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管理制度一、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按卫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公共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公共用具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
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三、设有毛巾布草供应的公共场所必须设专用干净布草间(柜)和专用脏布草回收间,干净布草间内应设有带门专用布草柜,布草应分类存放。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健康,并提供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给顾客和用户。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流程,确保公共场所的健康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餐饮、酒店、购物中心、娱乐场所、医疗机构等。
每个公共场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并按照本制度执行。
3. 卫生管理责任3.1 公共场所管理者责任1.确保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理解并遵守本制度;2.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和设备,如洗手间、消毒液等;3.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检查,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4.提供相关的卫生培训和教育,确保员工正确掌握卫生操作规范。
3.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责任1.遵守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2.定期接受卫生培训和教育,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卫生操作规范;3.保持个人卫生,包括良好的个人清洁习惯、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等;4.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自身健康状况符合从业要求。
4. 卫生管理流程4.1 公共场所卫生清洁1.定期清洁公共场所内的地面、墙壁、家具等物品,并保持卫生;2.使用适用的清洁剂和消毒产品,确保清洁和杀菌效果;3.定期更换和清洗清洁工具,如拖把、扫帚等;4.清洁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清洁剂。
4.2 餐饮场所卫生管理1.餐饮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食品安全卫生法规要求进行操作;2.每日对食品材料进行检查,并确保合格;3.食品加工、制作和存储区域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4.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食品安全培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
4.3 医疗机构卫生管理1.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2.严格执行消毒规范,包括对仪器设备、病房、手术室等场所的消毒;3.医疗机构应定期清洁通风,并对卫生区域进行检查和消毒;4.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卫生培训和教育。
5. 卫生管理记录和检查5.1 卫生管理记录1.每个公共场所应建立卫生管理记录,包括但不限于卫生清洁记录、检查记录等;2.记录应详细记录每次卫生清洁的日期、时间和人员,以及清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纠正措施。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岗位管理1.招聘(1)公共场所招聘人员必须符合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健康体检标准。
(2)招聘人员应当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基本卫生知识,包括食品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2.岗前培训(1)在正式上岗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岗位的培训,确保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
(2)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食品卫生知识、个人卫生要求、疫病防控等方面。
3.岗位责任(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在工作期间保持个人卫生,包括整洁的着装、干净的工作环境等。
(2)从业人员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食品加工、处理和储存等,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4)从业人员要积极参与疫病防控工作,如接种疫苗、做好个人保护等。
三、卫生管理1.食品安全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知晓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2)食品加工人员必须经过食品安全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
(3)食品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和监督食品的保存、储存、加工等环节,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食品原材料的采购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
2.环境卫生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包括但不限于地面、墙面、设备等。
(2)公共场所要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安全。
(3)公共场所要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空气的新鲜度。
3.客户健康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要接受岗前培训,了解并掌握疾病传播途径、健康知识等。
(2)从业人员要积极宣传健康知识,引导客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从业人员要定期接受健康体检,确保自身健康,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四、检查与处罚1.定期检查2.处罚(1)对于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2)对于严重违反相关卫生管理制度的场所,将依法予以关停,责令整改。
总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保障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安全,防止传染病的传播,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社会安全稳定,实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指对餐饮、旅游、医疗、交通、商铺等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管理的制度,包括手卫生、饮食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
本文就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二、手卫生管理1.洗手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规定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每日最少洗手6次,包括依次如下步骤:1)打开水龙头,用流动水涮手;2)取适量的肥皂或洗手液,在手心搓揉至产生泡沫,注意揉搓手指和指缝、手背和手腕等部位;3)继续揉搓20秒以上,与清流水彻底冲洗干净;4)用清洁干燥的毛巾擦干手上的水分。
公共场所应提供洗手台、肥皂或洗手液、清水源、干手纸巾等设施设备,并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
2.消毒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定期对手部进行消毒,消毒周期不得超过2周。
消毒采用酒精或含酚洗手液,消毒时间不少于30秒,消毒液应涂于双手的每个部位,尤其是指缝和手指,并充分摩擦。
3.指甲管理从业人员应保持指甲短小,指甲应整齐、干净,不允许使用指甲油和其他带有色素的液体。
三、饮食卫生管理1.食品准备从业人员应在制作食品前认真洗手,戴上橡胶手套,保持清洁卫生,并严格按照规定的食品加工流程操作。
在食品准备区应设置洗手设施,保证洗手设施以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并对使用的器具和设备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食品保存公共场所的食品应获得国家卫生部门的检测合格证明,通过严格的检测后存放在预先消毒的、合适温度的环境中,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过期的食品,及时进行处理和更换。
3.食品供应从业人员应保证食品的供应质量和数量,定期检查食品的新鲜度,以及食品的饱满度,并在食品供应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卫生意识。
