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小学科学是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主张让学生亲自经历、实践和探究科学现象和科学规律,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深化他们对科学本质的了解和认识,使他们学会质疑和探究。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科学性、实用性和教育性等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大胆猜想,注重交流小学《科学》教材专门设有“猜想”环节,在教师的假设和引导下,学生做出具有合理性的猜想。
猜想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正确的猜想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让他们产生成就感,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更加大胆地猜想。
退一步说,即使他们的猜想不准确或是片面的,毕竟经历了思考的过程,经过老师的指导,也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感悟。
学习本身是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活动,而对科学的学习往往也伴随着发现、质疑和讨论,这种交流性就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明显。
在师生观点的碰撞,思想的交流中,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
学生可以在与大家的交流过程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短处,日渐成长、成熟起来。
二、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虽然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责任人,对课堂讲课的进展具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但是在对科学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们和教师的分工合作是非常明确的。
也就是说,在学习科学的课堂上,改变了以前“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状况,教师和学生均居于主体地位,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从而使课堂的教学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的课前准备要十分充分,教案的撰写,情景的设计,提问的方式,都需要在课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和把握方向的主体,学生是参与、探究的主体。
教师的讲课不能采取满堂灌的形式,要多做引导,创设各类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培养和发展探究能力。
比如,在讲授“材料”单元时,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各式各样的研究材料,同时要求学生也尽可能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
课上时,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观察,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选择对提出的疑问和问题进行探究和研讨;分小组讨论之后,教师组织大家对讨论的观点和结论进行整理和反馈。
如何开展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开展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而科学探究活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为了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富有探索性和互动性的环境。
教室中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模型和图表,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探索科学现象。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合作,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其次,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进行观察和实验。
观察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和细致观察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如花草、昆虫等,让他们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同时,实验也是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如水的沸腾、物体的浮沉等,引导幼儿进行实验,并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还需要进行问题提出和解决。
问题提出是培养幼儿思考和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花会开?”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最后,科学探究活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评价。
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
在评价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和展示评价等,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总之,开展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提供探索性和互动性的环境,进行观察和实验,提出和解决问题,以及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幼儿可以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教育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教育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幼儿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首先,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资源,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放大镜、天平、磁铁等,让幼儿自由地观察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和探索,如公园、花坛等。
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生物和自然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
其次,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索的基础,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花朵、不同形状的叶子等,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和记录。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可以问幼儿为什么天上会有云,为什么火车会移动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来回答。
此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探索活动需要幼儿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实践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一起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例如,可以让幼儿制作一个简单的风车,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剪纸、粘贴、装配,从中学习到一些简单的物理原理。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自参与其中,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自己的想法。
最后,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科学探索活动需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幼儿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幼儿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例如,可以让幼儿一起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水果蔬菜模型,让他们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助和分享,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和成长。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
如何在幼儿园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要在幼儿园中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并不容易。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首先,为了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幼儿园需要提供一个有利于观察和实验的环境。
这包括提供充足的科学实验器材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天平等。
此外,幼儿园还应提供一个安全的实验室空间,确保幼儿在进行实验时不会受到伤害。
其次,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他们应该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帮助幼儿制定实验计划,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和观察。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幼儿园应该鼓励幼儿参与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
例如,幼儿可以观察花朵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循环;他们可以制作简单的电路,探索电的传导原理;他们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和观察,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此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故事等方式,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扮演科学家、工程师或探险家的角色,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有趣的科学故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最后,幼儿园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需要时间和耐心,幼儿园应该安排适当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和观察。
同时,幼儿园还应该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地探索和发现。
总之,要在幼儿园中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有经验的教师引导、实际的实验活动、融入日常生活的教学方式,以及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
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制定一份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下面将针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活动目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在探究中对事物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使活动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1. 科学探究活动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事物或现象为载体,如水、风、火等。
