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民法名词是指在民事法律领域中常常出现并具有重要意义的专业术语,这些名词的准确解释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您解释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相关法律条文。

1. 财产:指一个人或法人所拥有的权益,可以是物质上可见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金钱、土地等。

2. 继承:指在遗产人去世后,将其财产权益移交给特定的继承人的过程。

3. 合同: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法律约定,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具有法律约束力。

4. 民事责任:指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包括经济赔偿、精神赔偿等。

5. 名誉权:指个人或法人组织对自己名誉的保护权利。

6. 承诺:指一方向另一方作出的具有约束力的承诺或保证。

7. 侵权:指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财产权、人身权、名誉权等。

8. 过失:指因疏忽或疏漏造成的损害,而无意识违背法律义务。

9. 不正当竞争: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损害他人利益,干扰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

10. 损害赔偿:违反法律规定造成他人损失后,需要向受损害方支付经济补偿的行为。

11. 报复性侵权:指个人或法人组织为报复他人而实施的侵权行为。

12. 知识产权: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领域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益。

13. 遗嘱:指遗嘱人在生前依法对其财产进行分配和处置的意思表示。

14. 国际私法:指处理国际涉案事务时适用的法律规则。

15. 债权人:指向他人主张债权的个人或法人。

16. 定义权:指拥有在合同或法律文件中定义词语或术语的权力。

17. 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使合同当事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

18. 损害赔偿责任:指违反合同或法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害后需要承担经济补偿的法律责任。

19. 民事诉讼:指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民事争议的法律过程。

20. 代位权:指代理人或授权人的权利能力,代表他人行使权益。

21. 嫌疑人:指被怀疑参与犯罪活动的个人。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1 国体国体: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格权人格权:公民和法人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权利,人身权的部分,这种为权利主体所固有而非法律所赋予和承认,权利主体根据出生的事实即可取得人格权,权利的享有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权利,(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通信自由权;(7)、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妨碍其权利或权利的行使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大辞典》总主编邹瑜,顾明中国政法大出版社。

3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文件所构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4 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它的特征在于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5 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6 绑架罪绑架罪: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7 串通投标罪串通投标罪: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8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9 辩护权辩护权:指被告人针对控诉进行申辩,说明自己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并提出相应的证据材料,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一、词语解释1. 法人:法律上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非自然人个体。

2. 民事法律行为:个人或法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

3. 违约:当事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或期限履行义务的行为。

4. 责任:当事人因违约导致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补偿、退还财产等的法律义务。

5. 知识产权:对于人类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6. 损害赔偿:因不当行为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时应该给予的补偿。

7. 行政法:以国家机关对人民进行统一管理的法律规范。

8. 刑法:规定了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制裁方式和程度。

9. 司法程序:法律规定的设立法院、新设法院和法官的选任、设区、设市法院以及上诉、再审、执行等权力的运行。

二、名词解释1. 证据:证明有关事情发生或者不存在的全部材料和物件。

2. 合同: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关于民事权益的协议。

3. 债权:债权人享有的获得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赋予其财产权的权益。

4. 房屋买卖合同:双方约定买卖房屋的权益和义务。

5. 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关系及权益。

6. 股权转让协议:股东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转让给他人的合同。

7. 知识产权转让合同:知识产权权利人将其拥有的知识产权转让给另一方的合同。

8. 婚姻登记:夫妻双方按照法律规定办理的合法结婚手续。

9. 遗嘱:遗嘱人在死后对个人财产的处置意愿。

三、法律程序和条例1. 申诉:对司法机关或者司法工作人员办案行为不服,请求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核实处理的活动。

2. 行政复议:当事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要求复议机关对其进行复议的行为。

3. 公司法:规范了公司组织、运营与管理、股东关系以及公司监督与监管等方面的法律。

4.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

5. 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6. 劳动法:主要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和义务关系。

7. 执行法:规定了对胜诉方无效管辖权,以及委托第三人就诉讼标的财产采取强制方法的法律。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编法理学1. 制定: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

2. 认可:指有关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是不成文法。

3. 法的本质: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4. 法律规范作用:指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5. 法律的社会作用: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6. 法律价值:亦称法的价值,指法律(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国家(作为主体)的需要,这种主客体的需要与满足关系就是法律价值。