四、个人卫生管理1.穿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穿戴整齐干净的工作服,必要时佩戴工作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范本
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管理制度范本一、概述1. 为保障从业人员个人卫生,确保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业人员,包括全体员工和临时工。
3. 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做到个人卫生管理触手可及。
二、个人卫生要求1. 出勤从业人员应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确保正常出勤。
2. 身体清洁2.1 每日早晚必须洗漱,包括洗面、刷牙、洗澡等,确保身体清洁。
2.2 手指甲保持干净、修整,避免滋生细菌。
3. 服装规范3.1 从业人员应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
3.2 所有工作服必须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相应记录。
3.3 长发的从业人员应将头发束起或固定,避免发丝进入食品或对工作环境产生危害。
3.4 禁止在工作场所穿拖鞋、凉鞋等不适宜的鞋帽。
4. 手部卫生4.1 从业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用餐、上厕所后必须进行手部清洁。
4.2 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至少持续20秒以上,彻底清洁手部。
4.3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食物,使用适当的工具或手套进行操作。
4.4 患有传染性皮肤病的从业人员应向主管报告,并经过医务人员诊治完全康复后才可返岗。
5. 饮食卫生5.1 从业人员不得在工作岗位上吃东西或吸烟。
5.2 食品应放置在指定区域,避免污染其他物品或工作区域。
5.3 食品应确保烹调熟透,避免食品中毒的风险。
6. 个人卫生检查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个人卫生检查,确保身体健康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健康证明。
三、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个人卫生要求的从业人员,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处罚措施。
2. 对于严重违反个人卫生要求,且严重危害工作环境或食品安全的从业人员,将予以停职、辞退或追究法律责任。
四、培训与宣传1. 公司将定期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个人卫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 公司将通过会议、宣传栏等方式宣传个人卫生重要性,并提醒从业人员遵守相应的规定。
五、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如需修改,应经公司管理层批准并重新发布。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司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
后方能营业,做到有证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二、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从业人员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
康体检,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后,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发现患有“五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
员时,按规定及时调离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
位。
四、公共场所应设立通风系统,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
污染源,通风设备应定期清洗或更换。
五、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禁烟标识。
六、所有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并设有保洁工具存放处。
七、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
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取得健康合格
证方可上岗工作。
二、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
新从
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档案,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当地
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体检。
四、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
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
患者,未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五、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业人员个人要做到勤洗澡、勤
理发、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
保持手的清洁,加工时不留(染)指甲,不烫(染)发,不带饰物,男性不留长发。
餐饮从业人员的规章制度
餐饮从业人员的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餐饮从业人员的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维护企业形象,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在餐饮企业从事服务工作的员工,包括服务员、厨师、洗碗工等。
第三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服从管理。
第四条餐饮从业人员应具有相关资格证书,遵守职业要求,不得从事不符合职业要求的工作。
第五条餐饮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不得从事不擅长的工作,保证服务质量。
第六条餐饮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违纪违规。
第七条餐饮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八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企业的工作时间安排,如有特殊情况需请假,需提前告知上级。
第九条餐饮从业人员应保护企业的财产和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防止损坏和浪费。
第十条餐饮从业人员应关心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注意仪表和言行举止,树立良好形象。
第二章工作规范第十一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店内工作规范,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不得随意乱放物品。
第十二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上岗流程,按照工作要求上岗,并保持岗位的正常运作。
第十三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规定,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不得擅自处理食品。
第十四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服务规范,礼貌待客,细致入微地为客人提供服务。
第十五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消防安全规定,保障客人和员工的安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第十六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节约用水、用电、用气的规定,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社会责任感。
第十七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数据保护规定,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不得泄露客户隐私。
第十八条餐饮从业人员应遵守企业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不得违反规定,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九条餐饮从业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十条餐饮从业人员应诚信守约,不得私自接受客户礼物,不得收受贿赂,保持公正公平。
第三章处罚与奖励第二十一条餐饮从业人员如有不当行为,将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将予以严惩。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安全,保护人们的健康权益,制定一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这套制度可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举止,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卫生标准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以下是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餐饮、旅游、医疗、娱乐等各类公共场所。
