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法律名词解释1

合集下载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本文档旨在提供对一些常见法学术语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术语。

1. 法学:法学是研究法律的学科,涵盖了法律的原理、规则和法律制度的研究。

2. 法律: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规范行为的准则,用于调整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

3. 法规:法规是由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规定,目的是指导和限制人们的行为。

4. 法案:法案是指由立法机构提出并讨论,最终可能成为法律的法律文件。

5. 判例法:判例法是依据先前的裁决案例来解决类似问题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6. 法定解释:法定解释是由立法机构或司法机构对法律的解释性规定。

7. 法解释学:法解释学是研究如何正确解释和理解法律文本的学科。

8. 法学家:法学家指研究法律并在法律领域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

9. 法官:法官是司法机关中负责审判案件并做出裁决的官员。

10. 律师:律师是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执业资格,代表当事人在法律事务中提供法律咨询和代理服务的专业人士。

11. 诉讼:诉讼是当事人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争议的过程。

12. 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当事人授权律师代表其处理法律事务的行为。

13.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依据法律规定,个人或机构应对其行为或不作为承担法律后果的义务。

14. 民事法律:民事法律是指调整个人之间非刑事争议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5. 刑事法律:刑事法律是指调整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6. 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合同订立、履行和效力的法律规范。

17. 公法:公法是指调整国家与个人或组织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8. 私法:私法是指调整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和原则。

19. 法令:法令是政府或法定机构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个别规范。

20.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是一般性的法律术语解释,具体情况可能因法律体系和国家而有所不同。

对于具体案例或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具体法律建议。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民法名词是指在民事法律领域中常常出现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专业术语,这些名词的准确解释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解释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条文。

1. 财产:指一个人或法人所拥有的权益,可以是物质上可见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金钱、土地等。

2. 继承:指在遗产人去世后,将其财产权益移交给特定的继承人的过程。

3. 合同: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法律约定,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具有法律约束力。

4. 民事责任:指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

5. 名誉权:指个人或法人组织对自己名誉的保护权利。

6. 承诺:指一方向另一方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承诺或保证。

7. 侵权: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财产权、人身权、名誉权等。

8. 过失:指因疏忽或疏漏造成的损害,而无意识违背法律义务。

9. 不正当竞争: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他人利益,干扰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

10. 损害赔偿:违反法律规定造成他人损失后,需要向受损害方支付经济补偿的行为。

11. 报复性侵权:指个人或法人组织为报复他人而实施的侵权行为。

12.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益。

13. 遗嘱:指遗嘱人在生前依法对其财产进行分配和处置的意思表示。

14. 国际私法:指处理国际涉案事务时适用的法律规则。

15. 债权人:指向他人主张债权的个人或法人。

16. 定义权:指拥有在合同或法律文件中定义词语或术语的权力。

17. 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使合同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

18. 损害赔偿责任:指违反合同或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后需要承担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

19. 民事诉讼:指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法律过程。

20. 代位权:指代理人或授权人的权利能力,代表他人行使权益。

21. 嫌疑人:指被怀疑参与犯罪活动的个人。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的渊源〔法律形式〕: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

国际法:主要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体。

国内法:调整国内法律关系的、由一国所制定或认可的、并在一国领域内实施的法律。

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及其职权等根本问题和重大事项,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程序严格的法律。

普通法: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

一般法:一国内一般公民、法人和一般事项都适用的法律。

如《刑法》、《合同法》。

特别法:一国内特定公民法人、特定事项、特定区域适用的法律。

如《妇女权益保障法》、《澳门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实体法:规定法律关系实体内容,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后果及其范围的法律。

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著作权法》。

程序法〔诉讼法〕:规定实现实体法律的方法与手续的法律。

如《民事诉讼法》、《行政复议法》。

成文法:由一定的国家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照特定程序创制的,以文字的条文形式作为其表现形式的法律。

习惯法:由习惯被国家赋予法律效力形成的法律。

公法:配置和调整公权力的法律标准的总和。

私法:相对于公法,一般而言指的是标准私权关系、保护私人利益的法律,如民法、商法等。

也可以理解成私家所定的法规。

衡平法:是14世纪开始的,大法官法院的大法官们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普通法进行修正、补充而形成的一种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