7. 民法法系: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8. 普通法法系: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9. 政策:指一定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的目的,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10.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11. 立法: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活动。

12. 立法体制:是关于一国立法机关设置及其立法权限划分的体系与制度。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享有哪些范围的立法权,不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13. 立法程序: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14. 法律解释:指在一定的法律适用场合,有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法律文本所进行的阐释。

15. 法律实施:亦称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地贯彻施行。

16. 执法:亦称法的执行,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1. 契约:契约是双方或多方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契约可以是书面的或口头的,其中明确规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契约是民事法律中一种重要的法律文件,用于规范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2. 责任: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承担的法律义务。

在法律上,责任可以按照不同的情况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民事责任是当事人因违反合同、侵权行为等导致损害,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是对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者进行惩罚的一种制度。

行政责任是指公务员或政府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3. 法定:法定是指按照法律规定或法律规范的要求进行行为的行为。

法定行为是以法律为依据的行为,具有合法效力。

法定权利是个人或组织根据法律规定所享有的权利。

法律对于行为、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法定的,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4. 权利:权利是个人或组织依据法律享有的法定利益和自由。

权利可以是公民权利、人权、财产权等。

公民权利是个体在法律上享有的公民身份所赋予的权利,如言论自由、人身自由等。

人权是指人类天生的基本权利,诸如生存权、健康权、自由权等。

财产权是指个人或组织对财产享有的法定权益。

5. 违约:违约是指合同一方或多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条件和条款履行义务的行为。

当一方违反契约时,另一方有权寻求救济,如要求违约方履行合同或获得经济赔偿。

违约行为可能导致损失和法律纠纷,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救济措施。

6. 侵权:侵权是指在没有充分合法理由的情况下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

侵权行为可能是由于过失、故意或违法行为而造成的。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名誉侵犯等。

当侵权行为发生时,被侵权方有权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 合法:合法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或事物。

合法行为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行为,不违反法律规定。

合法事物指的是符合法律规定并经过合法程序合法获得的权益或财产。

8.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组织因民事纠纷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

法律名词解释整理一、法律名词解释1.法律(law):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并强制实施的、用以调整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利益的规范性文件。

2.法律规定(legal provision):指法律中具体的法条或条款,用于明确规定法律关系和约束公民行为。

3.法律适用(application of law):是指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合理、公正的解释和裁决。

4.法律责任(legal liability):指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和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5.法律效力(legal effect):是指法律具有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对公民具有法律约束力,保障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得到有效实施。

6.合法合规(legitimate and compliant):是指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精神的行为和事务,遵守法律的要求,不存在违法行为。

7.法律程序(legal procedure):是指为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和步骤进行的法律行为或法律程序。

8.依法治国(governance according to law):是指国家在行使权力、管理社会、调整利益关系时必须依照法律进行。

9.法理学(jurisprudence):是指对法律本质、基本原则和规范的研究,包括法律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学科。

10.法官(judge):是指经过法律职业培训和考试,担任审判职务的专门人员,负责审理并裁决案件。

二、法律名词解释的重要性法律名词解释在法律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公民准确理解法律规定,在行为上做到明确、合规。

其次,通过对法律名词的解释,可以避免因法律术语理解错误而导致的法律风险和纠纷。

此外,在法律实务中,准确解释法律名词也是法官、律师等从事法律工作必备的基本技能。

三、法律名词解释的方法1.定义解释法:即通过对法律名词进行定义,明确其含义和适用范围。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具有明确、普遍接受的定义的法律名词。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常用法律名词解释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人格权国体绑架罪报复陷害罪概串通投标罪单位犯罪辩护权逮捕缓刑量刑权拘役减刑假释取保候审单位受贿罪犯罪放火罪犯罪中止非法经营罪非法搜查罪妨害作证罪过失杀人罪按份共有不可抗力保障安全权承诺从权利处置权承揽合同担保代理权动产质押恶意占有复代理法定代理表演权播放权电影权发行权发明权改编权公平竞争权软件保护权软件发表权软件继承权商标权劳动法劳动争议劳动就业权失业救济休息权退休权职业培训劳动权案件受理费撤诉第二审程序对人管辖权二审判决法院调解公开审判权回避原则简易程序开庭审理民间证明合议原则夫权代位继承法定继承婚姻法继承结婚继承权可撤消婚姻事实婚姻无效婚姻遗产税遗产诉讼权涉外票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准据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会计概念定义偶然所得税税法税收征收1 国体国体: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格权人格权:公民和法人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权利,人身权的部分,这种为权利主体所固有而非法律所赋予和承认,权利主体根据出生的事实即可取得人格权,权利的享有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权利,(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通信自由权;(7)、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妨碍其权利或权利的行使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大辞典》总主编邹瑜,顾明中国政法大出版社。