通过这些事物或现象,引导幼儿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 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活动内容还应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让幼儿在探究中感受生活的奥秘,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活动形式1.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3-5名幼儿组成。
小组活动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 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课堂讲解、实地探究、绘画制作等。
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前期,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感知科学,引起对科学的好奇心。
2. 活动中期,应通过教师引导和帮助,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体验科学的魅力。
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观察、实验验证。
3. 活动后期,通过讨论、总结,形成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活动评估1. 活动评估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评估,才能及时发现活动的不足之处,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科学探究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需要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探究依赖于良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探究区域,为幼儿提供专门的科学实验桌和观察器材,使他们能够自由地触摸、操作和观察。
另外,老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科学实验道具,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等,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的学习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和趣味性,因此设计富有趣味性的科学探究活动非常重要。
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适合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
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比较不同物体的浮沉特性等。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并给予必要的引导。
三、倡导探索和发现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是让幼儿主动探索和发现。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通过实践来验证和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幼儿适度的帮助和鼓励,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坚持探索。
同时,老师也要允许幼儿犯错误,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和改进。
四、引导幼儿总结和归纳科学探究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引导幼儿总结和归纳所得的结果和经验。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口头表达等方式,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表达出来,进一步促进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与家长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的两个重要场所,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老师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幼儿的科学探究情况,分享幼儿的成果和经验,鼓励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幼儿更多的科学学习机会,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六、持续提供科学学习机会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提供机会和支持。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幼儿园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通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推理、预测等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下面是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1. 创设具体的情境: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进行种植活动,让幼儿亲自参与植物的成长过程;在幼儿园的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
2. 注重观察与记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的特征、性质、变化等,并鼓励他们将观察到的事物用绘画、摄影、录音等方式记录下来,培养幼儿对细节的关注和记录的习惯。
3. 激发问题意识: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当幼儿们正在观察一朵盛开的花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花的颜色有红色、黄色和蓝色等不同的颜色呢?”这样可以激发幼儿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的需求。
4. 引导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提出假设、进行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的科学思维方式。
5. 提供适当的材料和工具:教师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可以提供放大镜、测量工具、实验器材等,帮助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
6. 鼓励合作与分享: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要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组成小组,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并及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7. 引导反思和总结:科学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从经验中提取知识,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教师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教师科学探究活动方案一、引言教师科学探究活动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开展自主研究和创新实践,提升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探讨教师科学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
二、目标设定教师科学探究活动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教师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教师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增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
三、内容设计教师科学探究活动的内容应包括科学知识、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三个方面。
通过参与科学实验、科研项目和教育教学研究,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
四、方法选择教师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可以包括实践观察、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团队合作等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教学实验,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研究教学案例,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
五、激励机制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可以设置一定的激励机制。
例如,组织教师进行研究成果展示和交流,并通过评比、奖励等方式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还可以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增加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加分权重。
六、资源支持教师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提供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研究经费等支持,鼓励教师申报科研项目和参与教学改革研究。
此外,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术会议等活动,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
七、培训与指导教师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有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学校可以邀请教育专家、科研人员等为教师提供培训讲座,介绍科学探究的理论和方法。
同时,可以组织教师团队,建立导师制度,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八、评价与反馈教师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个体层面和成果层面。
在个体层面上,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评价教师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情况和态度。
在成果层面上,可以评价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水平。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设计与实施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引言: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在儿童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探究,幼儿能够主动思考、探索、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合作等能力。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课程目标设定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应确立相应的课程目标。
首先明确幼儿在这个学习环节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观察、实验、记录等。
其次,考虑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