普通法:是专有名词,特指11世纪诺曼人征服英国后通过法院判决而逐步形成的适用于全英格兰的一种法律。

固有法:一国遵循本国法律传统而形成或建立的法律。

继受法:模仿他国法律所制定的法律。

法律的历史类型:按照法律的阶级本质及其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不同划分。

法律体系:假设干法律部门构成的统一整体。

法律部门: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同类法律法规的总称。

标准性法律文件: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标准性法律文件〔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的。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1

法律基础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个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2.法律规范是指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3.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故又称“制定法”4.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的法律规范,一般是指习惯法5.法的渊源,是指法的“形式渊源”或“效力渊源”6.法的适用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的规定运用到具体的主体或场合,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7.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8.法系,是指根据法在结构、形式、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以及法律实践的特点、法律意识和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因素对法进行的基本划分9.法制是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即一国或一地区法律上层建筑的整个系统。

10.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等行政主体,为了实现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依法行使公权力,执行国家意志,推行国家政务,组织、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及活动11.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职权并对行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12.行政相对人是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处于被管理和被支配地位的机关、组织和个人13.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14.行政赔偿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由国家给予受害人的赔偿15.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6.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和法人17.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18.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所享有的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19.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20.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21.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22.监事会,是指公司为了保障董事和其他高层职员忠实执行股东会决议和公司章程,专门行使内部监督权的一个职能机关,股份公司必须设立监事会,规模较大的有限责任公司须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代表和适当的公司职工代表组成23.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和对经济活动进行协调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4.犯罪是指刑法所规定的,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或者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违反刑法的、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25.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26.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实施的犯罪行为27.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28.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9.刑罚是指由刑法明文规定的,人民法院依法惩罚犯罪分子的一种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30.诉讼是国家公安.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一定程序和方式解决争讼和处理案件的活动31.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在诉讼中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提供证据证明其真实、合法的责任32.刑事诉讼参与人指在刑事诉讼中除司法人员以外的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人刑事诉讼参与人包括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33.行政诉讼程序主要包括起诉和受理、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34.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35.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际货币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组织法.国际税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等36.犯罪预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制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犯罪停止状态。

法律名词知识点总结大全

法律名词知识点总结大全

法律名词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行政法1.行政法是规定政府权力及其运行方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行政法律和行政法规。

2.行政法律主要指国家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

行政法律是国家行使行政权必须遵循的法律准则。

3.行政法规是由政府机关根据依法授予的权力制定的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具体规范,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行政法主要包括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责任法等内容,规范了政府机关的组织结构、运作程序、行政行为及责任等方面的问题。

5.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法治原则、合法性原则、公正公平原则、权力制衡原则等。

二、刑法1.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及其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等。

2.刑法典是国家制定的刑事法律的总称,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强制性,是国家制裁罪犯、保护社会秩序的法律根据。

3.刑事诉讼法是规定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证据的收集和审查、权利的保护等内容。

4.刑法主要包括一般部分和特别部分两大部分,其中一般部分规范了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责任、刑罚等基本原则,特别部分则规定了各种具体犯罪行为以及相应的刑罚。

5.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犯罪的主观方面原则和客观方面原则等。

三、民法1.民法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的民法基本法,规定了民事主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基本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规定民事合同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和终止等内容。

4.《侵权责任法》是规定民事侵权责任的法律规范,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构成、民事责任的承担等内容。

5.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自愿原则、自主意思原则、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公平合理原则等。

四、经济法1.经济法是规范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股责任有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等。

法律术语集锦

法律术语集锦

法律术语集锦引言:法律术语是法律领域中的专业词汇,它们被广泛使用于法律文件、法庭诉讼和法律讲解中。

对于法律从业者和普通民众而言,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术语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并通过简洁明了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一、法律实体1.自然人:自然人指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人类,是一种生物实体。

在法律上,自然人享有各种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法律将个体与造物主自然剥离开来,赋予了自然人法律地位。

2.法人:法人是一种人为设立的法律实体,可以是公司、组织、机构等。

法人独立于其成员,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拥有财产、承担义务,还可以享有与自然人类似的权利。

3.非法人组织:非法人组织是一种没有法人地位的组织形式,如非营利组织、社团组织等。

虽然其不具备法人地位,但在法律制度中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二、法律责任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于犯罪行为的责任追究,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处罚措施,如有期徒刑、罚金等。

2.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违反合同约定、侵权行为等都属于民事责任范畴,在民法中有具体的赔偿方式和标准。

3.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定而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可以是行政处罚、行政奖励或行政补偿等形式,具体情况根据违规行为而定。