3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文件所构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4 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它的特征在于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人格权国体绑架罪报复陷害罪概串通投标罪单位犯罪辩护权逮捕缓刑量刑权拘役减刑假释取保候审单位受贿罪犯罪放火罪犯罪中止非法经营罪非法搜查罪妨害作证罪过失杀人罪按份共有不可抗力保障安全权承诺从权利处置权承揽合同担保代理权动产质押恶意占有复代理法定代理表演权播放权电影权发行权发明权改编权公平竞争权软件保护权软件发表权软件继承权商标权劳动法劳动争议劳动就业权失业救济休息权退休权职业培训劳动权案件受理费撤诉第二审程序对人管辖权二审判决法院调解公开审判权回避原则简易程序开庭审理民间证明合议原则夫权代位继承法定继承婚姻法继承结婚继承权可撤消婚姻事实婚姻无效婚姻遗产税遗产诉讼权涉外票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准据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会计概念定义偶然所得税税法税收征收1 国体国体 :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就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体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格权人格权:公民与法人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权利,人身权的部分,这种为权利主体所固有而非法律所赋予与承认,权利主体根据出生的事实即可取得人格权,权利的享有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权利,(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通信自由权;(7)、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妨碍其权利或权利的行使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大辞典》总主编邹瑜,顾明中国政法大出版社。

3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 :就是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与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文件所构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4 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 :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就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它的特征在于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常用法律名词解释1国体国体: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格权人格权:公民和法人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权利,人身权的部分,这种为权利主体所固有而非法律所赋予和承认,权利主体根据出生的事实即可取得人格权,权利的享有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权利,(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通信自由权;(7)、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妨碍其权利或权利的行使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大辞典》总主编邹瑜,顾明中国政法大出版社。

3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文件所构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4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它的特征在于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5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6绑架罪绑架罪: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7串通投标罪串通投标罪: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8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9辩护权辩护权:指被告人针对控诉进行申辩,说明自己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并提出相应的证据材料,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法律名词,但对它们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十分清楚。

本文将为您解释一些常用的法律名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

一、法人法人不是指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比如说,一家公司就是一个法人。

法人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

二、自然人与法人相对,自然人就是有生命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人。

三、物权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所有权就是对物的完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用益物权呢,比如说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对他人之物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担保物权常见的有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

四、债权债权是指在债的关系中,一方请求另一方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比如您借给别人钱,您就对对方享有债权,对方有还钱的义务。

五、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我们日常的买卖、租赁、服务等很多行为都可能涉及到合同。

一份有效的合同要具备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合法的目的、明确的条款等要素。

六、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指行为人因其侵权行为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比如有人故意损坏了您的财物,或者侵犯了您的名誉权,就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七、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比如您和别人签订了买卖合同,对方没有按时交货,就构成了违约责任。

八、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著作权保护的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权利。

专利权保护的是发明创造。

商标权则保护的是商标所有者的专用权。

九、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律制度。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

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50个最常用民法名词解释总结(希望能给点鼓励)1.民法,是指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3、人身关系,是指因民事主体的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4、民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就是高度抽象化的、最通常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推论准则。

5、自愿原则,法律确认民事主体得自由地基于其意志去进行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

6、公平原则,就是指民事主体应当依据社会普遍认为的公平观念专门从事民事活动,以保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

7、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8、民事法律关系,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所构成的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关系。

9、财产法律关系,就是指因财产的所有和财产的确权所构成的、满足用户民事主体财产利益须要的民事法律关系。

10、人身关系,就是所指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容拆分、为满足用户民事主体的人身利益所构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11、绝对法律关系,就是所指与权利人相对应当的义务人就是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不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2、相对法律关系,就是所指与权利人相对应当的义务人就是特定人的民事法律关系。