二、选材与课程准备选材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选择与幼儿生活相结合的话题,如四季变化、动物习性等。
课程准备包括准备所需器材、资料和教具。
尽量为幼儿创造一个真实、丰富的学习环境。
三、课堂氛围营造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
利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趣味图片、多媒体等多种资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
四、引导问题提出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感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兴趣。
巧妙的问题设计能够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并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五、实践操作与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幼儿应该参与实践操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实验器材和材料,指导幼儿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亲自动手,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获得实践经验。
六、小组合作与互动鼓励幼儿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幼儿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
七、探究结果表达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对结果进行总结与表达。
采用图画、手工制作、口头说话等方式,让幼儿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深化和巩固。
同时,鼓励幼儿进行展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八、教师角色转变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尽量避免简单的直接解答,而是通过提问和引导,引发幼儿思考和探究。
幼儿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引导策略
幼儿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引导策略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作为幼儿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将针对幼儿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引导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科学探究活动的核心在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
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讲述故事、展示实验等方式,引发幼儿的兴趣,进而促使他们主动探索。
例如,在讲述有关动物的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听到的故事中,有什么是你们不明白的地方呢?”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好奇心。
二、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材料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幼儿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材料。
教师可以打造一个充满科学氛围的角落,在角落里布置一些与科学探究相关的物品,如放大镜、显微镜、放映幻灯片的投影仪等,以吸引幼儿们的目光。
同时,准备一些丰富的材料,如小动物标本、植物标本、实验器材等,让幼儿们可以自主选择并进行探索。
三、倡导合作学习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展开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促进彼此的学习与成长。
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若干名幼儿组成,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一个问题。
通过合作,幼儿们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发现问题,并共同思考解决方案。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鼓励幼儿探索与实践科学探究活动是幼儿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因此需要幼儿教师鼓励幼儿们进行实践与探索。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引导幼儿们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来寻找答案。
例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们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引导他们发现规律,激发他们的思考。
五、及时引导与反思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和反思。
大班教师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大班教师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一、选择合适的探究主题1.贴近生活:选择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实用性。
例如:天气、动植物、人体、饮食等。
2.富有兴趣:关注孩子们的兴趣点,以他们的好奇心为出发点,挑选具有吸引力的主题。
例如:磁铁、彩虹、影子等。
3.具有挑战性:适当提高探究难度,让孩子们在挑战中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坚持精神。
例如:自制发电机、探究能量转化等。
二、创设探究环境1.空间布局:宽敞明亮的教室、丰富的探究材料、合理的空间布局,为孩子们提供自主探究的条件。
2.材料准备:准备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包括实物、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满足孩子们不同的探究需求。
3.氛围营造:营造轻松、愉快、自由的探究氛围,鼓励孩子们敢于提问、敢于尝试、敢于表达。
三、制定探究计划1.明确目标:明确本次探究活动的目的,确保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制定步骤:分解探究过程,明确每个环节的任务和时间,确保活动有序进行。
3.弹性调整:根据孩子们的实际表现,灵活调整探究计划,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得到锻炼。
四、引导探究过程1.激发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问题引导、情境创设等方法,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
2.引导观察:教给孩子们观察方法,指导他们学会观察、记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引导思考: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4.动手实践:指导孩子们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表达交流: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意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反思改进:思考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探究活动提供改进方向。
3.鼓励表扬:对孩子们的探究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筹备、用心去引导、用心去关注每一个孩子。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新一代贡献力量!1.注重个体差异:孩子们在认知、动手、表达等方面存在差异,我们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需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一、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分析1. 科学探究活动的定义和意义科学探究活动是指幼儿园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探索等,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活动。
它可以促进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掌握,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利于幼儿全面发展。
2. 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情况目前,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普遍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科学探究活动。
二是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方式多样,既有集体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或个别活动。
三是幼儿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和能力参差不齐,有的教师思路清晰,活动设计合理,有的教师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3. 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尽管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得到了重视和开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活动内容设计不够科学、系统和具体,难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是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缺乏相关培训和专业知识,无法有效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是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二、幼儿教育中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原因分析1. 教育体制与的影响幼儿教育体制和相关的制定和执行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幼儿园的课程安排较为紧张,科学探究活动无法得到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支持。
一些规定和指引的解读存在偏差,导致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实施不够准确。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幼儿教师缺乏科学探究活动的相关培训和专业知识,无法有效组织和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个人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也存在差异,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关实践经验。
3. 资源和环境因素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和场地等。
然而,由于资源不足或不合理配置,导致科学探究活动无法得到充分的支持和发展。
科学探究活动的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教研活动。
本文将结合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成果,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教研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教研活动内容1. 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教研活动首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学习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结论等环节。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探究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假设和实验方法,以达到正确的结论。