第二章: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1.公共场所应设立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并配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力量。
从业人员入职前必须接受相关培训。
2.培训内容应包括卫生知识、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等。
培训周期和内容应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进行区分。
3.培训结束后,从业人员需参加考核。
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第三章:工作要求1.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统一着装,并保持整洁。
餐饮从业人员应穿戴发帽、口罩等防护用品。
2.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遵守相关卫生标准,保持工作场所及个人卫生。
3.从业人员应按时接受体检,确保身体健康,不得患有传染病。
第四章:工作流程1.从业人员在工作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并戴上手套。
2.从业人员应保持食品和餐具的洁净,确保不受污染。
3.从业人员在接触食品或药品时,应佩戴口罩进行防尘、防护。
第五章:应急处理1.从业人员发现有人出现突发疾病症状,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并配合进行相应的处理。
2.从业人员发现工作场所出现食品中毒等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销售,并汇报有关部门。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1.政府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与检查。
对违反卫生规定的场所,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
2.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第七章:处罚与奖励1.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公共场所,应依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和停业整顿等。
2.对卫生管理良好的公共场所,应给予相应的奖励,包括表彰和奖金等。
以上是一套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制定该制度,可以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卫生标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1. 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广大公众在公共场所的健康与安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行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管理要求,本文档制定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包括但不限于餐饮服务人员、公共场所保洁员、商场销售人员等。
3.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3.1 个人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洗手、勤换衣服,避免交叉感染;•勤剪指甲、保持发型整洁、不佩戴过多饰品,避免污染食品或威胁安全;•必须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喷嚏和手部传染。
3.2 工作场所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在工作场所卫生方面,需要做到:•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将工作场所保持整洁干净;•确保用品摆放有序,不混乱,养成“用后放回”等好习惯;•定期打扫空气,保持空气流通。
3.3 服装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服装卫生要求:•工作服必须清洗、消毒干净,不得穿着脏、破的工作服上岗;•工作服应定期更换,不得长期穿着同一套工作服;•工作服颜色应明亮,样式整洁。
4. 管理要求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卫生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问询登记制度,详细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每日进行测量体温,若体温超过37.3℃,需要立即请假,及时就医;•严格执行“三查三清三防控”工作流程,即查、清、防守。
5. 总结本文档道出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它的实施不仅能保障广大群众卫生与健康,也能预防疾病传播,降低安全风险。
公共场所的管理者可以依据本文档要求,制定更加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更好地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和权利。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或一定的规格。
你所接触过的制度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篇1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进行。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
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
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
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
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篇21、本院公共场所范围包括院内地下室、食堂、门诊部、住院部等。
2、严禁打架斗殴和辱骂他人,违者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3、凡酗酒闹事、影响正常工作者,由保卫科采取强制措施,保障安全。
对所造成的损失全部由当事人承担,并视情节轻重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卫生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1、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必须领取“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后方能上岗工作.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测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上述疾病卫生管理标准按实施细则第六条的规定执行.3、旅店业、餐厅、咖啡厅、酒吧、茶座、娱乐场所、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游泳场馆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实习生等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其余场所从业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疑传染病患者随时进行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继续上岗工作.4、公共场所内经营食品的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按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进行.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6、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上岗后还应每两年进行一次卫生知识复训.7、健康检查项目按卫生部颁发的有关预防性体检管理办法进行,“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均由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发给,“两证”均不得涂改、转让、倒卖、伪造.8、.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的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9、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必须建立从业人员卫生档案,应有连续二年应检与应培训人员、已检与已培训人员和已领健康证、培训证人员名单;应有卫生监督部门通知的不合格人员名单及其去向记录.10、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率应达98%以上,培训率应达95%以上,患病调离率应达100%,但上岗工作者持两证率应达100%.公共场所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1、凡设有空调的各类公共场所必须加强空调卫生管理工作,并设专人负责.2、各类空调场所必须有足够的新风供应,新风量不得低于20m3/人.h,新风口必须设在室外并远离污染源,新风口应定期清洗.3、空调系统的各处过滤器的滤网必须定期清洗,不得积尘,保持干净完整,清洗的频次视滤网的清洁状况而定.4、回风口、出风口、排气口等处应定期清洗,保持干净,不得积尘,保持完整不破损.