13、物权关系,指权利人可以直接支配物,不需要义务人实施某种积极行为予以配合即可行使并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4、债权关系,是指权利人必须由义务人的一方行为相配合,才能行使和实现其权利的民事法律关系。

15、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16、监护,就是所指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展开监督和维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

17、宣告失踪,是指自然人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其为失踪人的法律制度。

法律的名词解释

法律的名词解释

法律的名词解释一、法律法律是国家或社会制定并实施的一种规范行为的准则体系。

它由各个国家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并由国家权威机关进行管理和执行。

法律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

二、法律名词解释1. 法律条文法律条文是法律文件中规定具体法律规范的部分。

它包括法律的规定、要求和禁止事项等,被视为公民和组织行为的准则。

法律条文通常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并具有明确的语言和条理结构。

2.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他人进行法律行为的个人或机构。

在法律中,法定代表人通常是指具有特定身份或权力的人,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法人组织的法定代表人等。

法定代表人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并对其所代表的个体或机构负有法律责任。

3. 法律效力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规定对特定主体和社会行为所产生的约束力和规范力。

法律效力使法律具有可执行性和可强制性,并使其适用于国民和社会组织。

违反法律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和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和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法律责任的形式和程度取决于违法行为的性质以及法律的具体规定。

5. 法院法院是负责执行司法权的国家机关。

法院是独立的司法机构,根据法律规定对纠纷和违法行为进行审判,并做出相应的裁决或判决。

法院的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并由执法机关负责执行。

6. 法律程序法律程序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进行的诉讼和审判等法律活动的过程。

法律程序确保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并保护了公民的权益和正当的法律权利。

法律程序主要包括起诉、举证、辩护、审理、判决和上诉等环节。

三、结语以上是对法律的一些常见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是理解和应用法律的基础,对于公民和组织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熟悉和遵守法律,不仅可以维护自身的权益,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法律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法律名词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阐释和遵守法律,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正义的重要工具,其中包括大量的专业术语和名词。

理解这些法律名词对于解读和应用法律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含义和应用。

1.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对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所作出的制裁。

它是基于法律原则和规定,用来保护公民、企业和社会利益的。

法律责任可以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不同类型的法律责任对应着不同的违法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或补偿方式。

2.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一方违反了他人的合法权益,给对方造成了损害或损失的行为。

常见的侵权行为包括侵犯知识产权、侵犯人身权益、侵犯财产权益等。

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3. 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愿,并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表达出来的文件。

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规定了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可以是双方互利的,也可以是对一方有利的。

当合同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时,另一方可以要求履行或者获得相应的赔偿。

4. 法人法人是指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组织或机构,它可以享有权利、承担义务,并且可以作为当事人参与法律行为。

法人包括企业法人、非营利组织等。

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和权益,可以与自然人进行合同和其他法律事务。

5. 证据证据是指用来证明事实真伪或证明某一主张的材料或信息。

在司法程序中,法庭需要依据证据来判断案件的事实和认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证据可以分为物证、书证和证人证言等。

在诉讼中,当事人需要充分收集、保管和提供证据,以便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明。

6. 案件案件是指司法机关受理并处理的法律事件。

案件可以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等。

当一方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或争议。

7. 法治法治是指国家和社会运行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法律为保障的状态。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之一,它保障了个人自由、权益的实现,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法律领域有许多专业术语和名词,对于非法律背景的人来说,理解这些名词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本文将解释一些常用的法律名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术语的含义。

一、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并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通过合同双方彼此约定的权益和义务。

合同包括书面合同和口头合同,书面合同一般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

二、侵权:侵权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权利范围内,某一方主体侵害了另一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侵权行为包括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三、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通过司法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过程。

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案件中,公诉机关向法院提起公诉,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判的过程。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五、原告:原告是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中提起诉讼的一方。

原告通过法律程序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

六、被告:被告是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中被起诉的一方。

被告需在法庭上就诉讼事项进行辩护,法院将依法判决是否有过失。

七、证据:证据是指在法律诉讼过程中当事人用以证明其主张或辩护的材料或事实。

证据可以是书面文件、物证、证人证言等。

八、判决:判决是指法院对诉讼案件作出的裁决决定。

根据当事人的请求和法律规定,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最终作出相应的判决结果。

九、仲裁:仲裁是指由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协议,对争议进行公正、独立的裁决。

仲裁具有法律效力,通常比诉讼程序更加快速和经济。

十、违约:违约是指当事人未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当事人未能按照合同规定的约束进行行动,被认定为违约行为。

