二、观看《圆明园复原图》的视频,阅读材料,思考问题材料: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

……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作法国,另一个则叫作英国……我相信解放了的法国、涤荡了污泥浊水的法国一定会把这笔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劫过的中国,这一天是一定会来到的。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以及结果。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片资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较为接近,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区分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之处,并深入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和结果,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不同之处,加深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相关教学资料。

2.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素材。

3.课堂讨论分组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认知。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历史资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思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材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在时间、过程和影响上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需要教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其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主要参与者、重要战役和条约等内容。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异同,学生对于战争类历史事件的客观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其异同,深入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战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基本情况。

3.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历史图片、地图、教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析原因】
1.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所提供的大量史料,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如下图所示:
2.阅读教材,讲述“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学生讨论: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
2.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结合史料,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再次战败的根本原因?
结论: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课教材通过介绍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3.案例分析:教师呈现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中的英勇事迹。

4.情感教育:通过讲述、观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侵略者的罪行和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本课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文字,展现了战争的历史画面,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中国的危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行为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而加深对西方列强侵略行为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器材: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历史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吗?”让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Part 1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背景及原因。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 能力目标1)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爱国主义情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懂得如何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体验中国人民在抗争中的韧性和不屈精神。

Part 2 教学内容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1)自由贸易与西方列强势力的强化自18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鸦片,导致中国吸食鸦片的人数急剧增加,引起国家安全问题。

1839年起,中英发生了鸦片战争,强迫中国开放五个沿海口岸。

之后,西方列强不断强化了自己在中国的势力,并扩大自由贸易的范围。

2)中国的国力和政治需要调整自康熙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没有实行改革,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19世纪60年代,清王朝内部开始了自我革新,努力探索新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模式。

但面对外部压力,时局非常紧张。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1)第一次战争的深刻影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列强不断增强在华的势力,中国遭到了侵略和割让。

同时,中国内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衰落,也使得国家面临着危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掠夺颐和园,并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扩大了西方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中国也再次被迫开放更多沿海口岸。

3.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对中国的冲击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深远,中国面临着领土割让、赔款、关税提高、资本主义制度引进等多方面的打击,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2)对中西关系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确立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使得中西信任度大大降低。

但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闭状态,开始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程教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主题: 落后挨打,再遭劫难【课题出处】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接触了一年的历史,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而且个性普遍突出,因此,我在课堂上会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本课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结合上一课内容进行教学。

利用图片资料,激发学生对非正义侵略行为的憎恨情感,从而增强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阴谋发动第二鸦片战争,通过战争和中国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同时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此外,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所以在整个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二课,主要分为“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和“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三个子目。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 年,"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出兵,火烧圆明园,并签订了《北京条约》。

沙俄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火烧圆明园。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设计思路】这课的主题是根据北师大版八上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来的,因为本课比北师大版少了抗争的部分,所以就把本课的主题确定为“落后挨打,再遭劫难”。

【教学目标】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目的、导火线、过程和结果;了解沙俄侵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借口及实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形成归纳说明英法美“修约”要求与战争爆发关系的思想方式。

通过学生了解《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形成分析论述条约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的思想方式。

通过图表分析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方位、面积和后果,形成读图理解能力的思想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的学习中,认识到英法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从而形成强烈的国家忧患意识。

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鉴证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要点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华危害。

三、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建议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可向学生提问: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通过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攫取了哪些侵华权益?学生回答后,教师可进行如下概括: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他们并不满足。

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法又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因此,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时,建议教师:从整体出发扼要讲明战争的基本进程,点明战争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爆发到《天津条约》签订;第二阶段,战争再起到《北京条约》的签订。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战争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可教给学生编制"小年表";把知识系列化的方法,如:1856年英舰炮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卅1858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1859年大沽之战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和"割九龙司地方一区"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经过和结果。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通过介绍战争背景、战争过程和战争影响,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真相,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对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感兴趣,希望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2.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课堂讨论道具和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详细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全貌。

3.操练(10分钟)针对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本文通过介绍鸦片战争的起因、列强的侵略行为、清朝政府的应对措施以及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认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鸦片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战争的具体过程、原因及其影响可能掌握不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战争,深入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掌握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历史感受。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战争过程、战争影响等方面的多媒体课件。

2.历史资料: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战争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让学生了解战争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战争。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讲解,使学生对战争的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三、千年变局,旧梦方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战后之思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出示禁毒海报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许多缉毒英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历史上清政府曾以条约的方式公开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出示《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部分条款)问:这个条约的签订与那次战祸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进行思考通过当今我国大力开展的禁毒工作和历史上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以次导入新课。

一、拒绝修约,战祸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1、说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明白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1.掌握相关史实2.结合教材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了解英法联军的罪行,勿忘国耻。

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1、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分析《北京条约》的危害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之多,它不仅享有英法所得的各项权利,还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4、指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灾难,它使带问题阅读教材,提炼信息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