三、法律程序1.起诉:起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的行为。

在起诉过程中,原告需提交诉讼状,并将被告告上法庭,起诉清晰明了地陈述其请求事由和理由。

2.辩护:辩护是指被告在法庭上对指控进行申辩和辩解的过程。

辩护律师通过陈述事实、法律观点和辩护策略,以保护被告合法权益。

3.调解:调解是指通过第三方调解员的协助来解决纠纷争议的过程。

调解往往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能够协调当事人的利益矛盾,避免诉讼过程。

四、法律权利1.人权:人权是指个人基于人类的尊严和价值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从言论自由到财产安全等各个方面,人权得到了法律的保障和强调。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
1.
法律: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它是一种社会秩序的规范,由政府或其他有权威机构制定,用以规范社会行为的规则。

2.
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的具体规定,是法律的具体内容,是法律的具体表述。

3.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所具有的强制力,即法律规定所具有的约束力,是指法律规定对社会行为的约束力。

4.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当一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可以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法律名词,但对它们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常用的法律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一、法人法人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比如说,一家公司就是一个法人。

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

二、自然人与法人相对,自然人就是有生命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人。

三、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就是对物的完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用益物权呢,比如说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对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担保物权常见的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

四、债权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一方请求另一方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比如您借给别人钱,您就对对方享有债权,对方有还钱的义务。

五、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我们日常的买卖、租赁、服务等很多行为都可能涉及到合同。

一份有效的合同要具备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合法的目的、明确的条款等要素。

六、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指行为人因其侵权行为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比如有人故意损坏了您的财物,或者侵犯了您的名誉权,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七、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比如您和别人签订了买卖合同,对方没有按时交货,就构成了违约责任。

八、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

专利权保护的是发明创造。

商标权则保护的是商标所有者的专用权。

九、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常用法律术语

常用法律术语

常用法律术语一、引言法律术语是法律领域的专门术语,它在法律文本中起到明确法律关系、确定法律意义的作用。

了解和掌握常用法律术语对于理解法律的适用和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法律术语,并对其进行简要解释。

二、常用法律术语解释1. 法人法人是指依法可以拥有财产权利、承担责任、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并享受法律保护的组织或机构。

法人可以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2.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违反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义务,包括财产义务和非财产义务。

当一方在民事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了他人的权益,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3. 违约违约是指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未按照合同约定的内容或者约定的时间进行履行,导致对方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当事人应当依照约定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损害赔偿责任。

4. 损害赔偿损害赔偿是指当事人在违约、侵权等行为造成他人损失时,根据法律规定需要支付给受损方的经济补偿。

损害赔偿应当根据损失的性质和情况进行合理确定,并依法支付给受损方。

5.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利。

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助于鼓励创新,维护创作者和发明家的权益。

6.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代表,具有代表组织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力。

法定代表人通常是被依法选举或者任命的,他们代表组织与外部进行法律上的联系和交流。

7. 合同解除合同解除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或者双方协商一致,终止合同关系的行为。

合同解除可能是因为一方违约或者合同目的无法实现等原因,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法律规定进行解除。

8. 强制执行强制执行是指在一方未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另一方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迫使违约方履行合同的行为。

强制执行可以通过罚款、查封、扣押财产等方式实施,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9. 诉讼程序诉讼程序是指在民事、刑事等案件中,法院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的一系列法律活动和程序要求。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总结(希望能给点鼓励)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4、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就是高度抽象化的、最通常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推论准则。

5、自愿原则,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6、公平原则,就是指民事主体应当依据社会普遍认为的公平观念专门从事民事活动,以保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7、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8、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构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9、财产法律关系,就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确权所构成的、满足用户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须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10、人身关系,就是所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容拆分、为满足用户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11、绝对法律关系,就是所指与权利人相对应当的义务人就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2、相对法律关系,就是所指与权利人相对应当的义务人就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3、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4、债权关系,是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方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5、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6、监护,就是所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展开监督和维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17、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法律名词解释

法律名词解释

上诉不加刑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只有被告一方提出的上诉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它是第二审程序中一项特殊原则,其目的在于切实保障被告一方的上诉权。

独任制:是指由审判员一人对具体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的制度。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间接证据:按照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对象的关系来划分,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就是指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

实用法律基础名词解释1、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历史类型:法的历史类型是指按照法律制度赖以建立的生产关系类型及其反映额阶级以及的性质,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基本分类。