十一、保密协议:保密协议是双方约定保守秘密信息、防止泄露的法律文件。

当事人通过签署保密协议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保密。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法律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理解和运用法律术语有所帮助。

通过熟悉这些法律名词,人们在法律事务中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权益和义务,合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

法学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编法理学1. 制定: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创造出新的法律规范,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

2. 认可:指有关国家机关赋予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范以法律效力,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律是不成文法。

3. 法的本质:指法的内部联系,是法区别于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

4. 法律规范作用:指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

5. 法律的社会作用:指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对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6. 法律价值:亦称法的价值,指法律(作为)客体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国家(作为主体)的需要,这种主客体的需要与满足关系就是法律价值。

7. 民法法系:指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8. 普通法法系:指以英国中世纪以来的法律,特别是以它的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

9. 政策:指一定的社会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利益,达到某种政治、经济或社会的目的,根据社会发展情况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10. 道德:是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规范和标准的总和。

11. 立法:通常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专门活动。

12. 立法体制:是关于一国立法机关设置及其立法权限划分的体系与制度。

它包括哪些国家机关享有哪些范围的立法权,不同立法权之间的关系如何。

其核心问题是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

13. 立法程序:指一定的国家机关在创制、修改、补充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14. 法律解释:指在一定的法律适用场合,有权的国家机关或个人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法律文本所进行的阐释。

15. 法律实施:亦称法的实施,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地贯彻施行。

16. 执法:亦称法的执行,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常见法律名词解释1、司法:是指专门的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法定程序具体适用于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2、独任庭:是由审判员一人审判简易案件的组织形式。

3、合议庭:是由三名以上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团集体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

4、审判委员会:是人民法院的最高审判组织,负责审判重大疑难案件以及对审判业务进行指导。

5、回避制度:指司法人员与其经办的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有某种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因而不能参加处理这个案件的制度。

6、审判监督制度:又称再审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法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的审判制度。

7、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组织体系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

8、检-察-院:是一些国家和地区中设立的司法机构。

10、律师:是指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接受委托或者指定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

11、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12、仲裁: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做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13、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4、刑法:有广义刑法和狭义刑法之分,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刑法指系统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典。

15、犯罪:是危害社会关系、触犯刑事法律并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6、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17、作为:是指行为人以身体活动实施的违反禁止性规范的危害行为。

18、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19、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危害结果指由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事实。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1. 合同合同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种形式,在自由意思原则下,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确定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文书。

合同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约定行事,如果违反合同约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法人法人是指依法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组织和社会机构,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等。

法人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可以享有财产权利、承担法律责任并参与法律行为。

3.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法人在民事关系中,因违反法律规定或违约行为而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可以是财产责任或非财产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履行义务、恢复原状等。

4.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法人在犯罪行为中,根据法律规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一般包括刑罚和刑法附加的法律后果,例如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等。

5. 民法民法是以保护个人、家庭、财产等民事权益为目标的法律规范体系,涵盖了民事权益、合同、侵权、继承等领域的法律规定。

民法是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础,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公民权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 刑法刑法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规定各类犯罪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体系。

刑法主要规定了刑事犯罪的构成要件、刑罚种类及适用原则,以及对于刑事犯罪的侦查、审判、执行等相应程序的规定。

7. 行政法行政法是规范行政机关组织结构和行政行为的法律规范体系。

行政法包括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限制、行政行为的形式和内容、行政程序的规定等。

行政法规定了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障行政公正和维护公共利益。

8.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或法人基于民事权益纠纷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举证、辩论、裁判等一系列程序环节。

民事诉讼是维护民事权益、解决民事矛盾的重要途径。

9. 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是指公诉机关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起诉,经人民法院审理,依法作出判决的法律程序。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

常见法律名词解释一、行为人行为人指的是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其他组织。

在法律术语中,行为人是指在法律关系中承担权利和义务、进行各种法律行为的主体。

行为人可以是自然人,即具有生命的人;也可以是法人,即依法设立、具有法律人格的组织;还可以是其他组织,比如非法人的社团、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二、合同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约定,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要求双方或多方的民事法律行为。