出风口四周不应有黑烟迹.5、风机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不能作仓库用或其他用途用.风机房内不得积水.6、设立空调系统清洗记录簿和检查记录簿,记录每次清洗及检查的情况.7、各类空调场所必须重视排气,采用机械排气的,排气扇及入风口应保持清洁干净,不积尘,排气扇应能正常运转.8、采用集中式空调的单位,必须加强冷却塔卫生管理,应每半年更换冷却水一次.公共场所用品用具卫生管理制度一、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按卫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二、公共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公共用具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公用杯具、毛巾布草、浴盆、脸盆、脚盆、拖鞋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三、设有毛巾布草供应的公共场所必须设专用干净布草间柜和专用脏布草回收间,干净布草间内应设有带门专用布草柜,布草应分类存放.四、公共场所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采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肮脏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五、公共场所应有健全的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和保洁制度.六、公共场所的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七、公共场所的用品用具应符合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和相应各类场所的相关卫生要求.八、公共场所内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用具餐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九、理发、烫发、染发、美容用的化学制剂、化妆品应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和GB7916-87化妆品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十、公共场所内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药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一、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及供应的饮用水必须符合国家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二、凡有二次供水设施的公共场所必须建立用水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饮水卫生管理工作.三、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人员未经卫生知识培训不得上岗工作.四、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的疾病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和清洁维修工作.五、公共场所二次供水设施选址、设计、施工及所用材料,应保证不使饮用水水质受到污染,并有利于清洗和消毒.二次供水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必须报卫生监督部门审查,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六、二次供水水池或水箱应封盖加锁,并保持二次供水设施周围的环境卫生,二次供水各级水池的人孔排气孔溢流管孔应加装砂网,水箱周围2m内不得设有污水管线及污染源.七、二次供水的管线不得与市政管线直接接通,不得与非饮用水管直接连通,不得与大便器、小便斗直接连接.水池的排气管和溢流管可是同一管,但不得与其他管相连,不得与排水池相连,应离地面50cm以上.八、水池至少每年清洗消毒二次.从事清洗消毒单位人员必须取得卫生知识培训证明及健康证明方可上岗.请专业水池清洗队清洗水池,必须要求其出具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清洗人员的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证明.九、当公共场所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经营者应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时向当地卫生、供水部门报告.公共场所卫生间清洁卫生操作规程1.清洁用具的准备:应备有:清洁篮、洗刷用具、座便器毛球、橡胶手套、清洁液、消毒药和抹布等.2.操作程序:2.1撤出物品:将卫生间内垃圾及所有供客人使用的物品如巾类、易耗品撤出.2.2洗消洗漱台及洗手盆:2.2.1用清洁液由上而下清洁镜面、墙壁;2.2.2 由清洁液清洗洗漱台台面,用清水冲干净;2.2.3 用清洁液清洗洗手盆,用清水冲干净;2.2.4 用有效的消毒水对洗手盆进行消毒.2.3洗消浴缸:2.3.1 用清洁液由上而下清洗墙壁、浴缸内壁和浴缸外壁;2.3.2 用同样的顺序用清水冲干净;2.3.3 用有效的消毒水对浴缸内壁进行消毒.2.4洗消座便器:2.4.1 用清洁液由上而下清洗水箱、座便器面盖、坐板,然后洗座便器外壁;2.4.2 按同样顺序用清水冲洗干净;2.4.3 用清洗液清洁座便器内壁,用座便器毛球洗擦,然后用清水冲洗;2.4.4 用有效的消毒水依次对座便器面盖、坐板、水箱、座便器外壁、内壁进行消毒.2.5抹干用具2.5.1 甲法2.5.1.1 用一条毛巾由里而外抹洗手盆、洗漱台台面,然后由上而下抹镜面、墙壁.2.5.1.2 用另外一条毛巾由里而外抹浴缸,然后而上而下抹墙壁及浴缸外壁.2.5.1.3 用第三条毛巾依次抹座便器坐板、面盖、水箱座便器上缘和外壁.2.5.1.4 最后用第三条毛巾抹干地面.2.5.2 乙法2.5.2.1 用一条毛巾首先由里而外抹洗手盆和浴缸内壁,然后抹镜面、墙壁、洗漱台台面、浴缸墙壁和浴缸外壁.2.5.2.2 用第二条毛巾依次抹座便器坐板、面盖、水箱、座便器上缘和外壁.2.5.2.3 最后可用第二条毛巾抹干地面.2.6 补充物品:先补充巾类,后补充易耗品.3. 注意事项和要求:3.1 清洗洗手盆、浴缸和座便器用的用具应分别存放,不能混淆.3.2 清洗座便器所戴的橡胶手套必须与清洁其他用具时所的橡胶手套不同.两对手套必须用不同颜色区分.3.3 所有抹布用后必须马上更换,不能用作下一卫生间的抹布.3.4 消毒药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一定要达到卫生要求,使用含氯消毒药时,有效氯应达200mg/l,作用时间不少于5分钟,或有效氯达300mg/l,作用时间不少于2分钟.使用其他消毒药时,必须按使用说明用.3.5 所有消毒药和清洁液必须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有效卫生许可证的产品.3.6 在2.5抹干用具的方法中,有条件的单位应采用甲法.旅业客房清洁卫生操作规程1.客房清洁准备工作:检查客房清洁车内的各类布草、客用品、抹布、清洁用品等包括马桶扫、百洁布、胶手套、清洁消毒剂是否齐备,然后将客房清洁车和地板清洁用具推至需清洁房门口并紧靠房门.2.客房清洁操作程序2.1通风换气:拉开窗帘,开启空调及排气系统,或开窗通风换气.2.2清出不洁物品将客房供客人用的各类布草、盆桶、拖鞋、杯具、冷热开水瓶等撤出,清倒垃圾.清理完毕后洗手.2.3整理床铺:从客房清洁车取出洁净布草,按顺序换上床单、被套、毛毯、枕套,最后铺上床罩.2.4清洁除尘2.4.1清洁电话:用干净抹布,从话简到机身电话抹干净,然后用消毒剂对话简进行消毒,或更换新的电话消毒膜按产品设计要求定期更换.2.4.2清洁家具及室内物品:从房门开始按顺序用另一套干净抹布从高到低将家具内外、窗台、灯具、电器、玻璃窗等抹擦干净.2.5清洗垃圾桶及烟灰盅:将垃圾桶及烟灰盅清洗干净、抹干后放回原处.2.6地面清洁:吸尘或湿式拖地.完毕后洗手消毒2.7补充物品:补充食品、饮料和各类房内客用品.2.8清洗卫生间首先换上卫生间清洗专用衣,有条件的酒店最好是设立卫生间清洗专人.然后按旅业客房卫生间清洁操作规程进行.3.客房杯具的洗消:由专人按旅业客房杯具洗消操作规程在专用的杯具洗消间内进行.4.客房空调及排气系统保洁4.1对空调系统的回风口、出风口和滤网进行定期清洁.两周内不少于一次保洁,并保持干净.4.2对客房及其卫生间的排气扇进行定期清洁,两周内不少于一次保洁,并保持干净.5.客房地毯保洁对客房内及过道的地毯必须进行定期清洁,应两周不少于一次保洁,并保持干净.6.注意事项6.1客房内供客人用的食品、化妆品,必须分别符合食品卫生法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6.2在上述各清洗过程中所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空气清新剂及有关用品,必须符合卫生要求.6.3清洁过程不同用途的清洁工具、手套、衣物等,应按规定分隔存放,以免交叉污染.公共场所杯具清洗消毒卫生操作规程1.设置及要求:1.1洗消间内布局必须严格遵守“一洗、二过、三消毒、四保管”原则而设立.流程要合理,避免交叉污染.洗消间必须建在清洁、卫生、供水方便,远离厕所和其他有害污染源的地方.严禁防止“四害”及其他有害昆虫的进入.洗消间面积应与场所规模相适应,但最小应不得低于3m2.洗消间必须独立专用,通风换气良好.并按流程设立前置工作台、洗涤池、过水池、药物消毒池或消毒柜、后置工作台、保洁柜.各池应有明显标志.各池容积应与洗消量相适应.工作台面和各池应采用不锈钢或瓷砖,要便于清洗,不易积垢.前置工作台用于存放未清洁杯具,后置工作台用于存放清洁后待消毒杯具.杯具保洁柜内壁必须采用瓷砖或易于清洗、不发霉的材料,保洁柜必须带门,柜内不准存放其他物品.容量应不小于日常用量的2倍.洗消间内四周墙壁应贴瓷砖做墙裙,高度不低于1.8米:地面应采用防潮、防滑材料,并有一定坡度不少于3%,易于排水.市区内各类场所的杯具应选用高温消毒方法,市区边缘和郊、县有条件者也应首选高温消毒方法.装载脏杯与干净的容器必须分开使用,且标注清晰,不得混用,并当天清洗消毒.2.洗消程序2.1清晰:清倒杯中残渣及茶水,然后在洗涤池中用洗洁液清洗,并注意洗刷杯口.2.2 过水:在过水池中用清水漂洗杯具.2.3 消毒2.3.1 洗碗杯机洗消:按洗碗杯机的使用方法操作.2.3.2高温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等.