3、法系:“法系”是根据法律的结构、形式和法律实践的历史传统等外部特征,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进行的分类。

4、法律制定:法律制定,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又称立法,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称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法律的活动。

5、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6、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按照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7、法的实施: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8、法的适用: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9、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10、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违法者依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采取的惩罚措施。

11、法治:是指与民主相联系的治国的原则和方略,或者说是一切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公民,社会组织和团体必须普遍守法的原则,即依法办事的原则。

12、宪法:作为法律形式的”宪法”,一般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根本大法地位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3、宪政:也称立宪主义,依照宪法规定产生的政治制度是宪法规范与实施宪法的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14、政治权利:又称参政权或参加政治的权利,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政治生活的行为可能性。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编法理学1. 制定: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

2. 认可:指有关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是不成文法。

3. 法的本质: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4. 法律规范作用:指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5. 法律的社会作用: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6. 法律价值:亦称法的价值,指法律(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国家(作为主体)的需要,这种主客体的需要与满足关系就是法律价值。

7. 民法法系: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8. 普通法法系: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9. 政策:指一定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的目的,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10.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11. 立法: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活动。

12. 立法体制:是关于一国立法机关设置及其立法权限划分的体系与制度。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享有哪些范围的立法权,不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13. 立法程序: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14. 法律解释:指在一定的法律适用场合,有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法律文本所进行的阐释。

15. 法律实施:亦称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地贯彻施行。

16. 执法:亦称法的执行,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法律名词知识点总结

法律名词知识点总结

法律名词知识点总结1.法律名词的概念法律名词是指在法律文书、法律文件、法律文献中使用的专门术语或特定的名称。

这些名词在法律领域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是法律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司法实践和法律教育中,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法律名词是非常重要的。

2.常见的法律名词1)罪行: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或犯罪行为。

2)刑事责任:指因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合同:指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的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4)侵权行为: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权责任和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5)证据:指用来证明法律事实的材料或信息。

6)诉讼:指当事人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请求。

7)财产权:指对财产享有的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

8)违约:指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行为。

9)知识产权:指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利。

10)行政行为:指国家机关和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具体行为。

3.法律名词的分类法律名词按照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用途可分为专业名词、普通名词和新名词。

1)专业名词:专业名词是指在特定法律领域中使用的术语,具有专门的含义和用法,通常只限于特定领域的法律文件和法律文献中使用。

2)普通名词:普通名词是在一般法律文书和法律文件中使用的通用术语,通常具有普遍的含义和用法,适用于各个法律领域。

3)新名词:新名词是指随着法律规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而产生的新的法律术语,可能在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或用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释和运用。

4.法律名词的解释和适用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法律名词是非常重要的,涉及实际法律事务、司法审判和法律咨询。

法律名词的解释和适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文本解释原则:法律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应当根据法律文本和法律规定来解释,受到法律条文和法律解释的约束。

2)法理解释原则:法律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应当符合普遍适用的法律原理和法律体系的规定,体现法律的逻辑和连贯性。

3)事实适用原则:法律名词的含义和用法应当根据具体的法律事实和案件情况来适用,保持灵活性和适用性。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常见法律名词解释1、司法:是指专门的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具体适用于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独任庭:是由审判员一人审判简易案件的组织形式。

3、合议庭:是由三名以上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团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

4、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负责审判重大疑难案件以及对审判业务进行指导。

5、回避制度:指司法人员与其经办的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因而不能参加处理这个案件的制度。

6、审判监督制度:又称再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法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的审判制度。

7、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组织体系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8、检-察-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中设立的司法机构。

10、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11、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12、仲裁: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做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1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4、刑法: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15、犯罪:是危害社会关系、触犯刑事法律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6、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17、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18、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19、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危害结果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1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1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人格权国体绑架罪报复陷害罪概串通投标罪单位犯罪辩护权逮捕缓刑量刑权拘役减刑假释取保候审单位受贿罪犯罪放火罪犯罪中止非法经营罪非法搜查罪妨害作证罪过失杀人罪按份共有不可抗力保障安全权承诺从权利处置权承揽合同担保代理权动产质押恶意占有复代理法定代理表演权播放权电影权发行权发明权改编权公平竞争权软件保护权软件发表权软件继承权商标权劳动法劳动争议劳动就业权失业救济休息权退休权职业培训劳动权案件受理费撤诉第二审程序对人管辖权二审判决法院调解公开审判权回避原则简易程序开庭审理民间证明合议原则夫权代位继承法定继承婚姻法继承结婚继承权可撤消婚姻事实婚姻无效婚姻遗产税遗产诉讼权涉外票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准据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会计概念定义偶然所得税税法税收征收1 国体国体: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格权人格权:公民和法人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权利,人身权的部分,这种为权利主体所固有而非法律所赋予和承认,权利主体根据出生的事实即可取得人格权,权利的享有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权利,(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通信自由权;(7)、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妨碍其权利或权利的行使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大辞典》总主编邹瑜,顾明中国政法大出版社。