合同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法律手段。

合同主要包括订立、履行和变更三个阶段。

在合同中,当事人通过自由意思表示达成协议,确定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形成了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法律关系。

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采取书面形式的事项外。

三、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后,侵权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行为主要包括民事侵权和刑事侵权两种情况。

民事侵权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比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当侵权行为发生后,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消除危险等。

刑事侵权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危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当侵权行为被认定为刑事犯罪后,侵权人将受到刑法的制裁,如刑事处罚和刑罚执行等。

四、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指由创造者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创作和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律权益。

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

专利权是指对发明的创造性技术解决方案享有的独占权。

商标权是指对商标的专有使用权。

著作权是指对文学、艺术、科学和教育作品享有的权利。

商业秘密是指对经营活动中的商业信息和技术秘密享有的保护权。

五、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在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当事人通过法院的审判程序,寻求法律保护和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民事诉讼一般经历起诉、受理、审理和判决四个阶段。

当事人通过起诉书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依法受理,并进行审理,最终作出判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法律名词解释不成文宪法成文宪法人格权国体绑架罪报复陷害罪概串通投标罪单位犯罪辩护权逮捕缓刑量刑权拘役减刑假释取保候审单位受贿罪犯罪放火罪犯罪中止非法经营罪非法搜查罪妨害作证罪过失杀人罪按份共有不可抗力保障安全权承诺从权利处置权承揽合同担保代理权动产质押恶意占有复代理法定代理表演权播放权电影权发行权发明权改编权公平竞争权软件保护权软件发表权软件继承权商标权劳动法劳动争议劳动就业权失业救济休息权退休权职业培训劳动权案件受理费撤诉第二审程序对人管辖权二审判决法院调解公开审判权回避原则简易程序开庭审理民间证明合议原则夫权代位继承法定继承婚姻法继承结婚继承权可撤消婚姻事实婚姻无效婚姻遗产税遗产诉讼权涉外票据最密切联系原则准据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会计概念定义偶然所得税税法税收征收1 国体国体:指国家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的国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 人格权人格权:公民和法人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一种权利,人身权的部分,这种为权利主体所固有而非法律所赋予和承认,权利主体根据出生的事实即可取得人格权,权利的享有始于出生,终止于死亡或消灭,为公民终生享有或法人存续期间享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种权利,(1)、生命健康权;(2)、姓名权;(3)、名称权,(4)、肖像权;(5)、名誉权;(6)、通信自由权;(7)、隐私权、任何人不得侵犯或妨碍其权利或权利的行使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法律大辞典》总主编邹瑜,顾明中国政法大出版社。

3 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文件所构成的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

4 不成文宪法不成文宪法: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指在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是通过一系列被视为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中所包含的法律规范加以体现的,它的特征在于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5 报复陷害罪报复陷害罪: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行为。

6 绑架罪绑架罪: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被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

7 串通投标罪串通投标罪: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8单位犯罪单位犯罪: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团体等社会组织牟取非法利益,或者为了维护本单位的局部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故意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9 辩护权辩护权:指被告人针对控诉进行申辩,说明自己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的情节,并提出相应的证据材料,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权利。

10量刑权量刑权:审判机关、公诉机关和受害人的刑罚请求权而决定对犯罪人是否科刑与科处什么样的刑罚的权力,是刑罚权的一项重要内容,量刑权包括是否科刑与科什么样的刑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否科刑又包括对被告人应否科与是否实际的科处刑法,应否科刑是指在确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上,决定他应否受刑罚惩罚。

是否实际科处刑罚是指在确定对被告人应科处刑罚的前提下,在进一步决定被告人能否免除刑罚,如果被告人的行为显已构成犯罪、但可不其实际的科处刑罚,如正当防卫过当行为,相反,如果被告人的行为不仅构成犯罪,而且非处刑不可,那么就应该对其实际科处刑罚,而且非处刑不可,那么就应该的性质,犯罪后果,犯罪动机和目的等情节,解决对犯罪人处以何种刑罚,多长刑期的问题。

――――《中华法学大辞典》刑法学卷主编,高铭暄王作富曹子丹中国检查出版社11缓刑缓刑: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暂缓执行或不执行的法律制度。

12逮捕逮捕: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羁押起来,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13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14假释假释: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了一定时间的刑罚之后,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司法机关将其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刑罚制度。