2. 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教研活动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讨论。
我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探究活动。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3)假设与预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假设和预测。
(4)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方法教研活动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我们认为,评价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提问、假设、实验、合作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探究成果,如实验数据、结论等。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三、教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认识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论基础、教学设计、评价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2. 丰富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资源教研活动期间,教师们共同分享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丰富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资源。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如何进行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探究,帮助幼儿建立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科学实验活动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以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首先,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
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的实验课题,确保实验内容与课程目标相吻合。
同时,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并对实验过程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测试。
其次,教师需要在实验前对幼儿进行必要的铺垫和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介绍实验的目的和背景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预测实验结果。
接下来,教师需要指导幼儿进行实验活动。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的安全进行保障,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和整洁。
同时,教师还应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操作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并指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解释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并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引导。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并帮助幼儿对实验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同时,教师还可以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促进幼儿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除了基本的实验步骤和原则外,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还应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实验,鼓励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模型搭建等活动,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应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实践探究和思维发展。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案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1
幼儿园教案中如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1教案名称: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一、引言科学探究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本教案旨在探讨如何开展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二、活动目标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幼儿将能够:1. 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2. 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3. 培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发展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 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 塑料杯、磁铁、纸张等日常材料-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2. 环境准备:- 教室整洁布置,桌面宽敞- 实验台或活动区域清晰划分四、活动步骤步骤一:观察与提问(学习目标:培养观察力和问题意识)1. 导入幼儿园探究活动的概念,并与幼儿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如:弹簧会变长、磁铁会吸铁等。
2. 引导幼儿对这些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相关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弹簧会变长?磁铁是怎样吸铁的?步骤二:实验探究(学习目标: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分组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用积木搭建稳定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结构,观察它们的特点并讨论。
2. 让幼儿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进行搭建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结构的性质,了解稳定、不稳定的原因。
3. 给幼儿提供塑料杯、磁铁、纸张等材料,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活动,例如:利用磁铁吸附金属,观察纸张在杯口上的现象等。
步骤三:创造性实践(学习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1. 给幼儿提供彩色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引导他们动手制作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纸船。
2. 鼓励幼儿创造出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纸船,观察并对比它们的浮力。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观察力和问题提出能力。
2. 收集幼儿完成的记录表和手工制作作品,评估其对实验探究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延伸拓展1. 将实验活动与幼儿自主发问相结合,引导幼儿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例如探究金属和非金属吸热现象的原因。
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
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科学实践活动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科学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开展有效的科学实践活动。
一、明确目标与任务在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目标与任务。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聚焦教学重点,确立学生需要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明确的任务有助于学生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参与热情。
二、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与兴趣在设计和选择科学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与兴趣。
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兴趣能够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实践内容和活动形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三、提供合适的资源和设备科学实践活动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资源和设备,如实验器材、文献资料等。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这些资源和设备,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实验等,丰富科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四、组织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科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关注实践环节的安全与监督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实践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此外,教师还应该密切监督学生的实践活动,及时指导和纠正他们的操作过程,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六、引导学生反思与总结科学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通过反思与总结,学生可以加深对实践活动的理解和体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引导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悟,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科学探究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前班幼儿的科学兴趣
科学探究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前班幼儿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对幼儿的认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前班幼儿的科学兴趣进行探讨。