煮沸、蒸汽消毒应保持100°C,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远红外线消毒如远红外线消毒柜应控制温度100°C,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2.3.3 药物消毒:在药物消毒池内,将杯具完全浸泡如药液中,药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必须按药物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氯消毒药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250mg/l浓度,浸泡时间不少于15分钟.当浸泡有效氯含量低于200mg/l,应更换药液或加药使有效氯达到250mg/l.2.4保管2.4.1 采用高温消毒:消毒后的杯具应干爽清洁,可直接放入保洁柜内.2.4.2 采用药物消毒:消毒后的杯具应倒置不得超过15分钟后才放入保洁柜内.2.4.3 消毒柜同时兼作保洁柜:消毒后可直接留置柜中,但该柜的容量应不少于杯具日常最高用量的2倍.凡新置入杯具后应立即消毒.2.4.4 保洁柜内的必须每天清洗、消毒:如果采用毛巾作垫子的,所垫的毛巾必须每天更换、清洗和消毒.3. 注意事项:3.1 所使用的清洗液和消毒药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3.2 各类杯具的总数量应不少于设计最大可容量的3倍.公共场所拖鞋清洗消毒卫生操作规程1.设置及要求1.1应设置专用的拖鞋洗消间或区域.1.2设置两个洗消池或洗消桶.1.3备有橡胶手套、消毒药物、水源等.2.操作程序2.1清洗:先用清水或洗洁液清洗拖鞋.2.2过水:在过水池或过水桶中用清水漂洗拖鞋.2.3消毒:在药物池或药物桶中,将拖鞋完全浸泡在药液中,药液浓度及浸泡时间必须按药物使用说明严格操作.用含氯消毒药时,浸泡液有效氯含量应达100-500mg/l,浸泡时间不少于15分钟;用2%戊二醛应浸泡30分钟,2%戊二醛14天更换一次.2.4保管:从消毒液中取出拖鞋,凉置10至15分钟,待拖鞋干后放置保洁柜或保管箱.3.注意事项3.1所使用的清洁液和消毒液必须是已取得卫生许可批准文号的合格产品,并在批准的有效期内.使用单位应保存上述批件的复印件备查.3.2消毒药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一定要达到卫生要求.使用其他消毒药时,必须按使用说明用.海港大酒店餐厅卫生管理制度1.餐厅、厨房内外环境整洁,沟渠通畅,无蚊蝇等昆虫滋生地,地面无食物残渣,墙壁、墙群、天花板清洁无脱落,排烟排气设施无油垢沉积.2.餐桌椅整洁,台布无积污、无油渍,地面清洁,玻璃光亮,有公共痰盂和洗手设施.3. 餐厅废弃物盛放容器必须密闭,外观清洁,密闭容器能盛装一个餐次的垃圾,并做到及时清理.4.餐厅要每天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达到无蝇、无蜘蛛、无蟑螂、无老鼠等活动.5.上菜时服务员要检查食品卫生质量,不销售腐败、变质、变味、生虫、不洁食品,服务员的手不能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倒酒水、加菜加汤时用具不能直接接触顾客用过的餐饮具.6.餐饮具存放在餐厅工作台的保洁柜里.当餐使用的餐饮具开餐前半小时摆台,摆放时服务员手不能接触盛食品的部位.回收的餐饮具立即送到洗消间,不能停留在餐厅.7.点心、熟食必须在防尘玻璃柜内销售,使用清洁、消毒的售货工具.8.供顾客用的小菜、调味品在备餐间上碟后应存放在柜内,不能露空存放.9.客用餐巾必须洁净,消毒后供顾客使用,餐巾不能同时收发.无条件消毒餐巾的企业可使用一次性纸巾.10.餐厅内应设洗手消毒设备,并能正常使用.11.卫生间必须有专人管理,粪坑或便曹可自动冲洗,有流动水的洗手设备,间内外不得有异味.12.有空调设施的餐厅其空调系统必须符合公共场所空调系统的有关卫生要求.餐饮业备餐及供餐卫生管理制度1、备餐应在专间内进行.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宜戴口罩.2、备餐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备餐无关的活动.3、每餐或每次使用前应对专间进行空气和操作台的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应在无人工作时开启30分钟以上.4、备餐间内应使用专用的工具、容器,用前应消毒,用后应洗净并保持清洁.菜肴分派、造型整理的用具应经消毒.操作时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5、操作人员应认真检查待供应食品,发现有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供应.6、用于菜肴装饰的原料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不得反复使用.7、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8、上菜通道必须与餐具回收通道分开,上菜时必须加盖保洁.9、从业人员必须讲究个人卫生,必须熟悉并严格执行本岗位各项卫生操作规程和有关卫生要求.10、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学习有关卫生法规、基本卫生知识和基本卫生操作技能等,合格者发给“卫生知识培训证明”.11、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合格证明后方能上岗;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海港大酒店餐饮业食饮具、用具洗消卫生管理制度1.食饮具、用具清洗、消毒必须在专间进行,间内设有专用的洗、消设施,各类设施必须明显标示用途;设有带盖的废弃物盛放桶;设专人负责.2.食饮具、用具清洗必须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符合卫生要求.3.食饮具、用具使用后应及时洗净消毒,定位存放,保持清洁.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食饮具、用具应分开存放.4.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应贮存在专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备用,保洁柜或保洁间应有明显标记.保洁柜或保洁间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无杂物,无蟑螂、老鼠活动的痕迹.保洁柜应带门.保洁柜或保洁间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每天使用前应清洗消毒.5.应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是否处于良好状态.采用化学消毒的应定时测量有效消毒浓度.所用药物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有批准文号、保质期.6. 食饮具、用具最好是采用热力消毒,特别是湿热消毒法.因其材料不能适应热力消毒的才使用化学消毒方法.7.采用洗碗机进行清洗消毒的,必须严格按洗碗机出厂说明使用.8.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应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规定.食饮具感官指标必须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必须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9.一次性餐饮具不得重复使用.食饮具、用具应有足够数量周转,要求达到最高使用量的3以上.10.从事食饮具、用具清洗消毒的从业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明.附件: 推荐的餐饮具清洗消毒方法一、清洗方法一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刮:将剩余在食饮具、用具上的残留食品倒入垃圾桶内并刮干净;二洗:是将刮干净的食饮具、用具用加洗涤剂的水或2%的热碱水洗干净.三冲:是将经清洗的食饮具用具用流动水冲去残留在食饮具上、用具的洗涤剂或碱液.二洗碗机清洗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餐具表面食物残渣、污垢较多的,应用手工方法先刮去大部分后,再进入洗碗机清洗.二、消毒方法:⑴煮沸、蒸气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⑵远红外线消毒,控制温度120℃,作用10分钟以上.⑶洗碗机消毒,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⑷消毒剂如含氯制剂,一般使用含有效氯250mg/L的浓度,食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餐饮业食品粗加工及切配卫生管理制度1.各类餐饮单位应设置专用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及设施,其使用面积应与生产供应量相适应.2.粗加工间或粗加工区域地面应易清洗、不吸水、防滑、排水通畅,所用材料应无毒、无臭味或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符合卫生标准、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卫生.3.粗加工场地应设有层架,加工场所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并正常使用.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用后消毒.4.解冻、择洗、切配、加工工艺流程必须合理,各工序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食品不受污染.5.动物性食品与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并有明显标志.加工肉类、水产品与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要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6.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7.加工后食品原料要放入清洁容器内肉禽、鱼类要用不透水容器,不落地,有保洁、保鲜设施.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使用或冷藏.8.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放在层架上.9.加工后的肉类必须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水产品无鳞、无内脏.10.