3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文件所构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4 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它的特征在于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在法律领域中,有许多常用的法律名词,这些名词在理解和适用法律文件、案件和法律规定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名词。

一、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一致达成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意思表示文件。

在合同中,当事人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约定了合同履行的方式和期限。

合同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

一旦合同成立,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违反合同可能会导致法律责任。

二、侵权侵权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人身权利、名誉权等。

侵权行为可能导致对方受到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害,因此,受侵权方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或停止侵权行为。

三、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需要承担的责任。

根据法律的规定,违法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经济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法律责任的形式和程度根据具体的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而定,目的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四、证据证据是指在司法程序中用来证明事实的材料、信息或相关物品。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或抗辩。

证据可以是书证、物证、口供或鉴定结果等。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对证据进行评估和鉴定,以确定事实和法律关系。

五、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单位因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法律程序。

在民事诉讼中,原告需要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并提供相应的证据。

被告则需要进行答辩,并有权提供自己的证据。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进行调查、调解或判决,以保护当事人的权益。

六、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指公诉机关对涉嫌犯罪的个人或单位提起的法律程序,以追究其刑事责任。

刑事诉讼通常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提起,法院进行审理。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享有辩护权,并有权提供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无罪。

法院将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作出刑事判决。

七、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实施的法律行为和程序步骤。

法律名词

法律名词

1.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

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

2.地役权,是指为使用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

其一,地役权是按照当事人的约定设立的用益物权。

其二,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上的用益物权。

其三,地役权是为了需役地的便利而设立的用益物权。

你在海边有一块平地,旁边有一高楼,楼的主人给你一定的金钱,让你在你的土地上三十年之内不得建房,以满足他观海的需要,你同意并签约。

楼的主人对你的土地的权利就是地役权。

高楼所在的土地为需役地,你的土地为供役地。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总结(希望能给点鼓励)1. 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4、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

5、自愿原则,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6、公平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

7、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8、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形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9、财产法律关系,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流转所形成的、满足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需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10、人身关系,是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为满足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11、绝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2、相对法律关系,是指与权利人相对应的义务人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3、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4、债权关系,是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方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5、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6、监护,是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17、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人格权国体绑架罪报复陷害罪概串通投标罪单位犯罪辩护权逮捕缓刑量刑权拘役减刑假释取保候审单位受贿罪犯罪放火罪犯罪中止非法经营罪非法搜查罪妨害作证罪过失杀人罪按份共有不可抗力保障安全权承诺从权利处置权承揽合同担保代理权动产质押恶意占有复代理法定代理表演权播放权电影权发行权发明权改编权公平竞争权软件保护权软件发表权软件继承权商标权劳动法劳动争议劳动就业权失业救济休息权退休权职业培训劳动权案件受理费撤诉第二审程序对人管辖权二审判决法院调解公开审判权回避原则简易程序开庭审理民间证明合议原则夫权代位继承法定继承婚姻法继承结婚继承权可撤消婚姻事实婚姻无效婚姻遗产税遗产诉讼权涉外票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准据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会计概念定义偶然所得税税法税收征收1 国体国体: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格权人格权:公民和法人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权利,人身权的部分,这种为权利主体所固有而非法律所赋予和承认,权利主体根据出生的事实即可取得人格权,权利的享有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权利,(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通信自由权;(7)、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妨碍其权利或权利的行使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大辞典》总主编邹瑜,顾明中国政法大出版社。

3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文件所构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4 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它的特征在于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5 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6 绑架罪绑架罪: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7 串通投标罪串通投标罪: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8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9辩护权辩护权:指被告人针对控诉进行申辩,说明自己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并提出相应的证据材料,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10量刑权量刑权:审判机关、公诉机关和受害人的刑罚请求权而决定对犯罪人是否科刑与科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权力,是刑罚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量刑权包括是否科刑与科什么样的刑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否科刑又包括对被告人应否科与是否实际的科处刑法,应否科刑是指在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上,决定他应否受刑罚惩罚。