一、活动准备在开始科学探究活动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材料和器具,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户外环境中设置观察小组,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材料,如植物、昆虫、水和岩石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放大镜、实验盘等。
二、活动展开1. 唤起兴趣在开始科学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如播放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讲述一些有趣的科学故事,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观察与记录幼儿可以在观察小组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并鼓励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同时,教师可以教授幼儿如何进行简单的记录,如绘画、写字或拼图等。
3. 假设与验证在观察和记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出一些问题或假设,并给予他们进行验证的机会。
例如,针对一块石头,幼儿可以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材料?它会不会沉入水中?”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实验,验证他们的假设。
4. 实验与总结幼儿可以进行简单的实验,通过操作和观察,进一步验证他们的假设。
例如,在验证石头是否会沉入水中的假设时,可以让幼儿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结果,并记录下实验过程和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让他们总结并解释实验结果。
三、活动评估在科学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简单的评估,了解幼儿对活动的理解和学习情况。
评估可以采用口头提问或观察的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问幼儿一些问题,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活动的目的和过程。
同时,教师还可以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教师的科学实验与探索活动
幼儿园教师的科学实验与探索活动科学实验与探索是幼儿园教师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探索活动,幼儿可以在玩耍中积极探索、主动思考,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本文将主要介绍幼儿园教师在科学实验与探索活动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实验设定、目标设定、教学方式以及实验的意义和效果。
一、实验设定科学实验的设定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
幼儿园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设计成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教育性的活动。
比如,可以通过制作彩虹、观察植物生长等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兴趣。
二、目标设定科学实验与探索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设定实验目标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幼儿可以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和总结归纳等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与交流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三、教学方式幼儿园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与探索活动时,应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使幼儿在听、说、看、做的过程中积极参与。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提问,激发幼儿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
其次,教师要尽量提供实地参观和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实验结果及相关原理展示给幼儿,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实验的意义和效果科学实验与探索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实验活动,幼儿可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科学探索的习惯和能力。
其次,科学实验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幼儿通过参与实验,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感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方案科学探究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提出一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方案,旨在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确定活动主题及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活动的主题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出发,如“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等。
目标应当明确,既要有科学知识的学习,也要有科学方法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活动内容根据主题及目标,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可以分为多个小课时进行,每个小课时都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或实验,让幼儿通过探索和实践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或验证理论。
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并逐步增加难度,以适应幼儿的认知发展。
三、准备相关物品和教材根据活动内容,准备相关的物品和教材。
物品可以是常见的实物、模型或图片等,教材可以是幼儿科学绘本、科普读物或科学实验手册等。
同时,还要制定使用这些物品和教材的方法和流程,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分组和角色分配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人数适中,保证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同时,可以在每个小组中指定一个小组长、记录员和报告员等角色,让幼儿在组内分工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进行活动的导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实物、观察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然后,根据活动的要求,让幼儿进行探究和实践,引导他们观察、思考、记录和总结。
六、组织讨论与分享在活动进行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与分享。
可以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或者邀请不同小组的幼儿进行分享,从而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七、展示成果和评价活动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成果展示。
可以设置展览区域或举办成果展示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观察、实验结果或解决方案展示给其他幼儿和家长。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在幼儿园的教学中,科学探究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的观察、探究和实验的能力,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必要性、活动设计的原则以及具体的活动设计三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
1. 科学探究活动的必要性科学探究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科学探究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实验等形式,幼儿能够亲自参与其中,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观察、推断和思考能力。
其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需要进行实际操作,如搭建模型、制作实验器材等,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科学探究活动通常需要幼儿合作完成,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2. 活动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活动设计要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对周围物体和现象有强烈的兴趣,因此活动设计要选择幼儿熟悉的材料和情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其中。
其次,活动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
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活动设计要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难度,避免过于复杂或抽象的内容。
此外,活动设计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让他们能够真正动手实践,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3. 具体的活动设计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活动。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种子发芽”的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如“为什么种子会发芽?”等。
然后,幼儿可以亲自动手种植种子,观察他们的发芽过程。
在观察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幼儿解释种子发芽的原理,并引导他们总结规律。
最后,可以让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在自己设计的实验条件下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和交流。
4. 活动的延伸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可以适当延伸活动内容,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如何组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对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索、质疑和研究,而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因此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工作的重点应该由过去的直接灌输转向引导、推动和评价。
教师的教学思想不
是教学生,而是让学生学。
那么在科学教育中教师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大家知道,探究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要慢慢培养的,所以说,探究有一个阶梯。
阶梯的两极,一种是“传统的动手做”——所有的都为孩子们设计得好好的,孩子们就照着做去吧;还有一种是“大撒把式”的——任孩子们随便怎样探究去吧。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扶”得太厉害,一个是“放”得太厉害。
其实,“扶”和“放”是一个辩证的关系,老师在这中间究竟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
色呢?