加工后的蔬菜瓜果必须无泥沙、杂物、昆虫.蔬菜瓜果加工时必须做到一拣拣去腐烂的、不能吃的、二洗、三浸必须浸泡半小时、四切按需要切型状.餐饮业食品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管理制度1.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2.炒、烧食品要勤翻动.块状食品必须充分加热,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食物中心温度必须高于70℃.3.加工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4.隔夜、隔餐及外购熟食要回锅彻底加热后才能供应.5.不选用、不切配、不烹调、不出售腐败、变质、有毒有害的食品.6.加工用工具、容器、设备必须经常清洗,保持清洁,刀、砧板、盆、抹布用后须清洗消毒;直接接触食品的加工用具、容器必须彻底消毒.7.食品需要造型时必须使用经消毒的工用具,食品容器应放入专用保洁柜内,不落地存放.8.制作凉拌菜、烧卤熟肉、点心用原料要以销定量,制作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9.工作结束后,调料要加盖,做好工具、容器、灶上灶下、地面墙面的清洁卫生工作.10.备餐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备餐间台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分碟小菜、调味品应存放在专用柜内.11.待用烧卤熟肉、点心必须存放在凉冻间柜,凉冻间柜内不能存放非直接入口的食品和需重新加工的食品及其他物品、私人用品.12.加工场所“三防”、更衣和排污设施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应符合相关要求,废弃油脂管理符合有关规定.13.运输成品要有专用带盖的运输车箱,运输车箱要进行清洗、消毒,禁止露空运输.14.配制集体餐的单位应设与配送餐最大限量相适应的专用备餐存放间,设有可消毒大型运输或盛装食品的容器的消毒设施及专用的洁净容器存放间.。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二、卫生要求1.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保持整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并定期更换。
2.从业人员理发、修指甲等需接触人体的工作,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护工作,保持身体清洁。
3.从业人员在进入工作岗位前,应进行手部卫生消毒。
4.从业人员应做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并及时洗手。
5.从业人员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并做好体温纪录,如体温超过37.3℃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停止工作。
6.从业人员不得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病情疑似传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工作,如发现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7.从业人员不得直接在公共场所内吸烟,吃东西或者帮助他人服用药物。
三、环境卫生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2.公共场所应提供清洁卫生的洗手设施,并配备充足的洗手液和纸巾。
3.公共场所应定期对环境进行通风换气,保证空气质量。
4.公共场所应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箱,并定期清理垃圾,防止环境污染。
四、培训管理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卫生管理知识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卫生要求。
2.公共场所应组织定期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水平。
3.公共场所应设立卫生管理岗位,负责培训和监督卫生管理工作。
五、监督管理1.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从业人员和场所进行处罚,并公布处理结果。
2.公众可以通过投诉举报渠道,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六、处罚措施1.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给予警告、罚款或者吊销职业资格等处罚。
2.对违反卫生管理制度的公共场所,给予警告、罚款、责令整改或者吊销相关经营许可证等处罚。
七、附则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当地卫生管理法规,做到合法合规。
2.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制度应随时根据疫情等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以上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旨在加强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一、总则公共场所是指供公众使用的场所,包括餐厅、咖啡馆、商场、医院、学校等。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制定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行为,强化卫生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素养。
二、职责与义务1.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卫生法律法规和相关卫生要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接受卫生培训,提高卫生知识和技能。
3.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主动配合公共场所卫生检查工作,提供相关卫生资料和信息。
4.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及时向单位上报个人卫生情况或疾病情况,自觉遵守卫生隔离措施。
5.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
三、卫生要求1. 个人卫生(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整洁、干净的容貌,禁止戴有饰品。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规定穿戴工作服,要求工作服清洁、整齐。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指甲干净,禁止长指甲。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保持口腔卫生,禁止吃东西、喝水、吸烟等行为。
(5)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防治传染病,注意手部卫生,勤洗手。
2. 环境卫生(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及时清理、整理工作区域和公共区域,保持环境整洁。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设备和用具。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管理好食品和饮料,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4)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合理布置公共区域,保持通风、干净。
四、监督和制裁1. 监督机制(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行为由卫生监督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2)卫生监督部门将不定期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培训和教育。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接受随机卫生检查,严重违反卫生要求的将被制止工作并追究责任。
2. 制裁措施(1)对违反卫生要求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监督部门将依法进行处罚,并进行卫生教育。
(2)对于涉及严重传染病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接受隔离和治疗。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范文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从业人员的卫生行为,维护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应严格遵守本制度,共同营造一个清洁、卫生的工作环境。
二、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1. 服装卫生:从业人员应穿戴整洁、干净的工作服,每日洗烫,保持整齐。
2. 个人卫生:从业人员应每天洗漱、洗手,指甲修剪整齐,不得留长指甲或涂抹指甲油。
3. 食品卫生:从业人员不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食品操作区域的清洁。
在进食前应先将双手洗净,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三、从业人员卫生管理措施1. 定期体检:每位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并在单位登记档案。
如发现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需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2. 培训教育:单位应定期组织卫生培训,向员工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卫生防护意识。