是否实际科处刑罚是指在确定对被告人应科处刑罚的前提下,在进一步决定被告人能否免除刑罚,如果被告人的行为显已构成犯罪、但可不其实际的科处刑罚,如正当防卫过当行为,相反,如果被告人的行为不仅构成犯罪,而且非处刑不可,那么就应该对其实际科处刑罚,而且非处刑不可,那么就应该的性质,犯罪后果,犯罪动机和目的等情节,解决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多长刑期的问题。

――――《中华法学大辞典》刑法学卷主编,高铭暄王作富曹子丹中国检查出版社11缓刑缓刑: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暂缓执行或不执行的法律制度。

12逮捕逮捕: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起来,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13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14假释假释: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15减刑减刑: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行刑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减轻原判刑罚的司法行为。

16拘役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

17单位受贿罪单位受贿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18犯罪犯罪: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

19放火罪放火罪: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21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2非法搜查罪非法搜查罪:指非法对他人的身体或住宅进行搜查的行为。

23妨害作证罪妨害作证罪: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24过失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25承诺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内容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

26保障安全权保障安全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因为消费者取得商品和服务是用于生活消费,因此,商品和消费必须绝对的可靠,必须绝对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不会损害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

消费者依法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条件。

27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而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8按份共有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项财产按照份额享有所有权。

29承揽合同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30处置权处置权:指国家享有对涉及到本国利益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和行为有处理和安置的权力。

31担保担保: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保证合同的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

32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33恶意占有恶意占有:指占有人明知其无占有权利或对其有无占有的权利有怀疑仍进行的占有。

34电影权电影权:将作品摄制成影片并放映的权利。

拍摄影片是使用作品的重要权利,在现代传播手段中,电影无疑有特殊的地位,电影权被许多国家视为独立播放权利之外的专有权利。

――――《法学大辞典》第一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总主编,邹喻,顾明。

35播放权播放权:指通过无线电波、有线电视系统传播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法》规定:即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制作的节目享有转播的权利。

《民法》第一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6表演权表演权:指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对其作品公开表演的权利。

表演既可以由著作权人自己行使,也可以许可他人进行,或将表演权转让给他人。

按照《著作权法实施细则》。

表演:指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直接或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公开表现作品的行为。

37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的代理关系。

38发行权发行权:指为满足公众的合理要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件的权利。

39发明权发明权:指公民对某项科学技术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享有的权利。

40改编权改编权:指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41公平竞争权公平竞争权:指公民享有利用其智力成果在公平、公开的基础上竞争的权利。

42软件发表权软件发表权:指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决定其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43软件继承权软件继承权: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软件著作权的继承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第八条规定的权利。

继承活动的发生不改变该软件权利的保护期。

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内,享有软件著作权的单位发生变更后,由合法的继承单位享有该软件的各项权利。

享有软件著作权的单位发生变更,不改变该软件权利的保护期。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6、17条44商标权商标权:商标是为了帮助人们区别不同的商品而专门设计、有意识的置于商品表面或其包装物上的一种标记。

商标权是指商标使用人依法对所使用的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利。

45劳动法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的一切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总称。

46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47. 劳动就业权劳动就业权:指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48失业救济失业救济:指国家或社会为丧失享受失业社会保险待遇的失业劳动者提供现金帮助的一种救济方式。

49休息权休息权:指劳动者在行使劳动权的过程中,为保护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根据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而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50案件受理费案件受理费:是人民法院依法向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征收的费用。

51撤诉撤诉:指原告或上诉人自立案到宣告判决或裁定前的诉讼过程,主动撤回诉讼请求,经人民法院准许而终结诉讼的法律制度。

52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指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就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基于当事人的上诉,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53对人管辖权对人管辖权:“对物管辖权”的对称,英美法对司法管辖的一种概念,可以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命令,其采取行为或不行为判决的管辖权,涉及到钱财的判决,或命令诉讼当事人采取特定行为的判决,均以此为据,按照习惯法,此种管辖权,只有在本国或本州境内向被告直接送达传票或被告本人服从管辖时才开始生效,成文法把该规则大为放宽,只有被告的住所,居所,国籍,侵权行为地,营业地等在本国或本州境内或与法院所在地国(州)有某种合理地最低限度地联系时,也可对在外国或外州的被告发出拟制的传票行使管辖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