一、做学生学习科学的引导者
一位学者曾这样说过,科学探究活动,就像做游戏,但却是很难做的游戏。
对于一个只有战胜困难才能获胜的游戏,需要全神贯注和集中精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孩子“动”起来,并引导他们观察和发现,鼓励他们自己尝试着动手解决问题,为探索铺路搭桥,促进他们亲历探究的过程。
这样孩子们就能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开展探究活动、搜集解释证据,最终形成结论。
在刚开始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教师就像一位引路人,不断地给孩子指示,直到他们可以独立地开展探究为止。
(一)提出问题阶段。
教师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如学习“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教师将各种物体放入水中,学生发现有的物体沉在水中,有的物体浮在水上,学生马上就七嘴八舌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稍后提出:你们有办法使没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吗?
(二)猜想假设与动手探究阶段。
我认为对探究问题提出猜想假设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比实验验证还重要,因为这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阶段,实际上猜想假设就是对实验过程的一个模拟。
如《小车的运动》一课,探究小车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提出假设和证明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孩子继续思考,实验中有哪些量是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将自己的观点在探究群体中交流讨论,反复探究,然后进行实验验证。
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往往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后对进行实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了学生间的协作能力。
如《摩擦力的秘密》一课,在研究在光滑的木板上和在有毛巾的接触面上摩擦力的大小时,小组人员必须通力合作,首先要在匀速中读数,其次行进的距离要相同,要做三次实验,并且要随时把数据记到记录卡上,如果个人进行实验很难操作。
(三)合作交流与拓展延伸阶段。
当然有时孩子在实验完成后即认为探究活动结束,教师此时要鼓励孩子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孩子自己概括出结论。
如教学“弹簧拉伸的长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案例时,当学生记录下实验测量的数据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规律,学生经测量、观察后自己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的大小有关”这样的结论。
二、做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激励者
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孩子。
这就要让孩子在探究的过程中都能获得激励,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使每一位孩子在他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新发展。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
的意志情感比较危弱,他们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往往会产生畏惧心理,如果不及时疏导,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丧失自主求知、不断进取的信心。
(一)激励尊重事实。
在探究过程中我们常发现,当个别孩子实验的结果与大多数孩子不同时,他很容易因从众心理而改变自己的实验结果。
这时教师要鼓励孩子尊重事实。
如在教学《温度计》时,由于学生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学生靠窗,有的学生靠电扇较近,有的学生在教室边测……因此学生实测教室内的温度时,出现了多种数值。
这时,有的学生开始怀疑自己的测量而打算采用多数孩子测量的数据,教师注意到此情后,鼓励该生要相信自己的测量,实事求是地记录自己实测的温度。
(二)激励倾听与交流。
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倾听与交流,它是学习者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人见解、倾听他人意见、相互交流、相互比较的机会。
这种交流不仅是语意层面的交流,更是双方自我意义的重构。
这种重构体现了对话双方的协同发展。
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表现个人的自信,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还可以发现别人的长处。
如在学习《调查》一课时,学生通过几个主题的调查,兴致都特别高,都想立即向大家汇报,所以老师对学生要进行引领,要学会倾听和交流,因为这首先是尊重别人,然后才能积极的学习其他人的见解。
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做一个组织者、做一个指挥员,当然要做一个优秀的指挥员还必须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
比如《摩擦力的秘密》,学生在验证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和滚动摩擦有关系外,有的同学提出了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此时教师就要“放”了,让学生充分探究,如何设计实验、实验过程、验证试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就应该“扶”了,指引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好的课堂教学要看该“放”的时候是怎样“放”的,该“扶”的时候又是怎么“扶”的,这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