3. 环境消毒:单位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卫生。
如发现有污染源,应立即清除并消毒处理。
四、违规处理措施1. 违纪警告: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从业人员,首次违规可给予口头警告,并进行适当教育。
2. 记过处分:对于多次违规的从业人员,可给予记过处分,并进行进一步培训。
3. 禁闭处分:对于严重违规的从业人员,可给予禁闭处分,并在记录中留下不良信用记录。
4. 终止劳动合同:对于违规行为严重、拒不改正的从业人员,单位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
五、制度改进和监督1. 定期检查:单位应定期进行从业人员卫生行为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2. 员工监督:单位应建立员工监督机制,鼓励员工监督他人的卫生行为,并及时反馈问题。
3. 制度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单位应及时修订并完善本制度,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改进需求。
六、总结本制度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规范工作行为,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
通过良好的卫生管理,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部门、各岗位的员工应共同遵守本制度,共同维护工作场所的卫生环境。
一中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一中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一中食堂是学生们的主要用餐地点,为了保障食堂的卫生与运营秩序,促进食堂工作效率的提升,我们制定了严格的从业人员管理制度。
以下是一中食堂从业人员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一、培训和岗前培训新进入食堂从业人员应参加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才能正式上岗。
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卫生要求、服务礼仪、工作规范等内容,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承诺意识。
岗前培训是巩固培训知识的重要环节,新员工必须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内容。
二、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出勤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按照食堂的工作时间安排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严格按时到岗,不得迟到早退。
对于因事不能按时到岗的情况,需要提前请假并经过主管领导批准。
缺勤、迟到或早退超过三次的员工将会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三、工作着装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穿着整洁、干净的工作服,并佩戴好帽子或头巾。
服装必须与食堂的卫生要求相符合,不得穿着拖鞋、露脚趾、露背等不符合规定的服装。
四、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1.从业人员必须尊重上级和同事,遵守工作纪律,不得擅自离岗、串岗或私自带客人进食堂。
2.严禁从业人员在工作时间内进行无关的个人事务(如吸烟、打电话、刷微信等),要保持工作专注。
3.严禁从业人员以任何形式向顾客索取小费或接受顾客的好处。
4.从业人员不得泄露食堂的商业秘密或顾客的个人隐私。
五、卫生和食品安全要求1.从业人员必须遵守食堂的卫生要求,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保证食堂的整洁和卫生。
2.从业人员在操作食品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3.从业人员必须定期接受体检并持有健康证明,确保自身健康状况符合食品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
六、工作安全和职业保护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保护自己的身体安全。
如发现食堂内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从业人员有义务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以确保员工和顾客的安全。
七、奖惩制度对于按规章制度执行工作的从业人员,我们将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对于违反规定的从业人员,我们将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措施,包括口头警告、扣工资、停职、辞退等。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一、概述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旨在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管理行为,保障公共场所环境和顾客的健康与安全,维护公共场所的公共利益。
二、卫生管理制度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着装。
工作服应定期更换并且要保持清洁。
2.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按照标准手洗消毒。
在食物制作、餐厅服务、公共场所清洁等操作时,应洗手消毒。
对于呼吸道传染病等需要做好防控的疫情期间,需要增加手卫生次数,对公共场所的关键部位、物品进行定期消毒。
3.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接受健康检查,及时报告自己的身体状况。
若患有传染性疾病则应暂停工作,得到医疗治疗后方可复工。
在公共场所中应加强个人卫生管理,避免传染病扩散。
4.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教育和知识培训。
了解最新的卫生管理标准与规定,并做好记录。
5.公共场所将食品供应给顾客的从业人员应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对于不合格的食品,应及时予以淘汰和处理,做好食品安全的管理和监控。
三、惩罚和奖励制度1.对于卫生管理不合格的公共场所和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情节较轻的,可以采用警告、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处理;情节较重的,可以采用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进行处理。
严重的,可以采用吊销执照等处罚措施。
2.对于卫生管理优秀的公共场所和从业人员,应予以嘉奖和奖励。
如进行表彰,提供技能培训、参加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四、其他事项1.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了解本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及时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并负责执行和检查。
2.公共场所应设立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和反馈,并做好记录与处理。
3.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监管检查,确保从业人员按照管理制度和要求执行。
同时,加强对公共场所与顾客之间的卫生防护措施,确保公共场所内的卫生和顾客的健康安全。
五、总结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办法是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管理的指导,能够提升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规范卫生管理行为,促进公共场所的健康和安全发展。
从业人员工作制度
从业人员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从业人员(以下简称从业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确保养老机构正常运营,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养老机构从事食堂管理、护理、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岗位的从业人员。
第三条从业人员应遵循以人为本、尊重老人、热情服务、认真负责的工作原则,切实履行岗位职责,为住养老人提供优质服务。
二、岗位职责第四条从业人员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养老机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
第五条从业人员应尊敬老人,关心老人,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个人隐私,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从业人员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老人安全、饮食、卫生、医疗等各项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第七条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第八条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第九条从业人员应保守养老机构内部秘密,不得泄露老人个人信息和机构运营情况。