15减刑减刑: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行刑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减轻原判刑罚的司法行为。

16拘役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判决,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

17单位受贿罪单位受贿罪: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情节严重的行为。

18犯罪犯罪: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的行为。

19放火罪放火罪: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21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指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22非法搜查罪非法搜查罪:指非法对他人的身体或住宅进行搜查的行为。

23妨害作证罪妨害作证罪:指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

24过失杀人罪过失杀人罪: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

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其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人死亡的结果,但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他人死亡。

25承诺承诺: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内容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

26保障安全权保障安全权: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接受服务时,享有的保障其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因为消费者取得商品和服务是用于生活消费,因此,商品和消费必须绝对的可靠,必须绝对保证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不会损害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

消费者依法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条件。

27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而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28按份共有按份共有: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对同一项财产按照份额享有所有权。

29承揽合同承揽合同:是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30处置权处置权:指国家享有对涉及到本国利益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和行为有处理和安置的权力。

31担保担保: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保证合同的履行、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的法律措施。

32动产质押动产质押: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

33恶意占有恶意占有:指占有人明知其无占有权利或对其有无占有的权利有怀疑仍进行的占有。

34电影权电影权:将作品摄制成影片并放映的权利。

拍摄影片是使用作品的重要权利,在现代传播手段中,电影无疑有特殊的地位,电影权被许多国家视为独立播放权利之外的专有权利。

――――《法学大辞典》第一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总主编,邹喻,顾明。

35播放权播放权:指通过无线电波、有线电视系统传播作品的权利。

《著作权法》规定:即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制作的节目享有转播的权利。

《民法》第一版,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6表演权表演权:指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对其作品公开表演的权利。

表演既可以由著作权人自己行使,也可以许可他人进行,或将表演权转让给他人。

按照《著作权法实施细则》。

表演:指演奏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直接或借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公开表现作品的行为。

37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的代理关系。

38发行权发行权:指为满足公众的合理要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件的权利。

39发明权发明权:指公民对某项科学技术的研究取得的重大成就所享有的权利。

40改编权改编权:指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变作品的表现形式或者用途,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41公平竞争权公平竞争权:指公民享有利用其智力成果在公平、公开的基础上竞争的权利。

42软件发表权软件发表权:指软件著作权人享有决定其软件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43软件继承权软件继承权: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软件著作权的继承者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第八条规定的权利。

继承活动的发生不改变该软件权利的保护期。

在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期内,享有软件著作权的单位发生变更后,由合法的继承单位享有该软件的各项权利。

享有软件著作权的单位发生变更,不改变该软件权利的保护期。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16、17条44商标权商标权:商标是为了帮助人们区别不同的商品而专门设计、有意识的置于商品表面或其包装物上的一种标记。

商标权是指商标使用人依法对所使用的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利。

45劳动法劳动法:是规范劳动关系及其附随的一切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总称。

46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而发生的纠纷。

47. 劳动就业权劳动就业权:指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48失业救济失业救济:指国家或社会为丧失享受失业社会保险待遇的失业劳动者提供现金帮助的一种救济方式。

49休息权休息权:指劳动者在行使劳动权的过程中,为保护身体健康,提高劳动效率,根据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而享有的休息和休养的权利。

50案件受理费案件受理费:是人民法院依法向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征收的费用。

51撤诉撤诉:指原告或上诉人自立案到宣告判决或裁定前的诉讼过程,主动撤回诉讼请求,经人民法院准许而终结诉讼的法律制度。

52第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指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就第一审案件所作的判决、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基于当事人的上诉,依据事实和法律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所适用的诉讼程序。

53对人管辖权对人管辖权:“对物管辖权”的对称,英美法对司法管辖的一种概念,可以对诉讼当事人作出的命令,其采取行为或不行为判决的管辖权,涉及到钱财的判决,或命令诉讼当事人采取特定行为的判决,均以此为据,按照习惯法,此种管辖权,只有在本国或本州境内向被告直接送达传票或被告本人服从管辖时才开始生效,成文法把该规则大为放宽,只有被告的住所,居所,国籍,侵权行为地,营业地等在本国或本州境内或与法院所在地国(州)有某种合理地最低限度地联系时,也可对在外国或外州的被告发出拟制的传票行使管辖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