对比提升学生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翔实,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有一定的了解。

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第一次战争有所重叠,学生可能会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比两次战争的异同,帮助他们更清晰地把握历史脉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认识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及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面临的内外压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两次战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以便于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历史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❶教学分析➷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遗址和相关视频)雨果《致巴特力尔上尉》书信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

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提问:这两个强盗是谁?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或目的)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展示课件:“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

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展示课件内容)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案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通过表格归纳理解为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基本史实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四、新课讲授复习导入新课教师与学生回顾上一课《鸦片战争》知识点,由此导入新课。

(一)祸患再起一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出示英国输入中国货物总值表格,分析战争原因,明确根本原因是列强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出示“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图片,学生了解,明确直接原因过渡:面对英法联军的来势汹汹,清政府是如何备战的?结果又是如何?(二)节节败退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过程1、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以战地小记者的身份上台讲述战争的两个阶段。

2、出示材料,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

明确: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3、出示圆明园被毁和复原图片,提问:看到洗劫后的圆明园有何感想?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又使得西方列强获得哪些特权,给近代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进入第三篇章一一危机加深(三)危机加深一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1、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小组讨论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2、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明确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史实,分析影响4、表格归纳对比一鸦,二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下载:本课配套课件(学科网[1087158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列强的侵华罪行
(2)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明确: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导入:
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
2、学习新课:
第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时间:1856年10月—1858年
(2)发动原因:外国侵略者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
权益。

(3)发动国家:英法联军进攻,俄美充当帮凶。

(4)发动战争的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5)战争的经过:
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挑起了战争。

1857年法国以“马神甫事件”参与战争。

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占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签定了《天津条约》。

(6)《天津条约》的内容:
①公使常驻北京。

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④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矛
扩大侵略权益盾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英法美清朝
相关史事:
借口(1)---亚罗号事件
1856年10月广州水师扣押了挂着英国国旗的走私船亚罗号。

英国要求释放船员并赔礼道歉。

叶名琛释放船员,但没有赔礼道歉。

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借口(2)---马神甫事件
1856年2月广西西林县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告,经调查核实后,把法国神甫马赖逮捕并处死。

法国政府以此为借口派一支远征军并通告英国政府。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扩大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问题思考: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明确:会。

根本原因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他们发动战争的借口。

战争的根本
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陆续完成,世界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

扩大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列强共同的强烈愿望。

侵略中国,就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7)战争的经过:(第二阶段)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

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签定了《北京条约》。

(8)《北京条约》的内容
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看《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
相关史事: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

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升腾的浓烟弥漫北京城上空,遮天蔽日,久久不散。

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英法侵略者烧毁圆明园是野蛮的行为,是对全人类的犯罪。

圆明园被烧毁使中国的文化遭到严重损失,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同时,也让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暴露无遗,侵略者的侵略气焰更加嚣张。

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相关史事:
“总理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

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是清政府一个权力很大的中枢机构。

人物扫描: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

因生下咸丰帝的独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帝,而获封贵妃。

她有很强的权力欲,且略通文墨,曾代咸丰帝批答奏章。

1861年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后,那拉氏借回京之机,与恭亲王奕诉发动政变,夺取清朝最高权力,从此开
始了她对中国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统治。

“慈禧”是她被尊为皇太后以后给她上的徽号。

(1835—1861——1908)
第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个新疆省的面积。

看《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第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①通商口岸由沿海地区扩大到内陆腹地。

②中国的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相关史事: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战略地位重要。

英、俄两国对西藏觊觎已久。

1870---1909年,沙俄先后派出13批“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与当地民众冲突不断。

英国为与沙俄争夺势力范围,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发动侵略西藏的战争,获取了一些非法权益。

3、知识拓展:葡萄牙逐步占据澳门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企图夺取对澳门的管辖权,从居留者变为管治者。

1844年,葡萄牙政府无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设立由澳门、帝汶、苏禄组成的“海外省”,后来又于1845年擅自宣布澳门为自由港。

1846年葡萄牙人亚马喇就任澳门总督。

他强行向在澳中国居民征税,扩展葡人地界,并于1849年关闭澳门的中国海关,停止向清
政府缴纳地租。

为了巩固和扩大侵略权益,葡萄牙积极谋求与清政府谈判订约,企图以条约的形式实现侵占合法化。

1887年,清政府受英国方面影响,与葡萄牙政府草签《中葡里斯本草约》。

草约规定,中国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而葡萄牙则承诺未经中国首肯“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

年底,双方在草约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条约再次确认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的权利,使中国丧失对澳门的管理权。

但是,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4、本课小结:(板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原因——市场、权益(欲壑难填)
第二、经过—罪行(罄竹难书)
(1).再起烽烟: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
(2).趁火打劫:沙俄割占大片领土
第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影响深远)
(1).《天津条约》:俄、美、英、法
(2).《北京条约》:英、法
5、课后活动:
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