第十条从业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三、工作流程第十一条从业人员应按照养老机构的工作安排,按时到岗,认真执行工作计划。
第十二条从业人员应按照工作流程,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从业人员应做好日常工作的记录和统计,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和发现问题。
第十四条从业人员应积极参加各项会议和培训,了解最新政策和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从业人员应按照养老机构的规定,做好节假日、换班、请假等事项的交接工作。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六条养老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从业人员的工作绩效、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定期考核。
第十七条养老机构应设立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从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
第十八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或违反规章制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九条从业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以解聘:1. 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养老机构规章制度;2. 连续多次考核不合格;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养老机构造成重大损失;4. 涉及犯罪行为。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调离制度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二、新参加公共场所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检查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三、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渗出性或接触性皮肤病患者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四、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情况必须全程监护,了解病情状况;五、向卫生行政部门及时通报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基本情况;六、建立健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档案;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单位对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公共场所从业单位卫生制度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开业,卫生许可证要悬挂于明显处,副本应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二、从业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查体和卫生知识培训,持有效健康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
三、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要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有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要定期进行卫生检查。
四、公共场所从业单位要配置专用消毒设施,公共用品、用具等需定期进行消毒,消毒后的公共用品要存放于保洁厨内。
五、要定期清理室内外卫生,保持环境整洁。
六、“五病”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是国家卫生部根据有关卫生法律规制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通过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进行风险性分级和信誉度分级,实现对风险度高、信誉度低公共场所的有效监督,从而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水平和效能。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将公共场所信誉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等级的确定是根据对公共场所单位卫生许可审查和一年内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结论的平均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卫生许可审查的量化评价主要是对公共场所单位的卫生管理、建筑设计卫生、卫生设施、卫生要求、卫生检测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经常性卫生监督审查的量化评价除对卫生许可审查项目进行量化评分外,还要对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从业人员实际卫生情况、经营过程卫生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五病”调离制度
一、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含新参加公共场所工
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二、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的人员,以及患有活
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必须立即调离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治愈后方可恢复从事原工作,
三、建立健全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调离人员健康档案;
四、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单位对其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统筹管理。
公共场所四项制度
岗位卫生责任制度
一、负责人职责:
1、对单位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和卫生档案,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按规定
办理《卫生许可证》;
2、带领卫生管理组织对岗位卫生责任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检查评比、
奖惩;
3、对卫生设施增添、更新以及重大卫生事件作出决策。
二、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1、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具体指导,参加对岗位卫生责任制执行情况的定期与不
定期的考核、检查评比;
2、完成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卫生工作。
三、卫生人员职责:
1、保持内外环境整洁,无积尘、无蛛网,地面无痰迹和污物,无卫生死角,采取消除苍蝇、老鼠等措施,垃圾、废弃物放入加盖的密封容器。
2、空气质量、噪音、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场内严禁吸烟,须有明显
的“禁止吸烟”标志,不外放烟灰缸。
3、经营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一次性卫生用品,配有消毒专间,配备消毒柜、清洗水池,公用茶具、毛巾做到一客一消毒。
消毒制度
1、公共场所应有健全的用品用具清洁消毒制度和保洁制度,有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洁消毒
并建立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公共场所必须设有公共用具专用洗消间和洗消设施、专用保洁间和保洁橱,分类存放,
标志明显。
回收的用后用品用具应有专用回收间存放。
3、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严格按照一洗二消毒三冲洗的程序进行洗消。
4、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操作规程
一、清洗:1、去除用品用具表面的污渍。
2、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品用具。
二、消毒:1、物理消毒:紫外线消毒:奖洗净后的用品用具放入紫外线消毒柜中,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2、高温消毒:放入持续煮沸腾的开水中10分钟。
三、冲洗:用清水冲洗表面。
四、保洁:消毒后的公共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及时放入专用密闭保洁柜内贮存。
保洁制度
1、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爱岗敬业,听从上级领导指挥,在规定时间内安照工作标准,保质保量地完成各自分管区域内的保洁工作。
3、清洁过程若发现异常现象,如跑、冒、漏水和设备设施损坏、故障等,及时报告主管领导或专管人员,并有义务监视事态过程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必要时协助专业人员排除故障。
妥善保管清洁工具和用品,不得丢失和人为损坏,不得将清洁工具和用品私借他人使用或带回家中使用,如损坏或遗失工具照价赔偿。